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整理

合集下载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
首先,文学的内涵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生活的深刻观
察和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思考。

文学作品的内涵丰富多彩,既有对人性的探索,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更有对人类情感的抒发。

因此,作为文学创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才能创作出内涵丰富、感人至深的作品。

其次,文学的外延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文学作品的外延包括了文学作品的题材、背景、人物、情节等方方面面。

文学创作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才能够有充分的素材和灵感来进行创作。

同时,对于不同的文学题材和风格,文学创作者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功底,才能够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再者,文学的形式是文学创作的外在表现。

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文学创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特点和创作意图,选择合适的文学形式来进行创作,并且要在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求得更好的表现效果。

最后,文学的风格是文学创作的独特标志。

文学作品的风格包括了语言风格、
叙述风格、思想风格等多个方面,每种风格都反映了文学创作者的个性和风貌。

文学创作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磨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辨识度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文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文学的内涵、外延、形式、风格等多个方面。

作为文学创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素养,不断地进行思考、积累和实践,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人类精神生活增添更多的光彩。

文学原理教程

文学原理教程

文学原理教程一、文学定义和特点文学是指以文字为媒介,通过创意的组织和表达方式,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描绘生活现象和社会风貌的艺术形式。

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艺术性:文学以艺术手法对现实进行再创造和再现,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2.语言性: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通过词语、句子、篇章等来进行表达和传递。

3.全面性:文学作品能够描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物形象、情感体验、社会风貌等。

5.反思性: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对自身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二、文学创作要素文学创作是将个人创意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人物:文学作品通常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情节:情节是文学作品的故事线索,通过事件的发展和冲突来构建作品的结构和张力。

情节的合理安排和处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传递信息和表达美感的工具。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如修辞手法、语言节奏、描写细节等都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主题:主题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表达的价值观念。

一个好的主题能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思想性。

5.背景:背景包括作品的时代、地点、社会环境等,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背景描写能够为作品提供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三、文学体裁和文学批评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按照形式和内容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文学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每种文学体裁都有自己特定的构造和表达方式。

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传统批评、新批评、文化批评等。

四、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1.留白阅读法:在阅读时,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给予读者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是人类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文字的表达,传达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文学的创作与阅读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从文学的表现形式、主题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对文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它可以通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来表达。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点和艺术规律。

小说以其丰富的叙事手法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着生活的多姿多彩;诗歌则通过音韵的韵律和形象的抒发,表达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散文以其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示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戏剧则通过舞台表演和对话,展现着人类的悲欢离合。

因此,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其次,文学的主题内容是多元的。

它可以涵盖人生百态,社会风貌,历史变迁等各个方面。

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的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的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

在文学作品中,主题内容的选择与表现方式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内涵。

再次,文学的艺术特点是独特的。

它可以通过想象、抒情、寓言、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丰富多样,有的以想象力丰富的虚构为主,有的以真实生活为材料,有的以抒情的笔触展现情感,有的以象征的意义寓意深远。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特点的展现往往与作者的审美追求、文学风格和艺术技巧密切相关。

因此,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最后,文学的社会意义是深远的。

它可以通过批判社会现实,抒发人类情感,传承文化传统等多种方式来发挥作用。

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丰富而深刻,有的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有的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引发人们对人生的共鸣和感悟;有的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回顾。

文学原理教程范文

文学原理教程范文

文学原理教程范文第一部分:文学元素1.主题: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主题可以是关于人性、社会问题或道德价值观等。

2.情节:作品中的事件发展和组织结构。

情节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等要素。

3.人物:作品中的角色。

人物可以是具体的个体,也可以是象征或代表其中一种特定意义的形象。

4.符号:作品中代表特定意义的事物、形象或动作。

符号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第二部分:文学流派1.小说: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情节和人物来描绘人类的生活和经历。

2.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通过抒情和象征表达情感和思想。

3.戏剧: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冲突。

5.非虚构作品:以真实事件和事实为基础,通过描述、报道或分析来传达信息。

第三部分:文学技巧1.描写:通过细致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场景和情感。

2.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来揭示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关系。

3.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特定意义。

4.比拟: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相似之处。

5.叙事:以故事的形式来传达情节和人物的发展。

第四部分:文学批评1.结构主义批评: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符号体系的重要性。

2.影响主义批评:研究作品对后续文学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3.心理分析批评:关注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潜意识。

4.历史主义批评:将作品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

5.文化批评:关注作品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和技巧,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同时,这些原理也可以用于自己的创作和写作中。

希望这个文学原理教程能帮助你深入了解文学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文学理论整理

文学理论整理

1.识记: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2.文本“文本”也做“本文”,英文是text,而作品英文则是work,是英美新批评派创造并由于他们而流传开来的概念,其原意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新批评派那里则是指:由作者写成而尚未或有待读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

3.美国当代学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区分了文学的这四个主要方面:世界作品作家读者作品是中心,连接着其他三个要素。

任何一种像样的理论都会涉及到所有四种要素,但是几乎所有理论都明显地侧重于其中一个要素。

世界——模仿理论;作家——表现理论;读者——实用理论;作品——客体理论。

4.什么是文学语言?通常的误解1:民族标准语,经过修饰润色的语言,有文学性的语言。

通常的误解2:不区别语言与言语。

将某一类言语直接偷换概念转换成语言。

简单辨析:简单而准确的说法,文学语言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一种言语。

深入一点的说法文学语言是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应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话语”。

5.文学语言的特征(1)、音乐性(音乐美)。

这是说文学语言在语言的声音方面独有的特性。

具体的指文学语言在声音方面富有节奏、韵律等类音乐特征。

(语言上的合辙押韵)(2)、语意的方面,是修辞性、复义性即截断字面意义,采用隐喻等方法,尽最大力量创造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词、语句的引申、隐喻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大语言字面意义和文学意义之间的张力,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也就是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我们感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3)、语境方面,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建构自身的内部世界普通语言,外指,指向现实世界。

文学语言,内指,与外界现实的联系被切断了,自己构成一个内部世界。

因此文学的一切不必符合现实的逻辑。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原理 赵炎秋

文学原理 赵炎秋

文学原理赵炎秋文学原理赵炎秋赵炎秋,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深入的文学原理研究而闻名于世。

他对文学的探索和思考,为中国文学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围绕赵炎秋的文学原理展开详细阐述。

一、文学原理的定义文学原理是指研究文学作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原则。

它包括文学的创作原则、审美原则和批评原则等方面。

赵炎秋认为,文学原理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普遍规律,是文学创作和鉴赏的基础。

二、文学原理的分类根据赵炎秋的研究,文学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创作原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可循。

例如,创作要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要符合社会时代的需求,要有情感的表达等。

赵炎秋在研究中指出,创作原理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对于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具有重要影响。

2. 审美原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人们对作品美感的体验和评价。

赵炎秋认为,审美原理包括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形式美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要求。

他强调,审美原理是文学作品能否打动读者、产生艺术效果的关键。

3. 批评原理: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赵炎秋认为,批评原理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依据,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他指出,批评原理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三、赵炎秋的文学原理研究成果1. 文学创作风格的研究:赵炎秋对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作家的个人经历、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创作风格有着重要影响。

2.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赵炎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揭示了作家情感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作家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赵炎秋关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

他通过对作品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四、赵炎秋的文学原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赵炎秋的文学原理研究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批评原理复习整理

文学批评原理复习整理

文学批评原理更习整理第一部分:绪论1 .什么是文学现象?定义:文学现象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所有现象。

二、文学现象的主体文学现象有: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的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研究文学作品的人。

三、文学现象的功能文学现象是认识研究文学的基础。

我们的认识总是从现象出发,以达到本质为目标2 .丹纳的三因素说:种族,环境,时代丹纳沿着赫尔德,斯达尔夫人的方向,继续讨论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英国文学史》的序言中,丹纳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

3 .三个总体:社会生活,文学思潮,作家的全部作品4 .车别杜指的是:车:车尔尼雪夫斯基别:别林斯基杜:杜勃罗留波夫他们明显的超越了丹纳,他们所运用的社会一一历史批评方法有三大特征:以思想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5 .法国斯达尔夫人:1800年,斯达尔夫人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6 .戈德曼的发生论,结构主义法国文艺理论家吕西安•戈德曼倡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社会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支。

其理论特色表现在:在价值立场上,它融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在方法论上,它坚持文本结构分析和社会历史结构分析相结合、理解和解释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既克服了形式主义批评的“非历史化”,又克服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泛文本化”倾向。

简而言之,戈德曼文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科学和人文、历史和审美之间的辩证综合。

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的这种特质,正好与当代文论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吻合。

因此,它可以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乃至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和道路。

7 .布迪厄,文学场115“文学场唧”文学生产场"(theFiieldofliteraryproduction),是人类学、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1932-2002)将结构和历史视野辩证统一起来的一种文学观,是他医治形式主义文学观放逐历史和行动者,以及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学观遗弃文学自主性的一剂良药。

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是指揭示和阐述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普遍原则的学说体系。

它包括了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基本元素的运用,以及表现技巧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文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按照不同形式、结构和表现方式所分为的各种类型,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创作方式。

2. 文学元素:指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意象等。

这些元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构建出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3. 表现技巧:指作家在创作中使用的各种手法和技巧,如描写、对话、叙事等。

这些技巧可以使文学作品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作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4. 传达主题:指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题。

作家通过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手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并引发对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5. 读者感受:指读者在接触和解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和体验。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表达和共鸣,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文学原理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对文学创作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和掌握文学原理,作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了解文学原理,更深入地欣赏和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文学基本原理

文学基本原理

文学基本原理
文学基本原理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它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基本原理包括情节、人物、语言、形式等方面。

首先,情节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情节是故事的骨架,它包括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要素。

情节的设置应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吸引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其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人物形象需要具有可信性和鲜明性,他们的行为、言语和心理活动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物的塑造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命运。

再次,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语言应该准确、生动、贴切,能够有效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品通常通过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对话等方式来呈现,使读者产生一种美感和审美享受。

最后,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文学形式的选择要适合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综上所述,情节、人物、语言和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原理。

在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关注和理解这些基本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学原理

文学原理
情趣流露层
情感评价层
审美观念层。
(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和多义性
统一性:文学创作中,作家总是以他的艺术构思相对集中的考虑统摄他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作为作家艺术思想思维的产物,也总是要相应的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表现出相对集中统一的情感思想意蕴,这就是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
多义性:主题的多义性是指对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把握,因而也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
(实践性。一重含义是指文学理论实在文学实践中产生的;第二重含义是,文学理论必须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并随着文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一书中,根据艾布拉姆斯的“宇宙、作品、艺术家、欣赏者”文学四要素理论,把历来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看法归纳为六种观点,即:强调作品与宇宙关系的再现说,强调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艺术家心灵关系的表现说,强调作品本身客观“自足体”的客观说,强调观赏者,将作品看成观赏者的体验的体验说,强调宇宙,把自然、现实当成作品自身来看的自然说。他认为这六种文学本质论都有自己合理的一面,但也有诸多不足,不能为我们完全采用。
语言的透明性与形象的不透明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审美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启迪功能三个方面。
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历史阶段:17世纪之前,以贺拉斯、布瓦洛等人为代表,重视类型概括,强调典型的普遍性与共性,可称之为典型的类型化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开始逐渐转向重视个性特征概括,形成个性典型观占主导地位的“个性特征说”;19世纪中叶之后,歌德、黑格尔等人均用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统一的观点来阐释艺术典型问题,使西方典型理论走向成熟。

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文学是一种艺术的形式,通过文字表达其内涵和情感,并以此传递其思想和价值观。

文学的特点包括()A.形式固定不变B.只关注个人情感C.普遍性和时代性D.只包括小说和诗歌答案:C.普遍性和时代性2.文学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是指()A.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感受B.读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C.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冲突D.作品中情节和结局的发展答案:B.读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3.小说中的情节结构是指()A.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B.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描写C.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组织D.小说中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答案:C.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组织4.诗歌创作中的“节奏感”是指()A.诗歌中的韵律和音乐感B.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C.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D.诗歌的结构和体裁答案:A.诗歌中的韵律和音乐感5.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于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A.推动情节发展B.展现作家的写作技巧C.反映现实社会问题D.传递作家的价值观念答案:D.传递作家的价值观念二、问答题1.请简述文学创作中的三大要素。

答:文学创作中的三大要素包括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意象的运用。

情感表达是作家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人物形象是作家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描写,表达作品中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观察。

意象是作家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和符号,以隐喻的方式传递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感情。

2.请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是指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中心议题。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的组织来表达。

例如,《红楼梦》的主题是“荣辱观念的腐化与封建社会的衰落”,通过展现贾宝玉和其他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的崩溃。

又如《1984》的主题是“权力与控制”,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被剥夺和思想受到控制的恐怖景象,表达对于权力滥用和集权制度的警示。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1. 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来呈现故事情节、事件发展的方式。

它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要素,通过连接起来的情节进行叙述。

2. 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细致、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环境景物、情感等的手法。

通过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达,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外貌、气味、声音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对比:对比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人物、情感等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强烈对照效果。

对比可以凸显事物的差异、突出人物的特点、加深情感或思想的印象等,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4. 感触:感触是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法,表达作者或人物内心所产生的情感、思考、体验等。

它可以是作者对自然、人类、社会等现象的感动与思考,也可以是人物在遭遇困难、事件或变故中的内心感受与反应。

5. 转折:转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剧情发展的突变或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来引起矛盾冲突或结构变化的手法。

它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看点,也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和有趣。

6. 隐喻:隐喻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用一个类似的、有共性的形象来描述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的修辞手法。

隐喻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7. 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思想、描绘形象和传递情感的载体。

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语言可以给作品赋予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8. 细节: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具体的描写、事件或情节,通过细致、具体的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和具体。

细节可以体现人物形象的特点、情感的变化,也可以用来烘托环境的氛围和事件的发展。

9.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思想、情感等的核心内容。

主题通过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展现,它可以是关于人生、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表达和探讨。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基本的原理可以帮助作者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些原理是写作过程中的指南,可以帮助作者构建一个有力的框架,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共鸣。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理是角色的发展与塑造。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因此,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深入的人物描写,包括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作者需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动作和对话来使他们变得栩栩如生。

此外,人物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应该在故事的过程中经历变化和成长。

其次,情节的结构是另一个关键原理。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的发展,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保持紧张感。

情节要有适当的起始点,引出主要冲突和问题,然后通过发展和转折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最后以令人满意的结局结束。

情节的结构应该是有序的,遵循逻辑,同时也要让人意料不到。

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主题和意义的呈现。

文学作品通常会探讨某种主题或思想,例如爱、生死、勇气等等。

作者应该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传达这些主题,让读者对他们产生共鸣。

意义也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作者可以通过故事的结构、符号、隐喻等手法来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思考的问题。

另外,语言和文体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原则。

作者应该选择适合故事和主题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语言要生动、贴切、有力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沉浸其中。

文体也要与故事相匹配,可以是散文、诗歌、戏剧等等,每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要求。

最后,情感共鸣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目标。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和通过情节的发展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读者可以通过与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产生共鸣,感受到故事所揭示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这些基本的原理可以帮助作者创作出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

角色的发展与塑造,情节的结构,主题和意义的呈现,语言和文体的运用以及情感共鸣,这些原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好的文学作品的基础。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文学原理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它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

在文学创作和阅读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文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文学原理进行解释。

1. 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它是作品的灵魂和中心,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始终。

主题可以是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也可以是对特定事件、情感、价值观念等的探讨。

通过对主题的把握,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2. 情节。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事件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它包括了作品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情节的设置可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3. 人物。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化的角色。

他们通过言谈、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出自己的性格、思想、情感等特点。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读者可以通过人物的形象来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

4. 结构。

结构是文学作品中各种元素之间的组织和安排方式。

它包括了作品的整体布局、章回的设置、叙事的顺序等方面。

结构的合理设置可以使作品更加紧凑、连贯,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5. 风格。

风格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它包括了作品的语言、修辞、音韵等方面。

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有不同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6. 符号。

符号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或情节。

它可以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含义或象征,通过对符号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 节奏。

节奏是文学作品中语言运用的韵律和节奏感。

它包括了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韵律、语言的抑扬顿挫等方面。

节奏的处理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总结。

文学原理是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它涵盖了主题、情节、人物、结构、风格、符号和节奏等方面。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表达和传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文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情感表达、意义赋予和艺术形式三个方面。

首先,情感表达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之一。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描绘和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之中,从而触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挣扎和痛苦,以及对爱情、友情和家庭的深刻体验,都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情感。

其次,意义赋予是文学创作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理解,赋予作品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李白的诗《将进酒》中,通过对饮酒、豪放、人生短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命运的豁达,赋予了作品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后,艺术形式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内容的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形式的塑造和表现,使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作家通过对语言、结构、节奏和形式的精心雕琢,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例如,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通过对主人公变成昆虫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荒诞和悲剧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情感表达、意义赋予和艺术形式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只有在这些原理的指导下,文学创作才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情感表达,才能真正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文学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这些基本原理,努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最新整理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docx

最新整理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docx

最新整理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文学理论的主要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其内核有三点:一是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是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是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性质的总体理解。

在此理论前提下,马克思、恩格斯还对文学的起源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创造、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后来,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普列汉若夫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文艺理论流派。

二、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所处的位置人的生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马克思把其概括为两大基本层次,即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文学活动基本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它与生活活动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学活动作为审美活动的一种,是生活活动的艺术化和升华。

三、文学的双重性质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

从本质上说,文学是意识形态。

而作为意识形态,文学既具有普遍性质,也具有特殊性质。

文学的普遍性质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它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文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其规律之一就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文学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部分。

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美国当代著名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文学是以下四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以此为基础,文学理论规定了四个方面的任务:①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与特点②文学作品构成论:或者叫做作品本体论:研究文学作品里面存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③文学接受论:研究接受过程及其内在规律④文学本质论:研究文学活动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区别开来的性质与特点。

•文学理论拥有自己品格的表现:①历史性。

决定文学理论性质与基本面貌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定时代的文学实践,一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②倾向性。

一方面,文学具有倾向性,作为文学实践经验总结的文学理论,也不可能不带上倾向性。

另一方面,文学理论不可能在自身的范围内形成,它必然要以一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受到一定人群的观点情感的影响,而这些世界观、方法论、观点情感也都是有倾向性的,这也决定了文学理论必然有倾向性。

③实践性。

一重含义是指文学理论实在文学实践中产生的;第二重含义是,文学理论必须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并随着文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一书中,根据艾布拉姆斯的“宇宙、作品、艺术家、欣赏者”文学四要素理论,把历来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看法归纳为六种观点,即:强调作品与宇宙关系的再现说,强调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艺术家心灵关系的表现说,强调作品本身客观“自足体”的客观说,强调观赏者,将作品看成观赏者的体验的体验说,强调宇宙,把自然、现实当成作品自身来看的自然说。

他认为这六种文学本质论都有自己合理的一面,但也有诸多不足,不能为我们完全采用。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一、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概说•上层建筑的两个层面:一是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一是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道德、艺术(包括文学)等。

•意识形态具有以下两种基本的规定性:首先,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

2.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两种基本规定性:首先,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其次,文学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

3.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中最为远离经济基础的部分之一,在社会结构中有特殊的地位:经济基础对它的制约和决定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中心环节,这些中心环节不仅有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而且有同属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

②文学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往往要经过这些中心环节。

而在经济基础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之外,文学还要同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以及意识形态的其他部分,产生各种复杂的关系。

•文学的意识形态有其复杂的一面。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的意识形态有隐蔽性的一面。

②温馨家们不一定人人、时时都是自觉地意识形态生产者,他们在创作时,有时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形态的考虑。

读者的情形大致也是如此。

二、文学的审美性质•文学审美特征三个方面:①形象性。

以诗意的、感性的形式把握世界,这种诗意的、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最鲜明的审美特征。

②情感性。

情感性是艺术的内在标志。

艺术的情感性把握:首先从创作的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各类艺术或各种艺术作品的侧重点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都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③虚拟性。

首先,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

其次,即使是这表现形态,总是很难原封不动地进入文学作品,作家总是要对它进行加工、改造、补充、升华,甚至构想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

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的辩证统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②文学既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文学既是评价的,又是认识的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艺术门类的划分以艺术形象的感知为标准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②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③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静态艺术、动态艺术④以创作主体与生活的关系为标准: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⑤以艺术的社会功能为标准: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以艺术构建形象的手段和使用材料为标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2.语言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语言艺术的特点:形象的间接性;表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长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①•形象的间接性: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形象不能直接作用域欣赏着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

第二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②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语言是心灵的直接现实;跟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较而言,如绘画、雕塑等。

ƒ③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语言为什么能表现生活,塑造形象从两个方面讨论:①语言能否表现生活——从本质上看,语言并不是思维着的头脑或者说理性的产物,而是生活的概括、总结、抽象和升华。

从总体上看,语言是对生活的凝集雨反映。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语言;②语言能否正确的表现生活——人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的。

•语言如何表现生活,构建生活语言是普遍一般的额、线性排列的、透明的,而形象是具体的、空间延展的、不透明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

三个方面探讨这条鸿沟的过渡①语言的普遍一般性与形象的具体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②语言的线性排列与形象空间延展之间的矛盾与解决③语言的透明性与形象的不透明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第四节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审美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启迪功能三个方面。

第二章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在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历史阶段:17世纪之前,以贺拉斯、布瓦洛等人为代表,重视类型概括,强调典型的普遍性与共性,可称之为典型的类型化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开始逐渐转向重视个性特征概括,形成个性典型观占主导地位的“个性特征说”;19世纪中叶之后,歌德、黑格尔等人均用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统一的观点来阐释艺术典型问题,使西方典型理论走向成熟。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的特征:①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停留在对一般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揭示上,总是试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③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

•典型环境: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同时也值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人物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典型环境又要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才能展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特点: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

类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按王国维所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我之境:王国维认为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构成•题材:广义题材是指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如工业、农业、军事、历史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讲述的东西,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现象,它是文学作品内容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形态本身。

•题材与素材的区别:素材是作者在生活中累积的还没有经过作家加工改造的原始材料,但素材还不是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只有经过作家的提炼和加工改造,素材才可能转化为题材,成为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部分。

•提倡题材多样化的原因:①这首先是作家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条件的差异性决定的。

②其次,这也是由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决定的。

③只有做到题材多样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审美需求。

•题材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人物:人是一切文学描写的中心,也是题材的中心,分为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心态型人物。

①扁平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

如《三国》中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勇”、刘备的“仁义”等②圆型人物:性格丰满复杂,立体感强。

如哈姆雷特、浮士德、安娜、阿Q、宋江等③心态型人物:指那种着重展示精神体验和心理过程的人物形象。

心态型人物不以性格和行为的独特性吸引人,在性格特征表现方面常常比较模糊,但对人物的心理展示常常非常深刻和细致,很能揭示人物独特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功效。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情节: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作品题材的重要构成因素。

情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人物性格,也在于展现人物心理。

情节的构成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思想和主导情感,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

主题的构成:•①情趣流露层‚②情感评价层ƒ③审美观念层。

•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和多义性统一性:文学创作中,作家总是以他的艺术构思相对集中的考虑统摄他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作为作家艺术思想思维的产物,也总是要相应的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表现出相对集中统一的情感思想意蕴,这就是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

多义性:主题的多义性是指对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把握,因而也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

•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表现具有客观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实际上是与主题多义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既然作品主题不能等同于作家创作意图,主题通过形象体现出来,那么主题意蕴的客观性也就不可避免。

主题意蕴的客观性,就是说,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意蕴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意图完全一致的,有的并没有为作家自己所认识和领会,它还要从接受者方面看,是接受者通过文学形象所发挥出来的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