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优质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使用升、毫升等度量单位测量容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出示两个容器,让学生猜猜哪个容器的容积更大。

之后教师测量两个容器的容积并对比,引入体积的概念。

2.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体积是指物体内部所占的空间大小,是用来度量空间大小的。

3.演示教师现在用不同形状的容器出示,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容器的容积,并让学生自己测量以验证答案。

4.练习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不同形状的容器,要求学生测量其容积,并计算其容量的数值,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巩固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对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提问。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上机实践表现,集中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适当的辅导。

2.教师可对学生学习笔记以及课堂提问的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建议1.在实际操作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测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度量单位,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在本节课之前让学生再次复习计量单位换算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教案教案八、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知识,对测量工具和单位换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不够熟悉,对单位换算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单位换算的应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实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一个房间,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教室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的重量是200克,换算成千克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通过实例来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 能够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能够通过实例练习,提高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难点: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例进行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卡片;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想测量这条直线的长度,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答案。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并解释每个单位的意义。

然后,我会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 实例讲解我会拿出一把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如何正确使用卷尺,如何读取测量结果,并如何进行估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教学卡片,上面有一些测量问题。

学生们需要自己使用学生尺进行测量,并填写答案。

5. 练习反馈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2.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3. 测量步骤: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读取测量结果、进行估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和厘米分别测量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2. 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3. 设计一个测量游戏,邀请你的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

答案:1. 身高(以厘米为单位);2. 教室长度(以米为单位)、教室宽度(以米为单位)、教室高度(以米为单位);3. 测量游戏设计(包括游戏规则和测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面积。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面积。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测量,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天平、计算器等。

同学们也可以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用于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景引入测量的话题,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测量一瓶水的质量等,让同学们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示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进行测量。

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测量一瓶水的质量,测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

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注意单位的转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物品,测量其长度、质量和面积,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25厘米,质量为400克,面积为150平方厘米。

2.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题到第5题。

答案:课后练习题的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117页,第三章《测量与图形》的第三节《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理解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量筒、橡皮泥、计时器。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情景:小明想知道他家客厅的面积和体积,但是不知道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2. 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筒等工具。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测量项目(长度、面积或体积),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8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测量方法。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六、作业设计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可以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工具量杯、水槽、积木、牙膏的包装盒、芒果、土豆、乒乓球、黄豆、课件等。

教学资源《有趣的测量》课件2《有趣的测量》课件1《有趣的测量》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化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 2. 演示法 3. 讨论法。

学生将运用以下学法:1、自主探究法2、实践操作法3、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揭示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传统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度量单位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换算。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运用传统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不够透彻。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测量技能不够熟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出测量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场景:•班级里的某个同学,请他或她举起自己的手臂,由其他同学估测它的长度。

•请学生估测一下课桌的面积、容积等。

•站在黑板前,让学生自愿上来,用尺子测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将结果标在黑板上。

通过引出这些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准确地测量长度、面积、容积等。

2. 学习传统测量工具传统测量工具是测量长度、容积最常见的工具。

我们需要教导学生什么是尺子,什么是量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尺子的读数方法、量杯的使用方法等,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试验。

3. 理解度量单位换算原理在学习测量原理之后,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类比和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

例如,在学习长度换算时,我们可以把小学生比喻成厘米,初中生比喻成米,高中生比喻成千米,然后通过类比方式,让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练习与拓展在学习了测量和单位换算知识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拓展,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技能。

针对课程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的技能解决问题。

例如:1.某种饮料公司准备出售一种新型饮料,为此宣传启动了味道测量,为了尽快推向市场,需要知道1000升饮料大概有多少瓶。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12篇)《好玩的测量》教学设计篇1活动内容: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P54————P55《好玩的测量》活动目的: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学问基础上,探究生活中一些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学问的理解和深化。

2、“经受探究测量不规章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学问测量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活动阅历和详细方法,培育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力量。

3、感受数学学问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究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预备:1、1立方分米的透亮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筒。

2、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橡皮泥、鸡蛋(熟的)、石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学问,并且已经把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生1:可以捏成规章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 [出示钢笔水瓶它(钢笔水瓶)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外形不规章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讨论像墨水瓶这样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沟通一下。

(同学思索、沟通。

)[点评:一上课就拿出橡皮泥,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橡皮泥即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样来计算。

孩子有的说可以捏成各种外形,然后老师说那墨水瓶怎样来计算,得想方法。

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索力度来唤起同学学习的欲望。

3、同学汇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一、定向诱导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请问:1)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2)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物体并不是正方体或长方体,比如手表、发夹等等。

那像这样的物体还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那怎么办呢?2、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3、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探究(出示自学提示)1、你有办法测量出橡皮泥的体积吗?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呢?2、测量石块的体积(1)每组拿出一块石块,小组相互讨论,你们组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准备怎样进行测量呢? (2)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并回答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呢?(3)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测量方法。

(4)各小组到讲台前自选测量工具,开始测量,看看哪组的同学合作的最默契,测量的最快?(5)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组合作完成三、展示答疑四、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苹果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放入一块铁块后水面升高了4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面放了一块石块,把石块从水中拿出来的时候,水面下降了3厘米,求石块的体积?2、智力大闯关(拓展题)(1)第一关:想办法测量鱼缸的容积。

(2)第二关:想办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3)第三关:想办法测量一块不规则木块的体积。

五、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大师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大师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北大师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转换,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且能够通过测量活动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难点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测量,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体,如直尺、卷尺、绳子等测量工具,以及一些长度不一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大家分成小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

接着,我会讲解一些测量的基本知识,如何选择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让大家进一步理解测量和转换的方法。

比如,如果我们要测量一条绳子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子直接量,也可以用绳子量,然后进行转换。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选择测量工具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直尺和卷尺分别测量一下你的桌子的高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测量和转换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对于那些在测量和转换上有困难的孩子,我会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或者观察道路上的车辆长度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个实践情景——测量教室的长度,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重量、容积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测量;2.初步掌握测量的计数单位和换算方法;3.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学重点:1.理解并熟练使用长度、重量、容积的计数单位;2.掌握测量中的换算方法;3.教育学生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2.在测量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案一:测量小矮人的高度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我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一位小矮人,想知道它有多高,该如何测量呢?”2.学习当地的长度计数单位(如:厘米),并进行测量矮人的高度;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与步骤1.观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厘米尺进行测量;2.拿出尺子或厘米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矮人进行测量;3.引导学生思考,询问若使用英制计数单位进行测量,应该使用什么单位(如:英寸);4.学生自己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教学资源1.尺子、厘米尺、小矮人的图片;2.计量单位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尺子或厘米尺测量出小矮人的高度;2.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案二:测量物品的重量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小明买了一份蛋糕,请问它的重量是多少?”2.学习当地的重量计数单位(如:克),并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与步骤1.观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称重机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2.根据老师的指导获得跟多的细节信息,并掌握如何解决一些小问题;3.分组进行物品重量的测量,对结果进行分享并进行总结;4.为老师提供代用铲的服务并且请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份难度更高的练习。

教学资源1.称重机、物品;2.计量单位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称重机测量出物品的重量;2.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重量单位的换算。

教案三:测量物品的容积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小明借了个水杯,想知道它能装多少水?”2.学习当地的容积计数单位(如:毫升、升),并进行物品的容积测量;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的使用方法。

2.能够用所学测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3.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单位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

2.长度单位的换算。

3.质量单位的换算。

4.时间单位的换算。

2. 教学方法1.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2.配合示范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运用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常见测量工具,让学生能够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学习新知识(1)单位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最基本的测量单位——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米(m)。

质量也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克(g)。

时间也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秒(s)。

当我们测量任何物品时,我们需要确定带有这些单位的对应数值。

(2)长度单位的换算我们所熟知的长度单位是米(m),然而,有很多情况下,米不太实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它的分数或常见倍数。

•1 公里 = 1000 米•1 毫米 = 0.001 米•1 厘米 = 0.01 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购物袋的大小、电视机和书橱的尺寸等。

所以,请你接下来为我们展示一些你家里的物品经过测量之后所得的计量单位。

并且,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它们相当于多少米。

(3)质量单位的换算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质量。

•1 千克 = 1000 克•1 毫克 = 0.001 克•1 克 = 1 毫升让我们假设孩子们每天一份食物需要25克的蛋白质,那么我们需要使用多少克的蛋白质来满足其所需。

(4)时间单位的换算最后一个单位是时间。

通常,我们使用秒作为标准单位,但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单位来测量时间。

•1 分钟 = 60 秒•1 小时 = 3600 秒那么,让我们接下来用小时作为单位算算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时间?3. 巩固练习分小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题目难度来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讨论并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学生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多种测量活动,如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以及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尺子、卷尺、量筒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测量工具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面积、体积,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快速地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卷尺、量筒、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尺子、卷尺、量筒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测量现象?”引发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回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测量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尺子、卷尺用于测量长度,量筒用于测量体积等。

同时,教师解释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五下《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下《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体积测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体积测量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增强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 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到测量精确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注意细节的必要性;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关于体积测量方法的创新想法,如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如3D扫描)来提高测量精度;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首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排水转化的原理;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数据误差;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缺乏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从而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排水转化法;
b. 规则图形体积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等;
c. 实际问题的解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解决。
2.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了以下检测题目: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工具不适用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A. 量筒
- 电子白板互动平台
4. 信息化资源: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优质课教案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优质课教案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优质课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时内容的特点,我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设计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须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即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有刻度的量杯、两个长方体容器、水、石块、直尺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提出问题1.复习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答案,并说出计算过程)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提问:(课件出示石块的图片)它和上面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呢?(形状不规则)你能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因为石块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像石块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设计意图:先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心里有关体积的知识,再出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创设积极的心理状态。

⊙自主探究,实验感悟1.启发引导。

(1)什么是石块的体积?(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2)出示长方体容器、水、量杯等测量工具。

师: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呢?2.设计测量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然后交流)3.汇报测量方案。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适时追问:把石块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增加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设计意图:实验前,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产生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积极互动,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准确地使用工具进行测量。这提示我,在实践活动前,可能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具体的操作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
另外,小组讨论部分,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时间有限,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成果。我考虑在下次的课堂中,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规则图形面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有趣的测量》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通过实例掌握利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绳子等)测量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面积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掌握测量的步骤和技巧,如用拼接法、分割法、等分法等对不规则图形进行测量,以及如何通过计算得出准确面积。结合实际情境,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使用工具测量和不同测量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形面积的测量,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规则图形面积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2.能够熟练使用厘米尺、计时器等测量工具;3.能够合理地估算长度和时间;4.提高解决测量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计量单位的转换;2.测量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估算;2.复杂问题的测量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测量题目,引起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小明用30秒钟走过150米的距离,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大象的身高有多高?2. 计量单位的转换(25分钟)1.线上教学时,老师可通过PPT讲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线下教学时,可通过黑板、白板等展示。

从小班时学过的长、宽、高开始,到四年级学习的面积和体积,再到本学期学习的长度单位的转化,知识点层层递进。

2.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计量单位转换题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3. 测量工具的使用(30分钟)1.让学生熟悉常见测量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使用方法,如:厘米尺、卷尺、计时器、天平等。

2.让学生自己手持测量工具,去实地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4. 长度和时间的估算(20分钟)1.让学生通过图形、场景等方式,估算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估算能力。

2.让学生通过情境,估算事件的时间长度,如:一场电影的时间长度、一次长途旅行的用时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估算能力。

5. 综合运用(30分钟)1.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复杂的测量问题。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计量单位转换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2.布置一些测量工具使用的题目,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3.布置一些测量估算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感性认识和估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测量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4.7节《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巩固和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刻度尺、直尺、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供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个实际的长度测量场景,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讲解与示范: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来示范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如何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3.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刻度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的长度为9米,宽度为6米,高度为3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引入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比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有趣的测量》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正确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正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于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动手操作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
量》优质课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时内容的特点,我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设计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须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即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有刻度的量杯、两个长方体容器、水、石块、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复习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答案,并说出计算过程)
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提问:(课件出示石块的图片)它和上面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呢?(形状不规则)你能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因为石块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像石块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设计意图:先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心里有关体积的知识,再出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创设积极的心理状态。

⊙自主探究,实验感悟
1.启发引导。

(1)什么是石块的体积?(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
(2)出示长方体容器、水、量杯等测量工具。

师: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呢?
2.设计测量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然后交流)3.汇报测量方案。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适时追问:把石块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增加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
设计意图:实验前,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
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产生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

在交流、讨论、思考中明确测量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基础,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4.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案,动手测量、计算出该石块的体积。

(1)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①实验前:明确测量方案及组员分工。

②实验时:轻声交流,测量数据要科学、准确,填好报告单。

③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填写报告单。

我们小组选择
的测量工具
长方体容器

量杯
直尺
我们小组
测量的数据
我们是这样计算
石块的体积的
(3)交流汇报,实验演示。

5.归纳实验方法。

方法一:在长方体的容器里放一定量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再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计算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法二: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法三:把石块放入一个长方体容器中,往里面倒水,石块完全浸没后,再把石块取出,计算出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方法四:把石块先放入容器中,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面刚刚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取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用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