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或对立的条件, 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 形象。 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 主体。 主体。
•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月正春风.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氛。诗人抓住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 最有代表性的 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事物从正面极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力描写秋寒, 力描写秋寒, 这是渲染的手 法。 、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手法, 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侧面 描写,作为陪衬 陪衬, 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 事物鲜明突出。 事物鲜明突出。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对比和衬托课件
• 方法归纳 • 1、诗(词)中将(事物或内容)与(事物或内容)对照 • 2、突出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感情)。
• 典型例题 • 【例题一】
五洲夜发 阴 铿(南朝)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 【题目】最后两句采用的手法,简析其作用。(4分) • 【答案示例】对照, 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的歌唱与“愁人”的内心 急切、焦急不安形成鲜明对照,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
• 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自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是一种自身的对照,是个人状况与心理 状态的对照。它近乎一种悖论,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对照,悦华准备 另文详说,不过可以附更多的例: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杜甫《兵车行》)
这两个是诗歌手法的大概念,广泛使用于诗歌创作的各个层面。 • 比方,对照可以作为结构方式,也可以作为修辞、抒情、议论、说
明的方法。 • 衬托,不仅可以物衬物,以人衬人,也能够以景衬情。 • 正因为它们应用广泛,难以类分,所以只好归为“一般表现手法”,
这个“一般”是指“普遍”。 • 下面就从描写的角度谈。
• 【例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
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 名华清宫。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一、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又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二、衬托: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可以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着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三、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四、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又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检测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1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这首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3诗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白梅王冕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4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5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6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②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7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8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资料链接浅谈衬托手法在新教材古诗词中的运用如皋市磨头中学黄澄新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大幅度增加;高考古代诗词试题也要求学生真正进入到鉴赏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然而诗歌作为一门唯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还是诗歌的艺术技巧;都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诗歌的艺术技巧;经过历代大师的尝试、积累和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中;衬托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也留下众多的名篇经典..为了使被描述的对象更具特色;诗歌中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就是衬托手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诗人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使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收放衬托、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等等..本文试着对新教材诗词单元的相关篇目作了一个分类;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一、冷暖相衬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二、动静相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三、乐哀相衬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四、大小相衬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五、声寂相衬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六、收放相衬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耍孩儿前两句说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吧;是由上文的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的宽慰之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此意;后三句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别的酒啊;酒没饮;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心却如死灰;由前面的暂时宽慰又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后三句的蓄势;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收得越紧;放得就越开;如此;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肝肠欲断..七、正反相衬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诗人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果真如此吗细想:尽管诗人名满天下;但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以官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本志..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着;官非老病休”..上句的“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的“官”;才是正意所在:休官原因不是老病;而是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只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八、明暗相衬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主客忘归不发;为何——“忽闻琵琶声”..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主、客离愁加重“惨将别”;这时却忽然听到琵琶声;不管是谁人在演奏;演奏的什么曲子;可有一点可以肯定;琵琶声引起了主、客的某种共鸣;要么是琵琶女的琴声中透露出与他们相类似的情感;要么是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十分的高超博得他们的喝彩;而这两点正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作了铺垫;也为揭示主题打下伏笔..因此;明写主客;暗写琵琶女;明暗相间;互相映衬;天衣无缝;真乃妙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曲结束了;周围“悄无言”;为何——因为琵琶女把她的“平生不得志”“心中无限事”“幽愁暗恨”等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这个载体传给了“东船西舫”的听众;并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使他们仍沉浸在琵琶女营造的“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可以看出;明写景色;暗写琵琶女;用周围的景色来烘托琵琶女内心的悲苦和琴艺的高超..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满座皆掩泣;作者泪湿青衫;为何——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悲从中来;为琵琶女;也为自己掬一捧失意之泪..明写众人眼泪;暗写不幸遭遇;进一步深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九、虚实相衬实;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虚;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所思所想..李煜虞美人中;实景虚景交相辉映..一面写眼前之景;“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一面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对照之下;让人顿生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愁”字上;真实而又深沉柳永雨霖铃中;上片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全是虚写..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理解实景实事的深刻内涵了;“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意在表现词人在分别时对心爱的人的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赤壁的险要形势是实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词人亲眼所见;火烧曹营是虚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姜夔扬州慢中;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是虚景..“尽荠麦青青”写的是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景;两幅虚实相济、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予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则虚写杜牧的“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实写扬州着名的景点二十四桥;返照出今日扬州是何等的凄清、荒凉..综观全词;有虚有实;有景有情;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十、以景衬境李白蜀道难写蜀道的难行;第一段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山空..”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这里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十一、以景衬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端正好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创设了萧瑟悲凉的意境:蓝天白云;黄花堆积;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但一个“泪”字;使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反衬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四色山围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收尾张生远去;莺莺含情凝望;夕阳里偶尔又见征马;随即又隐没;只留下一片寂静;烘托出莺莺怅然若失的心境..十二、侧面烘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登高上句写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其实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精辟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势贵族;却独自呆在官邸里以“闲作草”“戏分茶”消磨时光 ;似乎在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从侧面揭露出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以上分别从12个方面对衬托手法作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看出;衬托作为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新教材诗词选篇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鉴于此;了解和掌握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把这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诗歌鉴赏..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检测答案1提示: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因春旱而祈雨的看似热闹的场面;实则内心忧虑;惟恐不雨;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热闹情景;在荒嬉中“犹恐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的闲愁..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力..2提示:运用烘托手法;以碧绿的荷叶烘托罗裙;鲜艳的荷花烘托采莲女粉嫩的脸庞;突出采莲女的清新娇艳..将采莲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若隐若现;蕴味无穷..3提示:诗人以“跳鱼”的“拨剌鸣”;反衬江面的静谧;以动破静;愈见其静..4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5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6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7答案有两种..①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②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8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odern chinese M157XIANDAI YUWEN2011.06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中,有5个省份考到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学生搞不清二者的区别。
而在平时的鉴赏过程中,学生也往往把衬托、对比两种手法搞混淆了,把“对比”当成“衬托”,或者相反,有的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遇到这两种手法时就模糊的说成“对比衬托”。
现实中因为人们常把对比衬托连用,有人便误以为对比和衬托是一回事。
其实,对比和衬托是不同的两种表现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露得更加尖锐。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但是,作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的差别还是明显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请参看下面几例:(1)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的《燕歌行》)(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对比与衬托
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一:
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 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 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4、
(1)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2)将农民 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 的场景形成对比,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 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3)寄 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 怒,揭示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结束
正衬 用次要内容从正面 衬托主要内容
以乐景衬乐情 以哀景衬哀情
衬
……
托
分 类
反衬
用次要内容从反面 衬托主要内容
以动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
……
例1、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 吴国,凯旋,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 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 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 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 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例2、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白梅?
(1)找出双方 甲方:首句中“冰雪”,第二句“混芳尘”的桃李。乙 方:白梅 (2)确定关系: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冰雪”写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 格和坚韧风骨;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白梅不同流俗 的高洁性情。
衬托和对比
题型之二: 题型之二:内容分析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 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的? 面来写的? 答案:是梅。从花开的季节、花的颜色、花的香气、 答案:是梅。从花开的季节、花的颜色、花的香气、 花的姿态以及种植的地方等方面来写梅花的。 花的姿态以及种植的地方等方面来写梅花的。
两者区别
•衬托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衬托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衬托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陪衬事物都是为被陪衬事 物服务,都是为突出被陪 物服务,都是为突出被陪 衬事物; 衬事物;对比重在表明对 立关系,对立的双方没有 立关系,对立的双方没有 主次之分,是平行并列的. 主次之分,是平行并列的.
基本题型之一: 基本题型之一:词语理解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诗眼” 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诗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自” 诗眼”分别是“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 和“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 而着一“ 而着一“自”字、“空”字,便 凄清之极, 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和 寂寞。 寂寞。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 由此而生发的, 由此而生发的,我们才能体验到 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 的情怀。) 的情怀。)
衬托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_ppt(1)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 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 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 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 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 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1、以物烘托人。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 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 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 的低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 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 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 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 言; 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 抒发的烘托。 对比和衬托则是两个对立或相近 的意象之间的关系。
烘托
烘云托月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 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 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 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 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
答题是应包括“以…… 正(反)衬出……,其作用 (目的/动机)是为了突出 (突显)……”。反衬手法运 用的同时自然就包括对比手法 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情 感的?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摘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是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又常混的四种艺术手法。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又有那些区别?很多考生对这个问题迷惑不解。
本文试图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异同一、分析论述(一)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同或者相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突出主要形象的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就是利用次要形象“桃花潭水”从正面来突出主要形象“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又譬如,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利用天台山之高,从正面突出天姥山的巍峨。
反衬,即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者相异的次要形象,通过对比,从反面突出主要形象。
如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属此类。
又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以“百丈冰”的极寒反衬花枝凌寒不屈的俏美挺拔。
又譬如: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只觉得天地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鲁迅在《祝福》的结尾写鲁镇祝福的氛围,实际上是为了反衬祥林嫂死去之悲。
譬如: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二)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ppt课件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 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拿过去 “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 在“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诗 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 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 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 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 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本词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通篇不 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来进行反衬。 在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梦境写得繁华热闹,反 衬出梦醒后的悲哀和凄凉。表达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现实中 的亡国之痛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词中,共提到了九种意象,整体构成了一幅 萧瑟凄凉的秋景,呈献给读者的是一种暗淡的色调,在整首词的结尾写到了“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作者的思乡之苦推向极致,前面的“哀景”就是正衬 了作者的“哀情”。
5
(2)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 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 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 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 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 所说的烘托。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与联系
修辞手法:对比与衬托区别与联系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里也曾明确写道:“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谈。
”衬托与对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衬托,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
也正由于它们有联系,所以有些修辞著作中将它们合为“比衬”(对比衬托)。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修辞格,对比又叫“对照”。
如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例①把两种完全对立的人加以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有的人虽死犹生,人民永远怀念他;有的人虽然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人民痛恨他。
例②把老人与少年的不同的思想状态加以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说明下文之“保守”与“进取”的道理。
衬托则是用描绘相类或相反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的辞格。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他事物的表现手法。
按照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的关系,衬托可以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类。
好的衬托必须主次分明,通过对他事物的描叙,使所要描写的主体更鲜明突出。
从上述两种修辞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对比中对比双方并没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
而衬托双方则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主题表现则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在诗歌教学中,这是两种被经常被分析到的修辞格。
但虽然如此,许多学生却并不能清晰分辨这两个概念,甚至有些学生以为这只是一种修辞格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
另外,有些试题似乎并没有有意分辨这两个概念,有的试题甚至将这两个概念并提,这更加模糊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认识。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都是古典诗歌中“以声衬寂”的典型描写。
明暗相衬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远的江面上一盏忽明忽暗的如 豆渔火都看得清楚,这就使“野径云俱黑”的“黑”显得更加分明。又 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不但未 给青青的松林带来温暖和光线,恰恰相反,使青松变“冷”了,这就 更衬托出松林的幽暗和阴冷。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阑干,纵横的样子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云俱黑白,江居船易火独《明。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水天绕未陂 放田亮竹,色绕星篱斗”,纵“榆横钱,后落分尽外宫槿明佳花亮稀,丽。反衬三夜千色之人暗;,三千宠爱在一身”
李约
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阑干,纵横梅的样尧子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 大厦。”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老桑牛条自 无行叶归土高来生,烟适寒,《鸦箫站管燕立迎牛龙歌背水行,庙寒前》鸦。之:静“附于战牛之士动军,牛前之动半包含死了生寒鸦,之静美,人动静帐相衬下,犹构成歌了新舞颖”的画面。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衬托与对比2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三、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明手法 点明诗歌用了什么手法,是 对比还是衬托。
同:都有对照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或 情感或形象)进行对照来完成。
异: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突 出被陪衬事物的。被衬托事物(主体) 可以不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 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用 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类属相同。
区分方法
1、找出用于对比或衬托的双方。 2、分析双方关系(有主次之分,突出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如: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 反衬:用次要内容从反面衬托主要内 容。
例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
衬哀情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王维《鸟鸣涧》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二、区分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之衬托与对比
重难点: 1、能正确区分衬托与对比这两种
表现手法。 2、能够规范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一、概念
1、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事物或同一事 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 一种表现手法。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答:本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表现
烘托、衬托、对比
烘托、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正衬,如: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诗用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
李诗写冰凉的月光,写月下似雪的沙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没有半点暖意,以哀景衬哀情。
正衬,一般情况下也可叫“烘托”。
在诗歌鉴赏中常有“侧面烘托了”等说法,即是把衬托与烘托一起在说。
其实,这一说法中的“烘托”是说作用,能“烘托”出某某效果;而从表达技巧上,所用的手法叫“衬托”。
烘托与衬托也有区别。
烘托,作为表达技巧,一般是从氛围、环境上起作用,而衬托是对人、物上起作用。
烘托的例子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其中写月,即是烘托当时听琵琶曲之后悲凉的氛围。
反衬,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杜诗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这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许浑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陆游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对比,如: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
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2
对比是两者并举,并不是只突出其中一方。
反衬,是以好的来让坏的显得更坏,或以坏的让好的显得更好。
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所谓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1、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2、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例④“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衬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衬,有人往往将它与对比混为一谈,其实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可见,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写作手法。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个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 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衬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 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 成清泪”)。
诗歌鉴赏之对比衬托的区别
观祈雨
李约
漫成一首
杜甫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 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 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 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 力量。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乐哀相衬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在一首别意绵绵的诗中,以“红叶青山” 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了诗人离愁别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
练一练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融,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 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但作者 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鲜明 对照,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自不待言。
绿叶相称花更艳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衬托手法
动静相衬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老牛自行归来,寒鸦站立牛背,寒 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包含了寒鸦之静,动静相衬,构成 了新颖的画面。
声寂相衬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找出上片的关键词语,然后说说作者描绘初春美景的目的
离愁,以乐景衬离愁,从而受到强化离情别绪的效果
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以声破寂,愈见其静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 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 就是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深。利用事物的对立 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 的一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 突出环境的幽静。 对比是指诗人把两个相矛盾(或相反对)的事物、 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给予对照比较,俗点说,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等等。用对比的方法, 能凸显特征,揭示矛盾,言志抒情都很强烈,给人以深 刻印象。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阑干,纵横的样子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 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 大厦。”
明暗相衬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远的江面上一盏忽明忽暗的 如豆渔火都看得清楚,这就使“野径云俱黑”的“黑”显得更加分 明。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 色不但未给青青的松林带来温暖和光线,恰恰相反,使青松变“冷” 了,这就更衬托出松林的幽暗和阴冷。
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 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声衬寂的方法。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都是古典诗歌中“以声衬寂”的典型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