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手法之反衬与对比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衬托手法

诗歌鉴赏之衬托手法

• 烘托是一种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 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 出。
• 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象, 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衬托是有近似条件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 主体。
衬托与烘托之间,相同点在于都是一方的 出现是为了表现另一方;不同点在于烘托 所要借助的那个甲或乙暗示出所要表现的 事物或人,这样一来,所要表现的事物就 不会出现在句子当中了;而衬托却是使用 的双方,即甲乙都将出现在原句中,只是 二者一个是主要表现的事物,另一个是次 要的陪衬而已。
正衬:用类似的东西(有近似的条件的事物) 来衬托。 反衬: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 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包括:以动衬静 以美衬丑 以乐衬苦 以声 衬寂(以闹衬静)乐哀相衬 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 效果。
• 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 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 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甲乙衬托,有主次之 分,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通过衬托, 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 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 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 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 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 ③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对比,两 者要么同一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 而甲、乙衬托,两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 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就是言此而意彼。
• 托物起兴的方法:
• 借景以引事:文章开篇就给读者展现一幅大自然 的迤俪风景,以此吸引读者,调动起读者的审美情 趣,兴味盎然地阅读. • 如冰心的《笑》开头这样写:“雨声渐渐地住了,窗 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 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真没有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 一幅清美的图画!”这个开头,用简洁传神的笔触, 勾画出作者眼中的独特画面,把读者带进清幽的 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
诗歌鉴赏之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或对立的条件, 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 形象。 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 主体。 主体。
•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月正春风.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氛。诗人抓住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 最有代表性的 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事物从正面极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力描写秋寒, 力描写秋寒, 这是渲染的手 法。 、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手法, 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侧面 描写,作为陪衬 陪衬, 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 事物鲜明突出。 事物鲜明突出。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 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 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①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问:你认为诗中“辛夷花尽杏花飞”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用晚春时节的残花来反衬(衬托),突出幽竹清阴不改 的形象。要点是“反衬”(或“衬托”)。但有人答成了正反对比。 误区在哪里呢?关键是未能搞清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可是,同样是古诗手法鉴赏题,有时又会出现答“对比”与答“反 衬”都算正确的情况。且看下面一题: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
但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 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反衬,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的,其两个方 面则不一定是同“质”的事物,如“乐景衬哀情”,“景”与“情”并非同质。上面的“天可老, 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所以不能答成“对比”,是因为“天”“海”与“恨”不同质,是用“天 可老,海能翻”这样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恨”的。
对比与反衬的不同,更在于各有各的用法和作用。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其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 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
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体可分 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 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对比和衬托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对比和衬托课件
• 当然这也正表明对照与衬托是两个不可分的手法。 • 衬托的基底就是对照。
• 方法归纳 • 1、诗(词)中将(事物或内容)与(事物或内容)对照 • 2、突出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感情)。
• 典型例题 • 【例题一】
五洲夜发 阴 铿(南朝)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 【题目】最后两句采用的手法,简析其作用。(4分) • 【答案示例】对照, 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的歌唱与“愁人”的内心 急切、焦急不安形成鲜明对照,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
• 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自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是一种自身的对照,是个人状况与心理 状态的对照。它近乎一种悖论,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对照,悦华准备 另文详说,不过可以附更多的例: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杜甫《兵车行》)
这两个是诗歌手法的大概念,广泛使用于诗歌创作的各个层面。 • 比方,对照可以作为结构方式,也可以作为修辞、抒情、议论、说
明的方法。 • 衬托,不仅可以物衬物,以人衬人,也能够以景衬情。 • 正因为它们应用广泛,难以类分,所以只好归为“一般表现手法”,
这个“一般”是指“普遍”。 • 下面就从描写的角度谈。
• 【例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
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 名华清宫。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及举例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及举例

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及举例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也是修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居易《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手法的类型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分析4. 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步骤5. 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在诗歌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如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鉴赏一首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诗歌资料,包括文本、译文和赏析。

2. 准备对比手法鉴赏的诗歌案例。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和对比分析。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a. 解释对比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b. 强调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能够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2. 第二步: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

a. 直接对比:指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b. 间接对比: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凸显差异。

c. 对比反衬:通过对比强调主题或情感。

3. 第三步: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案例。

a.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分析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b. 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4.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对比鉴赏实践。

a. 分配一首诗歌,要求学生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形象 地写出愁绪如春水东去,有逝去飘零之感。
2、“误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尘网”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 “池鱼”自比,“旧林”、“故渊”喻清新 的农村和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 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 居之意。
比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 雨连绵滋润之态,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对这场春雨的爱好之情。
课堂练习:
《梅花》
1、“凌寒独自开”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面对寒冷的环境傲
•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月互文见义,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 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两个“笼” 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
含蓄类1双关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 表意含蓄、奇妙
•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个人简历模板】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xx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作者:王庆红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10期诗歌作为一门唯美的艺术形式,要讲求艺术技巧。

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中,反衬和对比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

众多的名篇经典中,由反衬或对比形成的佳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新歌赏析中,许多学生容易混淆这两种表现手法。

笔者试着对新教材诗词单元的相关篇目作了一些简要的分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两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首先,要明晰概念。

在诗歌教学中,这是两种经常被分析到的修辞格。

虽然如此,许多学生却并不能清晰分辨这两个概念,甚至有些学生以为这只是一种修辞格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

为此,我们必须帮学生了解并分清这两个概念,从而提高辨别能力。

(一)对比又叫“对照”,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修辞格。

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盈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轻肥》)杜甫用他的如椽大笔,将装点得像仙界一样的骊山宫与宫门之外的倒路尸体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咫尺之间,荣枯差别如此,令人震撼。

而白居易则是将内臣行乐图与江南“人食人”的惨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命运的同情。

(二)反衬是衬托的一种,是用描绘相反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事物的修辞格。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反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好的衬托必须主次分明,通过对他事物的描叙,使所要描写的主体更鲜明突出。

如:(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照、衬托区别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照、衬托区别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照、烘托区别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个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述的对象加倍鲜明,使所要描述的气氛加倍强烈。

衬托分为正衬、反衬。

一、正衬用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朝气蓬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另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二、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

亚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乐。

”李煜《望江南》一词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旧日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漂亮景象反衬出羁留汴梁的亡国之君内心的无穷悲怆:乐只在梦中。

另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以“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的美好景物及衬闺阁孤寂秋苦;“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无好问《颖亭留别》以鸟之悠悠反衬思归春内心之急急。

有的诗,能兼用正衬—反衬。

李白有《清平调》(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首句以花受香露正衬贵妃承幸,二句以楚王梦遇神女的虚幻反衬玄宗得贵妃真实,三四句以靠新妆专宠的赵飞燕反衬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都是古典诗歌中“以声衬寂”的典型描写。
明暗相衬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远的江面上一盏忽明忽暗的如 豆渔火都看得清楚,这就使“野径云俱黑”的“黑”显得更加分明。又 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不但未 给青青的松林带来温暖和光线,恰恰相反,使青松变“冷”了,这就 更衬托出松林的幽暗和阴冷。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阑干,纵横的样子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云俱黑白,江居船易火独《明。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水天绕未陂 放田亮竹,色绕星篱斗”,纵“榆横钱,后落分尽外宫槿明佳花亮稀,丽。反衬三夜千色之人暗;,三千宠爱在一身”
李约
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阑干,纵横梅的样尧子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 大厦。”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老桑牛条自 无行叶归土高来生,烟适寒,《鸦箫站管燕立迎牛龙歌背水行,庙寒前》鸦。之:静“附于战牛之士动军,牛前之动半包含死了生寒鸦,之静美,人动静帐相衬下,犹构成歌了新舞颖”的画面。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修辞技巧导练:对比衬托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修辞技巧导练:对比衬托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修辞技巧导练:对比衬托手法(附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对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对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二、方法归纳1、诗(词)中将XXX(事物或内容)与XXX(事物或内容)对比2、突出强调了XXX(内容),表达了XXX(感情)。

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2012年宝山二模)五洲夜发(南朝)阴铿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题目】最后两句采用的手法,简析其作用。

(4分)【答案示例】对比,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的歌唱与“愁人”的内心急切、焦灼不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

【例题二】(2013年普陀区二模)【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题目】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4分)【答案示例】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四、课堂训练题【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 在诗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 到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和 “反衬”就是其中两个常用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种手法 的区别。
什么是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 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 出来的一种方法。 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比出二 者的不同点,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 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为了对 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 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 物从旁陪衬的方法。反衬表 现手法的运用,主次是分明 的。具体有动衬静、乐衬哀 喜衬悲、丑衬美等。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总之,在古诗鉴赏中,分清是 反衬还是对比,首先整体把握 然后从基本意象入手,具体分 析这些意象是平行并列还是有 主有次,这是区分对比与反衬 的基本做法。
• 练习巩固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
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 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 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 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 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 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谢谢
落任东风。” 的作用是什么?
•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
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 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 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 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 “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 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 已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 “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 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 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诗歌鉴赏:衬托与对比

诗歌鉴赏:衬托与对比
教材版本:鲁人版 学段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学期:高三上学期 课名: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衬托与对比 教师姓名:杲树朋 所在单位:章丘市第五中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
——衬托与对比
这个大家很熟悉吧,秋香怎么就那么美呢?
阿 弥 陀 佛 , 哈 哈 !
这 是 什 么 手 法 ?
这 是 什 么 手 法 呢 ?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 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一: 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对比双方都要出现,双方类属相 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事物(主体)可不出现, 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 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 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运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 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 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 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的憎恶和否定。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反衬与对比的区别
对比
比较
反衬
烘托
反衬与对比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
反衬与对比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孟云卿
反衬与对比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 冰
反衬与对比
过华清宫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吴融
反衬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李约
衬 托 分 类
正衬 情景和谐交融
乐景衬乐情 哀景衬哀情 …… 以动衬静
反衬 情景、动静相反
以声衬寂 乐景衬哀情
……
正衬 —说明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元稹
反衬 —说明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