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留侯论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留侯论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留侯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挫败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B. C. D. 匹夫见辱 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油然而不怪者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见:被 过:错误 油然:突然发生 逆:迎接
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中举哪些例子 来论证此观点?(4分) 答:忍小忿就大谋 张良行刺秦王失败,从反面论证忍小忿 就大谋。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勾践臣妾于吴,三 年不倦,他们都保全自己,最终复国成功 ,是从正面论证忍小忿就大谋。
翻译下列句子 (1)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 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4分) 答:(他们)没有一直以来的交情,突然在郊野 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 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1句1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 色。(3分) 答: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 此发怒了,在言辞和脸色上显现出来。(“王 ”、“见”和“词色”)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 A.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C.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B 表目的连词,来 。A代词,他/助词,取独 C副词, 表推测/代词,自己 D副词,却/副词,才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4分) 答: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锋芒是不好 触犯的,而他的末余之势是可以驾驭的。(“急 ”“而”“末”“乘”)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 刚也。(4分) 答:再说(况且),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 居于人下者,只是普通人的刚强罢了。(“且夫 ”,“报”,“下人”,句子通顺)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

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

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

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

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

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

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

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

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

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

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挟.持()②圯.上受书()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⑦鲜腆..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2.通假字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3.一词多义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⑤而⎩⎨⎧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词类活用①其君能下.人:②臣妾..于吴者:③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④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⑤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答案①名词用作动词,谦逊对待。

留侯论复习题ppt课件

留侯论复习题ppt课件
C.作者以项刘楚汉之争为例,论证正是由于张良能够“忍小忿”, 所以才能“就大谋”,也才能够辅佐高祖刘邦建立帝业。
D.文章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与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 实为例,进行说理,具体生动,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A “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精神”错误
• 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 之?
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
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
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精选课件
8
3、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
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张良凭借出类拔萃的才能,不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去深谋远虑 ,却只想采用荆轲和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以致在侥幸中才 能保存性命,这正是圯上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
4.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严刑峻法对付 天下的志士,那些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灭族的人,不能够数尽
8、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
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圯上老人和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傲慢的命令张良去替 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自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 ,这就是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使精他选课盲件动,项羽无法使他愤怒而去冒险1的1 原 因。
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观察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 的道理,可是世人不明白,把圯上老人看作鬼怪,也太错了。 而且老人的用意就不是向张良授书

留侯论课堂练习

留侯论课堂练习

2、翻译划线字词
• ⑴必有过人之节 • 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 ⑶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 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 ⑹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 ⑺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 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2、翻译句子,注意划线字词
锋, • 9、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 10、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
于词色 • 11、非子房其谁全之 • 12、不称其志气。
翻译重点语句
⑴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 乘。 •⑵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 而不倦。 •⑶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⑷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 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留侯论
第1-3节字音、字义练习
、正字音
•圯上受书(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 •挟持( ) 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 •孺子可教也( ) 而逞于一击之间() •卒然临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 •其间不能容发( ) • 孺子可教也()
翻译划线字词
•1、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2、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3、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 年而不倦。 •4、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5、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而命以仆妾之役。 •6、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划线字词
• 7、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 8、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
• 9、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 10、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 11、孺子可教也。 • 1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留侯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留侯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留侯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材料二: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约:“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出一编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秦皇帝大怒A大索B天下C求D贼E甚急F为张良G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然,突然之意。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4课留侯论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4课留侯论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一、基础过关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D.以待子不时之须解析:选C。

A.“见”同“现”。

B.“卒”同“猝”。

D.“须”同“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B.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解析:选D。

特:副词,特意,特地。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解析:选B。

A.古义:怀有的报负。

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C.古义:富贵人家。

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D.古义:值得爱惜。

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4.下列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发怒,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

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大志,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

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

所以说:“这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

”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解析:选A。

应翻译为: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发泄心中怒气。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高中语文二留侯论

高中语文二留侯论

课时跟踪检测(二)留侯论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其间不能容发. B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C .卒然临之而不惊 D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A < •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C .是以见放 ( ) B .慈父见背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B.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 刘邦的“忍”。

B. 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外貌的评说,这进一步点明了题旨。

C. 张良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

D .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发:头发 见:看见 卒:同“猝”,突然 鲜:少 C. (4分)(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留侯论练习

留侯论练习

一、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

1、正字音圯.上受书(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 挟.持( ) 鲜腆..而深折之( )( ) 孺.子( ) 欲自王.( ) 称.其志气( ) 善处.乎祸福之间( ) 轸.念( ) 车仆.马毙( ) 讥诮.( ) 诛戮.( ) 更.相称美( ) 社稷.( ) 江皋.( ) 2.通假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3)则反.相贼害(《朋党论》) 二、重点实虚词实词(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3)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5)臣妾..于吴者 (6)忍小忿而就.大谋 (7)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8)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9)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虚词(1)匹夫见.辱 (2)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课 题留侯论 课 型 文言文巩固 课 时第4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积累常见实词的注音、释义 2.积累常见虚词3.积累常见句式能力点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知识(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4)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5)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6)句践之.困于会稽(7)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4、古今异义(1)此其所挟持..之子..者甚大(2)千金(3)其身之可爱..(4)其君能下人..(5)非有平生..,去轼..之素(6)虽然(7)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朋者..为朋(8)暂相党引以为(9)为人君者,可以....鉴矣(10)君子则不然5、词类活用(1)其君能下.人(2)臣妾..于吴者(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4)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5)吾惧汝之不外.饰也(6)暂相党.引以为朋者(7)目.为党人(8)然皆乱亡..其国6、特殊句式(1)此圯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3)勾践之困于会稽(4)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5)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6)而命以仆妾之役(7)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为朋党所欺(8)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7、一词多义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三、古今异义1、人情有所不能忍(人之常情)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3、其身之可爱(可贵)4、其君能下人(谦逊地对待别人)5、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6、油然而不怪者(坦然)四、检测反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

《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11分)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弊。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15.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1)匹夫见辱(▲ )(2)是以百战百胜(▲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1)卒然临之而不惊▲(2)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1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断开。

(限断两处)(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18.本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2分)15.(2分)(1)被(2)因此16.(5分)(2分)(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3分)(2)看那汉高祖成功的原因,项羽失败的原因,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17. (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一个节奏1分)18. (2分)忍耐。

苏轼留侯论学案含答案

苏轼留侯论学案含答案

留侯论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积累重要文言知识点。

、 2.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层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自测1、相关背景宋仁宗嘉佑五年,苏轼被任命为河南福昌县今河南伊阳西主簿属正九品。

苏轼未赴任,经欧阳修、杨畋等推荐,寓居怀远驿,精心准备制科考试。

试前,苏轼上杨畋、富弼等人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留侯论》就是《进论》中的一篇。

《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政论散文。

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

传为汉初城父(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

先世原为韩国贵族。

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

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

汉朝建立,封留侯。

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

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

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2、文言常识实词(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2)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3)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1)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2)句践之困于会稽()(3)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3、整体感知本文是围绕哪个核心词来展开论述的?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留侯论》、《名二子说》一课一练

《留侯论》、《名二子说》一课一练

《留侯论》、《名二子说》一课一练一.双基提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 折:教训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弊:疲惫,衰败D.非子房其谁全.之全:齐全,完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与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油然而.不怪者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是以.百战百胜C.必有过人(之)节且夫有报人之.志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事甚怪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

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

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2)当淮阴破齐而欲白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译文:二.课堂反馈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留侯论练习

留侯论练习

《留侯论》练习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见辱:受辱。

B.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过:过分。

C.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折辱,欺侮。

D.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衰败。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①其平居无事夷灭者,数不胜数②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C.①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①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够忍之间而已矣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见解“忍”的论据的一组是()①郑伯肉袒牵羊以迎②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③养其全锋而待其敝④特出荆轲,聶政之计⑤战无不胜,而轻用其锋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愤慨,见于词色A. 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 ④⑤⑥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以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够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忍”。

B.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容颜的评说,这进一步点了然题旨。

C.张良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

D.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③非子房其谁全之1附:【背景链接】留侯张良(? -前 186 年),字子房,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

长辈事韩国为相。

韩被秦灭后,子房倾家财而求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以百二十斤铁椎狙击秦始皇,未中,遂更名改姓逃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汉立国后因功封侯,依封地名称留侯。

传说他在下邳桥上碰上黄石公,后者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拾起来给他穿上,张良只得照办,如是者屡次三次,黄石公说:孺子可教矣,就将《太公兵法》一书授与张良,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第4课 留侯论 学案(含答案)

第4课 留侯论 学案(含答案)

第4课留侯论学案(含答案)第4课留侯论苏轼10371101,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祐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因写诗“讪谤朝廷”罪被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遇赦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留侯,指张良,字子房。

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大索天下日,弗获,匿迹下邳。

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

张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张良无战功,后封为“留侯”。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

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老人授书教“忍”,一是留侯佐高祖定天下并教之以“忍”。

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本文在思想内容方面也有不成熟.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如把刘项成败的关键说成是“忍”;又说“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甚至唯一的特点,而这特点经老人一次指教即能形成等等,都带有片面性,这是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1读准字音1圯上之老人y2卒然临之而不惊c3刀锯鼎镬hu4虽有贲.育bn5倨傲j6鲜腆xintin7肉袒t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2匹夫见辱被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鲜,少;腆,厚;折,使受摧折4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平时早有的交情5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轻率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微2过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古义值得爱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侯论
第1-3节字音、字义练习
1、正字音
• • • • • • • • • 圯上受书(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 挟持( ) 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 孺子可教也( ) 而逞于一击之间() 卒然临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 其间不能容发( ) 孺子可教也()
• 7、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 8、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 锋, • 9、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 10、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 于词色 • 11、非子房其谁全之 • 12、不称其志气。
翻译重点语句
⑴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 乘。 • ⑵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 年而不倦。 • ⑶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 ⑷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 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2、翻译划线字词
• • • • • • • • ⑴必有过人之节 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⑶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⑹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⑺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2、翻译句子,注意划线字词
翻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字词
• 1、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2、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 3、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 年而不倦。 • 4、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 5、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而命以仆妾之役。 • 6、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划线字词
• • • • 9、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10、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11、孺子可教也。 1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 逞于一击之间。 • 13、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 14、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15、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
留侯论
第4-6节字音、字义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