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13 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1)三角形统计图 是一个三轴坐标图,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图中数据 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 总和必须是100%。
(2)读取坐标的步骤 ①找点:过要求的某点(图中的“ ”点), 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图中的 A、B、C箭头)作3条平行于坐标轴的线(图 中a、b、c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与坐标轴线 相交,分别有一个交点(图中M、N、P点)。 ②读数:读出三个交点的数值,即为交点所在坐标轴的坐标值(M数值是70,表示 该点15~64岁人口占70%;N数值是5,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5%;P数值为25,即 0~14岁人口占25%)。 ③验算:最后验算三个坐标值的和是否是100%(图中M+N+P的数值为70+5+25 =100)。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 性别差异
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2.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 文化差异
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 调整 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 机械增长率 >0 时为人口净迁入,即区域人口增长 • 机械增长率 <0 时为人口净迁出,即区域人口减少
区域人口增长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
➢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
➢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最多(人口数量达到极大值)或最少(人口数量 达到极小值)。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
迁 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 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入 地
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 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 力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迁 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 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
出 的发展。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地 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 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
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4.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D. 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5.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 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5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 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8.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DA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

第二讲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人口跨洲迁移。

(3)“二战”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3.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哪些影响?以考纲为纲|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考题精妙][贯通知识]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 文化消费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决定消耗数量
资 最主要 人口合 源 的因素 理容量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1~2 题。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
√A.渭河平原
C.汉水谷地
B.秦岭 D.大巴山
2.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近年来,叙 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下图示意1950~2020年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情况。据 此完成3~4题。
12345678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和平区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区经济落后,以人 口迁出为主,商业、服务业欠发达,A错误。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少无关,B错误。 材料中没有给出河北区和南开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数值,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人口 合理容量,C错误。 西青区户籍人口远远少于常住人口,表明外来人口数量多,导致常住人口与户 籍人口差异大,D正确。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 金融贸易区
中国人口分布空间地带性:
“胡焕庸线”(我国人口分界线)
稀疏
稠密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和低地 高山和高原
气候
气温 降水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共28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共28张PPT)
(1)材料1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2、3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 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这属于社会因素,“回村致富” 属于经济因素。第(2)题,材料2反映我国人口由中西部向东部 发达地区迁移;材料3反映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第(3) 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人口流动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人口流动方向:由 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 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 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 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 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 素”,即: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 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要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发生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 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 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 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迁入人口(人) 800 5 000
30 000 27 500 5 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发生变化,使人 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21、22题。
C 21.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劳动力数量在减少,劳动力素质在提高 劳动力在减少
加快
劳动力在素质方面的的优势提高,在数 量方面的优势在削减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满上足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
出口商品劳动力成本 上升,优势下降
人口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保证①__资__源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②_生__态___环__境___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资源③_丰___富___的地区,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保持 合理的规模之内 措施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
权利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性
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源和
强调点
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
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 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 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 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
二、人口问题
世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数量过 多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的问题。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 有不同表现与影响。

24.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4.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人口合理容量
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及经济、社 会发展和消费水平等角度确定的 人口规模(发展层面)
合理值 8亿 60亿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
备考技巧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
某一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点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 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 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条件为(D)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条件
2.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
在(A)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
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
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低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 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 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 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B 4.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 ① 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 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 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南亚地区
世界第二大人口稠密区,人口集 中于恒河、印度河下游平原地区, 主要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 加拉国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2021年江苏
0.65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选择题
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 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
2021年天津
0.85
人口空间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选择题
2010-2019年全国农民工输 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图

学习目标
1.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2.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熟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迁移者的影响。
人口迁移

2.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增强,自然环境对 人口迁移影响逐步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

2.影响因素 分析思路
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较低时: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
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看年龄分布特点 青壮年人口迁移: 老年人口迁移: 青少年人口迁移:
减轻因人口流失造成的城镇劳动力短缺压力; 促进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促进城镇化协调均衡发展等。
小结
影响因素
人口 流动
人口 迁移
含义 空间 居住地 时间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迁移者

图表 判读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 2005~2010年的慢
人口迁移

2.影响因素
(2021·湖南地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 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右图示意 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 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人教版)

人口[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人口密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体系架构]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考点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2)从全球来看按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地带按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从区域来看按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按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按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概念解读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格局,却是衡量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7页图1.9“中国人口的分布(2010年)”,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黑河-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3·全国文综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崇左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3 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3题;共94分)1. (2分) (2017高一下·灌云月考) 有关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B .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C .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D .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 (4分) (2019高二下·包头期中) 据国家抽样调查,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2003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4亿。

读图,完成问题。

(1)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A . 新疆、山东、北京B . 四川、湖北、福建C . 广东、浙江、上海D . 上海、江苏、浙江(2)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 自然因素B . 文化因素C . 政策因素D . 经济因素3. (4分) (2014高一下·中江月考)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 经济因素B . 自然环境因素C . 交通和通信因素D . 政治因素4. (4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A .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 .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 . 在迁出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 . 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5. (2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A . 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B . 死亡率的高低C .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D . 出生率的高低6. (4分) (2017高二下·石家庄期末) 与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A . 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 . 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C . 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 . 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 . 缓解人地矛盾B . 改善环境质量C . 降低住房价格D . 带动服务业发展7. (6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频率加快,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 . 自然环境的变化B . 经济重心的改变C . 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与方便D .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8. (6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月考) 人口的发展变化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的,作为世界人口发展的一方面,人口迁移也反映着全球政治经济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A .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使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B . 西亚一些石油国家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主要是因为本国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C . 我国近年来的“民工潮”是因为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D . 美国南方“阳光地带”由于环境污染少、气候条件好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迁入(2)五一黄金周期间,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北京,这种现象属于()A . 国内人口迁移B . 国际人口迁移C . 省内人口迁移D . 人口流动9. (4分)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A . 国内迁移B . 国际迁移C . 省际迁移D . 县际迁移10. (2分) (2014高一下·临沂月考) 如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 . 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 . 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 . 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 . 湖北、江苏、辽宁、贵州11. (4分)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图中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12. (4分)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始之一是东北地区()A . 制造业高度发达B . 畜牧业水平高C . 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D . 大量征兵抗战(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A .B .C .D .13. (6分) (2017高一下·佛山月考)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A . ②③B . ③④C . ④⑤D . ②⑤(2)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A . 中国、澳大利亚B . 墨西哥、中国C . 美国、墨西哥D . 美国、澳大利亚14. (4分) (2019高一下·番禺期末) 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A . 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B . 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C . 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 . 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15. (4分) (2018高一下·三明开学考) 唐人街的形成是()A . 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B . 收入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C . 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D . 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16. (4分) 2014年1月初,浙江成为我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二胎)的省份。

到2035年,此项政策可能会使浙江省()A . 环境人口容量增大B . 人口分布格局改变C . 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D . 人口迁出数量明显增加17. (4分)下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影响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短板”是()A . 淡水B . 土地C . 矿产D . 开放程度18. (4分)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 . 农村到城市B . 城市到农村C . 农村到农村D . 城市到城市19. (4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 .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 . 中西部地区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 .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 .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 . 人口出生率B . 人口迁移C . 人口死亡率D . 人口密度20. (4分)下图为人口基数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①③②④B . ②④①③C . ③④②①D . ②③①④(2)四个城市中人口机械增长最多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1. (8分) (2017高一下·遵义月考) 读“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时期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老城区周边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减少B . 南部区域流动人口呈减少趋势C . 最北端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D . 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2)推动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 环境因素B . 交通因素C . 经济因素D . 政策因素22. (2分)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A . 平衡地区发展B . 提升国家形象C . 分散开罗人口D . 吸引国家投资23. (4分) (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 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A . 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较多B . 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C . 两城市人口总量都有减少D .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2)近三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城市工资水平提高B . 城市生活成本增加C . 城乡差别缩小D . 户籍政策放宽二、综合题 (共2题;共32分)24. (15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25. (17分)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2005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依图分析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3) 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曲线.(4) A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是.(多选)A . D石油化工城;B . F钢铁工业城;C . B纺织工业城;D . I微电子工业城(6)依据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工业卫星城市的区位推断,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3题;共94分)1-1、2-1、2-2、3-1、4-1、5-1、6-1、6-2、7-1、8-1、8-2、9-1、10-1、11-1、12-1、12-2、13-1、13-2、14-1、15-1、16-1、17-1、18-1、19-1、19-2、20-1、20-2、21-1、21-2、22-1、23-1、23-2、二、综合题 (共2题;共32分) 24-1、25-1、25-2、25-3、25-4、25-5、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