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特点及翻译策略论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不仅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还需要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表达源语的复杂信息。
习语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习语口译在汉英同声传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释意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
二、释意论与汉英同声传译释意论是一种以意义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意义的准确理解和有效传达。
在汉英同声传译中,释意论的核心理念尤为重要。
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
因此,译员需要从释意论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源语习语的含义,并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三、汉英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1. 直接翻译对于那些具有相似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汉英习语,可以直接采用翻译的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较好地保留原习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使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源语习语的含义。
例如,“纸上谈兵”可以直译为“talking on paper”,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习语的形象,又传达了其含义。
2. 意译对于那些在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汉英习语,可以采用意译的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将源语习语的含义进行重新构建和表达,使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例如,“眼见为实”可以意译为“Seeing is believing”,这样的翻译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3. 解释性翻译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或历史典故的汉英习语,可以采用解释性翻译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加入对习语的解释或背景介绍,以便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愚公移山”可以翻译为“A foolish old man tries to move the mountain.(A determination that cannot be stopped.)”,这样的翻译不仅传达了原习语的意思,还通过解释背景使得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摘要:在所有的语言当中习语都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就像汉语当中有成语、谚语、俚语等语言一样,在英语中习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英语当中的习语如汉语一样承载着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语习语和英语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特点的研究,将会展现出英语习语的不同之处。
英语习语翻译即应保留原作的翻译风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口味。
英语习语翻译技巧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及其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一、引言习语,指的是人们通过长时间使用某种语言,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汇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情、民情、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凝聚了无数语言使用者的经验智慧,它蕴含着无数语言之外的信息和哲理。
随着翻译的发展,人们不再把翻译仅仅当做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当做一种跨文化交际。
一般来说,英语习语有广泛性,稳固性,整体性和修辞性四个基本特征。
习语翻译的准确程度对译文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正是基于此,本文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策略和技巧,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一)直译法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这种译法不仅可以保留原文风格、比喻形象,还考虑了原读者体会原文的字面意思,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文字里面的异国文化传统,进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学习。
一般而言,如果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近的形象时,便可以采用直译法。
譬如,双方都用“猪”来表明肥胖,而用“羊”来表示温顺。
直译法就保持了原文的形式。
又如as fat as pig可译为“跟猪一样肥”,as gentle as a lamb 可译为“跟羊一样温顺”。
综上述,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能让读者轻易地理解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和隐喻的译文,并且直译法可以保持原文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习语的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借用,注释。
总之,在翻译汉英习语时,只有了解中英两民族的文化特色,并掌握必要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才能准确地进行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习语直译借用注释习语是语言中形式和意义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包括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等。
习语是文化与语言的积累和结晶,它能充分体现出某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且内涵十分丰富,故翻译起来难度极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
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
因此, 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一般说来,习语的常见翻译法主要有4种: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注释法。
下面我们分别谈谈每种译法的具体思路。
一、直译法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例如:鱼目混珠—pass fish eye for pearls摊出最后一张牌—play one’s last card像狐狸一样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二、意译法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摘要:习语大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在翻译中,套译法翻译习语是切合实际的一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套译法;习语;习语翻译;策略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而定型化的,它具有含义精辟、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等特点。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特色,更是该语言修饰方法的集中表现。
由于其民族特色突出,相当都分习语为某一语言所特有,这就给翻译带来很大困难,曾有人持习语不可译之观点。
但文化在各具特色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只要把握以内容为前提、兼顾形式的原则,同样可以译出既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又不失其民族特点的译文。
由于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避免死译、硬译。
翻译需要表达原文地内容。
一、概述1.习语(idiom)的定义习语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习语在广义上是总称词,包括成语、熟语、谚语、警句、俗语、格言等。
习语在狭义上指那种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句子,如: I am all ears.。
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应理解为“我浑身都是耳朵”。
但是真正含义近似于汉语“我洗耳恭听”。
[1]《朗文词典》对idiom的定义是:a group of words that has a special meaning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meaning of each separate word. For example, 'under the weather' is an idiom meaning 'ill'.(”具有特殊意义的词组,词组意义不同于各个词的普通意义的组合,如‘在天气下’是一个习语,意义为‘生病’”。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 语 习语 结 构 的 固 定 性是 指 英 语 习语 wa t e r ( 翻译 成 “ 处 于 困境 ” ) , i n a p p l e - p i e 的 每 个 单 词 和 词组 的 搭 配 是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主 要 有 Ⅸ 圣经》 、 民间 o r d e r ( 翻译成“ 整整 齐 齐 ” ) , 都 是 源 自家 庭 。 过 程 中 约定 俗 成 的 , 不 可 改变 , 它不 因语 法 创作 、 希腊神话、 以 及 文 学 作 品 四种 。 ( 3 ) 希腊神话。 或 个 人 的喜 好 而 发 生 变 化 , 这 要 求 英 语 语 ( 1 ) 《 圣 经》 。 希 腊 神 话 均 来 自 欧 洲 最 早 的 民 间 创 言 学 习 者 不 仅 要 掌 握 丰 富 的 词 汇 理 论 知 《 圣经》 在 世 界 文 学 史 上 占有 不 可 替 代 作 , 约是产生于公元前 1 2 世纪一 公元前8 世 识 , 还要 拥 有 深 厚 的 欧 美 文 学 底 蕴 , 在学 习 的地位 。 很 多 外 国 的 பைடு நூலகம்说 、 诗 歌 以 及 戏 剧都 纪 。 它 经 过 古 希 腊长 达 百 年 的 传 承 , 历 经 多 中积 累 , 在积 累中学习 。 譬如 , 不能将 ” b y 是以《 圣经》 中 的 某个 故 事 为 题 材 来 展 开 创 人 的艺 术 加 工 , 最终 保 存 在 以 后 的 文 学 、 历 t wo s a n d t h r e e s ( 译为 “ 三三两 两” ) ” 写成“ b y
学 术 论 坛
S C I E N O E &T E C H N o L 0 G Y .
墨圆
英 语 习语 翻 译 策 略研 究 ①
英语翻译学硕士论文:探讨英语谚语中鲜明的修辞特点和独特的翻译手法
关键词:英语谚语英语翻译学修辞翻译中国论文职称论文一、引言英语谚语一般是指英语国家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又含有劝诫意义的话,它有很长的历史,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地理、国家习俗、历史等许多方面,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宝贵钥匙。
英语谚语不仅含有许多哲学理论,而且还被认为是语言和修辞艺术的珠宝屋。
它因用词简单易于理解,韵律和谐易于背诵,描述生动易于把握而流传于世。
因此,通过研究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我们能够了解并学习英语民族人们表达观点及描述事物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语言特点,更深刻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翻阅英谚,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英谚通过修辞进行了“包装”,在音、形两个层面上显得匠心独运,给人的感觉是美仑美奂,赏心悦目。
一般来讲,英谚惯用(反义)对比、比喻、拟人、典故、倒装、省略、平行、重复和押韵等修辞手法。
1、(反义)对比。
英谚中大量使用反义词,反映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矛盾现象,如急与缓、存与亡、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旨在突出语义,强化表达力。
例如:(1)Be swift to hear,slow tospeak.敏于听,而缓于言。
(2)United we stand,dividedwe fall.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2、比喻。
英谚广泛使用明喻、隐喻和借喻,尤其是隐喻,在英谚中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Books are ships that passthrough the vast sea of time.时光好比汪洋,书籍好比航船。
3、拟人。
英谚将无生命的事物或者动物比作人(有时也将人比作动物或事物),往往增加了生动感和表现力,例如:An unc ut gem does not sparkle.玉不琢,不成器。
4、典故。
许多英谚源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名言。
例如:(1)Carry salt to Dysartand puddings to Tranent.(=Don’t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
英汉习语翻译论文
关于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点思考【摘要】习语是语言文化中最具丰富内涵和民族特色的部分。
英汉习语翻译,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习语翻译文化差异习语,是指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短句。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简明扼要、精辟犀利又寓意深刻,与诗歌等文学作品一样被誉为语言文化的精髓。
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语言种类之一,其历史文化渊远流长,在人类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习语,它们有的含蓄典雅,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趣味横生,给人们带去无比丰富的乐趣与文化享受。
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很多,笔者认为结合中西文化背景,采取“直译法为主,辅助直译加注,灵活地配合意译法”的策略十分可行。
一、直译法直译,就是指在符合翻译文章的语言规范性前提下,将原文的内容与形式直接转换成译文。
换句话说,直译法就是尽量保留英汉习语的原意、语法和形式结构,既要做到“形相近”,又要达到“意相似”。
比如常见的英语俗语“have seen better days!”直译成汉语就是“看起来日子过得不错!”;“a gentleman’s agreement”直译成中文便是“君子协定”。
汉语习语直译成英语也是如此,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直译成“hard work pays off”;“头发长,见识短”直译成“long hair and short wit”;“万事开头难”直译成“the beginnings of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等。
直译法使得原文与译文习语的字面结构和形象意义都十分近似,保留了原习语的文化特征与民俗风格,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理解。
此外,如果原文中有比喻、隐喻、意象等特点,在直译的过程中也将保留这些特点。
因为这些修辞手法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文化色彩,通过直译法保留这些特点,也就保留了习语译文的原汁原味。
英语习语及其汉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及其汉译策略研究作者:刘馨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作为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中包含着纷繁复杂的习语,体现出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
对于整个译文来说,习语翻译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处理好习语是翻译中重要的问题。
一、英语习语的特点英语中的习语从广义来说包括比喻性词组、谚语、俗语、俚语等。
在浩瀚的英语表达中正因为有了习语的出现才使语言和交流变得生动形象和有趣。
恰当、熟练地运用习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表达带来色彩,使之锦上添花。
从语义上看,英语习语具有语言整体性、结构凝固性和不可替代性等三个特征。
习语虽然由若干单词构成,但在一个句子中只当做一个成分使用。
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单词,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习语的意义是独立存在的,具有整体性,绝不能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意义不是单纯地构成单词的意思的叠加之和。
因此它的结构是固定的,每个成分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单纯地换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构成部分。
比如“in the seventh heaven”是有独立意义的整体,并非“七重天、升天”的含义,而是表示非常高兴的、愉快的和满意的。
其中的“seventh”不可以被其他序数词所替换,因为它指的是宗教中上帝和天使居住的天国最高层——七重天。
人居住在天国最高层是非常愉快的。
英语习语还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比喻性、和谐性等特点。
例如,“like mushrooms”在汉语中对应的同义习语为“雨后春笋”,其含义为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和产生的数量之大。
之所以在英语中以蘑菇代替“笋”,是由于在英国不出产竹子。
这种由于不同国家各自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习语“喻体不同,喻义相似”,就是习语民族性的体现。
英语中的习语取自民间,是利用恰当比喻的形象化的语言。
例如,“irons in the fire”这条习语源自铁匠打铁时,火炉上等着要打的几块烧红的铁,用来比喻“手头要做的事很多”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习语口译是语言交流的重要一环,它承载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多重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习语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深度。
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探讨习语口译翻译策略,旨在提高习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完整性。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习语口译中,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等。
因此,翻译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原则:保持习语原意,准确传达信息。
2. 流畅性原则: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易于理解。
3. 文化传递原则:传递源语文化背景,促进文化交流。
三、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针对习语的特性和目的论的指导原则,本文提出以下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能够保留习语的形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意译则更注重传达习语的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口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文化背景的补充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
在口译过程中,应对这些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听众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对于含有典故的习语,可简要介绍典故背景,使译文更加生动。
3. 语境推测与解释当习语的直接翻译难以理解时,可通过推测其语境和含义,给出解释性翻译。
这有助于听众理解习语的用法和含义,促进跨文化交流。
四、实例分析以“画蛇添足”这一习语为例,在口译过程中,可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
直译为“Draw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这种表达虽然保留了原习语的形式,但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可采取意译的策略,译为“Trying to improve a situ ation that is already good”,这种表达更符合英语习惯,易于理解。
同时,为帮助听众理解这一习语的出处和文化背景,可适当补充解释:“This idiom comes from a story about someone trying to improve a painting of a snake by adding feet, but it actually made the painting worse. ”五、结论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文化研究及翻译策略
含 蓄 、 默 , 严 肃 、 雅 , 仅 言 简 意 赅 , 且 形 象 生 动 , 趣 幽 或 典 不 而 妙 横 生 , 人 一 种 美 的享 受 。 因此 , 确 理 解 、 切 翻 译 英 汉 习 给 正 确 语 . 于 学 习 和使 用英 语 的 人来 说 是 十分 必要 的 。 但 是 , 于 对 由 地 理 、 史 、 教 信 仰 、 活 习俗 、 值 观 念 的差 异 , 汉 习 语 历 宗 生 价 英 承载 着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特 色 和 文 化 信 息 ,这 必 然 会 增 加 翻译 的难 度 。 因此 , 者 通过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文 化 的 对 比研 究来 探 笔 寻一 些 正 确 的跨 文 化 翻译 方法 。
英 汉 习 语 文 化 研 究 及 翻 译 策 略
张 晓 丽
( 春 工 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长 吉林 长 春
摘 要 :习语 是 人 们 经 过 长 期 使 用 而提 炼 出来 的 语 言 的 精 华 ,是 人 类 智 慧 的 结 晶 。作 为 一 个 民族 历 史 文化 积 淀 的产 物 , 最 能 鲜 明地 反 映一 个 民族 的 文 化特 点 。 汉 文 化是 两种 它 英
3社 会 历 史 背 景 的 差异 .
、
引言
习 语 。 习 惯 用 语 (l d ma c hae ) 是 人 们 在 长 期 即 t l i t rss , ei o i p 的 社 会 实践 中积 累下 来 的 一种 约定 俗 成 的 固 定 词 组 、短 语 或 短 句 。 义 的 习 语 通 常包 括 成 语 (ep rss 、 语 (rvrs 、 广 st hae)谚 poeb) 格 言 (aig )俗 语 (o o u l m ) 典 故 (l s n ) 俚 语 sy s 、 n cl q i i s 、 l as a ui s 和 l o (lns 。 汉 两 种语 言 历史 悠 久 , 含 着 大量 的 习语 , s g) 英 a 包 它们 或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探析
口 周 晓婷
中 国传媒 大 学
【 摘
要 l语 言 是 文 化 的反 映 , 习语 是 民族 文化 的 综 合表 现 ,要 达 到 两种 文 化 、两 类 语 言 的对
等 交 流 ,精 准 地 翻 译 传 达 出其 中含 义 ,就 要 采 取 科 学 、 灵 活 又 准 确 的翻 译 方 法 , 本 文 对 英 汉 习语 展 开 讨 论 ,分 析 英 汉 习语 中 的差 异 以及 对 应 的翻 译 策 略 。
【 关键词】 英语 习语 ;文差异 ;翻译策 略;探析
【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0 6 . 0 0 2 5 — 0 1
习语是语言 中的精髓 ,习语集中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 化 、风 俗 习惯 与 思想 信 仰 ,它见 证 了不 同语 言 的文化 差 异 。 英汉 两 种语 言隶 属于 完 全不 同的语 言 系统 ,在 漫 长 发展 中 , 形成了带有各 自文化 内涵 的习语系统,这些 内涵就是对一 个 民族 文化 的反 映 , 这是 与 一 个 民族 的地 理 环 境 、历 史 发 展 以及 风俗 习惯 等 方 面 息 息相 关 的 , 鉴于 英 汉 习 语 之 间 的 巨大差异,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多样 的策略。
( 2 )意译 法
口 英 汉 习 语 文 化 差 异 的 具 体 表 现
( 1 )地 域 环 境 影 响 下 的 习语 差 异 众所 周知 , 自古 以来 中英 两 国地理 环境截 然 不 同, 中 国属 于 半 个 内 陆 国 家 , 自古 以名 山 大 川 著 称 , 而 且 农 业 发 达 。 而 英 国是 一 个 岛 国 , 四 面 环 水 , 造 就 了 它 十 分 发 达 的 航 海 业 与 造 船 业 ,所 以导 致 在 习 语 上 具 有 差 异 。 例 如 :中文 中讲 “ 挥 金如土 ” ( 与农 业 土 地 有 关 ) , 对 应 的 英文为 “ t o s p e n d m o n e y l i k e wa t e r ” ( 与水有关 ) ( 2 )风 俗 习 惯 影 响 下 的 习 语 差 异 中 英 两 国 由于 历 史 文 化 以及 所 生 活 环 境 不 同 , 导 致 了在风俗 习惯方面 存在很大 差异 ,这一 点在颜色 和动物 的认知方面表现得尤为 明显 。 例如 : 在汉语中 , “ 狗 ”常 用 作 贬 义 用 法 ,如 : 狗 扯 羊 皮、人模狗样。 然而在英语 中, “ d o g ”却 常 常 用 做 褒 义 词 ,表 达 积 极 的 事 物 ,如 : a s h o n e s t a s a d o g ,像 狗 一 样 忠 诚 ; a l u c k y d o g 命运的宠儿 。 ( 3 )宗教文化影响下的习语差异 西方世 界是天主教 起源地 ,西方人都 信仰 “ 神 的 力 量” ,在 他 们 的 思 想 意 识 中 , “ Go d ” 是 主 宰 一 切 的 , 而 且 宗教神 学世界观在 西方人 的世界 中 占据 着统治地位 , 因 此 英 语 中围 绕 “ G o d ”产 生 很 多 习语 。 例 如 :my G o d ( 天啊) , Go d h e l p S t h o s e wh o h e l p t h e m s e l v e s . ( 天助 自助 者 ) 然 而 , 中 国 自 古 以 来 是 一 个 农 业 大 国 , 农 业 生 产 靠 天吃饭 ,而且经历 了母系 氏族 时期 ,因此遇到 困难 或紧 急情 况时 ,常 常喊 出 “ 我 的天啊 ,我 的妈 呀 ” 。 中 国 人 的宗教主体 是 “ 佛教” , 也 出 现 了很 多 与 佛 有 关 的 习 语 , 如: “ 借 花 献 佛 、佛 祖 保 佑 ” 。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习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和汉语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英汉习语成为研究者和翻译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常见的翻译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法,旨在为英汉习语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习语是每个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习语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还有助于提升翻译水平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奥妙,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度。
研究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有助于翻译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歧义,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更加稳固和畅通的桥梁。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升翻译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加深跨文化理解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语习语的来源多种多样,通常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在历史上,英语习语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影响,比如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等。
这些文化因素都对英语习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还包括了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事件等各种元素。
比如,许多习语源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比如“to be or not to be”、“star-crossed lovers”等。
这些习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被传承下来,成为了英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与英语习语相比,中文习语的来源也十分丰富多样。
中文习语通常包括了历史、文化、哲学、民间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比如,“井底之蛙”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意味着目光短浅,不见世面。
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 一)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1 .源 自 劳 动 人 民 的 日常 生 活 : 实 践 是 习语产 生
道理 , 白 费 口舌 , 源 自《 新约 ・ 马太福音》 第 7章 , 现 在 还 用于讽 刺 说话 的人 不看对 象 。 4 .源 自文 学 作 品 : 古 典 文 学 作 品 也 是 习 语 的 主
的源泉 , 劳 动 人 民 在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创 造 了 丰 富 的 习
语资源 , 比如 , 水 手 创 造 了大量 与 海 洋 有关 的 习惯 用语 , 运 动 员 创 造 了 与 运 动 有 关 的 习 惯 用 语 。 这 些
要来源 , 莎 士 比亚 的 戏 剧 作 品 成 为 英 语 习 语 最 丰 富
的 文 学 来 源 之 一 ,这 些 习 语 被 广 泛 使 用 。 例 如 , “ t t c l a i m o n e ’ S p o u n d o f f l e s h ” ( 合 法 但 不 合 情 理 的 要
习惯 用 语 形 象生 动 , 不久就被人们广为流传 , 最 终
中 图分类 号 : H 3 1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5 8 4 { 2 0 1 3 1 0 6 — 0 0 7 2 — 0 3
作 为 英 语 语 言 中 的 特 殊 组 成 部 分 ,习 语 承 载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信 息 。 习语 具 有 很 强 的 民族 性 , 形 象 生 动 、 寓意深刻 , 这 些 因 素 给 翻 译 工 作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难 度 。… 在翻译实践 中, 译 者 要 研 究 母 语 和 本 族 文
一
、
英 语 习 语 综 述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范文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交流的桥梁——翻译,特别是口译,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英汉习语口译作为语言交流的特殊形式,因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汉习语口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1. 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英汉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在口译过程中,如果译员不了解或误解了习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误,使听者产生困惑。
2. 价值观差异引起的翻译难度中西方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习语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一大挑战。
3. 习俗习惯差异导致的翻译失真习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习俗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不了解这些习俗习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真。
三、应对文化差异的英汉习语口译策略1. 提高跨文化意识译员应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准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积累习语知识译员应积累丰富的习语知识,包括习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
同时,还要了解习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和延伸意义。
3. 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在口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明显的习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简单、直接对应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4. 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在口译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习语,可以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方法,将习语所表达的意思解释清楚。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习语的内涵解析及翻译策略研究
作者简 介: 高晓 薇 (9 7 , , 龙 江哈 尔滨 人 , 士 , 北 电 力 大 学 ( 京 1 2 0 ) 国语 学 院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应 用 1 7 一) 女 黑 硕 华 北 02 6 外 研
语言学 、 译 学 翻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1— 3 5
一
文化 差异视域 下英语 习语 的内涵解新 及翻译策略研究
高 晓薇
摘 要 : 文化 差 异 的 角度 探 析 了英 语 习语 的 文化 内涵 特 点 及 翻 译 策略 技 巧 短 小精 悍 但 是 寓 意 深 刻 的 习语 是 民 族 语 言 从
中 的精 华部 分 . 同文 化 背 景 下 会 产 生不 同的 习语 . 作 为 英 语 语 言 中的 一 种 固定 表 达 方 式 的 英 语 习语 是 在 英语 语 言 不 而
定 的格 式 : 是 看似 简 单 意义 却 非 常深 刻 ; 二 三是 有 着 特 别 的寓意 在 当前 的 日常生 活 中 . 出于 实 际应用 的 需 要 . 多 习语都 是可 以用 当代 语来解 释 清楚 的 。但 很 是. 这种 解 释 的语 言结 构会 和现 代语存 在 差异 。因为
作为 语 言重要 构 成 部分 之 一 的 习语 ( im . 劳 i o 1是 d 苦 大众 在 日常 的劳作 中经 过 长期 使 用 和反 复 沉 淀 积 累后 形 成 的 短 句 习 语 f im i o 1主 要 包 含 了 谚 语 d frvr)俗 语 (o o uai ) 俚 语 ( a g等 几 大 类 po eb 、 cl q il m 和 l s s n) l
型 般来 说 . 一 习语有 三个 非常 突 出的特 点 : 是有 固 一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重要方式,对语言与文化的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习语口译中,由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其翻译的难度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释意论的视角出发,对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同声传译人员提供更为精准和恰当的翻译方法。
二、释意论与汉英同声传译释意论,亦称“解释学派”,是一种强调“以释意为宗旨”的翻译理论。
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义,并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语境和文化信息。
在汉英同声传译中,释意论的指导思想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习语口译方面。
三、汉英习语口译的特殊性习语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的表达方式,在汉英同声传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语言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其翻译难度较大。
在汉英习语口译中,既要保持习语的文化特色,又要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四、翻译策略研究1. 文化背景的解读与传达:在习语口译中,文化背景的解读与传达至关重要。
译员应深入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准确理解习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并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传达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汉语中的成语“画蛇添足”,其英文翻译应保留其文化内涵,译为“paint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
2. 语义转换与再造:在汉英习语口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语义转换或再造,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在英文中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语义转换或再造。
在翻译时,译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确保译文与原文的意义相符合。
3. 结合上下文理解:习语的翻译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应充分利用语境信息,准确理解习语的语义和语气。
同时,要注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
4. 增译与减译:在习语口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增译或减译以使译文更加准确。
试论英语习语语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
科
试论英语 习语语 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 策 略 的影 响
武 一 ’ 刘 宁
(、 1长春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2 2 长春师 范学院 国际学院 , 302 、 吉林 长春 10 2 ) 3 02
摘 要: 英语 习语最突 出的特征是其语义及结构特征 。了解这 些特征对 于采用适 当的方法理解和翻译 习语是重要的步骤 。 关键词 : 英语 习语 ; 义特征 ; 语 结构特征 ; 翻译策略 就广义而言, 习语( i ) i o 包括成语 、 dm 谚语、 俚 语义的统一l特征应理解为“ 生 替别人冒险” 。 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 语等。作为结构整齐、 语言精练的短语或短句, 它 2习语结构特 征 例如 :t ew i einiht 一习语 Si het o这 r k lh m s 涉及生活中的文化、 历史、 、 宗教 风俗等各个方面。 2 结构的复合陛 . 1 可以直接翻译为汉语中的等效习语“ 趁热打铁” 。 习 语反映出各民族的语言及文化特色。 我们都知道英语习语一般 由两个或两个 以 Th n s e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ru h he twe e e wid we pn h g t o r h o 英语 习语包含了独特 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内 上的词语组成虽 然有学者认为单个的单词也可以 a s s gs r em u t n 可以翻译为“ i r i o i t on i d a in t m n h a. 涵。 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语言 习语具有浓厚的感隋 当作习语使用 , 但是本文从广义上的范畴来讨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 。 色彩。探讨英语习语的语义和结构, 有助于生动地 的习语的特征所 以也认为单个单词也可以构成习 Wa s a s l v e 翻译为“ lh e a r 隔墙有耳” 。 表达思想感隋都有巨大的作用。 语例 如: c 午 餮 捍 餐) m g烟 。 b mn 或够 ; o( s 其 采用直译法把英语 习 翻译为汉语 , 语 不但保 1习语语 义 特征 实, 这些词是由两个词合并起来组成的Srnh是 留了 ue 英语习语中生动的比 喻方式 , 还可丰富汉语 习语是语言固定 的部分并且 常以短语或短 由 bekat lnh组成的 ;s g由 s o e和 语 言 。 ra f 和 u c s mo mk 句的形式出现萁 意义并不是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总 fg n 合并而成。 3 2意译法 和, 以 所 必须把它作为—个整体来理解和翻译。 习 实际 E 这类习语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习语属 意泽法是指按照习语的英文含义, 并参照汉 语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以习语 于多词习语例 如 : bdi t ad( 所 a i eh r n h n 胜券在握 语思. 豺 在番泽时无法用直译 法来保 留 英语习语的表 的意义与历史典故和文化渊源密不可分。 因此, er i ( 的)) e p l o oe y 爱之 达方式, 了 a yb d l r ̄ k h p ’ee . a ef n s a 在汉语 中又找不到对应的同义习语时, 可 解习语隐含的深层结构意义是转换其整体意义的 物 词堤 例子。 以根据上下文线索及文化等因素来转换的一种方 重 要步 骤 。 2 2结构的稳定性 法。对于习语 t et o s 不能按字面意思直接 o a n h f i 1 . 1语义的完整性 英语习语是固定的短语, 所以一般来说它的 地翻译为“ 不吃鱼”而应该根据其 内涵翻译为“ , 忠 从习语语 义 特点来看, 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语 结构都较固定各 个部分不能随便变换, 一般不能 诚” 之意。同时, 使用意译法翻译时, 有时为 了 意思 义的完整陛。语 义的完整性是指它的意义并非结 增减字, 不能 以同义成分替换, 也不能改变顺序, 通顺, 常忽略其音律美感, 只能将英语习语意译为 构中单字意义的总和,而是作为—个完整的语义 也不能用其它词来代替, 任何一点变动都会使它 短语或句子。 单位来运用的。 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 例如 : i e i 这—英语习语, p n t l at l h y 按照直译 从以下 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习语语义 的完 例如 :在 oto eq et n 不可能) u ft uso ( h i 这一 法则译成“ 给百合花涂色” , 看了不知所云, 考虑到 整性 。 习语中, 如果把冠词省略, 它的含义则与本意相去 中国文化则应该翻泽成“ 画蛇添足” 。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作者:袁建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一、引言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语言的精华。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
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
可见,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
因此,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
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摘要】英汉习语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习语的来源和差异,分析了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翻译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习语翻译中常见的困难需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来解决。
在本文总结了习语翻译的挑战和技巧,提出了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和英汉习语翻译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习语翻译的复杂性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对比,翻译策略,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困难与解决方法,挑战与技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汉习语作为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源自于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英语中,许多习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石头投掷比赛,意为一箭双雕。
而在汉语中,许多习语则是古代典故、民间传说或宫廷故事的产物。
“画蛇添足”这个习语源自于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讲述一个人画了一条蛇,后来又在蛇脚下添加了蛇脚。
英汉习语的来源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习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传达的信息。
在翻译习语时,也需要考虑到其来源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达其意思和效果。
了解英汉习语的来源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英汉习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1.2 英汉习语的对比英汉习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内涵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通常具有简洁、直接的特点,语言表达形式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感色彩,常常采用比喻、夸张或反讽等修辞手法。
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形象生动、富有意境,通常以描绘事物形态或景物变化为基础,凸显了中国人尊重自然、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传统。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作者:李彩云孟皎来源:《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02期【摘要】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从习语的特点入手,从直译、意译和对联增字法等角度浅谈了英语习语常见的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直译法,意译法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从广义上讲,习语包括成语(idioms)、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典故(allusions)等,是每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作为语言所特有的习惯表达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习语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习语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习语是语言中独立的、不规则的固定成分。
由于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的不同,习语的互译成为翻译中比较困难的一方面,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下面针对习语的特点介绍并分析几种有用的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
直译是英语习语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既能保持原话的句法结构和语体风格,又能保持源语的思想内容、民族特色和原作者的思维方式。
直译更可以保持源语的文化内涵,对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都是英语习语直译成汉语的典型例子。
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的眼泪。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是万恶之源。
2.同义习语套用法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也自然受制于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方文化。
但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有一些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摘要】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从习语的特点入手,从直译、意译和对联增字法等角度浅谈了英语习语常见的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直译法,意译法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从广义上讲,习语包括成语(idioms)、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典故(allusions)等,是每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作为语言所特有的习惯表达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习语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习语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习语是语言中独立的、不规则的固定成分。
由于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的不同,习语的互译成为翻译中比较困难的一方面,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下面针对习语的特点介绍并分析几种有用的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
直译是英语习语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既能保持原话的句法结构和语体风格,又能保持源语的思想内容、民族特色和原作者的思维方式。
直译更可以保持源语的文化内涵,对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都是英语习语直译成汉语的典型例子。
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的眼泪。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是万恶之源。
2.同义习语套用法
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也自然受制于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方文化。
但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有一些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地方。
这些习语从字面意义上看非常贴近,而且隐含意义也相同。
这时可采取套译的方法,又称借译法。
例如:
a thorn in the flesh. 眼中钉,肉中刺。
as light as feather. 轻如鸿毛。
burn one’s boats. 破釜沉舟。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对于喻意相同、喻体不同(也就是隐含意义相同、形象意义不同)的英语习语,在翻译中应该设“体”取“义”,用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习语来套译,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其隐含意义。
例如: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golden eggs. 杀鸡取卵。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从第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狗是带有贬义的,但在英语中,狗是带有褒义的,所以不能翻译车“爱我及狗”。
只有多注意英语习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
3.意译法
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很多英语习语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形象意义,或形象相同表达的意思却不同即有些英语习语意在言外,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而不领会原文的意义及其效果,译文可能会造成误解,甚至使人觉得莫名其妙。
这时要根据上下文,绕过形象意义进行意译,只求将其隐含的意义忠实通顺地表达出来。
例如:
it rains cats and dogs. 大雨倾盆。
as cool as a cucumber. 镇定自若。
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使人人都受害的坏事是少有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当源语词汇内容与译语表达形式有矛盾时,不宜采用直译处理,应采用意译。
意译法要求能表达原文内容,但形式不一定与原文对等。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曾经提到翻译应是一种语言能说的内容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能相对精确地表达出来。
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译只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绝对对等的语码转换”。
4.对联增字法
汉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构成的谚语较为常见。
上联说的是形象,下联说的是意义。
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
有些英语的习语常常采用对称的修辞手段。
使用这一修辞手段的目的在于加强语势,宜于说理,读后有心悦诚服之感。
某些英语习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字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采用对联加字的方法汉译这些习语时,既能保持其修辞色彩,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例如:grea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直译是“伟人也并不总是聪明的”,意译是“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
如果用对联增字法可译为:“人有失手日,马有失蹄时”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再如:
ill news comes apace.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英语习语的翻译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传达,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并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
当然,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不仅限于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英语习语亦然,非一篇短文所能涵盖。
参考文献
[1] 蒋磊. 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 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德春,扬素英,黄月圆. 汉英谚语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文仲.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顾嘉祖. 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郭建中.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语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3(5).
[6] chitra fernando. idioms and idiomaticity[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