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急症——
中医急症总结
③感染(中毒)性- -严重感染(G-内毒素、败血症);与白细胞反应,激活凝血因子X、补体系统,Cap扩张、通透性增加
④过敏性- -药物过敏、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血液淤滞在微血管内)、Cap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临床变现---紫绀花斑,静脉压降低、充盈不良,甚至淡漠昏迷,少尿无尿
休克治疗:
(1).一般治疗
补液:1-2h内补充2000-3000ml液体(复方NaCL、右旋糖酐40),多液路抬高加压快速灌注。(注补液原则:先晶盐后胶糖;先快后慢;)
(2)对症治疗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ABCDEFGHIJK
早期:①失血性休克应补血抗休克,降低脑水肿:1000mlNaCL+2支0.4mg纳洛酮,5-15min滴完
②无尿:1-8支速尿静推(每支20mg)呈20mg、40mg、80mg、160mg逐渐加量(以情况而定)?
尿毒症:320mg共16支速尿静推;若30min后仍无尿,100mml黄芪注射液+100ml液体静滴,可尿。
5、溺水、触电、中毒----大量阿托品10ml/支静推,5-10min重复;符合心肺复苏时,可进行BAC。查舌质-热质-防阿托品中毒;不热-1ml/支,只管静推(可至大半盆)?
感染性休克应宜先静推10mg6542,、后滴注10-30mg;地塞米松10mg、阿托品?
阳性抗生素?阴性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寒战、口唇紫、意识尚有)
过敏性休克应激素抗过敏治疗宜
心源性休克宜先静推0.4g西地兰、后静滴0.2g;亦加补706代血浆;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脉大宽-收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阿拉明
脉细硬-舒张血管药物-酚妥拉明、6542、阿托品(烦躁征象)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中医内科急症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 还将探讨针灸和中药治疗方法,并分享诊断和鉴别诊断技巧。
常见中医内科急症介绍
气虚型厌食
饮食减少,疲乏乏力,胸闷 气短,面色萎黄。
痰湿型支气管炎
多痰、黏稠,咳嗽气喘,胸 闷胸痛,口舌粘腻。
阳虚型头痛
头痛眩晕,腰腿酸软无力, 面色不华。
综合疗法
结合针灸和中药疗法的综合治疗, 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诊断和鉴别诊断技巧
1 望诊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脉 象等现象来判定疾病的病 因和病机。
2 闻诊
3 问诊
借助嗅觉来辨析病因病机, 如气味异常、口臭等。
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和症 状,了解病情发展和变化。
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1饮调理食物烹饪方式要清淡,按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
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
1
外感风寒
寒邪侵袭肺表,发热怕冷,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
2
肺阴虚燥热
上火咳嗽,燥咳无痰,口干咽痛,大便秘结。
3
脾肾阳虚
小便次多,腹胀身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针灸和中药治疗方法介绍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循环, 调养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症状。
中药疗法
应用中草药制剂,改善体质,促 进康复,提高免疫力。
2
起居调理
注意休息和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情志调理
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案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一
患者男性,年龄40岁,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大便稀溏,舌苔薄白。
病例二
患者女性,年龄30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声音沙哑,舌苔黄厚。
病例三
中医急诊学紧急病况的处理和应对
中医急诊学紧急病况的处理和应对中医急诊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对紧急病况的处理和应对。
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和准确的治疗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急诊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急诊病患。
一、紧急病况的分类中医急诊学将紧急病况分为内科急症和外科急症两大类。
内科急症包括心绞痛、呼吸急促、中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外科急症包括创伤、骨折、出血、烧伤等。
在处理急症之前,医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病情所属类别,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内科急症处理1.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常常伴随呼吸急促、胸闷和出汗等症状。
处理心绞痛的关键是迅速缓解疼痛并改善心肌供血。
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速效救心丸、以及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缓解疼痛。
2.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哮喘、肺栓塞、心力衰竭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哮喘患者,可以使用含有麻杏石甘汤的中药来缓解症状。
3. 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中医常常采用针灸和中药等综合疗法来缓解症状,并保护患者的脑功能。
在处理中风时,及早抢救和保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需要紧急处理。
中医在处理此类病况时,会注重平衡患者的酸碱平衡,并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外科急症处理1. 创伤在处理创伤时,中医常采用刮痧、拔罐、贴敷中药等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
中医也重视创伤后的康复治疗,以恢复伤者的身体功能。
2. 骨折对于骨折患者,中医会采用骨复合技术来保护骨折部位,同时辅以中药进行促进骨折愈合和消肿止痛的治疗。
3. 出血中医在处理出血时,会使用一些中药来促进止血和减少出血。
同时,中医也会通过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血液凝结能力。
4. 烧伤中医处理烧伤时,注重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炎症。
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课程提纲
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课程提纲脱证要点一概述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本病为元气不足,营卫失和,邪毒内侵,或伤津耗液,损精亏血,脱气亡阳,以致五脏败伤,阴枯于下,阳尽于上,上引下竭,阴阳互不相抱,五络俱衰。
属急危重症。
要点二中医诊断脱证的诊断要点1.病史与发病特点起病急骤,每见于久病体虚,亡血脱液,暴吐暴泻,热毒内陷,严重烧伤者。
2.症状特点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灰白或紫赤,语声低弱,息微而促,大汗淋漓,尿少或无尿,舌淡白而干,脉沉细数,甚则猝然昏仆,目合口开,二便自遗,手撒肢冷,脉芤或伏。
要点三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一)休克诊断1.症状与体征(1)多有感染、失血、脱水、过敏、心脏病、创伤等发生休克的病因。
(2)意识异常: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3)脉细速(>100次/分)或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指压阳性,皮肤花斑,有面色苍白、末梢发绀、皮肤湿冷、呼吸表浅、尿少(<30ml/h)。
(5)收缩压<80mmHg,脉压差<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
2.休克分期第一期代偿性休克:患者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脉搏加快,收缩压正常或偏低,舒张压轻度升高,脉压减小。
皮肤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肢体湿冷,出冷汗,尿量减少。
第二期失代偿性休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脉搏细数,呼吸表浅,皮肤湿冷,指端青紫,收缩压下降<80 mmHg,表浅静脉萎陷,尿量<20ml/h,严重时陷入昏迷。
第三期不可逆性休克: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肾衰竭、DIC等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二)鉴别诊断1.休克与晕厥休克主要以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为主要特征,均有血压下降,但不一定有意识丧失。
晕厥以急性起病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昏迷是持续时间长而严重的意识丧失,二者均以意识丧失为特征,但不一定有血压下降。
中医急诊知识点总结图表
中医急诊知识点总结图表中医急诊是指应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对突发性疾病、病情急剧恶化或伴有严重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急诊知识点对于中医临床医生而言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病情危急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常见中医急诊病症及诊断要点中医急诊常见病症包括突发性心绞痛、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对于这些病症的诊断,中医医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心绞痛- 诊断要点:胸痛剧烈、紧缩、压榨感,可放射至颈部、下颚、左臂或两肩胛骨间,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 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细致询问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测患者脉象。
2. 急性肠系膜缺血- 诊断要点:剧烈腹痛,常位于肚脐周围,持续性悪心呕吐。
- 诊断方法:望观察腹部皮肤有无异常,闻听肚子有无肠鸣。
3.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要点: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咯粉红色痰。
- 诊断方法:望观察患者颈静脉充盈情况,闻听患者呼吸声音,问询患者有无胸闷、喘息等症状。
4. 急性脑梗塞- 诊断要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 诊断方法:望患者面部、四肢有无偏斜,观察瞳孔对光反应,询问患者的症状。
5. 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少尿、无尿、浮肿、面色苍白、乏力。
- 诊断方法:望患者面色,闻患者呼吸声音,切脉象。
二、常用中医急救治疗方法中医急救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等,对于不同的急性病症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 急性心绞痛:选用重点穴位如心俞、心主、心兪、内关等穴位,施以温针、刺血等方法。
- 急性肠系膜缺血: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施以平补平泻、回泻法。
2. 推拿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对胸闷气短、心悸症状患者,可使用推拿手法对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治疗。
- 急性脑梗塞:对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患者,可使用推拿手法促进气血运行,恢复受损部位功能。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常见急症-急性有机磷中毒
常见急症-急性有机磷中毒一、A11、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实证采用的治疗方剂A、解毒汤B、银花三豆饮C、绿豆甘草汤D、安宫牛黄丸E、参附汤2、下列哪项不属于阿托品化的临床表现A、皮肤干燥B、瞳孔扩大C、口干D、颜面潮红E、心率减慢3、有机磷杀虫药在误食后多长时间内催吐较洗胃效果好A、1~2小时B、1~3小时C、1~4小时D、1~5小时E、1~6小时4、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表现A、瞳仁扩大B、肌肉震颤C、流涎D、大汗E、气促5、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呼气味为A、大蒜味B、烂苹果味C、氨味D、腥臭味E、以上均不正确6、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为A、头晕B、头痛C、言语障碍D、精神恍惚E、肌力减退7、不属于有机磷杀虫药M样毒蕈碱样症状的为A、恶心B、腹痛C、流涎D、肺水肿E、便秘8、有机磷杀虫药具有杀虫效力高、对植物药害小等优点,根据其毒力大小可分为剧毒类,高毒类,低毒类,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毒类A、敌敌畏B、乙硫磷C、敌百虫D、甲胺磷E、以上均不属于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实证:恶心,呕吐,呕吐物或呼出气有大蒜样气味,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甚则谵语神昏,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解毒祛邪。
代表方(1)解毒汤:金花草(鲜品)、崩大碗(鲜品)、银花(干品)、甘草。
先将金花草、崩大碗捣烂,加清水250~400ml,滤汁,加红糖100g,加热煮沸,将银花、甘草研成粉末,与煎液混合即成,每日1~2剂,口服或鼻饲。
(2)银花三豆饮:银花、绿豆、黑豆、赤小豆、甘草,每日1剂,水煎成400ml,分2次服。
(3)绿豆甘草汤:绿豆、白茅根、银花、生甘草、石斛、丹参、大黄、竹茹,每日2剂,水煎成1000ml,分4次服。
昏迷者,鼻饲给药。
(4)常用中成药:高热神昏者用安宫牛黄丸。
也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或醒脑静注射液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
最新中医内科急症护理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为。有呕吐者头偏向 一侧,以防窒息。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中暑昏迷患者,应将其位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挡或 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 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四肢厥冷者注意四肢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 位,定时翻身 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 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护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 生。
二、 神 昏
神昏
因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 神明被蒙所致。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主 要临床表现。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 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昏迷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 ▪ 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 生活方式、排泄情况 ▪ 心理社会状况 ▪ 辩证:闭证(闭阴、闭阳)、脱证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
一般护理常规
▪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 并立即通知医生。
▪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 急诊室环境
▪ 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湿温度。 ▪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 入院介绍
▪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健康指导
▪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 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 ▪ 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谈、营养丰富、易消
化之食物,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保持大便通 畅 ▪ 积极防治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 样硬化症、糖尿病等的治疗;避免药物中毒,预防中暑、烫 伤等意外 ▪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常见急症-神昏
常见急症-神昏一、A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文献中论述神昏的范畴A、昏愦B、昏蒙C、昏冒D、昏迷E、昏睡2、神昏临证多见邪陷心包、腑热熏蒸、瘀血阻窍等证型,可辨证为A、扰神B、蒙神C、败神D、精神错乱E、以上均不正确3、神昏亡阳证的代表方为A、陶氏回阳急救汤B、冯氏全真一气汤C、回阳救逆汤D、龙胆泻肝汤E、柴胡疏肝散4、神志昏迷,口开目合,肢厥,鼻鼾息微,或声高气促,面色苍白,舌苔厚腻,脉微欲绝,可辨证为神昏A、内闭外脱证B、肝胆湿热证C、痰湿中阻证D、湿热伤中证E、邪毒内闭证5、神昏内闭外脱证的代表方为A、安宫牛黄丸B、菖蒲郁金汤C、冯氏全真一气汤D、回阳救逆汤E、陶氏回阳急救汤6、神昏邪毒内闭证的治法为A、镇心安神,清热除烦B、清热化痰,开闭醒神C、清热燥湿,开窍醒神D、化浊开窍,清热解毒E、开窍通闭,回阳固脱7、神昏,身热不扬,烦躁,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腻,脉沉实有力者辨证为A、邪毒内闭证C、气阴耗伤证D、痰湿中阻证E、湿热伤中证8、神昏脑保护治疗中,不属于脑保护剂的为A、尼莫地平B、苯妥英钠C、巴比妥类D、甘露醇E、纳洛酮9、神昏的治则为A、复其真元B、疏肝理气C、化浊开窍D、开窍醒神E、理气开窍10、肺性脑病昏迷的诊断指标,下列哪项正确A、PaO2<50mmHg,PaCO2>50mmHgB、PaO2<60mmHg,PaCO2>50mmHgC、PaO2<50mmHg,PaCO2>60mmHgD、PaO2<60mmHg,PaCO2>80mmHgE、PaO2<80mmHg,PaCO2>60mmHg11、神昏病位在A、脑B、心C、肝D、肾E、肺12、神昏病名首载于宋代A、《内经》B、《外台秘要》C、《医学启源》D、《诸病源候论》E、《许叔微医案》二、A3/A41、患者,女,35岁,现症见神志昏迷,皮肤干皱,口唇干燥无华,面色苍白,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绛,少苔,脉芤。
<1> 、根据患者症状,可辩证为A、亡阳证B、亡阴证C、邪毒内闭证E、疫毒炽盛证<2> 、采用的治法为A、救阴敛阳,固脱醒神B、清热解毒,回阳固脱C、清热化痰,开闭醒神D、开窍通闭,回阳固脱E、清热解毒,凉血开窍<3> 、代表方剂为A、菖蒲郁金汤B、冯氏全真一气汤C、陶氏回阳急救汤D、《千金》犀角散E、至宝丹<4> 、若患者出现口干少津,可加A、沙参、黄精、石斛B、麦冬、陈皮C、天花粉、淡竹叶、芒硝D、麦冬、天冬、石斛E、淡竹叶、石膏、前胡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医文献中论述的“昏愦”、“昏蒙”、“昏冒”、“昏迷”等均属神昏范畴。
中医内科中级职称中医内科急症学总结整理版
中医内科急症学急症的病因以风、火、痰、瘀、毒为主导,多内外合邪。
病机特点:大实大虚、邪正消长多变、多脏同病、多病同证。
第一节外感高热1、邪毒炽盛,正邪相搏是发生高热的基本病机。
2、体温在39℃以上,但应与内伤发热相鉴别。
3、常见证候,表热证:风寒袭表、风热犯表、湿困卫表、热郁卫气;里热证:肺胃热盛、燥热内结、湿热郁蒸、热入心营、热入营血、热伤真阴。
指出各证之间的联系、转化。
5、治法方药:解表法,银翘散、荆防败毒散;宣表化湿法,藿朴夏苓汤、香薷饮;和解清热法,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清气泄热法,白虎汤;通腑泻热法,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清热化湿法,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清营泄热法,清营汤、清宫汤;凉血解毒法,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养阴透邪法,青蒿鳖甲汤。
附:抽搐1、抽搐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拘急抽动,甚则角弓反张为主症。
2、常见证候:热盛动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
3、以止痉治标为先。
治法方药:清热熄风法,白虎承气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潜阳熄风法,羚角钩藤汤;滋阴熄风法,大定风珠。
第二节疫斑热1、疫斑热即西医之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病因为外感瘟疫热毒,内因为一时性卫外功能低下。
典型病人可见五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证候分类,发热期:卫气同病证、气分证、气营两燔证、营分证、营血热盛证。
低血压期:热毒内陷证、气阴耗竭证、正虚阳亡证。
少尿期:瘀热水结证、热郁津伤证、湿热壅滞证。
多尿期:肾气不固证、阴虚热郁证。
恢复期:气阴两伤证、脾虚湿蕴证、肾阴亏虚证。
4、以清瘟解毒为原则,结合各期特点辨证施治的原则。
5、治法:清气凉营法,清瘟败毒饮;开闭固脱法,四逆散或白虎承气汤、生脉散、解毒活血汤;泻下通瘀法,桃仁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凉血散血法,犀角地黄汤;滋阴生津法,沙参麦冬汤、增液汤;补肾固摄法,固肾缩泉汤。
第三节肺炎1、肺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实质性病变,以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浓痰或铁锈色痰为主要特征。
中医急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中医急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1 高热中医认为高热通常是由于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内生热毒、痰热等所致。
其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多在39℃以上,常伴有恶寒或寒战、口渴、面红目赤、头痛、周身酸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脉象多为洪数或滑数。
111 神昏神昏是指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的急症。
可由外感热病、痰浊蒙蔽、瘀阻脑络、气血逆乱等多种原因引起。
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或仅有微弱反应,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可能出现异常。
112 抽搐抽搐在中医急症中较为常见,多因风邪内动、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所致。
临床表现为肢体肌肉不自主地抽动、痉挛,甚至强直,可伴有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目上视等。
12 中风中风属于中医急症中的危重症,包括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者常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等;中脏腑者则有神志昏迷,并伴有上述中经络的症状,病情更为严重。
121 出血中医急症中的出血常见的有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咯血多因肺热、肝火犯肺等导致;吐血常由胃热炽盛、肝火犯胃等引起;衄血可因肺热、胃火、肝火等所致;便血可能是肠道湿热、脾胃虚寒等原因;尿血多因下焦湿热、阴虚火旺等造成。
其临床表现为血液从相应的部位流出,出血量、颜色、伴随症状等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122 心痛中医的心痛急症包括真心痛和厥心痛。
真心痛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上肢,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病情危急。
厥心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也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13 喘证喘证是指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
可由外感风寒、风热、痰浊阻肺、肺气不足、肾不纳气等引起。
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痰、心慌等症状。
131 暴泻暴泻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或情志失调等引发。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粪便稀溏如水样,或伴有腹痛、肠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急诊护理1.接诊和评估:及时接待患者,记录病史,了解患者主诉和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心理护理:以温暖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4.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
二、疼痛管理1.疼痛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了解疼痛的特点,以便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
2.疼痛缓解措施:根据病情和疼痛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非药物治疗,如冰敷、按摩、理疗等;同时可以给予必要的药物镇痛治疗。
3.定期复评: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期复评,判断疼痛程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药物管理1.药品准备:根据医生的嘱咐,准备必要的中药和西药,确保药品的准备充足。
2.药品计量和给药:按照医嘱准确计量药品,并根据给药途径和药品性质进行给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
3.药品监测: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四、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疾病指标监测: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疾病特点,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糖、血氧饱和度、电解质平衡等。
3.病情变化观察: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包括疼痛程度、精神状态、心理行为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五、传染防控措施1.感染隔离:对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人间隔离、戴口罩等,防止交叉感染。
2.洗手和消毒:护士要经常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并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适当的手消毒。
3.废物处理:将医疗废物正确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总结: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医院急诊诊疗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心力衰竭 昏迷 胸痛 急性腹痛 发热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一、急性心肌梗死概述本病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其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引起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同时伴有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
诊断1、症状: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最主要的症状。
典型的疼痛表现为胸骨后持久而剧烈的压榨性疼痛,不典型的疼痛可表现为上腹部、咽喉下颌部或牙痛,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
少数病人可不出现疼痛而以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或休克为首发症状。
2、心电图:最初表现为以正相波为主的导联上的ST段斜向上抬高和以负相波为主的导联上的T波高耸,随后演变为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臵。
另有部分病人表现为普遍导联的ST段压低和T波的深倒。
3、心肌损伤标志物:①心肌肌钙蛋白: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1~2周。
②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心肌同工酶(CK-MB):两者意义相同,均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持续2~3日。
③肌红蛋白:发病后2~4小时即可升高,多数24小时即可恢复正常。
对于12导联心电图上ST段抬高且有心急梗死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而不应等待生化标志物测定。
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三项中符合两项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处理1、常规处理①绝对卧床。
②吸氧。
③床边心电监护。
④硝酸甘油10mg加入5%GS250ml按30ml/h静脉滴注。
⑤镇痛:硫酸吗啡10mg加注射用水9ml,先予2~4ml静脉推注,必要时间隔5~15分钟可重复2~8ml。
⑥阿司匹林300mg嚼碎服用。
⑦倍他乐克2、溶栓①适应症:A.在无禁忌症时,对于症状开始出现的12小时内和至少两个相邻胸前或肢体导联的ST段抬高0.1mV以上,或新出现(或推测为新出现)的LBBB的患者,应给予溶栓治疗。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急症是指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立即诊断和治疗的情况。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症救治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国中医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和特点。
急症救治的特点中医急症救治的特点在于疾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中医还重视调理患者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
中医急症救治的方法望、闻、问、切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
望即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表现象;闻则是听取患者的言语声音和呼吸声等内在表现;问是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情况;切指采取脉诊等方法来了解患者的脏腑状况。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医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
中药疗法中医急症救治的常用方法之一是中药疗法。
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结果,选用具有散寒解毒、祛风清热、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作用缓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急症治疗中。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症救治中的另一重要手段。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活化气血等,对于一些痛症、呼吸循环障碍等急症有显著疗效。
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急症急救流程中医急症救治的流程包括:观察病情、诊断辨证、确定治疗方案、急救处理、观察疗效等步骤。
在急症发生时,患者家属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等。
急症救治的意义中医急症救治的意义在于及时有效地救治急症患者,避免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成功率。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急症救治实际上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中医急症救治,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结语中国中医在急症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特色理论和方法,为急症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内 科 急 症 》中医中药治疗参考
《内科急症》中医中药治疗参考(内部发行)(一)呼吸系统肺结核咯血(一)干咳、失音、咯血者:生地四钱麦冬四钱北沙参三钱小蓟一两藕节五个水煎服。
(二)咳嗽痰多、咯血者:陈皮三钱竹茹三钱黄芩三钱小蓟一两藕节五个水煎服。
(三)咳嗽、胸痛、咯血者:郁金二钱焦栀子三钱枳壳二钱小蓟一两藕节五个水煎服。
(四)白芨一两硏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一钱。
冲服。
主要用于止血。
支气管扩张咳血(一)咳嗽痰多、咯血者:陈皮三钱桔梗二钱瓜蒌五钱贝母二钱小蓟一两水煎服。
(二)白芨一两血余炭五钱蒲黄五钱硏粉。
每日3次,每次钱半。
冲服。
主要用于止血。
支气管哮喘(一)哮喘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喉有哮鸣音,形寒怕冷者:麻黄二钱射干三钱半夏三钱杏仁三钱冬花三钱紫苑三钱水煎服。
(二)哮喘咳嗽咯黄色粘稠痰,兼有发热者:麻黄二钱杏仁三钱瓜蒌五钱黄芩三钱桔梗二钱桑白皮三钱水煎服。
慢性支气管炎(一)咳嗽、咯痰,咽痒或微痛,微有发热或头痛: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桔梗二钱前胡三钱瓜蒌皮四钱贝母二钱水煎服。
或用通宣理肺片,每次四至八片,每天二至三次,白水送下。
(二)咳嗽,咯白粘沫痰:陈皮三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杏仁三钱桔梗二钱枳壳三钱水煎服。
或用橘红化痰丸,每次一丸,每天一至二次,白水送服。
(三)咳嗽,咯黄稠痰:瓜蒌五钱贝母二钱杏仁三钱桔梗二钱桑皮三钱枳壳三钱水煎服。
肺化脓症(一)初期:咳嗽,咯少量粘痰,呼吸不利,有发热恶寒者:桑叶三钱桔梗三钱杏仁三钱牛蒡子三钱贝母二钱芦根一两甘草一钱半银花四钱连翘四钱水煎服。
(二)中期:咳嗽痰多有腥味,喘满胸闷或痛,发热者:芦根一两薏米五钱冬瓜子五钱桃仁三钱黄芩三钱葶苈子三钱贝母三钱连翘四钱水煎服。
(三)咳嗽脓血,胸中烦满而痛,咳喘者:桔梗四钱甘草二钱贝母三钱杏仁三钱连翘四钱紫苑三钱冬瓜子五钱鱼腥草一两水煎服。
结核性胸膜炎(一)胸痛,咳嗽时痛甚,肋间胀满,气短息促,发热者: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葶苈子三钱前胡三钱芦根三钱牛蒡子三钱水煎服。
中医急危重症
中医急危重症1、胸痹:(1)寒疑心脉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
·.(2)气滞心胸;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4)瘀血痹阻症状: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本方基本上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牛膝、桔梗组成。
(5)心气不足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咣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
(6)心阴亏损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
(7)心阳不振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咣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2、心悸: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1)心虚胆怯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思 路 --在总结我院历年治疗外感高热治
疗经验基础上,以清代名家吴鞠 通治疗温病时以辛凉解表、甘寒 退热及泻热利窍等多法联合,出 奇制胜的思路方法为线索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外感热病抓住卫气同病、以气为
主的病理环节,有效控制此阶段 的热势,阻断发展,驱邪外出
--多法联用,集多功效药物于一方,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泻热驱邪外达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 体外实验--该药各剂量组大白鼠血清抑 菌作用明显增强,其中尤以对肺炎双 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
➢ 该药能明显降低H3N2感染小白鼠的死亡 率,对小白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显著 的治疗作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结 果表明其对流感病毒和合胞病毒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属于传统治法系列化的探讨,趋向于 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依据中医外感学说的基本理论,将外感 热病的辨证法则统一,探讨其证治规律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要 点
1、采取固定方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治法注重宣畅气机,常以微苦微辛
凉泻法,宣通上焦发汗,和解少阳, 通达表里 3、用寒凉不可冰伏,投滋腻须防壅滞, 处处须给邪以出路为治温一大法则
-- 邪初入营,先凉血散邪,不必等血分证出 现再用血药, “药先于证”
3、与选择特效方药的关系:在临床过程中,注意 收集对单病种有效的方和药
截断扭转,温毒同治
➢ 五、理 由
1、叶氏认识了温病全过程的发展规律,但 没有掌握截断扭转的方法,采取有力措 施治疗疾病,防止向重症传变
2、现代运用截断的方法,选取特效药物治 疗热病,阻遏热势,常取良效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气分热炽
热结肠胃
里
温热壅肺
证
湿热困脾
期
肝胆湿热
膀胱湿热
湿热痢疾
清热 化湿 通下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气营两燔 清气凉营 邪热入营
里 邪热入心
证
热极生风 凉血开窍熄风
期 阴虚动风
血热发斑
阴竭阳脱 益气回阳养阴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方 法
1、观察对比法:认识热病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
2、症状体征评分法:采用对主症、舌、脉等加以 评分的方法
截断扭转,温毒同治
➢ 临床上以卫气营血为辨证方法,清热解毒为 治疗手段,贯穿于各阶段始终,是顿挫热毒, 防止逆变的关键
➢ 在临床研究中,把握温病“三关”
1、解决高热:按卫气营血辨证,主攻气分关, 打乱逆传
2、解决由高热而引起的厥脱:热毒内陷,气阴耗伤, 乃至厥脱,急予益气养阴,扶正固脱
3、解决温病中的救阴保津:伤阴,是温病的一个基 本病理变化,直接关系到温病的转归和预后,温 病宜以“始终以救阴为主”
中医内科急症——
外感热病是中医内科急症中常见、多发 病症之一
系以发热为主的多个证候
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传变迅速、病程 较短的特点
临床治疗有时比较棘手,尤其难以及时 迅速控制热势,使体温降至正常
截断扭转,温毒同治
-- 气分证,势将温邪入腑内结,不管便秘与 否,先用通腑攻下,药先于证,防止温邪 蕴 结伤阴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 临床疗效 经本药治疗外感高热急症300例,并
与单用清热解毒法对照组64例,西药对 照组112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 退热时间短(平均为21.92小时),明显 优于单法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平 均分别为38.64与36.50小时)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 实验研究 在体实验--该药对肺炎双球菌及所致家 兔体温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大肠 杆菌内毒素及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亦有 抑制作用;三种不同剂量均能明显降 低感染肺炎双球菌豚鼠死亡率
3、全面综合法:综合病情经过、转变,病程长短、 症状变化及预后各方面情况,使结论可靠全面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多法联合,汗下并用 --联合几种相关治法,集多种功能药物于
一方之中,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以突 击泻热,急挫热势,迅速退热
--设计清、解、和、下四法联用方剂(柴 石退热颗粒),经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较单法作用迅速,疗效良好,已开 发成为国家新药
3、医师不仅要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还要 能够截断和扭转疾病的发展
截断扭转,温毒同治 六、争 鸣 1、辨证论治与截断扭转
2、截断扭转的“两面”
3、卫气营血的局限
截断扭转,温毒同治
温毒同治
--外感热病,温病占有主导地位,主 张热毒论,认为“发展温病学,应从论毒始” 1、“毒”随邪来,热由“毒”生,变由“毒”起, 温病之病因为温邪, “毒”就是各种温邪的 共性 2、 “毒”不除则热不去,热不去则变必生,治 疗上解毒而清热,解毒而防变 3、 解毒、益气、养阴之法是热病防变固脱的 重要治法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特 点
将伤寒与温病熔于一炉,合为一体, 吸收“六经”和“三焦”的长处,提 出以八纲辨证为 基础,选用卫气营血 的分析方法,将热病分为三期二十一 候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表寒
表 表热 证 期 表湿
肺 卫
解 表 法
肺燥
八纲辨证,寒温融合
半表半里
和解法
表
里
证
表寒里热
期
表里同病
双解法
表里俱热
体 会:在治疗外感高热运用四法联用时
1、不要过分强调表证存在与否 2、不拘于腑实便结 3、不宜过分强求脉证相符 4、不宜过多强调正虚
谢 谢!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