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骨科术后感染中的疗效
12 治疗方法 . 试验 组患者 清创处理后将VS 敷料适 当修剪后覆盖创面 , D 持 续负压吸 引, 并用抗 生素对创 面进 行冲洗 , 引流过程 中, 确保VS D 敷料覆盖创面始终保持负压状态 , 遇阻塞 或引流不畅时更换VS D 引流装置 , 每套VS D装置 引流一周左 右即应更换 。 一周后 , 如创面 小, 肉芽组织 生长丰满 当 即缝 合 , 如创 面较大 , 行VS 再 D覆盖 引
验组 中 , 4 , 1 例 , 男2 例 女 8 平均年龄3 .岁 。 照组中 , l , 24 对 男2 例 女
1例 , 7 平均 年龄3 . 岁 , 4 6 两组在 性别 、 年龄 、 情方面无统计学差 病
异 , 有 可 比性 。 具
探 索的 目标 。 为进 一步探求封 闭负压 引流技术(a u m saig v cu el n d an g , D) ria e VS 在骨 科术后感染控 制 中的疗 效 , 年来 , 近 我院对
效。
[ 关键词】 封 闭负压引流技 术 ; 骨科; 感染
骨科手术术 后的感染率在 1 %左右…, 0 由手术导致 的顽 固性 软组织 感染 、 化脓 性 关节感 染 、 性骨髓 炎 等往 往难 以有 效控 慢
制 。 快 术后 引流 创面 的愈 合 , 少患 者痛 苦是 骨科 医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直 加 减
封 闭负压 引流技术 ( D 在 骨科术后 感染 中的疗效 VS )
岳 中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 续封 闭负压 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 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设置试验组 与对 照组 , 试验组对4 例骨科手术术后感染者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读者·作者·编者·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 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旧之处,但这些文稿 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小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 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 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伞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 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郎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 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巾,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 应认真收集有父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做出处理决定Iji『请作者就此问题做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舣方意见 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 姓名以及撤销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发表;就此事 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2结果 采用VSD敷料治疗期间,无一例出
现全身和局部的毒性、变态反应以及创 面、全身的炎性反应。使用VSD敷料 1—2次,每次4—12 d,平均6~7 d,去除 敷料后见创面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毛细 血管丰富,无水肿、渗液及异常分泌物。
后期处理:(1)创伤:创面采用中厚 皮瓣7例,游离皮瓣2例,局部转移皮瓣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的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的应用及护理发表时间:2013-01-04T14:55:28.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纪筠[导读] 本组病例中出血较多的2例,给予间歇性负压治疗,每天治疗6~8h,可减少出血,必要时补充全血或输成分血。
纪筠(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 2142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82-02【摘要】目的探讨将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应用于大面积创伤、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骨髓炎等骨科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病例中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取代传统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观察其疗效。
结果引流效果改善明显,愈后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应用VSD能够明显改善引流效果,刺激创面肉芽组织新生,改善微循环。
VSD在治疗局部伤口不愈合、浅表皮肤溃疡缺损、骨髓炎中可免除患者换药的痛苦,能有效防控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较少局部水肿,有利于创面的修复,并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科护理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VSD是由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n博士于1993年原创,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引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引流技术。
VSD明显改善了引流效果,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程,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1 临床资料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我科实施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15例患者,年龄27~84岁,男性11例,女性4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3例,外伤感染性伤口2例,骨髓炎1例,皮肤套脱伤2例,跟腱断裂2例,老年及复杂骨折5例,均愈合良好,疗效满意。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疗效分析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8T08:41:27.00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3期作者:曹晓东[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对骨科创伤患者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的作用及疗效曹晓东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154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骨科创伤患者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的作用及疗效。
方法选取年限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序法将此6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34例,在创伤治疗上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共有患者34例,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临床住院指标上,实验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创伤愈合速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式对骨科创伤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骨科创伤;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充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不断上升,在医学界大面积软组织或皮肤挫伤以及开放性骨折等发病率也逐年攀升[1]。
骨科创伤由于病程时间长、病程过程中需要不断反复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也会增加医疗成本,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2]。
在常规的骨科创伤治疗中,治疗周期较长且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病患的痛苦[3]。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式能够通过可控负压,保证患者创伤附近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得到有效去除,从而加速创伤面的尽快恢复,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患有骨科创伤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排序的抽样方法将此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59岁,平均年龄为(41.57±2.6)岁;实验组共有患者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22-61之间,平均年龄为(41.28±2.5)岁。
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应用进展
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应用进展杜仲;黄昕;闫子玉;肖文林【摘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 VSD) combine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with traditional sealing dressing. It was applied to the open fracture wounds in the early time and has achieved wider application now.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of VSD in soft tissue wound, bone tissue wound, dermal chronic ulcer, and skin and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gave the future prospect for its application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将负压引流与封闭敷料相结合,早期用于治疗开放性骨折,后来被不断改良和推广。
在综合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软组织创面、骨组织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皮肤及骨组织移植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VSD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6(036)007【总页数】3页(P670-672)【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术;组织创面;口腔颌面外科【作者】杜仲;黄昕;闫子玉;肖文林【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山东青岛 266555;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山东青岛 266555;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山东青岛266555;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山东青岛 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2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德国Fleischmann等[1]首创,将封闭式敷料与引流技术创造性的结合,而VSD技术的关键环节是将引流管安置在特殊聚乙烯醇泡沫内部,具有良好通透性、可塑性的泡沫与创面直接充分地接触,而后应用生物性薄膜严密封闭裸露创面或缝合区域,渗出物于可控负压下经过泡沫层后再被引流至体外。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于两 者 的 中 点 。 显露 : 切 口 切 开 浅 、 筋 膜 , 皮 瓣 向 外 牵 沿 深 将
开 , 露 臀 大 肌 内上 部 分 , 骨 嵴 的 后 部 和 部 分 骶 棘 肌 。分 开 显 髂 臀 大 肌 和 骶 棘 肌 的 分 界 线 , 臀 大 肌 自骶 棘 肌 腱 膜 上 切 下 , 将 将
Cln c lAp lc to c u i ia p ia i n ofVa u m e l g Dr i a e i h b i m e t S r e y o a r ii c J i t Tu e c l ss wih Lar e Lumb s c a S a i a n g n t e De rde n u g r f S c o la o n b r u o i t n g o a r lAb-
a d e u e wo d h a i g a e ntr c r e c n ns r un e ln nd pr ve e u r n e. I x a s t c no o i a p c n a r a a u n t e c i c l te t e t o n te p nd e h l g c l s a e a d h s a g e t v l e i h l ni a r a m n f bo e
核 合 并 腰 骶 部 巨 大 脓 肿 的 患 者 , 手 术 病 灶 清 除 后 应 在
的病 例 中 , 肿形 成单 纯骶 前 2例 、 后 5例 、 腰部 脓 骶 髂 3例 , 同时 出现 在骶前 和 骶后 、 或骶 后 和髂腰 部 分别 3 例, 前、 骶 骶后 和髂 腰 部 3部 位 同时形 成 1例 , 肿破 脓
摘 要 目 的 评 价 持 续 负 压 引 流 技 术 在 骶 髂 关 节 结 核 合 并 腰 骶 部 巨大 脓 肿 手 术 治 疗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对 20 05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技术,可以将体内毒素和体液引流出体外。
这项技术利用负压来吸引体内毒素和体液,从而促进毒素和体液的引流。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毒素和体液在体内堆积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常用于治疗身体的损伤,如创伤、手术后并发症等,也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肝炎、肾炎等。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施过程非常简单,首先,护士或医生需要用一根支架管将患者的身体固定住,然后把一块护膜(或紫外线护膜)覆盖在患者的伤口上,并将支架管与护膜连接在一起,最后,将护膜的口袋与一台负压设备相连接,利用空气的负压来吸引体内的毒素和体液,从而实现引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体内毒素和体液的堆积,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此外,这种技术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但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需要比较长的引流时间,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者伤口周围的皮肤可能会遭受损伤。
总的来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
体内毒素和体液的堆积,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而且它的实施过程也很简单容易。
但是,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应该注意一些细节,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伤害患者的皮肤。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保留内置物治疗骨科术后早期感染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保留内置物治疗骨科术后早期感染张健;尚保华;蔡平;王玉;史克明【摘要】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在骨科内置物植入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体会。
方法对23例骨科内置物植入术后早期感染患者采用VSD技术救治,总结治疗体会。
结果23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伤口均行二期缝合,局部转移皮瓣关闭或中厚皮片植皮关闭。
无1例内置物取出,无1例出现慢性骨髓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能尽早控制感染,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慢性骨髓炎发生率和降低致残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00)030【总页数】2页(P121-122)【关键词】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者】张健;尚保华;蔡平;王玉;史克明【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随着骨科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骨科创伤及关节、脊柱疾病需要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疗效理想。
但由于四肢局部解剖学上的特点及致病菌毒性增强,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感染,尤其内置物周围深部感染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可导致内置物外露、骨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
感染问题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如何去预防感染?如何控制感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患者23例,效果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1.25岁。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其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其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09T08:30:39.336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陈霞[导读] 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其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陈霞六盘水市第二人民,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其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式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闭合时间、住院费用以及V AS评分。
结果:研究组创面闭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V 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骨外科创伤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治疗费用,缩短创面闭合时间。
【关键词】骨外科;封闭式负压引流;创面;疼痛随着交通行业与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受到外伤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对于骨外科创伤的患者而言,其受伤类型相对严重,且创面大面积暴露,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2]。
鉴于此,则需要重视对患者创面的保护,及时的将脓液、渗液、坏死组织等排出,促进创面的愈合。
常规的引流时间较长,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患者也会承受更大的痛苦,效果并不理想。
而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可治疗创腔、慢性创面、急性创面,其能够使创面封闭,再通过负压吸引的作用下清除毒性分解产物、坏死组织,还能够优化创面的血循环,治疗效果较好,深受医师的青睐。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37例骨外科创伤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探究其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4~59岁,平均(41.5±17.5)岁。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的临床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适应症:
烧伤:一期无法植皮的,可使用此疗法。 创伤:大面积的撕脱伤,脱套伤、皮毛组织大面积缺损及骨外露。 其他:褥疮、伤口不愈合、以及糖尿病足。
我们根据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的原理,就地取材的开展 了持续负压吸引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大的降低了 医疗成本。 经过3年的逐步改良,并从外省医疗单位购买医用海绵 ,现在已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流程,手术效果可与 原装VSD效果媲美。
入院时
术中清创所见
术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效果展示视频
封闭负压吸引术后 一周创面情况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后 植皮愈后
左手指电烧伤
入院时
术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一周后情况
应用皮瓣修复创面
糖尿病足并热液烫伤
入院时
术中清创所见肌腱外露
植皮术后残余创面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一周后 植皮修复
截肢残端不愈合
清创时情况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愈后
电烧伤植皮术后残余创面
残余创面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术后一月复诊
严重烧伤植皮术后骨外露创面
骨外露创面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术后两个月复诊
右小腿皮肤擦伤并感染
入院情况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
谢谢!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的临床应用
烧伤科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是裘华德教授90年代从德 国引进回国的新技术,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手 术操作简单实用,但由于材料昂贵,患者承受 能力有限,在地市级医院推行缓慢。
负压封闭引流术作用机理:
1、封闭使作为引流动力的高负压得以维持,同时也使被引流区与外界隔 绝,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2、高负压封闭可以持续引流创面的渗出液、坏死组织和细菌等,使被引 流区内达到“零积聚”; 3、增加创面血供,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4 、调节慢性创面中明胶酶的活性,改善创基内微循环,抑制胶原和明胶 的降解,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5 、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6、增加周围神经末稍在创面中分泌的神经肽类; 7、 促进创面愈合,抑制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
负压封闭引流(VSD)管道改良冲洗法的临床应用
性分 析 120例 应 用 VSD患 者 的临 床 资料 ,现 报 道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1一般 资料 选取 2012年 6月~2013年 6月我院骨 科 负压 封 闭 引流 患 者 120例 ,随机 分 为 对 照 组 与观 察 组 各 60例 。观 察 组 男 性 26例 ,女性 34例 ,年 龄 22~66岁 ,平均 46.33 ̄5-31岁 ;重 软 组 织挫 裂 伤及 软 组织 缺损 21例 ,骨 筋 膜室 综 合征 l9例 ,术 后 切 口感
观 、褥 疮 时间长 的患者 好转速 度和 程度 稍差 。 3 讨论
褥疮 常见 于 慢 性 疾 病 长 期 卧 床 患者 ,其 与原 发 病 互 相 影 响 。褥 疮 患 者 大 多 卧床 时 间 长 ,体 质 弱 、抵 抗 力 差 ,中 医综 合 护 理 能 改 善褥 疮 患者 的整 体状 况 ,加 强 全 身 气 血循 环 ,利 于 褥疮 痊 愈 。生 肌 玉红 膏 是 中医 生肌 去腐 的有 效外 用 膏 ,主要 成 分为 甘草 、当归 、紫 草 、血竭 及 白芷 等 ,其 中 当归 、紫 草等 活血 养 血止 血 ,甘草 、血 竭 、白芷等 解 毒 、消肿 、化 腐 脓 ,共 奏 解 毒 消 肿 、生肌 止 痛 之 功 ,常 用 于 疮 疡 肿 痛 、乳 痈 发 背 、溃 烂 流 脓 、浸 淫 黄 水 等 ,治疗 褥 疮 效 果显 著 。中医 针刺 按摩 刺 激经 络 和穴 位 ,调 节 人体 气 血 ,加 快 创 面周 围 的血 液 循 环 ,增 强 患者 机 体 抵 抗 力 ,有 效 改善 褥疮 患 者 局部 组织 的新 陈代 谢 。艾 条 的 主要 成 分 艾 叶 ,自古有 驱 邪 的作 用 ,现 代 实 验 研 究证 明艾 叶对 葡 萄球 菌 、大肠 杆 菌 、绿 脓杆 菌 、链 球 菌 等有 杀 灭抑 制作 用 ,艾 灸 能理 气 血 、驱寒 湿 ,能 预 防褥 疮 ,创 面温 灸 可 促 进 炎 性 渗 出物 吸 收 ,控 制 褥 疮 感 染 ,促进 创 口愈 合 】。神 灯 理疗 有 红 外 线 与 热疗 的作 用 ,促进 局部 组 织 血 液 循 环 ,有 利 于 干 燥 创 面 及组 织 恢 复 。褥 疮 多 发于 老年 体 弱 患者 ,增 强 饮 食 营养有利 于褥疮 和 原发病 的治 疗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手外科)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在骨科 (手外科 )的应用062650摘要:目的:分析手外科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具体流程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手外科患者5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析该种手段对手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
结果:本次研究对象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其创面感染情况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且在引流装置拆除完毕后,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和创口位置皮肤均出现显著的改善。
此外,53例手外科患者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治疗满意度评价较高。
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对手外科患者的病症问题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其手功能得到尽快的改善。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手外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疗效引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医院手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用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和效果显著的优势,可以在改善患者手功能的同时,使患者拥有良好的治疗体验,深受手外科患者的一致好评。
本文详细分析了手外科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具体流程及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手外科中抽取2020年度收治的患者53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3例。
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45.2±1.3)岁。
病症类型:手部感染性伤口的患者人数为23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人数为14例,皮肤脱套伤的患者人数为16例。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到本次实验研究。
1.2 方法1.2.1 材料和装置泡沫敷料、透性粘贴生物膜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是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外科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泡沫敷料具有透水性、吸附性和抗张力性的特点,通常呈现为白色,可以对手外科患者起到吸收创面渗液、减少创面分泌物、皮肤清洁保温、湿润创伤表面、加快创面修复和缓解疼痛的良好效果。
下腰椎结核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腰椎结核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陈水连;李森;柯宝毅;秦壁松【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2(19)10【摘要】目的通过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下腰椎结核,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下腰椎结核行以上手术患者9例,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植骨融合率,症状缓解情况.主要评价标准包括: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6)Asia损伤分级、血沉(ESR).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前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术后均完全缓解,VAS评分均下降到0~2分,有神经损害表现者均恢复正常,Frankel分级恢复到D或E级,ESR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通过对VAS评分、Frankel分级、血沉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下腰椎结核采用Ⅰ期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改善症状,稳定脊柱,该术式效果良好.【总页数】2页(P59-60)【作者】陈水连;李森;柯宝毅;秦壁松【作者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2【相关文献】1.经单侧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J], 陈鉴权;陈茂水;李勇;唐上德;吕洲明;张博;何奇龙;麦烙褀2.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 王少纯3.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 王少纯4.通道下后方经椎间孔入路行病灶清除联合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分析 [J], 薛海滨;罗小波;孙飞;简伟;李金龙5.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与侧方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疗效比较 [J], 许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负压疗法的科学原理和运用
负压疗法的科学原理和运用
负压疗法,又称真空封闭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疗法,是一种通过利用负压(以下简称NPWT)来促
进伤口愈合的治疗方法。
它的科学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血液供应:负压作用下,伤口周围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提高组织的氧供应和营养成分的运输,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伤口愈合。
2. 促进排泄物的清除:负压疗法通过引入负压,可将伤口分泌的渗出液、坏死组织、细菌和其他产生伤口感染的物质吸出,减少伤口污染,减轻感染风险。
3. 紧贴和塑形伤口:负压疗法使用弹性物质的特殊连续性材料,紧贴伤口,形成负压封闭环境。
通过吸引皮肤和组织,有效减少伤口间隙,帮助伤口边缘的粘连,促进伤口愈合,并改善伤口外形。
负压疗法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伤口愈合:负压疗法可用于各类创伤伤口的治疗,如创伤性损伤、烧伤、手术切口等。
它能促进创伤区域的血流、加速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
2. 慢性伤口治疗:对于难以治愈的慢性伤口,如糖尿病足溃疡、放射性损伤、压疮等,负压疗法可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帮助伤口清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3. 产后伤口愈合:负压疗法可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治疗,它能减少感染风险,加速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
总之,负压疗法通过利用负压的作用,促进伤口的愈合,并改善伤口外形,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类伤口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论文:下腰椎结核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腰椎结核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通过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下腰椎结核,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下腰椎结核行以上手术患者9例,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植骨融合率,症状缓解情况。
主要评价标准包括: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6)asia损伤分级、血沉(esr)。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前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术后均完全缓解,vas评分均下降到0~2分,有神经损害表现者均恢复正常,frankel分级恢复到d或e级,esr 均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通过对vas评分、frankel分级、血沉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下腰椎结核采用ⅰ期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改善症状, 稳定脊柱,该术式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下腰椎;结核;侧后方入路;内固定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 on debrid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in the lower lumbar spine tuberculosischen shuilian li sen ke baoyi qin bisong department of spine osteoarthropathy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ilin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n debridement through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internal fixation withpedicle screw-rod system, bone graft and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lower lumbar spine tuberculosis. methods nine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umbar spine tubercul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april 2008 to august 2011, the bone graft fusion rate and symptom relief were observed on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n 6-12 months. evaluation standard: vas score, spinal cord inju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f united states (2006) asia injury grading,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bone fusion after operation, the confined activity before operation and achiness were disappeared after operation, vas scores dropped from 0 to 2 scores, the nerve damage had been recovered to normal, frankel rating regained to d level or e level, esr was reduced to the normal level. conclusion lower lumbar spine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one-stage operations which use of posterolateral fusion and fixation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retain the stability of spine. it is confirmed that has a better operation effect judged by vas scoring, frankel classification, esr changes.[key words] lower lumbar; tuberculosis;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internal fixation下腰椎结核手术既需要彻底清除病灶,又需要内固定恢复腰椎的稳定性防止继发性损伤,单纯前路经腹膜后病灶切除可达到理想的清除病灶效果,但无法获得稳固的内固定。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采用医疗级真空创建负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也称为负压封闭引流(NPCD)技术。
它能够有效地将血液、渗出物和体液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引流出来,从而防止渗出物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这种技术可以在外科手术中大大缩短清理时间,节省手术成本,并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神经手术部位的渗出物收集在一个容器中,然后通过医疗级真空泵吸入,形成稳定的负压环境,使渗出物得以有效地引流出来。
这种技术可以保护神经组织不受渗出物的侵害,避免多余的水分、细菌和体液从手术部位流入,从而降低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
负压封闭引流在创伤外科的应用分析
临床经验90负压封闭引流在创伤外科的应用分析杨宏伟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028000【摘 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严重创伤性皮肤组织损伤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实施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疗效。
结果:治疗后3d、15d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植皮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创面早日愈合,减少换药造成的痛苦,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伤外科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发生后,极易诱发感染,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点。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手术清创,频繁换药以及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但这些治疗方法时间长,花费高[1],因此探讨更为简便、费用低的创伤性皮肤组织损伤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分析负压封闭引流用于创伤外科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严重创伤性皮肤损伤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42±3.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挤压伤7例,爆炸伤6例,高处坠落伤8例;观察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40±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挤压伤5例,爆炸伤6例,高处坠落伤8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作研究。
1.2 方法先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清创处理,彻底清除病变部位的坏死组织、渗出液。
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创面常规消毒清创处理,将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彻底清除。
若创面有亚组织水肿,可用镁盐等高渗敷料覆盖,清创后每天定时换药,1-2次/d,并配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
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方法,VSD敷料采用密闭无菌包装,干燥情况下材料硬,加入一定液体混合后可变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r s L mb rtb ruo i;u clt ame tV c u e lgd an g VC ywo d u e u ec lss S  ̄ia r t n ; a u m sai ria e( D) e n
脊 柱结核 约 占全身 骨结 核 的 5 %~ 0 , 中又 0 6% 其
和 防止 术 后 复 发 等方 面起 到 了不 可 忽 视 的 作用 。
关键词 腰 椎结 核 手术治疗 持续 封 闭 负压 引流
T eCiia Ap l aino a u m el gD an g nteDerdme t u gr fL mb rT b ruoi. Wu Gu n sn, a aj n h l cl pi t f c u S ai riaei h b ie n reyo u a u ecls n c o V n S s a g e C i ou , Xi
医 研 杂 21 月 学 究 志 0 年1 第4卷 第1 1 O 期
・专题 砷 夯 ・
持 续封 闭负压 引流技 术 在 腰椎 结 核 病 灶 清 除术 中 的临床 应 用
吴广森 才晓 军 李宏伟 冯 孟明 李 林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分 析 持 续 封 闭 负压 引 流 技 术 在 腰 椎 结 核 病灶 清 除 术 中 的应 用 并 评 价 其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对 20 07年 5
wo n Du i h o lwi p fr3 o 2 u d. rng te flo ng u o t 8 monhs n e ure c ft e c o i e i n Wa ou d. Concuson t , o rc r n e o ub rulss so s l sf n l i Th a u e v c um e ln s aig d an g e h oo y i n i o n u lmena y me n n t e s r ia ra me to u e u e c lss Is r l fe ti g t e p o ri a e tc n lg s a mp  ̄a ts pp e tr a si h u gc lte t n fl mb rt b r uo i. t oe o mpy n h r mo- to fifa in o n mma oy ef so l tr fu in,wo n e l n e e i e ure e c n no g o e u d h ai a d pr v nt ng ng rc r nc a tbe in r d.
t b r u o i ndsud h lnia fe to ra me t u e c lssa t yt e ci c lefc fte t n .M eho Fr m y 2 07 t y 2 t ds o ma 0 oma 01 0,3 u 3 l mbe u e c lsspain su e we t rt b r u o i t t nd r n e de rd me y e ta e io e lo r n p d ce, a d we e c n iui trc e r7 t 1 ysusn v c um s ai g dri a e Th n h b ie ntb xr p rt n a rta s e il n r o tn ng ata td f o 0 da i g a u o e ln an g . e te te t n fe t nd e u r n e we e b e v d Re uls r ame tef c a r c re c r o s r e . s t Al f3 c s s sn a u l 3 a e u ig v c um s a ig dri a e o tp r t e o e ln an g p so e ai ha a he ln v d aig
月 ~ 00年 5月 临 床 收 治 的 3 21 3例 腰 椎 结 核 患 者 经 前 路腹 膜外 或后 路 经 椎 弓根 椎 体 病 灶 清 除 , 后 持续 封 闭 负压 引流 7~l 术 0天 , 观察 在 院 治 疗效 果 和愈 后 复 发 情 况 。 结 果 术 后 使 用 持 续 封 闭 负 压 引 流 的 3 3例 腰 椎 结 核 病 人 伤 口均 一 期 愈 合 , 访 3~ 8个 随 2 月 , 结核 病 灶 复 发 。结 论 无 持 续 封 闭 负 压 引 流 是腰 椎 结 核 手 术 治 疗 中一 项 重 要 的 辅 助 手段 , 在促 进 炎 性 积 液 排 空 、 口 愈 合 它 伤
L n we,ta. p rmeto r oe i ,No 3 9HoptlfP o l SLbrt nA my,B rn 0 0 1,C ia i Ho g ie 1Deat n f O t p dc h s . 0 si epe i ai r ao e o e ig1 0 9 hn Ab ta t Obe t e T b ev n n lz h a u m e l gdan g e h ooyi h e r e n ug r f u a pn l sr c jci oo srea da ay etev c u sai ria etc n lg nted bi me tsreyo mb rsia v n d l
以腰椎 的发 病 率 最 高 。随 着 人 们 日常 生 活 条 件 的提高 和结核病 药物治疗 的正规 化 , 脊柱结 核的发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