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和教材关系
课程标准和教材总称
课程标准和教材总称
课程标准和教材总称是指用于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标准和教材。
这些标准和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科特点制定的,旨在确保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课程标准
1. 定义:课程标准是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 内容:课程标准通常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基本要求、学科内容框架、学科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3. 作用: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教材
1. 定义: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教科书、实验指导书、习题集等。
2. 内容:教材通常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实例等内容。
同时,教材还会提供一些拓展资料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作用:教材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通过使用教材,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课标和教材关系
怎样用课标和教材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因此,同样依据一个课程标准所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才会差别很大;目前,正在进行初中新课程实验的许多教师面对多元化的新教材,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是合适的;他们往往用“一纲一本”的观念处理“一标多本”的教材,由于生怕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因此就采取了事无巨细、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便“滴水不漏”地加以讲授的处理方式,这完全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教材”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他们是在继续典型的“教教材”,而决不是在“用教材”;追根溯源,教师心中没有课标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心中无数”、无所适从;“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根据,各种版本的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还要避免“去教材化”倾向;“去教材化”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根本不用教材,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本都始终没打开过;凡此种种,实际上是浪费了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而不脱离教材,才能真正用好教材,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和张力;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纲要第六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究竟如何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特殊发展的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部和西部、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方面都有差异,教育水平和学生需求也各不相同,教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这些实际;在教材内容选择、难度及印制质量等方面要符合当地的水平;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90%的地区只有一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坚持实行多样化的教材管理政策,才能真正贯彻课程标准,避免“以本代纲”的现象发生;对我们这个拥有两亿中小学生的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只有多样化,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一套教材质量再高,也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和所有学生;对于地方和学校而言,只有符合当地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在本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验证和完善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课程标准组编写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并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通过使用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实质,同时又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课程标准奠定基础;那么,我们高中化学教学应怎样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呢笔者认为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那么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要依据标准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用教材教,如果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也可以增补;也就是说教师应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和内涵,在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要进行根本的改变,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2.确定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我们的教师仅仅习惯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或者认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自然达成,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同时我们更不能认为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或者讲几个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了祖国舍弃一切的高尚情操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实际上三维目标的内涵很丰富,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和实践;我们应该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即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提高的平台,而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因素,后两者制约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整体,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加以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提升,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3.突破化学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知识的学习显示在知识的展示、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应尽可能地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尤其是通过亲自经历去获得,体现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用的知识与技能;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设计好每一节课,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南关初中课程标准、教材与课堂培训资料现今的课程,和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以前的“教学大纲”变成了现在的“课程标准”。
以前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按照大纲要求,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而现在,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教师应该教哪些东西,它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达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哪些要求,至于教材应该安排哪些内容,怎样安排,教师怎么教,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将先对三者的具体内涵做以概括。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包括: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等等。
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资料等等。
新课程改革下给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专业道德水平到教学理念,从知识结构的重组到教师角色定位,从教学行为转变到追求教学艺术的臻美,全方位诠释新课程下新型教师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践“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要求。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英语新课标与教材结合
英语新课标与教材结合
英语新课标是指导英语教学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
将新课标与教材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
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英语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材应该包含丰富
的语言材料,如对话、短文、故事等,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教材还应该设计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掌握语言。
其次,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
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
此外,教材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新课标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材应该包含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价值观。
同时,教材还应该设计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文化交流、
国际理解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新课标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应该提供多种评价方式,
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材还应该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小组项目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动力。
总之,将英语新课标与教材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
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合理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读《课标》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课件
80%
技能训练与拓展
针对教材中的技能训练要求,提 供相应的拓展练习,强化学生的 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教材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阐述教材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教材组织教学等 。
教学策略与教材内容的整合
探讨如何将教学策略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灵活运用教材
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调整教学策略 。
2. 绘制知识结构图:将高 中历史知识按照古代史、 近代史、现代史等模块进 行分类,并绘制成时间轴 状结构图。
3. 制作课件:将知识结构 图导入PPT中,并添加相 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素材,以全面、生动、对 比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检测知识的关联性和整合性
知识结构图可以清晰地呈现知识的关联性和整合性,通过 评价学生在知识结构图上的表现,教师可以检测学生是否 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帮助教师梳理教材内容
知识结构图可以帮助教师将教 材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呈 现,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更好 地梳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结构图可以清晰地呈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发现 并利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结构图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帮助教师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
通过观察学生在知识结构图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 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知识漏洞,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 导。
设计案例四: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课件
总结词:形象、归纳、演绎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指导作用,课程性质、理念渗透于教材中;教材则是对课程的目标反映与体现。
作为教学规范用书,教材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自明。
在课标和教材的制约下,教学并非毫无能动性,而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并且,教学实践经验也会对制定课程标准和修改教材产生反馈作用。
一、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在对三者关系进行探究之前,笔者将分别界说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个概念,借此明确本文论述概念之范畴。
课程标准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按教学科目编制,反映某一门学科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的特殊方法论要求。
教材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社会实践需要而编写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
本文涉及到教材概念,只指教材中的教科书,是狭义教材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品性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依据三者概念,笔者将三者关系以图表方式表示如下:图1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图由图可知,课程标准建立在对社会、学科知识、学生三者研究基础上。
对三者进行研究,能够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学科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等。
经过多方研究而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因此,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材对教学目标具体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经典性和时代性。
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中学思想品德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九全
知道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共同富裕
认知
识记
理解
和谐社会的内涵
2.5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根本原因
认知
识记
第三课第二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认知
理解
理解
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2.33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认识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精神
认知
识记
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4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
自身素质
终身学习
技能
内化
内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2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国两制
认知
识记
第三课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理解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关爱集体的表现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41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
知道
责任的社会基础
责任的来源
认知
识记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理解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1.42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体会
承担责任的意义
不同角色的责任
技能
体验
内化
责任的意义
1.43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懂得
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现的表现
高中历史论文第一单元课标与教材的关系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一单元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必修一一、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关系简析1.教材用四课时的篇幅主要再认再现以下主要史实:宗法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行省制度、内阁制、军机处等。
同时在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理解其只要特点和影响。
2.通过实施教学,使学生了解:(1)古代中国重要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和作用;(2)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总是在解决当时当代面临的客观问题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3)感悟中华民族根据时代变化的需要,而不断进行创新的智慧和勇气;(4)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理解当今中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相关资料和知识,探究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历史传统,深入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关系处理:1.本单元政治概念较多且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从历史不断发展的特定环境入手,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便于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概念。
2.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的联系虽然相对较弱,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断,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打下了烙印(南方的祖祠、重大节日祭祀祖宗、修家谱、认祖归宗等)。
建议尽可能挖掘现实社会的传统因素并加以分析,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兴趣。
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总体上看,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建议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此总体特征和趋势,分析、归纳、探究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原因和基本规律。
课标和教材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
因此,同样依据一个课程标准所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才会差别很大。
目前,正在进行初中新课程实验的许多教师面对多元化的新教材,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是合适的。
他们往往用“一纲一本”的观念处理“一标多本”的教材,由于生怕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因此就采取了事无巨细、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便“滴水不漏”地加以讲授的处理方式,这完全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教材”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他们是在继续典型的“教教材”,而决不是在“用教材”。
追根溯源,教师心中没有课标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心中无数”、无所适从。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根据,各种版本的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
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还要避免“去教材化”倾向。
“去教材化”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 要求。
教材
• 美术教材:是美术 课程内容的重要载 体,主要包括教科 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教材定义
• 广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 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教材。
• 狭义:教科书
国审教材
关系
•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组织,教 材与课标间是“木本水源”的关系。
表达方式更为理性平和
• 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 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 能……”,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
知识与技能要求更明确
• 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在“评价要点”中, 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让学习目标具体化。 比如,要求学生“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5位以上有代表性 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 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 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等等。
材编者
• 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指 导思想、内容选取、栏目设计)
•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是链接课标与教学间的纽带, 达到课标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教师角度
•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 理念、性质、总、分目标、理念→观念 • 2、认真研读教材 • 编写意图、内容前后联系等 • 3、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
性的使用美术教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新课标中提出哪些课程标准和教材相结合的要求
新课标中提出哪些课程标准和教材相结合的要求《新课标下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的那些事儿》嘿,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新课标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相结合这档子事。
新课标就像是一张超级大的藏宝图,给咱教育这块地儿指出了好多宝藏般的目标和方向。
那这里面提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相结合呢,可有不少妙处和要求。
首先啊,课程标准像是灯塔,教材得向着这个灯塔航行。
举个例子,就像咱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这时候教材就不能老在那儿整些生涩的书面语文章,得穿插些好的口语交际范例,像那种菜市场砍价的有趣对话,两个小伙伴商量出去玩的商量过程等,接地气又好玩,学生能一下就明白,“哦,原来口语表达就是这么自然的事儿啊”。
我就记得我上学那会,教材里净是些高大上的散文,但口语实际怎么用,还得靠自己悟,这就不太符合标准和教材结合的理念。
如果新课标要求的这座灯塔闪起来,教材就应该立马跟上调整。
再就是教材得跟着课程标准进行多元化的变身。
现在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跨学科能力。
比如一个关于环保的课程标准要求,那教材就不能只从科学课本里干巴巴地讲森林减少、大气污染这些。
语文课本就可以编一些人和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童话故事,美术课本可以分组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音乐课还能教唱一些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种跟环保有点关联的歌曲。
大家想象一下,所有学科都围绕这一个课程标准主题动起来,那课堂得多热闹,学生们学得多带劲。
一个关于环保的大派对,每个学科都带着独特的节目来参加。
还有哟,课程标准要求与时俱进,教材就得跟上时代潮流。
要是新课标都提到现在信息社会网络安全很重要,教材可不能还在讲那些老掉牙的“小红帽别和陌生人说话”那种简单安全案例,得说点网络上怎么保护自己隐私,别随便在网上透露身份证号啥的新知识。
要不学生一上网,就发现学的东西跟现实脱节,内心估计就会吐槽:“这教材是不是住在山洞里啊,都不了解外面世界”。
课程标准和教材就像一对好朋友,二者必须得手拉手、齐步走。
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 知识。
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进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 求。
课标概述
课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 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规定 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要 求和评价标准。
教材内容应体现课标的目标要求, 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预期
的学习成果。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与课标 中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相符合,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教材中的练习和活动设计应与课 标中的技能要求相匹配,以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材内容应全面覆盖课标所要 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保学 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
力。
教材内容要紧密围绕课标展开,符合课 教材编写者要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安排
标规定的学科逻辑和知识体系,不得随 教材章节和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
意删减或更改课标内容。
系统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发展特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03 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 系分析
教材内容与课标目标的对应关系
研究如何将实际教学与课标要求更好地对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 关注教师素质和教学设施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相符合,能够全面
覆盖课标的知识点,并有所拓展。
02
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在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教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有些教材内容
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教材。
• 狭义:教科书
国审教材
关系
•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组织,教
材与课标间是“木本水源”的关系。
教材编者
• 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指
导思想、内容选取、栏目设计)
•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是链接课标与教学间的纽带, 达到课标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术学习工具和材料;第二,完善学校的美
术教学基本材料和设置;第三,丰富美术
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
要求。
教材
• 美术教材:是美术 课程内容的重要载 体,主要包括教科 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教材定义
• 广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
如何把握教材与课标间的关系
1、课标的概念、修订后的变化 2、教材的定义
3、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1)教材编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教师角度
课程标准
• 课标:是规定学科的 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标修订后的变化
• 课程性质的表述
性质表述:“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
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
大的结构和标题的调整和修改
• 第一部分中有关“价值”内容删除,相关的思想
在前言部分加以简要的表述。 • 另外,加上了政治坐标和指导思想的相关表述。 • 第四部分中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建议”与
“教材编写建议”的位置互换。
增强与重新表述
• 增加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主要体
现在3个方面:第一,为学生配备必需的美
高中地理课标、考纲、教材的关系
2015年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 Ⅱ考试内容: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普 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 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 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 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章节
内容标准
第一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 解释其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地域
构
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第二节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
不同等级城市的 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 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课程标准与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章节
内容标准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 业地域类型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
第三节
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 业地域类型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与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 段。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 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核心能力培养与“能力立意”协调统一的关 系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课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教师来说,要深入学习课标,了解其中所含的意义、要求以及教材中的编写思路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而教材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要更深入地挖掘,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其含义和要求课标是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它经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包含着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等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这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
当一名教师将课标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必修课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课标,继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教材就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它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教学内容和教育意义,以保证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1. 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理清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分解、掌握,确保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的各个方面和特点。
要注重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关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渗透性。
2. 审视教材中的教育意义教材中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
教师要审视教材中的教育意义,从教育的高度深刻理解教材内容,领会其中的思想道德、学科素养和情感价值,然后将其转化为教育内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意义是教材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深的教育。
3. 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既有知识性的学习资源,也有能力性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课文、教案、试题和习题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学习。
处理课标和教材关系之浅见——以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为例
精神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 以不 同版本教材对同一课标要求 所采取的叙述也 所 有很大不 同。 在新形势下 , 如何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我以岳麓版历史必修 I 第四单元为例谈谈 自己粗浅 的看法。 第一 , 依据课标 。 补充教材资源。 课标要求 :列举 14 “ 80年至 10 90年间西方列 强的侵华史实 , 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 的事迹 , 体会 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 的斗争精神。 对于列强 的侵华 , ” 教科书中叙述了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 中 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对于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 迹, 教科书主要叙述定海人民的抗争 、 北洋舰队的抗争 、 义和团的抗争 。 很明显 , 只 利用 教科 书的叙述很难 实现课标要求 , 这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确凿的史实 , 通过 占有详实 可靠的典型的史实资料 , 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 争精神。在
或部分地解体 了。” 以上两则史料告诉我们 , 亥革命后 , 辛 民主共 和的观念并未深
人 人 心 。即使 是 在一 战前 的 欧 洲 , 主共 和 的思 想也 绝非 充分 地 深的银行家 ) 都认 为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位强势国王存 在
才 像一 个 国 家 , 能 保证 国 家 的 稳 定 。在 当时 “ 界潮 流 ” 势 下 , 国一 场 并 不 才 世 形 中
所 以 他 选择 了 3 显 然 具 有 强 大 的 君 主 政 权 的 帝 国 : 罗 斯 帝 国 、 匈 帝 国和 德 个 俄 奥 意 志 帝 国 。当时 法 同 是 一 个 新 崛 起 的共 和 国 , 国 动 荡 不 安 , 大利 则缺 乏 任 何 英 意 稳 定 的 传统 , 12 到 9 0年 , 所 有 的赌 注 都 失 败 了 。因 为 他选 择 的 3 国家 都 全 部 他 个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国家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教材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以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内容的要求。
教材编写必须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教材编写者需要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将其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始终,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教材编写还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
教材编写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材编写者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材编写还需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质量评价的要求。
教材编写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严格的自我评价和专家评审,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教材编写者需要不断改进教材内容,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编写还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性和适应性,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总之,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教材编写者需要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读课标梳理教材美篇
研读课标梳理教材美篇研读课标梳理教材美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材的质量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备受关注。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研读课标,梳理教材的美篇,探讨教材设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与课标的关系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标则是教材设计的依据。
教材与课标之间的关系密切,教材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研读课标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梳理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研读课标的重要性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研读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任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通过研读课标,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和优化。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提高教学效果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而研读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策略。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教材,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有效掌握知识。
四、教材设计的原则1.符合课程标准教材设计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展开,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循序渐进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有递进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突出实践性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多元素贯通教材内容要贯通各个学科的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的能力。
五、结论研读课标对于优化教材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通过研读课标,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用课标和教材?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
因此,同样依据一个课程标准所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才会差别很大。
目前,正在进行初中新课程实验的许多教师面对多元化的新教材,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是合适的。
他们往往用“一纲一本”的观念处理“一标多本”的教材,由于生怕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因此就采取了事无巨细、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便“滴水不漏”地加以讲授的处理方式,这完全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教材”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他们是在继续典型的“教教材”,而决不是在“用教材”。
追根溯源,教师心中没有课标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心中无数”、无所适从。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根据,各种版本的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
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还要避免“去教材化”倾向。
“去教材化”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课堂上根本不用教材,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本都始终没打开过。
凡此种种,实际上是浪费了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而不脱离教材,才能真正用好教材,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和张力。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纲要》第六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究竟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特殊发展的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
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区、东部和西部、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方面都有差异,教育水平和学生需求也各不相同,教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这些实际。
在教材内容选择、难度及印制质量等方面要符合当地的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90%的地区只有一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只有坚持实行多样化的教材管理政策,才能真正贯彻课程标准,避免“以本代纲”的现象发生。
对我们这个拥有两亿中小学生的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只有多样化,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
一套教材质量再高,也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和所有学生。
对于地方和学校而言,只有符合当地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在本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验证和完善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课程标准组编写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并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通过使用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实质,同时又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那么,我们高中化学教学应怎样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呢?笔者认为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那么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要依据标准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用教材教,如果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也可以增补。
也就是说教师应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和内涵,在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要进行根本的改变,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2.确定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
我们的教师仅仅习惯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或者认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自然达成,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同时我们更不能认为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或者讲几个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了祖国舍弃一切的高尚情操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实际上三维目标的内涵很丰富,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和实践。
我们应该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即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提高的平台,而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因素,后两者制约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整体,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加以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提升,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3.突破化学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化学知识的学习显示在知识的展示、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应尽可能地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尤其是通过亲自经历去获得,体现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用的知识与技能。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设计好每一节课,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