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上的贡献
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上的贡献作者:李娜来源:《商情》2014年第33期李大钊被称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赴日留学,学贯中西,加之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一、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科学校,1913年毕业。
期间曾担任北洋法政学会机关刊物《言治》主编。
同年冬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大政一科,由于曾参加反袁斗争,激烈抨击抨击日本帝国主义而被校方除名。
回国后先后主编《晨钟报》、《宪法公言》、《甲寅》日刊等报刊。
1916年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的《“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阐述为实现中华再造的呐喊。
随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者之一。
期间,李大钊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二、主要传播途径与方式李大钊被称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赴日留学,学贯中西,加之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一是参与创立多种报刊并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二是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学术社团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译介和研究,比如亢慕义斋;三是通过演讲,辩论、开设课程等方式直接向民众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
笔者认为,在李大钊的著作中,集中体现他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在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再论问题主义》、《阶级竞争与互助》、《由经济问题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发表在1920年1月1日《新青年》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发表在1920年12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上;1923年9月到1924年上半年撰写的《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等。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李大钊等这样一批思想界的前驱,而传播开来的。
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而且文字热情洋溢、从其内容来看也有些不够恰当的地方,但它们却在相当程度上表达了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一九一九年初,在李大钊所发表的一批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着比较深刻的阐述。
例如,他发表的《大亚细主义和新亚细主义》(一九一九年二月),指出日本侵略者所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是“并吞中国主义的隐语”,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并说:“这‘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不是民族自决主义,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
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反对帝国主义,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样的阐述问题。
再如,他在《战后之妇人问题》(一九一九年二月)中,谈的虽然是妇女问题,但明确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推翻剥削制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同年五月,《新青年》出版了由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
他在这一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是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曾连载两期。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如果说,李在一九一八年的几篇论十月革命的文章,还只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的话,那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开始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标志了。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出版的《每周评论》,在其“名著”栏中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共产党人》后面属于纲领的一段。
这一段的译文虽然比较生硬,但却是《共产党宣言》中极重要的一段,因为它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原(译)文写道:“劳工革命的第一步,我们所最希望的,就是把无产阶级高举起来,放他们在统治的地位,以图Democracy的战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程(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要紧讲述了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成功》和《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李大钊与近代中国许许多多探求救国真理的志士仁人一样,也曾追求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并深受进化论、合作论、人道主义等各类欧美社会思潮的阻碍。
可是这一切都未使他找到中国的前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使他熟悉到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不可克服的各类矛盾,熟悉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入侵战争和工人阶级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劳苦公共受剥削受压迫的本源,熟悉到社会主义的新曙光,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进展规律,从而熟悉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原理和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通过不断地求索、辨别、扬弃和实践,他慢慢摆脱各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阻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前驱者。
李大钊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缘故时说:“原先这回战争的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进展。
国家的界限之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因此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
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第一看破他们的野心,不吝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
”他在歌颂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成功、庶民的成功时说:“尔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须知尔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咱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遇,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变成强盗的机遇。
”他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熟悉社会和改造社会,而且踊跃提倡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活着界上发生一些阻碍,必需要研究怎么能够把他的理想尽可能应用于围绕着他的实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谢荫明2009年11月27日09: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北京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说有一个从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到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深化过程;从规模上说,有一个从只言片语介绍到文章摘编、著作翻译的深入过程;从人员上说,有从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再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过程;从传播者的主体上看,有一个从个人、社团再到政党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然,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从学理传入到行动指南,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在所有这些传播的转换中,李大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他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先躯。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看,首先是由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学说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理论构成的科学的整体,它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革命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任何理论的传播,都不可能完整地、一次性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体系的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播者或接受者自身的立场和水平所限,对理论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一种新的理论的传入,往往是以能否医治社会的痼疾为前提,也惟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才有植根的土壤。
在20世纪的初年,最为中国人所渴求的,是寻找迅速改变中国黑暗社会的利器。
中国人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介绍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时提及的。
1901年1月留学生在翻译日本有贺雄的《近世政治史》中说到“西方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雇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谓之社会主义”。
1903年2月,马君武在留日学生办的《译书汇编》杂志刊文《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中更明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摘要: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当之无愧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的中流砥柱。
本文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介绍李大钊先生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变迁,探讨李大钊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于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仍有巨大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之马克思主义,约之两个时段,一为确立之阶段,另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
民主革命时期,十月革命的成功,让李大钊经过对各种主义的比较后,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他之于中国是最早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阶段的奠基人。
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潮流,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和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革命指导和本国组织建设时,就已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标志。
其思想是先于后世这个命题而存在,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启发者和奠基者,为这个命题及后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李大钊前期思想变迁李大钊在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难时刻,背负寻找拯救民族真理之目标,踏上了去日本求学的道路。
留日期间,受到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国内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中国留学生的思想不断分化。
李大钊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进修,在此阶段,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原著,哲学,英文,还选修了“都市问题”课程,任课老师从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得到了启蒙,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习和传播及政治活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留学日本,李大钊时刻关注国内政治革命发展情况。
在学习期间,李大钊结识了许多进步知识分子,与他们探讨国际国内形式,探讨中国现状和革命形势,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译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 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3)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 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的一些要点。
(4)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 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 真理,不遗余力”。
(2)在唯物史观的论述中,瞿秋白同样也有不少精辟见解。
比如关于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 规律与意志自由的论述;关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述; 关于历史的自由与必然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论述等。
4、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阶段
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 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
(1)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的 具体实践相联系的;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不能实行拿来 主义,照搬照用,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使其中国化,之后 用到实践中去
(2)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毛泽东看来, (1)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 族形式使之“中国化”。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 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2)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教条必须少唱,教条 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 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辩 证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 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在理论内容上进行了改 造,并且常常借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成语故事,以 及神话、寓言、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一些深刻的唯物 辩证法的道理。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冯 景 源提 要: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此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李大钊的思想定格在《资本论》上,依据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是研究的方法是“从后思索”,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不是回顾他的生平,而是探索他思想的逻辑历程;三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特征——“一个筋斗”的原因;四是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说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唯物史观 “一个筋斗” 共产主义作者冯景源,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北京 10087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探究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缅怀其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于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什么定格在《资本论》上,它的主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一)李大钊生平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乐亭县。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回国后进入北京大学任教。
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的思想认识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是中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12期“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大钊是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他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确提出“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究
浅析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为更好的执政和服务人民,为更好的领导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
而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思想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无疑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文试从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影响三个方面探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以期通过对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早期提出的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为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提供原初理论借鉴。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具备与时俱进特色的先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等等。
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执政方式,也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游刃有余地领导中国人民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然而,饮水思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求索的结果,任何革命的成功都是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才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非常重视这方面,使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好的与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结合起来,以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论五四时期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
论五四时期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作者:白焱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6期摘要: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通过各种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文本从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培育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向中国的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中国革命潜藏着的巨大力量,从理论与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改变命运,使得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时期,李大钊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为阵地,发表了多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
他最早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之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烈赞扬俄国十月革命,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
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介绍,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大钊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从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外,也从实践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他通过课堂传授、图书馆投放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三次大论战和组织辩论会等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此外,他更是亲自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农群众中去,让广大劳动群众也接触、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正是由于以他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积极宣传,从而推动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五、革命党人早期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上海小组把《新青年》从 1920年9月起改为机关刊物
1920年11月7日, 发起出版了理论刊 物《共产党》月刊, 由李达主编。主要 介绍共产主义运动 的经验,特别是俄 国共产党的经验和 列宁著作。
图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部分成员合影
1920年3月31日,由李 大钊出面在北京大学 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 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理论。
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有五十 七种,不知哪一种 是真的。”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如蒲鲁东、巴 枯宁等的无政府主义,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 欧文等人的合作主义,托尔斯坦的泛劳动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考茨基的社会主 义等也在当时的中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 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 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 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 主义者。
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问题与主义之争
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 活动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 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
创办刊物
克
思
翻译和撰写文章
主
义
传
组建早期组织
入
中
与工人运动结合
国
一大批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
谢谢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 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 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 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 希望。”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 实用两方面。……我们只要把这 个那个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 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 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用环 境的变化。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
(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广泛传播
(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2)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4.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第1 页共1 页。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者:范秀晖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3年第11期[摘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从日本归国来到北京居住的十余年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在西城区的居住地正是他从事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的最好历史见证。
本文从李大钊在北京西城居住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方式途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等五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李大钊;西城居住;传播马克思主义;贡献及启示[作者简介]范秀晖,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北京 100000。
[课题]本文系2022年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22DXDY004。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1-0018-09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16年5月从日本归国后来到北京。
在居住北京的十余年间,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热情赞颂宣扬俄国十月革命,率先研究宣傳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一)国际背景: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一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德国作为新起的资本主义大国,与法、英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残酷的战争使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颓废,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各国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
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曾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极大希望的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技术
渐
资产阶级 改良派
君主立宪,
发展资
维新变法
制度
进 的
资产阶级 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过 程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结合国情,
进行社会主 相结合,建
义革命
立中共
指导革命
课堂练习
下列刊物在上海出版的是: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工人周刊》 D《晨报》
建党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传播过程
开始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进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
建党
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出现: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
共 产
1920 李大钊
党 早Leabharlann 北京 济南东京期
1920
组
陈独秀
织
汉口
上海
分 布
长沙
示
意 图
广州
巴黎
宣传方式
1、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 马克思主义 2、出版面向工人的进步刊物《劳动 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传播意义
1、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红色之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实践
潍坊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 2019年6月Jun.2019第19卷第3期Vol.19No.3李大钊、红色之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实践钟玉I,高龙彬2(1.潍坊广文中学,山东潍坊261041;2.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渠道。
其中,俄国渠道既有理论传播,又有具体实践,是两者的结合。
中东铁路曾作为“红色之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一个通道。
哈尔滨是“红色之路”的枢纽。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李大钊发挥了主导作用。
李大钊在与哈尔滨、“红色之路”的互动中传播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关键词:李大钊;哈尔滨;红色之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图分类号:K8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288(2019)03-0076-04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实践中,李大钊与哈尔滨及中东铁路这条“红色之路”关系密切。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李大钊即著文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并指出其对中国革命的现实意义。
1924年5月,李大钊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往返途经哈尔滨时,他深入了解哈尔滨的工人运动情况并介绍苏联情况和宣传革命思想。
李大钊参与创办的哈尔滨东华学校,不仅是掩护各地共产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秘密载体,也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场所。
一、李大钊、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认知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路径,学界基本有三种说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理论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
大概就在20世纪初,这个理论也传到了古老的华夏大地,而且它的理论力量就体现在,它是多渠道传入。
从今天回头来看,大概至少有三个渠道。
最早的是我们称作日本渠道,20世纪初,一大批留日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陆续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他们的一些思想片段,包括《共产党宣言》翻译的一些片段传入中国。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
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20120062101 陶侃摘要: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本文主要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轨迹、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具体容认识、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贡献大钊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研究、传播和运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这段时期属于其早期,他初步接触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这一理论进展了学习、比拟、研究和积极传播;1921 年后到 1927 年其被害属于晚期,这段时期他一边继续宣传,一边把已经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主要致力于中共早期组织建设、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等实际工作。
1本文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哪些传播与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突出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突出贡献地位。
大钊早期留学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轨迹大钊是从一个爱国的某某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我们仔细考察其思想变迁的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思想转变的在因素是基于一腔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某某主义;外在动力是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3 年冬,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东渡日本求学。
留学期间,他勤于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潮,开始接触了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
当时流行于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国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使中国留日学生的思想发生分化。
1914 年 9 月 8 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得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承认,大钊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政治经济学部本科学习。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他的历史地位是无法代替。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伟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珍贵的财富。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宣传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第一人。
他在1918年所写下的几篇论文中提到,即已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李大钊提出十月革命是劳工人民的伟大成果,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同时也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
从5月5日到11月11日,在短短的半年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表了五种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
除专栏外,《晨报》副刊还用一定篇幅发表了一些革命领袖(马克思、列宁、李卜克内西等)的传记和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在激烈的都斗争里进行的,如大家所知,在1919年“问题”和“主义”的讨论中,李大钊起了重大作用。
李大钊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唯物史观是李大钊要研究和宣传的重点。
所以说,这是与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解以及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的理解有关。
李大钊完全的明白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论的中关键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阶级斗争,无论是无产阶级专政,无论是社会主义,离开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无法存在和发展的。
因此,李大钊虽然也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宣传,但他更重视唯物史观这一最为基础的理论。
从现实需要来说,中国的社会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当中,怎样科学地分析和理解这种现象,怎样认清变动的历史方向,怎样更有效地推动历史的革命变动,等等,都迫切需要唯物史观这样的理论武器。
论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
论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近代中国面临生存的危难,全国上下都为了拯救中国的危亡探索一條正确的道路。
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要人物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两方面不同的原因使得他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传入中国。
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推动有了深远影响。
标签:李大钊;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党的建设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使我国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找适合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一)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李大钊1913年毕业以后就开始东渡日本学习,出国留学期间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时期,虽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但却是一位爱国志士,1915年日本对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当中。
与此同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启发了李大钊的思想,他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努力搜集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相关的资料书籍,1916年还未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他就毅然决定回国。
李大钊创办了《晨钟报》并担任总编辑,在此期间发表了多篇有关反动统治和反封建的文章。
为了拯救中国的现状,李大钊等一批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能力努力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原因李大钊早期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的是法学专业,对于历史和哲学等都有一定的兴趣研究,但还是由于现实的原因,李大钊深深感受到对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学习才决定赴日继续学习政治经济学科,也正是因为李大钊个人对政治经济学一直的潜心研究和一直致力于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从而成就了之后一系列的理论关键,这也就是李大钊能够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内容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本文主要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三个方面来阐述。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其于1967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序言中,阐述李大钊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时说:“现在,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真正的领导人和最伟大的烈士受到尊敬。
他不是中国的列宁,因为这个荣誉已属于毛泽东。
但是李大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象征着老一辈东方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
在后者当中,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脱颖而出,出现了新一辈年轻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1927年后,他们掌握了党的领导权。
在中国共产主义者试图把中国历史前进的这个连续完整的链条中,李大钊正好是毛泽东之前的一环。
”他又说:“向为北京大学的历史教授和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是第一个声明拥护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还以中国共产党两主要创立者之一、以不幸的国共合作的主要设计者的身份著称于世。
然而,就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与其说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治领袖,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解释者。
李大钊最先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使它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
他不仅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且还对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作出预言。
他的著作代表着我们时代最易引起争议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唯意志论解释与好战的民族主义的结合。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整整一代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人是1918年冬至1919年春这段关键的日子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轻助手——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于1924年11月12日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上的演讲《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中评价李大钊:“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那不是马列主义是什么主义?它不是基督教主义,也不是孔教主义,,是马列主义,实实在在,有书为证。
”这段话对李大钊最早传播和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周恩来对李大钊的评价是:“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
我们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
中国共产党就是带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伟大气概开始的。
虽然当时只有50多个人,其中李大钊同志英勇壮烈,血洒北平。
但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线粒体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不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下面对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简要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为反搞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直到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的悲惨境地。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乖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
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
多党制、议会制这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在民国初年都尝试过了,结果却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出路;旧的思想武器不行了,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思想武器。
即在一个长期的时间内,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
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
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
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当种种思想、学说、主义都显得无能为力时,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研究它、宣传它,无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需要。
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壮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李大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在党成立之后,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虽然担任了党的最高职位,但却没有解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种种材料证明,虽然比当时其他一些后辈年轻人多读了一点马克思的书,但从总体上看,他不但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认真系统的研究,而且,也没有积极地和推动人们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在陈独秀看来,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很容易的,学不学马克思主义也并不是很重要。
他希望青年同志们“宁梞少研究点马克思的学说,不可不多干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运动”。
并且认为“凡能实际活动者才可革命”。
他认为中国最缺乏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是马克思的“实际研究的精神”和“实际活动的精神”。
即我们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干;马克思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实际活动而不是科学理论。
在这个错误的方向引导下,全党无法形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氛围,使得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不能较快提高。
以致中国的革命运动虽然迫切地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却根本不被重视。
与此同时,一些根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人却随意拿起片言支句,无知狂妄地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但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倡导者。
他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长期地、虚心地、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把揽强调谁末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尽毕生的精力。
他说:“拼上半生的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它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概念,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他教导人们:“研究马克思的学说,须得先把他的重要著作《资本论》有系统的研究起来”。
他希望人们在听自己的演讲之后,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引起点兴趣”,从而“去研究他的常说,将来把研究的结果发表出来,指导社会”。
他反复申明,自己谈马克思主义是“僭越得很”。
只“不过稍微知道一点”。
事实证明,李大钊直到他生命结束,从来也没有自我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他反复告诫人们,千万还要相信那种轻易宣布自己是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那种“骗子”论调与“欺人之谈”!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李大钊与那些浅薄幼稚而又自封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存在着多么重大的差别!但同时,他也并没有轻视实际活动。
他是党的历史上最早倡导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人,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人。
(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相一致的,是建立在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刻苦学习与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明显地有他个人的特点。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李大钊到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焦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做准备。
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但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
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利侄下了,但是中国的革命并没有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这些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并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了巨大的贡献,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陈独秀著,《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年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12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04李大钊,《近代名人手札:李大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