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张)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Ⅰ.描写方式: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8226;侧面描写1.渲染烘托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声”来反衬“庭阶寂寂”的还有用事物状态(或说情态)来渲染的情况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前两句写作者此番归来是“春风三月落花时”,眼前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二.正面描写1.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2.虚实结合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3.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4.观察角度的变化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5.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致而又具体的典型情景,加以生动细致描绘和刻画的方法如元稹(唐)《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里,宫中的红花无声无息地盛开,此时正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环顾左右,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闲坐无聊,一个个数说着玄宗昔时的繁华盛世此诗在塑造意境上主要用三种方法:一是细节描写,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写宫女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看似轻笔带过,实则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又如唐代诗人李端《听筝》:“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时时误拂弦”的细节,把“欲得周郎顾”的微妙心理情态表现得入木三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虚实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Ⅱ.答题模式:(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Ⅲ.实战练习:(晚练完成前4题,其余作为课外补充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8226;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读张舜民(宋)《村居》,完成下面两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2)分析此诗主要用来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6.读欧阳修的《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体会其首句运用色彩渲染的描写方法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8226;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技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课件38张
(1)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4分)
①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颔联,颈联写局 部之景。
②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③视听、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紫艳、红衣是色彩的描绘;“雁横塞”是动态, “人倚楼”是静态。
写出了长安秋天景物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内心因思念家乡而 生的孤寂之情。
比兴、 联想、想象、 抑扬、
小中见大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
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烧完了。美好的重阳节又到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 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 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
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
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
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 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3.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 的不宁,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典题展示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1.白描:纯用线条勾勒,不事雕琢,不加渲染烘托,不注重色彩。用简练的 叙事性语言突出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2、象征:借助某具体形象,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3、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两种,表达不同情感。 4.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通常以物(特定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的心理或 事物特征。 5.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6、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 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7.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手法。 8.虚实结合: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 写想象、回忆、梦境。 9、细节描写: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包括 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心理。 10、其它 16 觉度(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角度(上、下、远、近),色彩。
高考链接
二、(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状(1分);虚实相生,把伤别之情、羁旅之苦淋漓尽致地表达 出来(2分)。
12
经典回放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 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 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 歌的内容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衬托
• 衬托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之别,但最常用的 还是反衬。
• 衬托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景衬、动静衬、明 暗衬。
(一)、情景衬
1.以乐景衬哀情 为了突出人的愁苦之情,诗人有时会用鸟语花香、莺 歌燕舞之类的“景”来作反衬,借乐景与哀情之间的矛 盾达到“倍增其哀”(王夫之《姜斋诗话》的效果。
2.以哀景衬乐情 衰败、萧条之景常容易产生悲怆、幽怨之情。古诗词 中诗人有时会利用这“哀”景来衬托诗人乐观、昂扬的 “乐”情。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 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种悲凉、萧条的景象。三、四句 却写出了慷慨的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尽管景是悲凉、萧条的,但情却是豪放、豁 达的。这样以悲景衬豪情就使豪情更显豪放。
[例] (2014·天津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
答。(2 分)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歌从侧 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
正面描写
A、空间顺序
•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等。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 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 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 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 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 建章:宫殿名。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有什么作用?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2、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 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 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课内自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6、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
参考答案: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 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7、点面结合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外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4、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 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什么情感?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 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 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
试简析词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诗歌鉴赏中的抒情和描写手法
■ 李 云飞
鉴赏评价 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 次最高 的一 个层级 , E级 。它是需要 以识记 、 为 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基础 , 还需要文学 、 文体等许多知识 和能力参与才 形成的一种专 门能力 。要正确地 解答诗歌鉴赏这类 题, 就必须 了解诗歌的一些 常用 的表现手法 。 抒情手法 1 直抒胸 臆。这 是一种不 要任何 “ 着物” 而 . 附 , 由诗人直接对 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 态度 的抒 情方式。如陈子 昂的《 幽州 台歌 》 “ 不见 古人 , 登 :前 后不见来 者。念天 地之悠悠 , 独怆 然而涕 下。 全诗 ” 以慷慨悲凉的调 子, 通过 登幽州 台直接表达 了诗人 功 业 难 就 、 怀 壮 志 的 悲 愤 和失 意 苦 闷 的情 怀 。 空 2借景抒情( . 寓情 于景 ) 。即诗人把 自身所要抒 发的情感 、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 中, 通过描写景 物予以抒 发。如杜 甫的《 句》 “ 绝 :江碧 鸟逾 白, 山青 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 日是 归年? 全诗抒 发 了羁 何 ” 旅异乡的感慨 , 诗人借清新美好 的春光景色的描写 , 透露出 了思归的感 伤 , 以乐景写哀情 , 别具韵致 。 3借 物抒情 ( 物言志) . 托 。诗人借 自然界 中的某 物 自身具有的特征 , 来表达某种志 向或情感 , 中的 诗 物带有 了人性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 :垂绥饮 蝉》 “ 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 自远 , 非是藉秋 风。诗 中 ” 三 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 , 出了蕴含的真理 , 道 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 自能声名远播 , 从而 表达 出对人 内在品格 的热情赞 颂 和高 度 自信 。 4借 事抒 情( . 寓情于事) 。诗人将感情巧妙地蕴 含在叙事 中, 从动作 、 心理 等方面加 以描述 , 表达各 种情感 。如张籍的《 秋思 》 “ 阳城 里见秋风 , :洛 欲作 家 书意 万 重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行 ” 诗人借助 日常生活 中的一 个片段 , 即寄家 书时 的思 想活动和行动细节 , 真切细腻地表 达 了作 客他 乡的 游 子对 家 乡亲 人 的 深 切 思念 。 5 情景交融。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 的 自然 景物 . 或生活场景 中 , 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 画来抒 发 感情 。乍一看好像是单纯地 写景 , 实际上 蕴涵着 诗 人喜怒哀乐的感情 , 也是一种 间接而含 蓄的抒情 方 式。如杜牧的《 江南 春绝句》 “ :千里 莺啼绿 映红 , 水 村 山郭 酒 旗 风 。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少 楼 台 烟 雨 多 中 。全 诗 以 明快 俊 俏 的 笔调 描 绘 了一 幅 美 丽 的 江 南 ” 水乡图景 。尤其是后两句 , 寓了诗人对 南朝统 治 寄 者迷信 佛教 、 修建佛寺 的嘲讽 。 二 、 写 手 法 描 1渲染。本是 国画 的一种技法 , . 一般 是在需 要 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 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更 为 使 突出。用于艺术创作 , 是从正 面着 意描 写。如汉 就 乐府民歌《 江南 可采莲》 “ :江南可采莲 , 叶何 田田! 莲 鱼戏莲 叶 间。鱼 戏莲 叶东 , 鱼戏 莲 叶西 , 鱼戏 莲 叶 南, 鱼戏莲叶北。诗 中“ 戏莲 叶东 ” ” 鱼 四句 的渲染 描 写, 使得全诗生动活泼 , 调优美 , 音 把水 上采莲 的画 面和人们采莲 时欢愉 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巩固练习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 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描写方法
• 动静结合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 虚实结合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
实) • 正侧面结合(正面、侧面、正侧相结合) • 感官结合(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 远近高低结合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 声色形结合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 • 点面结合 • 白描 • 细节描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答题步骤
• 动静是什么+动静写什么+动静 的关系以及表达作用。
练习
兰溪棹(zhào)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比如: 《蜀道难》中,作者先写蜀道的高险,
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 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 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 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与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 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描写手法全总结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全总结| 董腾老师独家干货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古诗词鉴赏之手法题的最后一类-----诗词的描写方法。
白描一、白描: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是不是很直白的描述,将画面不加任何修饰的描绘出来,这就是白描啦!)【例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细描二、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
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例】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
本诗是 如何表现社日热闹的。 【参考答案】本诗写社
社 日 日,不写正面写侧面, 王驾 通过家家半掩扉、扶得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醉人归的生活细节,表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现社日的热闹和节日村 [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民的快乐,笔墨极少而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 内容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5、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练习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从动静 【参考答案】 一二句以“水面平”“ 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 后幽美迷人的静态美。 雨后池上 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 刘攽 动态美。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 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 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评 价 顺 水 又 顺 风 跨 过 技 巧 这 道 关 虚 实 结 合 更 鲜 明 细 节 精 心 显 真 情
侧 陪 正 面 静 衬 动
描 写 手 法 妙 处 多
考 纲 要 求 烂 心 间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三)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1、描写角度: 高低(俯仰)、远近、 动静、明暗(光 影)、形声色味态、感官(视听嗅触味)、 点面(整体与局部)
2.描写内容: 人:外、语、心、神、动、细节等 物:色、香、形、声、味、细节等
由近到远、由上到下
碧瓦范成大
碧瓦前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一二句:远近结合 三四句:上下结合
动静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 国。
诗人是如何突出“早寒”的特点的?
诗人抓取深秋特征性景物,借助树叶飘落,大 雁南飞、“北风”呼啸突出了“早寒”的特点,为 诗人的思乡之情渲染了氛围。
虚实结合
实
虚: 不 在 眼 前 的
在眼前的,实实在在的。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D设想的异地之境。
课文实例回顾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 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 舍。
正、侧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视角变化
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不同,如高 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从不同角度 的描写,使景物更全面,获得美感。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色彩渲染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 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 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表 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又开封”这 一细节描写,显示出作者对这封“意 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 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 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 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 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 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白描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 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勾勒出人 物、事件和景物的情态面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很多同学会问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在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至于不知道答什么。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更幽。”
五、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 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链接高考试题
(2009湖北)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 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 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 联的“静”字。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塞鸿秋 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 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这首元曲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A.由远到近,由白天到晚上,由下到上。
B.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 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 地面转到天空。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浔阳山水 图。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 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 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 时沽酒那人家?
问:这首词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 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 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 时沽酒那人家?
八、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 描绘,以突出形象。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 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 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 的情趣。
九、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 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 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 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 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 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 情。
问:请从色彩的角度赏析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A.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颜色,对比鲜明. B.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碧蓝天的 天空中,白鹭在自由飞翔,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 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 来写:动静结合、以动写 静、以静写动。
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2010广东)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 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 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 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 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 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例题 分析 2
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第三句采用曲写 /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 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 “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 人至深(步骤三) 。
问:这首词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答:A.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B.“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远景与近景相结合,描绘出一幅悠远寂寥的画面。
二、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色)、听觉(声)、
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问:请从感官变化的角度赏析诗句:“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
☆了解描写手法
一、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 写:远近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 合,高低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塞鸿秋 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 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1、这首元曲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问:这首诗在感官调动上有什么特点?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问:这首诗在感官调动上有什么特点? 答:A.本诗由视觉到听觉。
B.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 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 C.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 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六、动静结合
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 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 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 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 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 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 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 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 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 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三、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 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 色彩,明暗对比。注重色彩 的多样与谐调。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 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 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 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绘形、绘声、绘色,如“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问:请从色彩的角度赏析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 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 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 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答案】 ①对比(映衬)。朱与青,绿与白的鲜明对比,表现出景 物色彩的鲜丽。 ②渲染。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悦目怡情 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③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上句由朱樱、青豆、酒组成,下 句由绿草、白鹅、村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答:A.“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 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 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
B.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 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构成 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 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 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 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 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 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 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 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 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1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a.反衬(步骤一)。 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c.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1、观察角度:上下,远近,俯仰,色彩 2、描写内容: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侧结合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渲染、烘托 (5)点面结合 (6)白描 工笔(细节描写)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法? 3、这种手法怎样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