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中国移民潮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后的移民潮

改革开放后的移民潮

改革开放后的移民潮摘要:自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形成初具规模的移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次比较明显的移民潮。

前两次为改革开放初的“洋插队”和90年代的“闯东欧”。

而现在,迎来了第三代移民潮。

与前两次移民潮对比,新世纪第三次移民潮发生了结构式的变化:新富阶层义无反顾得带着资产和智力移居海外。

改革开放后的移民潮背后的原因以及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不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从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就有大批学子去国外开始他们的留学、打工生活。

对于这些人,人们贴切得称之为“洋插队”。

如同真正的插队生活一样,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在国外经历过艰难的历程。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移民,他们更多扮演的是开拓者的角色,为了扎根异国,付出了不少的艰辛血泪。

而到了90年代,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增长,有些国家不仅接纳留学生,还欢迎留学生及其家属移民。

欧洲开始成为中国移民重要目的地,“闯东欧”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

而2010年左右出现了第三次移民潮,与前两次不同的是,移民的主体是技术精英及财富精英,且主要移居地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

显而易见,前两次的移民潮,无论是在移民的数量或是“质量”,都比不上第三次。

富裕阶层、知识精英、中产阶级,这三个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这第三次的移民潮中,这种力量正慢慢从中国社会的肌体中流失。

以富裕阶层、知识精英、中产阶级构成的精英阶层大量对外移民,会“掏空”中国的社会财富,外媒曾预测2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精英阶层的大量移民带走的不只是财富,还会造成人才的大量外流,若干年后很有可能对中国造成人才荒。

如果精英人群移民所带来的还只是人才和钞票的流失的话,那么国内部分官员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而移民所造成的影响将更为恶劣!因为在移民之前,必然是对于社会的掠夺和压榨。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与海外华人社区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与海外华人社区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与海外华人社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在各种原因的驱动下踏上了远离祖国的旅途,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潮。

这些移民不仅仅在异国他乡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建立了海外华人社区。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与海外华人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移民潮与海外华人社区的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潮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成为了重要的贸易通道。

随着中国商品的输出和各种文化交流,中国人民逐渐开始涌向东南亚、东亚和中亚等地。

这些早期的移民在海外建立了居住和商业中心,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区的形成。

随着清朝的衰落和战乱的频发,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移民潮。

许多人从中国辗转移居到了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地。

这些移民不仅面临着生活的艰辛,还得面对身份认同和文化适应等问题。

然而,尽管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们仍然努力在异国他乡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他们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

二、海外华人社区的发展与变迁海外华人社区的发展与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海外华人社区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和规模。

首先,海外华人社区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中国移民成为了当地的商业精英和企业家,他们的经济实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们也为中国与海外的贸易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外华人社区成为了中国与当地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海外华人社区在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移民不仅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吸收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人文化。

海外华人社区不仅保留了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和美食,还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

这些文化传承和创新使海外华人社区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再次,海外华人社区在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慈善事业,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帮助弱势群体做出了贡献。

中 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移民潮有哪些

中 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移民潮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移民潮有哪些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潮,这些移民潮不仅改变了人口的分布格局,也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移民潮。

清朝末年,黄河下游地区灾害频繁,民不聊生。

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为了寻求生存的机会,大量的山东、河北等地的民众纷纷涌入东北地区。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山海关,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闯关东的移民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开垦荒地,种植庄稼,逐渐建立起新的家园。

同时,闯关东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走西口也是近代重要的移民潮之一。

山西、陕西等地的民众为了摆脱贫困,前往内蒙古地区谋求发展。

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移民们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状况。

然而,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在内蒙古地区扎根下来。

走西口的移民们主要从事商业贸易和农牧业生产,他们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联系。

同时,他们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南洋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较大的海外移民潮。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福建、广东等地的民众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纷纷前往东南亚地区。

他们有的是被贩卖为劳工,有的是自愿前往。

在南洋,移民们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努力拼搏,在当地从事各种行业,如种植、采矿、商业等。

下南洋的移民们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此外,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移民潮。

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大量的民众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南地区迁移。

这一移民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这些移民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的表现、影响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的表现、影响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的表现、影响探究作者:陈伟召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3期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对移民也形成了影响。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的社会现象,从特点、表现和影响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深化对中国移民潮的认知程度,丰富中国移民研究成果。

关键词:移民潮;表现;影响自人类出现以来迁移活动便随之形成。

伴随着国家形成以后,迁移活动成为了一种人们社会现象之一,即移民。

在不同历史阶段,各国的移民特点和表现等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移民潮做出分析和论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的特点分析(1)移民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制定的各项文件和政策有所变化,同时也为更多人出国、移民等提供了便利性。

该阶段国家支持公费派遣留学生,大量的中国学生前往世界各国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通过移民的方式以实现个人学习目的、改善生活环境等多种目的。

改革开放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国的机会,同时一些政策和制度也为公民个人移民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保障[1]。

(2)移民方式。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出国的机会较少、条件不足,出国留学的形式以公派为主。

改革开放之后,国外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交流和来往更为频繁,国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得以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者等欲出国深造和学习,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目的。

但由于公派出国的名额有限,多数个人、家庭等自费出国现象增多,由此可见,该阶段我国移民行为主要以出国留学为主。

(3)移民种类。

改革开放之以前,由于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较少,移民种类主要为出国留学形式,但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移民,如出国投资、提高各项技术和能力等。

由此来看,移民种类不断增多,该现状和特点主要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存在关系,同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对人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民的形式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2]。

中国移民趋势

中国移民趋势

中国移民趋势中国移民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移民趋势也在逐渐变化。

以下是中国移民趋势的一些主要方面。

首先,中国移民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中国人出国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仅在2018年一年,中国大陆移民人数就超过了64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种种原因导致了中国人的移民潮,比如投资和商业机会、教育和就业机会、政治稳定和生活质量等。

这些因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移民到海外。

其次,中国人移民的流向开始多元化。

过去,中国人主要选择移民到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

然而,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崛起,中国移民的流向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中国人开始选择移民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亚洲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方面提供了更多机会。

第三,中国移民的目的也在改变。

以前,中国人移民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质量。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移民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

中国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他们希望为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因此,许多中国家庭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以让他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第四,中国移民正在年轻化。

过去,中国移民主要是中年人和退休人员。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移民。

这些年轻人希望在海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国际视野。

他们通常是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中国移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移民通过投资和创业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同时,移民经验和国际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

中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移民对国家的积极作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总的来说,中国移民趋势正在发生变化,数量不断增加、流向多元化、目的转变、年轻化以及对经济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等都是中国移民的特点。

这一趋势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为移民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安心移民专家为您解析中国的三次移民潮

安心移民专家为您解析中国的三次移民潮

虽然中国人口巨大,相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几千万移民的比例并不算高,但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中国的财富削弱效应不可低估。

如果不从源头解决问题,长此以往,移民浪潮犹如一个财富黑洞,对中国财富增长将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曾发生三次移民浪潮。

安心移民专家为您解析:第一次移民浪潮是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战前夕的一百年间,中国迁出人数多达1000万左右。

迁出地主要是广东、福建,而迁入地则为东南亚。

由于这批移民以劳工输出为主,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既有利于减少人口过剩,也有利于增加侨民汇款,以及若干年后的吸引外资,事实上既推动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财富增加。

第二次海外移民浪潮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输出的移民人数大约在400万左右,主要移民形式是家庭团聚、留学、投资移民与技术移民。

虽然上述移民中有相当比例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也有的携带了国内资本移居海外,但是总体上可以看作改革开放以后的学习成本,在阶段性损失少量人才、资本及相关财富的同时,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同海外的经贸交流,为中国的经济开放,观念的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的第三次浪潮正在迅速膨胀。

与第一次的劳工移民潮和第二次的技术移民浪潮截然不同,当前的第三次移民浪潮以投资移民和教育移民为主。

大量富人、富二代通过海外投资、海外购房、海外生育、海外就读(中学、大学)等方式持续携带资本流出国境,其中也包含大量携带财产的腐败官员和国企领导的家属。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获批的投资移民EB5类签证总数,从2008年的1443人猛增至4218人,其中7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

而根据加拿大官方统计:2009年投资移民2000人左右,其中中国大陆名额占了超过半数。

另外,中国迁往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的富人移民也增长迅速。

在看到中国移民对当地的提高投资、人才引进和技术促进、提升消费和就业等积极影响之后,连原本申请移民难度较高的欧洲,也出现了对中国移民政策松动的迹象。

新移民潮对中国的影响课件

新移民潮对中国的影响课件

04
新移民潮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
新移民潮的加入,使中国人口结 构发生明显变化,老龄化程度不
断加深。
地域分布变化
新移民主要来自农村或小城市, 他们向大城市的迁移导致大城市
人口规模迅速增长。
民族结构变化
新移民的加入也使得中国的民族 结构更加多元化,不同民族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加强。
02
根据新移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为他们提供更
多便利。
加强政策宣传
03
提高新移民对政策的认知和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社
会。
社会融入与融合政策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新移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促 进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
推动社会参与
鼓励新移民参与社区建设、公益活动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度 。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新移民潮的影响进 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同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新移民潮背后 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02
新移民潮现象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新移民潮是指近年来大量外国人 涌入中国,以及中国公民大量移 居海外的现象。
类型
根据移民的来源和目的,新移民 潮可分为经济移民、留学移民、 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等。
民族政策的完善
新移民潮的出现,要求中国政府进一步审视和完善民族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民族关系格局。政府需要采 取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加强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挑战
国家认同感的建立
新移民往往对中国的认同感相对较弱,这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带来威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 加强新移民的国家认同感,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移民史讲稿

中国移民史讲稿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

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中原人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带;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1、闯关东:关,指山海关。

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

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

”2、走西口:“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

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走过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

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

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

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

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

这三次大移民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相反,一开始官方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如闯关东,就是因为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不许汉人居住的,怕是破坏了龙脉。

所以山东河北的农民们就想方设法一闯而过,闯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

在当时这也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3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所历经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

从清朝初年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0余年间,先后有3000多万迫于生计的华北穷苦百姓离乡背井,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这段厚重而悲壮的传奇历史。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

自明代开始,东北一带又称关东,只不过此时关东的地域概念,主要是指由明廷管辖的辽东地区,直到清代,才将东三省的范畴全部涵盖在内。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为加强对内地的统治而自称满汉一体,但实际上汉人处于被奴役地位,清廷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故废弃长城却不废山海关,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此关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以免破坏其风水“龙脉”。

新移民潮对中国的影响PPT学习教案

新移民潮对中国的影响PPT学习教案

费留学等。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其间更多的国家敞开了技术移
民大门,但这种技术移民不是精英移民,更不能称之为精英流失,因为其中
有很多以低端劳动力为主的职业,比如保姆等。第三阶段始自2007年,随着
中国经济腾飞,特别是楼市升温、股市大涨,一部分人积聚了相当的财富,
投资移民迅速增长。”
第4页/共10页
第8页/共10页
“新移民潮”背后的思考
-移民热折射出国内发展环境的一些“不适”,应在成为“经济大国”后进一步构建“宜居大
国”
“社会上对移民问题过分敏感了。”北京的白领徐女士刚刚拿到移民加拿大的签证。她在国
内的工作、收入都不错,而申请移民“只是想换个环境,给人生多一些选择。就像现在大都市的
一些年轻人会辞掉工作,去丽江开个小店,呆上几年,蛮轻松愉快的。”徐女士说她的很多同学
一居室,足以在渥太华买幢2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美国的房价还要便宜,新加坡政府保证‘居者有其屋’;在加拿大,公民享有终
生免费的医疗服务、孩子有牛奶补贴、养老金覆盖所有人群……”这样的对比,难免令人心动。
——更安全的财富氛围。“过去10年,一些社会群体在资产迅速膨胀的同时,社会地位和企业发展空间却遇到了瓶颈,他们处
第3页/共10页
的移民广告、手机里的移民信息、竞争激烈的移民中介……移民,正悄然成 为国内部分中高收入家庭间的热门话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海外移民,经历了三个阶段。”北京因私出入境
中介机构协会会长、东方杰圣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齐立新介绍,“第一阶段是
1979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国家公派为主,伴有海外团聚、探亲及自
的期许。”
有学者指出,精英移民海外后并不是单纯养老,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中国和发达国家交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相应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相应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相应社会变革随着各种文化、科技、经济等各项发展的推进,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这些移民潮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地方的人民往别的地方迁徙,而是对整个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移民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严峻,人民生活困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有所不足。

于是,那些在黄河流域居住了数百年的人开始向东南迁移,他们逐渐抵达了长江流域一带。

这一次的大规模移民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新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得以生长,而且整个中国的历史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出现在公元6世纪。

这一次的移民潮来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

当时,这个地区的部分民族还徘徊在游牧和农耕之间,而气候的严酷条件也并不适宜人民们的生活。

因此,这些民族最终选择向南迁移,一些部族还一度席卷了中原地区。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迁徙不仅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且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和文化的整合。

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潮: 开拓了中国的西部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潮,大约出现在公元10世纪左右。

在那个时期,西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相对封闭,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比较激烈。

这种局面造成了民众的不安全感,迫使他们向更安全的地区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移民潮是最有影响力的。

由于人口的迁移,中国的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随着汉族等内地民族和西北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交融和繁荣。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潮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方興未艾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人们的迁徙行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繁荣和文明。

这些移民不仅是生产力和文化知识的搬运工,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见证人。

第十讲 中国移民潮

第十讲 中国移民潮

3.当代浙江海外移民 1949年—70年代末
“台转侨”与“港转侨”,浙江籍海
外移民的主要来源。
80年代之后:移民大潮狂飙突起 移民路径 *团聚和继承家产出国 *“先锋移民”与“连锁移民” *留学生留居
*非法移民
当前浙江移民概貌
浙江已成为中国列于广东、福建、广西、海
南之后排名第五的华侨大省。
2012年浙江侨务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据 2009年调查显示,浙江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人 数为150多万人,分布国家和地区170多个。 截至2011年底,在浙投资创业的侨资企业已 达3万余家,总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分别约占 外企总数的65%和外资总额的60%。
的社会学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新移民潮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 第二阶段: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


第三阶段:2000年代至今。
新移民潮出现的原因

投资移民 教育移民 业务移民 环境移民 社保移民 政治移民
新移民主要特征

“宁波帮”代表人物之一:船王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出 生于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庄市 镇钟包村,据考证为北宋名 臣包拯的第29代孙。1949年 全家移居香港,从事航运业。 1981年包玉刚环球航运集团 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 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 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 1985年捐资2000万美元 兴建宁波大学(不包括后续 投入)。另有“宁波帮”人 士50余人捐资2.5亿美元。


中国海外移民在当代的两大根本性变化
身份的重大变迁: 从华侨到华人
观念的重大变迁: 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
关于双重国籍

移民潮

移民潮

1 “移民潮”的兴起和发展,折射出国人对如今进入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抱以不乐观乃至失去信心的态度以及将转型期必经的阵痛不断放大的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在不断了解中国的同时,国人也逐步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于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富起来的官商阶层纷纷选择移居到外面更好的世界,而且里面有想当一部分人选择虽然自己不移民但却将其家属移居到海外的做法。

他们在发家致富的历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根深蒂固的人情关系至上的社会思想以及为了利益暗箱操作铤而走险等个中滋味,移居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利于子女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接受良好教育,培养子女独立健全人格。

另一方面,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即便是达官贵人面对此类问题也是防不胜防。

撤离这个大环境,移民到食品环境有安全保障的地方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而且,如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凸显还表现在阶级矛盾日益强烈﹑贫富差距日益悬殊。

作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弊端产物,使得仇富心里在群众阶层进一步扩大,以至于每次出现重大事故,不少普通群众都会将富豪权贵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移居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富豪权贵们能够减轻心理包袱和承担舆论风险的成本,获得良好的投资和置业环境,何乐而不为?2 中国的上流社会流行移民出国,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悲哀呢?无可否认的是,人有钱、有能力了都会想出国看看。

毕竟,中国还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而发达国家的公共设施、社会服务、人们的生活水平等等都比我们国家优越。

作为一个有能力出国的人,到那些发达的国家享受享受亦在情理之中。

可是,我们的上流社会中人人都想移民,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吗?当然不是。

外国的吸引绝不足以令上流社会的人都想移民。

国内的推力才是他们移民的主要原因。

试想,在我们这个有“落叶归根”的传统的国家,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家搞好,自己丰衣足食,和“家人”生活和睦,那么还有谁会愿意跑到别人的“家”里生活呢?所以说,我们国家内部出现了问题,以致在上流社会的人都想“背井离乡”。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中国移民与人口流动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中国移民与人口流动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中国移民与人口流动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一起导致中国东北沦陷的事件。

这场事变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也对中国的移民与人口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探讨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中国移民与人口流动的情况。

一、移民潮与社会动荡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东北沦陷,大批中国人民被迫离开家园,寻找避难所。

这导致了一股庞大的移民潮涌向中国内地和其他国家。

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前往中国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等,寻求安全和发展机会。

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了出国,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机遇。

这场移民潮不仅加剧了中国内地城市的人口压力,同时也对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

二、华侨的角色与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移民成为了海外华人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承载着家国情怀,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形象代表。

华侨在海外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

他们通过投资、捐款和技术引进等方式,为中国的经济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华侨也积极维护中国的利益,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资源。

三、人口流动对社会影响的挑战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移民潮,给中国内地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的大规模流入使得城市的就业、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和经济的不稳定,使得大量移民无法融入城市的社会体系,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

同时,人口流动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文化冲击和社会融合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四、政府的应对与政策调整面对九一八事变后的移民与人口流动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求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移民的政策,包括就业援助、住房保障、教育支持等,帮助移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此外,政府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外交努力,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援助,为国内的移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中国跨国移民的发展轨迹

中国跨国移民的发展轨迹

中国跨国移民的发展轨迹当今的时代常被称为“移民的时代”。

移民的历史与人类社会本身的开展同样久远,从国家出现的那一天起国际移民的概念便随之产生。

中国的跨国移民是国际移民的重要组成局部。

据估算,目前全球的海外华人总数多达3700余万人,广泛分布于世界上136个国家和地区。

从国际迁移的角度看,在这一规模庞大的海外华人群体中,只有一小局部属于直接的国际迁移者,其余的绝大局部是国际迁移者的后裔,即华裔。

华裔群体的形成与中国的跨国移民紧密相联,历史上的中国跨国移民导致了今日庞大的华裔群体的形成。

中国人移居国外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在古代,向国外移民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逃避战争和灾荒迁入邻国,二是佛教僧侣出国求经或传教,三是派遣使者和经商贸易的商人,他们中的一局部留居国外成为移民。

唐宋时代,一方面,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业的兴旺,海外贸易的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人移居海外者日益增多。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政权更迭和战乱,一些商人和难民避居国外,成为我国古代早期移民的主体。

元朝时,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一些僧侣、商人和征战将士因各种原因也留居海外,元朝的扫马到过欧洲,到过巴黎、罗马、日内瓦等地。

到了明代,郑和下南洋,“朝贡贸易”体制的形成以及“海禁”的开放,促进了我国向东南亚的移民。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移民海外的人数迅速增加,郑成功抗清失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一些居民也纷纷逃往海外。

中国的跨国移民历史渊远流长,根据学者朱国宏的划分,自秦至隋为中国海外移民的发轫期,唐宋元明为中国海外移民的自发期,明末清初为中国海外移民的过渡期。

处于发轫阶段的中国国际迁移具有偶发性特征;隋唐以后,那么自发性渐强;而在明末清初,已开始出现具有一定组织机制特点的群体迁移,为其后的大规模海外移民埋下伏笔。

这一划分,清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跨国移民的开展史。

总的来说,在古代中国人真正移居国外的人数并不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潮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在这个时期,中国移民潮的现象开始变得更加常见。

从经济移民到留学移民,中国人以各种方式离开自己的祖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经济移民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合作项目。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和出口大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到中国设立工厂和办公室。

这也为中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资源的流失。

经济移民主要是指那些为了追求更高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选择离开自己国家的人群。

他们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也可能是普通劳动者。

这些人有的选择去发达国家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有的选择去周边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

他们常常会面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二、留学移民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接受海外高等教育。

这些学生可能是通过自费留学或者获得奖学金等渠道前往国外学习。

他们往往是优秀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国外留学期间,他们不仅获取了先进的学术知识,还了解了国外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这些经历为他们回国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留学移民常常是由于学术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而选择的。

一些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通过参与实习和研究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

这些经验使他们回国后更有竞争力,在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

此外,他们还能够为中国带回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移民潮带来的影响中国移民潮的兴起,既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移民和留学移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通过汇款回国,促进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历史的移民潮有哪些

中国历史的移民潮有哪些

中国历史的移民潮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一直发生着不同群体的人口迁徙。

移民潮波澜壮阔,给中国社会和全球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史前时期,氏族部落间的迁徙是常态。

华夏先民利用黄河流域的优越地理条件进行垦殖、发展,逐渐形成了先秦时期的统一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进行过大规模的迁徙,如“燕、赵重置”和“徙儒官以避诛”。

这些迁徙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且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和物质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朝代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移民潮。

唐朝时期,隋末唐初的安史之乱导致北方的大批人口南迁,血流成河,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唐朝为了稳定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设京官在地方、改变旧有的严格户籍制度等,这些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维护统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隋唐之后,中国的北方边疆不断受到外族侵扰,这就导致了一波波南迁的移民潮。

在辽金元时期,这些移民的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先前的几个朝代,尤其是进入明清时期,南来的移民群体数量更是惊人。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丧失家园、逃荒移民;有的是为了谋生、迁居富庶之地;更多的人是为了逃避战火,寻找安全的居所。

明朝时期,南方地区的移民潮引起了其他地区朝代的关注。

比如,在明太祖时期,就有两波北迁南下的事件。

第一波是太祖初期,内部大团结的时期,大规模的流亡流民北上,夺取了一部分宋的老巢;第二波则是太祖晚年,因为内部分裂,大规模高端人才南下,由此也造就了经济繁荣。

到了明朝晚期,清朝的成立不仅促成了五族协和的局面,而且也造就了最为壮观的移民潮。

随着清政府的颁布,对内岛的居民和领区、领民的收回,这就鼓励了一些外来移民前往海南、广东和闽南等地。

一些军民进驻这些地方,不断拓展采矿业、围垦海岸和商品交易等领域。

由此也形成了广东的特殊商业文化,首先是打造了岭南书院,后来又伴随着珠宝袁、烟黄行和茶馆酒肆等商业文化。

总而言之,移民潮让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口迁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演变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逐渐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移民来源国之一。

中国移民无论是出于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原因,都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庞大的华人社群。

本文将探讨中国移民现象的背景、趋势、影响、意义等问题。

一、背景中国的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现代史上,中国的移民浪潮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鸦片战争后。

那时,大量中国人移居海外,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华人社群,如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逐渐崛起,移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移民的规模和影响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趋势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有一部分人前往亚洲和欧洲等其他地区。

移民人数估计已经超过600万,其中以自费留学为主要途径的学生移民最多。

此外,富裕的华人也投资移民在海外购置房产、投资等途径实现移民计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财富格局不平衡和富裕阶层对国内发展的不信任。

三、影响中国移民对目的地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移民集中的城市成为了新的华人社区,在这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和商业网络,为当地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移民集中也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例如不同族裔之间的摩擦、失业率上升、住房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中国本身来说,移民现象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更多优秀的人才离开中国前往海外,中国面临着才智流失的风险。

另一方面,海外华人在技术创新、国际交流、海外谈判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和开放插上了翅膀。

四、意义中国移民现象的兴起是中国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

移民现象的发展和变迁,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经济繁荣和体制变革也给了广大中国人更多选择的自由。

移民现象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人类社会多元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近代历史中,有四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潮。

这些大潮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和原因两方面探讨这四次大潮。

第一次大潮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那时中国正面临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导致经济环境恶化,加剧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困境。

同时,东南亚地区的繁荣经济和自由环境吸引了许多中国移民。

这些移民人士寻求更好的生活,包括在橡胶种植园、矿山和港口工作。

虽然许多中国移民在东南亚找到了工作和经济机会,但他们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歧视。

第二次大潮发生在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革命和内战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

这些战乱和政治动荡的中国人寻找安定的生活和商机,纷纷选择了东南亚作为新的家园。

许多中国移民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们还在当地社会中保持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同时吸收了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华裔文化群体。

第三次大潮发生在二战之后。

中国战后的经济困难和内战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

中国内地的人们纷纷逃离贫困和战争,寻找新的生活。

因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此时再次选择了东南亚作为移民目的地。

这一次的移民大多从事劳务和小商业,为东南亚经济的重建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次大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也在迅速崛起。

中国人纷纷前往东南亚地区投资和创业,寻求更多商机,并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做出贡献。

这一次的移民潮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变迁。

从移民的原因来看,经济上的追求、安全和战争的逃离是主要因素。

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潮的原因与后果

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潮的原因与后果

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潮的原因与后果近现代中国的海外移民潮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现象。

随着百年来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人民纷纷选择离开自己的故土,前往外国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的原因和后果,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原因是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的首要推动力。

经济不发达、社会不公平和就业机会有限是许多中国人选择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内外战乱的不断加剧,大量中国人民为了生计而选择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机会。

例如,早期的华工移民是为了参与海外的劳工力市场,以改善家庭生活的经济状况。

其次,政治原因也是引发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动荡和战乱让大量中国人民感到不安和恐惧,选择了出国寻求稳定和安全。

尤其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知识分子、企业家以及宗教信徒出于政治原因选择离开中国。

这一移民浪潮带来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第三,文化和教育原因也促使中国人选择离开中国。

中国封闭的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扩展自己的视野,许多中国人选择留学或亲自移民到更开放的国家。

例如,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留学热潮持续升温,许多年轻人选择前往西方国家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

无论是何种原因,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所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首先,海外移民对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

大量的离开使得中国人口减少,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的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其次,海外移民带来了巨额的人民币外流,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和经济稳定造成了挑战。

此外,海外移民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在外国生活,融入当地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认识。

然而,中国近现代海外移民的后果并非完全消极。

一方面,海外移民可以为中国带回更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

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

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移民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时有发生,已经成为现代人寻根和领会地方文化的金钥匙。

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了三亿大关。

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于是“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走西口:晋陕百姓大量进入内蒙据记载,清光绪年间,晋北地区出现了严重自然灾害,晋北人不得不到“口外”即蒙古地区谋生。

这场移民潮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影响深远。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而“走西口”则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

“走西口”,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

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造成的饥民。

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部分地区寸雨未下。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迁徙,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

史载,“阳高地处北塞,砂碛尤甚,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

”在土地贫瘠、气候寒冷、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

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演变点:
——以留学人员和海外青年华侨华人中的高 学历者构成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群在经济领域崛起, 成为“知识经济”生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华侨华人展拓的外 贸业异军突起(义乌等地)。
三、关于新移民的几个问题
关于新移民的概念界定
1978年以后移居海外、居留一年以上的来自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拥有中国国 籍或加入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人。 宋全成:《欧洲的中国新移民:规模及特征
“宁波帮”代表人物之一:船王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出 生于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庄市 镇钟包村,据考证为北宋名 臣包拯的第29代孙。1949年 全家移居香港,从事航运业。 1981年包玉刚环球航运集团 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 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 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 1985年捐资2000万美元 兴建宁波大学(不包括后续 投入)。另有“宁波帮”人 士50余人捐资2.5亿美元。


中国海外移民在当代的两大根本性变化
身份的重大变迁: 从华侨到华人
观念的重大变迁: 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
关于双重国籍

1909年,中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中国 奉行血统原则:不论出生地,只要是中国人后裔就是 中国人 。出生于境外的国人后裔自然拥有双重国籍。 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签订《关于双重 国籍问题的条约》,取消华侨“双重国籍”身份,他 们必须选择一种国籍。 1980年9月10日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 确定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 具有双重国籍”;“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 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二、中国海外移民社会的发展轨迹 ——以浙江为研究个案
1.古代时期的浙江移民: 唐朝已产生。 一类是以佛教界人士为主的文化人;另一类 是商人出国经商。 大部分旅居日本,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高丽。 古代后期已向欧洲发展。
2.近现代浙江海外移民
移民渠道: 1.华工出国; 2.青田为代表浙南人经商出国; 3.宁波、舟山为代表的浙东海员、商人出国; 4.留学者定居。 移民流向: 从古代旅居东北亚、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 扩大到近代40多个国家。走出了亚洲,远涉欧美。 并逐渐形成以西欧为重心。
第十讲:近代以来的中国移民潮
移民定义
1.迁移居民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 2.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
移民:包括入籍和侨居
与移民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华侨: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华人:广义包括所有中国公民,狭义指加入外国国籍 的中国血统公民;也有的定义指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 文化(或华人文化)和中国人血缘的非中国公民。
的社会学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新移民潮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 第二阶段: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


第三阶段:2000年代至今。
新移民潮出现的原因

投资移民 教育移民 业务移民 环境移民 社保移民 政治移民
新移民主要特征

移民类型多样化,投资,社会融合度高

大众传媒意识和参政意识强烈,政治地位上升
宋全成:《欧洲的中国新移民:规模及特征的
社会学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思考点
新移民与祖籍国的政治联系、经济联系、文化联系
当代海外浙江人 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实力的变化和发展 传统侨乡:
1.浙东侨乡——“宁波帮”(含舟山籍)等由 工商界人士转化来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人士经 济,走向现代化、规模化、集团化,成了工商巨 子,在住在国(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2.浙南侨乡——以往浙南籍清一色小商贩消失, 他们被后代以餐饮业、皮革业、服装业为主的多 样化经济所代替。其中已有1/10的人成为业主, 部分人上升到中产阶层。
3.当代浙江海外移民 1949年—70年代末
“台转侨”与“港转侨”,浙江籍海
外移民的主要来源。
80年代之后:移民大潮狂飙突起 移民路径 *团聚和继承家产出国 *“先锋移民”与“连锁移民” *留学生留居
*非法移民
当前浙江移民概貌
浙江已成为中国列于广东、福建、广西、海
南之后排名第五的华侨大省。
2012年浙江侨务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据 2009年调查显示,浙江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人 数为150多万人,分布国家和地区170多个。 截至2011年底,在浙投资创业的侨资企业已 达3万余家,总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分别约占 外企总数的65%和外资总额的60%。
发展概况

20世纪初,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约为400-500万
20世纪50年代初,总数增加至1200-1300万,其 中90%集中在东南亚;
2007-2008年间,在全球4543万华侨华人中,东 南亚占比已降至73%左右,北美、欧洲、大洋 洲和日本、韩国等地的华侨华人数量出现较快 增长。

分布情况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回国定居”是指华侨 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 国落户手续;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 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一、海外移民与华侨华人社会变迁的基本概貌




古代时期: ?(公元前11世纪箕子赴朝或唐代)至16世纪 近代时期: 17世纪至20世纪10年代。华侨社会正式形成 现代时期: 20世纪10年代至50年代。华侨社会进入成熟和快速发 展时期。 当代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今。融入主流社会时期。

截至2006-2007年间,在美国的华人移民总数达 200.7万人,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总数达76万人, 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总数超过30万人。 截至2009年底,在日本和韩国的华侨华人总数则 分别达到68万和59万人。 近三四十年,与中国大陆海外移民方向略显不同 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移民大体上高度集中于美 国,其次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而来自中国香港 的移民则主要前往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
“宁波帮”代表人物之二:娱乐业大亨邵逸夫
邵逸夫(1907—2014)生于宁波镇 海富商之家。20世纪20年代起在上海、 南洋等地从事影业。1958年于香港成立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 电影,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TVB,即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 行业。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连年向内地 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 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 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 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70年代被册封英国爵士;1990年, 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 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 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中国海外移民发展特点
华侨华人的历史是一部和平移民、和平 谋生与和平经商的历史。与西方人的殖民 史不同,中国人的海外移民没有国家或政 府的支持,它纯属私人或群体行为,以个 没有殖民扩张的动机。
人谋生、寻求改善生活、经商发财为目的,
目前中国侨情
2011年11月30日在上海举行第二届中国侨务 论坛,公布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侨华人分布 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成果,首次较为明 确地统计出全球华侨华人总数: 2007-2008年间已达4543万人, 2011年约为500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