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论文
急救论文——精选推荐
急救技术学习报告当我面对有人需要急救时,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现场救治:1.首先把病人身体仰平,放在较为平坦坚硬的地方,比如平坦的地板、地面等处;2.用双手轻轻拍打病人双肩,大声询问“醒醒,你怎么了?”如果病人没有反应,要大声求救周围的人“有人昏倒了,有会急救的同志请过来帮忙”,然后指定围观者中一人拨打120急救中心来救援并告诉你联系情况;3.双腿跪在病人一侧,一腿在病人肩部一侧,一腿在病人胸部一侧,两腿分开大约与自己肩膀同宽。
检查病人口中有无异物,如有,以双手轻轻扶住病人头部将头歪向自己一侧,把拇指插入病人口中掰开下牙齿,注意其余手指弯曲顶住病人下颌,不要松力,以免被病人咬伤,用另一手指将病人口中异物拨出,使口腔畅通;4.双手扶正病人头部,用一手食指、中指伸直抵住病人下颌,另一手手掌立起按住病人前额,将病人下颚尽力向上抬起,直到病人耳垂和而下腮骨的连线垂直于地面,打开病人的气道;5.将病人上衣解开,露出胸部。
把脸和病人脸相贴,感受病人嘴里有无呼吸,听病人鼻子里有无呼吸,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三者同时进行;6.在判断病人确无呼吸征兆后,开始进行人工呼吸救助。
捏住病人鼻子,口对口吹气,速度要慢,力度要足,吹一口气放开手;再重复吹气一次。
用10秒钟观看病人有无呼吸征兆;7.开始胸部按压。
两臂保持伸直,身体和病人身体接近垂直,两手叠加十指相扣,下面手的手指上翘,以掌根部位按压病人胸腔正中和两乳连线处,手始终不能离开病人胸部,以上下起伏4-5厘米为限度,注意力度不能太大,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30次后再进行下一轮人工呼吸;8.五次人工呼吸和五次胸部按压为一个CPR急救措施,坚持一人做完一个CPR循环,中间最好不要换人;9.在120到来之前,尽量保证不要中断急救,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抢救机会。
对于目前我国情况,在改革更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然而在这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区急救知识普及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急救人员、急救设备等资源不足,公众缺乏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社区急救能力相当薄弱。
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研究论文(五篇模版)
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研究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研究论文院前急救作为患者救治过程中最前沿、最基础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救治成功率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对院前急救工作日益重视,各地120急救中心在其软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院前急救的跨越式发展,以应对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院前急救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加强学科建设并作为院前急救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2]。
1充分认识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系统知识,与专业相比,学科更侧重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及其在不同专业领域实际运用。
对于一家医疗机构而言,学科建设是其业务发展的引领与核心,是提高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内涵建设最重要的抓手,是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手段,是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4]。
作为专业院前急救机构,应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作为唯一的终极目标。
如何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救治患者应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纠正“重转运、轻救治”和“重硬件、轻技能”的错误观念,应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才培养,明确诊疗标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注重科学研究,这些要素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对于院前急救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5]。
2准确把握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内涵院前急救作为一个有别于院内急救的独立学科,具有许多院内急救所不具备的特点。
首先,相对院内急救而言,院前急救要求反应时间更短,且现场情况也更为复杂多变,特别是有时可能面对的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因此,需要有更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其次,院前急救更多面对的是第一现场,尤其是一些灾难现场情况更为紧急、复杂,需要医务人员有更全面的检伤分类、应急处理、灾难医学等相关知识及其能力;其二,院前急救在第一现场对患者的诊断处置过程中,与院内急救相比,往往缺乏必要的药物、诊断仪器、治疗器械等的支持,因此,其诊疗规范与处置原则与院内急救也存在差异;其三,在患者随车转运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对其观察、治疗均要在狭窄、移动、颠簸的外部环境中进行,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对患者采取最为适宜的治疗手段;其四,由于院外急救是在紧急状态下且嘈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其知情告知、风险防范、沟通协调乃至媒体应对均与院内急救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应包含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院前急救论文风险因素论文: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
院前急救论文风险因素论文: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
方法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120名医生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有时间紧急及病情复杂、急救环境条件差、体力消耗大、急救用品准备不充分、法律意识差、急救技术不熟练等;其管理对策有加强院前急救要素的掌握、加强院前急救准备用品的合理配备、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等。
结论管理者须将院前急救流程规范化,加大风险因素的管理力度,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及应变能力。
【关键词】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管理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我国急诊医学中最为薄弱部分。
它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是首要环节。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力密切相关。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安全隐患预见性差,给院前急救工作带来了较多不安全的工作隐患[2],可见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的重要性。
本组对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120名医生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了院前急救过程中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1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1.1时间紧急及病情复杂: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体征,以便把伤(病)员“活着送到医院”,为伤(病)员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后赢得时间。
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车,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
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都是急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处理,不容迟缓。
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的心理十分迫切,即使对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也不例外。
呼救的患者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患者。
院前急救因无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作鉴别诊断,故要明确治疗非常困难,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将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包括急救准备、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及转运护理等急救护理,具体措施为:1.2.1 急救准备:接到呼救电话后应在5 min内派出救护车,车载仪器设备性能应保证完好,急救药品品种、数量、位置明确,在车上即与患者家属联系,对患者及家属予以心理支持,通过电话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并指导家属在方便找到的地方等候接车。
1.2.2 急救护理:到达现场后立即将患者平卧、向家属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呼吸,尽快描记心电图、观察有无st段改变,对患者予以精神安慰以帮助稳定情绪,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
一经明确诊断,立即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对患者予以持续氧气吸入以帮助患者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缩小或控制梗死面积,氧气的浓度根据胸闷、胸痛的程度决定。
因持续性剧烈疼痛可兴奋交感神经加重心肌缺氧,导致梗死范围扩大,从而诱发严重心率失常或者心源性休克,甚至可能发生心脏破裂。
因此,应迅速对患者予以硝酸甘油5 mg舌下含服,或者哌替啶50-100 mg或吗啡10-15 mg肌内注射镇痛。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并妥善固定,以防静脉给药及搬运时脱出及外渗。
1.2.3 心理护理: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起病较急、病情较重,常伴有胸闷和恐惧心理而导致患者及家属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尽可能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增加心肌耗氧量、缺血、缺氧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急救现场安静,配合治疗。
以镇静从容、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以及精湛的技术充分赢得患者及家属信任。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有机磷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有机磷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死亡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死亡率为2.8%,对照组死亡率为8.7%,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8.6%,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危重症,其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蓄积,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
据统计【2】,有机磷中毒占急诊中毒的49.1%,居各种中毒之首。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
急性有机磷中毒一般无后遗症,个别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可发生迟发性神经病【3】。
现将我急救中心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39例;年龄在13-78岁,平均年龄为43.6±2.4岁;轻度42例,中度22例,重度5例。
与同期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在8-72岁,平均年龄为38.2±2.9岁;轻度38例,中度24例,重度7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和昏迷等症状,均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诊断标准【4】。
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急救护理毕业论文急救护理是一门关乎生命的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紧急情况下,急救护理人员的迅速反应和专业技能往往能够挽救生命。
因此,急救护理毕业论文是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一、急救护理的历史和发展急救护理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二战时期的军事医疗。
当时,军队面临着大量的伤员和紧急情况,为了提高伤员的生存率,急救护理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急救护理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民用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急救护理在紧急情况下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急救护理的干预下,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得以获得及时的救治和抢救,从而提高了生存率和康复率。
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是保证急救效果的关键。
三、急救护理的关键技能急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关键技能,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其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气道管理等。
这些技能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可以深入研究这些关键技能的有效性和应用情况,为急救护理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方向。
四、急救护理的挑战和改进急救护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应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大规模伤员的救治,以及应对新兴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控等。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可以探讨这些挑战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为急救护理的改进提供思路和建议。
五、急救护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急救护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提高急救护理的水平和效果至关重要。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可以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和效果,为急救护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急救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急救护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可以展望急救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急救效果、培养更多的急救护理人员等。
总结:急救护理毕业论文是对急救护理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急救护理工作论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救护理工作论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至2009年院前急救2018人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引起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诸多。
结论针对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从2007年至2009年院前急救2018人次,接回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继续救治1989人次,院前死亡29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6个月,平均年龄68.9岁。
现将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1.1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没有问清楚病情,没有问患者的姓名,地址记录不详,患方的联系电话号码错位导致专科医师派错、救护车跑错方向,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1.2有些医师、护理人员对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出诊速度慢、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1.3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急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急救护理逐步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范文一:急救护理技巧的带教方式为适应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把急救护理学作为主干课程之一。
但以口头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很快适应临床急救。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很快掌握临床急救知识及急救处理技能,给临床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及问题。
几年来,在临床急救护理技能带教中尝试运用新的带教方法,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护理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方法1.1实习初期:护生初进急诊科,对周围环境和工作有陌生感,对新型仪器的使用比较生疏,护生入科后,我们首先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抢救室和缝合包扎室的布局及常用抢救仪器、药品的用法、用量,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在抢救患者时,护生情绪比较紧张,工作较被动,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保持沉着冷静,并严格要求护生苦练基本功,以增强抢救时的信心,利于稳定情绪。
如编制各项急救技能操作常规,包括人工呼吸(口对口、面罩加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心电图仪、电击除颤等操作程序。
制订考核标准,包括自身准备、物品与环境准备、急救病人的准备标准;操作前中后的查对,操作中行为与沟通有机结合;病情观察与操作相结合;操作过程准确连贯、节时;抢救后病人的复位,物品处理归位等方法。
1.2实习中期:此期护生对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基本知识和技能已基本掌握,对各种简单的仪器也能随时使用,能够配合医生和护士抢救病情轻的急诊患者,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眼疾手快、忙而不乱、判断处理准确的工作能力,鼓励护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
如急救技能的分项训练等。
带教老师讲解与演示各项技能,包括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选择药品、剂量、给药途径,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及观察,心电图识别等→带教老师指示训练→护生演示回示→老师再示教训练→学生分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项训练演讲→逐个达标。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
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1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1.1 出诊前常见隐患1.1.1 接听“120”电话或者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特别是同一地区有重地名时,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的救治。
1.1.2 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特别是基层二线值班人员临时抽调时无法及时出诊,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对伤员延时救治。
1.1.3 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护士出诊忘记带听诊器、氧气枕,特别是需徒步到远离急救车的现场,病人病情危重或猝死,忘记带听诊器无法听心音判断心脏情况,或平时对急救器材准备不重视,氧气筒未及时充足氧气,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2.1 “120”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2 “120”出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专科病人护理知识欠缺,对病人护理不当,如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员正确搬运病人,脊柱骨折病人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传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护人员和急救车的感染。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成效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前进行的紧急救护。
院前急救时间短、情况紧急,院前急救成功与否是决定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
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加强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2例,女48例,年龄3个月—101岁,中位年龄50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30例,颅脑外伤12例,骨折18例,软组织挫伤17例,心脏病12例,酒精中毒7例,其他29例。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30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207例,女93例,年龄6个月—102岁,中位年龄51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1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65例,颅脑外伤29例,骨折43例,软组织挫伤52例,酒精中毒22例,心脏病21例,临产妇7例,腹部外伤10例,溺水5例,其他31例。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内容的管理。
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化的体能、抢险等训练,以模拟病例、医护合作的演练方式经常性地进行模拟性院前急救演习,不断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使护士接到紧急任务后能迅速出发并赶赴急救现场实施有效准确的救护。
信息的掌握24h专人值班,坚守岗位,随时接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伤员的详细接车地址、伤员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
保证急救物品的齐全及完好严格遵守急救管理制度,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挪用、外借急救物品、器材;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物品做到定位放置,专人检查,专人管理、维护保养;使用后及时补充,做到班班交接;不断完善救护车内通讯设备条件,保证在途中能够与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现场随时保持联系,以便准确了解急救患者的去向。
护士院前急救 论文
护士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对发生在医院外的正在或将要危及生命的危重病症、创伤和意外,进行及时的抢救,使之迅速脱离危险或延长生命的医疗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院前急救护士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才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现将急救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简述如下:1急救管理作用120急救时刻体现一个“急”字,急救人员要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就是命令”的急救意识,尽量缩短从接诊到抢救的时间。
因此,急诊室要设立急救物品准备室,由专职护士管理,院前急救护士应提前15分钟接班,检查救护车上的药品、物品的准备情况,抢救仪器性能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为了在抢救中忙而不乱,急救药品、物品、仪器应定数量、定位置、定品种、定专人管理、定时消毒灭菌,定期进行清洁、维护、保养,使急救人员接到报警后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出诊,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2有效救护作用2.1 救护车接到的病人,多数病情危重、复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在事故发生、发病的最初几分钟、十几分钟,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1]。
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准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
急救护士配合医生进行现场抢救,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如吸氧、吸痰、洗胃、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给予各种药物治疗等。
2.2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士既要承担护理技术操作,也要完成部分诊疗工作,给予病人必要的应急抢救措施,如对开放性伤口用无菌棉垫压迫固定,肠管外露用无菌盐水保护肠管后再用无菌换药碗覆盖保护,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注意防止休克、感染和止痛,并保持气道通畅。
2.3 收集病史和相关信息,做出护理评估[2]。
急救护士根据伤病员个体反应出来的客观指标,提出主要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论文-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摘要:院前急救把重点放在处理病情的急性阶段,为以后诊治创造良好条件和在发生突发灾难或大的疫情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上。
故在对疾病的处理上与院内医疗存在很大差异。
诊疗程序,使用药物,抢救手段也不尽相同。
其院前抢救目的不是治愈疾患,而是稳定生命体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
为此必须大力坚持院前医学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诊疗规则。
不断开展新技术,以求达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细致用药,强化医疗监护,控制医疗质量,使院前急救水平逐步达到院内急救水平,从而更多的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 :院前急救发展方向思考1 院前急救专业发展方向院前急救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医学学科,是处理和研究各类急性病阶段和因此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衰竭,慢性病急性变,各种创伤的初步处理,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一门新兴专业。
它不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把重点放在处理病情的急性阶段,为以后诊治创造良好条件和在发生突发灾难或大的疫情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上。
故在对疾病的处理上与院内医疗存在很大差异。
诊疗程序,使用药物,抢救手段也不尽相同。
其院前抢救目的不是治愈疾患,而是稳定生命体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
为此必须大力坚持院前医学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诊疗规则。
不断开展新技术,以求达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细致用药,强化医疗监护,控制医疗质量,使院前急救水平逐步达到院内急救水平,从而更多的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综合分析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发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医院急救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广大护理工作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体会论文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体会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为完善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作出探索。
方法:通过总结本人在多年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现代国内外关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最新进展相结合进行分析。
总结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护理纠纷与防范和知情同意权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结论: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中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48-02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医院管理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护理工作,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把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体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这才是急救护理的最终目的。
现就目前急诊院前急救的一点体会浅述如下:1.院前急救现状1.1院前急救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今天日益凸现。
院前急救目的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及时转运,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进一步治疗的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技能水平:院前急救是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
护理人员应对个医学学科的知识都有了解,这样才可在对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给予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还需要护士对各项仪器的操作娴熟,护理人员应对人工呼吸机、除颤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仪器熟练操作[1]。
2.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2.1进行各种物品的准备工作。
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多时间急迫,故应在事前进行各项物品的准备工作,物品包括被子、枕头、担架、氧气筒、监护仪、液体箱、出诊箱、面罩、血糖仪、吸引器、颈围、应急灯、除颤机、呼吸机、心肺复苏箱等物品。
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运用论文院前急救又叫做院外急救,是对各种突发事故、意外伤害等进行急救的首要环节,是决定病人急救是否成功的关键[1]。
院前急救工作节奏快,救援任务艰巨,病人病情开展迅速,护理风险因素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2]。
为此,了解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为有效提高我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降低院前急救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自xx年3月起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医院接收的45例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我院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xx年3月至xx年2月)与实施后(xx年3月至20XX年2月)各自接收的45例院前急救病人,所有病人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90例病人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6-82岁,平均(41.58±9.37)岁;其中交通意外事故39例,心脑血管疾病32例,其他疾病19例。
两组病人的常规资料区别不大(P>0.05),可比拟。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那么先组建一支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均承受系统化培训,具备较佳的应急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以往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再针对性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2.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及急救处理流程等,根据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执行弹性排班,确保急诊科24h值班人员在岗,标准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前需再次检查病人的各项指标,安排一些急救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参与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要求急诊科预检护士充分了解本地交通道路情况,根据要求问清楚病人病情、地点,迅速准备好急救物品,安排救护车3-5分内迅速出诊,并在出诊途中通过与家属保持联系,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开展情况,指导家属自救。
1.2.2加强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急救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急救技能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与设备,如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等,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让其明白“时间就是生命”,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稳果断,忙而不乱,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尊重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及时去除病人口腔分泌物,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对意识清醒的病人需及时给予抚慰、鼓励,注意谨言慎行,稳定病人情绪,让其配合治疗。
浅析院前急救-临床医学论文
浅析院前急救-临床医学论文【关键词】院前急救,关键词,院前急救;重要性;特点;任务;原则TheHospitalGaveFirstAidBefore院前急救是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
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1重要性现代急救医学的时间观向人们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h内,较佳急救期为24h内,延期急救期为24h后。
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min,严重创伤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min,2,。
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对一些危重病人而言,倘若没有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所争取的分分秒秒和以上这些关键时间,医院内设备再好,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难起死回生。
另外院前急救也是社会应急、防御天灾人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可使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因此,院前急救是急症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
在时间观念上必须确立分秒必争的意识。
2特点由于院前急救的任务对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症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院前急救的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多样性等特点。
2(1突发性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病人,有时是少数的、有时是成批的,有时是分散的、有时是集中的。
病人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2(2时间紧迫性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接到呼救时,必须车与人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
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缓。
另外,紧迫性还表现在伤病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要求迅速得到救护。
2(3艰难性院前急救的艰难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环境无定性,条件差。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
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1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1.1 出诊前常见隐患1.1.1 接听“120”电话或者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特别是同一地区有重地名时,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的救治。
1.1.2 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特别是基层二线值班人员临时抽调时无法及时出诊,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对伤员延时救治。
1.1.3 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护士出诊忘记带听诊器、氧气枕,特别是需徒步到远离急救车的现场,病人病情危重或猝死,忘记带听诊器无法听心音判断心脏情况,或平时对急救器材准备不重视,氧气筒未及时充足氧气,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2.1 “120”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2 “120”出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专科病人护理知识欠缺,对病人护理不当,如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员正确搬运病人,脊柱骨折病人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传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护人员和急救车的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的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58-01
【摘要】: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各种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事故以及突发的灾难,均需要在现场进行紧急的初步急救,力争维持伤病员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后快速转送附近合适医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配合是院前急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院前抢救的内容及特点,最后重点阐述了院前抢救的风险。
【关键字】:院前急救;护理;风险
1 引言
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跨专业的独
立学科,是指对生命有直接危险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救命、救急医疗科学。
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急救中心,小城市和县、镇也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并开通了“120”急救呼救电话专线,急救医疗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急救医学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设备装置以及业务学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所广泛采用的依托模式,是促进急救医学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运作过程中,依托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院前急救与院内医疗一体化为急救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有利于急救系列医教研的平衡发展。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和事故(如车祸及施工事故等)的发生,院前急救在当前的急诊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
而院前急救护理是急救的前沿阵地,由于它本身工作的特殊性,例如急救环境差、急救条件不够、病种复杂、随机性强,情况均为较紧急及危重,稍有不慎,则容易发生意外和事故,从而影响到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等情况。
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因此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宝贵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也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院外现场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对于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院前急救的内容及特点
2.1 院前急救的内容
院前急救就是由从事急救的专业人员,为呼救的急、危、重病人提供快速、正确、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
另外院前急救也是社会应急、防御天灾人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可使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因此,院前急救是急症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
在时间观念上必须确立分秒必争的意识。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到达现场的医疗急救资源有限;第二、现场或途中的急救医疗环境差;
第三、诊断抢救的时间有限;第四、病情危重,且难以分检。
这就要求从事院前急救人员具有特殊的工作技能和方式。
院前急救包括六个阶段:一、现场急救和呼救阶段;二、呼救信息的接受传递阶段;三、急救单元出发阶段;四、抵达现场阶段;五、接近病人阶段;六、现场抢救阶段;七、搬运阶段;八、转送阶段;九、抵达医院阶段;十、修整阶段。
其中现场抢救阶段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病情的评估;二是实施抢救;三是稳定病情。
三个内容相互联系,同时进行。
2.2 院前急救的特点
由于院前急救的任务对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症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院前急救的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多样性等特点。
(一)突发性
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病人,有时是少数的、有时是成批的,有时是分散的、有时是集中的。
病人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二)时间紧迫性
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接到呼救时,必须车与人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
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缓。
另外,紧迫性还表现在伤病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虑和
恐惧,要求迅速得到救护。
(三)艰难性
院前急救的艰难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环境无定性,条件差。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必须随叫随到。
赶赴现场要随身携带急救箱。
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
有时病人所处的地方狭窄、拥挤、光线暗淡、不便操作、现场及运输途中震动和噪声不易听诊分辨。
有时事故现场险情未排除还可能造成人员再受伤等。
(四)多样性
呼救的病人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各科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
病人可能有明确诊断的,也可能是尚无明确诊断而且病史不详的急症病人。
特别是对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的病人,要求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作出初步诊断及紧急处理,尤其是对症治疗。
3 院前急救的风险
(一)急救现场环境因素的风险
急救现场是院前急救的最前沿,它的随机性和危险性是无法预料的。
例如火灾和房屋倒塌等事故的现场急救环境均为极度的恶劣,医护人员所要进行的急救时间往往也非常急迫,一方面要应付好现场的突发危险因素,如房子第二次倒塌的可能及火场火势继续蔓延和被浓烟呛着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要妥善和合理的处理好患者的伤情和病情。
如车祸现场的抢救,有可能出现医护人员被过往的车辆误伤及车祸车辆发生漏油爆炸而炸伤的危险。
还有抢救触电患
者的时候,也有可能被电伤的危险。
(二)职业暴露的风险
因为院前急救的病种的不确定性,很多治疗和护理的操作(例如静脉输液及穿刺等)是有可能直接接触到传染病的病源的,如患者的体液或血液等,因急救的急迫性使得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暴露风险大大的升高了。
又例如遭遇到狂犬病的病患,其病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医护人员要注意避免被其咬伤。
又例如肺结核咯血的病患,在咳嗽时的飞沫是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的,传染性极强,容易经过呼吸道传播,院前急救条件有限,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传染。
(三)医疗纠纷的风险
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中,因为急救的对象和病种的不确定性,急救现场的环境恶劣,急救的设备和药物有限等等,使得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大的增加。
如平时在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中,输液针头的穿刺部位发生肿胀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中则因为急救环境所限常有出现,送往医院的车载过程中,因为路途颠簸等原因均可引发该情况,而大多数患者的家属此时因患者病重而无法理解出现该种情况的客观因素,从而大大的增高了医疗纠纷的风险。
(四)心理压力过大的风险
院前急救是第一抢救的现场,很多的现场画面都是不忍目睹的,例如车祸现场或高层堕落的现场,常常是血肉淋漓的场面,而且急
救的任务繁重,时间急迫,使得现场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大大的增加,如处理不当,很容易就出现心理阴影,甚至会有暴虐及自杀等倾向的潜在可能。
4 总结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急诊医疗服务向社会大众的延伸。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即伤员尚未到达医院前的救治。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可见院前医护配合能使致命性危险降到最低,为院内救护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由于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伤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必须立即投入急救的时间紧迫性,就要求施救的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创伤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熟悉各急救器材的使用及操作方法必须判断准确、反应敏捷、施救措施得当、有效。
因此熟练地掌握现场急救技术,是密切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抢救的关键。
正确院前医护配合救护实践对有效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医护工作密不可分,虽然医师在病情判断、急救医嘱中占主导地位,但是护士熟练的技术操作,认真执行医嘱,应急能力强、敏锐的观察力,要忙而不乱、急而有序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抢救。
所以,现在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丰富知识面,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更多地挽回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李廷芳,王保珍; 护士在心脑肺复苏中的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6).
[2]陈晓松,刘建华主编,现场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韩彦娟,刘桂枝; 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配合[j];实用护理杂志;1998(09).
[4]苏秀菊,胡素芬,牛素梅等.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