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合集下载

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在中医学内部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主要是针对人体疾病发生急性症状或者急性发作的情况,采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有效地缓解甚至治愈患者的病情。

本文将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加深人们对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了解。

I.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原理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主要是以证型为基础,结合对各种急性症状的认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治疗思路一般包括病情的分析、辨证施治和预防后遗症三个方面。

1. 病情的分析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这需要目测、问诊、听诊、触诊等一系列中医基础诊断方法的应用。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医师可以较为完整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确定患者的证型。

2. 辨证施治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核心在于针对患者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的核心是要依据患者的证型来运用中医药物治疗疾病,达到舒缓病情,恢复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医师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或者运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协助治疗。

3. 预防后遗症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不仅要关注当下患者的病情,也需要预防后遗症的产生。

针对不同的疾病,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比如说中药外敷、针灸等方式,防止后遗症的产生,保证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到健康状态。

II.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应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范畴极为广泛,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性心梗、高血压急症等。

下面将针对几种典型病例进行探讨: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病情轻重不一。

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中,感冒一般按照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风寒感冒,中医医师可以选择用葛根汤等中药组方来治疗;而对于风热感冒,则可运用麻黄汤等方剂来治疗。

2.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由病菌等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症。

中医急症源流及发展的探讨

中医急症源流及发展的探讨

中医急症源流及发展的探讨中医对内科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资料,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祖国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四方面来论述。

1 中医内科急症的起源与发展古代对内科急症最早的论述,从现有文献资料查证有据者,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

以后经过汉代张仲景,晋代葛洪,隋代巢元方和唐代孙思邈等先贤的不断实践和充实,再经宋元明清历代医家的验证和提高,从理论到实践,从方药到急救处理,都有不断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理论。

如《素问?举痛论》对“五脏卒痛”的临床表现描述,就达14种之多,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剖析,简明扼要地指出,“卒痛”乃“寒气”内袭为其主要病因;气血凝滞不通,则是其病机特点。

《灵枢·厥病》篇对真心痛的临床特征,作了这样突出的概括:“真心痛,痛如以锥刺其心”。

关于热病急症的论述,《素问·热论》对其病因、主证、传变、治疗、护理和预后都作了系统的探讨,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概括的病机十九条,其中“诸热瞀瘈”、“诸暴强直”、“诸躁狂越”、“诸厥固泄”、“诸痉项强”等,对以后急症的辨证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至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问世后,对内科急症的辨证论治,又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该书的论述内容,可以说是治疗急性热病的专著。

仲景所创六经辨证提纲,对急性出血,急性脘腹痛、急黄、暴喘、暴吐、暴利、高热、昏迷、谵妄、厥逆等急症,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证治规律,为后世内科急症的急救处理,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晋代总结出治疗急症专著《肘后备急方》,所载急救之剂,药专而效高,后世诸家争鸣,急症治法更有新技,理法方药均有阐发,成效卓著。

2 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势在必行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是在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和自然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急症发展研究

中医急症发展研究

中医急症的特点
重视整体观念
中医急症治疗注重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 的发展过程,综合调理机体功能,达到治疗急症的目的。
强调辨证施治
中医急症治疗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针对不 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重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中医急症治疗不仅注重治疗已病,还注重预防未病,通过调理身 体、增强体质等方式预防急症的发生。
环境改善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住 院环境,以减少不良刺激。
05
中医急症的现代研究与 发展趋势
现代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成果
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急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主要集 中在针灸对急性疼痛、恶心呕吐、急性腹泻等病症的治 疗效果。
药物治疗
中药在中医急症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现代研究涉及中 药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消化 系统疾病等病症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中医急症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急症的病因和症状,选取不同的经络和穴位进 行刺激,如头针、耳针、腹针等。针灸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对于一些急性病证疗 效显著。
推拿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推拿人体特定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筋活络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缓解急症病情。
病机原理
邪正盛衰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之间 的盛衰关系决定病情的轻重和转归。
气血失和
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 发生。
脏腑功能失调
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会影响气血运行及津 液代谢,进而引发疾病。
痰瘀互结
痰浊和瘀血在体内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复 杂化和顽固性。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如何发挥创新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如何发挥创新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如何发挥创新中医急症,是中医诊疗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面对紧急病情时,中医临床思维特点的发挥与创新显得尤为关键。

中医急症的处理,首先要依靠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急症的诊治智慧。

然而,仅仅停留在对经典的研读和遵循上是不够的,必须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进行创新。

中医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处理急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症状,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

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仅要关注心脏的病变,还要考虑到患者的情志、饮食、睡眠等方面对病情的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在现代医学的专科细分模式下,往往容易被忽视。

我们要发挥这一特点,就需要在诊断和治疗中,更加全面地收集患者的信息,综合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

在急症中,准确、迅速地辨证尤为重要。

传统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为急症的辨证提供了基本框架。

但在现代临床中,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多变,单一的辨证方法可能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辨证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指标,如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更精准的辨证。

同时,还要注重动态辨证,即随着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辨证结果和治疗方案。

中医急症的治疗,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不同的季节、地域和个体,对急症的反应和治疗需求可能不同。

比如,夏季炎热,人体多汗,容易耗气伤津,在治疗急性热病时,要注意顾护气津;北方寒冷干燥,在治疗急性呼吸道疾病时,要考虑到燥邪的影响。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在用药时要谨慎,避免使用过于峻猛的药物。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在现代医学追求标准化治疗的背景下,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通过更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为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药的运用是中医治疗急症的重要手段。

中医急症发展研究论文

中医急症发展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急症的平均费用相对较 低,中医药的价格相对较便宜, 且中药的副作用也较少,因此中 医治疗急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较高。
04
中医急症的康复与保健
中医急症康复理论
01
02
03
综合调理
中医急症康复理论认为, 康复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药 物、饮食、运动、休息等 多种调理方法。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在急 症康复过程中要注重人体 内部各脏腑器官的协调平 衡。
临床治愈率提高
症状缓解迅速
整体观念强
费用相对较低
中医治疗急症的临床治愈率较高 ,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见急症如感 冒、中风等,中医治疗的效果较 为显著。
中医治疗急症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如中药煎剂可以迅速缓解高热 、腹痛等症状,针灸可以迅速缓 解中风患者的瘫痪等症状。
中医治疗急症强调整体观念,从 患者的全身情况出发制定综合治 疗方案,有利于患者全面康复。
明清温病学派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对急性热病的治疗提出诸多新见解,如叶天士的“卫气营血理论”。
中医急症的现状与问题
中医急症临床现状
目前,中医急症临床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医 院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水平不一。
诊疗手段与技术
中医急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 拿等,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法律法规保障
中医急诊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要点一
扩大应用范围
要点二
联合西医治疗
中医急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 包括急性发热、感冒、咳嗽、呕吐、 腹泻等常见疾病。随着中医急诊的发 展,其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中医急诊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与西医治 疗相互配合,形成互补,提高临床疗 效。同时,中医急诊还可以为西医治 疗提供辅助和支持作用。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中国中医急症 2 0 0 9年 3月第 l 8卷 第 3期 J T M. r2 0 , 11 , o 3 E C Ma. 0 9 Vo 8 N . .

3 29 ・




中医 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术
乔 之 龙
中 图分 类 号 : 28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号 :0 4— 4 X(09 0 0 2 0 R 7 A 1 0 7 5 2 0 )3— 3 9— 2
【 摘要 】 笔者认为 , 中医 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有三 : 1 加强学科建设是 中医 内科急症学发展 的前提 ()
条 件。 应建立高起点 、 高水平 的学科诊治体系及人才 梯队 , 而政策扶持和强化管理亦 十分重要 。() 2 剂型手段 改革是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 急症用药剂型 的改 革 , 应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制剂时需考虑
何 使 中医 内科 急 症学 得 到更 好 发 展 , 目前 亟需 解 决 是
的关 键 问题 。
1 加强 学科建 设是 中医 内科急症 学发展 的前提 条件
中 医 内科 急症 学 是 中 医急 诊 学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 中医急诊 学学 科 的一个 分支 ,随着 中医 急诊 学学科
第三 , 政策 扶持 及强 化管 理 。 中医急诊 工作 是振兴 中医事业 的重要 战 略举措 , 要 国家予 以政 策倾 斜 , 需 加 大专项 经 费 的投 入 和管 理 ,这样 才能从 战 略高度 上重 视发 展 中医 内科 急 症学 的重 要性 。 同时在 中医 院建设
过程 中 , 同样需 要 紧紧抓 住 中医急 诊这 个 中心环 节 , 从
复杂 系统科 学理 念 为指导 , 理好 整体 与局 部 、 处 系统 与 还原 之间 的关 系 , 开展动 物 实验研 究 , 形成具 有 中医特 色和 优势 的 内科 急症 诊 治体 系 。

中医急症发展的思考

中医急症发展的思考

中医急症发展的思考【摘要】中医急症的发展应当“扬长避短”,注重中西医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应中西医优势互补,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辨证运用西药以提高疗效,将循证医学与中医急症相结合,促进中医急症现代化。

【关键词】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中医急症现代化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TCM should adopt one’s good point and avoid one’s shortcomings and to think highl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 measurement should include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diagnosis, the combination of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the change in form of dosage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western medicine, the integration of form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ith the emergency medicine in TCM. Only in this way, it can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Modernization of TCM in emergency medicine.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ine in TCM; 〜Combination of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 〜Modernization of TCM in emergency medicine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急症面临着强大现代化西医的挑战,中西医优势的竞争决定了中医急症事业的兴亡。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一、前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急症治疗中,中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

二、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背景1. 现代医学在急救领域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在急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例如,心肺复苏技术、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心脏骤停等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中西医结合在急救领域的应用尽管现代医学在急救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或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可能会更加有效地治疗急症患者。

三、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1. 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培训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应对急症治疗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培训和实践。

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生们对中医治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 推广中医药在急救领域的应用目前,中医药在急救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广中医药在急救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缓解心绞痛、抢救突发性肝衰竭等方面,中药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3. 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在急救领域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

这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

4. 支持中医急症治疗的科研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急症治疗方法,我们需要积极支持相关科研工作。

例如,开展中医药在急救领域的临床试验,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急救领域的最佳实践等。

四、结语总之,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培训和实践、推广中医药在急救领域的应用、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以及支持相关科研工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在急症治疗方面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

如何推广中医急症学的理念和方法

如何推广中医急症学的理念和方法

如何推广中医急症学的理念和方法中医急症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应对突发疾病和危急重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观念的转变中,中医急症学的理念和方法尚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中医急症学,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推广措施。

一、加强中医急症学的教育和培训教育是推广中医急症学的基础。

首先,应在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医急症学的教学比重,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医急症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教学内容应包括中医急症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常用的方剂和药物等。

对于在职的中医医务人员,应定期开展中医急症学的培训和进修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让他们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急症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为中医急症学的研究和交流提供平台,促进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建立中医急症临床示范基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立中医急症临床示范基地可以让更多的人亲眼目睹中医急症学的疗效。

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医院,设立中医急症临床示范科室,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设备,开展中医急症的诊疗工作。

这些示范基地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诊疗流程、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临床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中医急症的治疗水平,并将成功的经验向其他医疗机构推广。

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向社会开放,接受患者的参观和咨询,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急症学的优势和特色。

三、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觑。

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广泛宣传中医急症学的理念和方法。

制作关于中医急症学的科普节目、专题报道、纪录片等,向公众介绍中医急症的常见病症、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通过专家访谈、患者案例分享等形式,增加宣传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在网络上建立中医急症学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权威的科普文章、学术动态、医疗服务信息等,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什么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什么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什么中医急症,一直以来都是中医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急症时,中医有着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更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总结。

中医急症的临床思维方法,首先强调的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急症发生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而要从整体上分析病情。

例如,一个人突然出现高热、咳嗽、气喘的症状,不能仅仅着眼于肺部的病变,还要考虑到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状态,以及气血的运行是否通畅。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个脏腑的病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

所以,整体观念要求医生全面地审视病情,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急症的核心思维方法。

辨证,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在急症中,辨证论治要求医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病情,抓住主要矛盾。

比如,对于急性中风患者,要辨明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是风痰阻络还是肝阳上亢等不同的证型,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合适的方剂和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急症的临床思维还注重动态观察。

急症的病情往往变化迅速,因此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生命体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比如,一个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初期可能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腹膜炎的体征,那么治疗方案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这种动态观察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急症病情的变化,提高治疗效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是中医急症临床思维中的重要原则。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方法。

例如,夏季炎热,人体多汗,容易伤津耗气,在治疗急症时就要注意顾护津液和正气;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在用药时就要避免过于寒凉。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在现代诊疗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中医急症领域,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

传统中医急症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个体化治疗:中医急症注重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2.疾病预防:中医急症注重平衡人体阴阳,调节免疫系统,提高身体自我修复能力,有助于疾病的预防。

3.综合治疗:中医急症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针灸、中药等,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局限性1.诊断时间:中医急症在诊断方面相对较慢,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进行辨证施治,而现代急诊医学更加注重快速准确的诊断。

2.临床证据:中医急症在临床证据方面相对不足,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支持,因此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3.技术手段:中医急症在技术手段方面相对较为有限,无法进行一些现代医学所具备的手术等治疗。

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引入现代技术手段1.中医影像学:结合中医理论,发展中医影像学,如舌诊、脉诊等,可以通过现代影像技术为中医急症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2.中医生物学:研究中医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发展现代化药物,提高中医急症的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1.多中心临床试验:组织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提高中医急症的临床地位。

2.经验总结与分享:加强中医急症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分享,形成更多的临床指南和规范,提高中医急症的诊疗水平。

强化中西医结合1.专家团队合作:建立中西医急症团队,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提供更全面的急症医疗服务。

2.优势互补: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西医注重快速诊断和手术治疗,两者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急症医疗的效果。

结论现代诊疗环境下,中医急症的发展思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临床研究和强化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急症的诊疗水平和临床地位,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研究与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研究与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研究与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方式得到了高效的改进和完善。

医学研究人员要想对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就需要对治疗的特点进行掌握。

同时,分析人员还应该提出目前我国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弊端和不足,进而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中医内科急症治疗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致命方向。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诊治疗;研究和探讨从医疗工作中可以看出,内科急诊的治疗方式对国家医学发展的程度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整体医疗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需要对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的中医诊疗工作已经有相对比较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升,医学诊疗的手段以及药剂的应用方面的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但是,从现如今人们对疾病诊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人们在对急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少会选择中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的研究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对中医治疗内科急症进行研究。

1.内科急症中医治疗的特色从多年的研究和诊疗工作中可以看出,采用中医的治疗形式来对急症进行治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主要是由于中医诊疗在监测手段的应用、诊疗方式的应用以及新型药剂的研究等不同的方面都有所突破,并且符合现如今人们诊疗的习惯。

从中医诊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重视急诊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和药物的配套使用是中医诊疗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传统的中医在对内科疾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治标治本的原则为基础,诊疗工作中的先后缓急分配明确。

如果对中医的诊疗方式进行研究就可以看出,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机体整体的功能不协调,某一部位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诊治方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传统的中医诊疗方式中融入了动态观和整体观,虽然可以诊疗各种不同的疾病,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对药物的应用产生一定的限制,而且药效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一、引言急诊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涉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处理的学科。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在急诊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价值1.急救技能:中医药在急救技能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针灸、推拿、中药急救等手段在心肺复苏、中毒急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疾病证候类型,针对不同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综合调理: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

4.减轻痛苦:中医药在急诊学中还可以发挥镇痛、镇静等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实践案例1.心肺复苏:针灸和中药急救是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手段。

如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中毒急救:中药解毒在中毒急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利用中药制剂如黄连解毒汤、绿豆汤等可以有效地缓解药物和食物中毒的症状。

3.创伤救治:中医药在创伤救治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如利用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正骨水等可以有效地止血、止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

4.感染控制:中医药在控制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在抗击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内科急症:中医药在内科急症如心梗、脑梗等疾病的救治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与西医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及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及探讨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是指内科所属,起病急暴、变化迅速或慢性疾病积渐突变、病势危重的一系列病证。中医内科急症学则是应用中医理论和内科专业知识阐述常见急症病因病机、辨证救治规律的一门学科。近千年来,中医学在内科急症的救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取得了辉煌的临床成果,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外感病急症的辨证论治建立了圭臬;火热论、攻邪论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救治指明了方向;补土派、养阴派的学说则成为内科非感染性疾病急症治疗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医内科急症学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标志,是中医药创新的先锋与突破口,如何使中医内科急症学得到更好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和灵魂,将其践行于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过程是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内科急症,具有自身独特的病机变化特点和证候表现,在论治过程中尤以标本缓急的判断和处理最为关键;同时,依据辨证结果,在药物使用上不仅单纯应用中药制剂,还可以筛选相应的西药制剂,即对于西药也可以通过辨证后选择性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坚持中医学的基本特色,同时也要中西医兼蓄并用,这应当是中医急诊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院的急诊科不仅能够全面采用现代急救科学的各种知识、设备和手段,同时还可以辅以中医学特有的药物和方法,如此,对于提高临床救治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2,剂型手段改革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科急症,关键在一个“急”字。由于病势危急,病情严重,因此需要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及时遏制病情的恶化。中医学传统在治工呼吸乃至手术等,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上述方法己不能满足临床瞬息万变的严峻形势,中药传统方剂体积笨重、难以吸收、起效慢、使用不便等不足,己成为阻碍中医急症学发展的桎梏。

中医内科急诊的发展与探索

中医内科急诊的发展与探索
Absr c :e re c diie t dia r ame th sa ln itr t a t me g n y me cn o me c lte t n a o g hsoy,i n i sa mpotn r a u e o i asme iie ti ril x lr ste ra tte s r fCh n ' dcn h satcee p oe h
Z aY — i( hnbi u tni l r ic epes opa Maae et o m tePo N r ,HnC aga M utn13 1 ) h u x C ag aMon i Ji Po ne ol’ H sil ngm n Cm ie ol o h i hnbi on i 363 l n a n in v P t t tJ a

d v lp n f h n s  ̄en e i o tn eo me g n y e eo me t i e eme i et mp r c f oC h a e re c .
Ke wo d : ie e me cn ;M e iM me g nc ;Mo e i ee me ia me g n y y r s Chn s diie d e e re y d m Ch n s dc e 中 医内科 急诊 的发 展
21 .发展 中 医内科急 诊 的必 要性 和 紧迫性 : 自清朝末 年 , 中国受西 方列强侵略 , 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 西医) 大量涌入 , 严重冲击 了中 医发展 。 中国 出现 许 多人 士主 张 医学现 代化 , 医学受 到巨 中 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 , 中 医学陷人 存 与废 的争论 之 中 。 放后 , 我党 的领导 、 府的 扶持 解 在 政 下 , 医事业得 到 了发 展 , 医进入 了医 院 , 开设 了专 门的 中医 中 中 也 院, 培养 了一批 专 门从事 中医 的年 青 医生 , 中医发展 注入 了新 为 的血 液 。 是 随着科 技 的发 展 , 们 生活水 平 的提高 , 内科 急 但 人 中医 诊的地位下降。能够所接受的范围也越来越局限。 人们受传统观 念影 响 认 为 中医 向来 是 治 慢 性 内科疾 病 的 ,不仅 老百 姓这 么 认 为, 就连有 的医 院管理 者也 这 么认为 日 大部 分 的急诊病 人经 由西 。 医治 疗 , 大 型 的精 密 的 电子仪 器和 抗 生素来 抢救 。如 此发展 下 靠 去 中医 内科急 诊必 会被 淘 汰掉 , 发展 中医急诊 已势 在必行 。在 此 情况 下很 多 中医学 者提 出了现 代 中医 内科 急诊 的观点 。 不断 的 来 发展 和壮 大 中医 内科急 诊 。 2 现代 中医 内科 急诊 的发展 : 8 年 ,在重 庆召开 的全 国急诊 工 . 2 1 3 9 作座谈会 上 , 有专 家提 出 了加强 中 医急 症工作 的几点 意见 , 开始 把 中 医急症 工作 提高到 战略 高度 、 学科 水平标志 的高度 。18 年 , 95 在 上海 召开 的全 国急 症工 作会 议 上 ,专 家们 正式 确定 成立 高热 、 厥 脱、 、 中风 心痛 、 胃痛 、 等急症 协作组 和剂型改革 组。97年 , 血证 18 在 长春 召开的第 一次全 国 中医急诊 学术 及工作 会议 , 会议 同时举 办 中 医急 症学 习班 , 为现代 中医急诊 医学 的形成 奠定 了基础 H 92 。19 年, 第二次 全 国中医急 诊学 术会议 在广 州举行 , 明确提 出面对危 重 病人 , 由于病情 复杂 , 中医治 疗抢 救有 相 当难度 , 而对 中医急 症 故 工作 的要求应 本着 先 中后 西 、 中不西 、 能 中西医结合 的原则 。19 96 年, 在成都 召开 的全 国急诊 会议 上 , 家们修 改 了中医急症诊疗 规 专 范 。19 年 , 99 在广州 召开 了中华 中医药 学会 急诊 分会成 立后 的第 次学 术会议 及急症 协作 组组 长会议 , 与会专 家一致 认为 , 中医急 症工作 只能加 强不能 削弱 , 医急症工 作是 中 医学术 发展 的需要 , 中 是 中医学科水 平 的标 志 , 中 医医疗 体系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07 是 20 年, 国家中 医药 管理局 医政 司在 成都 召开 了中 医、 医结合 急诊 中西 临床基地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 , 明确指出中医急诊是衡量中医学 科水 平 的一 个标 志 。2 0 年 , 08 由北京 中医 医 院及 中国中医科学 院

第一章 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医急诊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学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诊断、辩证救治、辩证救护的一门学科。

中医急诊学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凡临床各科的疾病处于急危重阶段均属其所研究的范围。

另外,也包括急性中毒及各种危重病综合征等。

中医急诊学所研究的疾病为各科疾病的急危重阶段,病情有其固有特点,即病性的危重性、证候的整合性、病机的衡动性。

具体来说就是,发病急、传变快、病情危重;在疾病急危重状态时,往往由单一的脏腑经络病变转化为多脏多腑及经络、气血津液的改变;病情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实大虚证候的极端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本着救人治病大原则,要明辨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动态观察,辩证救治,已病防变,随证救治。

一.中医急诊学研究现状近年来,众多的中医工作者在研究中医急诊学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尤其在确定中医急诊学科地位、内涵外延、常见急危重病规范化研究等方面,有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便在上海召开了第一个中医学学术会议——全国中医急诊学术会议。

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召开全国性急诊工作会议,先后成立了11个急诊协作组,如脑病(中风)、热病、厥脱、心病、急性胃痛、血证等,推动了中医急诊学科的发展。

90年代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组织进行了3次中医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的遴选工作,推出了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急诊用药。

这些重大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病的能力。

1997年中华中医学会急诊分会成立,全国成立了11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诊疗心。

近十年来,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中医急诊的学者开始寻求中医急诊学科的内涵及科学研究的切入点,围绕中风病、脓毒症、休克、急性中毒、急性心衰、急性发热等疾病,在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基础上,开展了临床和基础研究。

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2 2 NO 3 01 2
琵 IN M D A R AM N G E I LT ET E T C


探讨 中医 内科 急症治疗
张 泽 福
吉 林 省 集 安 市 清 河 中 心 卫 生 院 , 林 集 安 ]4 1 吉 323
[ 要 】 研 究 首 先 指 出 中 医 治疗 内科 急 症 的 特 色 , 此 基 础 上 , 一 步 分析 当 前 中 医 内 科 急 症 治 疗 发 展 缓 慢 的 原 凶 并 为 中 摘 该 在 进
临 着 失 传 的威 胁 。
重 大 突 破 的根 本 原 因是 其 充 分 利 用 现 代化 技 术 ,如 利 用 动 物 实
验 等 手 段 来 研 发 新 型 制 药 。长 期 脱 离 现 代 技 术发 展 的 前沿 阵地 ,
不 能 很 好 结 合 使 用 现代 医学 技 术 ,使 得传 统 中 医 在 内科 急 症 治
医 内 科 急 症 治疗 的 发 展 指 明方 向 。
【 关键词】中医; 内科 ; 急症; 治疗
【 图 分 类 号】R 7 中 28
1 引言
【 标 识 码 】A 文献
【 编 号 】1 7 — 7 2 2 1 】8 b 一 14 0 文章 6 4 0 4 (0 2 O ( )0 7 — 2
内科 急 症 治 疗 水 平 直 接 反 映 了一 个 国 家 医 学 发 展 程度 及 其
整体 医疗水平I I 统 中 医 学 有 着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 内科 急 症 的 。传 对 治 疗 也 有 着 相 当扎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丰 富 的 临床 经验 。然 而 , 着 随
这 些 医学 发 展 的 新 进 展 ,使 得 他 们 始终 停 留在 靠 过 往 经 验 治 疗 内科 急 重 症 患 者 的 层 面 ,临床 研 究 投 入 不 够 更 是 严 重 阻 碍 了 内 科 急 症 的 中医 治 疗 的发 展 。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中 医 中药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I d o c t o r
2 0 1 5 年1 月第 1 期
中医 内科 急症 学发展思路探讨
况承 武
( 涪陵况承武中医门诊部 重庆
பைடு நூலகம்
4 0 4 1 0 0 )
摘要: 目前 中医内科急症学在我 国的发展状况并不是特别 乐观 ,在其发展过程 中还 受到各种 因素 的阻碍 ,因此相 关部 门必须加 强对其 的重视 ,为中医 内科急症 学 的发展创造 良好的条件。 中医内科急症学要想在现代 医疗 大背景下 实现 突破和发展就 必须加强对现代 医学技术的应 用以及对相 关应急 药剂的改 革。 关键词: 中医;内科急症 学;发展思路
有 效 的方 法 和 药 方 。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内科 急症治疗水 平提升的投入。 中医治疗 时内科急症 治 疗 的一种重要 方式 , 但 随着时代 的不断发展 , 这种方式 逐渐 的被人 们所遗忘。要 想促进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 , 就必须改善传统 的中医治疗模式 , 在中医治疗 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 最大程度的提升 中医诊断和检查 的准确性 , 为中 医内科急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 参 考 文 献 [ 1 ] 孙清廉. 内科急症 的中医治疗原则 . 家庭 中医药, 2 0 1 1 ( 0 8 ) :9 8 。 9 9 【 2 ] 周巍然 浅析 中医内科 急症【 玎. 中国 中医药咨讯 , 2 0 1 2( 0 9 ): 1 0 l 一 1 0 2 . [ 3 ] 卢勇. 中西 医结合治疗 内科急症 的分析 当代 医学, 2 0 1 3 ( 1 0 ) :1 2 4 . 1 2 5 [ 4 ] 陈艳. 浅谈 中医内科急症 的 护 理[ J ] . 基层 医学论坛, 2 0 1 3 ( 1 8 ) : 1 2 4 5 . 1 2 4 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16-03-28T16:36:40.8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孙野
[导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急症学结合了中医学理论和内科的专业知识,描述了常见的急症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辨证救治的规律。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摘要:中医内科急症学结合了中医学理论和内科的专业知识,描述了常见的急症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辨证救治的规律。

从古至今,中医学在内科急症的救治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临床成果,带动了整个中医学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化医疗技术逐渐引入到各大医院中,中医急症科也应该如此,因此我们应该抓好中医急症的研究,逐步实现中医现代化,为中医急症学的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症;发展思路;探讨
中医内科急症是指内科所属起病急暴、变化迅速或慢性疾病积渐突变、病势危重的一系列病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外感病急症的辨证论治建立了圭臬;火热论、攻邪论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救治指明了方向;补土派、养阴派的学说则成为内科非感染性疾病急症治疗的重要内容[1]。

所以中医学术发展的标志就是中医内科急症学的理论和临床水平,它们是中医药创新的关键所在,怎样使中医内科急症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加强学科建设
中医内科急症学是中医急诊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急诊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学科建设也需要尽快开展起来。

学科建设,首先应是理论、临床、科研三者相结合,建立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诊治体系。

运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危急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更加有效地抢救生命。

临床上应当选择中医在危重病急救领域中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病种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索,在中医传统救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急救技术和方法,总结其证治规律,努力提高临床疗效。

学科研究上,倡导多学科交融,以复杂系统科学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还原之间的关系,开展动物实验研究,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内科急症诊治体系。

其次是中医内科急症人才队伍的建设。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是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内科急症学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必须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方能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最后,加强政策扶持和管理。

中医急诊工作是振兴中医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国家予以政策倾斜,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重要性。

同时在中医院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紧紧抓住中医急诊这个中心环节,从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医疗科研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中医急诊科室的诊疗水平。

2、剂型手段改革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科急症,一般病势危急,病情严重,因此需要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及时遏制病情的恶化。

中医学传统在治疗急症时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如口服汤剂、鼻饲散剂、针刺、灌肠、刮痧、人工呼吸乃至手术等,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上述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瞬息万变的严峻形势,中药传统方剂体积笨重、难以吸收、起效慢、使用不便等不足,已成为阻碍中医急症学发展的桎梏。

中医急症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急症用药剂型的改革。

剂型改革首先应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尝试,如在制剂时首先应当考虑各种药物的特性及适宜的炮制方法。

《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1]如将大黄黄连泻心汤改为注射剂,由于制备工艺中采用水提取乙醇沉淀法后大黄中的鞣质与黄连中的黄连素产生沉淀,过滤时将其一并除去,致使整个方剂的药效几乎丧失,此种剂型改革与临床需要可谓背道而驰。

临床应用制剂时还应考虑剂型本身的作用特点。

李东垣曾谓:“汤者荡者,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症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

”在临床上应当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剂型。

在上述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医急症药物方剂的剂型改革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现代中药方剂剂型有中药注射剂、气雾剂、口服液、速效溶剂、栓剂、舌下含服等新剂型,这些制剂疗效可靠、安全、使用便捷,为中医急症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生物药剂学的兴起,使得人们对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更加关注,研究表明,常用各类剂型的释药速度一般依次为:注射剂>气雾剂>栓剂>膜剂>纸型片>口服液体制剂>冲剂>煎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包衣片、缓释片、糊丸。

临床急症抢救过程中也是以注射剂应用为主,因此,大力开展中药方剂注射剂的开发和研制是提高中医急症学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

3、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和灵魂,将其践行于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过程是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

内科急症,具有自身独特的病机变化特点和证候表现,在论治过程中尤以标本缓急的判断和处理最为关键;同时,依据辨证结果,在药物使用上不仅单纯应用中药制剂,还可以筛选相应的西药制剂,即对于西药也可以通过辨证后选择性使用。

首先,急症的“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临床症状的急迫、危急,对于此种情况,中医学主张“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素问•标本病传论》云“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2]。

可见,内科急症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谵、二便不通、腹胀满等;病机演变则主要表现为内外合邪;病理因素以风、火、痰、瘀、毒为主导;病性多实,常见虚实夹杂,多证相关;若邪实机闭,邪陷正虚,可以由闭转脱。

治疗时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同时辅助多种手段,如针灸、药物吹鼻、冷敷、热汤外渍、蜡疗、醋疗、膏药等,多途径、多剂型、多方法兼蓄并用,如此才会效如桴鼓。

其次,根据临床抢救的实际情况,也要适时使用西药及现代化仪器设备。

然而,在西药使用过程中如果能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结合西药的四气五味性质加以使用,将会使中医学辨证论治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将极大地拓展中医学药物使用的范围。

目前已经有专
家学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4、结语
总之,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发展不仅要传承中医学的特色,还要注意和西医的有效结合。

当前的中医内科急症科在临床救治过程中要适时的采用现代的急救策略,运用现代先进的设备,辅以中医独特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给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建成,刘萍,符德玉,陈汝兴.21世纪中医内科学发展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02:151-152.
[2]陈尚莲,李巧兰.中医内科急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陕西中医函授,1988,01: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