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人教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人教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aaad3b4f5335a8103d22052.png)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人教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表示的意义与相关的化学反应完全正确的是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的变化C.25℃时,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两种常见的酸)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答案】A【分析】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
【详解】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Cl-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因此Cl-的质量分数减小,A项正确;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质量增加,B项错误;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c(H+)逐渐增大,pH逐渐减小,但Cl2水中存在H+,因此起始时pH不是7,C项错误;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且用于沉淀的烧碱和用于溶解Al(OH)3的少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滴加顺序向Al3+中滴加OH-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OA段Al3++3OH-=Al(OH)3↓AB段Al(OH)3+OH-=AlO+2H2O2.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其实质相同的是()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详解】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②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③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二氧化硫的酸性;综上所述,①③反应原理相同,答案为B。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会员独享】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会员独享】](https://img.taocdn.com/s3/m/f1bd367883c4bb4cf7ecd15a.png)
2011学年度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第 二学 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Fe -56 Cu -64 Ba -137 Mn -55 Cl -35.5 Ag -108 K -39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2.下列材料最不适宜储运浓硫酸、浓硝酸的是A .铁 B .铜 C .陶瓷 D .铝 3.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 .Na 2OB .MgCl 2C .H 2SO 4D .NH 4Cl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 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 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5.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 .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符号:14CB .N 2的电子式∶N∶∶∶N∶C .Cl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HF 的电子式:H +6.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 、Y 、Z 的叙述正确的是①X 的气态氢化物与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
②Y、Z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Z 。
③Z 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液体,可与铁粉反应。
④Z 的原子序数比Y 的大19。
⑤Z 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只有③ D.只有①③⑤ 7.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HClO 4、H 2SO 4、H 3PO 4的酸性依次增强B .HCl 、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 .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D .N 、O 、F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8.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NO 和O 2充入一试管,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氨气Cl 2H 2A .干燥Cl 2A.1/8 B.1/4 C.3/8 D.3/49.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重点高中提前招生化学试卷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重点高中提前招生化学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485a5610661ed9ad51f3c2.png)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重点高中提前招生化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是吸热反应B.C和E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D一定是稀硫酸D.C→A 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4.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⑤X稀盐酸水水双氧水水Y铁粉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锰硝酸铵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5.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
则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4gB.3.6gC.4.8gD.11.2g6.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7.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B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D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A.A B.B C.C D.D8.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9.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597efc40b4e767f5bcfcea8.png)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将装有60mLNO 2、NO 混合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40mL ,则混合气体中NO 2和NO 的体积比是 A .5︰3 B .2︰3C .1︰1D .2︰1【答案】C 【详解】 设NO 2体积为x mL2233NO +H O =2HNO +NOV 32x60-40∆ 3x =26040- x=30 mL混合气体中NO 2和NO 的体积比是1:1,故C 正确。
2.下列实验中,固体不会..溶解的是( ) A .氧化铝与足量的稀盐酸混合 B .过氧化钠与足量水混合 C .氢氧化铝与足量的氨水混合 D .木炭与足量浓硫酸共热【答案】C 【详解】A .氧化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完全溶解,故A 错误;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可完全溶解,故B 错误;C .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固体不能溶解,故C 正确;D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木炭与足量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可完全溶解,故D 错误; 故选C 。
3.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A .二氧化碳:K +、Na +、2-3CO 、Cl - B .氨气:Mg 2+、Al 3+、Na +、-3NO C .氯化氢:Ca 2+、Fe 3+、-3NO 、Cl - D .氯气:Na +、Ba 2+、-3HCO 、-3HSO【答案】C 【详解】A .CO 2、2-3CO 、H 2O 会发生反应产生3HCO -,不能大量共存,A 不符合题意; B .NH 3·H 2O 与Mg 2+、Al 3+会发生反应产生Mg(OH)2、Al(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 不符合题意;C .HCl 溶于水电离产生H +、Cl -,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 符合题意;D.氯气溶于水,反应产生HCl、HClO,HCl与-3HCO会反应产生H2O、CO2;HClO与-3HS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姚中书院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姚中书院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59c41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0.png)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姚中书院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VIII族B.周期表中的周期分为:短周期、长周期(含不完全周期)C.过渡元素全部是副族元素D.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称为主族(除0族外)参考答案:C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为一次能源。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参考答案:C3. 美国NASA曾开发一种铁—空气二次电池。
该电池放电时,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2Fe +O2+2H2O=2Fe(OH)2。
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a极质量不变C.b极为电池负极D.电子由a极经负载流向b极参考答案:D4. 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A.CH3CH2OH CH3CHO B.CH2=CH2 CH3-CH2BrC.CH2=CH2 +H2O CH3CH2OH D.参考答案:D略5.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8g聚乙烯中含有N A个碳碳双键B. 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共消耗氯气的分子数最多为6N AC. 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的原子总数大于0.5N AD. 15g甲基含有的电子数是9N A参考答案:D【详解】A.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B.乙烯中含1个双键,4个H原子,1:1加成,最多发生四取代,则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共消耗氯气5mol即5N A个,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由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及原子数,故C错误;D.1个甲基含9个电子,15g甲基含有的电子数为×9×N A=9N A,故D正确;故答案为D。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b7a1ff7375a417876f8f56.png)
【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IV A族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IV A族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F-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C.CSO的电子式:D.HClO的结构式:H—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必然具有相似的性质B.碳酸钠固体中不存在阴阳离子C.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三种物质的质子数之比为4︰5︰6D.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4.2016 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第117 号元素为Ts(中文名,钿)。
关于294Ts 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7 B.中子数177 C.核外电子数117 D.相对原子质量2945.下列微粒的半径比值大于1的是()A.Mg2+/Mg B.K+/S2-C.N/P D.Cl-/Cl6.下列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Cl3 B.COCl2C.SF6D.SiH47.X 、Y 为两种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 和6 ,则X 、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A.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一定形成从X2Y型化合物D.以上说法均不妥当8.已知元素 R 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 RCl X ,该氯化物中 R 微粒核内中子数为 Y ,核外电子数为 Z ,该同位素的符号为A .Y Z RB .Y+X+Z X+Z RC .Y Z+X RD .Y+X Z R9.两种不同的微粒其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分别相等则他们的关系不可能是 ( ) A .两种不同的原子 B .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C .一种阳离子和另一种阳离子D .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10.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①沸点:HF>HCl>HBr>HI②离子还原性:2----S >Cl >Br >I③酸性:444HClO HBrO HIO >>④金属性:K>Na>Mg>Al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2HF HCl H S >>⑥半径:2--+2+O >F >Na >MgA .①②③B .③④⑤⑥C .②③④D .①③④⑤⑥ 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B .第 118 号元素 Og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8 列,16 个族D .元素周期表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12.0.1 mol 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 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第三周期第IA 族B .第四周期第IA 族C .第三周期第ⅡA 族D .第四周期第ⅡA 族13.微粒间的作用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与合金中)、一般的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有的相互作用力类型最多的一组是 A .Na 2O 2 Na 2O B .KClO CO 2 C .K HBr D .HF NaOH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C .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共价键相结合D .由于 H —O 键比 H —S 键牢固,所以H 2O 的熔沸点比H 2S 高15.在“HI(s) → HI(g) → H 2和I 2”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B .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C .共价键、离子键D .共价键、共价键16.将等物质的量的A 、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 (g )+B (g )⇌xC (g )+2D (g ),经2min 后测得D 的浓度为0.5mol/L ,c (A ):c (B )=3:5,以C 表示的平均速率v (C )=0.25mol •L -1•min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vB 0.25= 11mol L min --⋅⋅B .该反应方程式中,x 1=C .2min 时,A 的物质的量为1.5molD .2min 时,A 的转化率为60%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 .可逆反应 A(g) ⇌ B(g) + C(g),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增大C .用铁片和硫酸反应制H 2时,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bebb5fb8f67c1cfbd6b808.png)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CaCl、KCl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1.分离2A.水、硝酸银、盐酸B.水、碳酸钠、盐酸C.水、碳酸钾、硫酸D.水、碳酸钾、盐酸2.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3.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2g B.14.25g C.17.25g D.27g4.下列曲线正确的是A.向盐酸中加水B.浓H2SO4加入水中C.煅烧CaCO3D.O2在水中的溶解性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6.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7.有NaHCO3与NaCl的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fa33dd4eff9aef8951e0663.png)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或SO42-等,A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等,B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错误;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SO-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NH+中一定含有4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答案】A【详解】SO-,还可能含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SO-,所以A错误;有SO32-被硝酸氧化成24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C.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 3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故C 正确;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 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故D 正确; 答案:A 。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1c68d98762caaedd33d4f1.png)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一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A.A B.B C.C D.D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 CO2(HCl)NaOH溶液洗气B FeSO4溶液(CuSO4)Al粉加过量Al粉,过滤C KNO3溶液(KOH)CuSO4溶液过滤,蒸发结晶D CaCl2溶液(HCl)CaCO3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A.A B.B C.C D.D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6.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分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B分别取少量液体,各加入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C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D分别取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水A.A B.B C.C D.D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CO(CO2)氧化铜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B FeCl2 (CuCl2溶液)过量铁粉搅拌、过滤C CuO(炭粉)不用外来试剂在空气中灼烧D Cu粉(Fe粉)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9.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Cl2、Ca(NO3)2B.蓝色溶液B的溶质有2种C.无色溶液A呈中性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CI可能含有NaNO3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11.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12.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bf5c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0.png)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三氧化硫中所含分子数约为A 0.1NB .1231mol L K CO -⋅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A 2NC .150mL 12mol L -⋅盐酸与足量2MnO 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A 0.3ND .常温下,7.8g 固体22Na O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A 0.3N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B .硅胶可用作瓶装药品、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D .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 3腐蚀Cu 刻制印刷电路板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B .只有③C .①③④D .①②4、从海带中提取碘要经过灼烧、浸取、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A.海带灼烧成灰B.过滤含碘离子溶液C.放出碘的苯溶液D.分离碘并回收苯5、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氯化钠B.酒精C.硫酸D.二氧化碳6、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余姚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实验班
![余姚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实验班](https://img.taocdn.com/s3/m/ef216f413169a4517723a3ec.png)
高一化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实验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Ba-13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雾、氯化钠溶液均可形成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盐酸、溴水、氨水均为混合物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 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B.标准状况下,11.2L CH4中含有2N A个H+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4.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A.称量B.溶解C.转移D.定容5.欲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A.饱和食盐水B.硝酸银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钠溶液6.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宁波从2012年3月25日起公布了空气中的PM2.5 ,PM2.5是指空气中细颗粒物直径≤2.5u m(1um=10-6m)的颗粒物,它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B.“可燃冰”的燃烧、从海水中得到溴单质、石油分馏全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C.氯化钠、干冰、纯碱属于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石蜡、玻璃属于非晶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也不具备规则的几何外形D.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可表示为:8.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钠盐溶液C.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无明显现象,则原溶液中没有NH4+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是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D.某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这种元素一定被还原了10.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任何有色物质褪色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液态HCl和熔融NaCl也能导电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 A个电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LiClB.PCl5C.NCl3D.BF31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4dcb900722192e4436f617.png)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加水稀释浓盐酸 B.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C.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电解水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A.A B.B C.C D.D4.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5.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CuA.②⑤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7.利用废硫酸制备K 2SO 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流程中CaCO 3可循环使用B .将CaCO 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C .M 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D .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8.已知A 、B 、C 、D 、E 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 、B 、C 、E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 与C 、E 与C 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 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8fc9bc850ad02df80411e.png)
A.硫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
B.所有铵态氮肥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C.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
D.尿素属于氨态氮肥
【答案】C
【详解】
B. 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由于N2性质稳定,室温下不容易反应,但在放电时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B错误;
C.NO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NO2;NO2溶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C正确;
D. NO、NO2都有毒,且在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产生NO,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正确;
C.用NaOH吸收NO2和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C错误;
D.用氨气转化为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浓HNO3、98.3%的浓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的颜色为
A.红、红、红B.白、黑、白
C.红、黑、红D.红、黑、白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故选B;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微生物固氮,故C不选;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故D不选。
答案选B。
6.下列对NO、NO2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c0190428ea81c759f57813.png)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一、选择题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答案】B【详解】该气体无色,排除了Cl2、N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SO2气体;将剩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NO气体,则一定无O2,一定含有的气体是SO2、NO,一定没有的气体为Cl2、NO2、O2,答案选B。
2.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雷雨时空气中的 NO转化为NO2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C.用NaOH吸收NO2和NO D.工厂用NH3催化氧化制NO【答案】B【详解】A.NO转化为NO2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A错误;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是由单质氮气转化为氨气,符合氮的固定的定义,选项B正确;C.用NaOH吸收NO2和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C错误;D.用氨气转化为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
3.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B.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C.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答案】C【详解】A. 铝、铁与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的钝化,因此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故A正确;B. 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稀硫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表现氧化性,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一氧化氮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硝酸不具有,故C错误;D. 化工生产中用硝酸、硫酸生产化肥、农药、炸药、燃料,金属加工前的酸洗等,故D正确。
余姚中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化学(选考)试卷
![余姚中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化学(选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6dfeb0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9.png)
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化学(选考)试卷命题教师:周浩楠审题教师:陆军苗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K-39Ca-40Fe-56Cu-64Ag-108I-127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总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 .B .C .D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4CCl 的空间构型:正四面体B .次氯酸的结构式:H Cl O--C .氮气的电子式:N ND .水合钠离子示意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刚石和C 60互为同素异形体B .C 2H 4和C 3H 6互为同系物C .C 4H 10的一氯代物有4种D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4.N95口罩用聚丙烯制作,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聚丙烯的单体是CH 2=CH ﹣CH 3B .聚丙烯是混合物C .聚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聚丙烯的最简式为CH 25.我国在CO 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 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B.反应②中有碳碳键形成C.汽油主要是C20以上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正丁烷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有沉淀析出,加入水后沉淀不溶解B.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葡萄糖和乙酸溶液C.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D.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观察现象,判断淀粉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7.某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A.X是乙酸乙酯的同系物,可能有香味B.X能溶于水,密度可能比水的大C.X遇碱溶液或酸溶液都不变质D.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8.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该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1mol该物质最多能消耗2molNaOH B.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能发生酯化反应D.能发生加聚反应,能使溴水褪色9.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小于生成H2O的物质的量,这两种烃的组合不可能是A.CH4和C2H2B.CH4和C2H4C.C2H6和C3H8D.C2H4和C2H210.用下列仪器或装置进行相应实验,部分现象描述和解释不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中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后不褪色B.②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非金属性C.③中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夹持装置已省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均正确的是A.CuO固体[Cu2(OH)2CO3]——充分加热固体B.K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C.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D.CO2(HCl气体)——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D .向一定量的MnO 2中加入H 2O 2溶液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 (OH )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 的变化B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D .浓盐酸敞口放置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7.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 和浓硫酸BKCl加入,加热C NaCl过量盐酸,蒸发D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8.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A.下沉一些 B.不变 C.上浮一些 D.无法判断9.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A.<7 B.>7 C.=7 D.无法确定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项目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A 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B CO2CO通O2点燃C NaNO3Na2SO4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D KClO3MnO2水溶解、过滤、蒸发A.A B.B C.C D.D1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1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A.A B.B C.C D.D13.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A. B.C. D.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5.下列表中除杂方法与试剂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及试剂A KCl MnO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B NaOH 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恰好无气体C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 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6.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共2.3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1克。
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A.Mg、Na、Al B.Zn、Na、FeC.Zn、Na、Al D.Cu、Na、Al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18.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B.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溶液中该固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20 ℃和30 ℃时的两份该物质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19.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20.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氮气和水蒸汽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氢气21.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CO2是生成物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22.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B.t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23.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24.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灵敏度较高)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B.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C.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D.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2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 B C D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二、流程题26.氯化亚铜(CuC1)是一种工业催化剂,不溶于水、乙醇(沸点是78.2℃)及稀硫酸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
以粗盐水(含氯化钙、硫酸镁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的工艺流程如图:(1)反应I加入过量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反应I中加入①②③三种试剂的顺序还可以是___(填写一种即可)。
(2)反应Ⅱ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___。
(4)反应Ⅵ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CuSO4+SO2+2H20=2CuCl↓+2X+Na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
(5)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
(6)反应Ⅵ后,过滤得到的CuCl2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
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
27.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资料: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Fe(OH)3Cu(OH)2Mg(OH)2开始沉淀 1.9 4.29.1完全沉淀 3.2 6.711.1(1)图中操作Ⅰ和Ⅱ的名称是_____。
(2)溶液A中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3)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后控制pH为7﹣9的目的是_____。
(4)溶液B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8.口香糖中常添加轻质碳酸钙来增加粘性。
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是制取轻质碳酸钙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图如图:()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把碳酸钠和氯化钙配成溶液,二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A是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洗涤、干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
()4写出轻质碳酸钙的另外一种用途______。
29.下图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利用化学链燃烧产生的高浓度CO2制备甲醇的流程图,据图回答:(1)图1是利用镍(Ni )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
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 2浓度高,易于收集。
①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 Ⅰ.H 2+NiO高温Ni+H 2O ;Ⅱ.CO+NiO高温Ni+CO 2,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②与CO 、H 2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CO 2浓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2)图2是利用高浓度CO 2制取甲醇的流程图:吸收池内,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高浓度CO 2生成碳酸氢钠;分解池内,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CO 2;合成塔内,利用新型催化剂,CO 2与H 2反应生成甲醇(CH 4O )与水。
①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