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二讲: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主题)(含例题精析+答案)人教部编版
专题08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解析版)
专题08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一)概括要点: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
2.抓文章的中心词、中心句、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
4.六要素概括法,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对策:首先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5.根据文章线索。
(1)线索的特点:①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②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2)线索的分类:①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17年中考以单车为线索。
②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16年中考以爸爸教我读中国诗为线索。
③以某一人物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
⑥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⑦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二)概括主题中心思想1.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2.分析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如《秋天的怀念》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
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如《背影》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4.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专题0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1.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2.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答题思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在阅读中,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我们必备的语文素养。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常用的方法。
★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前提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提供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题目,理解意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2)抓住重点句,理解意图。
第一,从过渡段、中心句、反复语句入手。
第二,从作者的抒情句、议论句入手。
第三,从文章的总起句入手。
第四,从文章的总结句入手。
(3)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意图。
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
3.归纳中心思想的技巧: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主旨(感情/道理/品质)文章体裁基本句式写人的文章“表现(表达)了……品质”或“赞扬(歌颂)……精神”记事的文章“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赞颂)……新风尚”或“说明了……道理”状物的文章“表达……思想感情”或“说明……道理”或“说明(赞扬)……品质(精神)”写景的文章“表达(表现)……思想感情”题型解决方案精选练习一、(2021·福建福州·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
天鹅守护神①2017年10月我应邀参加乌镇戏剧节。
在乌镇,听朋友贾安宜谈到老袁和天鹅的故事:“天鹅一次只睡45秒,45秒睁一次眼再睡45秒,这样连起来一天也可睡8个小时。
为什么?它要随时保持警觉性,以防天敌,而人类是其最大的天敌。
”这是天鹅卫士学顺说的。
袁学顺住威海荣成,他20岁开始保护、照顾伤残的天鹅,42年来从不懈怠,我听后深受感动,决定去山东拜访他。
②老袁谈到最心爱的天鹅,眼睛都发光,他懂得天鹅的语言,如数家珍地说大天鹅有喇叭天鹅、咳声天和啸声天鹅。
小学语文阅读黄金答题公式专题02:概括文章主旨
专题02:概括文章主旨文章概括文章“主旨”是阅读中的难点,又是重点。
因为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能深透。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可以提炼文章的主旨。
我们要掌握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以此概括中心,或从审题、文章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段等部分入手来概括中心。
【常考题型】1.通读全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
3.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万能公式】【真题演练】野草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人说象,有人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
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
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
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
这种力量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生命力。
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概括文章主旨与核心观点的多层级把握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概括文章主旨与核心观点的多层级把握在学习阅读理解时,掌握概括文章主旨与核心观点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多层级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准确回答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首先,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关键词。
通常,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会有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通过把握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我们可以迅速找到文章的核心观点。
比如,如果一个段落中频繁出现“环境保护”、“污染”等词语,那么很可能该段落的核心观点是与环境相关的。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标记并掌握每个段落的主题。
其次,需要综合考虑文章的上下文。
有时候,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段落中,而是贯穿全文。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文章的上下文,寻找共同点或线索,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如果文章前几段提到了某个问题,而后面多个段落都在讨论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那么问题的描述以及原因和解决方法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概括。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标题、图表、引用等方式来确定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有时候,文章的标题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因此在解题时,可以直接使用标题内容来概括文章。
同时,图表和引用也是我们获取文章主旨和核心观点的重要来源。
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和引用的重要观点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后,要灵活运用多种解题策略。
在阅读理解中,有时我们需要按照顺序解题,依次找到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直接跳到相关段落去查找答案。
无论是哪一种策略,都需要我们掌握好文章的结构和关键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总之,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概括文章主旨与核心观点的多层级把握要点如下: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关键词、综合考虑文章的上下文、运用标题、图表和引用等资源,以及灵活运用多种解题策略。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更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小升初阅读专题复习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讲解(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要求: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二、常见题型: 1. 概括文章记叙(说明)的主要内容。 2. 文章某个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三、答题格式: 1. 记叙文 :人物+事件 (1)一般的题型必须要写的两个要素,即“人物+事件”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四、技巧点拨 3. 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 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了。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四、技巧点拨 4. 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 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 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⑸夏日里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 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位追我而来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了 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 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亲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 猫惊动出来,野鸡、麻雀、鸽子也从绿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 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⑹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 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案
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案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面对归纳概括,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什么的问题?让我们通过经常出现的三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1,缩不短?概括文章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了。
2,该不该删?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重点?文章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二、复习预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法三: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四: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
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常用方法:1、摘句法。
看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找一找自然段有没有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提示自然段大意的句子。
如:《敬畏自然》第一自然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征服自然。
2、综合法。
(1)写人、事的段落我们可以从“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
(2)写景、状物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什么景、物怎么样。
”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
如:《云南的歌会》第一自然段:来自四方的`人在山野上对调子。
小升初语文阅读核心考点0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思想(考点解读)人教部编版
核心考点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思想第一节考点解读【考点解读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明确考点,对症下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讲事例是阅读中常考题型。
完成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白全文讲的是什么,然后以一两句话简要概括出核心事件或核心内容。
例:铅笔头下的坚持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却有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至,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晶。
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一场无情的嘲弄。
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
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
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
一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
这样,他20年的心血,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
相反,这许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
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自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
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验。
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
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
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真题来源:上海市宝山区红星小学期末测试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点拨】掌握方法,一举攻破题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摘句法总起句: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上课讲义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上课讲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什么是中心思想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因此中心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叙述主要内容,后一部分写出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草地夜行》这篇课文通过写老红军战士把一名小红军战士送出草地,自己却被草地夺去了生命的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叙述谁的什么事情,来歌颂或赞扬什么精神。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描写什么景什么物,来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步骤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大体可分四步:第一步,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拿到一篇文章后,要通读一遍,大体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该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初步的统观全文。
第二步,精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这一步要边读边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材料的,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步是通过概括段意,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统观全文,整理自己的感受。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要整理一下自己读文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如我们应该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什么呢?这篇课文中使我受到了什么教育呢?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中心思想后一部分内容。
第四步,组织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组织语言时,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叙述了(介绍了)……[中心思想]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这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升初六年级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和练习
本文主要写了孤儿院的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 活着没有价值,院长让他拿一块石头去卖,但不 是真卖,结果这块石头被传为稀世珍宝的事,告 诉我们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 意义,有价值。”
芦苇赞 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都曾得到诗人和画家的青睐 。而芦苇,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视。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 ,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鲜绿鲜绿的,翠得闪闪发亮,嫩得每 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的景象。 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 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 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 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 觉得芦苇弱小,它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芦苇易生 易长。每年冬天被全部砍光,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 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蓬蓬勃勃。 芦苇,虽然不能在高楼大厦中作柱为梁,但在广大乡村,却是必不可 少的建筑材料;它虽然不稀奇名贵,但人们却用它编织出日常生活中的各 种精美的用具;它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万古不朽,但它却可以变作纸 浆,造出洁白柔美的纸来。就连那些苇梢碎叶,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烧 火做饭。
还会毁坏农作物,使之减产。我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有4000多 万亩,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酸雨会造成湖泊酸化,水质酸化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 响永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当湖水或河水的pH小于5.5 时,大部分鱼类很难生存,当pH小于4.5时,各种鱼类、两栖 动物 和大部分昆虫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动物绝 迹。
本文通过写 妈妈让我冬天早晨打饭被烫伤, 我觉得妈妈很无情的事,表现了妈妈对我看似无 情却严格的爱。
初中现代文阅读高分技巧:第2讲 概括题:中心思想的概括
第2讲概括题:中心思想的概括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
医生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
”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
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
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
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
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
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
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
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
”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泪。
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
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题目1:仔细阅读并思考,本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第二自然段);2.妈妈教“我”荡猴架(第三自然段);3.妈妈为没有男同学请我跳舞而伤心(第四自然段)。
专题--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专题--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小升初——阅读篇第二讲:怎样完整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课程名称阅读教学——怎样完整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容量3课时课程定位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整个阶段的重点训练项目。
这一考题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一直到六年级,都是阅读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在考试中占总体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怎样简要、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2、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重难点理解教师课堂所授的方法,并且学会在作业过程中运用能简要、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教学方讲授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精梳要点理思路:只。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1、本段第一句话“旅行鸽不仅好看”,为的是引出后面的“数量繁多”属于引入,删掉。
2、“普经地球上数量最多……到全文结束”属于具体解释、说明和补充,也全都删掉。
3、那么把余下来的内容便是本段的大意,即:旅行鸽数量繁多(概括起来挺简单的吧?)。
例2、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
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
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1、“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属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应删掉。
只保留人物“他”和地点“在山上”2、“无意中发现一些血红色的果子”删掉句中具体说明内容,只保留“发现果子”3、“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
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属于具体补充说明,全部删掉。
4、那最后,这段话的大意是“他在山上发现了果子”。
例3、“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 枚果子。
他把其中的80 枚放在了包裹中。
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
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考点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答题模式: 1.记叙文 :人物+事件; 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起因、 经过、结果); ②其他要素一般可以省略,但如果是特殊的 时间,如春节、生日、母亲节等,地点、环境 (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格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第⑤段参“考几答十年案后:我文重章回主母要校讲,述有语年轻文老白师老对我 说,白师校鼓长励(白“老我师”已上成台为复校述长课)文至今的还事会情说。起当年
的你,是多么聪慧” 第⑥段“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
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 将伴随终生”可知。
考点解说 典题示例
开笔石上练字、初背《三字经》……破蒙如问破晓, 人生从此曙光乍现。
⑤《小第猫⑤钓段鱼“》几后十,年我后听我白重老回师母对校别,人有说年,轻我 从来没老有师看对到我过说这,样白好校记长性(的白孩老子师,已居成然为把校整长篇)课 文复述至的今几还乎会一说字起不当差年。的几你十,年是后多我么重聪回慧母”校,有 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 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
⑦我上学时没有举行过开蒙礼,白老师就是我的 朱砂。
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解析:由第②段“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 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 遍”“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 文”。第③段“如何下的课,全然忘却。以上是我开 蒙之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⑥时至第今⑥日段,“我老常师在的想鼓,励自,己让并一不个聪不明自,信那的一 日的捋幼发童,,看感似觉偶到然了,被也重许视是、心被中喜的爱蠢的蠢欢欲欣动。、这跃 跃欲试种使获然取。知细识心的的快白乐老,师将看伴穿随了终一生个”胆。怯的女孩 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 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 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 终生。
六年级下语文素材-小升初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含练习)人教部编版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知识讲解】一、新课引入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
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
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可三整天,忽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
事后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
”二、中心思想的知识1、什么叫中心?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中心就好象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船有了航灯一样。
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记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即主要的意思)用文字完整地把中心思想表述出来,从其结构上看,可分两部分,即文字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习作目的。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是教学中的难点,又是重点。
因为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能深透。
3、怎样确立、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呢?三、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1)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2)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3)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公式: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
概括文章的主旨(小升初阅读训练精品)
概括文章的主旨(小升初阅读训练精品)中心思想,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煅炼语言概括能力。
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前趣味知识一、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古典名著()的开篇词。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A、春天景色B、夏天景色C、秋天景色D、冬天景色3、《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A、孙悟空B、齐天大圣C、孙行者D、美猴王4、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5、“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三国时期D、唐宋时期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7、寻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A、篱落/疏疏/一径/深B、树头花落未成阴C、儿童/急走/追/黄蝶D、飞入/菜花/无/处寻8、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A、蒲松龄B、陆游C、曹雪芹D、苏轼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A、宋江B、吴用C、鲁智深D、武松10、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述的盛景出现在()A、汉武帝时B、光武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概括中心思想的三点原则:【确切、完整、简要。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
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为前提。
【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即:通过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思想感情。
概括主要内容常用的词语有:“描述了......”“刻画了......”“通过......”等等概括思想意义常用的词语有:“表现了......”“说明了......”“表达了......”“歌颂了......”“赞扬了......”“揭露了......”“鞭挞了......”等等【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解析】1、分析题目概括法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努力并不等于成功!消除阅读理解误区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小学生无论是阅读量还是阅读理解能力都在相应提高,而阅读理解丢分似乎也变得更常见。
这究竟是何故?要想找到原因,不妨先弄明白以下三个不等式。
一、阅读量≠理解力阅读量就是指广义阅读的总量,包括读书、读报刊、读图、读屏等等。
理解力涉及到文本认读感知能力、理解鉴赏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运用能力、探究迁移能力。
阅读理解要做好,大量阅读少不了。
但读过很多书,是否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呢?很显然,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反,读书少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就弱。
准确来说,理解能力的强弱不在阅读数量,而在阅读质量和效果。
比如精读、深读、经典阅读等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要从概括能力、表达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努力。
二、理解力≠答题力所谓答题力,是指实际做题的应试能力。
基本理解能力强就能拿高分吗?事实并非如此。
阅读理解能力强只能说明,你在阅读的理解上相对更深、更到位、更全面,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运用能力等更强。
但想要阅读理解得高分,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阅读理解得高分,需要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基本答题策略能力三个条件,阅读理解能力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说,你虽能读懂文本,但表达时所涉及的基础常识掌握不牢,不明白答题的角度和策略,分数照样会大大流失。
例如,你答题的角度不对,且答题时不按固定答题模式,不分条不按要点,不看赋分分值,最终拿到的分数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理解能力强并不等于答题能力就强,基本常识掌握是否到位、答题技巧是否掌握同样是得分的关键。
三、大题量≠高分数对阅读理解如何拿高分,估计仍有不少学生还在迷信题海战术,寄望于熟能生巧。
但遗憾的是,试题没少做,分却照丢不误,原因何在?阅读理解要拿高分,适量的试题训练当然不可或缺。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大搞题海战术,题做得越多越好。
语文阅读理解与数学等其他学科规律不同,很难靠大量试题来实现分数的提升。
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根本在思维,而阅读无疑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这点来说,独立自主的阅读要比大量做题效果更明显。
而文字表达能力根本在技巧,在于写作和答题的技巧。
所以,大量做题不如掌握写作和答题技巧策略。
因此,做题训练应该是为了总结常考知识点、重点题型、解题公式和答题技巧,是为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训练使答题更有效、更高效。
不善总结的阅读训练只能徒劳无功,只有善于总结并反复实践,才能最终掌握解题的金钥匙。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二讲: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主题)(含例题精析+答案)前言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主题)。
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或揭示道理)典例分析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答案: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春朱自清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问题: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答案: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期盼、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考点过关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选自《冰心文集》)问题:请概括本文的主题。
答案: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圣洁的的母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