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程序性文件
医院检验科完整SOP程序文件
F、血库
第一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五章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第六章发血
第七章输血
附件一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附件五术中(5)负责本科的业务训练、人才培养和技术考核工作。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任教学工作。
(6)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7)督促检查本科人员履行各自的职责,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经常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严防事故、差错。
(8)负责本科医德医风建设。掌握所属人员的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的意见。
附件七临床输血申请单
附件八输血记录单
附件九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一、科室设置
1、科室各实验室设置及负责人
2、科室人员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毕业院校
参加工作时间
现任职称
手机
3、科室平面图
4、检验中心工作流程图
住院病人就诊检验流程
门诊病人就诊检验流程
二、检验中心工作职责
(一)检验中心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1、检验中心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
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在科主任领导下,按分工履行主任职责的相应部分。
2、主任检验师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的业务、教学、科研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安装和调试,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解决本科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并参加相应的诊断工作。
检验科程序性文件
目录1.批准令 (3)2.人员任用资质评定程序 (4)3.质量保证程序 (7)4.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9)5.检测申请单格式确定程序 (15)6.检验报告签发、复核人资格认定制度 (17)7.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 (18)8.检验报告单签发、审核及报告单发放标准 (23)9.检测结果修改与变更程序 (24)10.文件控制程序 (26)11.仪器校准程序 (27)12.仪器管理程序 (29)13.仪器标识控制程序 (31)14.样本管理程序 (33)15.试剂管理程序 (36)16.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 (40)17.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2)18.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44)19.不合格项控制程序 (46)20.检测结果溯源程序 (49)21.实验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1)22.室间质量评价程序 (54)23.EQA不合格项处理程序 (56)24.检验科病人隐私保护程序 (57)25.满意度监测程序 (58)26.客户投诉及处理程序 (60)27.医疗咨询控制程序 (62)28.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65)29.计算机管理程序 (70)批准令本《程序文件》依据ISO 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标准和本室《质量手册》编制而成,它对XXX医院医院检验科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各种记录以及该手册的使用和管理作了具体的描述和规定。
检验科全体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
本《程序文件》已经检验科管理层审定,现予批准,并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批准人签名:批准人职务:检验科主任批准日期:2018年5月8日人员任用资质评定程序1. 目的人员上岗前能力的正确评定和正确任用。
2. 范围除科主任外,科室所有人员的任用。
3. 职责3.1 科主任负责技术管理小组及医疗咨询小组成员的确定,质量主管、各专业组长的任命。
3.3 各专业组长确定该实验室的仪器使用人员、标本收集人员、标本处理人员、报告填写或计算机输入人员、签发报告人员等,报科主任批准后任用。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一、引言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对检验科室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文件,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准确的基础。
本手册的编制旨在加强对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从而保证检验科室的检验质量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满足临床、科研等各方面的需求。
二、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方针检验科室的质量方针是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验结果可靠、准确,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求。
质量方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医院的特点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质量目标检验科室的质量目标是对检验工作的质量进行可衡量的设定,通过定量指标的跟踪和监测,持续改进检验过程,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的核心,包括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多个方面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活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管理手册1. 术语和定义在质量管理手册中应包含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中的内容有明确的理解和解释。
2. 质量体系文件在质量管理手册中应包含质量体系文件清单,明确各项文件名称、编号、修订情况,并且定期进行复核和更新。
3. 文件控制质量管理手册应清晰明确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变更、废止等流程,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程序文件1. 检验过程控制程序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接收、标本处理、检验操作、结果判读等环节的操作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记录要求。
2. 设备维护与监控程序包括设备的安装、维护、检定、校准等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的具体实施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程序包括检验结果的记录、存储、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具体操作程序,确保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五、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和审查1. 体系文件的修订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定期进行修订,需要在制定修订计划和流程,确保修订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
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一、前言医院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它承担着对患者的各种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检验科的工作能够准确、高效、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全套程序文件。
二、检验科的职责与范围(一)职责检验科的主要职责是对来自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胸水、腹水等各种样本进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检验分析,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和诊断依据。
(二)范围涵盖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多个专业领域。
三、人员管理程序(一)人员招聘与选拔根据检验科的工作需求,制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条件。
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员。
(二)人员培训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科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定期组织在职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人员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人员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职称晋升等挂钩。
四、样本采集与运输程序(一)样本采集制定详细的样本采集操作规程,明确不同样本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量以及注意事项。
采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
(二)样本标识采集后的样本应进行清晰、准确的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样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样本运输样本采集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输至检验科,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样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样本受到污染、损坏或丢失。
五、检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一)仪器设备采购根据科室的工作需求和发展规划,制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采购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程序,确保采购的仪器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二)仪器设备验收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应进行严格的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技术参数核对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检验科程序文件范本
检验科程序文件范本以下是一个科程序文件范本:科目:检验科文件标题:检验流程和操作标准文件编号:QC-001生效日期:xx年xx月xx日版本号:V1.0一、文件目的本文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所有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
三、流程1. 样品接收与登记1.1 接收送检样品,核对样品清单与实际收到的样品是否一致。
1.2 根据样品提供的信息登记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送检单位等。
1.3 根据样品性质和检验要求进行初步分类。
2. 样品处理与准备2.1 根据样品性质进行标识、编号和分装等处理。
2.2 根据检验要求,准备相应的试剂和设备。
3. 检验操作3.1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样品,如研磨、溶解等。
3.2 进行相关检验操作,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样品分析和测定。
4. 结果记录与分析4.1 将检验结果记录到检验报告中。
4.2 定期对样品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报告编制与交付5.1 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
5.2 根据要求将检验报告及时交付给送检单位。
四、操作标准1. 所有检验工作必须按照检验要求和标准方法进行。
2. 检验仪器和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验证后方可使用。
3. 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4. 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实验数据和记录应保留备查。
五、文件变更记录版本号生效日期变更内容生效人员V1.0 xx年xx月xx日初版发布检验科负责人六、附件无以上是本文件的科程序范本,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检验科程序性文件
目录批准令文件控制程序计算机数据安全、保密程序新开项目批审程序试剂、实验用品采购程序分析仪器采购程序投诉处置程序检验质量保证程序检验质量改进程序样本管理程序临床样本检验程序检验报告审批程序病人隐私保护程序报告发放程序病人危急值检测结果处置程序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室间质评程序质控失控处置程序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置程序批准令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本科室依据《质量手册》编制了《程序文件》,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批准,现予以颁布,本手册自二 00 六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科的一切质量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以实现“严谨、科学、质量、服务”质量方针。
主任:田清武 2006-01-01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2范围适用于本所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归档管理等环节。
3职责3.1 主任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批准;3.2 各业务组组长负责本部门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格式的审核;3.3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4程序4.2 文件的编制4.2.1 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由科室负责组织编制。
4.2.2 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各业务组组长组织编制;4.3 文件的审批4.3.1 质量手册和质量程序文件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审核,主任批准;4.3.2 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各业务组组长审核、批准;4.3.3 所有文件批准后均由办公室负责编号登记。
4.4 文件的发放4.4.1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由科室及时发放到位,保证有关人员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
4.4.2 文件的发放范围:办公室、临检组、生化组、免疫组、细菌组、 HIV 初筛室及血库。
4.5 文件的修改4.5.1 文件修改的申请、编制、审核和批准与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相同;由原编制业务组负责负责办理。
医院检验科完整SOP程序文件.doc
一、科室设置1、科室各实验室设置及负责人2、科室人员结构3、检验中心平面图4、检验中心工作流程图二、检验中心工作职责(一)检验中心各级人员工作职责1、检验中心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2、主任检验师工作职责3、主管检验师工作职责4、检验师工作职责5、检验士工作职责(二)检验中心各实验室工作职责1、临检室人员岗位职责2、生化室人员岗位职责3、免疫室人员岗位职责4、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5、骨髓细胞室人员岗位职责6、急诊检验人员岗位职责三、检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检验质量管理制度3、血型安全鉴定制度4、差错事故登记制度5、安全制度6、急诊检验制度7、技术管理制度8、工作职责制度9、试剂管理制度10、天平称量制度11、实习生管理制度12、仪器管理制度13、标本管理制度14、档案管理制度15、为民服务公约16、细菌培养室无菌制度17、同位素实验室管理制度18、会议学习制度19、请示报告制度20、保密守则21、职工考勤制度22、人事考核制度23、治安保卫制度24、消防安全制度25、业务学习管理制度26、物资报废制度27、赔偿制度28、奖罚制度29、质量信息反馈制度30、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31、血常规复查制度32、卫生制度四、检验中心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中心各类仪器标准操作规程1、BECKMAN CX9生化操作规程2、日立7600生化仪操作规程3、RA-1000生化仪操作规程4、644电解质仪操作规程5、SP-4430干式生化仪操作规程6、拜耳248血气分析操作规程7、ACCESS化学发光操作规程8、AXSYM化学发光仪操作规程9、Array 360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操作规程10、BIO-RAD-Model 550酶标仪操作规程11、FJ放射免疫γ计数仪操作规程12、ACL200自动血凝仪操作规程13、CoAg-A-MTX全自动血凝仪操作规程14、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15、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操作规程16、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操作规程17、MONITOR JI红细胞沉降仪操作规程18、NycoCard Reader II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操作规程19、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20、盈东尿十一项化学分析仪操作规程21、ATB 细菌鉴定仪操作规程22、二氧化碳孵箱操作规程23、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操作规程24、伟力彩色精子动态分析仪操作规程25、DiaMed-ID Micro TyPing System达亚美微量定型系统操作规程26、1575型微孔板清洗器操作规程(二)检验中心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A、临检室A1、血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A2、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A4、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A5、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A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标准操作规程A7、尿乳糜定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8、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A9、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0、隐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A11、脑脊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A12、浆膜腔积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3、精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4、前列腺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5、阴道分泌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6、胃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B、生化室B1、血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2、17-KS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3、17-OH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4、VMA标准操作规程B5、Insulin Autoantibadies(IAA) 胰岛素自身抗体标准操作规程B6、Islet Cell Autoantibodies (ICA)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标准操作规程B7、脯氨酸肽酶测定(Prolidase Test Kit) 标准操作规程B8、I型糖尿病检测(诊断酶联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B9、血清Ⅳ胶原蛋白(PANASSAY Ⅳ. C)标准操作规程B10、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规程B11、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 标准操作规程B12、腺苷脱氨酶(ADA) 标准操作规程B13、尿肌酸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14、肌钙蛋白(TN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15,肿瘤相关物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免疫室、发光、放免室C1、HAVAbIgM标准操作规程C2、PreS1标准操作规程C3、HBSAg 标准操作规程C4、HBSAb标准操作规程C5、HBEAg标准操作规程C6、HBcAb标准操作规程C7、HBcAbIgM标准操作规程C8、HCVIgG标准操作规程C9、HCVIgM 标准操作规程C10、HDVAg标准操作规程C11、HDVIgG标准操作规程C12、HDVIgM标准操作规程C13、HEVAbIgG标准操作规程C14、HEVAbIgM标准操作规程C15、HGVAb标准操作规程C16、TTV-IgG标准操作规程C17、寒冷凝集反应标准操作规程。
大型医院检验科完整SOP程序文件
一、科室设置1、科室各实验室设置及负责人2、科室人员结构3、检验中心平面图4、检验中心工作流程图二、检验中心工作职责(一)检验中心各级人员工作职责1、检验中心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2、主任检验师工作职责3、主管检验师工作职责4、检验师工作职责5、检验士工作职责(二)检验中心各实验室工作职责1、临检室人员岗位职责2、生化室人员岗位职责3、免疫室人员岗位职责4、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5、骨髓细胞室人员岗位职责6、急诊检验人员岗位职责三、检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检验质量管理制度3、血型安全鉴定制度4、差错事故登记制度5、安全制度6、急诊检验制度7、技术管理制度8、工作职责制度9、试剂管理制度10、天平称量制度11、实习生管理制度12、仪器管理制度13、标本管理制度14、档案管理制度15、为民服务公约16、细菌培养室无菌制度17、同位素实验室管理制度18、会议学习制度19、请示报告制度20、保密守则21、职工考勤制度22、人事考核制度23、治安保卫制度24、消防安全制度25、业务学习管理制度26、物资报废制度27、赔偿制度28、奖罚制度29、质量信息反馈制度30、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31、血常规复查制度32、卫生制度四、检验中心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中心各类仪器标准操作规程1、BECKMAN CX9生化操作规程2、日立7600生化仪操作规程3、RA-1000生化仪操作规程4、644电解质仪操作规程5、SP-4430干式生化仪操作规程6、拜耳248血气分析操作规程7、ACCESS化学发光操作规程8、AXSYM化学发光仪操作规程9、Array 360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操作规程10、BIO-RAD-Model 550酶标仪操作规程11、FJ放射免疫γ计数仪操作规程12、ACL200自动血凝仪操作规程13、CoAg-A-MTX全自动血凝仪操作规程14、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15、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操作规程16、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操作规程17、MONITOR JI红细胞沉降仪操作规程18、NycoCard Reader II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操作规程19、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20、盈东尿十一项化学分析仪操作规程21、ATB 细菌鉴定仪操作规程22、二氧化碳孵箱操作规程23、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操作规程24、伟力彩色精子动态分析仪操作规程25、DiaMed-ID Micro TyPing System达亚美微量定型系统操作规程26、1575型微孔板清洗器操作规程(二)检验中心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A、临检室A1、血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A2、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A4、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A5、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A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标准操作规程A7、尿乳糜定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8、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A9、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0、隐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A11、脑脊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A12、浆膜腔积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3、精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4、前列腺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5、阴道分泌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A16、胃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B、生化室B1、血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2、17-KS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3、17-OH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4、VMA标准操作规程B5、Insulin Autoantibadies(IAA) 胰岛素自身抗体标准操作规程B6、Islet Cell Autoantibodies (ICA)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标准操作规程B7、脯氨酸肽酶测定(Prolidase Test Kit) 标准操作规程B8、I型糖尿病检测(诊断酶联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B9、血清Ⅳ胶原蛋白(PANASSAY Ⅳ. C)标准操作规程B10、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规程B11、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 标准操作规程B12、腺苷脱氨酶(ADA) 标准操作规程B13、尿肌酸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14、肌钙蛋白(TN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15,肿瘤相关物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免疫室、发光、放免室C1、HAVAbIgM标准操作规程C2、PreS1标准操作规程C3、HBSAg 标准操作规程C4、HBSAb标准操作规程C5、HBEAg标准操作规程C6、HBcAb标准操作规程C7、HBcAbIgM标准操作规程C8、HCVIgG标准操作规程C9、HCVIgM 标准操作规程C10、HDVAg标准操作规程C11、HDVIgG标准操作规程C12、HDVIgM标准操作规程C13、HEVAbIgG标准操作规程C14、HEVAbIgM标准操作规程C15、HGVAb标准操作规程C16、TTV-IgG标准操作规程C17、寒冷凝集反应标准操作规程C18、ENA多肽抗体谱标准操作规程C19、ANA标准操作规程C20、ds-DNA标准操作规程C21、幽门螺杆菌抗体标准操作规程C22、嗜异性凝集试验标准操作规程C23、肥达氏反应标准操作规程C24、胰岛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C25、C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C26、胰高血糖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C27、α1-微球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28、β2-微球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29、THP-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0、抗TG,TM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1、抗INS-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C32、人III型前胶原放射免疫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3、逶明质酸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4、Ⅳ型胶原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5、内皮素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6、肺肿瘤标记CY21-1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7、T3 T4 TSH FT3 FT4 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38、AFP、CEA、Fer、BR、OV、GI、PSA、 fPSA,Ca-125,Ca-199,Ca-153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39、HCG、PRL、FSH、LH、E2、P(孕酮)、T(睾酮)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0、铁蛋白、叶酸、VitB12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1、CKMB、cTnI、MYO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2、IgE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3、地高辛、茶碱、皮质醇、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安定,环胞霉素标准操作程序C44、DPD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5、过敏原测定标准操作程序D、血液、骨髓室、FCMD1、D-二聚体标准操作规程D2、3P试验标准操作规程D3、骨髓细胞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D4、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5、苏丹黑B(SBB)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积分(NAP)染色改良GOmorI氏钙钴法标准操作规程D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偶氮偶联法标准操作规程D8、糖原(PAS)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9、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10、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11、酸性磷酸酶(ACP)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1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D13、自体溶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D14、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试验) 标准操作规程D15、热溶血试验(定性) 标准操作规程D16、蔗糖溶血试验(糖水试验) 标准操作规程D17、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Heinz小体染色) 标准操作规程D18、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19、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0、HLA B27 / HLA B7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1、活化细胞亚群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2、活化血小板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3、APO 2.7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4、CD25/CD3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5、MDR(P—gP)多药耐药基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6、TdT(MRD白血病残留病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7、血小板糖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8、CD23(Ige低亲和力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29、CD95 / Fas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0、FCM试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31、Bcl-2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2、ANNEXIN V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3、P53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4、λ链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5、CD55 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6、血小板抗体测定(PAIgG,PAIgM,PAIgA)标准操作规程D37、DNA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8、干细胞CD34测定标准操作规程D39、CD34+ 细胞绝对计数标准操作规程D40、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 标准操作规程D4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标准操作规程D4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测定(ELISA)标准操作规程E、细菌室E1、革兰氏阴性鉴定卡及药敏卡(GNI及GNS卡的操作步骤)标准操作规程E2、革兰氏阳性鉴定卡及药敏卡(GPI 及GPS卡的操作步骤)标准操作规程E3、酵母菌鉴定卡(YBC卡) 标准操作规程F、血库第一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四章交叉配血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第六章发血 第七章 输血附件一 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二 自身输血指南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附件五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附件六 输血治疗同意书 附件七 临床输血申请单 附件八 输血记录单附件九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科室设置1、科室各实验室设置及负责人2、科室人员结构3、科室平面图4、检验中心工作流程图住院病人就诊检验流程门诊病人就诊检验流程大小便体液 血液标本二、检验中心工作职责(一)检验中心各级人员工作职责1、检验中心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1) 在院长、院党委领导下,负责本科的业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2) 负责组织本科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诊断质量监测控制方案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总结。
最新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
最新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医院检验科作为医疗诊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检验科的工作能够规范、科学地进行,特制定以下最新的程序文件。
一、检验科的工作范围与职责1、检验科承担着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胸水、腹水等各种标本进行检验分析的任务。
2、负责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以辅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3、参与临床会诊,为疑难病例的诊断提供检验方面的专业意见。
二、标本采集与运输程序1、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各类标本,并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2、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进行标识,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3、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输至检验科,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标本受到污染、损坏或丢失。
三、检验前处理程序1、检验科接收标本后,首先要对标本进行核对和验收,检查标本的标识、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2、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重新采集或说明情况。
3、对合格的标本进行分类、编号,并按照不同的检验项目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血清、抗凝等。
四、检验项目与方法1、检验科应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开展各类常规检验项目和特殊检验项目。
2、对于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定期对检验方法进行评估和更新,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验水平。
五、仪器设备管理程序1、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
3、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六、质量控制程序1、每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对质控品进行检测,绘制质控图,分析质控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检验过程中的偏差。
2、定期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检验科程序文件
检验科程序文件1. 简介检验科程序文件是指用于规范和指导检验科工作的文档。
它包括了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确保实验室的检验工作能够准确、可靠地进行。
2. 检验科程序文件的重要性2.1 规范工作流程检验科程序文件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使得检验工作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这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和操作失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确保质量控制在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检验科程序文件规定了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方法,包括校准、质量控制品使用等。
遵循这些规定可以保证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检验科程序文件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如何做,并且可以根据程序文件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3. 检验科程序文件的内容3.1 工作流程检验科程序文件首先需要明确工作流程,包括样本接收、样本处理、分析测定、结果审核等环节。
对于每个环节,需要详细描述操作步骤和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3.2 样本接收和处理样本接收和处理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
程序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样本接收要求:包括样本标识、检验申请单要求等。
•样本处理方法:如离心、稀释、加标等。
•样本保存和管理:包括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等。
3.3 分析测定方法程序文件需要明确所使用的分析测定方法,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说明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如校准曲线建立、质控品使用等。
3.4 结果审核和报告程序文件应规定结果审核的要求和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明确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以满足用户需求。
3.5 故障排除与纠正措施当出现故障或错误时,程序文件应提供相应的排除和纠正措施,以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并避免重复发生。
4. 管理和更新4.1 文件管理程序文件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版本控制、备份、存档等。
同时,还需要规定文件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查看和修改文件。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XXX人民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主题内容文件编号:JYK-02-CXWJ版本/修订号:A/0生效日期:性能验证性能验证1目的验证检测试剂在仪器上的性能指标。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检验项目试剂的性能指标验证。
3职责3.1科主任:负责审批性能验证计划。
3.2技术负责人3.2.1负责制定性能验证方案和计划。
3.2.2负责组织性能验证的实施。
3.2.3负责定期对科室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
3.2.4负责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3.3各专业组技术管理员3.3.1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完成本组性能验证的验证工作。
3.3.2负责对本组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
3.4检验人员3.4.1负责协助科室技术负责人和本组技术管理员完成本组的性能验证工作。
3.4.2负责完成本组性能验证工作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3.4.3卖力认真填写本组机能验证的检修记录。
4内容4.1生化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4.1.1精密度4.1.1.1标本准备及要求可采用新鲜或冻存的样本。
当样本中待测物不稳定或样本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基质与实际待检样本相似的样本,如质控品。
应至少评估2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当2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3个浓度水平。
所选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应在测量区间内,适宜时,至少有1个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在医学决定水平左右。
注1:通常较高值样本的不精密度较小,较低值样本的不精密度偏大。
对低值有临床意义的检测项目,宜评判有判断代价的低程度样本的不精密度。
注2:如检测结果没有明确的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1个浓度,再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在测量区间内选择另一个浓度。
XXX群众医院检修科程序文件主题内容文件编号:JYK-02-CXWJ版本/修订号:A/0见效日期:性能验证注3: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不精密度比较,所选样本水平宜与被比较的样本水平接近。
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
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1. 介绍医院检验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一部门,负责临床检验和病理检验工作。
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完善的程序文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的内容和要求。
2. 检验科管理制度2.1 质量管理手册:包括检验科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质量目标和策略等内容,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要求和责任。
2.2 项目调查与验证程序:规定了新项目引入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项目文书、方法验证和实施等。
2.3 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明确了检验科人员在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3. 检验科质量控制文件3.1 样本采集与标识要求:规定了样本采集的方式,包括血液、尿液、组织等的采集方法、标识要求和保存条件,确保样本的质量和溯源。
3.2 检验仪器设备的验收与校准:明确了检验仪器设备的验收标准和校准方法,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试剂的使用与储存要求:规范试剂的使用和储存条件,保证试剂的稳定性和保质期,防止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3.4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详细描述了每个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和质量指标的查核,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科技术文件4.1 检验项目操作规范:对不同的检验项目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包括样本处理、试剂添加和仪器操作等步骤,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重复性。
4.2 临床检验结果报告格式:规定了临床检验结果的报告格式和内容,包括异常结果的解释和建议等,方便医生诊断和治疗。
4.3 病理检验结果解读标准:明确了各种组织标本的病理检验结果解读标准,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和病理等级。
5. 安全管理文件5.1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了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要求,包括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理和化学品管理等,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5.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露和感染等,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检验科程序文件
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第二册)程序文件文件编号:WFRY-2-2012第三版依据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编制:薛峰贾玉平审核:王育慧批准:李世荣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潍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批准令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本科室依据《质量手册》编制了《程序文件》,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批准,现予以颁布,本手册自二零一二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科的一切质量活动必须严格执行该文件,以实现“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
批准人签字:批准人职务:潍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批准日期:2012年1月1日关于发布《程序文件》的声明检验科全体人员:《程序文件》作为《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验室按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中涉及的要素的具体描述。
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
《程序文件》是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和准则。
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产品的检测质量。
本《程序文件》持有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转让和复制。
检验科主任:2012年1月1日目录修订页保护机密信息程序1 目的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2 范围2.1 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2.2 检验结果;2.3 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验证结果;2.4 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2.5 法定保密的信息。
3 职责3.1 科主任(1)落实保护机密信息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2)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2 综合组组长(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组织进行监督检查;(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验科主任报告。
3.3 各专业组组长(1)批准本组相关人员借阅本专业保密资料,并报科主任最终批准。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第一部分:引言在现代医疗领域,检验科作为医院中至关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质量管理必不可少。
为了保障检验科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第二部分:质量手册1. 质量方针和目标- 描述检验科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该方针和目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组织架构和职责- 详细介绍检验科的组织架构,包括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岗位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3. 质量管理体系- 描述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对体系进行不断改进。
4. 文件控制- 描述文件控制的流程和程序,确保所有相关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修订和作废都能够按照程序进行。
5. 实验室设备管理- 详细描述实验室设备的购置、验证、维护和保养等管理程序,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三部分:程序文件1. 样本采集及标本接收与登记程序- 描述样本采集的流程和标本接收与登记的程序,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验项目流程- 详细介绍各项检验项目的流程,包括样本处理、标本分析、结果记录等,确保各项检验项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质量控制- 描述质量控制的制度和程序,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异常样本处理- 描述异常样本的处理程序,包括异常结果的处理和异常样本的再检验等,确保异常样本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5. 检验报告和结果确认- 描述检验报告和结果确认的流程和程序,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通知临床医生和患者,同时进行结果确认。
第四部分:质量保证和改进1. 不良事件处理- 描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的报告、调查和整改。
2. 质量审核- 详细介绍质量审核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对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评价。
文件控制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本检验科全部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包括内部制定的或来自外部的)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验科全部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记录和表单、教科书等。
这些文件以书面、摄影或电子存贮等各种形式承载在各种载体上。
3职责3.1内部文件的编制、变更与修改权责。
3.2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组负责人不定期对技术标准规范、检验程序举行有效性跟踪。
4工作程序4.1内部文件的管理4.1.1基本要求内部文件统一使用A4纸张。
4.1.2编写结构(1)质量手册为:1.目的;2.范围;3.职责;4.要求;5.支持性文件。
(2)程序文件为:1.目的;2.范围;3.职责;4.工作程序;5.支持性文件;6.记录表格。
(3)作业指导书的文件结构按不同类型规定不同的格式。
4.1.3章节编码(1)质量手册11.11.1.1(1)a(2)程序文件11.11.1.1(1)a4.1.4版本及修订状态版本原版为A版,第一次换版为B版,依次类推;修订状态原版为第0次修订,第一次修订为1,依次类推;重大修改时,需要举行改版,否则,只需体现修改次数,无需换版。
4.1.5文件编号(1)第一、二、三层文件的编号(不含外部文件)a第一层文件:ABCD-1-XXXX单位简称一层文件初版或再版时年号b其次层文件:ABCD-2-XX单位简称二层文件文件流水号c第三层文件:ABCD-3-XX-XX单位简称三层文件小组文件流水号(2)记录和表单的编号a程序文件引申的记录和表单:ABCD-XX-XX/XX-X原文件编号文件中表单流水号版次号b其它记录和表单:ABCD/XXX-X单位简称表单流水号版次号说明:表单的流水号:以两位数字表示某文件中表单序号。
表单的版本号:原版为0,第一次修订为1,依次类推。
文件流水号:以两位数字表示文件在其所属层次之挨次号。
单位简称为:ABCD。
小组:综合室ZH、临检室LJ、生化室SF、免疫室MY、PCR室PR、微生物室WS、血库XK。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前言检验科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其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确保检验科的质量和规范化管理,特制订本手册和程序文件,以规范检验科的工作流程,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可信赖的医疗服务。
第一部分质量手册一、质量方针和目标1.1 质量方针本检验科将以“严谨细致、精确可靠”为质量方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患者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2 质量目标(1)检验结果准确率≥ 98%(2)检验结果报告时间≤ 4小时(3)紧急检验报告时间≤ 1小时二、质量体系文件2.1 质量管理文件(1)质量手册(2)操作规程(3)记录表格2.2 管理文件的编写和修订所有管理文件的编写和修订均需经过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查和批准,确保文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质量管理责任3.1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1)质量管理委员会(2)科室质控小组(3)检验科主管3.2 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1)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质控计划和监督质量管理工作(2)科室质控小组:指导并参与质量管理活动(3)检验科主管:负责检验科的日常质量管理工作第二部分程序文件一、检验样本收集和处理程序1.1 采集和标本处理流程1.2 标本保存和运输要求1.3 外包检验样本的处理程序二、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2.1 检验方法验证程序2.2 检验结果确认流程三、质量控制程序3.1 内部质量控制3.2 外部质量评价四、异常数据处理程序4.1 异常结果的处理4.2 质量事故处理程序五、信息管理和报告程序5.1 检验数据管理要求5.2 检验结果报告要求六、设备管理程序6.1 设备采购和验收程序6.2 设备维护和校准程序结语本手册和程序文件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全体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和结果可靠性。
对本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和修订,保持其与实际工作情况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检验科(Quality Control)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评价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并满足客户需求。
对于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手册和程序文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详细的制作,使其能够有效地指导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一、检验科质量手册1. 概论检验科质量手册是检验科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文件,它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的适用范围、主要程序和活动、质量工程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并提供一个质量工程人员管理的框架。
2. 版本控制质量手册应当包括版本控制,确保手册中的内容符合最新的规定和要求,每次更新应当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
3. 质量政策质量手册中应当明确公司的质量政策,包括公司对质量的基本理念、质量目标以及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4. 质量目标质量手册中应当明确公司的质量目标,确保员工清楚了解和理解公司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实施的目标。
质量目标应当符合客户要求和公司经营战略。
5. 质量程序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主要质量程序和活动,这些程序应当包括:检验科工程的设计、实施、验证、评价、改进、控制和监督等全部活动。
6. 质量工程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根据质量手册,员工应明了质量工程人员每一个岗位的权限和职责,确保每个员工在工作中明了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二、检验科质量程序文件1. 质量程序文件的编制质量程序文件是针对检验科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要求的文件。
编制时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确保内容可行性和适用性。
2. 检验科工程实施程序文件的要求- 签核要求:程序文件的签核应当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保证程序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核准要求:程序文件的核准应当由清楚了解检验科工程内容的负责人进行,核准人员需明确程序文件的适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 修订要求:程序文件的修订应当由负责人员按照公司的修订程序进行,确保程序文件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检验科-程序文件-编写规则
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目录1.目的 (2)2.适用范围 (2)3.术语 (2)4.职责 (2)5.程序 (3)6. 流程图 (10)7. 相关文件 (11)8. 引用文件 (11)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用于统一实验室内部各类管理文件的编写格式、主要内容要求及顺序,同时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内部及外部文件管理和控制,确保各有关部门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防止误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2.适用范围本实验室所用的各种内部及外部文件。
3.术语文件:在本程序中,“文件”是指所有信息或指令,包括政策声明、教科书、程序、说明、校准表、生物参考区间及其来源、图表、海报、公告、备忘录、软件、图片、计划书、各种记录和外部文件如法规、标准或检验程序等。
标准操作规程: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中文名称,又称标准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
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进行描述,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的标准作业程序。
4.职责4.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性文件,并负责批准发布文件和销毁作废文件。
实验室负责人有权通过LIS查看个人阅读的文件名称及阅读时间等记录和统计数据,以便促进文件的贯彻和执行。
4.2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质量手册和程序性文件的技术要素,负责批准发布标准操作规程和签署标准操作规程废止销毁。
4.3 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人员编写、使用和维护本室程序文件、操作手册与记录文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
4.4 内审组:负责对现有体系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5.程序5.1 文件类别5.1.1 内部文件包括实验室内部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卡、记录、通知等文件。
5.1.2 外部文件包括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厂家提出的操作手册、学术交流资料等由外部提供的文件。
5.1.3 为便于快速有效地阅读文件,将SOP分为标准操作规程和操作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保密管理程序 (3)2、保证公正性程序 (5)3、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7)5、文件控制程序 (8)6、合同评审程序 (12)7、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 (13)8、委托实验管理程序 (14)9、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 (17)10、检验试剂耗材控制程序 (19)11、医疗咨询服务程序 (21)12、投诉处理程序 (23)13、不符合检验工作控制程序 (25)14、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27)15、预防措施与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29)16、记录管理程序 (32)17、内审管理程序 (34)18、管理评审程序 (36)19、检验工作管理程序 (39)20、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 (40)21、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43)22、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46)23、标准物质控制程序 (49)24、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51)25、检验方法选择和评审确认程序 (53)26、数据控制程序 (55)27、允许偏离控制程序 (57)28、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59)2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62)30、样品管理程序…………………6 431、检验报告管理程序 (66)32、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控制程序 (68)33、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 (71)34、作业指导书控制程序 (74)35、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程序 (76)36、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79)37、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82)38、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89)39、检测申请单格式确定程序 (92)40、生物参考区间评审程序 (94)41、满意度监测程序 (96)42、自建检测系统校准程序 (98)保密管理程序1 目的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2 范围2.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2.2检验结果;2.3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验证结果、实验室间对比结果及室间质评结果;2.4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2.5 法定保密的信息。
3 职责3.1科主任(1)落实保护机密信息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2)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2 质量负责人(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组织进行监督检查;(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验科主任报告。
3.3 各专业组组长(1)批准本组相关人员借阅本专业保密资料,并报科主任最终批准。
(2)协助质量负责人,对本室人员执行各项保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4 档案管理员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3.5 其它有关人员(1)对本人从事和接触到的保密内容保密;(2)对违反保密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4 工作程序4.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对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由承担检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收、保管、保密。
4.2检验结果4.2.1检验结果以报告形式发出,通常是向临床医生、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报告结果。
只有经患者同意或按照法定的条款才可向其它方面报告。
4.2.2如要用于诸如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或其它统计分析学,必须是与所有患者识别资料分离后的检验结果。
4.2.3原始数据由产生该数据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不得随意乱放,其他人员不得随意翻阅。
4.2.4贮存分析结果和检验报告的计算机,科主任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密码进入操作系统,才能发检验报告单、查阅和修改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单一旦审核,只能由检验者和审核者共同负责修改,再由审核者审核才能对结果进行修改。
临床医生可通过局域网对检验报告单的内容进行查阅。
4.3 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参加能力验证、室间比对、室间质评的检验结果需要保密,档案管理员负责保管。
4.4 标本的保密特殊标本按按照法定的条款交有关部门保存。
4.5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的保密。
未经科主任同意,所有人员不得将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外泄。
4.6 法定保密的信息所有人员必须遵循。
4.7 监督和违章处罚4.7.1全检验科必须自觉执行本程序的规定和要求。
4.7.2由综合组负责人每季度对保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4.7.3对违反本程序规定的由质量责人提出纠正的要求,报科主任批准实施;严重的由相关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司法责任。
保证公正性程序1 目的为确保检验科工作的公正性,保证检验数据真实、可靠,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所有检验工作及与检验相关的行政事务。
3 职责3.1 主任制定关于保证检验公正性的声明。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保证检验公正性的实施。
3.3 检验人员执行保证公正性的有关规定。
4.工作程序4.1 由科主任向外公布公正性声明,接受临床科室、患者、有关部门对检验活动公正性的监督。
本检验科公正性的规定:(1)检验科主任应为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提供不受内、外部不正当商业、财务或其他方面压力和影响的环境。
(2)本检验科人员必须以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和数据结果的公正性为已任,检验工作不得受任何行政和外界干预。
(3)检验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4)检验人员必须严守保密规定,不向无关单位及个人泄露检验结果。
(5)本检验科人员不得参与有损公正性的活动。
(6)外单位委托检验时,应送交委托检验申请单,先与收样人员联系,通知实验组负责人,由其安排检验。
检验人员不得自行直接对外接受样品分析,送检单位也不得指定专人检验。
(7)所有检验记录、报告按规定存档和发送。
(8)检验科对所有委托方提供同样质量的检验服务。
4.2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采取措施保证公正性的执行(1)组织机构设置上,设立样品收样员,负责样品的接收、编码、分发。
(2)检验人员必须有上岗资格,以保证数据公正、可靠。
(3)要对原始采样、分析记录、检验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发报告时进行审核,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可靠。
4.3组负责人不定期对公正性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公正性的行为报检验科主任给予处理。
5 相关文件5.1 《质量手册》之公正性声明5.2 《样本采样管理程序》5.3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5.4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质量监督管理程序1 目的确保本科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并及时发出检验报告。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所有检验项目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和监督。
3 职责质量监督员负责本科实验室检验项目的日常质量监督。
4 工作程序4.1 本科设质量监督员,由科主任任命,负责本科实验室检验项目质量的监督。
4.2质量监督员的职责是:4.2.1负责对检验工作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样品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确认其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4.2.2负责对检验工作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3质量监督员的任职条件:4.3.1熟悉所监督工作过程的方法、程序、目的和能力比对结果的评价。
4.3.2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检验科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本行业管理要求。
4.3.3具有整理、分析有关检验数据的能力和经验。
4.4 质量监督员在任何时候都应有权力对实验室的检验工作实施监督,有权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检,或要求有关人员重新检验,必要时向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提出终止检验工作,停止发出检验报告的要求。
4.5质量监督员应对检验的全过程(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标识,设备的校正,检验方法的程序,原始记录的填写,检验报告的复核与出具等)实施监督。
4.5.1质量监督员应对所有在岗人员实施监督,特别是对在培人员、新聘人员应实施足够的告知并加监督,以确保其按照本检验科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和检验程序正常开展工作。
4.5.2为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质量监督员应随时(每月至少一次)选择检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易出错环节进行监督, 并填报质量监督记录表。
4.6 监督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向质量负责人报告。
并执行《不符合检验工作控制程序》。
5 支持性文件不符合检验工作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本检验科所有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包括内部制定的或来自外部的)实施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验科所有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记录和表单、教科书等。
这些文件以书面、摄影或电子存贮等各种形式承载在各种载体上。
3 职责3.1 内部文件的编制、变更与修改权责。
文件层次文件名称编制和修改审核人批准人管理单位第一层文件质量手册质量管理组质量负责人科主任办公室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各专业组质量负责人科主任各专业组第三层文件作业指导书各专业组技术负责人科主任各专业组第四层文件记录和表单各专业组技术负责人科主任各专业组3.2 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组负责人不定期对技术标准规范、检验程序进行有效性跟踪。
4 工作程序4.1 内部文件的管理4.1.1基本要求内部文件统一使用A4纸张。
4.1.2编写结构(1) 质量手册为:1.目的;2.范围;3.职责;4.要求;5.支持性文件。
(2) 程序文件为:1.目的;2.范围;3.职责;4.工作程序;5.支持性文件;6.记录表格。
(3) 作业指导书的文件结构按不同类型规定不同的格式。
4.1.2文件标识共一、二、三层文件(不含外部文件)(1) 第一层文件:a)质量手册:QNRY(实验室所在医院代号),——JYK(实验室代号),——ZL(质量手册代号),——X(版号);b)质量手册文件:QNRY(实验室所在医院代号),——JYK(实验室代号),——ZL(质量手册代号),——XXX(文件号);(2) 第二层文件:a)程序文件:QNRY(实验室所在医院代号),——JYK(实验室代号),——BG(程序文件代号),——XXX(文件号);b)规章制度:QNRY(实验室所在医院代号),——JYK(实验室代号),——GZ(规章制度代号),——XXX(文件号);(3)第三层文件:a)标准操作程序:QNRY(实验室所在医院代号),——JYK(实验室代号),——SOP(标准操作程序代号),——XX(小组代号),——XXX(文件号);b)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QNRY(实验室所在医院代号),——JYK(实验室代号),——CJ(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代号),——XXX(文件号)。
(4) 记录和表单的编号a 程序文件引申的记录和表单:QNRY–JYK-XX-XX/XX-X原文件编号文件中表单流水号版次号b 其它记录和表单:QNRY–JYK /XXX - X单位科室简称表单流水号版次号说明:表单的流水号:以两位数字表示某文件中表单序号。
表单的版本号:原版为0,第一次修订为1,依次类推。
文件流水号:以两位数字表示文件在其所属层次之顺序号。
单位科室简称为:QNRY–JYK。
小组代号:临检室LJ、生化室SH、免疫室MY、微生物室WS、HIV室HIV、血库XK。
4.1.3章节编码(1) 质量手册1 1.1 1.1.1 (1)a)(2) 程序文件1 1.1 1.1.1 (1)a)4.1.4版本及修订状态版本原版为A版,第一次换版为B版,依次类推;修订状态原版为第0次修订,第一次修订为1,依次类推;重大修改时,需要进行改版,否则,只需体现修改次数,无需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