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初中历史教改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学科,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历史课程的改革意味着对教学方法、内容设计和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思考与尝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进行教学反思,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反思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通常偏重于知识传授,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度。

因此,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灵活和互动。

传统讲授式教学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具、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改进。

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境教学则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模拟实验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此外,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反思历史课程的内容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选取和组织非常重要。

同时,课程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他们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历史知识更具有个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种可行的改善方法是将历史事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教师可以借助实例、故事和案例等方式,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课堂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历史课程也应当从多个维度探索历史,不仅关注政治、经济等方面,还要关注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参与度的反思学生参与度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采用项目化学习。

通过给学生分配研究项目和课堂展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自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仿佛在时光隧道中漫游,一起探寻过去的秘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旅程中总会出现各种挑战。

作为这段旅程的引导者,教师们在面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时,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以确保每一次探索都能带来新的收获。

课堂上,历史知识的传递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而是需要将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然而,很多时候,教师们往往注重于单一的知识点讲解,而忽略了历史背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种单一的讲解方式容易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刻板印象,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为了改善这一点,教师们可以尝试将历史事件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历史资料、组织模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另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可以传递知识,但缺乏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教师们可以引入更多互动环节,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辩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估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传统的考试评估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们可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例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课堂展示等,来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教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们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不同,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扩展阅读材料和研究项目;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和支持。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部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历史事件、人物和年代,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的往往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能力,缺乏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很难主动思考和探索。

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认为历史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兴趣,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改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要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程应该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鼓励他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场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要清晰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清晰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是为了解决问题、解释现象,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情感教育。

历史是有情感色彩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让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受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系统的实施路径。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初中历史课程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现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容过于单一、生硬,缺乏足够的活力和灵活性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单一地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对历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其次,现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再次,现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

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感不强,很难从中看到历史与当下社会的联系。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拓宽教学内容,引入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历史事件,并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加深学习的印象。

还有,现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性。

学生在课堂上只起到被动接受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最后,现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应试和升学导向,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了对历史思想、价值观、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们需要创设一个多样化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并且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互动和参与方式,例如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一连串的事件和人物,更是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预测。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我们也可以通过历史实例教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例如通过让学生讨论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我认为我们还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历史素材的运用能力。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素材,用以支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历史实地考察、材料分析等,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素材的运用能力。

我们也应该关注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历史不仅仅是追溯过去,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使他们能够看到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历史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历史不仅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还是一门与情感紧密相连的学科。

历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这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方式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血肉之躯。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是了解过去的一扇窗口,也是指导未来的一面镜子。

在中学阶段,历史课程教学扮演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角色。

然而,当前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势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展开论述。

首先,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不仅是一门记忆过去事物的学科,更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学科。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侧重于事实的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背后逻辑推理,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历史课程教学应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历史是现实的延续,也是现实的反思。

将历史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有助于了解过去和认识当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和启示,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

同时,历史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积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英雄、艺术作品、文化传承等方面,引发学生对人文关怀和关注的兴趣。

通过了解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力量,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修养。

此外,历史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历史是国家的连续性,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激发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担当,以更加自觉的态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另外,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材料和案例。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思考【摘要】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深入,我们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

历史的教学要适应时代,不能再沿用过时的方法。

我们要先找出原先教学方案的弊端,巧妙地避过之后,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历史教学的改进,还要懂得掌握技巧和方法,来达到改革后的历史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希望在教学当中贯彻全面教育,不止教书还要育人。

历史这门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所学的东西不能与实际挂上联系,反而考验我们的想象思维,这就给历史的学习添加了难度。

通过新课程的改革,可以唤醒我们学生学习历史的意识并提高人文素质,所以老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时机,改变老套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体系,给予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

下面我们以初中为例,谈谈对改革后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1.教学观念的改变。

初中时,虽不分什么文理科,但是历史却被认为是副科。

家长们统统将数理化的重视度提高,忽略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再加上初中老师教课不会因材施教,怎么能够提高分数怎么来,弄不懂的就死记硬背。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来只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厌恶性。

而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加强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

2.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

历史的时间、空间跨度十分大,同学们常常因此而摸不着头脑,会因为过于抽象而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进行画面的想象,这就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先兆。

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巧妙地运用方法将抽象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具体化,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历史背景扩展或比较同一种性质不同结果的历史事件来加深印象。

二、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技巧1.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历史的最大与众不同点就是其真实性,它是过去真真实实存在的事情,而学生们恰恰最不感兴趣的就是旧事常谈,比起在挫折中获取经验,他们更愿意冒险尝试未来的可能性,发生的就让它过去并没有含义。

初中历史教研教改分析(3篇)

初中历史教研教改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推动历史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本文将从历史教研现状、存在问题、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历史教研现状1. 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各地初中历史教研活动逐渐增多,教师们对历史教学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2. 教研内容不断丰富。

教研内容涵盖了历史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3. 教研形式多样化。

教研活动形式包括听课、评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4. 教研成果逐步显现。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论文,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存在问题1. 教研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

部分教研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2.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教研活动主要以听课、评课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部分教研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的案例较少,影响了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把握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改革措施1. 优化教研内容。

针对实际教学需求,精选教研内容,确保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创新教研形式。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如开展教学观摩、案例研讨、教学竞赛等,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 提高教研成果转化率。

加强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

4.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5. 强化校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改进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关注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

当前,部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更多地是强调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忽略了历史的深层内涵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更新,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我们应该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系化,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需要关注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我们应该探索多种历史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历史博物馆参观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还需要关注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当前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态,而忽视历史学习的深层意义。

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例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提高。

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教师不仅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引导者,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受到“主科”和“副科”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将其视为“副科”,因此在教学上缺乏创新和改进。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

此外,历史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许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缺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思考。

二、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措施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使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历史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主题的辩论、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三、结语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初中历史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近年来,教育部及全国政府领导层给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紧跟历史课程发展的需求,努力推动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历史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使历史教育更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部领导下努力推动的重点工作,在实施政策方面,教育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搭建历史教学改革的完善机制;二是推进历史课程改革思路转变;三是改进历史教学内容;四是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五是促进历史教学管理创新。

历史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也是教学实践的路径,教师们在改革中进行了多层次的反思,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反思感悟:第一,要把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放在更高的视野,把教学改革的思路转变作为根本思路,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构建知识体系和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主线,把课程内容改革作为支撑重点;第二,要恪守历史科学原则,弘扬中国科学文化,把历史学科内容作为核心,做到教学方法恰当,教学内容多元,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建设和兴趣调动;第三,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判断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有效性。

以上反思,仅是作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的雏形与探索,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实践,将这一从古代历史中寻求的智慧转化为未
来新的发展,搭建出一座知识的桥梁与桥梁。

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工作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并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多元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是关键。

通过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研究和实践仍需加强。

课堂教学的反思推动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历史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识形态。

由此可见,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至关重要,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历史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反思、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主体性、学习兴趣、多元教学资源、历史思维、问题能力、素养提高、研究与实践、深入发展。

1. 引言1.1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也面临着转变和更新的挑战。

历史课程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历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内容的更新和深化,更需要注重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长。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来说,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使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初中历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也将更好地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

1.2 课堂教学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历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而课堂教学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历史课程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总结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关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历史教学内容设计的改革:1. 传统教科书的弊端:传统教科书过于注重知识记忆,缺乏对历史的思辨和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 构建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

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外,可以引入历史小故事、绘画、音乐以及考古发现等真实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了解,但是忽略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辨。

学生应该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观察力。

2. 发展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探究,培养其思考问题、观察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意义。

四、利用新技术手段改革历史教学:1. 融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2. 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历史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历史研究和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该教授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和技能。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1. 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历史教育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历史能力和素养。

应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等。

2.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概要: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

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认真审视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下面,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期望大家能提出更多宝贵的想法,以便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共勉。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

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

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

三、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

而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一堂课的时间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重点的活动,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来设计的。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人们常常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不断从中积累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知识,启迪智慧,增长才干,从而提高在当今时代的处事应变能力。

虽然教学改革提了十个年头,但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历史科被打入冷宫——视作副科,以至于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本应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一片死气沉沉,因此我认为历史课改革势在必行。

那历史课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本人就自己几年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1 为什么要改——历史课改的必要性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生活教科书。

对个人来说,历史有助于培养人的历史感、开拓人的胸襟、陶冶人的品格情操、升华人的精神。

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还能启迪智慧,增长才能,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处事应变的能力。

对国家来说,历史是我们振兴中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门指导性学科。

在当今竞争激烈、人情冷漠、精神贫乏的时代,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如果学习和研究历史,就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未来走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通过学习、研究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洞察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正确认识未来的能力。

历史有助于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

历史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道德修养最好的教科书。

而历史课教学是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知识的主渠道。

但是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中考不考历史,致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课时被挤占和挪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师也往往是杂牌军。

为此,加速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步伐,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2 转变历史认识和教学历史课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应怎么改?往何处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引言历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学生了解过去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思考能力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教学重点过分偏向时间轴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忙于讲述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让学生熟悉各个时期的发展。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过分强调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本身的深入研究。

这种偏向时间轴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只记住具体事件的时间和顺序,并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策略。

首先,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之前,可以先引入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人物故事等元素,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其次,在讲述具体事件的时间顺序时,可以结合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事件的本质。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缺乏多元性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常常集中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涉及较少。

这导致学生对于全球历史的了解有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缺乏全球视野。

此外,教材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多元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内容适量地纳入教材中。

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考试导向问题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考试导向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过于重视分数,导致教学内容的机械记忆和应试味道过重。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适度减少考试对于成绩的权重,将更多的权重放在平时的课堂表现和综合能力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县推开已有两三年了;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在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书后畅想天在“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二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如讲辽宋夏金元的关系时;我设计动态示意图形象直观的再现它们之间关系;直观、明了..讲到岳飞抗金时;我播放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渲染气氛;讲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时;我播放北京故宫历史视频;长城四季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生动地再现历史可以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予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时;我让学生做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进行小组竟赛;讲百家争鸣时;我让学生自编小品;扮成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舌战;这些活动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不在沉闷;不在缺乏活力..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讲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学生难于理解汉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实质..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实行休养生息是因为汉初的皇帝好;不是为了剥削人民..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汉初统治者暂时减轻对人民负担的用意;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挤牛奶的启示”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同一头奶牛;用两种方法挤牛奶..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则死亡;B法:让奶牛吃草养肥;每天只挤5斤;却可连续挤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问:哪种方法挤牛奶多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很轻易地理解到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二、新课程改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三国历史故事会》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很快上完一堂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我在《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中;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在学习《六王毕四海一》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战国时期七雄拼图;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4、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让我们一起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对初中历史教改的思考
摘要: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铺天盖地的呐喊,说真心话,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号,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有很多真正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可能心存疑问的呢?一方面,怕被扣上陈旧落后教法、顽固不化的帽子,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到底怎么变,似乎也没人说得清;而那些说得清的,却似乎往往都不是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

对此,我到是挺同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老师所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人在玩‘现代性’的把戏。

在‘现代性’的旗帜下,他们把学科的教育理念说得大而空,就是落不到实处。

”“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思,却要拿它赶时髦”,以此去争得“改革先锋”头衔。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我把自己长久以来的疑问斗胆谈出来,实在是我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教改大口号、大背景下,自己一些真实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看法和心得,也是我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一线人员的一点真实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忧虑,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大家批评指正。

一、历史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实
在历史上,任何有着雄心壮志的民族、群体,几乎没有不重视
历史课教育教学作用与意义的。

因为,其在培养人对历史、民族、国家、党派及社会发展的根本见解与看法上,在培养并树立个人、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换句话说,历史课的教育教学所做的,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塑造什么样的人,培养爱祖国,忠诚于民族,承认并理解社会应该是不断前进的身心健康的人,这些都足以显示出历史课教育教学的功能与重要性。

然而,在我国实际的教学中,历史课教育教学又常常受到轻视,人们传统上有这样几个认识误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上,个别学校轻视历史课,人们认为历史课不是划书,就是背诵,从而忽视了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功能和作用。

由于人们的一般普遍看法,由于现实之中许多学校在决策科目课程时表现出的轻重缓急,乃至急功近利,都直接导致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历史课,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现象,同时,又是多么不利于民族的精神与素质真正健康成长啊!
也许大家都还记得,我国一位著名的篮球选手进入nba后,尽管举国上下的劝说、经济的承诺,但他在世界篮球锦标赛为国效力与自己在nba比赛之间,仍然选择了自己在nba的比赛;然而,同样在nba打球的德国人诺维斯基,却不用德国球协出钱,自费也要在世界篮球锦标赛上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这里,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把个别人的思想行为上纲上线,但如果我们联想他竟然是八一篮球
队长期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我们就不能不意识到:这不光是一个人的经济利益的问题;还应该深层次看到,这实际上蕴含着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而形成的人生观问题——对自己怎么看、对祖国怎么看。

虽然这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对人生观培养上有着极重要作用的历史教育教学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呢?
二、冲击的喜悦与忧虑
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宣传的深入与发展,历史课教育教学的真正功能、价值与作用,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同,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振奋的现象,也是一个可喜的趋势。

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理论业务素质的同时,创新易于沟通的教学手段,创设易于感染情景的课堂氛围,从而发挥出历史课教育教学的真正功能、价值和作用,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

同时,教师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历史理论和业务素质,具备了令学生尊重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具备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融洽情感,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创新并形成易于沟通的教学手段,去创设易于感染的课堂氛围,培养并促使学生树立其信心,开发其自身潜力,以及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身心健康的独立人格。

才能真正促使历史课堂的优化,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的大发展。

这一切都对广大
的历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殷切的要求。

我在观摩孙维刚老师的录像课时发现,他除了深入浅出地教学讲解,启发学生学会思索以外,同样有大量动情的融会贯通的教诲,而这些教诲已经超越了知识,升华为与学生共同追求做人的探求,这是一种浅显而深刻的为人师表,折射着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精神。

于是我随即就想到,现实很多高喊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改革派”,他们所极力批判的传统讲授法、注入式,是不是就一定等同于陈旧和落后,真是值得思考和商榷。

三、问题与探求
然而,很遗憾,有很多的同志(当然了,希望中国的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似乎并没有仔细地思考上述的这些,他们为了“争得改革先锋头衔”,为了体现“彻底打破旧观念的意义”,或者是为了跟风(也许我言重了),结果就简单地评断,“那一套已经不行了,教法太陈旧太落后了,现在是新课程改革了、素质教育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了……得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