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及异常心电
RAD +2510 AVR q/R<1
V1 R/s>1
V5 r/S <1
右 房 大 、 右 室 肥 厚
心肌梗死基本图形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Q≥1/4 R
Q≥0.04sec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1.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波形。 1)P波的振幅<0.25mv 2)P波的宽度<0.11秒 3)P波的方向II III AVF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窦性心律)
2.P—R间期:代表自心房肌开始除极到心室 肌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为0.12—0.20秒。
右房大
SV1=0.9mv RV5=2.7mv
左室肥厚
1.QRS波群电压增大 1)RI+SIII>2.5mv 2)R avL>1.1mv 3)RavF>2.0mv 4)RV5或RV6>2.5mv 5)RV5+SV1>3.5mv(女)4.0mv(男)
2.反映左室劳损的ST—T改变 3.电轴左偏在—10度左右 4.QRS时间轻度延长在0.08—0.11 s之间
左房大
I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20 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 1)QRS波群时间:0.06—0.11秒,延长见于心室 肥厚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 QRS波群振幅:肢体导联R+S>0.5mv 胸前导联R+S>1.0mv。反之则为低电压, 见于 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 损害等。胸前导联RV5<2.5mv 、 RV5+SV1<3.5mv(女)、4.0mv(男)。 3)Q波:Q波<R1/4、Q波时限<0.04秒、Q波无 切迹、正常V1、V2导联无Q波、但可呈QS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纵格代表电压。横格代表时间。 两细线之间距为 1mm, 两粗线之间距为 5mm。 1横格代表 0.04s, 每一大横格代表 0.20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记录纸的走纸速度还可根据需 要调节为每秒 50mm、100mm 和200mm,
一小纵格代表 0.1mV,每一大纵 络代表0.5mV。在特殊情况下, 定标电压可加入 0.5mV或2mV电 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及变异,伪差产生原因,辨认 及预防
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首先产生 电激动并传布全身,使身体各处 产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将体 表的这种电位差记录下来所得的 时间—电压曲线,即为心电图。 它是心肌电活动的反应。
凡不是由于心肌的电激动或激动 传导的顺序及心肌本身组织而发 生在心电图上的改变,都 称为 “伪差”。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4)时间<0.11S(5)电压:胸导:<0.2mv肢导:<0.25 mv(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2、正常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1、时间: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能左室肥大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V3 R与S波大致相等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
S—T段下移<0.05mv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T波;心室复极波形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avR倒置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般V3最清楚,但不超过0.2mv,U波增高常见于血K过低,U波倒置,冠心病,心肌损害。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首先,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心电图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在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通常会包括心率、心律、P波、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等参数的测量结果。
其中,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正常时间应在0.06-0.10秒之间。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肌完全复极结束的时间,正常值因年龄、性别而异,一般范围在0.35-0.44秒之间。
另外,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应当包括心脏各导联的波形图和测量结果。
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I、II、III、aVR、aVL、aVF、V1-V6等。
通过分析这些导联的波形图和测量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在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还应当包括医生对心电图结果的结论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比如,如果心电图显示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心脏负荷试验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心率、心律、各波段的测量结果、心电图波形图、医生的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通过对心电图报告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心电图参考值表
U波是T波后0.02~0.04s时出现的一个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电压低于同导联的T波。明显U波升高见于血钾过低,也可见于服用奎尼丁、洋地黄、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
正 常 心 电 图 数 据 参 考 表
波段
肢 体 导 联
胸 导 联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P波
方向
直立
直立
直立
倒置
多向
直立
多向
多向
直立
直立
直立
直立
时间
正常P波时间<0.11s,双峰间距<0.04s。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电压
肢体导联、胸导联P波电压<0.25mV,肢体导联、胸导联P波电压>0.25mV,提示右心房肥大
P-R间期
成人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随心率及年龄而异,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反之则较长。P-R间期>0.20s,见于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为<0.12s,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交界心律。
ST
段
下移
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损害的征象、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上抬
V1~V3导联<0.3mV,其他导联均<0.1mV,上抬超过正常范围且弓背向上,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若为弓背向下则见于急性心包炎。
T
波
方向
直立
直立
R间期
成人R-R间期为0.60~1.00s。60S除以R-R间期的时间得出心率的结果,正常成人心率的结果是60~100次/min。
(二)心电图正常值及房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n
三、ST-T改变 • V1-V3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倒臵 • Ⅱ、Ⅲ导联出现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臵 • V5导联ST段上移及T波高耸直立
四、QRS间期及R峰时间的变化 – QRS间期多正常 – 右室壁显著肥厚者,QRS间期>0.10秒 – V1 R峰时间>0.03秒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n
三、ST-T改变---继发改变,或劳损 • V5、V6、aVL或aVF导联ST段下移≥0.05mV • T波低平、双向或倒臵 • TV5或TV6低于同导联中R波电压的1/8 • V1导联ST段上移,T波多高耸或直立
n
四、QRS间期及R峰时间的变化 – QRS间期>0.10秒 – V5或V6的R峰时间>0.05秒
RV5+SV1<4.5mV,RV1+SV5<4.0mV
3-14岁 RV5 <3.5mV
RV5+SV1<5.0mV,RV1+SV5<2.0mV
3、P-R间期随不同年龄、心律变化值
4、ST段:下移<0.05mV;上移<0.1mV,右心前导联下移<0.1mV,上移<0.2mV 5、TV1出生七天后应倒臵,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不低于R波的1/10
右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
左、右心室肥大的机制及心电图表现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前2条为主要条件)
一、电轴左偏: 大多在-10º以上,逆钟转向 二、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 RV5或RV6 ≥2.5mV – RV5+SV1≥4.0mV(男)(女≥3.5mV) – RⅠ≥1.5mV – RⅠ+SⅢ≥2.5mV – RaVL≥1.2mV或RaVF≥2.5mV
心电图正常值及
正常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诊断要点11
临床心电图诊断重点一、心电图各波段主要意义1、P波正常:宽度< 0.11s 、振幅<。
如宽度> 0.11s 伴明显切迹,切迹间距≥,表示左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如振幅≥0.25mV,呈尖峰型,表示右心房大。
2、 P -R(P-Q)间期房室传导时间,心率正常成年人,应在0.12 ~0.20s 之间,高出最高值时,称P-R间期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1 时间:正常成人0.06 ~0.10s 、儿童 0.04 ~0.08s, 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 振幅: RaVR<,高出可能为右室肥大;RaVL<、RaVF<,高出提示左室肥大, 6 个肢导联电压绝对值均<或每个胸导联电压绝对值均<,称低电压,常有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等,偶见于正常人。
3 Q 波:除 aVR导联可 QS或 Qr 外,其他导联振幅不得高出同导联R波的 1/4 ,时间< 0.04s ,无切迹。
V 1V2不应有 q 波, V3很稀有 q 波, V5V6可见正常范围的q 波,高出正常范围的Q波称异常 Q波,常备见于心肌拥塞等。
4、S-T段任何导联下移应<,若高出提示心肌缺血或劳损,上抬V1~3应<、其他应<,高出提示急性心肌拥塞、急性心包炎等。
5、 T波T 波方向常和 QRS主波方向一致,在 R波为主的导联中, T 波振幅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 1/10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常有于心肌缺血、低血钾,巨大高耸T 波可见于急性心肌拥塞、高血钾等(轻度增高多无临床意义)。
6、 Q-T 间期长短与心率有关(详尽应查表),Q-T 间期延长常有于心肌缺血,损害心脏肥大或低血钙等,伴 T 波异常时可出现极为严重的心律失态。
7、U波在 T 波后 0.02 ~0.04s 可出现,一般在胸导联(特别V3)较清楚,可达0.2 -0.3mV,明显增高常有于低血钾,倒置可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或运动测试时。
二、常居心脏疾病的心电图特色1、左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必备条件)RV5>或女性 RV5+SV1>、男性RV5+SV1>。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
的心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波峰和波谷应该清晰可见,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心电图的测量参数也是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测量参
数包括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
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RS间期是指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
围是0.06-0.10秒。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范围是0.35-0.44秒。
此外,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常见的异常包括心
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的改变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疾病或异常。
最后,心电图诊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体征是否有心率不齐、心音异常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所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心电图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测量参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电图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并以图形化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运作状况,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等方面提供依据。
在心电图中,不同的波形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信号,因此,对于不同波段的正常值及其含义的了解非常重要。
P波P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房收缩的第一个正波,又称为房性波。
正常情况下,P波的时长约为0.08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心室的收缩,如果P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房颤动等问题。
PR间期PR间期是心电图中表示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传导时间,即心房收缩结束后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时长为0.12-0.2秒,如果PR间期时间过短,则可能出现房室早搏等问题。
如果PR间期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QRS波QRS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的电活动的波段,它由三个波组成,分别是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秒之间,振幅不超过1.5毫伏。
如果QRS波形态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等问题。
ST段ST段是从QRS波的末尾到T波的起点之间的时间段,它通常被用来观察心室的充电状态和失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水平,如果出现明显的抬高或降低,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问题。
T波T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舒张的波段。
正常情况下,T波呈现一个向上的圆顶形状,时间一般在0.15秒以内,振幅在0.5毫伏以内。
如果T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问题。
以上就是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对于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于预防和诊治心脏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1 P波正常P波圆钝,有时可有轻度切迹。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因此激动首先传到右心房,较晚传到左心房,故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左右心房同时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下方,所以P波在aVF导联是倒置的,在Ⅰ、Ⅱ、aVF、Ⅴ3~Ⅴ6导联直立,在Ⅲ、aVL、Ⅴ1、Ⅴ2、导联可以直立、倒置或呈双向。
P波宽度不超过0.11s。
P波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P波时间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左心房肥大,振幅超过正常范围表示右心房肥大。
如果P波在Ⅰ、Ⅱ、aVF导联倒置,而在aVF导联直立,则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2 P—R间期P—R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P—R间期正常范围是0.12~0.20s。
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老年人和心率过缓者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
P—R间期延长,表示有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1)、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s~0.10s,不超过0.11s。
QRS波群时间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和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与振幅1)胸导联:正常成人QRS波群:从Ⅴ1~Ⅴ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Ⅴ1Ⅴ3导联多呈rS形,R/S<1,RⅤ1不超过去1.0mV,Ⅴ5 Ⅴ6导联可以呈qRs、qR、Rs形或R形,RVⅤ5<2.5mV,R/S>1,Ⅴ3导联多呈RS形大致等于1。
2)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情况下,其主波向上,导联的波不超过1.5mV,aVF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rS、rSrˊ、Qr或QS形,R波一般不超过0.5mV。
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R形,也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的R波不超过2.0mV。
3)Q波:正常除aVF导联可呈QS或Q外,其他导联Q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04,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且无切迹。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1.P前1/3右房除极,后1/3左房,中1/3左、右房。
窦性: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激动源于房室交界:Ⅱ、Ⅲ、aVF倒置,aVR直立,(逆行P波)宽度<0.11s。
若有切迹或双峰,峰距<0.04s,。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PtfV1<0.04mV。
<0.05mV,无意义。
2.P-R 0.12~0.20s,老年人心动过缓,P-R延长不能>0.22s。
3.QRS 肢导:Ⅰ、Ⅱ、Ⅲ在无电轴偏转时主波向上,aVR向下,Ⅲ波越高,aVL越深。
胸导:R逐高,S逐浅。
V1-2,主波向下多呈rS,R/S<1;V5-6主波向上多呈qR或Rs,R/S>1;V3-4R/S≈1。
Q应小于同导联R波1/4,时间<0.04s。
主波向下的波(aVR除外,主要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正常: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 AT):R峰,V1-2<0.03s,V5-6<0.05s。
电压:肢体:R aVL<1.2mV,R aVF <2.0mV,R aVR<0.5mV,RⅠ+RⅢ<2.5mV。
胸导:R V1<1.0mV,R V1+S V5<1.2mV,R V5<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低电压:肢导<0.5mV,胸导<0.8mV。
4.ST 下移<0.05mV,ST上移,在肢导及V4-6<0.1mV,V1-2<0.3mV,V3<0.5mV。
5.T 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倒置。
电压:<R的1/10,称低平。
胸导可达1.2~1.5mV。
6.QT 心率:60~100bpm,QT间期为0.32~0.44s,QTc=QT/√R-R,应<0.44s。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及异常鉴别诊断
八、运动因素 运动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同时也可 使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心肌 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脏传导加速, 心肌除极和复极时间都 相应变短。心电图 表现为P、QRS及T波振幅常较运动前增高; P-R间期、QRS时限及Q-T间期多较运动前 缩短;P-R段及ST段常有轻度压低,其ST 段压低主要是受Ta波影响所致。
(二)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T波变异 1.交感神经兴奋 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恐 惧和剧烈运动时,T波常降低,有时倒置;其T 波变化可自行恢复正常。反之,当迷走神经兴奋 时,T波振幅可明显增高。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年青女性,心电 图多表现为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多见于下壁 导联,也可见于心前导联,站立时描记的心电图 比卧位时描记的T波改变更为明显。服用心得安 后T波可恢复正常。
十、妊娠因素 女性在妊娠的中晚期因胎儿逐渐发育 长大,一方面因引起膈肌升高而影响心脏 在胸腔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胎儿的需血量 和氧耗量亦随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 负荷。心电图上常表现为心率加快,ST段 压低,T波低直、低平、平坦或倒置。有 时可在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其时限并 不增宽。上述心电图改变分娩后即刻恢复 正常。
4.SⅠSⅡSⅢ综合征
四、ST段的正常变异 (一)ST段上下偏移 1.ST段向下偏移 当心率加快时,心房复 极过程几乎与心室的除极过程同时发生, 故心房复极波(即Ta波)往往重合于ST段 的起始部,而导致J点及ST段的相应降低, ST段多表现为上斜形压低。多见于运动、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恐惧等。
(三)心尖现象(apex phenomenon)的T 波变异 心尖现象的T波变异也称为孤立 性T波倒置,多见于瘦长型的健康青年人。 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心尖与胸壁之间的接 触或压力,干扰了心肌复极顺序,而致使 T波倒置。心电图多见于V4导联,偶见于 V4、V5导联。右侧位时可使T波恢复直立。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 波电压可正常)。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3)心室肥大
心室肥大,左室肥大时QRS可延长,一 般在0.10s~0.11s。V5导联室壁激动时间 或R峰时间(VATV5)>0.05s,V1导联 室壁激动时间或R峰时间(VATV1)> 0.03s。
SJ
23
P-R间期缩短的意义:
(1)短P-R间期征。是P-R间期 缩短最常见的一种。其心电图表 现为:P-R<0.12s,QRS时限正 常,QRS起始处无δ波,通常诊为 短P-R征。
FT
SJ
24
以前均诊断为L-G-L综合征,即所谓变异 性预激综合征。 近年来经电生理研究证 实所谓L-G-L综合征并无预激现象,属房 室结内双径路中快径路的极端表现。
单纯短P-R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常见 于孕妇,无明显临床意义。
FT
SJ
25
(2)房室交界性心律
房室交界性心律如QRS前有逆行 P波时,P-R间期固定,并< 0.12s。如有明显前向传导阻滞, P-R间期可≥0.12s。
FT
SJ
26
(3)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激综合征(A、B、C型)。
P-R间期缩短、QRS增宽、QRS起始 处有δ波,称为“预激三联征”。P-J 间期正常,一般≤0.27s(有0.26s), 如为间歇性预激则与同导联正常下传 的P-R间期一致。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 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 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FT
SJ
9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0.25mV, 称肺型P波。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 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心性P波常见于 先天性心脏病。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础知识(一)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ECG)各波段图解示意图(图1)一、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
1.方向:Ⅰ、Ⅱ、aVF、V4~V6 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V1~ V3 直立、双向或倒置。
2.形态:波顶圆钝、光滑、有时可能有小切迹,但应<0.04s(图2)。
3.时间<0.11s(婴儿<0.09s,儿童<0.10s)。
4.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直立P波应<0.15mVP波平均电轴0°~+90°间,通常为+40°~+60°。
P波的各种形态(图2)5.终末电势的测量:P波在V1 导联上呈负向或正负双时,应测算其终末电势(Pv1 terminal force即PTF- V1 )。
V1 导联P波终末电位增高,提示左室受累、早期冠心病、左房增大。
在左房负荷过重时,左房的除极向量在水平面上趋向后方,向量环的运行时间及速度较正常延长,从而引起PTF- V1负值增大。
正常值:PTF- V1 ≥-0.03mm·s。
例:P波终末振幅为-1.0mm,P波终末时间为0.04s,PTF-V1 的测量与计算(图3)故PTFV1 =-1.0╳0.04=-0.04mm·s(图3) 。
二、PR段:相当于激动通过房室结及房室束的总时间(亦即P波终点到R波或Q波超点这一节段)。
心电图上描出的一等电位线,在这段中可埋藏着心房复极波—Ta波,多被QRS波所掩盖。
1.PR间期(亦称PQ间期):包括激动自窦房结开始,通过心房、房室结及房室束的全部时间(即指P波起点至心室波的起点)。
2.PR间期正常值范围:成人0.12~0.20s(心率60~100次/min);儿童0.12~0.18s;婴幼儿<0.10s。
三、QRS综合波:代表全部心室的除极波。
1. QRS波群的命名: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第二个向下的波为S波,S波后的向上的波为Rˊ波,Rˊ后向下的波称为sˊ波,以些类推。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心电图检查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单峰、单向的波。
P波的振幅应该在0.5-2.5mm之间,持续时间在0.06-0.11秒之间。
P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其次,正常心电图的QRS波也应该是正常的。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通常应该是窄尖的波。
QRS波的持续时间在0.06-0.1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QRS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另外,正常心电图的T波也是非常重要的。
T波代表心室复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圆顶的波。
T波的持续时间在0.16-0.24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T 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此外,正常心电图的心率也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范围。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最后,正常心电图的ST段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ST段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结束和舒张期的开始,通常应该是水平的或轻微下斜的。
ST段的压低、抬高或水平段的不平直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P波、QRS波、T波、心率和ST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才能够被判定为正常心电图。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对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着清晰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Rs或Qr型,三向qRs、qrs、 rSr、RSR型等。在胸导联中, QRS波群的形态变异较肢体导联 为小,可呈rS、RS、qR、R、 qRs、Rs型;在胸前导联少数呈 rSr型,偶尔呈现QS型。
Q波不超过0.03~0.04s,但不包 括呈QS型的导联。在正常成人 中,QRS时间为0.06~0.10s, 一般多在0.08s左右;在胸导联 中,QRS时间较肢体导联略宽一 些,但也不应大于0.10s。
P波起点出现越早的导联,说明 该导联电极距房内起搏点之间的 距离越近。
应当肢导测定P波时间,应选择 12导联中最宽的P波作为P波时 间。
间期在各个导联上可有不同,精 确测量P-R间期应是在同步记录 的12导联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 早的QRS起点的间距。
aVL、Ⅱ、V5,Ⅲ、aVR、V2或 Ⅲ、V1、V4测量分析,也可在 Ⅰ、Ⅱ、Ⅲ导联上测量。单导联 记录的心电图,应选择P波宽大, 又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来自单极概念,因VAT仅用于单 极心前导联。R峰时间术语既可 用于胸壁导联,又适应于肢体导 联。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 R波顶峰垂线的间距为R峰时间。
如有R′波,应测量到R′峰,如R 波切迹,应测量至第2峰。V1或 V2导联R峰正常值<40ms,V5或 V6导联R峰时间正常值<50ms.
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上测量Q-T间 期,最好的测量导联是V1、V2 及V3导联,取其中最长的Q-T间 期。测量Q-T间期不能把U波计 算在内。
(四)心电图测量尺 使用心电 图测量尺计算出心率,原理同上。
用双脚规测量5~6个P-P或R-R 间期,算出平均值,用以除60, 得出心率。
连续测量8~10个f-f或R-R间期, 取平均值,用以除60,分别计算 出心房率和心室率。
续测量6s距离中的P或R数目 (作为起点的P或R波不计算在 内),将原数乘以10,分别求出 心房率和心室率。
室传导阻滞时,P波与QRS波群 相距较远时,偶可辨认出来。P 波与Ta波之间距为P-Ta段,代 表心房的电收缩时间,正常为 0.15~0.45s,平均为0.30s。正 常时P-Ta段融合在P-R段中,并 使其轻度下移。在P波异常情况 下,P-Ta段多显著下移,致使PR段明显移位。
波前等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 而不应于P-R段上缘来测量。Ta 波在临床心电图中的意义尚未肯 定,但它的出现有助于辨别心脏 传导阻滞时P波的变化。
部的内缘测量至终止部分的内缘。 因为波幅低小的导联,其起始及 终止部分常不清晰,易造成误差。
骤才能实现: 推广使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析仪 可使心电图分析测量精度达到 1ms%,这个水平是人工目测法 无法达到的。
步分析、测量, 测量的数据是若干个心搏叠加后 的平均值等优点。
先进的心电图分析诊断仪,可 将心率和12导联心电图一起显示 出来。仪器误判时应注意修正。
在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最 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QRS终 点的间距为实测QRS时间。这样 会使某些导联的QRS的起点出现 等电位线,即起始向量垂直于该 导联所致。
在单导联心电图基础上的。因此, 某些导联异常Q波的时间可能包 括了一段等电位线,而使Q波宽 度变窄。
可沿用原来的Q波测量定义(不 包括等电位段时间)。单导联心 电图,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 QRS进行测量。
纵格代表电压。横格代表时间。 两细线之间距为1mm, 两粗线之间距为5mm。 1横格代表0.04s, 每一大横格代表0.20s。
下记录纸的走纸速度还可根据需 要调节为每秒50mm、100mm 和200mm,
一小纵格代表0.1mV,每一大纵 络代表0.5mV。在特殊情况下, 定标电压可加入0.5mV或2mV电 压,
轴上的投影。在正常情况下,直 立T波的形态是由等电位线开始 逐渐升高,到达顶点后随即较快 地下降至等电位线,波顶圆钝, 升降肢体并不完全对称。正常为 升肢上升速度小于降肢的下降速 度。
导联,作为P波的最大振幅,P 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 始前的水平线为标准,正向P波 振幅自P波基线上缘垂直测量到 波顶点,负向P波振幅自P波基 线下缘垂直地测量至波的底端。
长线与P波下降肢相交,此交点 与P波终点呈 水平间距为负向波 宽度,水平线与负向波底端的垂 直距离为负向P波的深度。在乘 积前加负号,单位为“mm·s”。 PtfV1异常,绝对值增大,应以 小于正常值表示。
= 80(次)/
的走纸速度一般为每秒钟25ms (即5个大格),故每一大格的 时间为200ms。每两大格为 400ms,其他依此类推。
或心室率便是300 (60/0.2=300),若为两大格, 则其心率便是150 (60/0.4=150)。
格,其心率分别为100、75、60、 50。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熟记 上述规律,可立即推算出心率。
度切迹形(图8-11)。P波的时 间,在肢体导联中为0.06~ 0.11s,一般多在0.10s以内。超 过0.11s为P波过宽;在胸导联中 P波多在0.06s以内;在食道导联 中P波较宽,可长达0.12s。
联中,P波振幅应小于0.25mV。 在胸导联中,P波振幅应小于5m V。在各导联中,双向P波时总 的电压振幅不应超过0.2mV。无 论在哪一个导联中,只要P波振 幅或时间 超过正常范围,即可认 为是P波异常。
肢体导联中,P波的形态取决于 额面P向量环在该导联轴上的投 影。P向量环在额面导联轴的正 常范围为+15○~+75○之间,平 均+60○ 。在胸导联中的P波形态, 取决于水平面P向量环在该导联 轴上的投影。
道电极的深度有关,电极在右心 房水平以上时,P波呈负向;在 心房水平以下时,P波呈正向; 在右心房水平部位时,P波多呈 双向波。
激动自窦房结开始,通过心房、 房室结及房室束的全部时间。PR间期的正常值与年龄、心率有 直接关系,儿童及心率增快者相 应缩短,心率缓慢者相应延长。 正常成人的P-R间期为0.12~ 0.20s,但个体之间可有差异。
关。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心率增 快引起传导系统的功能降低,反 会使P-R间期延长,这种情况在 心脏病患者中尤为多见。
不应大于0.5mV;在aVR导联中 不应大于1.2mV;在aVF导联中 不应大于2.0mV。在胸导联中, 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联R波振幅最小,一般不超 过1.0mV(平均0.4mV);在V5 导联中,R波振幅最高,但不应 超过2.5mV(平均1.2~1.8mV)。
一般不超过2.4mV,偶尔可达 3.2mV。在正常情况下,V1 导联 中R/s的比例应小于1;V5 导联 中R/s的比例应大于1;RV1+SV5 应小于1.2mV,RV5+SV1男性应 小于4.0mV,女性应小于3.5mV。 R1+S3应小于2.5mV。
室传导阻滞。在正常情况下,PR段与P波时间保持一定的比例 关系,即: P波时间 ----------- 应在1.0~1.6之间。 P-R段时间
投影;在胸导联中,则取决于水 平面QRS向量环在各胸前导联轴 上的投影。正常的QRS波群形态 多呈峻削陡急形,少数在波顶或 基线底部可有轻度钝挫,偶有轻 微切迹。
达外膜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有 时能反映出室壁的厚度。在心电 图上是指从QRS波群开始到R波 顶峰垂线之间的时距。正常成人 V1导联的VAT不应超过0.03s; 在V5导联中的VAT男性不应超过 0.05s,女性不应超过0.045s。
于同导联R波的1/2~1/4,其深 度一般不超过0.3mV。如Ⅰ导联 Q〈R的15%,Ⅱ导联Q<R的 20%,Ⅲ导联Q<R的25%;在 右胸导联中,正常成人不应出现 Q波。在左胸导联中,Q波的深 度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规测量P-P间期求出心房率,测 量R-R间期求出心室率。无房室 传导阻滞者,测量R-R间期即可 求出心率。可采用下列方法:
录)中查出心率。例如,测得的 R-R间期为0.75s,查对表8-1为 第1列第4个数字,与此对应的第 2列数字80即为心率。
0.75s,则: 60 心率 ------分 0.75
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 幅的测量统一采用QRS起始水平 线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 部为一斜段(受预激波、心房复 极波的影响等),以QRS波群起 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应该使测量程序因心率或其他条 件变化而改变,否则将增加心电 图测量的差异性。②以QRS起始 部作为参考水平,重复性好。
动周期所占的百分比,将所得值 加入P波或R波数目中,再乘以 10便得出心房率与心室率。
记录的心电图上或正交心电图上 进行测量比较精确。 由于空间P环几乎平等于额面, 肢体导联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 的P波终点的间距为P波时限。
点应自该导联开始,P波终点的 时间在另一个导联上,P波的时 间应是自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 的P波终点。
间及电压均应在正常范围以内; 各波在相应的导联中,其方向也 应是正常的;P—R间期不应延 长或缩短;ST段的偏移不应超过 正常范围。
电图每一小纵格代表0.1 mV的电 压,测量正向波的振幅,应从等 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测量负 向波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测量 至波底。
电活动,电位线相当于0;以P-R 段作为等电位线常不准确,因为 心房复极波往往重合在P-R段之 中,而使其向下偏移。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及变异,伪差产生原因,辨认 及预防
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首先产生 电激动并传布全身,使身体各处 产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将体 表的这种电位差记录下来所得的 时间—电压曲线,即为心电图。 它是心肌电活动的反应。
凡不是由于心肌的电激动或激动 传导的顺序及心肌本身组织而发 生在心电图上的改变,都 称为 “伪差”。
若P波呈正负双向或负向波,均 以其负向部分来计算;若P波为 正向波而有切凹者,则以其切凹 后的部分来测算,所得乘积随P 波是正向波或负向波而得出正值 或负值。为了使 波形更为清晰, 便于测量,在描记心电图时,走 纸速度最好为50mm/s。一般认 为,PtfV1<-0.02mm.s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