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合集下载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整理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整理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整理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颜色艳丽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密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谐。

解释:⑴夭夭:花朵怒放,漂亮而繁华的样子。

⑴灼灼:花朵颜色艳丽如火,光明艳丽的样子。

华:同“花”。

⑴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⑴宜:和顺、亲善。

⑴蕡(fén):草木牢固许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⑴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密。

赏析:这是一首庆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艳丽的桃花比方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其次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自此以后用花、特殊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从前繁华子》:“每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奇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装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怯,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古诗桃夭翻译赏析

古诗桃夭翻译赏析

古诗桃夭翻译赏析《桃夭》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前言】《桃夭》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以平平淡淡为主调。

【注释】(1)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2)华:古花字。

(3)之子:这位姑娘。

(4)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5)蕡(fén),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6)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7)宜:和顺、亲善。

【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赏析‖《诗经》桃夭

赏析‖《诗经》桃夭

赏析‖《诗经》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花儿绚烂。

姑娘出嫁,夫家和睦。

桃树茂盛,果实累累。

姑娘出嫁,夫家兴旺。

桃树茂盛,枝繁叶茂。

姑娘出嫁,夫家融洽。

【赏析】
此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恭祝新婚的名篇佳作。

《桃天》这首诗的写法很讲究。

诗以桃花开篇,塑造形象生动。

结构上运用重章叠字的手法,只是变换几个字,却有反复咏叹、回旋复沓的音韵之妙。

诗的第一章写“花”,第二章写“实”,第三章写“叶”,以桃树的三变来表达女子的成长三阶段。

一、花的绚烂,喻指容貌;二、果实累累,喻指夫家多添贵子、子孙兴旺;三、枝叶茂密,喻指姑娘能使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此诗赞美姑娘人如桃花,由外至内。

虽然是以花喻人,却不滥俗,像小桃树一样勃勃生机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明媚光芒。

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外貌美,而是由内向外散发善良的光芒,“宜室宜家”的姑娘会使家庭和睦,万事顺遂。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们择偶的向往。

全诗表达了“美”,什么是美?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短短的四字句,朗朗上口,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不愧为古诗中的名篇。

【名句采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赏析

诗经《桃夭》赏析

诗经《桃夭》赏析诗经《桃夭》赏析《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下面为大家带来诗经《桃夭》赏析,快来看看吧。

诗经《桃夭》赏析1《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有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1、夭夭:茂盛貌。

2、灼灼:鲜明貌。

3、之子:这个人。

于归:女子出嫁。

4、宜:和顺。

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

5、有:语助词。

蕡(焚fén):果实繁盛貌。

6、蓁蓁(真zhēn):草木茂盛貌。

【白话翻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树繁茂,果实丰硕。

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树繁茂,枝叶浓密。

女子出嫁,快乐一家。

【讲解】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诗经桃夭》原文、译文及赏析

《诗经桃夭》原文、译文及赏析

《诗经桃夭》原文、译文及赏析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FN ):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即??。

(6)蓁(ZHN ):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他会不会娶我”你这样温柔地等待,夏蝉唱完了,秋雁飞过了,终于在某个雪后的黄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边与父兄们说着要紧的话,每一言你都隔窗听见了,心儿如一活蹦乱跳的小鹿,你有些担心,它会脱腔而走。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咱们先一起来看看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几句诗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那咱们来一句句地瞅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头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

想象一下,满树的桃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粉粉嫩嫩的,就像少女娇羞的脸庞。

这“夭夭”两个字,把桃花怒放、生机勃勃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灼灼其华”中的“灼灼”,更是强调了桃花的鲜艳夺目。

哎呀,每次想到这场景,我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里,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飘落,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说的“之子”就是这位姑娘,“于归”呢,就是出嫁的意思。

姑娘要出嫁啦,而且肯定能让夫家美满和睦。

为啥这么说?因为能娶到这么美丽又温柔的姑娘,那夫家能不幸福嘛!“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开始结果啦。

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让人看着就满心欢喜。

这就好像姑娘嫁到婆家后,会为家庭带来丰硕的成果,生儿育女,让家族人丁兴旺。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再次强调姑娘出嫁后能让家庭美满。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长得又多又茂盛。

这就好比姑娘的美德和福泽会让整个家族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最后还是说姑娘出嫁能给家人带来好运。

咱们再来看看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定使家庭更兴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定使家人更幸福。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烘托出姑娘出嫁时的美好和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

那为啥要用桃花来比喻呢?我想起有一次去乡下,正好赶上春天,路过一片桃园。

那满树的桃花真是让人陶醉,旁边还有几户人家正在办喜事。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doc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doc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doc
《诗经·周南·桃夭》是诗经中一首传唱民间的抒情诗,说的是桃花的传说,把爱情的苦乐和难舍的伤感深深的描绘出来,用精美的语言把满怀情感的感受去抒发出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深深触动了人们的情感。

《诗经·周南·桃夭》的前半句:“桃夭夭,望西津,关山月,参差影。

” 用以描绘一幅送别的场景,仿佛能想象到满月的形象,宛如一幅远望美景,西津之满月,参差萦绕,波光粼粼,一派祥和景象。

作者把哀思送别的时刻用绘画一般形容得淋漓尽致,壮美深入人心。

在《诗经·周南·桃夭》的后半句:“桃之夭夭,本自西津,李之子,倚斗而视。

” 中,再次又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桃之夭夭”表示整首诗本自“西津之满月”,这种极致的再次呼应,使得整句诗情越发的抒情,“李之子倚斗而视”,更是承载了无尽的哀愁,李子视下的桃树,此时此刻,已经彻底的离去,虽然一路相随,穿越千万里,却终究要分离,这无限感伤不可言喻。

从总体上来看,《诗经·周南·桃夭》将失去爱情的愤怒与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中,塑造出婉约般的感伤,无一不勾起人们的深深的情感,把爱情的酸甜苦涩形象化,使人们在古代抒情的文字中沉醉其中。

诗词鉴赏《诗经周南桃夭》

诗词鉴赏《诗经周南桃夭》

【美文选粹】诗词鉴赏:《诗经·周南·桃夭》【作品简介】《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各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诗歌欣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赏析评论】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赏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1 夭夭(yāo):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2 灼灼(zhuó):鲜艳的样子。

3 之:这。

4 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称“子”。

5 于:往。

6 归:出嫁。

后来称女子出嫁为“于归”。

7 宜:和顺。

8 室家:家庭。

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9 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

10 蓁蓁(zhēn):树叶繁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

全诗以桃树的枝、花、果、叶作为比兴事物,衬托出新嫁娘的年轻美丽以及成婚的快乐气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影响很大。

古代诗词小说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词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诗的启发。

这样一首贺新婚的诗,《毛诗序》也认为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

《毛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驳斥说:“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桃夭》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

……又以为美后妃而作,……且呼后妃为‘之子’,恐诗人轻薄亦不至猥亵如此之甚耳!盖此亦咏新昏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

”。

诗经桃夭的赏析_诗经桃夭艺术特色

诗经桃夭的赏析_诗经桃夭艺术特色

诗经桃夭的赏析_诗经桃夭艺术特色《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桃夭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

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盛。

: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赏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先秦诗经·桃夭》原文翻译鉴赏

《先秦诗经·桃夭》原文翻译鉴赏

《先秦诗经·桃夭》原文|翻译|鉴赏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秦诗经·桃夭的诗句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桃夭》原文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桃夭》赏析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诗经_国风_周南_桃夭》赏析

《诗经_国风_周南_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桃夭》作品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注释和译文:“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坟)”: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真)”: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桃夭》赏析: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桃夭鉴赏

桃夭鉴赏

桃之夭夭----对《周南·桃夭》的鉴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一、浅析字句之美《桃夭》的白话译文可理解为: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美丽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美丽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美丽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原文的诗句读来就有一种繁华盛大的美,美得让人心动,白话译文与之相较少了一丝典雅,多了几分喜庆,读来让人心生欢喜。

其中“夭夭”一词,意蕴丰富,有以下几种含义:1一说是茂盛的样子。

这是汉朝解释《诗经》的权威著作《毛诗诂训传》里说的,它解释“夭夭”,为“其少壮也”,以此比喻新娘子的健美。

第二种说法是钱钟书的《管锥编》中说“夭夭”是花笑,并引李商隐的《即目》诗:“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来证明。

这里代指新娘子的美丽笑容。

第三种说法,认为“夭”也有“美丽”的意思。

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认为:“夭”是“少好貌”,也就是既年轻、又漂亮的意思。

于是“桃之夭夭”就是说桃树正在茁壮成长的阶段,风姿撩人,正适合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拥有健康、充满生机的美。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一下子占领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灼灼”两个字明艳到了极致,给人喷薄而出的盛开感。

“灼灼其华”铺陈开桃花怒放的美景。

“其叶蓁蓁”形容桃叶茂密,青葱的桃叶映衬出少女灵动清澈之美。

“之子于归”即“这个女子就要出嫁”的意思。

“有蕡其实”指桃树的果实累累,从灿烂繁盛的桃花和葳蕤青葱的桃叶联想到桃树的累累果实,这是对新人的美丽祝愿,祝福他们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二、揣摩结构之玄妙《桃夭》一诗三章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却是将桃花与女人相联系的玄妙一揭而尽。

头一章写桃花,第二章写果实,第三章写叶,利用桃树从春天到秋天的三种变化表达三层含义,桃花形容女子的美丽,果实指代传宗接代的意义,叶借指开枝散叶、兴家旺夫的重要性。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可是诗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呀!咱们先一起来瞅瞅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哎呀,这诗读起来就仿佛能看到那娇艳欲滴的桃花在眼前绽放。

咱们先来说说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那桃花开得呀,真是茂盛又鲜艳,“夭夭”形容桃树生长旺盛,“灼灼”呢,把桃花的明艳动人描绘得淋漓尽致。

想象一下,在春天的微风中,一片桃林里,桃花一朵挨着一朵,粉粉嫩嫩的,花瓣随风飘落,就像下了一场粉色的花雨。

我记得有一次去郊外踏青,路过一片桃园,当时就被那美景给迷住了。

阳光洒在桃花上,每一朵花都像是镶了金边,闪闪发光。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来飞去,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花香,让人陶醉不已。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的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啦,肯定能让家庭美满和睦。

这表达了对新娘子美好的祝愿。

在古代,婚姻可是大事,姑娘嫁过去就得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所以能“宜其室家”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再看“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结出了硕大的桃子。

这就好像新娘子嫁过去后,能开枝散叶,为家族增添子孙。

说到这儿,我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奶奶家有一棵桃树,每年桃子成熟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眼巴巴地等着奶奶摘桃子给我们吃。

那桃子又大又甜,咬一口,汁水直流,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流口水呢。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还是在祝福新娘子能让家族兴旺。

最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郁郁葱葱,十分繁茂。

这就象征着新娘子嫁过去后,家族能够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再次强调新娘子能给整个家族带来幸福和好运。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赞美新娘子的美丽和美德,以及对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大概是这样: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桃夭》原文鉴赏

《桃夭》原文鉴赏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 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 f 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 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 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 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 故诗人 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 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 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 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 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 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 :“天 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 《菩萨蛮》 词:“玉腕枕香腮, 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 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 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 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 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 含义很少区别。 古礼男以女为室, 女以男为家, 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 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 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 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 所了解。

《诗经》翻译与鉴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翻译与鉴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翻译与鉴赏《国风·周南·桃夭》《国风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年轻女孩结婚的诗。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的翻译赏析。

欢迎阅读。

国风周南桃夭桃子死了,烧了它的花。

女孩要结婚了,要幸福的嫁给婆家。

桃花盛开,果实多得多。

姑娘要结婚了,早生孩子的继承人就亨通了。

桃花盛开,葱郁绿叶永不落。

姑娘要结婚了,Comix很和谐。

(1)瑶瑶:花开得正盛,美轮美奂,欣欣向荣。

《国风周南姚涛》原文注释的翻译与赏析燃烧:花明艳如火。

华:同“花”。

(3)儿子:这个女生。

返回:女孩结婚。

在古代,婆家被认为是女人的家,所以叫做“归”。

On:走,走。

(4)适当:温顺友好。

傅(汾墓):植被强多了。

这里指的是桃果实肥大的样子。

有一只蟋蟀,就是蟋蟀。

甄(zhn甄):植被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繁茂。

盛开的桃花有几千朵,颜色鲜艳,红得像火。

女孩准备结婚,兴高采烈的回到婆家。

盛开的桃花有几千朵,果实也很多。

这个女孩要结婚了,早早生下宝贝儿子,有了一个富贵的继承人。

桃花盛开,绿叶永不落。

这个女孩要结婚了,一起努力让家庭和谐。

一首简单朴素的歌,唱出了一个女人结婚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把婚姻生活的幸福,比作桃树茂盛的枝叶和无数的果实。

歌里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夸张,就像大家熟悉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这类谁都会唱的歌。

这就是魅力所在。

《国风周南姚涛古诗鉴赏》原文注释的翻译与赏析符合天地之间的一个基本道理:简单就是好。

就像女人化妆一样,淡妆里总有无穷的魅力,没有的地方总有感觉,没有的地方总有感觉,浓妆,浓粉,浓糊,既艳俗,又让人远离,让人怀疑浓粉下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东西。

也许是半岁的徐娘卸妆后脸上有雀斑或雀斑。

简单就是简单,真实,真实,善良,刻骨铭心的情感。

刻意装饰就是媚俗、虚伪、肤浅、肤浅、劳累,这是古人的一句俗语。

简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境界,更是一种艺术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周南桃夭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周南桃夭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

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

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

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

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

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

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

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

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

“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

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

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

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

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

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

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

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

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夭》篇,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

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美的具体内容不仅仅是“艳如桃花”,还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观念呢?先秦人为什么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么重要呢?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还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

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

《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说它在《诗经》中的地位是很为突出的。

如果我们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内容摆一摆,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问题,在《诗经》中确实是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头几篇(除掉第四篇),它们写了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

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岂不令人深思?不论是谁编辑的“诗三百篇”,不论孔子是删诗了、还是整理诗了,抑或是为“诗三百篇”作了些正乐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他们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论这个问题呢?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

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

这很容易理解。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

《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这可真是一语道破。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与否与社会的巩固与否,关系十分密切。

到了汉代,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

不论“三纲”,还是“五常”,它们都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

”(《诗集传》卷七)从这段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统治者为什么那么重视婚姻、家庭问题。

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说得很为透僻。

他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为了“宜国”,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树那样年轻,象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

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吟诵《桃夭》,不喝也醉了。

清姚际恒评论此诗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自古,漂亮的女子总是受到超常的宠爱,文学更是不吝字墨,推波助澜。

无论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还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读起来,总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意浓神近,耐人玩味。

默默的读几遍,然后展开想象的画卷,你会看到千年前,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千年的风从那片“灼灼”的桃林中穿过,摇曳着艳丽的桃花,婀娜着多姿的桃枝,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随风破卷,扑面而来。

但你分不清这是什么香,因为你仔细去看,在桃花丛中,隐约着一个款款移动的女子,少女的清香与花香混揉在一起,这是快乐的味道。

画中的女子两颊飞红,面带娇羞,目光躲闪,却又忍不住兴奋的顾盼,在夭夭桃实、灼灼花枝的衬托下,人若桃花,两相辉映,怡人的快乐迅即涌上心头,你甚至可以听到女子的心声:“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之子与归,是说这个美丽的新娘就要出嫁了。

归,妇人谓嫁曰归。

在夸了即将出嫁的新娘的美貌之后,诗意开始延伸,人们随之将目光投向婚后的生活,那是怎样的呢?诗里唱到“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

宜,和顺美满的意思,室谓夫妻所居,家为一门之内。

如果说对新娘容比桃花是毫不掩饰的赞美的话,这里就是含蓄的将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

试想,新人过门后,若能让一大家子都和睦幸福,仅有美丽的脸蛋是不够的,必得有颗善良的心,才能让公婆姑嫂叔伯接受,才能被夫家的人所接纳,日子才能和顺美满,其乐融融。

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

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三百”开篇,写尽了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期盼,也是统治者的希望,所谓“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说白了,就是建立在“宜家”、“宜室”、“宜人”上的“宜国”。

不管怎样,“桃夭”是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喜庆与祝福,就是今天,我们也同样祝愿着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归”,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的原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的译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