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措施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e420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6.png)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妇科手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对于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
一、患者筛查和评估1.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病史、遗传病和先天性凝血异常筛查,以排除高风险患者。
2.评估患者的身体负担、肥胖程度、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异位性情况,判断其血栓形成的风险等级。
3.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分级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术中护理1.在手术中,加强团队协作,避免手术时间过长。
2.术中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其他抗凝剂。
三、术后早期护理1.术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避免血栓进一步发展。
2.术后48小时内,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肢负重。
3.术后立即开始进行积极康复训练,包括活动训练和早期下床行走。
4.术后48小时内,每日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如超声检查等。
5.术后48小时内,给予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等。
四、术后远期护理1.术后48小时后,逐渐恢复常规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定期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如每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3.患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相关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
4.在抗凝治疗期间,对于正在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和疗程。
五、宣教及患者监测1.在手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及预防措施的宣教。
2.术后及出院后,给予患者相关的宣教,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弹力袜、定期进行下肢运动、正确使用抗凝剂等。
3.对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4.对于怀疑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此管理制度旨在为妇科手术后的护理提供指导,并在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通过筛查和评估,提供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患者的宣教及监测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1b8a52dd88d0d232d46ab2.png)
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即是指静脉血液于下肢深静脉之中凝结,导致血液运行障碍,所引发的肢体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以及体征。
该病是妇产科手术之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平添患者痛苦的同时,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提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加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也就至关重要。
关键词: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一、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简述产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相对多样,一般而言,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率减缓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无疑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主要的原因{1}。
而无论何种因素引发上述三种现象发生时,均有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此,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具体如下:1.1 解剖因素女性盆腔的静脉十分密集,吻合成从,血容量丰富,而静脉管壁较薄,无有力支持组织,从而导致盆腔血流相对缓慢{2}。
这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
1.2 长时间卧床产科手术后,患者由于麻醉、疼痛以及术后恢复的需求,必须保持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
而长时间卧床,则会导致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缓,血液于静脉内瘀滞,导致细胞积聚,在向内皮细胞以及基底膜移动过程之中造成内皮损伤,引发血栓。
1.3 止血药物及输液过快产科术后术后可能需要用到止血药物,而止血药物的使用无疑会对患者血液黏度产生影响,导致血液凝固行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血栓发生的可能。
除此以外,输液过快,导致循环血量高于回流负荷,导致静脉回流减缓,假如患者静脉瓣膜异常,那么则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孕妇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雌性激素会大幅升高,使孕妇的凝血系统产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为日后胎盘剥离创造有利条件,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这种变化同时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7a6a5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7.png)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损害和财务负担。
因此,制定一份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术前评估
术前应进行深层静脉血栓检查,包括基础活动水平、危险因素、手术特点等方面,根据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二、术中应用预防措施
1.术中穿压力袜
术中使用压力袜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手术后继续佩戴压力袜。
2. 应用肝素
手术前20-30分钟使用低分子肝素, 防止血栓发生。
如术中持续时间过长,可使
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并减少输液量。
3.术后尽早主动运动
手术后应尽早进行肢体活动,如挺起膝盖、活动足踝等。
根据术后病情及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增加活动时间,减少卧床时间。
4. 应用抗凝药物
根据患者术前评估和风险因素等进行药物预防管理,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剂量和疗程应定期调整。
三、术后常规监测
术后应每日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包括腓肠肌测量、多普勒波超、MRI等。
如有发现应及时诊治。
尽量在术后48小时内进行预防管理工作。
四、术后随访管理
术后应加强患者宣教,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管理,包括电话跟踪、问卷调查等。
总之,对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管理工作,需充分意识和重视,切实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处理,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妇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指南
![妇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28a46e2e87101f69f3195b0.png)
指南建议(括号中为GRADE分级)
⑤ 大多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LMWH)或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是血栓 药物预防的首选(强、高)。 ⑥ 妇科良性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后应每 12 小时给予一次 LDUH(每日 2 次) (强、中)。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患者,术后应每 8 小时给予一次 LDUH(每 天 3 次)(强、中)。 ⑦ 如果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血栓药物预防,建议使用 LDUH(强、高)。 当肌酐清除率 <30 mL/min 时,不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素(强、高)。
指南建议(括号中为GRADE分级)
⑧ 对于使用 LMWH 或 LDUH 进行血栓预防的 VTE 高风险患者,建议 术后继续用药 4 周(强、中)。 ⑨ 一般来说,已经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一级或二级预 防的患者应该在手术前 5-7 天停药,一旦止血得到保证,就应该重 新开始服用。因近期使用心脏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其他重 大心血管疾病而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咨询了适当的手术专 家后,可以继续使用这些药物(强、低)。
前言
▪ 为指导妇科手术中 VTE 的预防,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GC) 于 2021 年发布了最新的《妇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指南。
风险评估
▪ 已发现许多与患者和手术相关的因素会增加 VTE 的风险。而且大 多数住院患者存在多于一个的 VTE 危险因素,40% 的患者有 3 个 或更多的危险因素。
▪ Caprini 评分是一种量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它根据 VTE 的加权风险 因素总和将患者分为非常低、低、中和高风险四大类。在这四类 人群中,无血栓预防时发生 VTE 的基线风险分别为<0.5%,1.5%, 3.0% 和 6.0%。
风险评估
▪ 基于群体的风险分层是假设住院的主要原因(如妇科大手术、腹 腔镜手术、减肥手术)是导致 VTE 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1579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静脉血栓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在妇产科领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细心、专业和负责的态度。
本文将从预防、观察、护理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方法。
一、预防1.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等。
同时,术前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以增强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静脉曲张,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提供适当的康复护理措施,避免血栓再次形成。
二、观察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排尿情况等多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3. 心理观察:及时咨询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康复的信心和意愿。
三、护理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有效控制血栓形成,减缓病情发展。
2. 体位护理: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帮助患者进行 passively 肌肉锻炼,保持下肢肌肉的正常功能,预防血栓的形成。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病情稳定,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经验,做好预防、观察、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妇产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妇产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cc4a1f0c8d376eeaeaa31fb.png)
病 。③高危 危 险 : 具备 ≥3种 中危 因素 ;
妇癌 的大型盆腹腔手术 ; 大手术患 者个 人 和家族具有静脉栓塞史 、 肺栓塞或血栓 形 成倾 向; 瘫痪 或下肢制动 j 。
临床表现
高, 凝血 时间 缩 短 、 5 0 % 患者 术 后 1—1 0 天 内血小 板 数 量逐 渐 升 高 , 平 均 体 积增 大, 黏 附性 和聚集性增高 , 释放反应增强 , 这 种改变在术 后发 生深 静脉 血栓形 成 者 尤 为明显 。术后患者处 于血流缓慢 、 高凝 状态, 在 此 基础 上 若 患 者 的基 础 条 件不
利, 便 增 加 发 生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可 能 。
支持治疗 : 急性期 卧床避免 活动 以预 防血栓 脱落 , 避免用 力 , 患肢 抬高距 心 脏
平面 2 0— 3 0 c m, 膝关节呈 5 。 一1 0 。 微 屈 曲
深静脉血栓 常见 于小 腿肌 肉静 脉丛 血栓形成及 髂股 静脉 血栓形 成 。前 者 范 围小 , 症状 不 明显。多发 生 于术 后 , 常位 于左下肢 。仅有 小腿 疼痛 和压 痛及 小 腿
治 疗
向, 对有 高危 因素 的患者 更为 不利 , 妇 产
科手术患者麻 醉后 下肢 肌 肉松弛 , 术 中血 流缓慢 , 加之术后长期 卧床 , 腹胀 、 肠 麻痹
大手术 ; 体重 > 8 0 k g ; 具有大静 脉曲张 ; 术
后 固定 > 4小时 ; 合 并感染 或重要 器官 疾
使血流缓慢 , 阴道手 术取 膀胱 截石 位 , 体
术后鼓 励 患者 深 呼 吸 , 每小 时 1 2—
1 5次 , 以增 加 横 膈 肌 运 动 , 减 少 胸 腔 压
探讨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探讨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70d7debb68a98270fefa64.png)
探讨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术后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80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防范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静脉血栓发病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防范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临床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具有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原因;防治措施近年来,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1]。
为降低此类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0月间于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共80例,患者年龄最大66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49岁。
患者体重45~74 kg,平均体重58 kg。
其中良性肿瘤患者26例,恶性肿瘤患者41例,其他类型疾病类型患者13例。
妇科手术类型包括开腹手术41例,宫腔镜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1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6例。
糖尿病患者23例、高血脂患者21例、高血压患者36例。
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及抗感染护理。
具体术前术后均给予患者适合的体位,术中去枕平卧位,术后取半卧位。
若患者需进行全身麻醉,则在术中常规给予患者吸氧,并适当清洁呼吸道。
患者术后应用沙袋对伤口进行加压止血6 h,对患者伤口进行观察。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妇科术后血栓的防与治
![妇科术后血栓的防与治](https://img.taocdn.com/s3/m/42936fe4580216fc700afdf4.png)
30妇科术后血栓的防与治罗俊芳深静脉血栓常在妇科手术之后出现,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在妇科手术过程中引发的血流停滞或者是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发生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都极其容易导致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
一般来说,下肢若是出现深静脉血栓后却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极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对妇科手术过后发生的深静脉血栓不可忽视,预防与治疗都极为重要。
一、妇科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三种。
进行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手术过后体内血流以及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可以使患者有形成血栓的倾向,这对于一些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是容易出现。
妇科手术患者在进行麻醉之后,下肢肌肉会产生松弛,在手术中血流表现缓慢,再加上手术过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同时腹胀以及肠麻痹都会导致血流缓慢,对于进行阴道手术者取膀胱截石位,若是体位没有摆好,特别是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下肢静脉会受压,从而使血液回流不畅,并且在手术过后会造成静脉壁发生损伤。
对于大型手术且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输血量较多或者是失血过多,血容量出现不足与脱水等症状都可以导致血黏度增加,以进一步促使血栓形成。
患者在手术期间会出现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时间变短,有半数患者在手术过后的1~10天内,其血小板数量会不断升高并且释放反应加强,这些改变对于手术过后形成深静脉血栓患者最为显见。
手术后患者在处于血流缓慢以及高凝状态时,若是这位患者基础条件不佳,则会增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对于妊娠妇女,她们的凝血因子与血浆纤维蛋白会明显增多,所以就处在高凝状态。
另外,妊娠期会出现血容量增加、静脉扩张以及妊娠子宫会对下腔静脉进行压迫,从而导致血液回流受到阻碍,下腔静脉压也会增高,引发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加重,并且伴随妊娠期的推移,其血流速度也会逐渐减慢。
需要强调一点:妇产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中最重要一点,则是患者曾经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这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浅谈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2faf3f483c4bb4cf6ecd119.png)
浅谈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是盆腔手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此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术后静脉血液的异常凝结有关。
VTE的病理改变依次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 (PTE),且有研究显示,90%左右的PTE与DVT 血栓脱落有直接联系。
但是由于DVT患者的初期一般都无明显症状,所以临床上经常出现DVT的漏诊和误诊。
为此,笔者特对妇产科盆腔术后 VTE发病机制以及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开展了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 VTE 的致病因静脉血栓形成是由血流减慢、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当前医学界较为接受的评估VTE风险简化标准,内容包括手术类型、年龄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病史等)。
1.1 患者的自身因素 DVT原发病因包括患者自身抗凝血物质不足,如先天性抗凝蛋白C、蛋白S缺乏,发生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及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等,继发病因包括高龄、过度肥胖以及贫血、糖尿病等造成的凝血机能亢进。
1.2手术麻醉相关因素手术因素:术前术后饮食限制、术中失血失液等因素可以造成围术期患者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进入高凝状态;术中操作易损伤血管内皮,暴露胶原与基底膜,组织因子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释放加快血小板聚集,刺激了内外源性凝血途径,诱发血栓,同时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还会降低静脉压力与流速,促进血栓形成;围术期输血时因库存血粘滞度高易产生血栓;术后休养中活动减少,肌肉“泵”功能弱化,血液容易瘀滞。
此外,手术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肌肉收缩功能弱化也是VTE发生的重要诱因。
1.3 与妇产科相关因素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 DVT概率高,患者中多为中年以上女性,血液粘滞度高,还伴有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常会诱发血栓。
妊娠期女性雌激素提高,血液高凝,血容量要增加30%,伴有静脉扩张,血流减慢,使VTE 风险加大。
2 VTE筛查和诊断2.1临床表现在VTE特别是DVT初期临床呈现出有非特异性以及隐藏性,医生在临床中要细致观察病情以及听取患者主诉。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43a5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0.png)
护理措施
3. 护理干预: - 水合:保持产妇的适当水分摄入,
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 - 使用药物: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帮助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动态观察:随时观察产妇的情况变
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危险因素识别
危险因素识别
妇产科手术:产后手术患者血栓风 险较高,需重点关注。 高龄血栓病。
,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 床脚抬高:将产妇的床脚抬高一段
高度,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饱和度。 - 弹力袜穿着:适当选择合适的弹力
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 。
护理措施
2. 观察措施: - 下肢肿胀:定期观察产妇
下肢是否有明显肿胀,一旦发 现立即报告医生。
- 疼痛评估:观察产妇是否 出现下肢疼痛,特别是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疼痛。
展望
展望
继续研究:加强对妇产科静脉血栓 病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和 预防措施。 护理质量提升:通过不断改进和完 善护理措施,提高妇产科静脉血栓 病护理的质量水平。
展望
加强宣教: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 识的宣教,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妇产科静脉血 栓病护理
目录 背景介绍 护理措施 危险因素识别 措施评估 展望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是妇产科手术患 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引起重 视。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主要发生在产后 休克期或手术后,可能对母婴健康 造成严重影响。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 预防措施: - 早期活动:鼓励产妇尽早起床活动
危险因素识别
孕期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 病会增加产妇患病风险。
措施评估
措施评估
有效性评估:观察护理措施是 否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妇产科 静脉血栓病的发生。 并发症监测:定期观察产妇的 情况变化,注意是否存在并发 症的出现。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课件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6488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3.png)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重 要性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重要性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发病率较高,对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严重影响。 预防静脉血栓病可以减少其发病率和并 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预防和术患者, 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 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以判断患者的静 脉血栓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预防和措施
5. 早期行动:对于术后患者和卧床患 者,鼓励早期行动,适当活动,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结
总结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预防和措施是降低静脉血栓病发病率的 关键,通过术前评估、床旁护理、弹力 袜的使用、抗凝药物的应用和早期行动 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妇产科静 脉血栓病。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 和措施课件
目录 简介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重要性 预防和措施 总结
简介
简介
静脉血栓病是一种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造成患者不良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合理的预防和措施对于降低静脉血栓病 的发病率和减少患者的痛苦非常重要。
简介
本课件将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预防 和措施,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有效预防和 处理这种疾病。
预防和措施
2. 床旁护理:对于妇产科住院患者, 应加强床旁护理。包括卧床休息、避免 长时间站立、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等, 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预防和措施
3. 弹力袜的使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 或长时间卧床患者中,推荐使用弹力袜 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4. 抗凝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的个体 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考虑 给患者使用抗凝药物,以预防静脉血栓 病的发生。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decc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5.png)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定期复诊:按时前往医院进行 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束语Fra bibliotek结束语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对于妇产 科手术和围产期妇女非常重要。通过采 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患上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 量和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及时就医是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关 键。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 和措施
目录 引言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结束语
引言
引言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简介:妇产 科静脉血栓病是妇产科手术和 围产期妇女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预防的重要性:预防妇产科静 脉血栓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和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妇产科静 脉血栓病的措
施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伸展运动:进行适当的腿部伸展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压力袜的使用:穿着弹力压力袜可以减 少静脉回流阻力,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避免长时间卧床:避免长时间 卧床,尽量早期活动。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建议,使 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 血栓形成。
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以保持血液流动性。 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合理摄入维生素 和矿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妇产科疾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妇产科疾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eecdf785336c1eb91b375d80.png)
妇产科疾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疾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对我科55例妇科手术,234例剖宫产术患者实施术前评估宣教,术中积极保护下肢,术后重视被动、主动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等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289例妇产科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积极、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甚至防止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提高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认识,尤其是护理人员的积极预防意识,加强责任心,将正确良好的预防护理措施切实落实到每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210-02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产科术后较严重并发症,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血栓后综合症和肺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
而孕产妇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术后卧床、及一些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血液呈高凝状态,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致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甚至栓子脱落造成致命的肺栓塞[2]。
现将对我科289例妇产科手术后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病例选择为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9例,其中妇科55例,剖宫产234例,年龄19~57岁,平均28.7岁;手术方式,经腹284例,经阴道3例,腹腔镜2例;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286例,全麻3例,术后镇痛24~48小时;施术时间1.5~4.5小时,平均2.1小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者术后12小时,长者24小时。
2.方法,护理措施2.1 术前评估、健康宣教及防止血液高凝状态评估术前临床资料,年龄≥40岁,体质量超标,有高血压史,血脂指标高于正常及产科妊娠合并症等列为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人群,进行重点预防。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1fcbd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4.png)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住院并发症,妇科手术患者的发生率尤其高,严重的后果包括肺栓塞、下肢肿胀、下肢溃疡等。
因此,对于妇科手术患者,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非常重要。
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在妇科科室全面推行,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一、术前的准备1. 手术风险评估: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将进行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史、肥胖、妊娠等,都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应予关注。
2. 现场预防措施:术前要为患者提供适宜的低反弹力弹力袜并告知正确的穿着方法。
此外,还要充分激活患者的肢体,通过活动、按摩等手段预防术后静脉血栓。
二、手术期间的管理1. 室内空气流通无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出现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并注意氧气配制,提供充足的氧气。
2. 多次利用吸痰管小心操作,避免病人呕吐后吸入呕吐物而形成肺栓塞。
3. 加强麻醉监护,尽量选择小剂量、短时间的麻醉方式。
4. 患者肢体外伤后,要及时行冷敷止血,以减少局部血栓形成。
三、术后护理1. 术后早期肢体的活动:术后监测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数据,评估患者的疼痛,督促患者自主活动下肢并进行体位转换,通过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下肢静脉回流。
2. 穿着压缩袜:术后患者需要佩戴医用低反弹力弹力袜20 mmHg,要注意佩戴的松紧度,并在不必须护理时不要长时间脱下。
3. 提示饮水和起床:饮水可以保持血液黏度正常,并且饮水是患者能够活动肢体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必须给患者明确的饮水规定。
同时在患者需要下床时,要给予适当的支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而造成下肢肿胀和疼痛。
4. 辅助性措施:手术后的患者不能随意弯曲和交叉腿,不能长时间坐或站,长期静置会让患者的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甚至会造成肌肉萎缩,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按摩和康复训练。
四、相关处理一旦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症状,如下肢肿胀、疼痛加重,腿部有压痛、皮肤温度升高、感觉异常等,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静脉超声检查。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预防PPT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预防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b06b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f.png)
目录 背景介绍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温水泡脚 适量运动 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 避免长时间卧床 佩戴弹力袜 及时就医 结论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静脉血栓病是妇产科患者术后主要 并发症之一 相关研究表明,静脉血栓病发生率 较高
背景介绍
本PPT旨在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 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长时间卧 床
避免长时间卧床
长时间卧床易造成下肢静脉血 栓形成
分娩后应尽早下床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
如果需要卧床休息,应定时站 起来活动
佩戴弹力袜
佩戴弹力袜
弹力袜可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 ,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弹力袜佩戴方法: - 选择适合自己腿长尺寸的
弹力袜 - 穿着前应先将弹力袜翻到
脚根 - 逐渐向上滚动,直至穿到
泡脚注意事项: - 用干净清水 - 水温不得过高 - 每次泡脚20-30分钟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下肢循环 ,预防静脉栓塞
适合孕期的运动: - 健走 - 游泳 - 瑜伽
含有维生素E 的食物
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E有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 ,预防血栓形成
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 - 杏仁 - 菠菜 - 花生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
孕期 - 妊娠期超过28周 - 肥胖或超重
风险因素
分娩 - 剖宫产术 - 产后卧床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介绍 - 温水泡脚 - 适量运动 - 食用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
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卧床 - 佩戴弹力袜 - 及时就医
温水泡脚
温水泡脚
温水泡脚可刺激下肢静脉回流 ,促进血液循环
探究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措施
![探究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d30752be23482fb4da4c11.png)
妊娠 : 有数据统 计 , 妊娠期 静 脉血栓 性疾 病 在 国外 发病 率 为
7 6 万 一1. / , 比例为非 妊娠人 群 的 4倍 ; ./ 72 万 此 在美 国及 欧 洲 国家 , 1 1 . 有 . —15人/ 0万次 分娩 中死 于肺 栓塞 ; 娠期 l 妊 静脉血栓病有一半 以上与获得性易栓症 、 遗传性 相关 ; 4 盆 () 腔血栓性静脉炎 : 盆腔静 脉炎为妇产科 感染 中最常见 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 , 好发 于产 褥感 染 、 感染 性 流产 、 术后 感染 ; 致病 菌为厌氧类杆菌以及厌氧球菌 , 染炎症 蔓延侵犯 盆 腔静脉 感 而引起血 栓形 成 , 临床表现为 血栓性 静脉炎 、 静脉 血栓形 成 ; () 5 妇产科激 素 : 妇女深静脉血栓 的形 成 、 肺血 栓等与雌 激素 剂量相关 ; 口服避 孕药 中的雌 激 素促使 机体 合成 凝血 因子 , 增强血小板 聚集性 , 降低抗凝血 酶 的活 性 、 量 , 些都不 可 含 这 避免对静脉血栓 的形成 产生推动作用 J 。
遗 留症 。结论 正确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 T , V E) 根据 患者的病情早期 给予积极抗凝溶栓治疗 , 可消除临床症状 , 同 时防止深静脉血栓 ( V ) D T 发展 为严重 的肺栓塞 ( T , P E) 降低发病率 、 病死率。
【 关键词 】 静脉血栓栓塞症 ; 深静脉血栓 ; 肺栓塞 ; 早期诊治
2 结 果
12 诊 断方法 .
() I 临床症 状 : 本组 4 6例患 者初期 表现小
腿部疼痛 、 肿胀 不适 , 动后 疼痛 加重 , 温正 常 , 活 皮 部分 患者
伴浅静脉曲张 , 均无 明显 全身症状 。( ) 2 彩色 多普勒 : 所有患 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 , 显示患者 深静脉 的管腔 内有实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预防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c60c8c0f4a7302768e9939f8.png)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罹患者可以致死或者致残。
对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认识不足,常常导致疾病诊断的延误,以至于延迟治疗以及选用不恰当的方法。
因此,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该防重于治一级预防,如大型外科手术前后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血栓栓塞的发生。
已经发生血栓栓塞的病人,在相应的治疗之后,必须防止血栓栓塞的再次发生二级预防,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后的抗凝治疗、换瓣手术后的终生抗凝治疗等。
对于静脉血栓性疾病,预防意义远超过治疗。
重视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改善其生活习惯, 消除疾病的好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使用雌、孕激素须掌握用药指征,且用药期间加强观察。
深静脉栓塞早期症状隐匿,因此要求详细观察病情,并重视患者主诉。
注意静脉血栓出现的时间对预防很重要,50%的静脉血栓出现在手术后24h内, 75%在术后3d内。
一旦怀疑静脉血栓形成,需立即做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或者静脉逆行造影来确诊深静脉栓塞,并给予相应治疗。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高危患者应减少手术时间、缩小手术范围。
术前应补充晶体液,防止血液浓缩,术中操作轻柔,减少对血管刺激;术后予以双下肢按摩,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避免腹胀,保持大小便通畅。
加强导管护理,置管和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降低刺激性药物浓度,避免药物直接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减少医源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可运用抗凝剂。
射肝素疗法,是所有预防措施中研究最广泛的。
预防性用药还可以用双香豆素钠华法林,预防效果与小剂量肝素相同,但不适用于孕妇。
低分子肝素由于其副反应更少,使用方便,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术后可使用华法林,鼓励早期下床行走, 可有效地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
对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目前评价不一。
产科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须从产前检查开始,加强孕期保健和管理,注意询问有无个人及家族静脉血栓形成史, 并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栓形成倾向的评估。
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探讨
![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ac64a7531b765ce050814e6.png)
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对妇科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目的。
方法:比较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800例妇科手术患者,其中400例为普通护理措施做为对照组,400例运用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评价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下肢没有静脉血栓发生。
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
【关键词】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措施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一周内,建议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应保持一周。
如不积极防治,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发生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本片文章对近两年来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手术患者800例,年龄25-85岁,其中400例运用新护理措施做为观察组,400例用普通护理措施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种、手术的方式、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通过护理干预给予护理措施如下:(1)术后12小时内的抗血栓压力泵治疗,它可以通过减少静脉内的血液淤积,提高血流速度,从而发挥抗栓形成。
(2)术后患者穿抗血栓弹力袜,通过向病人腿部提供渐进的压力,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患者活动指导:术后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护士协助患者被动按摩四肢,告知患者尽早采取主动活动,床上翻身做四肢伸展运动,术后1日离床活动,每日2-3次。
(4)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每日一次。
(5)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
及时纠正贫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密切注意患者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7)对于年龄大于65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特殊关注,增加预防措施的次数。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d4011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f.png)
预防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使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 凝血药物进行预防。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静脉血栓病预防和措施是一个 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 患者的个人情况。
如果您有静脉血栓病的高风险 因素,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 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预防和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妇产科静脉血 栓病预防和措
施
目录 简介 静脉血栓病的危险因素 预防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注意事项
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简介
静脉血栓病是一种妇产科常见并发 症,预防和有效控制非常重要。 本PPT将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 预防和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保护您 的健康。
静脉血栓病的 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病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 中包括: 年龄因素:年龄越大,罹患静脉血栓病 的风险越高。
静脉血栓病的危险因素
体重因素:肥胖会增加患静脉 血栓病的风险。 手术因素:妇产科手术是引发 静脉血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预防静脉血栓 病的措施
预防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活动:尽量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多进 行适量的身体活动。 多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防 止血液黏稠度增加。
预防静脉血栓病的措施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 和高盐食物,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 成。 穿着弹力袜:穿戴专业的弹性袜, 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 栓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措施作者单位:844000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玛依拉·买买提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6例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
结果46例患者经常规治疗、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后下肢疼痛、轻度肿胀均消失,患肢活动自如,住院8~14 d,出院后随访2个月,未发现遗留症。
结论正确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根据患者的病情早期给予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可消除临床症状,同时防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严重的肺栓塞(PTE),降低发病率、病死率。
标签: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早期诊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妇产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了血块、血栓而堵塞血管,该病属于静脉血流障碍。
表现为深静脉血栓(DVT)以及肺栓塞(PTE),有研究显示临床中有80%~90%的PTE与DVT血栓的脱落相关。
总之,VET若能得到有效预防,术后早期诊治能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1]。
本调查回顾分析46例DVT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科室于2004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46例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年龄20~72岁,平均38.5岁;其中子宫切除术18例,剖宫产术后1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9例,卵巢癌术后3例,宫外孕手术2例,中期妊娠患者2例。
发生时间为术后2~14 d,平均5.5 d。
1.2 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本组46例患者初期表现小腿部疼痛、肿胀不适,活动后疼痛加重,皮温正常,部分患者伴浅静脉曲张,均无明显全身症状。
(2)彩色多普勒:所有患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患者深静脉的管腔内有实性回声,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经加压后,管腔没有明显塌陷。
1.3 治疗方法(1)常规治疗:嘱患者卧床充分休息,患肢抬高15°~30°,下肢注意保暖,不能熱敷或用力按压;保持皮肤完整性,防止破损等;(2)抗凝药物治疗:用肝素625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5~10 d,直至临床情况平稳,静注期间监测凝血时间(维持在15~20 s之间);(3)溶栓药物治疗:用尿激酶10万~20万U(加入250~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d,持续7~10 d[2]。
(4)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或患者有溶栓药物治疗的禁忌证,或有大面积的急性PTE时考虑手术取栓,本组46例患者均无手术指征,不行手术治疗。
1.4 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需综合以下因素:年龄(>75岁为高危)、肥胖(BMI>30)、妊娠期、近期手术、静脉曲张、凝血异常等。
妇产科常见静脉血栓疾病的原因:(1)妇产科手术:血液成分变化,导致血栓容易形成;肿瘤压迫、术中压迫以及麻醉剂的应用等,均使外周血管扩张而致血流缓慢;盆腔手术或药物治疗致使血管内膜受损;部分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术后止血药物的使用,均可能导致血液的黏滞度增加;(2)妇科肿瘤:肿瘤细胞释放促凝活性物质、炎症因子等,均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原因;(3)妊娠:有数据统计,妊娠期静脉血栓性疾病在国外发病率为7.6/万~17.2/万,此比例为非妊娠人群的4倍;在美国及欧洲国家,有1.1~1.5人/10万次分娩中死于肺栓塞;妊娠期静脉血栓病有一半以上与获得性易栓症、遗传性相关;(4)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盆腔静脉炎为妇产科感染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产褥感染、感染性流产、术后感染;致病菌为厌氧类杆菌以及厌氧球菌,感染炎症蔓延侵犯盆腔静脉而引起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血栓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5)妇产科激素:妇女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肺血栓等与雌激素剂量相关;口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促使机体合成凝血因子,增强血小板聚集性,降低抗凝血酶的活性、含量,这些都不可避免对静脉血栓的形成产生推动作用[3]。
2 结果
正确辅助检查确诊后,4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疗效满意,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发展为PTE的病例,治疗后患者疼痛、轻度肿胀均消失,患肢活动自如,住院8~14 d,出院后随访2个月,未发现遗留症。
3 讨论
3.1 根据临床表现筛查(1)VTE临床表现:由于VTE的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且具有非特异性,故医者需高度重视患者的主诉,并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的变化情况;(2)DVT临床表现、体征:发病急,50%起病于术后24 h之内,患者主诉下肢疼痛、肿胀不适、活动障碍等;按压栓塞部位有明显压痛,患者皮肤青紫,较严重者出现静脉性坏疽;(3)提示PTE的症状:患者突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心力衰竭、休克等,而无其他明显原因。
3.2 辅助检查(1)DVT的辅助检查:首选彩色多普勒检查,超声探头能显示形成DVT的血管管腔内的血栓回声,检查显示管腔的彩色血流充盈不完全或完全消失,静脉加压后管腔无塌陷[4];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且易造成并发症,在DVT的辅助检查中已经逐渐停止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可同时检查盆腔、下肢深静脉、肺部的情况;(2)PTE的辅助检查:多采用简便使用的D-二聚体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及胸片检查等方法;螺旋CT扫面的直接征象是肺动脉内出现低密度充盈缺损,螺旋CT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为急性PTE首选筛查方法。
3.3 预防措施VTE表现为PTE和DVT,通常认为PTE的预后较不乐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DVT的预防,以下几个方面均为预防重点:(1)妇产科术
前预防:综合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合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其凝血功能,制定个性化积极纠正方案,给予肝素抗凝等,此为第一预防重点;(2)妇产科术中预防:最佳体位为截石体位,硬膜外麻醉,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操作避免刺激、损伤血管,减少出血,彻底止血;(3)术后预防:积极补液并慎用止血药,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下肢,给予血小板、凝血功能监测和小剂量肝素抗凝[5]。
掌握VTE的危险因素,积极从术前、术中、术后阶段预防VTE,并早期诊治DVT,可降低妇产科术后VTE的发生率,改善VTE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黄佼,方小玲.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防治.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1):73-76.
[2]黄爱萍.妇产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88-119.
[3]狄文,吴震溟.重视妇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5):324-326.
[4]Nakamura H,Inoue Y,Kudo T,et al.Detection of venous emboli using Doppler ultrasound.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8,35(1):96-101.
[5]唐俐.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5(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