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翻译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8篇)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8篇)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
翠微:青翠的山坡。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翻译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描写古柏的古诗词
描写古柏的诗句1、《条山苍》唐代:韩愈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译文: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
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2、《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3、《游终南山》唐代: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4、《驱车上东门》两汉:佚名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译文:车到洛阳城东门,遥望邙山累累坟。
墓道萧萧白杨声,松柏夹路气阴森。
5、《去者日以疏》两汉:佚名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译文:死去的人因岁月流逝而日渐疏远了啊,活着的人却会因离别愈久而更感亲切。
走出城门,来到郊外,放眼望去啊,却只见遍地荒丘野坟。
古墓被犁成了耕地啊,墓地中的松柏也被摧毁而成为柴薪。
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啊,那萧萧悲凄的声响使人愁煞。
《游终南山》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
《游终南山》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终南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游终南山》原文唐代: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游终南山》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游终南山》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
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
“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
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非常“妥帖”。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
“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
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
游终南山诗歌分析
2010—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秋季)语文试卷分析诗歌鉴赏部分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日光。
对于任何一个板块的学习,第一步要做的还是远望近观,进行背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但是,小至婴幼儿大至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却抓不住要领,乏善可陈。
表面上,诗歌鉴赏题只有区区的十分左右,但是,如果我们加上后面的作品阅读和两个小作文,你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了。
有些同志会问,那是不同的体系,不能够混为一谈。
文学作品四分法是怎么说的?不错,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既然同为文学作品,就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至于两个小作文,也只能是在诗歌鉴赏的范畴之内了。
学会了诗歌鉴赏,也就抓住了阅读鉴赏的主线。
我们解决任何一个板块乃至于一个学科的内容,要解决的无非是“学什么”(远望近观,背景了解)、“怎么学”(通过想象抓住本质规律,也就是总结出学习方法进行理性研究)、“怎么用”的问题。
实际上,任何一本参考书上都明确地告知了“诗歌鉴赏”的鉴赏内容,那就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也许有人已经明确了内容范围,但是却没有办法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诗歌是文学作品,是诗人写的,目的无非就是表情达意;那么,是人表情达意,运用的唯一工具是什么呢?当然是语言。
语言运用时,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直白,也就是行话里的“直抒胸臆”(或叫“直接抒情”),一种就是委婉(委婉也正是我们诗歌的语言传统)。
诗人在运用委婉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就非得借助塑造形象来完成,塑造形象就一定会借助一定的技巧。
以上阐述,厘清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高考所考的诗歌鉴赏的题型,也无非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四方面的。
诗歌里的形象,狭义范围讲就是所谓的“意象”。
山水田园诗四首之游终南山【唐】孟郊
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 你对此有何感触?
• 第一问:这首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 或者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调。第二问正面回 答:诗歌即事抒情,将“罢钓归来不系船” 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 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 的生活情趣,这正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 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第二问反面 回答:可以从“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 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 情”“不符合生活真实”等角度回答
主旨
•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 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 利的情志。
总结
•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 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 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 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 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 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 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 说孟郊诗的特色。
第二题
命题意图:通过对这二首同写终南山的名诗的比 较,掌握古诗学习中常用的分析比较以求理解的 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意境方面的不同: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 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 情景相生。 表现方法的不同: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 写景时,王诗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如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结句采用暗示手 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写景兼具 抒情。写景时以静态为主,诗人立足点未变;抒 情采用类比抒情,如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 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俗 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举进士不第, 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 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 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元和年间,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从 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郑余庆镇兴元, 奏其为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途中,行 次阌乡,暴疾卒。
最新孟郊《游终南山》赏析及练习
孟郊《游终南山》赏析及练习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
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沈德潜评此诗“盘空出险语”,又说它与《出峡》诗“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同一奇险”,也是就这一特点而言的。
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
“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
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
“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
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
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曲曲传出。
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不就象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吗?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
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
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
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
在同一地方,“夜”与“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怎能不给人以“奇”的感觉?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
游终南山诗歌分析
游终南山诗歌分析《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终南山的景色和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将对《游终南山》进行深入分析。
整首诗由四个六言绝句构成,以“纷纷”、“尽日”、“人归”为押韵词,形成了整体的韵律感。
王维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首节“平明送客楚山孤,纷纷扬扬别云雾。
此路几时能归去?山中何事待诗人。
”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离开楚山孤寂的情绪。
通过描绘“云雾”,诗人巧妙地运用气象现象营造了离别的氛围,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第二节“丹荤消尽飞下墀,不作双旌拥路岐。
此间山色不相与,何事萧萧两青麋。
”这一段描述了诗人游历终南山后的感受。
通过描绘“丹荤”、“两青麋”等动物形象,营造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
第三节“尽日聚经行不归,江淮悲笳市近秋。
此地有人家万户,争得佳期与君游。
”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游客的思念之情。
描绘了“江淮悲笳市近秋”的景象,表现了孤寂和思乡之感。
最后一节“敢将十指朝石壁,共送云霄一百枝。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通过描述猿声啼叫和云霄之景,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向往自由的精神。
通过“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自己超越世俗束缚的意愿。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展现了王维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用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离别、思乡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同时,通过山水交融的描绘方式,彰显了王维独特的写作风格。
可以说,《游终南山》是王维创作的杰作之一,它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赋予了终南山以更加丰富的意义,同时也启示人们应当珍视大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通过对《游终南山》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这首诗将终南山的壮美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也表达了人对自由和向往的精神追求。
唐诗《终南山》全文译文及赏析答案
唐诗《终南山》全文译文及赏析答案这首《终南山》是王维所创作,这首诗以作者的游踪为主线,对终南山的美丽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注解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淡淡的云气。
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入:接近。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分野两句:言终南山高大,分隔山南山北两种景象,各山谷间的阴晴变化也有所不同。
古以二十八宿星座的区分标志地上的界域叫分野。
7.人处:人家、村子。
指有人烟处。
《终南山》韵译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终南山》背景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回到京城后,曾隐居终南山,该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由于终南山靠近帝都长安,达官显贵、风流雅士凡在长安待过一段时间者无不游览终南山,又无不诗兴大发,吟咏这瑰丽无比的风光。
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中有关终南山者,在1500首以上。
但诗名直书“终南山”者,唯王维一人耳。
王维倾慕终南山美景,后来索性在蓝田辋峪内购置了别业,长时期地在那里住了下来。
他在辋峪写下了大量山水诗篇,表现那里千变万化的奇景。
王维“山水诗人”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后世公认,唐诗写终南山最多最好的是王维,而王维写终南山的诸多诗篇中尤以《终南山》一诗最具代表性。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8篇)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8篇)《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作者:佚名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游终南山孟郊诗歌鉴赏
游终南山孟郊诗歌鉴赏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他一生经历了唐末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黄巢之乱,深受战乱之苦。
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中《游终南山》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游终南山》是孟郊创作于唐朝天宝元年(742年)的一首诗,全诗共有七十八个字,描绘了作者登上终南山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慨。
诗的开头,孟郊便借终南山的秀丽壮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以“蜀道”喻自己的人生旅途,意思是说自己的人生之路像登上天空一样难以企及。
之后,他以婉转的语言描述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里的“蚕丛及鱼凫”描绘了山川的景色,意指古代蜀地的丰美景色。
而“开国何茫然”则意味着无知的人们对开国的历史已经模糊不清。
而后,孟郊将自己与终南山的景色进行了对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他感慨自己已经孤独地度过了数万年的岁月,却与人烟稀少的秦塞无缘。
接着,他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这句诗将山上的鸟道与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孟郊希望通过鸟道来逃离尘世烦嚣的愿望。
接下来,孟郊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句诗写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用“地崩山摧”来象征历史的剧变,抒发了作者对苦难的痛苦与忧虑。
而“天梯石栈相钩连”则表达出作者希望通过艰苦的努力来攀登人生巅峰的决心。
最后,孟郊回到了自己当下的境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里的“六龙回日”指的是龙升起的场景,表达了自己渴望高飞的心情。
而“冲波逆折之回川”则象征了人生的起伏和曲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通过对《游终南山》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孟郊对终南山的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忧虑。
孟郊的诗歌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称唐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游终南山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唐】孟郊
西安市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终 南山是秦岭西自武功县东至蓝田县的总称,包括翠华山、 南五台、圭峰山、沣峪口等。古亦称中南山、太一山、 地肺山、周南山等。青翠秀丽的山峦像一道锦绣画屏屹 立于长安城南。登临其间,美妙胜境令人流连忘返。自 古以来就是游览休憩的胜地,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 群山之中,以翠华山和南五台为最佳。南五台在翠华山 西北,五峰拔起 ,故称五台。山泉清冽,竹木苍翠, 山中有甘露堂、胜宝泉、五佛殿、竹森寺、梅花洞等名 胜古迹。顶峰之上原有圆光寺,现已不存,但在此可远 眺终南诸峰,北瞰秦川胜景,视野旷阔,境界清幽。
语句分析
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 朝朝近浮名。 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 山中人自正, 高峰夜留景, 路险心亦平。 深谷昼未明。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 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 “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 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 诗人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 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 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 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 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 “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 “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 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 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 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 (后悔走读 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 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 ?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 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 书从仕之路 )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 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 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 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 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 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 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低处尚阴暗无光。 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身在终南深处,朝望 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不就 象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吗?
孟郊的诗词赏析5篇
孟郊的诗词赏析5篇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孟郊的诗词赏析,来欣赏一下吧。
游子吟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登科后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诗简介《登科后》为中唐孟郊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翻译/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注释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列女操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列女操》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述一位女子对丈夫忠贞的表白,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节操高尚的烈女。
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
全诗对仗工整,比喻得当,行文流畅,朗朗上口。
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应予批判。
翻译/译文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终南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终南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接一作: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接一作:到)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yú)。
(接一作:到)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白云回望合,青霭(ǎi)入看无。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hè)殊。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wq18上课)《游终南山》-孟郊
即此悔读书, 朝朝近浮名。
孟郊何许人也?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 康人。唐朝著名诗 人,与当时著名诗 人,哲学家韩愈结 为“忘年交”。韩 愈曾以“我愿身为 云,东野变成龙” 来形容和他的交情 之深。
穷:孟郊穷得连炭也烧不起。每日里只顾
埋头苦读,发奋作文,家里的生计一塌糊涂, 到了寒冬腊月,冻得手脚红肿,冻疮一片。 好朋友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疼不已,赶紧 命人送了几百斤炭来。一时间,几块黑炭架 起来,烧得炉火旺红,屋内方才有热气源源 散出,渐渐地,“暖得曲身成直身”。乐得 他又是欢喜又是笑,因为穷得无以为报,怀 着一半感激,一半惭愧,写了一首《答友人 赠炭》,聊表酬谢。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 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 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 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 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风: 瘦硬奇僻,被称为“诗囚”,又与 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皆以苦 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 主”。 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贫贱文士百事哀。少年丧父的孟郊,青年时经历了落 第不举的失意,中年时经历了官场的不适,还有中年 丧妻之痛。到了晚年,在五十八岁那年,数日之内, 三个儿子相继去世。孟郊抚着三具僵冷的尸体痛哭, 他对着最小的儿子说,你负我十年的恩情啊。在《杏 殇》一文中他写道,“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 诚天不知,剪弃我子孙”。这个倒霉穷困的父亲,几 乎是绝望地,向昊天诉说了他内心深处的疼痛——亲 人埋在地下,他甚至连踏着土地,也是小心翼翼,心 怕弄疼了沉睡的孩子。何等的悲凉,何等的伤心欲绝!
游终南山赏析
游终南山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
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
“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而不“怪”,虽“夸”而非“诞”,非常“妥帖”。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
“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
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
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
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
在同一地方,“夜”与“景” (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突出一个“奇”字。
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
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
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
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颖。
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统一起来,自然给人以“险”的感觉。
孟郊《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郊《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简要赏析诗句“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首先明确这两个字的炼字切入点——修辞,这两个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然后结合原句内容来赏析其表达效果。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的意思是:长风过处,千松万柏,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
松涛过后,万壑清明。
其中“驱”字形象地表现出了风吹动松柏时所有枝叶都向一边倾斜的状态;“声”既无形又无色,而“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
《游终南山》阅读答案
《游终南山》阅读答案《游终南山》阅读答案1《游终南山》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游终南山[唐]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21.请赏析开头两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中所运用的“塞”和“生”两字。
(3分)2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什么在结尾流露出了“悔读书”的想法。
(4分)参考答案:21.①“塞”字,极尽夸张之能事。
写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全被千岩万峰所遮挡,表现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
②“生”字,选词新奇独特,形象地描绘了朝日和夕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初露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的景象,生动传神,别有情趣。
评分标准:答对意思即可,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满分。
22.①终南山无比优美的景象,自成天地,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
②山中人“正”而不邪,置身其中的诗人也感到人正心平,连险峻的山路都变得平坦了,使他能够远离污浊的世俗红尘,超然物外。
评分标准:答对意思即可,每点2分。
《游终南山》阅读答案2游终南山[唐]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此题抽样平均得分4.563,试题难度为0.570(1)【参考答案】①“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
(2分)②“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冉冉升起的景象。
(2分)(意思对即可)【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①误解两个字的含义,如很多学生把“生”解释为“生成”“生长”“孕育”等,把“塞”解释为“阻塞”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不到位。
南山塞天地塞的意思
《南山塞天地塞的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南山塞天地”里“塞”这个字的意思。
“南山塞天地”这句诗呀,听起来有点神秘。
那这个“塞”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塞”在这里呀,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把东西塞到口袋里的那个“塞”哦。
它表示充满、堵住的意思。
想象一下,有一座特别高大的山,大得好像把整个天地都给填满了、堵住了。
这就是“南山塞天地”所描绘的画面。
比如说,咱们去爬山,山特别高,特别大,当我们站在山脚下往上看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这座山好像把天空都挡住了,周围全是山,就像山把整个世界都占满了一样。
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来帮助理解。
有个小朋友去山里玩,他一走进山里面,就发现前后左右都是山,看不到别的东西,他就觉得这座山把他的视线都给塞满了。
这时候他就可以说:“这座山塞住了我的眼睛,到处都是它。
”
又比如说,在一个大大的操场上,放了一个特别大的气球,这个气球大得把整个操场的空间都占了不少,咱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个气球“塞”住了操场呀?
“南山塞天地”里的“塞”就是这样,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高大雄伟,让人感觉这座山特别有气势。
小朋友们,以后咱们再读到这样的诗句,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啦。
当我们看到很壮观的景象,也可以试着用“塞”这个字来形容哦,比如“那棵大树塞住了小路”“这片花海塞住了我的心”。
小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南山塞天地塞”的意思,以后读更多的诗,感受更多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翻译赏析
《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
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前言】
《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
全诗险语惊人,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寓以深意,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注释】
⑴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⑵南山:指终南山。
塞:充满,充实。
⑶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
”
【翻译】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
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下面是他对此诗的赏析。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
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
“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
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
“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
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
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
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曲曲传出。
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Org,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
上“生”出来一样。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
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
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
在同
一地方,“夜”与“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不能不给人以“奇”的感觉。
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
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
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
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
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颖。
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统一起来,自然给
人以“险”的感觉。
但玩其本意,“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
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
“险”的风格,还从上下两句的夸张对比中表现出来。
同
一终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昼未明”。
一高一深,
悬殊若此,似乎“夸过其理”。
然而这不过是借一高一深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于以见终南山高深广远,无所不包。
究其实,略同于王维的“阴晴众壑殊”,只是风格各异而已。
“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
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
“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
“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
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
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这六句诗插在这中间的两句,以抒情为主。
“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义语。
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
“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
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
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
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