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症,我们这样诊疗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不稳症,我们这样诊疗它

腰椎的稳定性由椎间盘、小关节和韧带共同维持,同时也受神经和周围肌肉的影响。任何原因导致上述结构的损害都可能导致腰椎不稳。从腰椎不稳的病理过程看,腰椎不稳有退变、不稳和腰椎稳定重建3个阶段。椎间盘及关节面的退变,导致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关节软骨纤维化。当退变进一步加重时,可出现腰椎节段的异常移位,即腰椎不稳,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高度下降,可导致周围骨赘的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可以使腰椎重新获得稳定。

定义

Frymoyer等把腰椎不稳定义为椎体间的异常活动,这种异常活动可以对脊柱内神经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从而引起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他从腰椎疾患的临床观察出发引出此定义。White把腰椎不稳定义为:在生理负荷下,腰椎不能维持正常对合关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畸形和致残性疼痛。进一步说,腰椎不稳提示一种失平衡状态,在此种情况下,脊柱无法提供代偿。Panjabi提出以中性区、弹性区和运动范围作为脊柱的运动参数,运动范围的增大表示脊柱节段的刚度变小。中性区越大,脊柱节段越不稳定。由此,他提出腰椎不稳的定义为: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柱稳定系统维持椎体中性区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产生明显的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致残性腰痛。但是临床上难以对中性区进行量化。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 2000年)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定义为:腰椎间关节在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

持生理对合关系,出现超过正常的活动范围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虽然不同学者对腰椎不稳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其共同特点是在生理负荷下腰椎失去控制异常活动的能力,这种不稳意味着脊柱无法实现保护神经结构的功能,将会导致进一步的损伤,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腰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但有时难以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相鉴别。其疼痛特点为动力性痛,平卧后可缓解或消失。其疼痛通常表现为双侧性、急性发作、疼痛剧烈,经制动及理疗可快速缓解,容易复发,在腰椎屈伸是可出现交锁现象。

腰椎不稳症的临床阳性体征较少。站立时可出现骶棘肌紧张而成条索状,俯卧时减轻或消失;腰椎屈伸时突然受限;体位改变时可诱发腰痛。腰椎被动牵拉试验:腰椎不稳症患者俯卧位被动牵拉腰部时可出现剧烈疼痛,停止牵拉时疼痛缓解。

影像学检查

腰椎的影像学检查对腰椎不稳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动力性X 线片。(1)X 线片:① 常规腰椎平片可见小关节、棘突不对症,

小关节退变和半脱位,牵引性骨刺,椎间隙变窄。② 过伸位病变腰椎椎体间移位距离大于上一腰椎矢状径的9%或过曲位病变椎体间移位距离大于上一椎体矢状径的6%可结合临床诊断为腰椎不稳症。也有学者认同腰椎不稳的动力性X片表现为矢状位病变椎体间移位超过4 mm;或成角>10°;或L1,2、L2,3、L3,4 旋转超过15°、L4,5超过20°、L5S1超过25°(2)CT、MRI可发现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并有助于排出其他疾病。

治疗

对腰椎不稳症的治疗,一般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再采用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

(1) 卧床休息,可减轻椎间关节和腰背肌的负荷,利于神经及肌肉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当急性腰腿痛症状缓解后,则进行规律的腰背肌及腹肌功能锻炼。

(2) 腰围支具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减轻症状,既是治疗又可验证诊断,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3)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或外用,可消炎和止痛,选择性还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可减少胃肠道副反应。

(4) 理疗,如热敷、按摩、电刺激、超声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脊柱压力,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症状。

(5) 激素封闭治疗,如痛点封闭、小关节封闭、硬膜外封闭等。可

消除炎症缓解症状,尤其对急性疼痛,对不适合手术或者需延期手术的患者是有益的。疗效不巩固者不能长时间使用,避免造成血肿、感染、粘连等并发症,增加以后手术的难度。

由于腰椎退变性不稳最终将通过机体的代偿,如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以增大接触面、增强骶棘肌的肌力、小关节增生限制腰椎活动等,建立再稳定状态。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因腰椎节段趋于再稳定而症状消失。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明确的退变性不稳定患者的疗效较满意,但对那些X线疑为腰椎不稳定,或影像学检查不能满意解释其临床症状者,效果并不确定。单纯影像学改变决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

1 手术指证

有人认为腰椎不稳症患者有以下指证经过严格保守治疗3 ~ 6 个月无效的,考虑采取手术治疗:①腰痛伴有或不伴有腿痛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② 腰椎动力性X 片支持腰椎不稳的;③ 腰椎CT、MRI提示椎间盘退变、黄韧带增厚、小关节退变、椎体前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的。

2 手术方法及特点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脊柱内固定可分为坚强固定和弹性固定两种系统,两者均为治疗腰椎不稳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后路坚强固定是目前治疗腰椎不稳的常用方法,它可以提供植骨融合的最佳环境,比单纯融合不固定的融合速度更快,融合率更高,而且患者可以早期下床,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维持脊柱矢状位的平衡,但是它会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因具有刚度大、抗屈伸强度高、抗疲劳度强等特点,能够为椎体提供坚强的固定,从而能有效的改善腰椎不稳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病变椎体的融合率及减少复发率,因而受到国内外骨科学者的广泛使用。

植骨融合

由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时应力过多集中于内固定物,易出现内固定物断裂,因而,对病变椎体节段采取植骨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融合方式有椎体间融合、横突间融合、棘突椎板间融合和关节突关节融合。

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经典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按其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LIF (anterior LIF,ALIF)、后路LIF (posterior LIF,PLIF )、经椎间孔入路LIF (transforaminal LIF,TLIF)、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极外侧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extreme lateral in terbody fusion, DLIF/XLIF)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 nterbody fusion, OLIF)等。

注:来源于Spine 脊柱

横突间融合、棘突椎板间融合和关节突关节融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神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要进行椎管探查的患者,无法行棘突椎板间融合。横突间融合、棘突椎板间融合及关节突关节融合均位于脊柱张力侧,不融合率发生高,若不同时行内固定,容易导致假关节形成,且保留退变的椎间盘,可能成为潜在的疼痛源,难以保证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

腰椎椎体间融合位于腰椎的应力侧,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更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结合后路坚强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能提供植骨融合的最佳环境,使病变椎体节段融合更快、融合率更高。目前椎体间融合结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已被广泛采用。

①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