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al history of foreign countries课程编码:14103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等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1.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一。
它与中国教育史共同构成教育史学。
从学科性质来看,外国教育史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从该学科产生的途径来看,是由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定向综合而成,因此堪称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教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8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2.研究对象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除中国以外,世界其它地区及主要国家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探究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3.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1)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史实。
(2)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分析、鉴别、判断,以便去粗取精,以供借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要从人类教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来总结、揭示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总之,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育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这既是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及任务,也是学习该学科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外国教育史主要内容及重点1.内容从理论上来说,外国教育史的内容大体可分教育史实(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也称教育理论)两个方面。
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以外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基本史实和教育思想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便构成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
外国教育史大纲整理版
外国教育史大纲整理版大纲整理版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和教育的摇篮。
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教育(特别是雅典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理想,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教育制度,是古希腊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古风时代,古希腊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传统,但各个城邦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如斯巴达,身体训练占主导地位,强调严格的纪律,具有明显的军事实用目的和国家导向;雅典,则更注重智力和艺术的训练。
这也决定了不同的办学方式。
在斯巴达,学校由城邦主办,而在雅典和其他地区,学校往往是私立的。
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1】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是斯巴达的唯一目的。
【2】教育制度: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3】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等进行。
道德教育的中心是训练绝对服从的精神。
从小培养儿童绝对忠于祖国的品质。
道德教育贯穿斯巴达教育的全过程。
注意: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1)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2)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
评价:斯巴达教育只重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鄙视思考和言同,生活方式狭隘,除了军事作战,不知其他。
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实践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
同时斯巴达教育中的国家导向型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着世界教育史上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向。
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讲授纲要(近现代部分)
第十章近现代英国教育第一节近现代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一、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期)(一)初等教育这一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领导权掌握在教会手里,经费主要靠各种津贴和私人捐款。
1、教会初等教育(主体):教区学校、慈善学校2、个人/团体初等教育: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3、私立收费初等学校:妇女(媪)学校(Dame School)、普通私立学校(Common Private School)特点:①国家不关心教育;②办学条件差,教育内容简单;③教师不是专职;④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
(二)中等教育教育机构:文法中学和公学☆公学(public school):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一种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源出于中世纪的文法学校。
到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法学校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
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多数收费昂贵。
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
教学内容上注重古典语言和人文学科,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高才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才为主要目标。
由于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培养的是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区别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故称“公学”。
(三)高等教育以牛津、剑桥为代表,注重古典文化,贵族性强。
经费宽裕,学术气氛浓厚,实力雄厚。
总的特点:国家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学制双轨、通行初等慈善教育。
二、19世纪的英国教育(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一)国家逐步干预教育1、原因:①从经济上看符合资产阶级整体利益;②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③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主张。
2、历程:1807年,《教区学校议案》:在每个教区设立由国家管理的学校。
1833年,国会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出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首开政府通过拨款形式间接管理教育的先河。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外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它研究的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历史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其特点是时兼古今,地兼东西。
通过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外国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制度及变迁过程;各国在重要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各个重要的教育著作和不同的教育流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具有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感情;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更有效地利用人类的教育遗产来发展他们的专业才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继承、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要做到背靠传统、面向未来,克服教育史研究中简单化和单纯政治化的倾向。
(二)必须从历史的原本出发,寻找时代和个人的教育特色,避免一个模式和出现雷同现象,更要防止以今铸古、牵强附会。
(三)善于在学习教育史的过程中,从教育史本身挖掘、发明科学的方法。
(四)要求学生把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与中国教育史的学习相结合,且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等相邻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三、先行课程中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一)课程重点: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学前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的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二)课程难点:1.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2.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编码:16A11140 学分: 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推荐教材: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1.柏拉图著,《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
2.[法]卢梭著,《爱弥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学习过的相关课程基础上,通过对古代、近代、现代外国教育发展一般过程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论把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育学理论素养,进一步加深对外国教育史的理解,并进而为学生从事教育史教学、研究和进入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外国教育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熟悉外国古代、近代、现代重要教育学理论著作,掌握其重要理论观点;进而运用相关理论工具分析和评价之。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教育学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掌握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意义》。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一、学科性质二、学科特点三、内容概述第二节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师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外国教育史课程名称(英文):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04290周学时:3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本科生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思想和制度事件。
课程将着重说明和解释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思想精髓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力求体现普世性的教育价值和“古为今用”历史方法论的基本指导原则。
课程还有重点地说明一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制度产生背后的原因和发展理由,力求体现教育制度变革的合理性。
该课程属于教育学的基础课程,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了解国外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国外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对当前教育改革及自身的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抱有一种发展性的眼光和态度;培养学生借鉴历史上国外那些优秀教育思想的方法,即坚持“洋为中用”。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流变➢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精华➢激发学生讨论教育现实和教育思想的兴趣➢对照现实的一些教育思想,对比和评价教育思想家的思想价值➢参照著名教育家的思想,评价现实一些教育思想➢找出对自己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共同讨论教育思想和反思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制度2课时,讲授为主重点:古风时期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课后作业:1、阅读《理想国》,2、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差异第二章古希腊教育思想4课时,讲授与讨论结合,说明小论文的写作要求重点: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教育观点课后作业:1、阅读《理想国》,2、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三章古罗马教育2课时,讲授为主,布置小组讨论的题目范围重点:共和国时期教育与昆体良教育思想课后作业:阅读《雄辩术原理》第四章中世纪教育与大学2课时,讲授为主重点:大学教育和骑士教育课后作业:1、了解博洛尼亚和巴黎大学的演变,2、观看视频《博洛尼亚大学》第五章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2课时,讲授为主重点:北欧人文主义教育课后作业:1、阅读莫尔《乌托邦》,2、阅读蒙田《散文集》第六章国民教育的发展4课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点:英格兰和北美殖民地的国民教育难点:新教的教育改革课后作业:1、国民教育在欧洲发展的脉络及其原因分析。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育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外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树立唯物辨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知识眼界,激励献身教育的精神。
为学习教育学科打下基础,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历史借鉴。
二、课程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第一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共2学时)1.教学内容(1)教育的起源(2)史前的教育2.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的起源难点:史前的教育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探讨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基本知识点有教育的起源、对象和任务、史前教育等,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先认真听讲然后集体讨论。
(二)第二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共2学时)1.教学内容(1)两河流域的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3)古代印度的教育(4)古代希伯来的教育2.重点与难点重点: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难点:如何理解这些古国教育的精髓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探讨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基本知识点有两河流域的教育、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等,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先认真听讲后集体讨论。
(三)第三章古希腊的教育(共2学时)1.教学内容(1)荷马时期的教育(2)古风时期的教育(3)古典时代的教育(4)希腊化时期的教育2.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希腊的教育的构成难点:古典时代的教育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探讨古希腊的教育,基本知识点有荷马时期的教育、古风时期的教育、古典时代的教育、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等,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先认真听讲后集体讨论。
大学外国教育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外国教育的主要特点、制度和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教育:以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等文明为代表的教育发展。
2. 中世纪教育:以欧洲中世纪教育为主要内容,包括教会学校、世俗教育、大学教育等。
3. 近代教育: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主要内容。
4. 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等为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教育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外国教育史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家,体会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代教育1. 引入:介绍古代教育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等文明的教育特点、制度和思想。
3. 案例分析:以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为例,分析古代教育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比较古代不同文明的教育差异,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课时:中世纪教育1. 引入:介绍中世纪教育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教会学校、世俗教育、大学教育的特点、制度和思想。
3. 案例分析:以巴黎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为例,分析中世纪大学教育的特点。
4. 小组讨论:比较中世纪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课时:近代教育1. 引入:介绍近代教育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时期的发展。
2. 讲解:近代教育的特点、制度和思想。
3. 案例分析:以英国教育改革为例,分析近代教育对后世的影响。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关于本课程教学的若干说明本课程是大学本科学校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必修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了解世界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总结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学校教育工作者。
本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应能简明扼要地阐述外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历史、外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以及外国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给予适当的分析和评价;应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分析、评价外国学校教育历史发展中的现象和思想观点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教育史学科本身看,则应处理好教育通史与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史等专史的关系,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国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二、关于本课程的教学(一)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的教育在了解原始社会前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及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概况基础上,着重掌握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2、学校的产生与古代埃及的教育在了解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古代埃及各种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进一步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
3、古代希腊的教育在了解斯巴达、雅典的社会特征及其各自的教育状况基础上,着重分析斯巴达、雅典教育各自的特点,比较其异同,并说明其原因。
4、古代希腊教育思想在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基础上,着重掌握下列几个主要内容: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柏拉图关于教育作用、目的、学校制度和学习方法的思想;亚里斯多德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及其心理学基础,教育年龄分期及各年龄阶段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113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6学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基本脉络,获得外国教育改革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有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外国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思想。
2.难点:掌握外国各个时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师讲授外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以及前沿研究知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富有争议的问题。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外国教育名著。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起源及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通过了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伯来等世界文明古国早期文明的现状,把握学校起源的基本背景;明确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学校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二、史前教育的概况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2.史前教育的概况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第三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宫廷学校(court school)二、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temple school)三、职官学校(亦称书吏学校,department school)四、文士学校(scribe school)第四节古代印度的教育一、古代印度社会概况二、婆罗门时期的教育三、佛教教育第五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一、第一时期的教育二、第二时期的教育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古希腊教育的历史分期和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过程;明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斯巴达和雅典城邦教育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1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步掌握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是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教育问题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是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史实,要求学生批判地继承人类教育的优秀遗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希腊的教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近现代美国教育难点:哲学对教育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读书指导法等进行教学。
建议学生采用读书法、作业法、质疑法、讨论法、分析法等进行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东方古国的教育(2学时)1.教学内容(1)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2)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意义教育文化与教育文化学。
2.重、难点提示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4学时)1.教学内容(1)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概况、特点及二者教育比较;(2)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和“产婆术”;(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教育观点。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比较;(2)难点是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罗马的教育(6学时)1.教学内容(1)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教育发展基本状况;(2)西塞罗的雄辩教育思想;(3)昆体良的雄辩教育、幼儿教育及教师思想。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内容
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如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探讨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揭示其规律。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
中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家等方面的内容;外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理解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视频展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核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具体标准根据学校和课程要求而定。
五、教学资源与推荐读物1.教学资源:本课程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目和在线资源等,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推荐读物:推荐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外国教育史》课程是教育史类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从其自身的性质来看,《外国教育史》课程具有通史的性质。
其学科对象是,主要研究自人类有教育以来,外国教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或者说《外国教育史》课程是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发展,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一门课程。
《外国教育史》课程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外国教育史》课程是人类教育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一课程展示了人们在从古至今对教育的认识过程中,不断重建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人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种种尝试,去塑造下一代人的历史。
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应当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把握外国教育演变的史实和线索,总结外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吸收人类教育发展的丰富知识和营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步掌握外国教育机构(以及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学法指导《外国教育史》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第一,古今相通、史为今用的原则。
第二,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原则。
第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学习《外国教育史》也需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首先,《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不是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它应从最基本的教育史实入手,掌握学习和记忆的一般方法。
其次,《外国教育史》学习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可以利用“结构图”等形式来进行学习。
第三,由于《外国教育史》具有史实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利用比较记忆来学习。
第四,学习《外国教育史》还可以利用分类列表的方式来进行。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外语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名称:外语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anddevelopment of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学分学时数:1学分,18学时(理论讲授9学时, 教学实践9学时)适用专业:英语教育制(修)定人:制(修)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审订人:审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育史》是研究外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的教育分支学科,是外语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对当代外国语言教学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的认识。
学习外国教育史,了解其教育教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有助于扩大教育知识眼界,辩证地对待西方教育的优劣,吸收其教育精华,为更好地提高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水平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外语教育尤其是中国的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理解和掌握相关外语教学理论,并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较为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外语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西方外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讲授1学时,训练1学时)1、西方外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和起因;2、四个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及其对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的影响重点:西方外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和起因难点:四个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第二章听说法和直接法(理论讲授1学时,训练1学时)1、听说法和直接法产生的背景;2、听说法和直接法的特点和优缺点3、听说法和直接法教学步骤;重点:听说法和直接法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和优缺点;难点:听说法和直接法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使用步骤。
第三章社区语言学习(理论讲授1学时,训练1学时)1、社区语言学习产生的背景;2、社区语言学习的特点和优缺点3、社区语言学习的教学步骤;重点:社区语言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和优缺点;难点:社区语言学习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使用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113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6学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基本脉络,获得外国教育改革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有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外国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思想。
2.难点:掌握外国各个时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师讲授外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以及前沿研究知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富有争议的问题。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外国教育名著。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起源及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通过了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伯来等世界文明古国早期文明的现状,把握学校起源的基本背景;明确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学校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二、史前教育的概况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2.史前教育的概况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第三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宫廷学校(court school)二、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temple school)三、职官学校(亦称书吏学校,department school)四、文士学校(scribe school)第四节古代印度的教育一、古代印度社会概况二、婆罗门时期的教育三、佛教教育第五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一、第一时期的教育二、第二时期的教育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古希腊教育的历史分期和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过程;明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斯巴达和雅典城邦教育的异同。
第一节荷马时代的教育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1.社会结构2.经济状况3.文化特征4.道德观念二、荷马时代的教育第二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的教育二、雅典的教育三、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第三节古典时代的教育一、古典时代的雅典社会二、古典时期的教育第四节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古希腊三哲的教育观与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之间的关系;掌握古希腊三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意义2.教育目的:造就治国人才。
3.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美德4.苏格拉底方法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时代与生平二、理念论与回忆说: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三、理想国: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四、教育体制1.学制2.女子教育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世界观1.生平2.政治思想3.哲学思想二、教育思想1.公共教育2.年龄分期与教育3.和谐发展的教育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古罗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状况,把握古罗马教育的背景;明确古罗马教育发展的阶段;思考古罗马教育对西方教育发展的影响;理解古罗马教育思想的兴起与发展;掌握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共和时期的教育一、古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二、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1.初等教育2.中等教育3.高等教育第二节帝国时期的教育一、帝国时期的政治概况二、帝国的教育变革1.国家控制教育2.教育内容的变化3.大学萌芽的出现4.教育呈现出宗教性第三节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基督教教会的教育活动一、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在罗马帝国的传播二、早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1.初级教义学校2.高级教义学校第四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1.生平2.关于雄辩家的定义二、昆体良1.生平2.教育思想三、奥古斯丁1.生平2.教育思想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重点把握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成为主流的原因,以及修道院的教育;理解并掌握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对封建世俗教育的意义;掌握中世纪大学诞生的背景、概况和特征。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演变和基本教义二、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1.隐修院学校2.主教学校3.堂区学校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1.基督教决定了中世纪教育的基本目的。
2.基督教的教义是中世纪教育的基本内容。
3.基督教会创办了大量的教育机构。
4.基督教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世纪全部教育的基本精神。
四、经院哲学和教育第二节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一、宫廷学校二、骑士教育1.家庭教育时期。
2.侍童教育时期。
3.骑士侍从时期。
第三节中世纪大学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三、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五、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六、大学的入学、课程和教学七、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和价值第四节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掌握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教派的教育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1.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2.埃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教育主张3.拉伯雷和蒙旦的教育思想4.莫尔的教育思想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宗教性5.贵族性第二节新教教育一、宗教改革运动与新教的建立二、路德派新教与教育三、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四、英国国教与教育第三节天主教教育一、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会的改革与复兴二、耶稣会的教育活动三、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第七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夸美纽斯的生平活动、世界观;掌握夸美纽斯关于适应自然原则、“泛智”思想、直观性教学原则,以及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问题的理论和主张。
第一节生平和世界观一、生平二、世界观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一、论教育的目的二、论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2.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
第三节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四节论普及教育一、普及教育的可能性二、普及教育的内容与措施三、普及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五节论学前教育一、胎教二、体育三、智育四、德育五、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第六节论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原则三、巩固性原则四、量力性原则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第七节论分科教学一、关于自然科学的教学方法二、关于艺术的教学方法三、关于语文的教学方法第八节论道德教育一、德育的重要性二、德育内容三、德育方法第九节教育和教学管理思想一、国家教育管理职权二、督学的职责三、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的设想四、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五、关于学校各类人员的管理1.关于校长的规定:2.关于教师的规定:3.关于学生的规定六、论纪律和规章制度第八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了解17世纪至18世纪欧美教育思想的主要倾向、它们对人类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一、教育概况1.慈善教育2.文法学校和公学3.学园4.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二、培根论教育三、弥尔顿论教育四、洛克的教育思想1.生平与著述2.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3.绅士教育思想4.“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第二节 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一、教育概况二、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1.爱尔维修论教育2.狄德罗论教育3.拉夏洛泰的教育思想三、法国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第三节 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一、教育概况1.国立初等教育的肇始2.泛爱学校3.文科中学的发展和实科教育的兴起4.现代大学的雏形二、康德论教育1.人与教育2.“道德人”的培养3.广义的体育第四节 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一、16~17世纪的文教复兴和兄弟会学校二、18世纪初的教育改革三、罗蒙诺索夫与莫斯科大学的创建四、18世纪后期的俄国教育第五节 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一、三大殖民地区的教育概况二、18世纪建国前的教育变化三、富兰克林的教育贡献四、建国初期的教育和教育理想1.国家教育的理想与教育分权制的确立2.建国初期的教育发展3.杰斐逊的《知识普及法案》第九章卢梭的教育思想(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卢梭的生平和哲学、社会政治思想;掌握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感官教育的思想、教学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认识卢梭教育思想的意义,批判吸收其合理的因素。
第一节生平、活动、著作第二节论人的天性一、性善论二、感觉论第三节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一、自然主义的基本含义二、自然主义的培养目标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1.主张教育“归于自然”,摆脱封建社会的污染2.主张实施“消极教育”,对儿童少加干涉第四节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一、婴儿期(出生至2岁)二、儿童期(2至12岁)三、青年期(12至15岁)四、青春期(15至20岁)五、女子教育第五节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第十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感受其为教育鞠躬尽瘁的模范精神;重点把握裴斯泰洛齐有关教育目的、和谐教育、要素教育的思想和主张;能够对裴斯泰洛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做出科学评价。
第—节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一、涅伊霍夫(Neuhof,意即“新庄”)时期(1768~1798年)二、斯坦兹(Stanz)时期(1798~1799年)三、布格多夫(Burgdorf)时期(1799~1805年)四、伊佛东(Yverdon)时期(1805~1827年)第二节论教育目的第三节论教育心理学化一、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二、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第四节论要素教育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第五节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一、语言教学二、算术教学三、测量教学第六节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十一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2学时)教学要求:着重掌握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目的、儿童管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的形式阶段和道德训练等问题;能够全面科学地评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第一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1.伯尔尼——不来梅时期(1797—1802)2.哥廷根时期(1802—1809)3.哥尼斯堡时期(1809—1833)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赫尔巴特伦理学2.赫尔巴特心理学第二节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一、教育的目的二、教育性教学原则三、道德教育第三节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一、经验、兴趣与课程1.经验的兴趣2.思辨的兴趣3.审美的兴趣4.同情的兴趣5.社会的兴趣6.宗教的兴趣二、统觉与课程三、儿童发展与课程第四节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一、“教学进程”理论(教学方法论)1.单纯提示的教学2.分析教学3.综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