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2 湘美版

合集下载

初一美术教案下册教案湘版

初一美术教案下册教案湘版

初一美术教案下册教案湘版教案名称:初一美术教案下册(湘版)教学目标:1. 了解湖南地区的传统美术文化,培养学生对湖南传统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1. 学习湖南传统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习湖南传统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进行实践性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湖南传统绘画艺术欣赏1. 学习湖南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欣赏湖南传统绘画作品,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分析湖南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

第二课:湖南传统绘画的创作方法1. 学习湖南传统绘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进行湖南传统绘画的实践性创作,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并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第三课:湖南传统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1. 学习湖南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2. 欣赏湖南传统剪纸作品,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3. 进行湖南传统剪纸的实践性创作,设计并制作剪纸作品。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欣赏和分析湖南传统美术作品,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互相学习和交流。

3. 实践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湖南传统美术作品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2. 美术工具:颜料、画笔、剪刀、纸张等。

3. 湖南传统美术作品图片集:用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学生创作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创作作品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小组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2.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颜色运用3.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4.能够绘制简单的中国画作品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和技法2.学会使用中国画的基本颜色3.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中国画的颜色和技法进行创作2.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教具:画笔、颜料、毛笔、纸张等3.课件:展示中国画的相关图片和作品4.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和任务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用图片展示中国画的特点和美丽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Step2:新课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和技法,讲解中国画的基本颜色运用,比如黑、白、淡墨、茶色等。

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Step3:示范演示(10分钟)老师用黑色画笔和毛笔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基本颜色和技法进行绘画。

同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Step4:学生练习(20分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用所学技法和颜色进行绘画练习。

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和创作,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Step5: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同时老师也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巧。

Step6: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集体展示和评价。

老师可以从构图、色彩运用和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通过展示中国画的特点和美丽作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学生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形式和技法。

在学生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尝试和创作,展现了良好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双阳中学刘燕华初中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过去的日子初中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桥湘版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绿洲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4课中国结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5课远古的呼唤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

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

学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课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

包括地球与太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

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

“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

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操作,利用电脑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黑白世界教学设计2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黑白世界教学设计2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黑白世界教学设计2湘美版1教学目标1.认识黑白木刻版画,感受其艺术魅力,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培养创作精神。

2.大胆运用黑白造型手法体验创作黑白画。

3.了解木刻版画的工具材料。

2学情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中美术课目里学生第一次学习的绘画种类——版画。

初一学生对本课新鲜好奇,但是我校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感觉无从下手。

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木刻版画基本知识,认识黑白木刻版画作品,并通过工具材料的转化,先以黑白画的形式感受木刻版画,用刮画纸和木刻笔让学生兴趣浓厚地体验设计黑白关系效果图,为实操黑白木刻版画作铺垫。

通过第一课时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更具自信地期待后续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黑白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播放木刻版画视频《两棵树》导入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有什么特别之处?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师:同学们请留意画面上的痕迹是笔画出来的吗?猜猜是用什么弄出来的效果?是刻在哪里的呢?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黑白世界木刻版画活动2【讲授】(一)木刻版画基本知识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

师:木刻版画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艺术形式,是我们的骄傲,而且重庆梁平的木刻年画、綦江的农民版画都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重庆人自豪吧?我们一起赶紧先来认识黑白木刻版画。

活动3【讲授】(二)认识黑白木刻版画1、分组讨论特点课件展示《脸》师:同学们看到这张黑白木刻作品作品什么感觉?生:沧桑树皮一样的脸......师:会说话的眼睛、发丝、皱纹是笔画的吗?刻刀也可以刻出真实生动的质感,给人黑白强烈鲜明的美感。

师:《重于泰山》是代大权、贺秦岭的作品。

他们用了三年时间一刀一刀刻出了高5米的巨幅作品。

左边这张是木刻原版,右边是拓印作品。

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 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 。 • 北宋---宋徽宗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工笔花鸟画达到 颠峰水平。
•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 湾流水、一瓶花卉的题材小不见奇,不胜枚举。
• 元代,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笔简意赅。 •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 ,更多的强调抒情言志 • 清代名家辈出,水墨写意画法十分盛行。
总结
中国画有哪些共同特点? 这节课主要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你还没学到哪些知识? 学习之后有什么心得和感悟?
课后拓展
1、找一幅自己喜欢的中国画,写一篇100字左 右 的评析短文。
2、借助网络搜集与中国美术史相关的学习资料。
壁北 墨 立故 笔 。宫 卷
北 宋
博本
物, 范
206.3
院长 ,


特 点 厚 重 壮
厘 米 , 宽

《 溪 山 行
103.3
, 气 势 雄 强 , 巨 峰
厘 米 , 收 藏 于 台
旅 图 》
分组展示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 立,华原人(今陕西铜川耀 州区)。宋代著名的“北派” 山水画大师,为山水画“北 宋三大家”之一 。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徐人品 学养,推进 了花鸟画自 由写意的情 趣。

墨 竹 图
北 宋

(文 局同 部

明 徐渭《墨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将草书用笔融入到大写意笔 法中,开创了大写意体派。其笔下的 花鸟墨气酣畅淋漓、意趣横生。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隋唐时期 张萱 《捣练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美术作品概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美术作品概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分类和特点,掌握一些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作者、时代和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中国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作品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油画、版画等。

2. 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罗汉图》、《长江三峡》、《黄山奇松怪石》等。

3.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价:学会从线条、色彩、构图、题材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一些代表性美术作品的基本信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美术作品的分类、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美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展示:讲解中国美术作品的分类,展示一些代表性美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信息及风格特点。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题材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4.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选择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合作、交流等方面。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2课《黑白世界》教案2 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2课《黑白世界》教案2 湘美版

第2课《黑白世界》1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够从临摹中初步学会木刻的一种刀法进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艺术实践。

能够运用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有意思地进行画面不同的黑白处理认知目标:说出版画的基础知识和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及制作版画,获得艺术感知、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设计画稿、制作木版画活动,发展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锻炼其毅力和意志品质,健全人格。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动手练习黑白版画的制作过程,体会黑白版画的韵味。

教学难点:用合理的刀法去体现作品内容,提高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3教学过程3.1 教学过程3.1.1一、情境导入(3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硬币图片;师问:硬币上优美的图案,如何最简单的把它绘制下来呢?生答:用纸张铺在上面,用笔涂绘。

师:同学们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拓印,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下吧。

引入课题“黑白世界”(板书)二、神秘的版画(5分钟)1、师问:什么是版画呢?生答:……(各抒己见)师:版画是以多种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小结: 版画的种类很多,以材料分类主要有: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纸版、吹塑版、石膏版、麻胶版……等;以印刷方式进行分类主要有:凸版、平版、凹版、孔版等;以印刷材料分类主要有:油印、水印、混合材料印刷等。

总之,版画是绘画艺术中造型手段最为丰富的画种。

2、师问:这是什么画?说出特点?(播放图片)生:纸版画。

师:剪贴纸版画。

用稍厚的纸张剪或刻出形象的平面轮廓,贴于另一基纸,形成凸版,上墨或上色后即可拓印。

凸出部分墨色深,可印出形象块面,轮廓边缘呈白色,基纸上着墨少,形成中间色。

生:铜版画。

师:铜版画也称“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

指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对黑白艺术的欣赏能力,了解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掌握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黑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和意境。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资料等。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黑白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要求学生选择一幅黑白艺术作品,简单介绍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二、新授。

1、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欣赏___的《玛丽莲·梦露》,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作品中的黑白表现手法。

黑白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

黑白层次:丰富的空间变化。

黑白纹理:独特的视觉效果。

3)、思考题:如果把这幅作品改成彩色,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

艺术与技巧的结合。

基本方法:线条、阴影、素描、平面构成等。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黑白艺术的相关信息,并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欣赏___的《黑夜》,指出作品中的黑白对比和层次感。

2、对照作品,研究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

3、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小结:线条的运用、阴影的表现、素描的技巧、平面构成的设计。

四、通过练,加深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展评。

五、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在研究木刻版画制作流程后,我能够初步掌握制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实践,我认识到了美、发现了美、创造了美,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

在教学中,我们的重点是研究版画基本知识,掌握木刻版画制作流程和各种刀法的认识和运用。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通案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学科名称:美术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审阅签字:教学设计备注课题:平行透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2、讨论(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二、新授(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三、指导学生作画1、先找到消失点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这个消失点就是视平线上的心点,因此平行透视也叫做一点透视。

立方体的边棱在画面前呈三种状态:水平边、垂直边和直角边,前两种为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

作业设计:立方体的一点透视课后反思: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学科名称:美术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审阅签字:教学设计备注课题:画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美术作品概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美术作品概览

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

2.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写实与写意、线条与色彩、构图与寓意。

3.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罗汉图、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难点: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欣赏法: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欣赏: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亲身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风采。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开展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艺术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中国美术作品相关教材。

2. 图片:收集各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 视频:寻找相关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视频资料,以便更生动地展示作品和讲解。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2课 《黑白世界》-----黑白版画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2课 《黑白世界》-----黑白版画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黑白世界》-----黑白画临摹第二课时授课人:蔡艳艳授课时间2017年4月10日教学分析:为了实现大纲要求学生们选择黑白画进行临摹,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时间动手绘画能力,特此增加一节临摹风黑白版画课。

知识与能力:1通过临摹练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掌握临摹基本技能,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开发自身的语言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

教学教具:风景图片、速写纸、铅笔、橡皮、炭笔、钢笔等。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目标达成及反思老师复备内容通过分析和评述版画作品,激发学生对黑板木刻版画了解,了解各种表现技法是如何表现应用和应用过程。

欣赏,评述一、赏析黑白木刻版画图片并作技法介绍。

1,黑称白,白称黑,黑白互称。

赏析黑白画,让学生体验并作出总结,是不是每幅作品都适合这些技法。

2临摹黑白画。

体验黑白画的效果。

学生观察,体验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

总结:不是每个效果不同。

要选择最适合的,来作画。

不仅有黑白还有灰色调。

体验黑白画的特点,化复杂为作品:。

七年级美术上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一教案2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一教案2湘美版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一)1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 掌握秦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掌握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历史及主要作品, 知道中国四大石窟。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欣赏 , 认识中国雕塑作品的发展及主要雕塑作品。

3、感神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艺术的爱国主义感情。

2学情解析课本中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分为两种: 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学生可能不太懂! 什么是陵墓雕塑? 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连续拥有权益和享受豪华生活, 所以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琢群表示威严。

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良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

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什么是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

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 影响广泛 , 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 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这些都要让学生知道。

莫高窟保留有好多彩塑和壁画 , 这是特别情况。

对这两类雕塑 , 我们要责备地继承 , 责备地弘扬。

3重点难点1、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的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2、知道中国四大石窟, 对敦煌石窟艺术有所认识4授课过程4.1第一学时授课活动活动 1【导入】提问在小学学习了六年美术, 大家知道美术这门学科有哪些主要分类吗?活动 2【解说】教师授新一、中国美术的主要分类:1、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工艺美术。

2、教师简单介绍各种型, 以绘画为例理清绘画的分类等。

二、雕塑艺术1、简单认识中国远古石器及雕塑的发展。

2、中国雕塑发展的巅峰——秦兵马俑。

教师解析各自的造型特点特点 : 以写实为主 , 魄力恢宏 , 形体高大 , 造型正确 , 制作优秀 , 真实展现了当时兵马布阵的情况。

3、汉代雕塑——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汉说唱俑特点 : 以写意为主 , 循石造型 , 将雕像的雄健魄力、神态刻画的舒畅淋漓 , 达到了以形写神的收效。

三、石窟艺术1、主要代表 : 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2、分别解读四大石窟的建筑、雕塑、绘画等的艺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1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山水画、花鸟画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一定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对中国画知之甚少,本课对中国画两大题材作简要介绍,概述了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列举了几位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的代表作品并进行了简要评点。

课程的设计意图应当是激发学生对中国画产生兴趣,进而能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教学时可根据课本的思路进行细化与扩充,以一两幅典型作品为突破口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画的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简要说出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花鸟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看、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的意识,感受中国画的美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

“这部动画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画种制作而成的?”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一些知识。

老师小结:山水画不仅能表述一个故事,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文化、精神。

而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是呈现了真实的景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了其中。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认真听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中国画基本知识。

二、合作探究:山水画
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1、简单介绍山水画的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山水画的特点: 出示《溪山行旅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内容”
“画中是怎么表现悬崖峭壁等景物的”
“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立轴(又称中堂)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

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体现空间的灵活性,白色的雾气萦绕着整个山体,由线条勾勒的整个山体在白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山:整个山壁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给人一种仰视(由下向上)的感觉。

瀑布:从山腰直流而下,从笔直的线条中似乎可以感受出瀑布的那种冲击力十分强大。

崖壁上再输茂密,浓浓的墨团几乎占满了山头。

山脚下:由近及远的山路凸显出画面的纵深感。

动静结合:飞流直下的瀑布与静止的山间景色,形成动静的对比,似乎把画家看到的那刻美景存留了下来。

峻巍的山势造成动人心魄的效果,使人感受自然造物的伟大。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分别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赏析了《溪山行旅图》。

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与《溪山行旅图》不同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欣赏。

3、出示《千里江山图》
不同点:
“从构图上讲一讲,这幅作品与《溪山行旅图》的不同之处。

”长卷。

“从色彩上来讲讲两幅作品的不同点。

”水墨山水、青绿山水。

知识点:青绿山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

“请同学们来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分别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赏析了《溪山行旅图》和《千里江山图》,我们在评价一幅艺术作品时,主要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的。

学生欣赏,了解山水画发展历史。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幅山水画进行赏析。

了解山水画并尝试简单的赏析
三、合作探究:花鸟画
师:中国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即以写生为基础,通过拟象寓意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花鸟画的发展史
花鸟画的特点:
2、赏析《墨葡萄图》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
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

是典型的大写意花鸟画。

此画整体构图较为工整,是写实风格,但笔墨极为桀骜不羁,有一气呵成之感,仔细观察局部更是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的癫狂之气。

回顾作者的人生经历,年幼颖慧,学书学剑,心怀远志。

然20岁考取秀才后,连续八次乡试不中。

胡宗宪东南沿海抗倭时,曾延至幕府。

后胡宗宪因严嵩案发败落,精神受到刺激,旧“脑风”病复发,数次自杀不死;又因疑心击杀继室,入狱七年。

出狱后云游四海,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最后在寂寞中死去。

画中能感受到画家无尽的辛酸与无奈,以致狂妄不羁,愤世嫉俗。

3、赏析《写生珍禽图》
黄筌(约 903-965)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子黄居宷、黄居宝等亦擅花鸟,承其父法,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欣赏趣味,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

《写生珍禽图》乃黄笙传世珍品,图中画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二十余件,排列无序,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

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

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

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画面中24只小动物均匀地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

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

4、小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学生欣赏,了解花鸟画发展历史。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幅花鸟画名作进行赏析。

了解花鸟画并尝试赏析具体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
请每位同学写一段赏析文字:
要求:1、《富春山居图》赏析
2、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

3、文字评价在100字左右。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学以致用
五、课堂小结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持续至今,是我国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淘洗和不断创新,中国画俨然成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中国画,并将中国的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
请每位同学对《富春山居图》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山水画花鸟画
师法自然借物抒情
笔墨意趣托物言志
自由境界黄家富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