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二、增长核算 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学者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原因区分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为了说明经济增长 的决定因素,学者提出了如下生产方程:
Yt f Kt , Rt , Nt , At , St
其中,Yt 为一个经济的总产出。Kt 、Rt 和 Nt 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自然资源和劳动投入, At 表示该经济应用知识的储量,变量 Bt 代表基本因素,或称其为“社会文化环境”或“社 会能力”,这是经济运行所不可缺失的。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1.基本假定和思路 (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3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增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 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
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式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
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考 虑 技 术 进 步 的 情 况 下 , 产 出 Y 是 资 本 k 和 有 效 劳 动 AN 的 一 次 齐 次 函 数 , 即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 6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19 章 经济增长
19.1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
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gy
yt yt 1 yt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 D 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 N 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 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 =、()I S T G =+-和()()r I S T G M X K =+-+-+。

需要注重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 D P 折算(平减)指数答:G D P 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 D P 和实际G D P 的比率。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宏观经济学总结重点第六版高鸿业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总结重点第六版高鸿业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X-M);收入法: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一组相对固定的的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值。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均衡产出或收入。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消费函数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居民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即:c= c (y)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 dc/dy (0<MPC<1);消费函数:c =α+βy ;APC= +β 则:APC>MPC 且APC+MPC=1; →0,所以APC →MPC 储蓄函数 s=y –c → s=y –α–βy= -α+(1-β)y APS<MPS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收入效应:利率↑→利息增加→认为自身富有→储蓄↓;替代效应:利率↑→储蓄↑)2.价格水平:通过实际收入;注意收入上升忽视物价上升以为自身富有的货币幻觉。

3.收入分配:越公平,APC 越大。

4.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费意愿越强,MPC 越大。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计算题整理(1课外习题 2课内课后计算题整理) —课外部分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10亿美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总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解:1)国内生产净值=5600-(1000-400)=5000 2)净出口=5600-3200-1000-1080=320 3)净税收=1080+40=1120 4)总税收1120+180=13005)个人可支配收入=5000-1120=3880 6)个人储蓄=3880-3200=680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 和 MPS 。

解:MPC=MPS=0.5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

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解:Y=360 C=310 S=50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

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解:(1)ΔY=500(2)Y1=4100 Y2=4180 Y3=4244 Y4=4295.2 Y5=4336.164、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

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 f=2000,那么,为什么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解:①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Y=C+I 从而Y=200+0.8Y+50解得 Y=1250②S=I时市场处于均衡,因而均衡储蓄量为S=50。

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则投资量应该达到下列条件所满足的数量,即Y f=200+0.8Y f+I从而 I=200④投资乘数:k=1/(1-β)=1/(1-0.8)=5第十四章货币市场1、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800-50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货币的供给为本m=100.请写出:(1)、IS曲线方程;(2)、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高鸿业12章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高鸿业12章

中国队金牌为什么这么多?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30
一美元自助餐有感---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 之欢心
奥运期间数万中外记者吃什么?这个答案现在得到揭 晓。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2008 Beijing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简称BJMC)主餐厅, 记者只需花1美元或7元人民币,就可以享受到中、西 风味的餐饮服务。 在餐厅入口处,设有数台刷卡机,用餐记者只需将特 制的用餐卡在该刷卡机上轻轻一刷,便完成了用餐付 费,十分便捷。上面的公告显示,每次用餐只需1美 元或7元人民币。 餐厅不仅无限量提供有意大利面饼、肉串、蛋挞、鸡 翅、蔬菜、玉米、蛋炒饭等食品,还无限量提供有新 鲜水果、汤和冷饮,食品种类十分丰富、营养搭配也 很科学合理。
GNP与GDP的联系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20
看来GDP 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 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 撑GDP 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 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 中, 都可以增加GDP。尽管GDP 存在着种种缺陷, 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 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 无疑 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9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知识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引论❖什么事西方经济学:1。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

2。

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

3。

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稀缺性: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求的经济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四种类型:1.自给自足经济,即每个家庭或者村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效率十分低下.2.计划经济,即生产资料由政府代表的国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计划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

3。

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

4.混合经济,经济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故微观经济学理论又称价值理论。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互相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三次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涉及垄断问题.第二次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次修改和补充于1939年希克斯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7.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即在经济学分析中,“充分就业”是指狭义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西经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西经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

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关系?答:衡量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指标分别是:GDP NDP NI PI DPI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3.写出两部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并说明其含义。

答:(1)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由于c+i=y=c+s得到i=s,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

(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而得。

只要遵循这一定义,储蓄和投入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均衡,是否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分析经济均衡所讲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4)实际上,储蓄和投资并不一定相等。

因为,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和动机都不一样,而引起的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也不一样。

4.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政府税收乘数Kt=—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由于0<β<1,由此可知1/(1—β)>β/(1—β)。

(2)政府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而政府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通过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会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最终使得乘数效应变小。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资料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资料

第二章1.微观经济学定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并且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分析为核心,因此也被成为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具体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3.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需求数量影响:该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花卷和馒头)、消费者偏好(加强、减弱)、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下一期上升,增加现期)4.供给的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影响因素:该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下,利润)、生产的技术水平(成本,利润)、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扩大生产,悲观,缩减生产)5.商品需求量: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点沿线移动)6.商品需求: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平移)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需求价格弹性五种类型:完全弹性、富有弹性、单位弹性、缺乏弹性、完全无弹性9.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收入:1.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适当降低商品的价格,能使销售收入增加。

因为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商品价格的减少率。

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适当增加商品的价格,能使销售收入增加。

因为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率小于商品价格的增加率。

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3.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是增加商品的价格还是减少商品的价格,都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第十二章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A 、价格决定理论B 、工资决定理论C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 、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A 、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 GN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A 、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

4、实际 GDP 等于( B )A 、价格水平除以名义 GDP ;B 、名义 GDP 除以价格水平;C 、名义 GDP 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 GDP 。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B )A. 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B. 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 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 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 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一、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 统计注意事项: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 GDP 。

6.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 GDP 中。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 GNP 的关系(异、同)同: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异: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GDP 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 GNP 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

GDP 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GDP 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 GNP 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 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例如,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 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 虽是中国GDP 一部分, 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 , 而应归入芬兰GNP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 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 GNP 。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C +I +G +(X -M )其中:【 C 】消费支出【 I 】投资支出【 G 】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购买【 X -M 】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C )A. 个人购买小汽车,B. 个人购买电脑C. 个人购买住房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D)A. 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B. 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C. 某公司增加了 500件存货D. 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2. 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 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 +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 NDP=GDP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 反映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2. 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 GDP 、 NDP 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

狭义: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公式 :NI =NDP(国内生产净值 )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 个人收入: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

4.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 DPI 用来消费 C 和储蓄 S 。

从长期看:DPI=GDP-Z -T 以 Z 代表折旧基金收入, 以 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注意:关于国外要素净支付。

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就可以得到国民生产总值。

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如本国在外国投资获得的利润,本国公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等)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称为国外要素净支付。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I = S + (T-G ) +( M -X + Kr)GDP 核算的局限性一是GDP 标所衡量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不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和服务,如家庭成员的无偿服务、自给自足性质的生产、以物易物性质的交易活动等均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二是 GDP 计算的是经济活动,但并不是经济福利,因为 GDP 并不等于经济上能给人带来好处; 三是 GDP 难以反映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变化;四是 GDP 不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分配问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会计算均衡收入)一、均衡产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产出水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 <需求, 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公式:y = c + i = E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 .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函数线性表示:C=a+bYa为自发消费; bY为引致消费线性表达的经济含义为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b为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dC/dY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 也有递减趋势。

APC>MPC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⑴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MPS=∆ s/∆ y⑵平均储蓄倾向:APS率。

APS=s/yMPS 和 APS 都递增,但是 MPS>APS。

S=-a+(1-b)YS=Y-C =Y-(a+bY)=-a+(1-b)YMPS=1-MPC=1-bAPS=S/Y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2、若 APC 和 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则 APC>MPC,则 APS 和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 APC+APS=1, MPS+MPC=1“边际消费倾向” :MPC——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消费量变化多少。

2. “边际储蓄倾向” :MPS——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储蓄量变化多少。

MPC + MPS =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 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假设 i 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y = c + i (收入恒等式)c = α+ βy (消费函数)得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 s = y − c (投资等于储蓄)s = − α+ ( 1 − β) y (储蓄函数)解得:两部门经济中。

均衡发生于计划储存等于计划投资时1、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2、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同 K I 表示投资乘数, △ Y 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 表示投资增量,则K I =△Y /△I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 I =1/1-MPC ,式中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

MPS=1-MPC所以 k=1/MPS几个重要乘数模糊A. 投资乘数、 .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1/(1–β); 政府购买乘数(三部门的)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B. 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例。

公式—— K=–β/(1–β)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公式——K= β/(1–β);D.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