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腰椎不稳症的生物力学及诊治新进展
度 也 最 大 ,其 独 特 的 生 物 力 学 机 制 与 临 床上 这两 个 节 段 疾 患 较多的现象有密切的联系 。 2 腰 椎 不 稳 症 的病 因分 类 及 诊 断 2 1 病 因分 类 :腰 椎 不 稳 症 根 据 不 同 病 因 可 以 分 为 创 伤 性 . 腰 椎 不 稳 症 、退 变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病 理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 染 感 或肿瘤) 、发 育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 部 不 连 或 滑脱 ) 峡 、医 源 性 腰
痛及 错 位 感 即 不 稳 交 锁 现 象 ;( ) 站 立 时 腰 椎 棘 突 间 可 见 或 4
节 段 ,是 指 两 个 相 邻 椎 体及 其 连 接 的 椎 间 盘 、小 关 节 及 韧 带
等 结 构 。F a kl 为 正 常 腰 椎 的 稳 定 性 由 椎 间 盘 、椎 间 rn e认 小 关 节 和 韧 带 共 同 维持 ,并 受 周 围 神 经 、肌 肉及 腹 压 等 因 素 影 响 。在 腰 椎 运 动 过 程 中 ,椎 体 间 活 动 范 围 取 决 于 椎 间
症 候 群 。本 文 对 腰 椎 不 稳 症 的 生 物 力 学 机 制 及 国 内外 目前 诊
治 现状 和 新进 展 进 行综 述 。 1 腰 椎 的 生 物 力 学
P nai 首 次 提 出脊 柱 功 能 单 位 ( S aj 等 b F U) 即 脊 柱 运 动
2 2 诊 断 : 目前 对 腰 椎 不 稳 症 的 诊 断 标 准 已 比较 一 致 ,认 . 为诊 断 主 要 依 赖 于 临 床 表 现 和 影 像 学 检 查 n 。临 床 表 现 包 ] 括 : ( )局 限 性 的下 腰 痛 ,伴 有 臀 部 或 大 腿 后 部 的 牵 涉 痛 ; 1 ( ) 卧床 或 支 具保 护 下 症 状 能 缓 解 或 消 失 ;( )腰 部 突 然 疼 2 3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
管 , 2— 周后带腰 围下地活动。常规术前 、 卧床 3 术后 口 服阿法骨化醇( 罗钙全或法能)每天 1 ; , 粒 或肌肉注 射鲑鱼降钙素( 密钙息) 个疗程 , 1 以防治骨质疏松。
段性固定避免了长段 的脊柱融合 。③可以矫正椎体 的前后移位及腰骶部后凸等多种畸形 。④术 中同时
・
6 ( 00 0・总 6 )
中医正 骨 2 1 00年 1月第 2 2卷第 1期
椎 弓根 螺钉 系统 治 疗老 年 退 行 性腰 椎 不 稳
何 利 群
( 浙江省 宁波市鄞 州 区宋诏桥 医院 , 江 宁波 3 5 9 ) 浙 1 12
关键词 关 节不稳 定性 腰椎 椎 弓根螺 钉 内固定术 临床研 究 老 年人
并发症也较高 ; 后路融合的坚强度和局部血液供应均
较差 , 但手术简单 , 并发症少 ; 后外侧融合 的坚强度较 高, 融合骨接触面大, 血液供应 丰富, 稳定性也好 , 而
且 并发 症也 低
经临床观察认为 , 本方法具有 以下优点 : ①螺丝 钉 固定在脊柱的前 、 后三柱 , 中、 其稳定性可靠 。②节
作 固定节段内的脊髓 、 神经减压 , 只需 固定到上下各 1 2个正常脊椎。由于有 了坚强 的内固定 , ~ 增进 了
植 骨融 合率 , 高 了滑 脱 椎 体 的稳 定 性 , 止再 脱 位 提 防 的发生 。值得 注意 的是 在植骨 尚未融 合 之前 , 能在 不 无 保护 条件 下过早 解 除制动 , 否则 会 引起 植 骨延迟 愈
4 讨
论
退行性 腰椎 不 稳 症 手 术 治疗 方 法 主要 为 融合 不
稳定的节段 ,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椎间融合、 后外侧 融 合和后方融合三种。有学者对三种融合术式的生物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寇献斌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015)020
【摘要】目前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已经成为常见病,然而其诊断以及治疗仍有很多争论,特别是治疗方法.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椎弓根系统的坚强固定与非融合技术的弹性固定.本文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治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前景,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3123-3125)
【作者】寇献斌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天津,300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J], 尤立攀;蒋华生;梁振;魏波
2.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J], 尤立攀;蒋华生;梁振;魏波
3.腰椎经皮内镜减压结合非融合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J], 童悦歆;孙克;李鹏飞;张哲哲;宋有鑫
4.循膀胱经推拿法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J], 董辉;张亚峰
5.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报道 [J], 朱立新;靳安民;曹延林;童斌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不稳的手术治疗
a n d r e l a p s e — r e l a t e d h o s pi t a l i z a io t n s i n a d u l t s、 t h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 r e — s ui s t f r o m a 1 2 一 mo n t h ,d o u b l e - bl nd i ,c o mp a r a i t v e s t u d y o f l u r a s i —
椎不稳 的手术 效果 。方法
( 2 7 . 7 7 % , 且所有患者 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 患者 自评满 意度 和医生评价满 意度均为 9 4 . 4 4 %; 同时半年 以后植骨
融合 率亦 为 9 4 . 4 4 %。结论
腰椎 间盘切 除联合椎 弓根 螺钉系统和椎 间植骨融合术 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合并腰
C on h g q i n g , C on h g q i n g 4 0 1 3 2 9 , C H I N A ; 2 . D e p a t r m e t n f o O t r h o p e d i c s , D i n g i f a H o s p i t a l , B i s h a n D i s t r i c t fC o on h g q i n g , C h o n g q i n g 4 0 2 7 6 4 ,C H I N A ; 3 . D e p a t r en m t fS o p i n a 1 . s r g e t h e r d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州 Mi o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每年约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性和非融合性两大类。
椎间融合手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就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优缺点及新近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身体负重量最大的部位,一般认为机体从20岁以后椎间盘便开始退变,外伤及腰椎反复活动和负重等均能加速这种退变。
当退变到达一定阶段,纤维环产生薄弱区域,其内部的髓核便会突出。
椎间盘(髓核)突出时神经根及硬膜囊会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根痛及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神经根对机械压迫非常敏感,因为神经根没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2]。
突出物压迫和机械刺激还会影响椎管内小血管,致神经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功能障碍较单纯压迫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当椎间盘突出发生时,髓核还能引起神经根、硬膜和马尾神经的炎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确认。
新近的实验研究还表明,椎间盘突出会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这是因为正常的髓核封闭在纤维环中,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的某些成分便会与机体在神经根局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 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的概念首先由Cloward在1940年提出,即切除椎间盘,通过植骨或内植物将椎体间关节融合。
经过不断发展,椎间融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导致疼痛的椎间盘,并提供腰椎节段间坚强的融合固定,以维持腰椎的承重作用,同时可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2]。
手术治疗原则是充分减压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目的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压迫和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3]。
按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
用 抗 菌素 、 经 营养 药 、 神 抬高 患肢 , 术后 4 h拔 除负 8
压 吸 引 . 后 2周拆 线 , 后 2 术 术 ~3个 月 逐渐 下 地行 走. 定期 复查 X线 片 2结果 3 8例 手术 患者 均切 口甲级 愈 合 .经 5 2 ~ 4个月 随访 , 症状 完全 消失 者 3 0例 , 大部 缓解 者 6例 . 逐步
江 西 医 药 20 0 8年 第 4 3卷 第 1 期 1
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
王卫 国 张智东 桂 平 ( 江西省鹰潭市人 民医院 , 骨科 ,3 5 0 30 0)
摘 要 目的 探 讨下 腰 椎 不 稳 症 的骨 科 治 疗 。方 法 5 下 腰 椎 不 稳症 患者 , 中腰 椎 峡 部 裂 致 脊 椎 真 性 滑 脱 患 者 1 0例 其 5例 , 变 性 退 腰椎 不 稳 症 患者 3 5例 。 8 患 者 行 手 术治 疗 , 括 : 限复 位 , 固定 , 骨 融 合 , 路椎 管 减 压 ,2例 患 者 行保 守治 疗 。结 果 3例 包 有 内 植 后 1
麻 、 卧位 , 俯 腹部 悬 空 , 椎 后正 中切 口, 层 进入 , 腰 逐
暴露患椎节段; ②植入椎弓根螺钉; ③切除相应节段
椎板并扩大, 探查椎管 , 神经根管; ④切开纤维环 , 清 除髓核 , 扩大椎间隙; 清除软骨板至骨质渗血 ; ⑤连
接纵连杆、 复位、 固定螺帽: ⑥植入融合器或骨条 ; ⑦ 钉棒加压 ; ⑧术野放置透明质酸钠 ; ⑨神经根鞘 内注
者l 0例 , Ⅲ度 滑脱 者 2例 : 术 治疗 3 手 8例 , 守治 保
疗 1 2例 : 随访 时 间 5 4个 月 。 ~2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的病因腰椎小关节面方向近于矢状面排列,尤其腰5与骶1关节为更甚。
该解剖特征使腰椎伸屈活动范围较大,而局部的侧弯和旋转活动范围则明显受限。
腰部活动范围:在屈曲时从腰1~腰4的活动量为5~10%;腰4~腰5为15%~20%。
而腰5~骶1却达60~75%。
因此该节段负有巨大的生物力学需求。
腰椎区前纵韧带较发达,纤椎环又占椎间盘面积的50%~70%,由于前纵韧带与纤维环的附丽关系,所以对临床稳定起主要作用。
后纵韧带不如前纵韧带强韧,小关节在腰椎稳定中也起关键作用。
发育良好的小关节囊在腰椎的轴向旋转和侧屈活动中起重要稳定作用,Sullivan & Farfan (1951)在实验中显示,腰椎旋转≥30 ° 时可导致神经根损伤,所以临床上腰椎发生移位时要怀疑小关节是否已发生骨折或骨折脱位之可能。
由于腰部负荷和活动量大,尤指下腰部。
其椎间盘源性的疾病发生率就高,椎间盘的退变,必波及小关节的稳定,致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开始时间也较其他关节为早。
表现腰5骶1椎体间易发生狭窄、松动及失稳等征象。
小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在X线片上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增生。
这意味着椎间盘与韧带退变发生的时间比此改变更早。
髓核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降低。
当胎儿初生时,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率分别为70%与80%;发育至成年后则为70%与80%;至35岁左右,纤维环降至65%,髓核变为75%。
失水后纤维环及髓核的体积相应萎缩,椎间盘高度丧失,继而引起椎节间的松动和失稳。
正常状态下,椎管内的马尾神经与神经根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一旦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后纵韧带与椎板前方的黄韧带必然因松弛凸向椎管。
导致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压迫。
椎节间的松动与失稳也出现类似的病理刺激,再加上椎间关节及小关节的退变、增生、骨赘形成,与后突的髓核,增厚的黄韧带等共同形成对椎管的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腰椎临床不稳的特点是:与颈、胸段相比,其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一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手术治疗
以此 来 维 持腰 椎 的稳 定 , 旦 失代 偿 . 可发 生 腰 椎 的 异 常 一 便 活动 , 即腰 椎不 稳 。E a 试验 证 明 , 动 节段 的活 动性 在 部 bm 运 分 椎板 和 关节 突 切 除后 将 降至原 来 的 8 % , 间 盘切 除 后将 2 椎
隙 狭窄 l 8例 . 体 边 缘 有 牵 拉性 骨 质增 生影 1 椎 2例 , 关 节 小 增生 1 0例 , 伸 、 屈 位 腰 椎 侧 位 X线 片 椎 体 移 位 > 过 过 4 mm 1 3例 , 度改 变>1 。 角 5 5例 。MR 示所 有 病 变 间 隙椎 间盘退 变 I
进一 步 狭 窄发 生更 严 重 的神 经根 管 狭 窄及 腰 椎 不稳 的加重 切 除椎 板 、 韧 带 、 分关 节 突来 扩 大 神 经根 管减 压 , 黄 部 必然 会 不 同程 度 破坏 脊 柱运 动节 段 的各 种 稳 定 器 . 成腰 椎 的 进一 造 步失 稳 , 变 滑脱 的加重 。 退 目前 对退 变 性 腰椎 不 稳 的诊 断 已基 本 达 到统 一 , 即腰 椎 过 伸 、过 屈侧 位 X线 片显 示 相 邻椎 体 间水 平 移位 > 3mm 或 角度变化>5, 这只是影像学诊断 . l。但 临床 诊 断还 需 结 合 患 者 的症状 和 体征 , 同时症 状 和体 征 与影 像 学 表现 相 一致 。对 于腰 间 盘 突 出症 合 并 退 变 性 腰 椎 不 稳 的手 术 适 应 证 有 以下
4 6个 月 植骨 融 合节 段 骨性 愈 合 1 ~ 7例 , 1例 1年后 复 查椎 间愈合 失 败 , 有 椎 弓根 内 固定 装 置 均 未失 效 . 所 患者 的症 状 改 善 。结 论 : 椎间 盘 切 除联 合椎 弓根 螺钉 系 统与 椎 间植 骨 融 合是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合 并退 变 性腰 椎 不稳 的有 效 腰
三种术式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创伤外科杂志 2 0 08年第 1 0卷第 4期
JTamaS r,Q ru ug 2
1 . . Q
・
31 ・ 7
文 章 编 号 :0 9— 2 7 20 )4一o 1 0 10 4 3 (0 8 0 3 7— 4
・
论 著 ・
so p rto to h u d b a eu l e e t d b h ge fl b e e e e ain a d n re c mp e so in o e ain meh d s o l e c rf ly s l ce y t e de e o um rd g n rto r n ev o r s in. K e o ds: l m b ri sa iiy; s rw ; i tr lfx to yw r u e n tb lt ce n ena ia in; s i a uso p n lf in
Co pa io ft e i e e tki s o r a m e o u be n t b l y m r s n o hr e d f r n nd ft e t ntf r l m r i s a ii t
LA iln JN n mi Y NG We —i e a. 1 NG Ha— g。l A — n。A n bn。t 1 a
p sei ri s u na in, e o r si n o t r o y f s n h sa b t refc h n t e p s ro u o at g T e f — o tro n t me tt r o d c mp e so fi e b d i a et f t a h o t ira t g f n . h n u o e e t e r i u
腰椎退变性不稳
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退变的过程通常会导致僵硬,但一般都是稳定的,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稳。
腰椎滑脱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单一椎体相对另一椎体的水平移位,或更为广泛的退变性脊柱侧凸。
各种形式的腰椎不稳都可导致腰背痛和神经卡压。
退变导致的不稳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进行性的相对严重的症状,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缓解。
腰背痛非常常见,在发达国家超过70%的个体都可能出现过单纯性的腰背痛,最多发的年龄为34-44岁。
这类腰背痛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对于任何脊柱专科治疗而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恢复到相对舒适的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脊柱专科医生应不遗余力地查找单一的疼痛激发点,然后才能进行成功的治疗。
在一系列的退变过程中,任一结构都可导致腰背痛,而腿痛也可能受多个位点的影响。
在脊柱退变这个类似于多米诺效应的进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是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对于轴向应力可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脊柱功能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相互协调,可完成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的活动。
在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相关功能的丧失使脊柱功能单位前方的力学稳定性下降。
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稳定性下降以后,在病变节段由于负荷增加,并出现新的扭转应力,可使韧带结构出现肥厚。
退变突出的椎间盘以及肥厚的韧带可使椎管容积减小导致椎管狭窄。
随着退变加重,关节突关节也出现退变、肥厚。
然而,这是腰椎退变典型的次序,事实上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
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
通常,这种不对称的病理改变被认为会导致两种常见的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滑脱和脊柱侧凸。
当然也存在一些复杂性的脊柱不稳,比如同一患者既有退变性侧凸也有滑脱。
这些状况往往会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主诉。
脊柱退变性不稳的患者通常会抱怨腰背痛和下肢的症状,但很少会关注脊柱的畸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蒋守念;陶海南【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status and progress 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s done a review,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 surgical in clinical.% 本研究就近年来的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适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3页(P2219-2221)【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作者】蒋守念;陶海南【作者单位】武鸣县人民医院,广西武鸣 530100;武鸣县人民医院,广西武鸣5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终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使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2],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10%~18%[3]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术式有:经前路、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经椎体间融合术及重建技术、微创技术等[4]。
传统的经后路、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因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后疼痛等问题严重,逐渐被微创技术取代。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殊器械及微侵袭概念的不断深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关键逐渐转变为如何保证手术彻底,减少患者创伤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5]。
微创技术由于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而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
常见的微创介入手术术式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LDH微切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AMD)、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气体注射术(PIOI)、经皮化学髓核溶解术(CNL)等[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简称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尤以20~45岁的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率很高,但尚未见确切报道。
如今临床治疗方法日益增多,但不外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1]。
本文就近5年来治疗LDH的方法文献简单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1.1传统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手术方式,也是目前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术式。
包括椎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3种。
术后疗效肯定。
临床实践表明部分病人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造成继发性椎管狭窄.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症状复发。
据统计因术后椎管内广泛粘连而引起症状者占6%~8%2]。
1.2微创手术1.2.1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化学溶核术是这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的代表3],还包括各种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LD)、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髓核成形术(NP)。
典型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1996年卫生部正式批准推广应用,国内报道的优良率80.9%--90.58%,目前不同部位和途径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尚有争议4]。
而且溶解后的髓核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引起较重的反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治疗中应严格掌握禁忌症。
1.2.2腰椎间盘显微切除术。
包括经椎板椎间盘镜和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显微手术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确、安全性高、对脊柱生理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椎间盘显微手术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摘除椎间盘组织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操作,因此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中央型椎管狭窄、中央型椎间盘骨化及肥胖者慎用5]。
下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重 建 期 。暂 时性 功 能 丧 失 期 是 指病 变初 期 出 现 腰 痛 及 功 能 障 碍 。不 稳 定 期 的病 理 特 点 为 椎 间 盘 的 高 度 和 内容 物 的 减 少 ;
韧 带 和 关 节 囊 的松 弛 ; 节 软 骨 的退 变 ; 此 而 引 起 的 椎 间 活 关 由 动 增 加 和活 动 异 常 。稳 定 重建 期 是 指纤 维 组 织 及 骨 刺 围 绕 在
维普资讯
J u na fQiia e ia l g , 0 8, 12 No 1 o r lo qh rM dc lCol e 2 0 Vo . 9, . 7 e
・
综 述 ・讲 座 ・
下 腰 椎 不 稳 症 的手术 治疗 及 进 展
张 小 勇( 综述 ) 龚维成 ( 审校 )
2 2 不 同喂 养 方 式 疾 病 发 病 情 况 佝 偻 病 发 病 率 最 高 为 .
3 . 8 ( 5 / 8 )其 次 是 腹 泻 病 为 2 . 4 ( 8 4 5 , 炎 27% 1945 , 14 8 / 8 ) 肺
为 7 2 % ( 5 4 5 , 血 为 4 1 % ( o 4 5 。不 同 喂 养 方 式 .2 3/8)贫 . 2 2 /8 )
量 实 验 研 究 下 , 种 先 进 的 新 方 法 、 技 术 及 相 关 手 术 设 备 器 各 新
械 相 继 开 发 应 用 , 疗 效 果 不 断 提 高 。本 文 着 重 对 下 腰 椎 不 治 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进行综述 。
作 者 单 位 :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骨科 徐
邮 编 2 1 0 202 收 稿 日期 20 -0 — 2 08 7 5
后 方 小 关 节 及 间 盘周 围 , 少 了椎 体 对 另 一 个 椎 体 的移 动 , 减 从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分析的开题报
告
1. 研究背景
腰椎不稳症是由于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等结构受损而导致的腰椎前后向过度活动或异
常运动,常常伴随着椎间隙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等症状。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运动受限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对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两种治疗
方法的效果存在差异,且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复杂程度。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保守
治疗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一定数量的腰椎不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
手术组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随访,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疼痛缓解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等。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医生提供参考,同时
也可促进医疗工作的优化和进步。
5.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评估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
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分成两组,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
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12±1.17)d、(19.74±2.63)d,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骨质疏松是出现在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而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非常普遍的并发症。
它的临床表现是脊柱后凸畸形、腰背部疼痛等,以前的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使用药物和支具等,但治疗效果不显著,还会出现并发症。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某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段65-78岁,平均年龄(70.8±3.2)岁。
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段65-79岁,平均年龄(70.5±3.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3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是:常规手术配合药物治疗。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是:(1)手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前要做好常规检查,使用X射线和CT观察患者的腰椎情况,评价患者椎体后壁完整度、病椎塌陷程度和神经根压迫程度;(2)手术治疗方法:手术中,让患者处于俯卧姿势,进行消毒铺巾,通过C臂机确定患者的病椎部位,然后借助C臂机进行穿刺。
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和拇趾下垂等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椎管减压、腰椎融合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等方法。
本文将就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手术治疗方法1. 椎板椎间融合术椎板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椎管狭窄和腰椎退行性病变伴随的下肢疼痛和无力。
手术通过清除椎板、椎间盘和椎体骨刺,减压椎管,恢复神经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方法,通过置换退行性变性的椎间盘,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
相比于椎板椎间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够保留腰椎的运动性,减少椎间融合所导致的脊柱运动不稳和相邻节段退行性变。
3. 微创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的主流手术治疗方法。
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和内窥镜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加快患者康复。
1. 疼痛缓解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腰痛和下肢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椎板椎间融合术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微创手术由于创伤小,疼痛缓解更快。
2. 神经功能恢复手术能够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患者的下肢无力和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行走和活动能力。
3. 预防后续并发症手术能够有效预防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的后续并发症,如脊柱运动不稳、脊柱畸形等,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手术并发症1. 椎管、神经根损伤手术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解剖结构特殊,可能导致椎管、神经根损伤,影响手术效果。
2. 感染手术创口可能引起感染,需及时处理,预防感染扩散。
3. 出血手术创口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止血。
四、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1.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带来了新的可能。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可恢复椎间高度和脊柱活动度的人工髓核置换术和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等技术。
腰椎间盘可以分为正常、膨出、突出、脱出和许莫氏结节几种类型。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即活动度。
影响脊柱节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纤维环、韧带、小关节的作用,以及间盘的稳定作用,即所谓的三关节复合体。
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间盘镜技术,第二类是经皮穿刺技术。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椎的稳定性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地早,短期的治疗效果突出,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但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操作要求精细,技术要求较高,医生研究曲线长,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目前尚无确切报道。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于间盘突出初次发作,突出部位为偏中央型且不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人手术效果明显,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但对于极外侧型或是椎间孔狭窄的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效果不佳。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尤其是椎间隙感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损伤、切口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术后复发等,其中以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处理最为棘手。
另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髓核摘除术,目前可以归为这一类技术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两类。
一是用化学方法溶解髓核,如经皮臭氧腰椎间盘减压术、胶原酶溶解术等,以及经皮激光汽化冷凝技术。
二是用物理学方法使间盘内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消失,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等。
根据国际公认的脊柱稳定性理念,小关节和椎间关节(即三关节复合体)提供了稳定性。
椎间关节提供了53%的稳定性,在Ebam实验证明,在部分切除椎板和关节突后,每个三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降至原来的81%。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疗效分析
关键 词 : 腰椎问盘突 出; 腰椎失稳 ; 柱融合术 脊
、
中图分 类号 : 8 . ; 8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27(0 2)4— 33— 3 R6 15 R 6 7 3 , A 10 0 8 2 1 0 0 dc 0 2A g1 ( ) ora l c t p ei 2 1 u ;5 4 o n aO h s
・7 3 3-
・
临床 论 著 ・
手术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伴 腰 椎 失 稳 症 疗 效 分 析
杜 怡斌 , 少保 , 艺明 , 裴 刘 马 力
S g c lt e t e f l ur ia r a m nt o umba ic he ni to w r d s r a i n
s n l i t bi t DU ibn. PEI S o pi a nsa l y i Y—i ha —
bo f i ig, i t etfs i l ug r ,h it o i l Hfi i , e iA h i a ,LU Y— n MA L D p pn re teFr s t e t Hf ,n u m o aS y sH p a o f eCy e
a d t nfrm n l u a t b d s n+ ot oa rl u i T I n a s a ia lmb r n r o yf i r o ie u o p s rlt a fs n( L F+P F n t am n o m a ds ena e e o L )i e t e t f u b r i h ri— r l c
腰椎不稳症的诊治进展
脊柱 功能 单 位 ( f u n c t i o n a l s p i n a l u n i t ,F S U) 由相 邻 的
两 个 椎体 以及与 之 相连 的椎 间 盘 、 小关 节 和 韧 带构 成 。腰椎 尤 其 是 动力 性 x线 片。( 1 ) x线 片: ① 常 规 腰椎 平 片可见 小 关 的稳 定 性 由椎 间 盘 、 小 关节 和韧 带 共 同维 持 , 同时 也受 神 经 节 棘 突不 对 症 , 小 关 节退 变 和 半 脱 位 , 牵 引性 骨 刺 , 椎 间 和周 围肌 肉的 影 响 。 任 何 原 因导 致 上 述 结 构 的 损 害 都 可 能 隙 变 窄 。 ② 过 伸 位 病 变 腰 椎 椎 体 间 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 一 腰 椎
导 致 腰 椎 不 稳 。年 龄 的增 长 和 慢 性 损 伤 , 导 致 椎 间 盘 及 关 矢状 径 的 9 %或 过 曲位 病 变椎 体 间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一 椎 体矢 %可结 合 临 床 诊 断 为 腰 椎 不 稳 症 。 也 有学 者 【 5 认 同 节 软骨 退变 , 关节间隙变窄, 韧 带 和 关节 囊 松 弛 , 导 致 其 稳 状 径 的 6
【 关键 词 】腰椎 不稳 症; 诊 断; 治疗进展 【 中图 分 类 号】R71 1 【 文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1 3 ) 1 0 ( b ) - 0 1 9 4 - 0 3
1 定 义 和 发 病 机 制
定性下降。 椎 间盘 退 变 的 机制 尚不 十分 明确 , 椎 间 盘营 养 供 腰 椎 不 稳 的动 力 性 x片 表 现 为矢 状 位 病 变 椎 体 间移 位 超 过 应 下 降 可 能 是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 其 中一 个 明显 改 变 是 椎 间 4 mm; 或成角 > 1 0 。; 或L 1 , 2 、 L 2 , 3 、 L 3 , 4 旋转超过1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摘要】腰椎不稳症是一种并不鲜见的腰椎疾患,常合并腰椎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其他疾病。
由于其手术治疗涉及腰椎稳定性及功能重建的问题,故不同医生对其手术方式有不同的见解。
笔者着眼于近年来关于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及其进展,对其进行了一次整理和总结,相信未来会有更加安全、经济、简便的手术方式出现。
【关键词】腰椎不稳手术治疗入路【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073-031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该术式目前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
PLIF可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同时经同一切口行椎管的减压和探查。
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可以为植骨提供良好的融合环境,提高融合率,还可以很好地稳定脊柱的前柱和中柱,分载椎体间的轴向载荷,减少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发生率。
适合于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的患者。
1.1椎间植骨方式的改进张超远、孟祥翔[25]等采用椎间打压植骨联合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内固定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手术应用切取下的椎板骨颗粒为植骨材料,采用打压植骨能使植骨充分,植骨量及植骨面积明显大于其他方式,具有相对更大的骨移植物接触界面,为早期融合及获得相对较高融合率提供条件。
同时提供了充足的骨愈合支架,经过打压使植入骨颗粒接触紧密,不留空腔,术后即刻起到坚强支撑作用。
术中要点是在截下的病变节段棘突椎板复合体的上位棘突根部用枪状咬骨钳制作缺口或骨洞,固定棒的横连接杆从此洞中穿过,可起到支撑与固定作用,防止骨块向椎管内陷挤压硬脊膜,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同时提供理想的覆盖材料,防止椎管外瘢痕组织向椎管内挤压,起到保护脊髓、减少椎管内瘢痕粘连的作用。
经随访,回植骨块均获得骨性融合。
这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可降低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和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椎管成形术。
伍红桦[24]等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并单Cage单侧椎体间骨粒植骨融合术治疗慢性下腰痛。
根据不同病因行全椎板、半椎板、下关节突完全切除和椎间盘摘除以使神经根获得减压。
由症状较重的一侧或MRI所显示的椎间孔更为狭窄的一侧,将硬膜囊和神经根向内侧牵开后充分摘除椎间盘,用刮匙彻底去除相邻椎体的软骨终板,保留终板皮质骨,根据试模测量椎间隙高度来确定Cage的尺寸,在近椎体左右中线处斜行植入单个Cage使椎体平衡。
减压所获得的椎板、棘突和关节突咬碎后尽可能多地填压植入椎间隙前部及两侧,预留Cage空间,然后再植入填有局部所得松植骨。
植入单Cage的PLIF术后脊柱屈曲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若加用椎弓根钉将提高各运动方向上的生物力学性能,且较双Cage更易操作。
应用单枚Cage在单侧置入,尽可能多地保了脊柱后部结构,增加了融合术后的稳定性,避免对无症状侧神经根及硬膜囊的骚扰,减小了术后纤维粘连,有效减少了术中失血、缩短了手术时间。
1.2小切口椎板开窗术式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式。
王涵、邵擎东[18]等认为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对正常组织的破坏较多,容易出现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并且该手术本身对腰椎关节损伤大,易造成腰椎不稳,近年来逐渐不为所用。
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对设备条件及手术者要求高,价格也较为昂贵,并且该手术并行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操作性不强。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手术介于两者之间,既具有显微镜手术的优点,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对正常组织的创伤更小,并且由于手术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结构的稳定性,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远期疗效佳。
术后卧床时间短,康复过程较快,又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开展。
1.3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刘海明、潘兵[7]等认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主要适用于单侧下肢出现症状的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单侧腰椎骨赘形成或侧隐窝狭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等。
而椎间隙过窄、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须双侧椎板减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不稳、脊柱侧弯等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禁忌证。
对于仅有单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即可维持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与传统的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在融合率和临床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程飞、程筱雯[6]等认为脊柱手术的原则就是减压和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固定和融合范围,过度坚强内固定,易在植骨区形成应力效应,导致固定椎体骨质疏松和植骨区的吸收,而单边固定的优点在于达到稳定的同时避免了症状对侧的软组织剥离,减少了手术损伤,最重要的是通过椎体间的植骨融合达到恢复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经单边钉棒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付美奇、赵晓东[2]等认为: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医疗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节段腰椎可达到维持腰椎稳定性的要求,术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提高疗效。
而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视野较小、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操作难度较大,对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临床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适应证的进一步研究,及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邻近节段的影响,将是今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重点。
1.4肌间隙入路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式沈爱东、周枫[9]等认为选择从多裂肌和最长肌的生理间隙进人手术入路不需广泛剥离肌肉,术后肌间不易形成瘢痕组织; 保护了多裂肌深面的神经支配,避免了多裂肌的失神经性退变,同时置钉过程中不需广泛牵拉肌肉组织,减小了手术造成的肌肉坏死变性。
多裂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不仅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而且维持了脊柱节段的稳定性,缓解了脊柱节段的退变。
同时我们采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保留了局部节段的适当应力,有益于植骨区域的骨融合,避免内固定过于坚强而导致邻近节段应力集中,邻近节段退变加速。
此手术方法简单,可明显减少显露时间,术中术后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同时保留了大部分中后柱结构,对脊柱结构破坏少,稳定性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干扰小,并发症少。
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
但其固定强度弱于双侧固定,不适合伴有峡部裂及Ⅱ度以上滑脱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1.5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刘明、高巍[10]等认为本方法只适用于因腰椎不稳所致腰腿痛患者,对伴有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或后纵韧带骨化、侧隐窝狭窄患者,由于引起症状是多种因素,而病人身体难以承受椎板减压所导致的创伤,故仅解决脊柱不稳定,并不能解决椎管狭窄所引起的症状,甚至滑脱椎复位后还可能使椎管狭窄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就手术方式选择而言,单纯脊柱内固定对退变性滑脱伴严重椎管狭窄患者不适合。
术者必须对脊柱结构非常熟悉,熟练掌握直视下椎弓根穿刺技术和对椎弓根X线投影非常了解。
因此,要获得满意的疗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至关重要,熟练准确的操作也是基本要求。
骨质疏松状况也是决定是否采用该手术方案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由于疏松的骨骼难以把持住椎弓根钉,单纯内固定不能使脊柱维持长久稳定,从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因此这类病人也不适合应用该方法治疗。
融合可以消除运动节段不稳,缓解椎间盘和(或)小关节退变引起的疼痛,退变性腰椎滑脱术后远期稳定性需依靠融合来维持。
减压后融合比单纯减压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刘红光,吴小涛[16]等采用通道下单侧椎体间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手术对象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腰腿疼痛,影像学显示单间隙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脱出,单一神经根受累,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一致。
本术式主要适应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退变性及峡部裂性Ⅰ度滑脱、退变性腰椎不稳、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Ⅱ度、Ⅲ度、Ⅳ度滑脱及腰椎感染、结核、肿瘤等予以排除。
腰椎Ⅱ度及以上滑脱,因椎间盘清除( 椎体间) 及后方结构松解不彻底,滑脱难以得到理想复位; 腰椎结核、肿瘤等内镜下操作因操作空间较小,存在手术的不彻底性。
另外,对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患者,应判明瘢痕组织增生的情况,不应强求行微创手术,以防损伤硬膜或神经根等。
对于体重过重、肥胖患者,会导致微创手术难度增加。
2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al Ln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该术式是采用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进入椎间隙完成椎间盘摘除并植骨,同样可以为腰椎前、中柱提供支撑。
可经单侧椎间孔置入椎间融合器,无需完全打开椎管,避免了对神经根的过度牵拉,虽然融合器置入侧需切除的结构较多,但在椎间达骨性融合后脊柱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TLIF最突出的优点有:[4]① 对椎管内神经组织几乎无干扰,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避免因椎板切除造成硬膜囊外广泛纤维化的危险,适用于椎管内无严重黏连、神经根管周围无广泛疤痕形成、不需要作神经松解减压者。
② 保留了脊柱后方的韧带复合结构,有助于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性能。
同时因保留了椎板和棘突等骨性组织,为后方植骨融合奠定了良好植骨床。
③ 经椎间孔入路在显露神经根方面比较容易,对神经根管的减压十分彻底,同时对神经根性腰腿痛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更为适宜合并椎间盘极外侧型突出患者。
基于上述TLIF的优点,对于椎管内未完全骨性狭窄的椎间盘退行性疾患、腰椎退行性滑脱和椎弓崩裂的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选择TLIF术式较PLIF术式更为合适。
但是,TLIF无法完成椎管内神经减压与神经松解等操作,往往因椎管减压不彻底而导致临床疗效欠佳。
3 撑开型融合器[5]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在椎间隙行撑开后使其内部的容积增大,可植入更多的自体骨,使植入的松质骨与上下椎体的骨质有更多的接触,提供融合的面积大,其羟基磷灰石的涂层也有促进骨长入作用,有利于椎间骨性融合。
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在植入体内后,融合器的形状由类圆柱形变形为前高后窄的类长方形,使椎体前度前端撑开,增加腰椎椎间隙前凸6°~8°,更符合椎间隙前宽后窄的生理学特征,所以该融合器在术中存在重建椎间隙高度,恢复腰椎生理曲度,有效地恢复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容积, 减少椎间隙塌陷,起到即刻可靠地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