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节段性不稳第3部分

合集下载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处理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处理

• 不稳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包括空间动态性和时间
• •
动态性。 空间动态性指不稳不是单一体位下椎体的位置失 常,而是不同体位下相邻椎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异, 超过一定程度即为不稳。 时间动态性则是指某一脊柱运动单元超过其极限 运动参数和(或)出现异常活动,经定期随访这些 指标进行性恶化,此时就可认为该节段处于不稳 状态。
侧位片提示病椎向前滑脱 斜位片可见“狗脖子”断裂 动力位片
• MRI 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 • 椎管造影
临床分级(Meyerding分级)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滑脱进一步发展
非手术治疗
• 适用于病史短、症状轻、Ⅰ度以内的
滑脱及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者。 • 体息理疗、腰背肌锻炼、腰围或支具、 治疗骨质疏松、有氧运动和减轻体重
• •
直接压迫马尾神经。 滑脱椎上关节突前移,突入上位椎间孔,致椎间 孔狭窄,压迫神经组织。 椎弓峡部损伤后的纤维组织增生亦对周围神经造 成挤压和刺激。 椎体前移,人体正常承重力遭到破坏,异常应力 作用可使腰背肌、韧带组织、椎间盘等处于劳损 状态而发生疼痛。

• 椎体前移时,上位椎体的棘突可与下位椎
Marchetti-Bartolozzi分类
1994年
发育性
高度发育不良
A.合并崩裂 B.合并延长
获得性
创伤性
A.急性骨折 B.应力骨折
病理性
A.局部病变 B.全身性疾病
低度发育不良
A.合并崩裂 B.合并延长
手术后
A.直接手术 B.间接手术
退行性
A.原发 B.继发
病理
• 滑脱时椎体向前滑移,在相邻椎体后缘形成阶梯,
节炎患者行功能位摄片,结果显示:

腰椎节段性不稳的治疗现状

腰椎节段性不稳的治疗现状

患 。近 年来 , 着 脊柱 外科 理 论 与技 术 的发 展 , 随 临 床经 验 也证 实 了伤 残性 的腰 腿 痛 与腰 椎 不稳 密 切 相关 。 ui h和其 同事 在 1 9 k lc s 9 1年表 明 . 动节 段 活
的 关 节 紊 乱 在 没 有 神 经 压 迫 或 者 过 度 活 动 的 失 稳 情 况 下 能 够 引 起 使 人 衰 弱 的 腰 背 痛 ] cte 和 。 ori Du o se 最 早 提 出 节 段 性 固 定 的 概 念 . 能 重 b u st 它 建 失 稳 节 段 的 即 刻 稳 定 、 复 腰 椎 节 段 功 能 , 渐 恢 逐
成 为 脊 柱 外 科 经 典 术式 . 文 就 其 治 疗 方 面 进 行 本
综述 。
l 腰 椎 节 段 性 不 稳 的 定 义 及 诊 断 腰 椎 节 段 性 不 稳 是 指 构 成 腰 椎 的 一 个 生 物 力
学 单 位 ( 括 前 柱 的椎 体 、 间盘 和前 后纵 韧 带及 包 椎
的 不 对 称 性 收 缩 所 致 。 说 明 腰 背 部 软 组 织 的 损 伤
现 相 应 临床 症 状 . r mo e F y y r和 p p o e将 节段 性 不 稳 定 定 义 为 : 柱 活 动 节 段 刚性 的 丢失 以致 对 结 脊
构 施 加 力 时 产 生 比在 正 常 结 构 所 能 看 到 的 移 位 要 大 , 果 导 致 了 疼 痛 和 潜 在 畸 形 发 展 , 使 神 经 结 结 并
3 mm 就 能 确 定 不 稳 定 的 诊 断 。 ; ik ly 。 K r ad w ii F r n补 充 “ 段 不 稳 定 ” 义 包 括 了 病 ls和 af l a 节 含

腰椎失稳影像诊断标准

腰椎失稳影像诊断标准

腰椎失稳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动力性X线检查:
o腰椎椎体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在过屈和过伸侧位X线片上,相邻腰椎椎体间的相对水平移动大于3mm,通常认为可能存在腰椎不稳现
象。

o旋转活动度:腰椎节段在屈伸过程中旋转角度增加,L5/S1椎间旋转>20°,其他节段>15°。

2.静态X线检查:
o椎间隙狭窄程度:椎间隙宽度减少>10%。

o椎间隙角度变化:椎间隙的角度变化>10°。

3.临床症状和体征:
o反复发作的下腰痛,活动或轻度用力即可诱发疼痛。

o休息或佩戴腰围、支具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4.其他影像学证据:
o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及韧带结构的形态变化,确认椎节不稳迹象。

o MRI检查不仅能看到X线和平片未能显现的软组织病变,还能评估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椎体和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当X线动态观察到椎体间活动度异常并且患者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可以诊断为腰椎不稳。

确切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体检和影像学特征,必要时还需要包括MRI、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共同分析。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的病因腰椎小关节面方向近于矢状面排列,尤其腰5与骶1关节为更甚。

该解剖特征使腰椎伸屈活动范围较大,而局部的侧弯和旋转活动范围则明显受限。

腰部活动范围:在屈曲时从腰1~腰4的活动量为5~10%;腰4~腰5为15%~20%。

而腰5~骶1却达60~75%。

因此该节段负有巨大的生物力学需求。

腰椎区前纵韧带较发达,纤椎环又占椎间盘面积的50%~70%,由于前纵韧带与纤维环的附丽关系,所以对临床稳定起主要作用。

后纵韧带不如前纵韧带强韧,小关节在腰椎稳定中也起关键作用。

发育良好的小关节囊在腰椎的轴向旋转和侧屈活动中起重要稳定作用,Sullivan & Farfan (1951)在实验中显示,腰椎旋转≥30 ° 时可导致神经根损伤,所以临床上腰椎发生移位时要怀疑小关节是否已发生骨折或骨折脱位之可能。

由于腰部负荷和活动量大,尤指下腰部。

其椎间盘源性的疾病发生率就高,椎间盘的退变,必波及小关节的稳定,致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开始时间也较其他关节为早。

表现腰5骶1椎体间易发生狭窄、松动及失稳等征象。

小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在X线片上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增生。

这意味着椎间盘与韧带退变发生的时间比此改变更早。

髓核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降低。

当胎儿初生时,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率分别为70%与80%;发育至成年后则为70%与80%;至35岁左右,纤维环降至65%,髓核变为75%。

失水后纤维环及髓核的体积相应萎缩,椎间盘高度丧失,继而引起椎节间的松动和失稳。

正常状态下,椎管内的马尾神经与神经根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一旦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后纵韧带与椎板前方的黄韧带必然因松弛凸向椎管。

导致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压迫。

椎节间的松动与失稳也出现类似的病理刺激,再加上椎间关节及小关节的退变、增生、骨赘形成,与后突的髓核,增厚的黄韧带等共同形成对椎管的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腰椎临床不稳的特点是:与颈、胸段相比,其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一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S1 小腿后侧 足背 外侧 足底 趾及踝跖 屈
感觉 ↓ 肌力 ↓ 反射 ↓
股前区及 小腿内侧
股四头肌 膝腱
拇趾背伸
跟腱
腰 骶 神 经 根 感 觉 分 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询问诱发因素
腰部过度负荷 腰部外伤 腹内压增加 体位不正 其他:突然负重、长期震荡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临床症状

下肢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 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 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 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腰4、5椎间盘 突出可累及腰5神经根并出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 、足背外侧及拇趾背侧感觉麻木异常。腰5骶1椎 间盘突出可累及4、5趾背侧皮肤感觉异常。如果 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可 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而出现下肢发冷、发 凉、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①软骨板;③纤维环;③髓核。 髓核含85%的水分,其密度随年龄而增大。正常 脊柱伸直时,髓核内液体流向前方,屈曲时流向后方 。髓核使压力在椎体整个上下面均匀分布。 椎间盘不但是椎体间主要的坚强连系与支持结构 ,同时也是脊柱运动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 性垫”的作用,能承受身体的重力,能保护和控制脊 柱各种活动,平衡缓冲外力。
椎间盘的功能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 (2)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即使椎体间仍然有一定的倾斜 度,但通过髓核半液状的成分使整个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 。 (4)缓冲作用。①髓核具有可塑性,可以平均向各方向传递; ②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 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 ,起到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作用。 (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直 径的3~10倍。 (7)维持脊柱的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不一,在同一腰 椎间盘其前方厚,后方薄,使腰椎出现生理性前凸曲线。

《腰椎间盘突出系列论文》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系列论文》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复 发性 腰椎间盘突 出症 系指原 手术节段 和部位 间盘再 突 出或手 术 节 段 对侧 间 盘 突 出. 者 无 痛 间歇 期 >6个 患
资料与方法
月川,发 率 %一 % 是腰 盘 术后 期的 其 生 为4 1 川, 椎间 手 远 8
重要并发症 对 复发性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治疗 国内外争 议 较 多。本组 总结 分析了 自20 年 1月至 2 0 2 仪巧年 1 月 采用 2
u o J) f幻 JIF 结合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治疗 同节段复发性 腰椎 n 间盘 突出症 4 例, 3 获得满意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1 例, : 玩一 例, 加上玩j 例。推板间开窗7 玩 加上 54 乌、 Z
例, 单侧半椎板 切除 1 例 , 2 双侧 半椎 板切 除 2例 , 椎板切 全 除 2 例 。3次手 术史 的 2例 卜 手术 史的 7例 。临床表 2次 现 : 例为腰痛和一侧下 肢的根 性疼痛 5例 为腰痛 和双 侧 1 3 下肢 的疼痛 、 麻木 7例 为双下肢 的间歇 性跋 行, 例 合并有 3 大小便功 能障碍。 术前 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 过伸、 过屈 位 x线 片 , 表现 为 不 同程度 的椎间隙狭窄 , 牵张性骨刺及 节段 性不稳征象 。行
除了 盘源性腰痛及避免了 再次复发; 其次, 椎体间融合处于
重力传导线上 , 能提供前 中柱载荷分享 , 复椎间隙 、 间孔 恢 椎 高度 , 重建脊柱 正常的生理序列 。我们 采用后路斜向置入 单
9 4%为中, 一 %或 JA评分低于术前的为差。术后3 0 2 % 4 O 、
6 1、 个 月进行 随访 , 、 2 24 以后 每年一次 , 摄腰椎 正、 位片 拍 侧 及 过伸、 过屈位片 , 了解骨融合情况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2007-08-09 15:35腰椎不稳参考诊断标准:1、动态侧位X线片示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大于3mm,和(或)椎体在伸屈过程中旋转活动度增大,L5-S1节段大于20度,其上位节段大于15度。

2、反复发作的下腰痛。

3、活动或轻微的用力即可引发下腰痛。

4、休息或用围腰、支具外固定治疗可缓解。

5、腰椎内固定手术史。

以上五点若满足前两项,同时满足后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临床不稳。

脊柱的稳定性反映了载荷与其作用下所发生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同样的载荷下,位移越小, 稳定性就越强。

因此, 脊柱的不稳意味着在正常载荷下即出现了异常活动、应变和变形。

White 提出了临床稳定( clinical stability ) 和临床不稳( clinical instability) 这一概念。

认为在生理载荷下, 脊柱各结构能维持其与椎体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 不会引起脊髓或脊神经根的损伤或刺激, 故称为临床稳定; 当脊柱丧失这一功能时, 就称为临床不稳。

临床不稳在生物力学上, 是指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活动度增加, 与正常结构相比, 不稳的脊柱在同样载荷作用下发生更大的位移; 在临床上, 不稳脊柱的过度活动可导致疼痛, 潜在的脊柱畸形可能导致脊髓及脊神经组织受压损伤。

上述两方面的含义可以分别命名为“脊柱不稳”和“脊柱不稳征”。

也就像楼上前辈所说的, 当存在脊柱的过度活动和(或) 异常活动时,并不一定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不稳引起的疼痛后,真正不稳移动的范围又不大,达不到诊断影像学不稳的标准。

脊柱的不稳一般经历不稳,代偿性稳定重建,再次失稳三个阶段。

而早期治疗目的为1.使颈椎被破坏的节段在理想的功能位充分愈合;2.防止对颈椎其他组成部分及脊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使原已损伤的神经组织尽可能恢复功能;3.防止颈椎原有畸形进一步加重或出现新的畸形。

腰椎节段性不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Fry—moyer等[8]极度屈曲与过伸的侧位X线检查,其诊断标准是临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或位移超过3mm。

腰椎失稳简述

腰椎失稳简述

临床特点: 与活动有关的下腰痛或神经症状 制动后会减轻或消失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久站后“折腰感” 屈伸活动时“受阻感”
“腰部断裂恐惧感” 支具制动后或改变体位,症状消失
临床体征: 站立时“台阶状棘突” 不稳试验 疼痛试验 腰椎被动牵拉试验 伴或不伴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5.手术治疗进展
2.病因病理
腰椎失稳根据常见原因可分为:创伤性腰椎失稳 、退变性腰椎失稳、病理性腰椎失稳(感染或肿瘤) 、发育性腰椎失稳(峡部不连滑脱)、医源性腰椎失 稳、动力性腰椎失稳(神经源性或肌性)等。几乎脊 椎的所有常见伤病均可导致其本身的不稳定。此外 ,肿瘤、炎症以及各种减压性手术都可能被坏腰椎 的稳定性。
4.Stokes和Frymoyer对腰椎失稳作了如下的定义:脊柱 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运动节段 上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从而出现脊柱的畸 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这个定义被大部分医 生所接受并应用到临床。
5.Panjabi重新定义了腰椎节段性失稳:在生理载荷下, 脊柱的稳定系统将脊柱运动的中性区域维持在生理范围 内的能力减退,从而出现脊柱的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 忍受的疼痛。
成角不稳定:前屈/后伸位椎间隙张开角度 水平不稳定:矢状面下位移 旋转不稳定:矢状面屈伸角
目前国内外大多使用标准
△θ=θ过伸-θ过 屈 ≥15°
(前后位移≥3mm L5-S1≥4mm)
L4-5≥20°
斜位
CT
MR
4.诊断
临床不稳 影像学不稳
White and Panjabi’s 脊柱不稳的 诊断标准 ( ≥5 分即为不稳)
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病理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退变分期
椎小关节

腰椎退变性不稳

腰椎退变性不稳

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退变的过程通常会导致僵硬,但一般都是稳定的,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稳。

腰椎滑脱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单一椎体相对另一椎体的水平移位,或更为广泛的退变性脊柱侧凸。

各种形式的腰椎不稳都可导致腰背痛和神经卡压。

退变导致的不稳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进行性的相对严重的症状,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缓解。

腰背痛非常常见,在发达国家超过70%的个体都可能出现过单纯性的腰背痛,最多发的年龄为34-44岁。

这类腰背痛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对于任何脊柱专科治疗而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恢复到相对舒适的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脊柱专科医生应不遗余力地查找单一的疼痛激发点,然后才能进行成功的治疗。

在一系列的退变过程中,任一结构都可导致腰背痛,而腿痛也可能受多个位点的影响。

在脊柱退变这个类似于多米诺效应的进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是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对于轴向应力可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脊柱功能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相互协调,可完成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的活动。

在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相关功能的丧失使脊柱功能单位前方的力学稳定性下降。

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稳定性下降以后,在病变节段由于负荷增加,并出现新的扭转应力,可使韧带结构出现肥厚。

退变突出的椎间盘以及肥厚的韧带可使椎管容积减小导致椎管狭窄。

随着退变加重,关节突关节也出现退变、肥厚。

然而,这是腰椎退变典型的次序,事实上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

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

通常,这种不对称的病理改变被认为会导致两种常见的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滑脱和脊柱侧凸。

当然也存在一些复杂性的脊柱不稳,比如同一患者既有退变性侧凸也有滑脱。

这些状况往往会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主诉。

脊柱退变性不稳的患者通常会抱怨腰背痛和下肢的症状,但很少会关注脊柱的畸形。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类
临床常用Witlse六类分法: Ⅰ型 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 多伴L5S1脊柱裂,不能支持上面重力; Ⅱ型 峡部性滑脱:峡部部分缺损,椎体前滑, 后部结构基本正常, Ⅱ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 Ⅱb峡部拉长,没有断裂,保持连续性;
Ⅲ型 退行性滑脱:椎间盘退变,中老年多 见; Ⅳ型 创伤后滑脱: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 区,伴椎弓根骨折; Ⅴ型 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 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Ⅵ型 外科治疗后:多见广泛椎板及小关节 切除减压术后。
(4)植骨融合 内固定物是暂时的,植骨自身骨性融合 才能保持持久稳定; 近年,后入路途径椎体间融合装置(简称 cag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cage的优点是可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 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 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有利于骨融合。
(一)腰椎X线片
3、斜位片 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
(一)腰椎X线片
4、功能位(主要显示下腰椎不稳) 椎体间水平位移> 3mm 或角度位移> 10 °,过 屈位椎体间位移≥8% (L4、5)或≥6%(L5S1), 过伸位椎体间位移≥ 9%
(二)腰椎CT片
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 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 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 椎管前后径延长,可呈“双管征”; 滑脱椎体“双边征”; 椎间盘于相邻椎体层面以相反方向超出 椎体边缘“夹心征”;
四、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表现
下腰痛:长期反复发作,站立行走、负 重及弯腰加重,卧床休息减轻; 坐骨神经痛,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 麻木,膝腱、跟腱反射异常,直腿抬高 试验(+); 椎管狭窄表现: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鞍区麻木,大小便异常, 下肢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不全性瘫痪。

伴有节段性不稳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分析

伴有节段性不稳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分析
【 键词l 节段性不稳 关 腰 椎 间盘 突 出 内 固 定 1 资 料 与 方 法
关 于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伴 有 腰 椎 节 段 性 不 稳 的 治 疗 、 椎 腰
节 段 性 不 稳 的 判 断 标 准 以 及 髓 核 摘 除 的 同 时 是 否 要 作 稳 定 性 腰椎手术等问题 , 目前 仍 有 进 一 步 探 讨 的 必 要 。本 文 就 以 髓
1 1 一般 资料 自 2 0 年 2月  ̄ 2 0 . 06 0 8年 6 选 择 典 型 的腰 月
椎 间 盘 突 出症 合 并 腰 椎 节 段 性 、 1 女 4例 , 龄 2  ̄ 4 年 8 6岁 , 均 3 . 平 7 4岁 。全 部 病 例 术 前 C T及 MRI 查 L~ 的腰 椎 间盘 突 出 3 例 ; 问盘 突 出 检 2 b~ 椎 2例 ; s 椎 间 盘 突 出 6例 , 床 检 查 有 典 型 神 经 根 受 压 症 L 临 状 及腰 椎 节 段 性 不 稳 的 症 状 。术 前 对 于 腰 椎 不 稳 的 判 定 是 依 据 动 态 X线 摄 片 及 l 检 查 , 乎 所 有 病 人 均 有 反 复 腰 痛 、 床 几 半 弯 腰 时 加 重 , 部 虚脱 感 , 腰 椎 要 滑 落 的不 安 定 感 ;站 立 腰 及
18 统 计 学 处 理 .
2 结 果
计量资料以 ( z± s 示 , 用 t 验 , )表 采 检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 验 。 检
两组 治疗 情 况 见 表 1 。
襄 1 糖尿 病 合并 肺 脓 肿 疗 效 比 较 n %) (
其 活 性 , 大 了抗 菌 谱 , 革 兰 阴性 菌 、 兰 阳 性 菌 、 氧 菌 、 扩 对 革 厌 支 原 体 、 原 体 和 军 团菌 等均 有 抗 菌 活性 , 组 织 间 隙 具 有 高 衣 使 杀 菌 效 能 , 高 了临 床 治 疗 有 效 率 。 提

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护理概述

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护理概述
请思考:如何指导该病人正确佩戴腰围?
案例导入
体格检查:跛行步态,棘突及椎旁压痛,叩击痛,腰椎活动受限,左下肢感 觉减退,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X线腰椎正侧位示腰4~腰5椎间盘病变,MRI示腰椎退行性变, 腰1~腰2 ,腰2~腰3,腰3~腰4椎间盘膨出,腰4~腰5椎间盘突出,骨密度检 查示低密度。
• 呼吸功能训练 •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 俯卧位训练 (3)安全护理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体位护理 (3)功能锻炼 (4)并发症的护理
1)呼吸困难 2)伤口出血 3)脊髓神经损伤 4)吞咽困难 5)植骨块脱落、移位
八、护理措施
八、护理措施
3.健康教育 (1)纠正不良姿势。 (2)注意颈部保暖。 (3)选择合适枕头及床垫。 (4)避免外伤:行走或劳动时注意避免损伤颈肩部。
六、护理措施
3.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脱水、激素、营养神经。 ➢ 脑脊液漏:抬高床尾;预防颅内感染,必要时探查伤口,行裂口缝合
或修补硬脊膜。 ➢ 切口内血肿:行切口血肿探查术,清除血肿。
六、护理措施
4.健康教育
➢ 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负重,搬运重物时采用正确的姿势。 ➢ 坐位时尽量采用有靠背垫的椅子。
➢ 髓核化学溶解法。 ➢ 骨盆牵引:7~15kg,2周;间断牵
引法,每日2次,每次1~2h。 ➢ 手法治疗:推拿、按摩等。 ➢ 其他:热敷、针灸、低中频电疗。
七、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10%~20%。
手术指征:
诊断明确,经6~12周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 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
疼痛剧烈,处于强迫体位,影响工作和生活。
肌电图
➢ 用于确定神经根损害,并对神经 根的定位有所帮助。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者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及神经张力性增高的体征 ;
6 岁; 2 病史 2- 1年, "2 - 平均 3年 2 个月。其 中单 纯
性腰椎不稳症 6 , 例 合并腰椎 间盘突 出症 l 例 , 6 合
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有腰部 胀痛 、 间歇性跛行 , T C
及 MR 可帮助诊断。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条件 , I 诊
再次, 导丝是手术成功 的保障, 中必须妥善 固定 , 术
严防脱出, 顺导丝进镜可避免损伤临近组织或造成 假道 。最 后 , 后 的 B超 、 术 肾盂 和 膀 胱 造 影 是 必 要 的, 有利于判定置管是否成功 , 以期早期发 现问题 ,
及 时处 理 。
预防造瘘管更换失败的关键问题 :1时间的选 () 择 。一般来说, 首次更换造瘘管约在造瘘术后 3- ,4 - .
维普资讯
贵州 医药 20 0 7年 4月第 3 卷 第 4。
1 3 治疗 方 法 .
明显腰痛 , 需服用 止痛药。本组优 2 例, 1 例 , 6 良 8 可 4 , 0 , 良率为 9 . 。 例 差 例 优 16
重, 因此常要辅以内固定及 骨融合 的方法 以稳 定病
变节段 。我科 自 19 年 6 96 月至 20 年 l 04 2月共 收 治 4 例腰椎失稳症患者 , 8 均经正规非手术治疗 3 ~ 6 个月无 明显好转 , 采用后路神经减压、 弓根系统 椎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 现报告如
维普资讯

32 ・ 3
Guz o e ia o r a ,0 7, 13 , . ih uM d c l u n l2 0 Vo. 1 No 4 J
不到 , 需用套管针穿刺。一般来说 , 只要膀胱充盈适 当, 穿刺并不 困难。为保证置管成功 以及避 免损伤 盆腔脏器 , 必须见到尿液溢出后 , 方能置斑马导丝 。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

( e a tme t f n t my T a j dc l ie st C ia T a j 0 0 0: T a j pn l u g r 1D p r e n ao , ini Me i o A n a Unv ri hn i i 3 0 7 2 ini S ia S r e y y i li t b lt An a t m i ala i m e ha c t dy m a e m nt ls na ns a iiy: na o c nd b o c ni als u
w u e. HAN G e—l Yu Z Xu ,YUAN u J ANG W , I YF. AN e g—r , TI Ch n u HOU h n—d Ze d
维普资讯
1 8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解剖学和生物 力学的研究
昊 樾 张 学利 . 武 , 毅 , 成 瑞 , 振 德 邡 , 袁 江 田 侯
宁 ,刘 庚 辰
( 天 津 医科 大学 解 剖 学 教研 室 , 津 30 7 ;.天津 市脊 柱 外 科 医 院 ; 天津 大 学 力 学 系 生 物 力 学 教研 室 ) 1 天 0002 3 【 摘 要】 目曲: 究腰 椎 不 同部 位 对稳 定 性 所 起 作 用 及 3种 不 同术 式 对腰 椎 稳 定 性 的影 响 。 右 陆 : 5具 成 尸 脊 柱 研 选
Th e if rn u gc l t o sa esmua e n fv u e p cme so d l c d v r — r edfee ts r ia h d r i lt d i ielmb rs e i n fa ut a a es( me S】 . e y s e i n i tse n fv a t fl mb rs i eb i t o s Re u t : n e v re ) Ev r p cme s e t d i iep rso u a p n y sx meh d . s ls l tr et —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诊断与治疗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诊断与治疗
3)、 牵拉/压缩侧位片: (1)牵拉时椎体出现向后 异常位移;(2)压缩时出现向前异常位移。
3. MRI
MRI可清晰显示不稳节段周围组织的肉芽增 生、炎症和水肿,这些病理改变均以MR的 异常信号来表示。这一优越性是X线平片和 CT扫描所无法比拟的。
六、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1、 症状: 腰椎不稳可见于腰椎的许多伤病,临床症状较为
1. 常规腰椎平片和CT:
1)、腰椎不稳者棘突、小关节的排列不对称。
2)、 牵张性骨刺:骨刺位于椎体的前方或侧方,呈水平方向 突起,基底部距椎间盘外缘约1mm,小的牵张性骨刺意味着有 腰椎不稳存在,而大的牵张性骨刺仅提示该节段曾经发生过不 稳。当腰椎重新获得稳定后,牵张性骨刺可逐渐消失。
3)、 真空现象 : 也称Knuttson现象,即椎间隙内出现充满气 体的透明裂隙,常见于L5-S1椎间隙,内含气体中氮气占90% 以上,这一现象未发现与临床症状有何联系。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最常用 方法,但仔细思考一下,现在仍不能满意解决上 述三个问题。
一、定义
美国AAOS: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超过正常 限制范围并表现出异常反应,即稳定性降低,运动节段的 运动范围增加或异常。
Frymoyer及Krsg定义:脊柱运动节段的硬度下降,使作 用在运动节段上外力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从而产生腰痛、 进行性畸形和压迫神经结构的危险。
1.X线上可见腰椎畸形,并进行性加重,伴有疼痛。
2.畸形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与不稳定节段有关的相应症状 和体征。相应的神经症状和确实的体征最可靠。
3.提示性症状,如病史中有当机械负荷稍大于正常时,出现 腰背痛。
4.病损越具体,越局限,治疗成功的可能就越大。 Frymoyer的分类系统包括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与腰椎退变性不稳 定.

腰椎节段不稳的影像诊断进展

腰椎节段不稳的影像诊断进展

腰 椎 节 段 不 稳 (u a e me tlisa it S ) 1mb r sg na ntbly L I 被 i 认 为是 rl j起腰 痛 和 坐 骨 神 经痛 的常 见原 闵… 腰椎 退 行 性 。
过 伸 位 , 而 影 响 L I 断 的 町靠 性 。 且 , 从 S诊 而 此检 查 方 法 只
常 规 腰椎 侧 位 X线 摄 片 对 L I 有 一 定 的诊 断 意 S具 义 Pta e i n n等 通过 研 究 2 5例 临床 怀 疑 有 L I 者 的 X k l S患 线 平 片 ,指 L I 平 片 的 主 要 表 现 有 : 1 S存 ( )牵 张 性 骨
到 过屈 位 : 卧位 . 双臂 及 双 膝 支 撑 身 体 以达 到 过 伸 位 , 俯 用
95 0
中围 脊 柱 脊髓 杂志 2 1 第 2 0 0年 O卷第 1 期 C ieeJun 1 hns o ra l
iemd却 id C r,0 0 V ! 0No1 n n od 2 1 , o. , .1 2
腰 椎 节段 不 稳 的影像 诊 断进 展
李 生 文 . 忆新 沈
盘 高 度 降 低 ;5 骶 骨 前 移 , 现 为 L () 表 5椎 体 在骶 骨 上 向后
滑 移 ≥2 m;6) a r ( 退变 性 脊 椎 前 移 , 观 为 化 椎 体 在 下位 表
椎 体 上 向前 滑 移 ≥2 m: 7 硬 化 的脊 柱 表 现 ; 8 真 空 现 a r () () 象, 衷现 为椎 『 隙 内 观 充 满 气 体 的透 明 裂 隙 。虽 然 这 些 日 J 表 现 常被 用 来 推 测 有 无 L I S ,但 这 些 改 变 存 无 L I S 的腰 椎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单侧椎 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问盘突 出伴腰椎不稳症
赵晓 东, 关奇 , 智锐 , 付 袁 王峰 , 李朝 晖
( 东省 佛 山 市禅 城 区 中心 医 院脊 柱 外 科 , 东 佛 山 5 8 3 ) 广 广 2 0 1
摘要 : 目的 评 价 短 节 段 单 侧 和 双 侧 椎 弓 根 螺 钉 固定 、 路 椎 间 融 合 术 治 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伴 腰 椎 不 稳 症 的疗 效 后 和应 用 价 值 。方 法 采 用 减 压 髓 核 摘 除 、 侧 和 单 侧椎 弓根 内 固定 , 双 所有 病 例 均 同 时椎 间融 合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伴 腰 椎不 稳 症 患 者 , 中双 侧 固定 2 其 1例 , 侧 固定 3 单 2例 。 比较术 中 出血 量 、 术 时 间 , 根 据 J 手 并 OA( 日本 骨 科 协 会 评 估 治 疗 分 数 ) 分评 估 神经 功 能 改 善 率 。 据 OD 功能 障碍 指 数 (s sr i blyidx OD ) 分 评 价 患 者 的腰 椎 功 能 评 根 I owet ds it e , I评 y a i n 改 善 情况 及 手 术 疗 效 。结 果 术 后 5 3例 获得 6 3 ~ 6个 月 随访 , 均 2 平 3个 月 。复 查 x线 片 , 两组 达 到骨 性 融 合 。出血 量 、 术 时 间及 OD 评 分 两组 相 比较 , 侧 内 固定 组 优 于 双 侧 内 固 定组 。J 手 I 单 OA 评 分 两 组无 明显 差 异 ( 0 0 ) P> . 5 。结 论 采 用 短 节 段 单 侧 椎 弓 根 螺 钉 固定 、 路 椎 间植 骨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伴 腰 椎 不 稳 症 , 有 效 的 进 行 腰 椎 后 路 减 压 融 后 可 合 、 进神 经 功 能 恢 复 。 促 关 键 词 : 椎 不 稳 症 ; 侧 减 压 ; 侧 内 固定 腰 单 单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王成伟;齐玲;谢江;马原;高小亮;胡永胜;沙吾提江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6(036)004
【摘要】目前,对于节段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在治疗方面也未有统一的标准。

作者随访了自2004年7月-2005年11月收治的58例临床诊断为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初步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王成伟;齐玲;谢江;马原;高小亮;胡永胜;沙吾提江
【作者单位】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新疆建工医院骨科,8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17例 [J], 徐振文;罗敏;黄文伟;洪澜
2.伴有节段性不稳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分析 [J], 朱自强;段刚;汪明星;王建强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节段性不稳的诊疗分析 [J], 杨熙创;严少荣;柏龙文
4.棘突间植入物Coflex与PLIF术式治疗节段性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 缪烨;杨同其;徐耀增;姜为民
5.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 [J], 彭小勇;李挺;丁立林;徐庆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近节段退变
危险因素
PLIF 邻近小关节损伤 融合强度 邻近间盘术前退变 腰椎管狭窄 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后
---Paul Park,et al.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Lumbar or Lumbosacral Fus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pine,2004
微创手术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微创手术步骤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与传统手术比较
理论 优点
• 软组织损伤少 • 出血少 • 暴露小 • 术后疼痛小 • 可早期工作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PLIF术后即刻
PLIF术后10天 CAGE移位
附加椎弓根螺钉
腹腔镜下ALIF术后6周
腹腔镜下Cage取出
360°融合并发症
椎板减压后 腰椎不稳定
PLIF术后即刻
PLIF术后1月 CAGE移位
进展
• 微创手术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 骨诱导材料 Osteoinductive Materials
螺 钉 变 弯
F 40yrs
RF术后
RF术后断钉
断钉发生率
• 国外 2.9-7.1%
-Esses SL, Spine, m1993, 18:2231-39 -Yahiro MA, Spine, m1993, 19:2274-78
• 国内 10.6%
-杨惠林等,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356-359
与传统手术比较
• 学习曲线长
缺点 • 技术要求高
• 需要特殊器械 • 理论上的优点未证实
骨诱导材料
Osteoinductive Materials
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hBMP-2 rhBMP-7
• 减少自体植骨用量 • 骨形成能力强 • 可用于微创手术 • 真正作用尚需时间考验
植入物有ickman CA, Spine, 1994,20,S2267-73
外科技术并发症
螺钉位置不当
神经血管损伤 固定强度不足
M 60yr
术后半年
椎 弓 根 钉 移 位
Spacer移位
• 单纯PLIF • 单纯ALIF • 360°融合
单纯Cage固定
腰椎CDH+TLI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
并 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
发 症
内固定移位
邻近节段改变
退变发生率5.2-100% 有症状 5.2-18.5%
滑脱(前 后) 不稳定 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增生性关节突关节炎 骨赘形成 脊柱侧凸 椎体压缩骨折
---Paul Park,et al.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Lumbar or Lumbosacral Fus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pine,2004
棘突骨
第一次 术前
• 腰椎间盘突 出症 F 54
外院 第一次
术后 PLIF
术后10个月
退变 滑脱
PLF翻修术后
内固定并发症
• 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 • Cage移位
椎弓根螺钉 并 发 症
与植入物相关 与外科技术相关
植入物相关并发症
螺钉、杆断裂
螺钉松动
螺钉拔出
连接器滑脱
II度滑脱
Steffee术后
邻近节段退变原因
坚固 融合影响脊柱生理功能 某个节段的融合影响邻近节段的功能
邻近节段的 退行性改变
---Pope MH, Goel VK, Sumner DR, et al. Biomechanics introduction:1995 focus issue meeting on fusion. Spine 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