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比和比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课前思考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自主进行意义构建。
再运用科学情境进行变式练习,丰富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从而内化比例的意义。
教学实践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为了让大家对陈老师的印象更深刻点,陈老师带来了自己的一张照片(课件出示照片),这张照片好看吗,陈老师打算把这张照片放在房间的各个地方,这些就是打算放上去的照片。
(课件连续出示3张照片)图片二、课堂探究同学们为什么笑了?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3号图与原图不像,1号、2号与原图像。
1号照片放大了,2号照片缩小了,3号照片变扁了。
1号、2号照片按比例变化了。
1号、2号照片虽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是像的。
为什么有些照片像,有些照片不像,“像”与“不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长和宽)。
照片的“像”与“不像”原来与照片的长和宽有关,那么长和宽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隐去照片内容,显示长方形)图片1.我们来看看原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6和4)1、2、3号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1号图的长是(),宽是()。
2号图的长是(),宽是()。
3号图的长是(),宽是()。
2.为什么1号2号图形与原图像,3号图不像,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吗? 同桌合作算一算、说一说。
课件出示学习单:图片3.交流:⑴材料① 6÷4=1.5 12÷8=1.5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算法,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1号图的长是宽的1.5倍。
材料② 6:4=6/4=3/2 12:8=12/8=3/2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与1号图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是3/2材料①②同屏对比:我们发现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长与宽之间的比。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图)问:这些都是长与宽的比,有没有同学写的是宽与长的比,谁来说说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3:8=15:40,9/1.6=4.5/0.8二、新课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三练习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2、书上练习第8题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呢?2、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和1.5:2 1/4 :1/3和9:12 72:8和1.2:0.13 3:8和12:32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三、1、教学例2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比例,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8=15:x中x的值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学生补充完。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
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
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两点处理:1、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原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我认为这样的编排是一种纯数理之间的推理,是符号之间的运算,欠缺生活气息,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为此,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例1的教学例题由两道题组成。
第(1)题采用“神州五号”的题材。
此素材有利于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且蕴含了相似变换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好的编排。
第(2)题给出的两个比,我认为过于单调,且没能涵盖比的各种呈现形式,为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我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第(1)题的基础上自主举例练习化简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等各种比。
以上两点处理均基于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数学资源的多元化的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处理的,并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80:4 4:6 10:1/2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两个比相等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比和比例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比和比例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3. 比和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1)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3)比和比例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比例的运算(1)比例的化简(2)比例的求值(3)比例的应用4. 比和比例的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2)例题解析:分析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 教学课件:PPT、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资料、习题等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课后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6比和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6比和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您描述一次关于“6.6比和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6章的第6节,比和比例。
我们将深入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2.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含义和比的应用,难点是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比的学习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比如体育比赛中选手们的成绩比较,让同学们感受到比的存在。
2.讲解比的含义: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含义,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3.例题讲解: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同学们理解比的应用。
比如,如果有两个班级,一个班级有40人,另一个班级有30人,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级的人数,应该如何表达?4.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学习单,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比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的题目包括:1.用比的方式表达你和你朋友的身高差异;2.比较你们班级男女比例,并写出来;3.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比例,然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特别注重的部分,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讲解比的含义和比的应用,是我认为的难点,因为这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3/4:1/84.5:2.7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
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0:40=3/2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2.4/1.6.=60/40(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如:5:10/3=15:105:10/3=2.4:1.615?10=2.4/1.615/10=60/40(5)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
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比例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本班学生对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又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这部分人群。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例中的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出判断方法。
1/3∶1/4和12∶9; 1∶5和0.8∶4;7∶4和5∶3; 80∶2和200∶5根据学生的判断说出组成比例的方法。
3、通过师生能否组成比例的比赛诱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有什么方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设计意图: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说明: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
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投影出示)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
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
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 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 2 4运输量(吨) 16 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 :16; 4 :32; 16 :2; 32 :4;16 :32; 2 :4; 32 :16; 4 :2。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
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知识整理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基础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
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A×1/6=B×1/5 A:B=():()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实践与应用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2】篇〗教学设计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什么叫比,谁和谁比……)二、自学探究新知1.探究比的概念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比和比例复习课(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复习课(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比值是一个具体的数。
2. 比的运算:比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比的大小比较。
3.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通常用分数表示。
4.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比例的交叉乘积性质。
5.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百分比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比和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找出一些比和比例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1.4 比和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1.4 比和比例》-人教版【导学目标】1. 理解比与比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和比例的形式,并进行运算和解答。
3. 能够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内容】比和比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比较关系,用“:”表示,比如2:3,就表示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的2/3。
比例是指两个相似的图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也可以用“:”表示,比如1:2,就表示前面的图形的边与后面的图形的边的比值是1/2。
【导学过程】一、比的运算1. 了解比的概念:将两个数用冒号“:”连接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比较关系。
2. 比的性质:相同的量比较得到的比相等,比的两个数交换得到的比相互倒数。
3. 比的计算:如果比的两个数是整数,直接进行计算;如果比的两个数是小数,可以先化成分数再计算。
4. 比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比,比如身高的比较、重量的比较等。
二、比例的运算1. 了解比例的概念: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边之间的比值,用“:”表示。
2. 比例的性质:相似图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比例的两个数也是相等的。
3. 比例的计算:将已知比例的两个数放在一起,算出未知比例的另一个数。
4. 比例的应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用比例来解决,比如地图的缩放、材料的配比等。
【导学小结】一、比和比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二、比的运算和比例的运算都是基于比较关系的,需要注意比较的两个数或者图形是不是相似的,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比和比例。
三、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比和比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量身体的身高、调配食材的比例等。
【课后作业】1. 计算 3:4 和 7:12 的比。
2. 若两个数的比是2:3,第一个数是15,求另一个数。
3. 比例题:有一个相似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8cm,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cm,它们的高比是3:2,求另一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4. 自主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比或者比例的形式,并求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12:16 : 4.5:2.7 10:6二、新授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并自学课本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6:10=9:15 8:3=3.2:1.2 1/3:1/6=16:8(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一、数与代数
第9课时比和比例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会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自主完成下表:
比比例
意义
各部分
名称
基本性
质
2.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可用字母表示。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可用字母表示,便于比较、区别。
正比例: =k (一定) 反比例: =k
(一定)
二、专项训练
1.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1)96∶24
(2)23 :49
2.小结: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互质的两个整数。
当然也可以把比写成分数,但不要写成整数或小数。
三、课堂达标
四、课外拓展
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