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免疫系统
第四章 免疫系统ppt课件

髓样干细胞 红 细 胞 系
单 核 细 胞 系
粒 细 胞 系
N K 细 胞
如图:
相关概念:
1.T细胞: 指在骨髓中分化形成的T细胞前体,经血液循环进 入胸腺,诱导分化为成熟淋巴细胞,这类细胞称为胸腺 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B细胞: 指分化形成的B细胞前体,在骨髓经诱导发育成为 成熟的囊依赖性淋巴细胞(鸟类于法氏囊成熟),简称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骨髓主要产生IgG,其次是IgA。骨髓是此免疫应答的主 要场所。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受体:
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 子结构,称T细胞抗原受体(TCR)。 由于TCR与Ig一样具有独特型,所以又称Ti 分子。 TCR与细胞膜上的CD3抗原紧密结合形成复 合体,称TCR复合体。 ——95%TCR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TCR识别抗原受MHC分子与抗原片段结合的制约, 称TCR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或MHC约束性。
(7)小鼠T细胞的表面标志
Thy-1抗原是鉴定小鼠T细胞最有实用价值的抗原。
Ly抗原在胸腺大量存在, Ly1, 2, 3, 5 为T细胞特有, Ly4存在于B细胞。 Ly抗原将小鼠T细胞分为3个亚群: Ly1——辅助性T细胞(TH) Ly2,3——抑制性T细胞(TS)和细胞毒性T细 胞(TC) Ly1,2,3——均为效应T细胞(TE)
二、K细胞和NK细胞
有一类淋巴细胞既无T细胞表面标志如 CD3,又无B细胞表面标志如mIg,称为裸 细胞。
主要包括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的K细 胞和NK细胞。
(一)杀伤细胞(K细胞)
特点: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 FcγR)。
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抗体结合,K细胞可与结 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段结合,从而被活化,释 放溶细胞因子,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 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四章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重点难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课前自主探究一、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和。
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构成,并借助于和相互联系。
免疫器官包括、、、和等。
骨髓与胸腺是免疫细胞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的场所。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
(2)来源:骨髓中的(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
(5)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2)代表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溶菌酶。
③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包括、、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的病原体,而是对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叫作。
2.免疫系统的功能(1):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的功能。
(2):是指机体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的功能。
(3):是指机体的细胞,防止发生的功能。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 免疫细胞 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特别提醒:(1)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第四章 免疫系统

鸡
没有淋巴结。 淋巴样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
弥散型:消化道管壁中的淋巴组织 淋巴集结:盲肠扁桃体
2. 功能
(1) 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 淋巴通路上的滤器(1-120mL/h); (3)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增殖、产生免疫力的场所
(出现生发中心等一系变化)。
3. 相关概念
淋巴小结:淋巴结中有大量淋巴小结,未接触抗
功能:对上呼吸道免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 能激发全身免疫应答。
特点:在雏鸡免疫时,对疫苗发生免疫应答, 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四)骨髓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哺乳动物的 类囊器官),又能发挥外周免疫器 官的作用。
(五)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机体与外界相 通的腔道(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及某些外分泌腺—泪腺、唾液腺、乳腺等)粘 膜上皮内及其粘膜固有层集聚的和弥散的淋巴 组织的统称。
胸 腺 哺 育 细 胞
(2)产生胸腺激素,诱导T-C成熟。
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肽类胸腺激素。 胸腺血清因子(thymulin) 胸腺素(thymosin) 胸腺生成素(thymopocietin) 胸腺体液因子(thymic humoral factor)
(三) 法 氏 囊 (Bursa of Fabricius)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
④ CD4
位于TH上,识别MHC-Ⅱ类分子非多态区并 与之 相结合,构成TH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⑤ CD8
位于CTL和TS上,识别MHC-I类分子非多态区, 构成CTL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第4章 免疫系统

血窦:充满血液
脾脏的结构
脾脏的功能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T:40%
B:60%
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滤过作用:红髓中巨噬细胞负责清楚血液中的外来 抗原以及发生突变和衰老的自身细胞。 贮存红细胞 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脾脏能合成吞噬细
胞增强激素(Tuftsin),能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
次级淋巴器官又称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
巴结、脾脏以及肠系、皮肤等有关淋巴组织
器官。
1.淋巴结
遍布全身的淋巴通道相互连结的交点上。
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被膜(capsule):下有丰富淋巴管
皮质(cortex) : B细胞定居地,称为非胸腺依赖区, 可分为初级淋巴滤泡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le) 初级淋巴滤泡:不含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含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骨髓微环境
1、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在骨髓中呈网状,能直接黏附造血干细 胞并支持其增殖分化。骨髓基质细胞有丰富的 胞质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可表达细胞因子(IL-3、GM-CSF)或
黏附分子的配体,从而使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
2、向产生免疫应答的外周免疫器官集聚外来
抗原
3、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间循 环,以及及时识别外来抗原并产生应答 4、生成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抗体和效应细 胞),并释放入血液和组织中。
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免疫器官)
骨髓 (Bone marrow) 胸腺 (Thymus)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机体的防卫功能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防御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 免疫自稳
➢ 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正常: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异常: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正常: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 正常: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并消除 异常: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第四章: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提出问题 上呼吸道有炎症时
伤口感染后
扁桃体肿大 淋巴结肿大
红肿 化脓 结痂 破溃
为什么扁桃体和淋巴结会肿大? 为什么伤口感染会化脓?脓液的成分是什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 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举例:白细胞介素、干 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03
细胞因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01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 胞和树突状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02
来源: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 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概念
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 物质。
化学本质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 面的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等
特点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 异性
抗原决定簇
抗原表面有某些特定的 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 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 原的依据
第4章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四章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内
01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容
索 引
02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自主预习·新知导 学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组成
名称 形状 分布
功能
扁桃体 扁桃形
胸腺
扁平的 椭圆形
咽腭部,左右各一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归纳提升】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的先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
天性免疫
得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
基础
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三道防线
合作探究·释疑解 惑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问题引领】
1.免疫器官之间通过什么相互联系?其中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有哪 些?
提示: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在脾、扁 桃体、淋巴结。
2.免疫细胞的来源是什么?它们的成熟场所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不相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 胸腺中成熟。
腹股沟部等处
2.免疫细胞 (1)来源: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分为 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
后者又分为辅助性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
(2)分类
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具有强大的 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和粘膜达到内部组织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溶解病原体,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从血管中穿出,聚集 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杀灭病原体。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思考】为什么吞噬细胞追杀病原体却不会追杀红细胞?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还有多糖、脂类等)
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 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抗原呈递细胞(APC)分类
加工处理、 呈递 其他免疫细胞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功能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 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 其他免疫细胞
抗原
异物性: 特异性: 大分子性:
所有的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吗?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一)免疫器官—脾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一)免疫器官—胸腺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一)免疫器官—骨髓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二)免疫细胞 (P68)
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2、来源: 骨髓造血干细胞 。
3、种类:
(1)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
(三)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活性物质的概念: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__免__疫_细__胞__或__其__他_细__胞__产生的,并 _____发_挥__免__疫_作__用__的物质。
第4章 免疫调节-【必背知识】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背诵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1)扁桃体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 脾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 胸腺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 白细胞 。
如: 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 树突状 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 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 皮肤 、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 上皮 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 吞噬 、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 吞噬 消化、抗原 处理和呈递 功能。
2. 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多种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合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 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遗传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免疫活性物质 (1)一种抗体只能与__一___种抗原结合。 (2)细胞因子由__淋__巴___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__干__扰__素___、肿瘤坏 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判断正误 (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 (2)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 ) (3)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4.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 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5.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 能。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 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 感染。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B.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从不产生免疫反应 C.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 能 D.只有在免疫反应过强时,才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等问题
解析: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A错误;若免疫自稳功 能异常,免疫系统可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反应,容易发生自身免 疫病,B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 生的功能,C正确;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 失,都有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D错误。
2.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 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 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C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 C.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
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5)作用机理:
②中和毒素 ③凝集抗原分子(可溶性蛋白)或抗原分子所在的细 胞,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更容易被吞噬。
3.抗原与抗体或淋巴细胞的特异性结合 (1)抗体的可变区是其与特定的抗原结合的部位 (2)淋巴细胞表面有特定的抗原识别受体 注:每种抗体或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并结合 一种抗原决定簇。
二、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脾脏、黏膜
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抗体、细胞\淋巴因子、(溶菌酶) 免疫物质:
注: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三、抗原和抗体 1.抗原: (1)概念: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殊物质。 (2)三大特性:
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8、关于效应B细胞的来源和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多数来源于B细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 B.记忆细胞在处理抗原后能产生效应B细胞 C.效应B细胞多数产生于B细胞接受T细胞呈递的抗原刺激后 D.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为效应B细胞 9、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 分化成是( A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6、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7、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
第四章 免疫系统

17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 (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 • 有结构的淋巴组织:小肠派氏集合淋 巴结、肠细膜淋巴结、扁挑体、阑尾 、微皱褶细胞、淋巴小结等。 • 弥散淋巴组织:上皮淋巴细胞、粘膜 固有层淋巴细胞 • (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屏障、下调应答、定向淋巴运输作用
18
4、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αβTCR多样性程度高
38
39
② 绵羊红细胞受体
又称E受体,是人类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之 一,是CD2分子。 E花环: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样 的细胞集团,检测外周血T细胞数量
获得自身耐受性
30
31
(2)T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能与相应配基结合的结构
表面抗原T细胞表面受体
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抗原 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CD2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与多种细胞因子结合的结构 促分裂原受体:多种识别促分裂原的受体
33
34
存在于骨髓、脾脏、淋巴结 包括原始干细胞、定向干细胞 书上图3-6
24
(二)、淋巴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 T淋巴细胞:在胸腺(thymus)内发育 B淋巴细胞:在骨髓或禽法氏囊中发育 第三群淋巴细胞:不具有T/B表面标志和特征 包括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25
6
2、法氏囊(buysa of Fabricius)
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7
3、胸腺(thymus)
(1) 胸腺的结构: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 组成。 胸腺结构图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T细胞
1. 来源:骨髓 2. 分化成熟过程
定向淋巴样干 骨髓前T细胞 细胞(骨髓) → (皮质浅层)
TNC
幼稚胸腺细胞
(皮质深层)
弥散的淋巴组织的统称。
MALT中的B细胞多为IgA产生细胞,受抗原刺激后 直接将SIgA分泌到附近粘膜,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派伊尔氏结(Peyer’s patches, PP):
为哺乳动物肠粘膜下的淋巴滤泡群,最 明显的集合淋巴结,小肠,回肠末端最明显。
特点: 含大量Mφ、树突状细胞、 B-C 、 T-C 等, 其中B细胞占70%以上。 功能:提呈抗原,较易产生IgA和IgE。
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第一节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
控制和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 定居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 organs)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或靶细胞的结合,促进T细胞的TCR-CD3复合物识别
抗原,并参与细胞激活的信号传导。
抗原提呈细胞 B7
LFA-3
MHC-Ⅱ
ICAM-1
CD4+Th活化 信号的产生
TCR
肽
γε
LFA-2
ζ ζ
εδ
CD3
CD4
CD28
LFA-1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CD4+Th
CD8 位于细胞毒性 T 细胞( CTL )和抑制性 T 细胞 ( TS )上,识别 MHC-I 类分子非多态区,构成 CTL 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从而间接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判断疾病的预后,考核药物疗效等。
CD11a/CD1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
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2(ICAM-1、-2)结合,促进
T-C与其他细胞(B-C, APC)的相互作用。
CD3: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与TCR形成含有8条肽链的 TCR-CD3复合体。 CD3二聚体是TCR表达 和信号传导所必需的; 其功能是把TCR与外 来结合的抗原信息传递 到细胞内,启动细胞内 的活化过程; 在T细胞接受抗原刺 激被激活后的早期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胞外区
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胞外
区折叠成两个环型功能区, 分别称为α1、α2、β1、 β2,其远端α1、β1为可 变区(V区),近端α2、β2
跨膜区 胞浆区
为稳定区(C区)。
TCR-CD3复合体
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
TCR特异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CD3将识别的 信号传递到T-C内,促进T-C活化增殖。
功
能
滤过血液作用 滞留淋巴细胞的功能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增殖、产生免疫应
答的场所。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三)哈德氏腺
是鸟类眼窝内的分泌性腺体之一,是以B细胞 为主的外周免疫器官,其中T︰B = 20︰80。 含有大量浆细胞及部分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 巴细胞。
功能:对上呼吸道免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 能激发全身免疫应答。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T-C ) (髓 质)
95%死亡
5%分化发育为 成熟的胸腺细胞
3. 分布 成熟T-C离开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 依赖区定居。并可经血液→组织→淋巴→ 血液再循环,周游全身,发挥细胞免疫功 能和辅助体液免疫及免疫调节作用。
特点:在雏鸡免疫时,对疫苗发生免疫应答, 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四)骨髓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哺乳动物 的类囊器官),又能发挥外周免疫 器官的作用。
(五)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包括消化 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某些外分泌腺—泪腺、唾 液腺、乳腺等)粘膜上皮内及其粘膜固有层集聚的和
(六)扁桃体
是一种重要的外周免疫组织,有许多淋 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 扁桃体是最易受病原侵害的部位。
第二节 免疫细胞
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 称为免疫细胞(immunocyte)。
组
成: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C, B-C) K-C, NK-C 辅佐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M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其他细胞:粒细胞(中性/碱性/酸性) 、血小板、 肥大细胞、红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B7
CD4+Th 活化信号 的产生
LFA-3 MHC-Ⅱ
ICAM-1 CD40
TCR
肽
γε
LFA-2
ζ ζ
εδ
CD4
CD28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LFA-1
CD40L
CD4+Th
(2)表面受体
① T-C抗原受体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 抗 原 结 合 部 位 TCR由两条多肽链(α、β) 组成,每条肽链均由胞外区,
与T细胞活化有关的 CD分子
参与 T 细胞识别、粘附、活化过程的 CD分子主要有CD2、CD3、 CD11a/CD18 、 CD4、CD8、CD28、CD40L等。
CD2 (LFA-2)
黏附分子 B细胞无此抗原
T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的 第一个表面标志。 与 CD58( 淋 巴 细 胞 功 能 相关抗 原 -3, LFA-3 )结 合诱导T-C活化。
4. 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
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 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 表面抗原 表面受体
(1)表面抗原 在淋巴细胞表面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的 表面分子。由于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 产生的,所以又称为分化抗原。
分化群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或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共同特点:
个体发育:胚胎晚期中胚层,终生存在; 富含T-C, B-C, 富含捕捉和处理抗原的MФ, 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的战场; 切除某一个一般不影响免疫功能;
(一)淋巴结 (lymphoid node)
二级淋巴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的淋巴通道上 内部充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其中T︰B = 70︰30
1. 结构与细胞分布
非胸腺依赖区 抗原
二级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不同分化阶段的 B细胞、浆细胞
{
皮质 { 深区(副皮质区):T-C 聚集部位
胸腺依赖区
浅区(滤泡区):初级淋巴小结, 初级淋巴小结 B-C聚集部位
髓质
{髓窦:位于髄索之间,为淋巴液通道,
与输出淋巴管相通
髓索:B-C、浆细胞、MФ、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B7 LFA-3 ICAM-1
MHC- I
CD8+Tc 活化信号 的产生
CD8
TCR
肽
γε
LFA-2
ζ ζ
εδ
LFA-1
CD28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CD8+Tc
CD28
与B7结合(位于B-C和 APC上)触发T-C活化。
CD40L
位于活化的TH上,能与B-C或APC上的CD40结合, 触发APC的活化和B-C的分化。
(无法氏囊的小 提供B-C分化成熟的场所 (2)诱导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为 具有免疫功能的B-C(囊激素)。 哺乳动物无法氏囊, 骨髓为其类囊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immune organs)
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T-C,B-C定居、 增殖和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氏腺、粘膜 相关淋巴组织等。
② 红细胞受体(erythrocyte receptor,ER)
即 CD2 分子,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 E 花环,故 可用E花环试验加以检测,B-C无此受体。
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肽类胸腺激素。
胸腺血清因子(thymulin)
胸腺素(thymosin)
胸腺生成素(thymopocietin) 胸腺体液因子(thymic humoral factor)
(三) 法 氏 囊 (Bursa of Fabricius)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官 由意大利解剖学家H Fabricius 发现 美籍华人张先光一次实验失败发现了其作用
以上细胞的祖先细胞、过渡型细胞和终末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immunocompetent cell, ICC): 在免疫应答中,对抗原反应有明显的专一 性,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抗 原并能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这类淋巴细胞称为ICC。组成:T-C, B-C。
一、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C)
CD2---红细胞(Erythrocyte )受体:
CD58 是分别存在于人和绵羊红细胞上
的CD2天然配体。
E 花环形成试验:当 T 细胞与绵羊红细 胞 SRBC 混合后, SRBC 便粘附于 T 细 胞表面,呈现花环状。通过花环形成检 查 T 细胞的方法,称为 E 花环形成试验。
根据花环形成多少,可测知 T 细胞数目,
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
共同特点: 发生于胚胎早期,性成熟前后最大,以后逐 渐退化; 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过程提供特定 的微环境,不依赖抗原的刺激; 切除或缺陷,将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