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首先,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渴望独立,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遇事又不能自主,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

其次,从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上看,现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在各个方面过于照顾和保护,因此造成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立意识薄弱。所以,学会自立对于初中生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练习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依赖他人可以使自已走很多捷径

B.人在心理上可以有依赖,但在行为上不能有依赖

C.依赖他人可以提高我们做事能力

D.依赖心理阻碍我们走向自立自强

2、每个青少年学生都盼望着真正独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这里的“真正独立”是指()A.摆脱家庭的控制,不要家长抚养B.突出个性,在装扮上标新立异

C.逐渐摆脱依赖,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D.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魅

3、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

A.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B.得到父母的物质帮助

C.得到社会的关爱D.有伟大理想,从大事做起4、材料一:一名女生经过三年的拼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妈妈为她收拾好行装,然后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报到、注册,接下来由妈妈为她铺好床铺,挂好蚊帐,并买好饭卡。一切安排妥当,妈妈要走了,可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不知妈妈走后自己怎么生活。

材料二:有一位女生,喜欢上网聊天,经常很晚回家。父母劝告她晚上不要频繁外出,要求她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可她认为自己长大了,有权利安排自己的时间,故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个歹徒,如果不是有人报警,后果不堪设想。

①材料一中女孩的大学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②材料一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③“能否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自立的标志”。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效果分析

根据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一些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进行叠衣服等活动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自立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这一课属于初中思想品德的道德板块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应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因此,这堂课我的教学理念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双向交流、多边活动,使学习者在一定的生活、社会现象的情景中,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依赖的危害,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体验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人生一定要自立的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如何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为了激“活”学生思维,针

对本课我分别是以鹰的故事和视频啃老之痛作对比,把马云等杰出青年的品质和我拍的本班同学的生活片段作对比,通过“自立大比拼”的竞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呈现于学生,学生们的思维在鲜明对比的碰撞中分享彼此的感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也达到了学习时自由地发展自身在认知、情感方面的潜能。注重对知识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本课中不再有依赖思想是难点,从学生上课反馈的信息看出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重点掌握得比较好。

当然,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最后一个活动缝扣子占用了太多时间,对学生出现情况把握不大准,体现了我教学应变机智上的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多看书增加自己的学科素养外,还要多听课多琢磨多反思,以提高自己课堂管理的水平。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个框题,是第三课的重点内容。本框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摆脱依赖心理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深化认识自立的含义和自立的表现,掌握自立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自立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创设情境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不能再有依赖

魏永康,198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20岁时,因自立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200 5年5月曾以《“神童”的成长》,为题报道了他的曲折经历。

记者:他在中科院出了什么事情?

妈妈:……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洗衣服什么的,永康平时这些生活上的小事不注意,……他房间也不打扫,房间很臭的,他自己也不洗澡,天气热了,洗澡换的衣服要第二天中午洗……所以一开门,汗臭气……这些情况,老师跟我讲了……

记者:上大学的时候,永康有没有自己洗过衣服,洗过袜子?

妈妈:我从来没有让他洗过,我从来没有要求他洗过,洗头都是我给他洗的,我跟他讲你搞你的事业,家务事你不要管。

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回家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自立并不意味着我们能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善于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是依赖,相反,它有利于自己尽快自立。对于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寻求别人的帮助是依靠;而一切事情,尤其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去尝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是依赖!

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因为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太过依赖父母,使自己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离开了父母便感到孤立无助。这样一来还会使人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