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教材章节为《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折射现象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三角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2. 新课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折射现象,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i)=n2sin(r)。
3. 应用: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第一种介质折射率为1.5,第二种介质折射率为2的光线折射角。
答案:折射角为26.57°。
2. 题目:分析透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图。
答案: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透镜成像技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关系的定律。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四章光学部分,具体内容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能运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了解折射率的概念,知道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差异。
3. 掌握全反射现象,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反射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玻璃砖、光纤、全反射演示仪等。
学具:白纸、画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光纤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现象。
2. 理论讲解:b. 折射率:介绍折射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差异。
c. 全反射现象: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定律2. 折射率3. 全反射现象4. 例题解析5.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b. 证明全反射条件下,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损失很小。
c. 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探索光的本质。
b. 研究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c. 探讨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对生物、地理等方面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折射率的概念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3. 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 n1sin(i) = n2sin(r)。
2024年《光的折射》教案(精选
2024年《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八章光学部分,具体包括《光的折射》一节。
详细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光在介质界面发生折射的现象、斯涅尔定律以及折射率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在介质界面发生折射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斯涅尔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斯涅尔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原理,折射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玻璃砖、白纸、直尺、量角器。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使用激光笔照射透明玻璃砖,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2)讨论:为什么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2. 例题讲解(1)讲解光在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斯涅尔定律进行计算。
(2)例题: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求折射角。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已知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4. 知识拓展(1)介绍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通信等。
(2)讨论光的折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斯涅尔定律3. 折射率的计算4. 光的折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折射角是多少?(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已知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2. 答案:(1)折射角为0°。
(2)折射角为42.1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对斯涅尔定律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全息技术、光纤通信等。
《光的折射》经典教案
《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原理。
2.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根筷子放入水中变弯的现象,引出光的折射问题。
2.新课讲授
1.介绍光的折射概念,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2.实验探究:
1.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变化。
2.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3.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总结折射规律。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
3.拓展应用
1.解释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池变浅等。
4.总结
1.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2.鼓励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5.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其他光折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中班科学教案《光的折射》
中班科学教案《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铅笔、直尺、白纸、手电筒等。
2.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图片、动画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光有什么特点?”2.讲解光的折射现象(1)教师出示透明玻璃杯,将铅笔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铅笔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铅笔在水中为什么会弯曲?”(3)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3.实验观察(1)教师将玻璃杯放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观察光线通过玻璃杯时的传播方向。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在玻璃杯中是如何传播的?”(3)教师将铅笔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铅笔在水中与空气中的弯曲程度。
(4)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折射程度一样吗?”4.实验操作(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提示:将铅笔放入水中,观察铅笔的变化;用直尺测量铅笔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比较两者的差距。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6.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光的折射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光的折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五、课后作业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
2.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玻璃砖、白纸、直尺、量角器。
2.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动画、折射定律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规律,如直线传播、反射。
(2)提出问题: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观察光的折射现象(1)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的折射现象。
(2)学生观察并描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
(3)引导学生发现: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方向发生了改变。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激光笔从空气射向玻璃砖,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入射角和折射角。
4.推导折射定律(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推导折射定律。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折射定律。
5.应用折射定律(1)教师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2)学生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光的折射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导定律、应用知识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光的折射现象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光在从空气进入玻璃砖时发生了什么吗?生:光的方向改变了。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光路可逆性原理、视深与实深的关系、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能够运用斯涅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了解光路可逆性原理,并能运用该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 掌握视深与实深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光路可逆性原理、视深与实深的关系。
难点:斯涅尔定律的应用、光路可逆性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白板、板擦。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空气与塑料中的传播路径。
(2)将塑料尺放入水中,再次观察光在空气、塑料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规律。
(2)引入斯涅尔定律,通过例题讲解其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2)讨论光路可逆性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10分钟)(1)介绍视深与实深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展示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2. 斯涅尔定律3. 光路可逆性原理4. 视深与实深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求折射角。
(2)光从水中以30°角入射到空气中,求折射角。
2. 答案:(1)折射角为0°。
(2)折射角为3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光的折射教案15篇中班
光的折射教案15篇中班光的折射教案15篇。
第一篇,认识光的折射。
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束光源。
2. 准备一些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玻璃棱镜的形状,并讨论光线在玻璃棱镜中的传播情况。
2. 将玻璃棱镜放在一块白纸上,用光源照射玻璃棱镜,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3. 让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标出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让他们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4. 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
这对于他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的使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如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准备一些案例,如水面上的鱼钩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游泳池底的瓶子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和使用各种光学器件,讨论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发现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可以矫正视力、望远镜可以观察远处的景物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
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三棱镜和一束白光。
2. 准备一些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三棱镜的形状,并讨论光线在三棱镜中的传播情况。
2. 将三棱镜放在一块白纸上,用白光照射三棱镜,观察光线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3. 让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标出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让他们发现不同颜色光线的折射角不同。
4. 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的关系,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的结果。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光的折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光路可逆性、折射率、全反射、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斯涅尔定律,掌握折射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斯涅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率的计算,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玻璃砖、白纸、量角器、直尺、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激光笔、透明玻璃砖、白纸、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利用激光笔在透明玻璃砖中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光线路径变化。
(2)提问: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为什么会发生折射?2. 知识讲解(1)介绍斯涅尔定律,解释光的折射规律。
(2)讲解折射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分析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1)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2)分析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为何会发生全反射。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2)计算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等介质的折射角。
5. 小组讨论(1)讨论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要点。
(2)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2. 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2)斯涅尔定律(3)折射率及其计算方法(4)全反射现象(5)光的折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已知入射角为30°。
(3)简述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路径发生偏折。
2024年《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1. 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折射定律及其推导。
3. 临界角与全反射的概念。
4.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学会应用折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全反射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白纸屏、量角器。
2. 学具:每组一套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白纸屏、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激光笔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2)提问:为什么光线在进入水中后会发生偏折?这个现象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光的传播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讲解折射定律及其推导过程。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2)根据实验结果,填写折射实验报告。
4. 知识拓展(1)介绍临界角与全反射的概念。
(2)讲解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及其推导3. 临界角与全反射4.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实际位置高?(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 答案:(1)物体在水中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是因为光线在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2)折射角为19.5°。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
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
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
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
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
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世界》第三节《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定义,光的传播,光的折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激光笔、白板。
学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透明塑料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塑料尺的形态变化。
(2)教师提问:“为什么塑料尺在水中看起来弯弯的?光发生了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激光笔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讲解光的折射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放入的透明塑料尺,描述其形态变化。
(2)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光的折射现象。
(2)讨论:光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折射?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2.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3. 日常生活例子: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光发生折射的现象。
2. 答案:如水池底变浅、玻璃杯中的物体变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提高幼儿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
2024年《光的折射》教案(通用
2024年《光的折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1. 折射现象及其定义;2. 斯涅尔定律及其应用;3. 折射率及其计算;4. 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运用斯涅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2. 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斯涅尔定律的应用,折射率的计算。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的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折射率测量仪;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空气与塑料之间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斯涅尔定律的应用:讲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的折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斯涅尔定律求解;(2)折射率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已知数据计算介质的折射率。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2)根据已知数据,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斯涅尔定律;3. 折射率及其计算方法;4. 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求折射角;(2)已知空气中的光速为3×10^8 m/s,某介质中的光速为2×10^8 m/s,求该介质的折射率。
2. 答案:(1)折射角为0°;(2)折射率为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斯涅尔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折射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临界角;(2)探讨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斯涅尔定律的应用;2. 折射率的计算;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四章第3节《光的折射》。
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定义;2.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3. 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 光的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及光的色散现象,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透镜成像规律的计算;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手电筒、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实验光具组等;2. 学具:光学练习册、白纸、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水面,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2)让学生用手指在水中移动,观察手指的变形。
2. 知识讲解(1)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定律;(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为实像,凹透镜成像为虚像;(4)光的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3. 例题讲解(1)计算光的折射角;(2)判断透镜成像的性质;(3)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4. 随堂练习(1)完成光学练习册相关习题;(2)画图表示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成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透镜成像规律4. 光的色散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2)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为45°,求入射角;(3)一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成像距离为20cm,求透镜的焦距;(4)解释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光的折射优秀教案篇一光的折射优秀教案(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 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光的折射》教案篇二《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4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4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篇一㈠教学目的:⒈知道现象;知道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力量。
⒊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现象。
观看、分析试验,归纳出规律。
难点:观看、分析试验,归纳出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玻璃水缸、水、激光放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许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展叉鱼竞赛。
当学生在竞赛时,发觉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异之余,告知学生,要知道为什么,等我们学完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从而引入课题。
(电脑显示标题)二、新课进展:1、平常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这个道理(电脑显示图片)。
让我们再来观看另一个试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问: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转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看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转变方向进入玻璃中)从试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转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
(板书用电脑显示)2、规律:通过刚刚的试验教师把刚刚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
所以,要特殊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并用电脑显示)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讨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有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要留意观看,并用电脑显示观看目的:①光从哪一种介质中射入哪一种介质中的?是怎样入射的?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观看一下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答复出局部问题后,教师:为更好地讨论规律,我们来仔细分析整个试验。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能力目标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法建议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设计示例1.引入课题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图6-l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教学总结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1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活动指导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光的折射》教案2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
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
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四、教材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1。
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
学法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一)复习提问: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什么是光的反射规律?(二)新课引入:【学生实验一】: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设计此导入简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1。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二】: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让学生想想:从空气射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继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①光线斜射入水中;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③光线垂直射水中。
(上述实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问题和内容)《光的折射》教案3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方法是: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
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
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l、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布置作业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
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折射》教案4三维目标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
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
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