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诲人不倦》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诲人不倦》课件

《诲人不倦》课件

封面设计
标题:醒目、简洁, 突出主题
背景:选择与主题 相关的图片或颜色, 增强视觉效果
内容:包括课程名 称、讲师姓名、日 期等信息
布局:合理规划版 面,确保信息清晰 易读
配色方案
主色调:蓝色,代 表冷静、理性、专 业
辅助色:绿色,代 表活力、希望、成 长
字体颜色:黑色, 代表严肃、正式、 权威
背景颜色:白色, 代表简洁、清晰、 易读
字体选择
标题字体:建议使用粗体、大号字体, 如微软雅黑、黑体等
字体大小:根据课件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 的字体大小,如标题字体可以大一些,正文字 体可以小一些
正文字体:建议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 如宋体、楷体等
字体颜色:根据课件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 的字体颜色,如标题字体可以鲜艳一些,正文 字体可以柔和一些
诲人不倦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PPT壹目 录文本

课 件


目录

课 件



课 件



课 件



课 件
使


课 件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课件简介
主题:诲人不倦
课件背景
目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
适用对象: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
制作流程
确定课件主题和目标 收集和整理素材 设计课件结构和内容 制作课件幻灯片 测试和修改课件 发布和分享课件
制作技巧
明确目标:确定课件的目标受众和教学 目标
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逻 辑清晰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 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 (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 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 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 涿zhuō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 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 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
[疑惑]
[退缩]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使动用法“使……进”,指鼓励他大胆干]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好勇过人] [使动用法“使……退”,指给他一些约束]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1.15:教育态度(教师素养)
教育者的素养: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逐步完善,德高为师。
为人、处世、做学问跟打磨玉器一样,需 要逐步去完善,不是某一个方面做好了就 算完美——逐步完善自我。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 少数贵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 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 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 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 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 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二)教育对象 15.39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1)无论出身的贵贱,都能接受教育。 (2)无论品行的善恶,都能进行教育。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者的表现;“诲人不倦” 是仁者的风范。“诲人不 倦”体现的是孔子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 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注释」
(1)愈:胜过、超过。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
(2)十:指数的全体, 旧注云:“一,数之数; 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 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子路求学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 《论语今读》
• 【读解】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
对我们一般人, 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
叫做“中人”(“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
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 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 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 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 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 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 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共60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共60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未来的事。动作名
过去的事;动作名
什么;说。宾语前置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子曰:“闻斯行之。”
不复也。” 同汝 再
较好
同…比较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 大概;这;宾语前置的标志;说;同欤
赞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 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论出生贵贱
• 少数贵族子弟:
• 司马牛、南宫敬叔
• 商人子弟:
• 子贡
• 大多数平民:
• 颜回、曾参、子路等
• 家无立锥之地:仲弓
• 出狱犯人:公冶长
• 盗贼:颜涿聚 2020/12/12
7
• 不限地域:鲁、齐、宋、晋、楚、秦等
• 不分智愚 • 接受能力强的:颜回、子贡 • 智力比较差的:曾参、高柴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 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诲”何?
“诲”何人?——教育对象
3子曰:“有教无类。” (15.39)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 ”,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 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 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 级。 [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 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 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诲”何事?——教育内容
“子亦有异闻乎?”
2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学1 诗


问一 得四
3无 所

4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
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
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 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 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诲人不倦ppt实用课件14

诲人不倦ppt实用课件14

• 1、15 论贫富, 子贡:穷,不低声下气,巴结阔人;
富,不趾高气昂,欺负穷人。 孔子:穷,开心;
富,好礼。 即:该怎么样比不该怎么样更重要;
自己该怎么样比对别人怎么样更重要。
成语积累:切磋琢磨 ①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②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
1、告诸往而知来者 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 例:冬,晋荐饥(连年饥荒),使乞籴(敌音,买
理,阐释和传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恢复周礼的需要。 • 课后练习第三题 文化保守主义,创新才能进步; 述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继承; 述也是一种形式的作,新的整理渗透整理者的观点 和倾向。 9、15 诗教、乐教 雅:是“王畿”之乐 ,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颂:是国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 孔子承续了周公“制礼作乐”的事业,维护了传统 的礼制。
• 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
• 子贡曰:“夫隐括(矫正曲木的工具)之 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 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 以杂也。”
• 但不包括女子。
1.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最后的绝唱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在孔子的音乐中, 有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有他思念故土的浓情, 也有他身处困顿时的从容, 有他一生诉不完的快乐与哀伤, 孔子的一生就是歌唱的一生。
积累:成语
• 有教无类 • 诲人不倦 • 闻一知十 • 举一反三 • 切磋琢磨 • 述而不作 • 各得其所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 家者。

诲人不倦ppt1 (1)

诲人不倦ppt1  (1)

教育作用 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与方法 关于教者的素养

关于教育的作用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也,……也。”表示判断]”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 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 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片言只语”吗? 找一找。
字音
知(同“智”)zhì 骞qiān 隅yú 谄chǎn 磋cuō 倩qiàn 反(同“返”)fǎn

句读提示: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 女与回也/孰愈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5.9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11.22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 也/问“闻斯行诸”11.22

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种 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为“有教无类”中 的“有”应释为“域”,即分划居住区域的意思; “教”应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类” 则是“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统治的社 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族,不分族类, 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治、军事训练。(赵纪彬 《赵纪彬文集第二卷》)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素以为绚兮:以素为绚兮 其斯之谓与:其斯谓之与 天何言哉 :天言何哉 状语后置 绘事后素:省略了介词“于”,绘事(于)素后 窃比于我老彭:介宾短语后置 省略句 ①礼后乎:省略了“义” ②始可与言:省略了代词“汝” ③吾与女弗如也 :省略了代词“之”,代“颜回” ④始可与言《诗》已矣: 省略“之”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 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 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 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 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 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 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钱穆《论语新解》
• 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 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 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 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 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 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 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 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 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 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 贡。
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 为之不厌③,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④。”公西华曰⑤:“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⑥。”
【注释】
①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②岂敢:怎么敢,哪能敢。
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④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 气词。
⑤公西华:即公西赤。
⑥正唯:正是,正因为。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 【远注其释子】也⑦。”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诲人不倦_课件

诲人不倦_课件

谢谢

百家争鸣
1.本性
(《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告子跟孟子同时代,他认为人性没有善恶的区分,就像湍急 的水,挖个缺口使它向东就向东流,挖个缺口使它向西就向西流。水本没 有向东流向西流的区分,就像人性没有善恶区分一样。告子的话,是说人 性与水相同。假使人性像水,可用水来比喻人性,那就像金成为金是因为 它本性是金,木成为木是因它本性是木一样,人善是由于禀性的善,人恶 也是由于禀性的恶。开始在娘胎中禀受天然之气形成本性,接受的是单纯 专一的资质,所以生下来就有征兆呈现,是善是恶可以明察。对于善恶无 法区分,而可以改变的,称为平常人。他们不善不恶,要经教育才能成为 性善的人。所以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人,可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 中等以下智力的人,不能够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
诲人不倦
导入新课
诲人不倦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
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出自孔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目录
1
• 新课学习
2
• 课堂小结
3
• 课后作业
学人谈片
新课学习
1.《杏坛》——李木生 (节选自李木生《午夜的阳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万世生表》——李敖 (李敖《六十个孔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邓晓芒 (选自《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
本性 上智下愚不可移
课堂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 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 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诲人不倦
-
教育的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生而知之 学而知之 困而学之 困而不学
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提高 自身的道德修养。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
最光辉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当时,中国古代封建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权, 学校只为贵族的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可能。
述而不作,是觉得周朝的礼已尽善尽优美。 无须改变。这也是符合他的“克已复礼”的
-
观点。
孔子三十而立时,由于学业广博,德行深厚,为社会所承认。 借从政的机会,开始收徒讲学,先后多达总数三千,身通“六艺” 的贤人有七十二。不受贵贱、贫富、老少、国籍等条件限制,大 都来自贫贱之家。只有少数是贵族,平民通过学习而了参与贵族 政治的机会均等,孔子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培养了一批人才,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世袭政治官职的局面。
子思: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 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 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歌。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 其杂也?”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 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 人……是以杂也。”
泛爱众而亲仁
-
教育内容
文行忠信
知识、实践、思想品德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象征性的表示对老师的敬意 就可以了。
结束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时代,开启 了思想文化◆空前自由发◆展的时代 ◆
-
仲弓:其父为贱人,家无立锥之地。
曾参:穷居卫国,絮衣破烂,面色虚肿, 常干粗活而手足生茧,常三天不煮饭,十 年不添新衣。
闵子骞:“单衣顺亲”“鞭打芦花”
子夏与师交谈:
绘事后素 教学相长
礼后于仁
-
学思结合
学而习时之,不亦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不耻下问
-
如何理解孔子“述而不作”的观 点?思想保守,只述不作,古代的东西只能陈
陈相因,就不会再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 不符合现代社会的。
好古,谦逊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 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总之:可以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齐家
的作用。 ◆


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
教育原则
回能知一推十
启发诱导 举一反三
因材施教
子贡与师的交谈: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贫而乐,富而好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