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本节是“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主要的内容是:地势的西高东低。
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图”、“绘图”:(1)读图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
如:分析中国的地势特点时,利用“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看图分析,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2)引导学生绘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生读图、析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简图画出来,加深记忆。
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在分析地势特点时边让学生从分层设计地形图对剖面图的分析来总结特点,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地图中分析问题,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
在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让学生自我检查,同时也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我也注意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前后联系。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地形地势特点讨论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对气候流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题,拓展思维学生思维,留下悬念,有利于对后面的气候、河流等知识的复习,深化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把读图、思考、绘图和巩固练习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反思
地理公开课反思本节公开课的课题是《中国的地形》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和欣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上公开课之前准备了教学设计、课件、课堂中的材料等。
通过通过此次做课,我有以下的认识。
本节课用歌曲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平息学生一切杂念,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自豪!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地图,让他们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如: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时,利用“中国的人口分布图”、“中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的铁路分布图”等,让学生看图分析,为什么我国的人口、年降水量和铁路如此分布?归纳出我国的地形特点。
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比较简洁,适当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适当进行延伸,拓展学生思维。
关注身边的地理,联系实际生活。
如讲地势对河流的影响的时候,引用一些古诗句,把学生带到古代和现代交融的意境中来,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
不足之处:本课主要采用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由于内容安排过多,时间偏紧,教学方法变成以讲授法为主,读图找规律为辅,使教学活动变得有些单调。
在语言组织上不够简练生动,一节课下都是老师在平铺直述,不够生动形象,缺少感染力。
地理地形教学反思
地理地形教学反思地理地形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动身,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进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叉,地形简单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峻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熟悉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学问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讨论说明,初中阶段是智力进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看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快速进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奇怪、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看法、争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拟法,空白图指认法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力量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力量,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争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把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受和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学问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反思《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反思亮点:一、搜集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爱好,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取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二、关于地形呈阶梯状散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看地形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并加深了对地形特点的明白得。
3、关于地形对生活各方面的阻碍这部份采取分组合作探讨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踊跃性较高。
不足的地方:关于地形对各方面的阻碍之部份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幸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能够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如此能更形象、更易于明白得,化难为易。
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址。
《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反思亮点:一、搜集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爱好,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取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二、关于地形呈阶梯状散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看地形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并加深了对地形特点的明白得。
3、关于地形对生活各方面的阻碍这部份采取分组合作探讨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踊跃性较高。
不足的地方:关于地形对各方面的阻碍之部份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幸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能够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如此能更形象、更易于明白得,化难为易。
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址。
《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反思亮点:一、搜集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爱好,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取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二、关于地形呈阶梯状散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看地形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并加深了对地形特点的明白得。
3、关于地形对生活各方面的阻碍这部份采取分组合作探讨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踊跃性较高。
不足的地方:关于地形对各方面的阻碍之部份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幸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能够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如此能更形象、更易于明白得,化难为易。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视频故事导入小组合作探究一教师:最近朋友圈被这幅动图刷屏,秦岭以一己之力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保护了我国南方。
请大家欣赏一下……可以看到有人还在问哪边是南方哪边是北方,今天我们不仅回答秦岭的南北,我们还带领大家回顾我国众多重要山脉以及地形特征。
回顾我国地形基本知识首先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地形区的名称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析地势特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2.对中国的地形有所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去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更宜于接受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
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视频资料、地形图、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多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构建认识中国地形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学情分析本节为复习课,学生已经学完了第三章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基本了解了我国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相关知识。
由于初二面临会考,学习速度很快,所以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分析技能,但基础知识仍有欠缺,知识之间的关联较为模糊。
本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基础,安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中国的地形》教学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着力都贱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学习地理充满了兴趣,他才能够在课堂中保持饱满的精神,高度的注意力。
为此,我从生活出发,节选了秦岭对南方的重要作用的视频,以及有评论分在图片中看不出秦岭南北的评论,引起学生克服地理难题的斗志,以及学会地理后的成就感。
湘教版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范文5篇
湘教版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范文5篇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范文1【重点解读】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同步练习题】1.我国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
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
该资料反映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该资料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形、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2.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肥力流失严重;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不如阴坡好;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一节的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在地理教学中对地图使用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对地图的认识观念,也就是,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在自己的头脑中要有一幅活的地图,每提到一个地方我们的头脑中就应该能够想象出来这一地理事物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具有什么样的轮廓,有什么样的特点。
比如:当提到“天山”的时候,在我们的头脑中就应该能够想象出“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我国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那里气候寒冷,山上终年积雪,为我国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地。
”其次,我们每学习一节地理课,都要把这节课中出现的各类地理事物放到相应的地图中去“对号入座”,以加深印象,重新生成新的地图。
又比如:古诗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歌词“滚滚黄河东逝水”等反映的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所以,当提到“黄河、长江及我国的一些大的河流”时,我们就应该立即联想到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一些大的河流的流向为从西向东。
想象到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发源地一路浩浩荡荡向东流入大海。
还要联想到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它们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水资源的利用及水患的治理措施等等。
总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一方面靠学生自己的悟性,自己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们也必须把学习地理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及时地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纠正,以便使他们能够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地理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教
的轻松、学的轻松,也才能更快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一)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突破了自己,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价值: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
通过我一步一步的教学引导,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
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在讲解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时,由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如此的地势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
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新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地势的呈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逐渐下降的特点,以及各阶梯的分界线,了各阶梯的内的地形,按不同的走向掌握山脉分布。
(第二课时是要求进一步理解地势地形的区别,掌握各阶梯内地形的特点及省级分界线上有哪些山脉。
)教后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提前在黑板上画好地图,讲课时方便添加相关知识点,直观形象,容易理解。
整节课以图为中心,重点明确。
也以图为线索,结构清晰。
2.通过读图,指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地势特点,掌握了地形分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教学效果良好。
3.通过读图,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了对地势的理解,让学生轻松获得地理知识。
4.通过读图,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得到锻炼,分析能力提高了,读图能力增强了。
5.及时调整教学中不当的地方,灵活机动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方面过渡不自然。
由复习直接进入新课了。
2.有一个小小的失误,对东北-西南山脉的引导时,还没有讲完,就进入下一项内容,这是不应该的。
后来能及时补充纠正,没有造成知识性的错误。
3.另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自己解决。
这样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
4.整堂课教学时间紧凑,最后做练习完成作业的时间没有了。
总之,这节课优点有,缺点也不少,争取尽快改变不足之处,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3篇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3篇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1在教学实际中,我觉得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很多时候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努力尝试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形特点教案反思
初中地形特点教案反思在本次初中地理地形特点的教学中,我以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形的分类、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张挂图、多媒体课件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我通过展示地形的特点挂图,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详细介绍了地形的分类,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解释了各种地形的特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的分类。
其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地形的分布情况。
在展示过程中,我强调了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而平原地形则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形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此外,我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形的特点。
在考察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形的特征,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讲解地形分类时,我提出了“为什么地形会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讲解地形分类时,我对某些地形的特征描述不够准确,导致学生对地形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在实地考察环节,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困惑。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会更加准确地描述地形的特征,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形。
其次,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反思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中国的地形分布特点:西部高大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一丘陵平原为主。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
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西部有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是第一级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青藏高原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中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阶梯。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我国这种地势特点具有的优点:1、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太平洋水汽深入内陆,带来降水2、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河流主要由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我国地形的特地是: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中国地形呈现东低西高的特点,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四川、贵州以东的地区。
这一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二阶梯,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新疆。
这一地区以山地为主。
第三阶梯,青藏高原。
这一地区海拔很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中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人口、经济的分布特点很相似,第一阶梯是人口聚集区,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
我国地形的优点缺点和地势的优缺点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优点:发源于高海拔地区的河流有很高的势能,电力资源丰富由于海拔极高,青藏高原日照充足,太阳能丰富缺点:东部的暖湿气流向西进入内陆受地形限制较大,使降水呈现东多西少态势,因而西北地区常年性处于干旱。
西部高海拔地区气候高寒,交通极为不便,因而人口密度低,不适宜居住。
地形地势地貌的区别1、概念不同地形: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刘小敏这是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同学们在学了第一课时后对我国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时我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导入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结合P.27活动2,勾画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对照图2—8‘中国地形分布’看一看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那些地形单元。
学生依次画出了不同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等。
我借助这一结果顺势转入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分布和地形特点的学习。
教学中我采用幻灯片来播放,这样既形象又生动,也变于学生区别不同的地形区的特点。
但是在授课的的时候我对这几大地形区的讲解没有过分的深入,有些知识无法满足于学习较拔尖的同学。
我也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的任务一直在赶时间,所以这节课给与学生体验、思考、表达的时间很短。
总体来说这节课不是很成功,开始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兴趣也较浓厚,可是在我慢慢浇水后,学生的积极性就下去了,课堂也有些乏味了。
这是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千变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从高山峻岭到广袤平原,从深邃的河谷到辽阔的草原。
地形对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直接关系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在进行地形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地形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学科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的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形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对地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地形教学要关注地形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地形直接影响着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形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地形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理知识。
同时,地形教学需要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一些地形在长时间内受到不当的开发与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形的关系,教育他们在地形利用中要遵循环保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最后,地形教学需要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地形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地形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对复杂地理环境的综合认识。
在未来的地形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地理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地形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家地理环境的热爱与责任感。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篇1】新课标提倡反思性教学理念。
经常性的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本人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反思自己。
《长江的开发》这节课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运用视频,图片,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具体表现在:1.用《长江之歌》这首学生都熟悉的歌曲引入课题,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长江的一些景观图片,既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习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量的措施。
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3.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反思《长江的开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doc
这节课几乎全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地形特点形
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这节课花哨东西不多,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整节课都让学生通过读图、填图、记图来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充分体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这节课中,重要教学途径就是读图,以中国地形图为基础,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完成表格及填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空间记忆。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
1、对于生成性资源没有重视并及时解决。
在通过读中国地形图完成选择题的过程中,A、B选项反映的都是西高东低,但A选项是阶梯状的,B选项是渐缓式的,虽然学生都选出了正确答案,但对于选项A与B的区别,我没有及时给与解释,使得学生虽然得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但略显牵强。
以后应该进一步从颜色过度上说明我国的地形海拔跨度大,呈阶梯状分布,所以选择A选项。
2、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
学生在完成表格与填图上所花的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落实记忆的时间较少,使得课堂氛围略显冷清,落实效果也不如预期的好。
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地、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2、能利用材料,小组合作制作地形,并简单描述所制作的地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孩子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出示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有地形地球仪,外面用布盖上)2.我们来摸一摸好吗?生摸一摸,发现是圆的,发现表面凹凸不平。
猜可能是地球仪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揭开布,抱出地球仪。
这是一个地球仪,它是我们研究地球的一个模型,方便我们观察。
4.为什么地球仪表面凹凸不平呢?预设1:那就是地形预设2:它代表了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预设3:地球表面本来就是凹凸不平的。
5.的确,我们把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状态称为地形。
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地球仪也称为地形地球仪。
【设计意图】:引入部分通过五次试教,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第一次的设计是播放几张从太空表面拍摄的照片问孩子:你知道地球表面师怎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是很丰富的,如:1、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水,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水。
2、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3、地球表面有很多高起来的山,还有很多悬崖峭壁等等。
根据班级的程度不同,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详细程度也有一定的变化。
但是基本学生都会提到凹凸不平这个概念,基本也能完成这个环节需要完成的目标。
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十分丰富,怎么样能够既形象又直接地引入课堂成了我们磨课的重点。
我们想过直接用地形图引入,又觉得过于突兀,也不够直观。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地势特征、我国主要的山脉。
从教学过程上来看,教学还是比较顺畅,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认为本节课中,我最大的亮点是学习中国的地势特征是,用李煜和苏轼的词来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地图,来证明古人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学中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体现了学生利用已有的条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还是教学比较仓促,感觉教学还是没有完成的感觉,山脉的走向还是讲得比较模糊,需要在板书中需要体现。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一)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突破了自己,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价值: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
通过我一步一步的教学引导,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
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在讲解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时,由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如此的地势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
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一)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突破了自己,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价值: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
通过我一步一步的教学引导,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
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在讲解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时,由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如此的地势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
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
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三)1、这节课教学重点突出,但教学难点把握不够准确,本课的难点应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在这方面花的时间要多,通过学生的读图、拼图、探究、辩论等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体现我国地势的特点。
2、能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习地理的良好的开端。
在本节课目标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枯燥的地势地形区通过一幅幅画面引入,让学生去感知地势地形的特点。
更好地理解分析我国的地势、地形,以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4、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
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4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学效果就不满意。
但一些细节处理需待完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有时显得仓促,自己说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