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资源配置中的政府行为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应急资源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优化配置,资源共享。

按照合理布局、高效利用的原则,优化应急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4. 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根据应急资源管理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应急资源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管理职责1. 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工作。

2.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工作。

3.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工作。

4.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四、应急资源管理内容1.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明确储备品种、数量、质量、存放地点等要求。

2. 应急装备保障。

加强应急装备的研制、生产和采购,确保应急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

3. 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5. 应急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应急信息。

五、应急资源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定期检查、更新、补充应急物资。

2. 加强应急装备的采购、管理和维护,确保应急装备的完好、可用。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5.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应急信息的实时、准确、高效传递。

六、监督与考核1.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未按 市场经 济的规则加 以规制 , 而是 经常受 制于某
6 2
业之 间巨大的收入差距。这里的垄断企业主要是指

国企 。垄断的存在将使垄 断企业获取高额 的垄 断利 润, 从而使 不 同规 模 的企 业之 间产生利润 率和 工资
率的差异 、 垄 断行业与非垄 断行业 的收入 差距 , 如 电 力、 石油 、 电信 、 自来水 、 燃气 、 铁 路运 输 、 烟 草 等 行 业, 它们凭借 垄 断经营 , 都 有相 当高 的利润 额 , 其 员
企业 , 容易获得政府补贴 , 但这种补贴是否一定提升 企业经营效率 , 答案至少是不确定 的。有些时候 , 政
府 补贴帮助粉饰 了上市公司 的财务报表 ; 有些 时候 , 政府 补贴 实质上被拥有 裁量权 的官员和相关企业瓜
分 。这些现 象 的 出现 , 容 易导致 “ 劣 币驱逐 良币” , 使 得某些企 业反而失 去了创新和 艰苦奋斗 的动力 , 而热衷于投机取 巧 , 在获 取政府 补贴上 下功夫 。 2 . 在资源配置 中政府功能的缺位
期偏 低 , 一 些稀 缺资源 利用效 率严 重偏低 。( 2 ) 政 府对 国企在资源配置方面 的政策倾 向导致了市场的 不公平竞争 。各级政府I I I ' I 常常 以行业管理或维护
市场秩 序为名 , 通 过法令 、 政策、 行政 手段从事各种 各样 的反 竞争活动 。这种 行政垄 断行为 , 为 民企 的 发 展制 造 了无形 的 “ 玻璃 门” 、 “ 弹 簧 门” , 使得 资源 配置 的天平倾 斜于 国企 和央企 , 阻碍 了市场 的公平
等 。天 然稀缺下 的租金可 以促进 资源 的最优 配置 , 而 人为 的资源 短缺则会增 加经济 活动 的成 本 , 导致

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问题

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问题

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问题一、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整体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使得应急工作在实践中显得比较零散和片面。

2. 应急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地区差异以及信息传递不畅等原因,导致在各个地区对应急资源配置并不均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供需失衡或者浪费现象。

3. 预案编制与实际操作脱节。

部分单位或组织所编制的预案往往只是“形式主义”,在面对真正紧急事件时无法快速、有效地展开行动。

4.综合协调机构建设滞后。

在某些地方或领域,没有做好相关领域间、政府与民间、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互相协调联系,并未充分发挥各方力量进行有序联动。

二、困难问题1. 沉重责任感压力过大。

从事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承担重大责任,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决策者做出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重大决策,这种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2. 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

尽管现代科技手段在应急管理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一些地方或部门文化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科技手段得不到有效应用。

3. 公众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中国公众缺乏应急知识和技能,并且对风险认知相对较低。

这使得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并不具备自救互救能力,增加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难度。

4. 跨区域协调困难。

我国幅员辽阔,在跨省市、跨行政区划协调上存在着困难。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协调工作复杂化。

5. 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由于各类突发事件不能预计时间和结果,因此演练往往只是模拟器皿下进行,并没有形成真实灵活可控的模式和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1. 建立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

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路和规划,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调配和预案编制。

2.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应急储备库,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在供需相结合上取得平衡。

3. 加强培训与演练。

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探讨

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探讨

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探讨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等紧急情况时,政府部门必须迅速而有效地负责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探讨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分析其重要性。

首先,政府部门的角色是协调者。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拥有较高的权力和资源,可以调动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形成合力应对紧急情况。

政府可以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或机构,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并及时通报和发布应急信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政府可以借助国家级、地方级的有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将其有效整合,形成应对应急事件的统一战线。

其次,政府部门的作用是资源调度者。

政府部门可以调用自身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如救援队伍、医疗设备等,迅速投入到应急救援工作中。

政府可以通过授权、征用等手段,动员社会资源,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以应对大规模灾害或紧急情况的发生。

政府还可以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救援人员、医疗设备、食品、水源等资源的分配合理,从而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是执行者。

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对紧急情况作出决策,并将其付诸实施。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和措施,规定应急管理的流程和程序,并指导和督促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执行。

政府还可以制定政策和指导,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并对各类应急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此外,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还包括监督者和评估者。

政府可以监督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应急工作,检查其执行情况和管理效果,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对应急管理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便总结经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第二章资源配置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有限的,而这些资源要用来满足的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多样的,于是产生了资源如何最优配置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1、资源的含义(1)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基本假设:①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②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体力/脑力);资本;企业家才能;信息;时间(2)选择( Choice ) :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各种用途之间作出选择。

这是稀缺的结果。

--------- 个人、企业和社会都面临选择问题。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作出一种选择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最高价值(收益)。

——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的真实代价。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必须进行选择,在多种用途中间选择,这样就产生了资源配置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愿望。

这就引申出了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即产品如何分配,应首先满足哪些人的欲望?2、狭义的资源配置的含义狭义的资源配置是指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

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上是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

假设一个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 黄油和大炮,在既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如下表:•经济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原因:资源总量增加、技术进步、灾害等•表现为:生产可能集的扩大(或者缩小)不同的经济制度对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

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

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

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作者:张序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在资源配置中,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带来的。

市场失灵可以划分为功能性失灵和结果性失灵。

根据市场失灵两种类型的不同机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引导性作用、弥补性作用和规制性作用,每类作用的发挥都需要相应的手段和路径。

〔关键词〕资源配置;市场失灵;政府作用〔中图分类号〕F1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4)04-0021-05〔作者简介〕张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71。

一、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要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这一重大理论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但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各不相同的,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资源优效配置必需的。

笔者认为,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引导性、弥补性、规制性作用。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在这三个方面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使资源配置更为有效。

二、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概念与综述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Resources)概念中的“资源”,指的是要素资源和利用要素资源生产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要素资源,又称生产要素,是指能够创造产出的各种投入的集合,包括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劳动力)、技术、企业家精神等,他们是经济活动中能够自主选择的内生变量。

资源配置概念的产生源于要素资源的稀缺性(Short Supply)。

应急救援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范文(三篇)

应急救援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范文(三篇)

应急救援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范文一、引言应急救援是一项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效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本文将围绕应急救援的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展开论述。

二、投入的必要性为了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充分的投入。

投入包括人员、设备、预案等方面。

首先,投入人员。

应急救援需要专业的救援人员,他们具备救援技能和经验,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

投入足够的救援人员,可提高应急救援的有效性和效率。

其次,投入设备。

应急救援需要各种设备来执行任务,如救援车辆、装备器材等。

投入适当的设备,可提供救援工作所需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再次,投入预案。

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包括应急预案、救援方案等。

投入完善的预案,可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性和执行力。

三、资源保障制度的建立为了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保障制度。

首先,建立资源调配机制。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种资源需要得到合理调配和利用。

建立资源调配机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资源的最大效益。

其次,建立资源储备制度。

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设备支持,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可以提前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及时供应。

再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的实施为了确保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投入及资源保障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制度的执行。

其次,加强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救援队伍。

再次,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时掌握应急救援相关的信息,便于指挥和调度。

最后,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对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基于宏观视角分析【摘要】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不但是无限的,而且还是多样的,于是就出现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

公共资源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

公共资源配置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最优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表现。

要使我国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就要理清影响我国公共资配置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从而找到合理配置我国公共资源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字】公共资源;公共资源配置一、公共资源和资源配置的概念界定1.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自然条件、社会资源,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由于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因而我们称之为公共资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

社会资源主要是指公用事业领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用性的资源,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或垃圾处理等行业的特许经营等;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海域、滩涂等,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行政资源主要指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所形成及衍生的资源,如户外广告设置权、公交线路经营权和网吧经营权等。

[1]此处对公共资源的界定,体现了公共资源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

2.资源配置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不但是无限的,而且还是多样性的,于是就出现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政府经济行为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狭义的资源配置是指如何解决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2]生产什么?(我们要用多少资源生产公共物品,如国防和公路?)如何生产?(在公共部门内生产还是在私人部门内生产?)为谁生产?(不同的政府项目会有益于不同的人群。

)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做出集体决策?)资源配置考虑的是怎样让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有限的要素生产出.闽政办[2006]175号.[1]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若干意见[Z][2]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尽可能多的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偏好;在消费者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应该在消费者之间怎样交换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通过怎样的经济途径来实现资源的组合与生产。

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们的职责和作用是不同的。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中,政府和市场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先,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

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经济运行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通过实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出现过度集中和不公平竞争。

同时,政府还通过监管金融机构和市场机制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3.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这些公共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的,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4.调节经济运行。

政府通过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还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均衡发展。

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机制。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企业会增加生产;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下降,企业会减少生产。

2.竞争机制。

市场通过竞争机制来促进优胜劣汰,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信息传递机制。

市场通过信息传递机制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做出决策。

在市场中,价格、供求关系、政策变化等信息都会及时传递给企业和消费者,从而引导资源的流向和分配。

4.激励和约束机制。

市场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激发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承担风险并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消费者则追求效用最大化。

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管理部门:设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

3. 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装备,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4.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建立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培训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成员,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5. 应急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协调机制,加强协同作战,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三、工作内容1. 应急预防: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建立应急预警系统,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灾害。

2. 应急准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应急避难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

3. 应急应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 应急恢复:在灾后及时展开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五、应急管理法律法规1. 制定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力,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2. 依法建立应急管理监督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在法律法规中规定应急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应急物资的储备使用。

六、应急管理宣传教育1. 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做好应急知识的普及。

2.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七、应急管理科研创新1. 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科研创新工作,探索新的应急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一、完全竞争市场中社会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市场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价格竞争,价格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最灵敏的信号。

完全竞争市场即没有任何垄断的市场,企业集中度较小,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做出市场价格决定,价格完全由市场竞争决定,充分反映商品价值和效用,完全体现市场供需情况。

市场主体的假设为经济人,其一切行为都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需求(消费者、消费量)增加,价格上升,刺激投资、生产,资源聚集,扩大就业,生产(生产者、产品)增加,供给增加。

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或者需求变动小于供给变动,价格下降,投资减少,资源抽逃,生产萎缩,失业增加,经济萧条。

资源聚集高利润产业。

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转移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优胜劣汰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政府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原因)由于资源市场本身的特点,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现象,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不,包括;2、不完全市场,主要指某个市场缺失导致其关联市场缺失,如铁路与钢铁厂的问题;3、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4、的供给缺失;5、分配上的;6、信息不完全由于市场失灵,会带给社会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市场的垄断和缺失,公共产品无人供给,社会分配不均衡,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而这些情况不是能单纯靠市场机制所能够解决的,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来规划制定,干预。

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的最好功能,就是保持市场的充分、完全竞争,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持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连续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政府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引导性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 府责任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 府责任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在当今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危机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首要责任是预防和预警。

预防是公共危机治理的第一道防线,政府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加强对各类潜在危机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引发危机的隐患。

例如,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政府应加强对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监测,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群众进行防灾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危机发生时,政府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展开救援和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就需要政府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资源的合理调配。

以公共卫生事件为例,当疫情爆发时,政府要迅速组织医疗力量进行救治,采取隔离、封控等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同时保障物资的供应和市场的稳定。

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也是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责任。

在危机期间,公众往往处于恐慌和焦虑之中,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公开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增强公众的信心。

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危机的相关信息,包括危机的性质、危害程度、应对措施等,让公众了解真实情况,避免谣言和恐慌的传播。

同时,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共危机治理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政府有责任保障资源的充足供应。

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

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所需物资。

同时,要加大对危机治理的财政投入,支持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工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危机治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共同应对危机的强大合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一、本文概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从应急管理的理论框架、应急预警与决策机制、应急资源优化与配置、应急救援与恢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解决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新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如大数据等,以期推动应急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体系,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法和策略。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应急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核心要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石。

预警与预防是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这包括了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预测、风险评估、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

应急响应是应急管理的核心环节。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紧急处置。

这包括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评估、决策、资源调配、现场处置等。

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

恢复与重建也是应急管理不可忽视的一环。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经济活动。

这包括了对受损设施的修复、受灾群众的安置、以及心理援助等。

应急资源管理制度制度

应急资源管理制度制度

应急资源管理制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应急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应急响应和灾害应对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组织、管理和有效利用应急资源的工作,是指导、规范和组织执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应急资源指的是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具有一定保障意义的物资、装备、设施、人员等资源。

第四条应急资源管理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合理配置、集约利用、优先保障、公平竞争、公开透明。

第五条各级各部门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切实加强应急资源管理,提高应急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六条应急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建立健全应急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应急资源的储备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应急物资的准备和装备使用效率,保障应急救援和灾害应对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应急资源管理的责任是: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是应急资源管理的牵头责任部门,在领导下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应急资源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应急资源管理的保障是: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提出应急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争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保障。

第九条应急资源管理的指导是: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推动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章应急资源的储备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其下属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制定应急资源储备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应急资源储备工作。

第十一条应急资源储备计划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应急人员等内容的储备计划,实施方案则包括应急资源储备工作的组织管理、物资采购、装备更新维护、人员培训等具体措施。

第十二条应急资源储备计划的编制应当考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急需物资的种类、数量等因素,确保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能够满足相应的救援和救灾需要。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者:吴奕来源:《当代旅游》2016年第05期摘要: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但这种决定作用不是在一切领域,而是有一定范围的,且强调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作用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范围这种决定作用不是在一切领域,而是有一定范围的。

按照《决定》的精神,市场的决定作用,是对资源配置而言的,也就是说,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能够而且应该起决定作用。

资源配置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即企业这个层次运用各种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个是宏观领域的资源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调控的内容,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主要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等。

市场应该主要是对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其核心的意思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机构不应该进行干预。

(二)绝不否定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在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政府的作用。

由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靠整个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来调节的。

其基本含义是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突出的是市场的自主性。

这种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市场自主地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同时也表现为市场调节信号即市场价格也是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

显然,为了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首要方面是通过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政府作用。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原因由于市场存在趋利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先天缺陷,市场也会失灵。

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模版(4篇)

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模版(4篇)

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工作,确保应急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

第三条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工作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调动并投入相应的人员、设备、物资和财力,组成应急队伍和力量,全力参与应急救援、灾害防控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便捷的原则,充分发挥应急投入的作用,确保资源的平衡配置和协调使用。

第五条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工作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应急投入管理第六条应急投入管理的目标是做到“有备无患”,即确保素质上乘的应急队伍和充足的应急力量。

第七条应急投入管理的内容包括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力量调配、应急设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资金保障等方面。

第八条应急队伍建设是指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培训应急队员,提高其应急救援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应建立统一的应急队伍管理制度,明确应急队伍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权责关系。

2. 应定期组织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应急队员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应建立健全应急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应急队员进行综合评价和奖惩措施。

第九条应急力量调配是指根据应急事件的需求,合理调动和部署相关的专业人员和机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1. 应建立健全应急力量调配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应建立应急力量调配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协调配合。

3. 应根据应急事件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力量调配预案,明确行动方案和工作程序。

第十条应急设备配备是指根据应急事件的需求,及时配置和准备应急设备,以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应建立应急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分类和标准。

2. 应定期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014年09期总第748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姻唐小凤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摘要: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通过政府行为可以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面对资源配置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市场;政府;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和完善,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日益摆在中国经济学界学者和经济法学界的面前。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距今已经超过500多个年头,但数个世纪的争论和实践,主要发生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

在中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今天,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克服其市场失灵,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剖析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分析我国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自亚当·斯密创立现代经济学以来,对资源配置的研究,经济学家们一般均着眼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个问题”,指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即市场与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和地位。

“两个方面”,指的是市场经济应达到什么程度、政府应该在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核心就是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具有自我矫正功能,作用于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价格机制。

而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宏观调控的研究和建议一直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从早期的重农学派、重商主义到后来的新古典学派,它们都基于当时期生产力条件及经济学理论水平,深入思考着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探索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资本主义社会在20世纪曾两次陷入困境,3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滞胀问题分别在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得到了缓解,促成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工作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与监督

政府工作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与监督

政府工作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与监督政府工作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与监督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公共资源的配置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必须严格监督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本文将探讨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和监督方面的职责与措施,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府工作中的公共资源配置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作用。

首先,政府负责建立健全公共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框架,确保资源的有效流转和合理利用。

其次,政府应推动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政府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规划和统筹,确保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并推动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注重公平和效益的统一。

在公平方面,政府需要坚决打击资源垄断、腐败和不正当行为,推动资源的平等分配和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在效益方面,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鼓励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中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配置决策中,政府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容量和承载能力,避免将过量的资源投入到环境承受能力有限的领域,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二、政府工作中的公共资源监督公共资源的监督是保证资源配置公正和有效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推动公共资源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资源配置过程的公正和合法。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公共资源的全过程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资源配置决策的审查和监督,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投诉和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资源配置的监督工作。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政府部门可以借助数据统计和信息化技术,建立资源使用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资源使用的情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监督能力。

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资源配置效果和社会影响的评估。

政府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对资源配置的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灾害应急响应中的资源共享机制

灾害应急响应中的资源共享机制

灾害应急响应中的资源共享机制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时,迅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而资源共享机制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救援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灾害应急响应往往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这些资源可能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

然而,在实际的应急响应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协调不畅等原因,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常常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却资源匮乏;一些救援队伍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装备而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而同时其他队伍可能拥有多余的装备却无法及时调配给需要的地方。

这就凸显了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资源共享机制首先依赖于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

这个平台应能够实时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灾害情况和资源需求的信息。

在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救援组织和相关单位应迅速将受灾地区的情况、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程度等信息上传至平台。

同时,各方面的资源储备情况,如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和人员数量,以及可调配的运输工具等也应及时录入。

这样,各方就能清晰地了解资源的供需状况,为资源的调配提供准确依据。

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指挥机构。

该机构应具备权威性和统筹能力,能够对来自不同渠道的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

协调指挥机构要根据灾害的规模、性质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应优先将医疗资源和救援设备调配到受灾严重且交通便利的地区;对于洪涝灾害,则要重点保障食品、饮用水和救生设备的供应。

同时,协调指挥机构还要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资源真正用到实处,避免浪费和滥用。

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也是灾害应急响应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灾害的影响范围往往不限于一个地区,相邻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可能需要提供支援。

因此,不同地区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互助协议,明确在灾害发生时的资源共享方式和责任义务。

政府配置资源实施方案

政府配置资源实施方案

政府配置资源实施方案政府配置资源是指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配置资源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以期为政府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和调配。

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各种资源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整合平台,将各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

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对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政府应加强对资源配置的规划和指导。

资源配置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指导,政府应当加强对资源配置的前期调研和分析,科学制定资源配置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资源配置的目标和重点领域,为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资源配置的监督和评估。

资源配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对资源配置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资源配置绩效评估体系,对资源配置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为资源配置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经验和依据。

综上所述,政府配置资源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调配、保护和节约利用、规划和指导、监督和评估,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和有效,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方案,不断完善和提升资源配置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资源配置中的政府行为随着公共安全与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应急管理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对灾害应急能力支撑要素的应急资源配置在救援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急资源配置主要包含应急准备、预警阶段的静态配置和应急响应阶段的动态配置,根据应急管理阶段和情境因素分为两大类六个情境,政府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行为存在区别,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可对政府的行为效果进行概要评价。

标签:应急资源;配置;情境;应急管理;评价一、引言应急资源是灾害应急能力的支撑要素,主要由应急救援物资储备、防灾与应急工程、特种救援装备、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资源要素组成,同时还包括各类应急救援队伍。

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应急资源界定为“应急救援中需要的各种重要物资、应急处置设备和基本生活物资”。

灾害发生时,将应急资源高效地运抵事发地并进行有效的二次分配和利用是保证救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般而言,资源配置有自然配置、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三种模式。

应急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非经济性等特征决定了其救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过程部署合理、节点任务明确、对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协调有序。

资源在应急救援中是基础和保障,任何一个企业和社会团体都不可能完成对应急资源的静态与动态配置,需要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决定了应急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果,进而决定了应急救援的有效性。

二、应急资源配置与政府行为(一)应急资源配置阶段应急资源配置要求资源在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均处于良好状态。

政府行为是指相关政府部门在应急资源配置过程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按照灾情的需要,用行政手段对资源的定位、流向、流速、使用进行调控,保障应急资源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合理的数量有效地进入救援需求地。

应急资源配置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应急准备阶段的静态配置,即根据特定区域的社会、地理特点,结合该区域的突发事件的频率、种类、强度,合理规划配送中心的选址,在中心储备合理的资源种类、数量。

同时对后续资源的补充有一个期望,目标是实现应急资源覆盖的速率、比率和效率俱佳,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连续匹配。

二是应急响应阶段的应急资源配置,体现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在政府主导下,应急体系能迅速发挥作用,并利用特定的运载工具、按照规划的运输方案将急需的资源有效地运抵受灾点,并能根据灾情现场变化,科学地实现二次配置。

该过程是一个动态配置过程,需要政府在其中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将生产地、配送中心、配送方案、受灾地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静态配置向动态配置的转化。

(二)政府主导下的应急资源配置主要内容针对特定的应急事件产生的灾害,应急资源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环节的协调与配合至关重要,打破节点的限制与羁绊,将单个孤立的点阵链接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是核心。

(1)应急资源配置方案设计。

这是应急资源配置的首要步骤,由相关政府负责人,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学者,企业、团体组织的负责人组成的团队负责制定并指导后续的实施。

包括特定区域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各种可行方案的论证与选择、应急资源的选址、在库管理、出库管理、调度方案的实施、应急资源在救援现场的二次配置等。

(2)生产环节。

该环节只有和应急资源的选址、配送中心的资源配置状况、调度能力、最终的灾情需要结合起来才有实际意义,其行为的产生是通过政府的招标或企业与政府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或紧急情况下政府的指令进行的。

该环节要满足三个和谐:一是需求现场与配送能力的和谐,二是库存与配送环节的动态和谐,三是应急资源的生产和配送中心库存类别与数量变化的和谐。

可见,所有的和谐都要归结到最终的生产环节上来,生产是保证、是应急物质的供应源。

为应急需求提供相关资源的企业布局是应急管理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也要考虑其经济利益。

(3)库存环节。

该环节是正常状态应急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任务涉及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建设,资源的接收、在库管理、出库、补货等。

对于储备库的选址和建设标准,2009年民政部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中按中央级(区域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不同分类做了详细规定。

库内管理包括存储区、拣货区的布局和设计,货物的排序、批处理和分区拣货等的处理,以及货物类别和数量的信息化管理等。

(4)调度运输环节。

在应急响应阶段,对灾害点进行风险评价,根据结果对灾害点的各分目标进行优先排序。

考虑到灾情是一个随时间推进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应通过建立动态资源需求方程,估算实时变化的应急资源需求,选择适合运输的方式和最优路径。

灾害发生后,目标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一的运输方式和路径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对运输方式进行组合,政府协调和发动力量对选择的可实现的路线进行维护,按照优先排序对受灾点需要的应急资源进行调度。

现场对资源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需要将各种类型和数量的资源整合起来进行运输,建立多目标、多资源的动态优化调配模型,并用仿真的办法实现动态系统的变化过程。

(5)二次配置环节。

目标区域存在多种不同的需求,在资源配置点根据细化的现场配置方案对应急资源实行二次配置是政府和一线人员的核心业务之一。

这关系到救援对象的生命、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是资源使用经济性的需要。

三、不同情境下的政府行为倾向与选择不同情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按照应急管理的过程有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四个情境,二是按照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的现场情境又可分为正常情境和突变情境两种情况。

作为主体的政府在不同的情境下其行为倾向与选择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应急管理的过程情境与政府行为(1)在预防与准备阶段,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做好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三制一案”建设。

根据隋景、客体、主体、目标、措施、方法等的不同对应急资源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可持续生产能力、储备库的库存能力、软硬件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资源的调配能力等,并实现各种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监测与预警阶段。

结合情景因素,对制定的预案进行演练,密切关注可能与预期相冲突的突发事件,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好应急平台能力建设、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应急资源能力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预警指标体系建设以及信息与数据分析和处理等。

在应急资源能力建设方面,做好中央、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资源储备库的建设,同时加强专用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

对储备库和储备中心进行合理布局和定位,解决好资源储备管理权限问题、资源配置重复与雷同问题、数量与类型偏少问题等。

政府在应急工程和监测系统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区域有可靠的防灾、减灾工程,城市和人口集聚的社区、农村有避难疏散场所,建立覆盖特定区域的综合灾害信息集成与研判系统等。

(3)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

该情境要求政府在应急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最核心的作用,同时妥善处理好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自行运送的相关物资,保证所有的资源都能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依据查明的灾害事故状况,依据救援预案和灾情,依靠团队的力量快速形成救援方案,并形成与灾害发生、发展、结束整个灾害过程相适应的,多灾种、多物资、动态的应急资源优化配置调度方案。

该情境下政府必须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对灾害需求的准确预测和研判。

对现场需求的把握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包括需求的种类、各类别需求的数量、可预见的潜在需求、派生需求等。

二是资源供给具有充足性和可持续性。

这是控制灾情的保证,包括储备中心的库存供给、政府指定的生产企业直接按照要求的规格生产的供给(其他各种供给来源由于控制的难度不在研究统计的范围内,作为供给的补充)。

核心是各种供给来源的总和要连续不断地满足灾区需求,大致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

三是实现“三点一线”的协调统一。

三点是指受灾点、库存点、生产点,一线是指运输线路。

在GIS(地球信息系统)和DSS(决策支持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保证点和线的信息共享、执行的同步性。

(4)善后处理阶段。

在应急救援基本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应急资源的在途、现场存放、回收及处理的问题。

政府在该情境下要按照期望原则与经济性原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安置,保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打折扣。

对在途资源的处理原则是部分继续调度到灾害点现场,以满足后续可能出现的次生需求,其余部分就近储备或返回原储备库;对于存放于救援现场的物质,原则上就地建立小型储备点存放,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其中特殊的资源可运往其他合适的库存点储备;仍具有价值的使用过的资源应回收就近储备,对于无价值或价值极小的使用过的资源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正常情境与突变情境下政府行为正常情境反映的是受灾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灾害的破坏程度,资源的需求类型和数量,受灾对象的心理和身体承受度,与事前研判的吻合度较高,且现场没有发生或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发生复杂变化的可能性不大的情境。

在该情境下,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既定的应急资源配置优化方案就能使该救援行动得以有效进行。

对一些发生在特殊时间、地理环境下的特殊灾害,由于破坏力较大,发生后续和次生灾害的预期极为强烈,现场的复杂度远远超过了救灾前的预测,且情况正朝向更糟的方向发展。

在该情境下,先前确定的资源配置方案显然不能满足现场需要,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巨大调整,主要体现在:配置方案调整:这种变化可能是巨大的,不符合一般的配置和调度规律,有的甚至没有一定理论做支撑,只要能完成预定的核心目标,采取任何手段、方式均是允许的。

如生产出来的资源可以不进入储备中心直接运往灾区;不是由特定的单一储备中心调运物资,相关的中心均启动了相关程序;资源的类别、数量、线路不再要求最优;实行多式联运等。

调度与执行主体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应急资源的调度由政府指定的专业化力量来执行,如公安(消防)、武警和国家组建的各个专业突击队等。

突变情境下这些力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灾情需求,需要新的调度与执行主体来完成任务,如军队等非专业化的公共应急救援力量。

相关政府部门集中协调,保证各种力量合力一致,这在汶川地震中反映得比较集中。

资源二次投向重点发生变化:资源在二次配置时不再实行有需求就有配置的做法,对于小的、分散的,不影响救灾进程、与发生人道主义危机无关的资源需求暂缓配置,集中应主灾情需求做好供应,以使灾情得到及时控制。

在此过程中,在“三制一案”方面政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是保证突变情况下救援工作成功的基础。

四、政府应急资源配置行为有效性评价政府在应急资源配置中行为的有效性,是指针对特定灾害采取的各种情境下的资源配置行为与救援的预期效果的吻合程度。

若实现了目标,则称为有效,否则称之为无效。

其有效性可分为很有效、有效、一般、较差4个层级。

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为有效最终反映在由于资源的有效使用使灾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员得到及时救助、财物损失最小化、环境受到最小程度的影响、社会评价积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