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文言重点句子翻译导学案……详解(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翻译的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翻译的方法:留,删,补,增,换,调。

翻译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方框内的重点字词。

1.

3.王曰:”对曰:“何可废也,

4.

5.王笑曰:”

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0.

12.

13.

14.

15.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重点句子翻译【参考答案】

1.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道:称道:称道。是以:因此。未之闻:没有听说过这事。宾语前置句式。无以:不得已。以,同"已",作止讲。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2.通过安民实行王道,没有谁可以抵御他。

(保民:安民,养民。莫之能御:即“莫能御之”,宾语前置句式,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阻挡。)3.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若:如此。就:接近,走向。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易:交换。识:知道。诸:"之乎"的合音。)

4.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异:对……感到奇怪。于:对。爱:吝啬。易:替换。恶(wū):怎么,哪里。若:如果。隐:痛惜,哀怜。择:区别,分别。)

5.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是:这。宜:应当。乎:在这里表示感叹。此句是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宜乎"的主语。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

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说:同"悦",高兴。忖度(duó):揣测。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啊。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之谓也:……说的就是……。乃:这样。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7.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然则:这样看来。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明:视力。见:表被动。王:行王道。)

8.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敬爱;后两个"老"作名词,老人。其下句"幼吾幼"句法相同。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用,做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

9.难道(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处于险境,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抑:难道,表反问。危:使……受到危害。构怨:结怨。)

10.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辟:开辟。朝:使……朝见(或称臣)。莅:统治。中国:指中原地区。而:表并列。抚:安抚,使……归顺。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凭借。若:如此。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11.(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于:在。涂:同"途",道路。疾:憎恨。赴诉:奔走求告。其:如果。是:这样。)

12.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坚定的心态,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老

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坚定的心态。如果没有坚定的心态,(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士: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下文的“民”指普通老百姓。则:那么。因:因而。放辟邪侈: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放:放纵。辟:不正,侈:过度。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网",张望捕捉,比喻陷害为:做。)

13.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制:规定。事:赡养,侍奉。畜:养活。妻子;妻子儿女。乐岁:丰年。凶年:荒年。驱:督促,驱使。之:往,到。善,做好事。轻:容易。)

14.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不足以做到,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惟:只是。赡:足。奚:哪里。治:讲求。盍:何不。本:根本。)

15.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谨:重视,谨慎地对待。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申:申诫,告诫。

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颁,同"斑"。戴:顶东西。衣:穿,名词作动词。王:称王。未之有: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