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罗敷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敷-罗敷《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

间叙事

陌(mò)上(shàng)桑(sāng)。

《陌(mò)上(shàng)桑(sāng)》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陌(mò)上(shàng)桑(sāng)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

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罗敷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作品名称,《陌(mò)上(shàng)桑(sāng)》。作品别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创作年代,东汉末年。作品出处,乐府诗集。文学体裁,五言古诗。主人公,秦罗敷。

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⑶。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⑷。桂枝为笼钩⑸。头上倭堕髻⑹。耳中明月珠。缃绮⑺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⑼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⑻。耕者忘

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⑽观罗敷。使君⑾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⑿?“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⒀罗敷:“宁可共载不⒁?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⒂。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⒃。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⒅公府步。冉冉⒆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译文。⑴陌(mò)上(shàng)桑(sāng):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⑶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

络绳。笼。篮子。系。络绳。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⑻帩头:帩头。罗敷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⑼少年:古义男⑽但:只是。坐:因为。由于。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⑿姝:美丽的女子。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⒄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⒅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⒆冉冉:走路缓慢。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

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

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