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3.2 第2课时 定理与证明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3.2 第2课时 定理与证明
写出证明过程;
随堂演练
已知:如图,直线a与直线b被直线c所截, 且∠1=∠2,求证: a∥b.
证明∵∠2=∠3(对顶角相等)
∠2=∠1(已知)
3
∴ ∠3=∠1(等量代换)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已知∠1+∠2=180 ,求证:AB∥CD.
E
A
证明:∵∠1+∠2 =180°(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C ∵∠2=∠4(对顶角相等)
∴∠3+ ∠4 =180°(等式性质)
1
B
3
4
D 2
F
∴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已知:∠1=∠2 ,BD平分∠ABC 求证:AD∥BC.
证明 ∵BD平分∠ABC (已知) A
D 1
∴∠2=∠3 ( 角平分线定义) 2
∵∠1=∠2 (已知)
3
B
C
∴∠3= ∠1 (等量代换)
∴AD ∥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请谈谈你的感受。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劳动教养了身体, 学习教养了心灵。
—— 史密斯
2.质数不可能是偶数.
假命题
3.黄皮肤和黑皮肤的人都是中国人. 假命题
4.有两个外角(不同顶点)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若y(1-y)=0,则y=0.
假命题
6.正数不小于它的倒数.
假命题
7.若x<3,则x2<9.
假命题
8.异号两数相加和为负数. 9.若c>a+b,则c>a,c>b.

318.45.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 第2课时 定理与证明(课件)

318.45.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 第2课时 定理与证明(课件)

香 。 雪 入 窗 , 今
苍 茫 , 罂 粟 纷 纷
不 若 笑 醉 一 回 。
一 杯 ? 前 尘 旧 梦
繁 华 , 怎 敌 我 浊
古 韵 清

中 幽 舞
梦明
国 落 月
花, 间 。
开离留去不念倾一为夜 古
始,不别成,了丝何静 去,终下离双道天纠泪谧 ;陌是相相,是涯缠悄,
路缠思思抹相的,落佳
韵 风 味
梦明
国 落 月
花, 间 。
…… …… ……


恰惆壶红拾夜飘忆,酒世
生 茫 茫 。
只 叹 伊 人 已 去 ,
雪 , 茫 然 又 一 岁
举 杯 独 醉 , 饮 罢
如 流 年 负 了 青 春
怅 泪 溶 了 雪 ,
月 光 ? 谁 酒 三 尺
颜 刹 那 ? 谁 饮 一
弹 指 雪 花 ? 谁 痴
无 月 亦 无 殇 。 谁
想一想: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例子就可以了, 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读一读
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 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 大量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 欧几里得(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了一本书, 书名叫《原本》,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 编写这本 书时进行了大胆创新,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 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 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 为定理,而证明所需要的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都编写在要证明 的这个定理的前面。《原本》问世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本数学 书籍像《原本》这样编排,因此,《原本》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著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2命理、定理、证明(第2课时) 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2命理、定理、证明(第2课时)  课件

①BC平分∠ABE; ②∠BCE+∠D=90°; ③AC∥BE; ④∠DBF=2∠ABC. 其中正确的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若a=b,则a2=b2是____真_____命题(选填“真”或“假”), 其中“a=b”是_题__设_______,“a2=b2”是_结__论________.
7.如图,EF⊥AB于点F,CD⊥AB于点D,E是AC上一点,∠1 =∠2,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是__E_F_∥__C_D__,__B_C_∥__D_E___________.
8.如图,给出下面的推理,其中正确的是____①__②__④________. ①因为∠B=∠BEF,所以AB∥EF; ②因为∠B=∠CDE,所以AB∥CD; ③因为∠B+∠BEC=180°,所以AB∥EF; ④因为AB∥CD,CD∥EF,所以AB∥EF.
9.如图,AC⊥BC,垂足为点C,∠BCD是∠B的余角.求证: ∠ACD=∠B.
证明:∵AC⊥BC(已知), ∴∠ACB=90°(______垂__直__的__定__义________), ∴∠BCD是∠ACD的余角. ∵∠BCD是∠B的余角(已知), ∴∠ACD=∠B(____同__角__的__余__角__相__等______).
c
2
a
证明的一般步骤: 1.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如果与图形有关,应先根 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有条理地 写出证明过程.
如何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呢?
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 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即可.
歌德的话蕴含了什么数学道理?
合作探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第2课命题、定理与证明课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第2课命题、定理与证明课件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定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基本事实、定理、命题、真命题、假命题之间有什关系?
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基本事实
定理
思考1:当n=1,2,3,4,5时,代数式n2-3n+7的值是 质数吗?你能肯定:对于所有的自然数,式子n2-3n+7的 值都是质数吗?
解:当n=1时,n2-3n+7=5,是质数, 当n=2时,n2-3n+7=5,是质数, 当n=3时,n2-3n+7=7,是质数, 当n=4时,n2-3n+7=11,是质数, 当n=5时,n2-3n+7=17,是质数,
思考1:当n=1,2,3,4,5时,代数式n2-3n+7的值是 质数吗?你能肯定:对于所有的自然数,式子n2-3n+7的 值都是质数吗?
所以,当n=1,2,3,4,5时,代数式n2-3n+7的值
全都是质数.
当n=6时,n2-3n+7=62-18+7=25=52. 所以,对于所有自然数,式子n2-3n+7的值不都是质数.
已知:如图,已知AB∥CD, OP,MN分别平分∠BOM, ∠OMD,OP、MN交于G点, 求证:MN⊥OP.
证明:∵AB∥CD, ∴∠BOM+∠OM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OP 、 MN分别平分∠BOM,∠OMD, ∴2∠POM+2∠NMO=180°. ∴∠POM+∠NMO=90°. ∴∠MGO=90°. ∴MN⊥OP.
新知讲授
上面这些命题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被大家公认的真 命题.我们将这些命题视为基本事实.
它们是我们在继续学习过程中用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 始根据,即出发点.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基本事实,那么七年级我 们学过的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什么呢?

定理与证明PPT教学课件

定理与证明PPT教学课件

代换).又∵AB∥DC(已知),∴∠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等).∴∠2=∠3(等量代换),∴DE∥F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8分)如图,已知AD⊥BC,EF⊥BC,∠1=∠2. 求证:DG∥BA.
解:∵AD⊥BC,EF⊥BC(已知),∴AD∥EF(垂直于 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BAD(两直线平行,同 位角相等).∵∠1=∠2(已知),∴∠2=∠BAD(等量代 换),∴DG∥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10分)已知:如图,AD⊥BC于点D,EF⊥BC于点F,交AB于 点G,交CA延长线于点E,∠1=∠2.求证:AD平分∠BAC.
解:∵AD⊥BC,EF⊥BC(已知),∴AD∥EF(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成平行),∠1=∠DA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 ∠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已知),∴∠DAG= ∠CAD(等量代换),即AD平分∠BAC
7.(8分)已知:如图,∠ABC=∠ADC,BF和DE分别是∠ABC和 ∠ADC的平分线,AB∥DC.
求证:DE∥FB.
解:∵BF和DE分别是∠ABC和∠ADC的平分线(已知),∴∠2

1 2
∠ABC,∠1=
1 2
∠ADC(角平分线的定义).∵∠ABC=∠
ADC(已知),∴
1 2
∠ABC=
1 2
∠ADC(等式的性质),∴∠2=∠1(等量
求证:AD∥BE.
证明:∵AB∥CD(已知), ∴∠4=∠___B_A(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4(已知), ∴∠3=∠___B_A(F 等量代换). ∵∠1=∠2(已知), ∴∠1+∠CAF=∠2+∠CAF( 等式性)质, 即∠_B_A__F=∠__D_A_,C ∴∠3=∠__D__A(C 等量代换). ∴AD∥B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 ⊥ c(垂直的定义).
当堂练习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
B
A.定理 B.公理
C.定义 D.只是命题
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语句是
()
C
A.定理
B.公理 C.定义 D.只是命题
3.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D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 ∠AOB与∠COD都是平角(
平)角的定义
∴ ∠AOC+∠AOD=180° ∠BOD+∠AOD=180°
( 补角的定义)
∴ ∠AOC =∠BOD (
同角的补)角相等
典例精析
例2 已知:b∥c, a⊥b .
求证:a⊥c. 证明: ∵ a ⊥b(
∴ ∠1=90°(垂直的定义)
又 b ∥ c(已知)
其他公理
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后将会学到)都可以看作公理. “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这一性质也看作公 理,简称为“等量代换”.
典例精析
证明定理“对顶角相等”
例1: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AOC与∠BOD是对顶角.
求证:∠AOC =∠BOD
证明: ∵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 ) 已知
4.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 B,C ),是公理的是( A ). A.若a=b,b=c,则a=c; B.对顶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哦……那可 怎么办
这些方法往 往并不可靠.
能不能根据已经知 道的真命题证实呢?
那已经知道的真命 题又是如何证实的?
讲授新课
一 公理与定理
思考: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了解《原本》与《几何原本》;了解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Euclid,公元前300前后);找出下列各个定义并举例. 1.原名:某些数学名词称为原名. 2.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3.证明: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 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4.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总结归纳
一些条件 +
原名、公理
推理的过程叫证 明
推理
证实其他命 题的正确性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叫 定理
公理
本套教科书选用九条,我们已经认识了其中的八条: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简 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2 定义与命题
八年级数学·北师版 第2课时 定理与证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公理、定理与证明的概念并了解本套教材所采用的公 理.(重点) 2.体会命题证明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难点)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用我们以前学过 的观察,实验,验证
特例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