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pptx

合集下载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双城两片2010-04-13 09:45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制图胡建益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T轴双城两片”结构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

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

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现状】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

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

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规划】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精品课件(共39页)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精品课件(共39页)

“两带”: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
“三环”: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 带—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 地公园”,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南部绿 化隔离带—七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 澄湖”。
“五楔”: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 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 西部“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苏州城市建设规划
苏州新城建设规 划 城市南部松吴地区发展规划 西部控制地带发展规划 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 主城合核发展规划
一、苏州主城区东部发展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工程二班1组
罗刚 葛稳磊 于占东 舒凯 刘光涛
苏州城市简介
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 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 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在威 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 城。至今已2500多年。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 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 见。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东进沪西--苏、园、昆东西合轴,
极化长三角中轴,打造联系上
海的长三角次级商务办公和总
部中心,建设苏州未来新城;
北拓平相--苏虞跨线合纵,构造
市域“T”型北轴,以辐射苏

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居住
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南优松吴--苏松合体,优化市域
“T”型南轴,以地域性生态

游服务、文化教育、居住为主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

2005年万人,其中吴县市区万人。

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平方公里。

远期为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

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

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苏州市住宅建设规划(2007—2020)委托单位: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规划局设计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批准文件:苏府复[2008]55号为落实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贯彻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建设“和谐苏州”和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加强对城市住宅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保护原则和方法论述
01
保护优先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 方针,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 保护。
整体性原则
02
03
可持续性原则
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 整体性保护,维护历史风貌的完 整性和原真性。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注 重其可持续发展和活化利用,实 现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
传承和弘扬苏州特色文化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智能交通合作,实现区域交通 协同管理和优化。
05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与均等化
Chapter
教育设施布局优化
均衡布局
根据人口密度和区域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幼儿 园等教育设施的分布,确保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提升质量
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校硬件和软件水平, 提升教育质量。
多元特色
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教育机构,满足 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
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交通体系
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 系,提升城市交通运行 效率和便捷度。
强化生态空间保护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 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 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理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原则
在城市规划中贯彻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和自然资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和幸福感。
完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
在新城和副中心建设中,注重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 高城市运行效率。
产业园区布局调整
产业园区整合提升
对现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和 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
在产业园区布局调整中,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引导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报告ppt课件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报告ppt课件

拔3958.4米;西部黑
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
梢箐口为最低点,海
拔1645米 。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结论
洱源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是23个 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自治县
洱源以农业、工业、资产投资和贸易等 主要的经济产业。
1986版总体规划
主要思路:妥善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确定了“全面保 护古城风貌”的原则。
空间对策:开发西部新区,保护古城。 实施成效:避免了北京的悲剧。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苏州历年耕地面积变化(1949-2003)
450
35
400
30
350
25
300 250 200
20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千 公顷)
15
每年减少耕地面积(千公
150
10
顷)
100
5
50
0
0
-5
221111111111111111009999999999999999009999988888777654319753197531975579
苏州市域三次产业结构比较(2003年,%)
100%
90%
80%
70%
60%
第三产业
50%
第二产业
40% 30%
第一产业
20%
10%
0%
全市 市区 常熟 张家港 昆山 吴江 太仓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新编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划分析(含工业商业、写字楼园区等)精品PPT课件

新编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划分析(含工业商业、写字楼园区等)精品PPT课件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本案
重点产业
新能源产业、生物医学产业、 服务外包产业
• 依托其临近上海并拥有高铁等利好因素的支撑下,本案所在的苏州新区在 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外商投资额较全市其他区域高;
• 项目所在的科技城片区围绕研发创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 及生态居住等发展较为迅速,为项目的招商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及企业 资源。
第四层级: 原材料基地
Text • 城市发展地位:苏州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
三个GDP总量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经济总体实
常州市 成为智能装备制造 名城和智慧城市
无锡市 成为现代滨水花 园城市和智慧城市
苏州市 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创 新创业宜居城市
产业发展及物业载体市场发展; • 本案位于科技城组团中心区域,紧邻政务资源,未来定位于包括生物医学、新能源等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
Part 2 苏州工业厂房市场分析
8
苏州工业厂房市场分布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厂房分布概览 (2014)
区域
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体
总体量 (平方米)
苏州工 业园区
政府、 城投公司
2,077,150
上海产业转移及对苏南其他城市进行辐射。
苏州分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
人口 规模
发展规划
苏州主 城城区
160 万人
区域定位:市级行政办公集中地、市级商 业、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居住集中地;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东部新 城城区
120 万人
区域定位:苏州市中央商务区、长三角次 级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文化创意 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现代服 务业;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PPT幻灯片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PPT幻灯片


轴,重点建设相城组团,建设以辐射
苏北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居住为
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优势:交通枢纽、用地充足、特色


劣势:区域交通不确定因素
定位: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居住
重点:交通设施、商业贸易、房地

25
五、苏州主城区中部发展规划
主城合核发展规划
26
城市建设规划---主城合核发展
主城合核发展策略
2
苏州的城市演变过程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 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 湖,北临长江。 苏州最初是春秋吴国的都城。吴国的兴 起始于商末泰伯、仲雍南来的开发,至寿梦时期,开始在 苏州建立临时都城。苏州城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位于吴文化 中心地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二,苏州城市的城址中 心历经2500年来未曾改变过。其三,苏州城在唐中叶以前 长期以来只是“江东一都会”,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很快 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府库依仗之地。其四,近代苏州的衰落 有历史原因,也有城市定位的原因。其五,今天苏州发展 非常快,在中国很少有城市既有这么长的历史,又有这么 快的发展速度。

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西控太湖--保育太湖山水的生态
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地优用,
努力打造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核主城--“老城-高新区”合
核,
全面保护古城,提高高新区城
市功能,形成苏州集行政、商
业、文化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
综合性城市中心区。
9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方案
10
中心城区范围界定
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部分地区 (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 胜浦镇、娄葑镇新华路以北地区);虎丘区部 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 关新区、浒墅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吴中区 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 郭巷街道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苏州绕城 高速公路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 (不包括原藏书镇);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 济开发区、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太平街道 太阳路以南,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地区。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发稿时间:2004-11-11 阅读次数:89142)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

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

4.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

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

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5.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6、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

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

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保护内容为:控制古城容量,优化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word参考模板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word参考模板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第一章前言一、世界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及其规划态势区域空间的演化是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而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延伸、后工业化经济组织关系的巨大变革,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市化,已成为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的主体趋势。

为了能在这个全球竞争体系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强化不同尺度内的区域联合以形成具备更大竞争力的全球区域,成为政治权力机构与经济发展机构的主动要求。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区域集团化的浪潮,其成员单位大多已超出城市的范畴,经济、空间协调组织尺度也已扩大到国家间层次。

区域内各个城镇将通过产业的协调分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密度基础设施的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区域整体。

因此可以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空间规划已不再是仅仅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更具有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获取更多发展机会等内容,即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性竞争的战略手段。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积聚、运动的中心。

城镇体系是区域空间的基础支撑和演化的动力载体,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的运作特征与整体情况。

城镇体系规划越来越成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双向共同需求。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城镇体系规划是一种以空间资源分配为主要调控手段(制定“空间准入”规则、实施“空间管制”)的地域空间规划。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空间管制如同法规、税收等一样,是政府握有为数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调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环境中,城镇体系规划既要把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改造意图综合反映在空间环境建设上,也要通过规划对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及意图提出建议、补充和调控;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看,城镇体系规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制定一种区域有序竞争、长远发展的“游戏规则”,或者说是达成一种区域发展的契约,因而通过城镇体系规划达成共识的过程往往比规划成果来得更为重要。

苏州高新区湖滨新城总体规划

苏州高新区湖滨新城总体规划
建议: 1.更宏伟的区域定位和新愿景 2.核心区域,展示城市开发焦点 支点
项目背景 1.0 用地条件评定
基地发展机 遇
前期方案探讨2.1——自然资源
山体
取消新加建的山体以保留现状景观,并根据现有的鱼塘及河道位置 决定内湖范围
项目背景 1.0 用地条件评定
基地发展限 制
PART I : 项目背景
太湖:年2000万人次国内外旅游; 周边城市短期度假
城市与太湖连接: 环太湖旅游度假总部基地潜质
区位分析图
项目背景 1.0 城市性质定位
城市定 位
城市与太湖的交接点,苏州未来形象和生活方式的新舞台 风景中的城市——“真山真水园中城” 吴文化的源头和未来再生地 城市水源地和水上旅游起点
项目背景 1.0 城市性质定位
未来发展: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
项目背景 1.0 区域条件分析
区域经济定位
苏州品牌正在形成,国际投资激增 巨大商务、旅游经济机遇 东成西就,南北贯通: 长三角经济区—中心枢纽、加速器 沪宁经济带重心 锡、常城市群首领
项目背景 1.0 区域条件分析
区域旅游定位
苏州:太湖2/3以上生态旅游资源; 湖光山色、人文遗产
城市风貌与特 质
稻渔并重
对话
船桥相望
吴歌、昆曲、吴语 传承 刺绣、木刻年画
发展
古典园林——城中园
湖光山色、城市舞台
观光农业、高科产业 遗产旅游体验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生态景观——园中城
项目背景 1.0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关 系
机场:上海虹桥、无锡硕放机场 公交:目前缺乏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城市和场地 道路:城际—苏嘉杭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 水运:以太湖为依托,未来发展水运交通成为可能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第一章前言一、世界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及其规划态势区域空间的演化是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而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延伸、后工业化经济组织关系的巨大变革,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市化,已成为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的主体趋势。

为了能在这个全球竞争体系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强化不同尺度内的区域联合以形成具备更大竞争力的全球区域,成为政治权力机构与经济发展机构的主动要求。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区域集团化的浪潮,其成员单位大多已超出城市的范畴,经济、空间协调组织尺度也已扩大到国家间层次。

区域内各个城镇将通过产业的协调分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密度基础设施的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区域整体。

因此可以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空间规划已不再是仅仅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更具有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获取更多发展机会等内容,即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性竞争的战略手段。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积聚、运动的中心。

城镇体系是区域空间的基础支撑和演化的动力载体,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的运作特征与整体情况。

城镇体系规划越来越成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双向共同需求。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城镇体系规划是一种以空间资源分配为主要调控手段(制定“空间准入”规则、实施“空间管制”)的地域空间规划。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空间管制如同法规、税收等一样,是政府握有为数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调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环境中,城镇体系规划既要把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改造意图综合反映在空间环境建设上,也要通过规划对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及意图提出建议、补充和调控;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看,城镇体系规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制定一种区域有序竞争、长远发展的“游戏规则”,或者说是达成一种区域发展的契约,因而通过城镇体系规划达成共识的过程往往比规划成果来得更为重要。

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前言一、世界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及其规划态势区域空间的演化是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而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延伸、后工业化经济组织关系的巨大变革,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市化,已成为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的主体趋势。

为了能在这个全球竞争体系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强化不同尺度内的区域联合以形成具备更大竞争力的全球区域,成为政治权力机构与经济发展机构的主动要求。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区域集团化的浪潮,其成员单位大多已超出城市的范畴,经济、空间协调组织尺度也已扩大到国家间层次。

区域内各个城镇将通过产业的协调分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密度基础设施的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区域整体。

因此可以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空间规划已不再是仅仅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更具有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获取更多发展机会等内容,即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性竞争的战略手段。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积聚、运动的中心。

城镇体系是区域空间的基础支撑和演化的动力载体,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的运作特征与整体情况。

城镇体系规划越来越成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双向共同需求。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城镇体系规划是一种以空间资源分配为主要调控手段(制定“空间准入”规则、实施“空间管制”)的地域空间规划。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空间管制如同法规、税收等一样,是政府握有为数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调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环境中,城镇体系规划既要把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改造意图综合反映在空间环境建设上,也要通过规划对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及意图提出建议、补充和调控;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看,城镇体系规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制定一种区域有序竞争、长远发展的“游戏规则”,或者说是达成一种区域发展的契约,因而通过城镇体系规划达成共识的过程往往比规划成果来得更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现状人口:
中心城区人口:21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1万,一年以上暂住人口58万人
市内中心城区:2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0万,一年以上暂住人口53万人 。
松陵城区: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4万,一年以上暂住人口5.6万人。
辛庄镇区:1.3万人。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2010年:290万人 2020年:380万人
苏州新城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苏州新城建设
前十年东进,
城市性质: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指导思想;以苏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资源容 量为约束条件,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构建集 约、生态、和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和战略目 标提供支撑,强化苏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
苏州的城市演变过程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 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 湖,北临长江。 苏州最初是春秋吴国的都城。吴国的兴 起始于商末泰伯、仲雍南来的开发,至寿梦时期,开始在 苏州建立临时都城。苏州城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位于吴文化 中心地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二,苏州城市的城址中 心历经2500年来未曾改变过。其三,苏州城在唐中叶以前 长期以来只是“江东一都会”,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很快 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府库依仗之地。其四,近代苏州的衰落 有历史原因,也有城市定位的原因。其五,今天苏州发展 非常快,在中国很少有城市既有这么长的历史,又有这么 快的发展速度。
中心城区
Hale Waihona Puke 中心城市规划结构T型双核,多组团,山水绿楔
T轴指主城区、新 城城区构成东西向 横轴,相城片、吴 中片组成南北向纵 轴。
中心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总建设 用地面积大约 400-45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各组团功能与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两带三环五楔”
绿地面积为6591公顷,比现状 增加了2710公顷,约占城市建 设用地的17.32%;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工程二班1组
罗刚 葛稳磊 于占东 舒凯 刘光涛
苏州城市简介
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 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 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在威 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 城。至今已2500多年。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 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 见。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总目标-----新人间天堂 “文化名城、花园水乡、宜居城市、高新基地”
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 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 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 苏州中心城区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 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 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 城市。
西控太湖--保育太湖山水的生态 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地优用, 努力打造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核主城--“老城-高新区”合 核,
全面保护古城,提高高新区城 市功能,形成苏州集行政、商 业、文化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 综合性城市中心区。
太湖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方案
中心城区范围界定
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部分地区 (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 胜浦镇、娄葑镇新华路以北地区);虎丘区部 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 关新区、浒墅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吴中区 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 郭巷街道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苏州绕城 高速公路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 (不包括原藏书镇);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 济开发区、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太平街道 太阳路以南,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地区。
“两带”: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
“三环”: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带—独墅 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地公园”, 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南部绿化隔离带—七 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澄湖”。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2010年:320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 2020年:400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
城市总体布局
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 心城为 主体、周边卫星城镇烘托的“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由城市组团、山脉、河 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 道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东进沪西--苏、园、昆东西合轴, 极化长三角中轴,打造联系上 海的长三角次级商务办公和总 部中心,建设苏州未来新城;
北拓平相--苏虞跨线合纵,构造 市域“T”型北轴,以辐射苏
北 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居住 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南优松吴--苏松合体,优化市域 “T”型南轴,以地域性生态
旅 游服务、文化教育、居住为主 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古城区4个层次。
全市规划区面积为2014.7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以及外围近期重点发展 区域(西部生态城科技城、南部吴中区太湖新城、北部高铁新城及苏相合作区), 总面积约为777平方公里。
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和合战略”
东进沪西,北拓平相,南优松吴,西控太湖,中轴主城
“五楔”: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湖—吴 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西部“ 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苏州城市建设规划
苏州新城建设规 划 城市南部松吴地区发展规划 西部控制地带发展规划 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 主城合核发展规划
一、苏州主城区东部发展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