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任务探究
任务一: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中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 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主人公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逑( qiú )
睢鸠( jū jiū )
芼( mào )
窈窕( yǎo tiǎo )
xìng菜( 荇 )
wù寐( 寤 )
湄( méi ) 晞( xī ) 沚( zhǐ )
跻( jī )
涘( sì )
溯回( sùhuí )
蒹葭( jiān jiā )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06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描述了士兵在归途中的艰辛和思乡之 情。
诗篇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咏叹, 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诗篇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士兵在归 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 之情和强烈的归家愿望。
诗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 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音乐美
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 往复的音乐美,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 的效果。
韵律美
诗歌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篇 章具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 的感染力。
读者审美体验和感受分享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诗经·采薇》时,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象,从而 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
01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311篇。
02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
的社
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
04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05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 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 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深远,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薇篇章与其他艺术形式关联
采薇篇章作为《诗经》中的一部 分,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其 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采薇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 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 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蒹葭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
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 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 而不舍的追求。
思念之苦 (实写)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 追求之切,想念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 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两感公以个情长至“色夜难悠彩无耐悠·”,眠的字表、相哉,现思思·悠加出绪之重主万苦哉了人千来,。 辗·叠 词 相 眠韵,思的转·词刻而情反及画不状双出能。侧声因入。的 朝这相思 思两思念 暮第句之、 想二极情追 、章写。求 寝:主,食写人和难小公因安伙对求的子意中之情对人不形意深得。中深而人的
地点的 转移
路途的 变化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

写作特色
1.韵律和谐。运用重言(关关)、双声(参差)、叠韵(窈 窕)、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让诗歌语言朴素优美。
2.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比兴,渲染 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 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 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淑女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课文梳理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读熟成诵。
课文精读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且又漫长。 顺流而下把她追寻,她就像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水中沙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捞取。 寐寐:日日夜夜。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课文精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立在河洲上和鸣 的雎鸠起兴,触景生情,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这是“兴”的手法; 同时雎鸠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 的,这是“比”的手法。开篇奠定全篇的 抒情中心。
洁白、晶莹、凉凉的。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诗经两首PPT课件

诗经两首PPT课件

.
5
一读,读准字音
《关睢》
jū jiū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y窈ao窕tia淑o 女,君子好hao逑jiú。 参差x荇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w寤ù m寐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芼à之o 。
窈. 窕淑女,钟鼓乐之。 6
这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
.
17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 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 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 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 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 二、韵律和谐: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
18
课文内容填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 赋就是铺陈直叙。
在 的 解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
释 咏的内容.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3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 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坻:水中高地

《诗经》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诗经》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 的现实主义风格。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和军人的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 兴)
• 第五章:补叙多年痛楚、处境 (赋)
• 第六章:今昔对照的感受和决 心(赋)
婚变 决绝
沉痛 怨恨
苏醒 刚强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 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 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 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 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 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 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 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 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变为痛 苦。
其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类似,反复 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 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再次是情景交融。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 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经两首(采葛和褰裳PPT)PPT课件

诗经两首(采葛和褰裳PPT)PPT课件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标志着中国诗歌的成熟 和独立。
历代文学家推崇的典范
诗经中的作品被历代文学家视为典范,不断被传颂、模仿和引用。
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对未来的展望
01
02
03
深入挖掘研究
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诗 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国际交流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推动《诗经》文化的国际 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 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培养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为《诗经》的传承和发展 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03 褰裳
诗歌内容
01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春 日景象,展现出自然之 美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02
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的 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爱 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 的向往。
03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 明,富有画面感,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04
诗歌以主人公的口吻叙 述,情感真挚,表达了 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和 执着。
主题思想
01
02
03
04
主题思想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
束缚和禁锢的反抗。
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和生机勃勃 的氛围,强调了自由和生命力
的价值。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表达了对 爱情的坚定和执着,以及对个
体尊严和自由的追求。
主题思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 由、爱情和个体价值的追求, 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06 结语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

作品翻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所怀念的那个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河水中央。
译文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高又陡。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诗中描绘了一幅 萧瑟 、 凄凉 的晚秋晨光图。渲
染 清冷 、 孤寂 的气氛, 烘托人物惆怅的心情。
整体感知
找一找《蒹葭》的重章叠句之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 追寻的 难度 ,也侧面表 现出追寻者的 执着 。
整体感知
找一找《蒹葭》的重章叠句之处。
比较《关雎》和《蒹葭》,说说它们在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
何异同? 不同点: (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 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 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关雎》叙事线素明朗,画面形象可见;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思考讨论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围绕这个内容你读出了诗歌描绘的哪几幅画面?
思考讨论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一位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 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思考讨论
围绕这个内容你读出了诗歌描绘的哪几幅画面?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

婚恋观念的传承
《关雎》所表达的婚恋观念在现 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 提醒人们在追求爱情时要真诚、
专一、有责任感。
文学价值的体现
《关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 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 追求过程,传达了古代社会对于 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的重视,对 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对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 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诗经》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
翻译与传播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诗 经》逐渐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并在世界各地传播。
研究与阐释
国外学者对《诗经》进行 了深入研究,从不同角度 阐释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
文化交流与影响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如诗歌朗诵、艺术展览等 ,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了解与友谊。
主题思想
《关雎》以关雎鸟为兴,表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真挚爱慕和执着追求,体现了古 代社会对于婚恋的严肃态度和崇高理想。
艺术特色
此诗采用兴寄手法,以关雎鸟的和谐鸣声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慕之情; 同时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语言简练生动,形 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雎在现代文化中的意义
如诗词朗诵、音乐创作等,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和独特魅力。
04
《诗经》的文学价值与影 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最早的诗歌总集
01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的诗歌。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02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诗经》两首优秀 ppt课件

《诗经》两首优秀 ppt课件
风(十五国风)风多是各地民歌 内 雅(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容
颂(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 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寻,表现 了他可望而不及即的失望、惆 怅、寂寞的心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 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 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 葭 萋 萋,
景: 白 露 未 晞 。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 晚秋图,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衬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 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 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 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她仿佛在水 的中央。
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了追寻之路的 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 长持久,也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执 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请你试用一句话来表现诗中 优美的画面。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
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 白茫茫一片。
《蒹葭》的结构内容: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抒情。

《诗经》两首完整PPT课件

《诗经》两首完整PPT课件

06
CATALOGUE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诗经》的艺术成就
1 2 3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诗经》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 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 人民的思想感情。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大量运用赋、比、兴等手法,以生动 的形象和贴切的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描绘事物,增 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中的农事诗与祭祀诗
农事诗与祭祀诗在《诗经》中的地位
农事诗反映了周代农业社会的生 产生活,是《诗经》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祭祀诗则体现了周人的宗教信仰 和祭祀仪式,对于了解周代宗教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两者在《诗经》中占据了一定的 篇幅,对于研究周代社会、经济 、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
值。
农事诗与祭祀诗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爱情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在爱情生
活中的喜怒哀乐。
爱情诗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 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 诗经》中最具吸引力的篇章之一

爱情诗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爱情诗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相思、热恋、失恋、别离等,展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 内涵。
爱情诗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既有直抒胸臆的坦率表白,也有含蓄委婉的借景抒情 。
03
CATALOGUE
《诗经》中的劳动诗
劳动诗在《诗经》中的地位
01
02
03
数量众多
《诗经》中收录了大量反 映劳动生活的诗篇,展现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 出和丰富情感。
题材广泛
劳动诗涵盖了农业、手工 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 全面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劳 动场景。
情感真挚
劳动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真 挚的情感,表达了劳动人 民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诗经二首》课件PPT

《诗经二首》课件PPT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 左右采之。 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 窈窕淑女, 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 琴瑟友之。 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 参差荇菜, 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 左右芼之, 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 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jiān jiā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解词: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翻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5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5张PPT)

思考这首诗歌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内容主旨
《关雎》一诗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 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出了其求之不 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 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 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 1.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体现出的韵律和节奏美 •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 3.把握诗歌内在的情韵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 《诗》。现存共305篇,取其整数,又称“诗 三百”,原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 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诗歌内容广泛, 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民俗、农业、祭祀、战争、狩猎等)。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 换其中的几个字。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 要体现为;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 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委婉深长的表达效果。

《诗经》两首PPT课件

《诗经》两首PPT课件

左右流之 寻求(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寤寐求之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寤寐思服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左右芼之 拔取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
4
各章的大意:
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 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 第三章: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
-
17
2、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 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 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 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 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 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 意起兴)
他在水中伫立。
-
22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
7
-
8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秦民风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 边。
-
9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 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

第一课时 关雎
新课导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 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雎》一诗, 就是这部作品集的第一篇。能在三 百余篇中位列第一,它一定非常具 有代表性,同时又有“过人之处” ,那么就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走 进《诗经》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流:捞取。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美丽文静的姑娘,日日夜夜思念她。 追求(姑娘)难以如愿,更加日夜思念着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
1、赋 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 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2、比 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 喻均属此类。
3、兴 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 内容作铺垫。
初读感知
读懂词意
关雎
文静美好
捞取
《诗经》 的样子
配偶
一种可 食水草
思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醒时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寐,睡时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日日夜夜。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友:表示亲近。 芼(mào):挑选。 乐:使她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差荇菜, 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 左右芼之, 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 窈窕淑女, 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钟鼓乐之。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思考
窈窕淑女, 1、概括段意
琴瑟友之。 男子想像与女子相会情景。
参差荇菜,
2、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 出了什么?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宛:好像、仿佛
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
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jì sì]
宗庙的舞曲歌辞。《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
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
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
“六义”。
小结
1、《诗经》六义: 风、雅、颂、 赋、比、兴
2、《诗经》三大内容: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正乐) 颂(祭祀歌辞)
——《诗经》
正字音、解词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好逑:好喜配欢偶追,求为意对为象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参差:长短不齐。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
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
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
求。
辗转反侧。 3、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荇菜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
左右采之。 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
窈窕淑女, 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
琴瑟友之。 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
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 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 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极有层次 语约义丰
憔一情 悴或意 而死十 雎 死,分 鸠 。另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 左右流之. 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 窈窕淑女, 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 寤寐求之。 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 求之不得, 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 寤寐思服。 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第一章
关关雎鸠,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

在河之洲。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触景生情,由景到人)
概括内容:发现心仪的姑娘。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 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 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 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奠定全篇的基调。
《蒹葭》的 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三章只是通过一字 之易,一韵之转,表现了反复咏唱 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2、借景起兴。
雨巷(戴望舒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小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 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 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 渴望。
四、品读全诗,探究特色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流:顺水流采摘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寤寐:醒和睡, 服:思念、牵挂。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悠:忧思的样子。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友:亲近 芼:选择,采摘。 乐之:使淑女快乐。
翻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3、《诗经》表现手法: 赋(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比喻) 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
填空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西汉时被尊为 儒 家经典 著作。共( 305 )篇,分为 ( 风 )( 雅 )( 颂 )三大类, 运用( 赋 )( 比 )( 兴 )等手法。
jū 关雎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左右芼之, 通过弹奏琴瑟和敲击钟鼓来亲近她,突
窈窕淑女, 出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

钟鼓乐之。
3、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发现—思念(求不得)—相会(想像中)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悠哉悠哉, 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
辗转反侧。 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
其爱”的无限情思。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思考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1、概括内容 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 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 在 水 中 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zhĬ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 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 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 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
写景: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蒹葭采采,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chù]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书》《礼》《易》《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