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育者的反思新课改

合集下载

新课改教育实践反思与总结新课改的反思

新课改教育实践反思与总结新课改的反思

新课改教育实践反思与总结新课改的反思关于新课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总结通过新课程改革培训、学习及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相信新课改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它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推进新课改和一些教学反思总结。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定推进新课改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现在还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不理解,不配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身作则坚定推进新课改。

二、将专家讲解的普遍教育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相结合,全方位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切实落实好新课改。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

正确认识教育现象,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

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正确认识教育问题,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

自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三、要转变教学方式,正确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教育部门和学术界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案。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2.1 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校纷纷引入了创新教育理念,例如项目制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

2.2 跨学科融合设计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许多学校开始进行跨学科的融合设计。

在课程设置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校纷纷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4 强调综合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引入了许多其他评价方式,例如作品展示、实践报告等。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3.1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问题。

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充分理解理论的指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3.2 培训教师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因此,培训教师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目前,在培训教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培训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培训的有效性有待提高等。

新课改的反思范文

新课改的反思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

新课改作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探讨新课改的同时也会反思,思考如何让新课改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

当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单一、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改应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更新与拓展,使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例如,大量引进新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计算机、生物技术等。

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速度,同时达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标准。

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来高品质的教育。

因此,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和实施初期,教师们需要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育方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以确保能够把新课改按照既定项目落地实施到课堂中。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体现教育的多元化。

新课改的设计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即:要将学习过程放入生活,并与生活相结合。

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建立学习动力,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将学习变成兴趣所在。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充满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课程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标准。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不应仅是分数或者成绩的简单累加,而是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把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作为课程的核心,强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对话、讨论,从而更好地奉行了学籍教育的宗旨。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各地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而,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客观完整的反思和探讨。

正文一、合理性与科学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当基于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发展。

同时,要注重科学性,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也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核心学科上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入的学习。

三、教师角色与培训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角色。

同时,也需要给予教师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四、资源投入与公平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充足的资源投入,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室设备等,以支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要注重公平性,确保各地区、各学校在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合理,避免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出现。

【结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合理性、科学性,注重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角色与培训需求,同时注重资源投入和公平性。

课程改革教师反思报告

课程改革教师反思报告

课程改革教师反思报告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课程改革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对课程改革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此,我将对课程改革进行反思,并提出我个人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缺乏对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的深入理解。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能力培养。

因此,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结合他们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较为保守。

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和复述方式,很少引入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学习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我意识到我需要采用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更多地应用问题导向、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更好地与同事合作。

过去,我在课程改革中较为孤立,没有与其他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我认识到通过与同事共同探讨和互相学习,可以更好地推动自己的课程改革工作。

因此,我计划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参与教研活动和专业培训,以提高自己的课程改革能力。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自己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深入反思,我将致力于加强对学生需求的了解,采用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与同事的合作。

希望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说法不一。

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一些反思。

一、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关系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

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教学案例]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

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还想读第四自然段。

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

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

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

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师课程改革反思范文

教师课程改革反思范文

教师课程改革反思范文教师在学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反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回答,以反思教师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当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了解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学技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了解并掌握新的教学技巧,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三、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定制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重视综合评价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考试中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和实践实践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在改革的道路上,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不够充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通过开展讨论、提问和辅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七、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新课改工作中的反思与改进

教师新课改工作中的反思与改进

教师新课改工作中的反思与改进2023年,新课改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对自己在新课改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要承认,新课改虽然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创造力发挥的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

比如,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我在这方面的实践还显得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其一,我需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因此,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从而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其二,我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

我要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案例分析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三,我需要改进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新课程要求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所以我要更加关注教材的更新和多样性。

同时,我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四,我要改进评估方式。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因此,我要尝试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包括项目制评估、课堂表现评估、自我评价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除了以上几点改进,作为一名教师,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021年教师新课改反思4篇

2021年教师新课改反思4篇

课改反思1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

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是: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就应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就应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就应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就应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务必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主角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4、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

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潜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2篇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2篇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3)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3)精选2篇(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教育的关键。

作为新课改下的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新课改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在新课改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机会。

然而,在新课改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

另一方面,教师要变身为引导者,提供学习的资源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只需要掌握自己所任教科目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然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如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教育的方法等。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最后,新课改要求我们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

然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新课改教学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3)精选2篇(二)新课改教学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关于实施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教师关于实施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教师关于实施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意识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作为实施者,我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课程设计阶段,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我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合理安排和控制教学时间,导致教学进度的滞后和拖延。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我的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我在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另外,我还需要反思自己在评价和反馈上的不足。

在新课程教学中,评价和反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在评价方面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和量化指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际能力,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进步。

总体而言,实施新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通过反思总结,我意识到自己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反馈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自我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层教育者反思新课改

基层教育者反思新课改

基层教育者反思新课改令行禁止的师生“合作探究”在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说:“4人一组,大家一起来创作歌词!”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迅速分组,然后七嘴八舌地讨论。

老师说:“停!”学生迅速坐好,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不到30岁的万伟老师告诉记者,她观摩到的新课改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探究”。

“好像少了这种令行禁止的‘合作’,就不能算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作为江苏省教研室的一名教研员,万伟越来越觉得那些课改专用词和公开课就像是“南京夫子庙的庙歌”(夫子庙地区商家喜欢反复播放同一首流行歌曲),初听时优美动听,听多了只有厌烦麻木。

另一次,年轻的万伟老师被校方安排到主席台就座。

年迈的校长在台下带头鼓掌,请专家们对作为新课改成果的几节公开课“多提宝贵意见”;台下的老师们则面无表情地掏出纸和笔做起笔记。

当时,万伟觉得有些诧异,这样的评课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吗?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民主、平等、对话、合作”,一旦出了课堂,这些理念就被抛至脑后。

不过,评课时万伟并没有说出这些困惑,她把心里话写在了日记本上:“也许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

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课改从刚开始的轰轰烈烈逐渐归于平淡而琐碎的日常教育实践。

”由于有很多听新课改公开课的机会,渐渐地,万伟开始对整个新课改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更隐蔽的方式潜藏在教学中2001年起,万伟兼任江苏省常州市的课改联络员。

那一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42个国家级试验区试行。

经过国家级实验区、省级试验区试点后,至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在江苏已经全面推行。

万伟认为新课改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强推”。

刚宣传课改那阵儿,从基层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到学校的校长老师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认为这是改变教育现状的契机。

所以一说起各种教育理念来都如数家珍,特别是那些课改专用词语。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改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以“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实施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新课改强调因材施教,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分析其特点、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写作水平较低,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她在字词运用和文章结构方面存在困难。

于是,我采用以读懂文章为基础,识别和分析文章结构,进而帮助学生写作的教学方法,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计算、观察、测量,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立体绘图和实物拼装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对面积和体积的直观认识。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然而,新课改这种个性化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个性化教学存在着课时不足的问题。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这可能导致每节课的时间不够充分,影响到教学进度的把握。

其次,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在我刚开始实施新课改的时候,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我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入手。

通过与同事交流、观摩其他教师的授课,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实践教学的经验。

然而,对于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条件可能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巧妙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条件来开展实践教学。

新课改老师反思总结范文

新课改老师反思总结范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新课改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

以下是我在新课改过程中的反思总结。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

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调实践与探究。

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 多元化教学。

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网络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1.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评价与教学相结合。

将评价结果与教学相联系,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需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 注重团队合作。

与同事共同探讨新课改的实施策略,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反思、总结,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改反思及总结

课改反思及总结

课改反思及总结课改反思及总结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主要变化就是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任务,旨在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首先,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明确。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我们可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再次,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取得进步的动力。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最后,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例如,我个人通过参加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

通过对课程改革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将来的课程改革中,我将继续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教育改革教师反思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教师反思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通过参加教育改革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我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观念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1.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索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方法。

3. 掌握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三、转变教学方式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以下几点: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加强家校合作教育改革强调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 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改革成果。

3.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中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其实,今天的教育者本身也已越来越认识到教学反思不光是对教师本身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对促进我国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通过对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对新课改逐渐由“困惑”走向“理性的探索”,能够直面“课改”,只是迫切需要范例参考借鉴,教师们的“建议”、“需要”、“关注”、“困惑”这些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的方向。

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推动新课改的有效进行,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的意蕴是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

面对学生独立个性的张扬、全面素质的提升、主体能力的增强、创新潜能的开发,广大小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并且这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精神的迫切要求。

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从而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

学校要帮助教师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必须寻求促进教师发展的新方式,为教师发展提供帮助。

农村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跨越式展的瓶颈,这里,不仅有经费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而教师教学反思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在详细分析农村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据此探讨农村小学教师实现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反思所面临的问题(一)格式比较单一和封闭,有模式化的倾向总的说来,现在小学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活动只是通过教师写个人反思日记来实现的,日记内容五花八门,总之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教师是无所不用其极来应付检查。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近年来,国家在课程改革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受到了严格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做出一定的调整。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下,不仅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首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当重构自身的教学理念。

至今,语文教学依然以“解读文学作品”为主,学生仅仅掌握文学知识,而不注重文字的动态性与活用性。

语文教师应当逐渐转变观念,把文学作品的解读放到文字活用能力的培养之中,通过文学赏析、诗词学习以及文言文的翻译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语文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到首位。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是以课本教材安排好的教学内容为主,形成“灌输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思考能力。

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创新思想,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体系,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他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思考。

最后,语文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除了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外,学生还要学会运用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去思考、推理、判断,为解决问题做出贡献。

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引导他们通过文字发现世界的美妙,激发他们的创新思想,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师的努力下才能长久繁衍,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把调整自身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放到首位,使语文课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也会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紧紧抓住机遇,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法,让语文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引言:新的一轮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程的满足度和协同性。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的课程设计,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评价方式的反思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综合评价、项目评价和素质评价等,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同时,评价结果也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师生关系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的改变是必然的。

我们应该反思传统的师道关系,注重建立师生平等、开放的互动关系。

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结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新课程改革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1)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

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

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

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治理、课程评价、课程治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熟悉,热情投进,不断进步自身素质,进步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条件条件。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际应用中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夸大学课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教育者的反思新课改
有关基层教育者的反思新课改
令行禁止的师生“合作探究”
在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说:“4人一组,大家一起来创作歌词!”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迅速分组,然后七嘴八舌地讨论。

老师说:“停!”学生迅速坐好,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不到30岁的万伟老师告诉记者,她观摩到的新课改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探究”。

“好像少了这种令行禁止的‘合作’,就不能算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作为江苏省教研室的一名教研员,万伟越来越觉得那些课改专用词和公开课就像是“南京夫子庙的庙歌”(夫子庙地区商家喜欢反复播放同一首流行歌曲),初听时优美动听,听多了只有厌烦麻木。

另一次,年轻的万伟老师被校方安排到主席台就座。

年迈的校长在台下带头鼓掌,请专家们对作为新课改成果的几节公开课“多提宝贵意见”;台下的老师们则面无表情地掏出纸和笔做起笔记。

当时,万伟觉得有些诧异,这样的评课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吗?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民主、平等、对话、合作”,一旦出了课堂,这些理念就被抛至脑后。

不过,评课时万伟并没有说出这些困惑,她把心里话写在了日记本上:
“也许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

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课改从刚开始的轰轰烈烈逐渐归于平淡而琐碎的日常教育实践。

”由于有很多听新课改公开课的机会,渐渐地,万伟开始对整个新课改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更隐蔽的方式潜藏在教学中
xx年起,万伟兼任江苏省常州市的课改联络员。

那一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42个国家级试验区试行。

经过国家级实验区、省级试验区试点后,至xx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在江苏已经全面推行。

万伟认为新课改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强推”。

刚宣传课改那阵儿,从基层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到学校的校长老师都表现出相当
大的热情,认为这是改变教育现状的契机。

所以一说起各种教育理念来都如数家珍,特别是那些课改专用词语。

比如老师们愿意把自己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一称谓原指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手,课改后常常被用来给教师定位,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

校长们普遍对“动态生成式教学”抱有热情,他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与课改前相比,并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潜藏在课堂教学中。


在一节课文题为《学与问》的语文课上,万伟听到的只有老师的不停追问,“你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能否尝试给课文分段”……在学习这篇倡导质疑精神的文章时,学生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

“语文老师们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或许成绩不错,但很难培养出真正热爱语文的
人。

”课改4年之后,万伟发现在类似的公开课,依然是“只看到首席,看不到平等”。

是在改改改但还是要把考考考放在首位
教育改革的焦点往往落在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上。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平等、自主”、“多元化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都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万伟发现,应试教育从来没有因为课改而有丝毫的削弱,甚至愈演愈烈。

当各种教育理论编织着童话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却一如既往,披星戴月地应付高考。

一位连云港师专的老师特地找到万伟,“既然高考制度不改,你们为什么还要宣传课程改革。

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因为他们不仅要应付高考,还不得不应付课改。

”听到这些话,万伟一时语塞,事实上,正如xx年发生在南京的“高考之痛”那样,很多人认为是新课程改革拖了高考的后腿。

在高考成绩多年位居江苏省第一的南通,一些校长对此毫不讳言,“新课改,改、改、改。

南京的'课改搞得好吧?现在家长们坐在学校门口要分呢”。

至今,南通一些县中还在给学生油印课改前
的老教材,因为一些老师认为新课改中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是在“兜圈子”。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教师也开始迷茫和踌躇起来,开始四处打探起课程改革的“命运”,不时地试探上层行政领导者们的态度,生怕自己因为消息的闭塞而误入了课改的“歧途”。

于是,当校长和教师们口口声声地说:“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以人为本,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时候,学校的橱窗里张贴的却是学校近几年的高考升学率;当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教师们在深恶痛绝地批判应试教育以及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时,却在为自己孩子的择校而奔波,接送孩子参加各种高考补习班。

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的路就得走多远
即便是作为课改推动者的万伟也遭遇着这种“分裂”,倡导着“平等、自主”课改理念的教育者们也不得不心照不宣地“多谈成绩,少说不足”。

而直接从事课改实践工作的老师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教育工作者自身都达不到新课改的标准,那么他们将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学生?”万伟时常感到困惑。

“新课程改革究竟会不会成功?”课程改革开始以来,万伟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

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让她明白,理论走向实际,思想成为事实,的确不那么简单。

根深蒂固的制度、偏见和惯例是当前课改面临的重重阻力,一旦人们放弃了抗争,惰性成为一种潜隐无声的内在约束力,教育的真理常常被惯例吞噬在按部就班的教学里,得不到弘扬和发展。

“事实上,教育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的路就得走多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