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区分诗歌鉴赏中的对比和衬托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 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 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①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问:你认为诗中“辛夷花尽杏花飞”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用晚春时节的残花来反衬(衬托),突出幽竹清阴不改 的形象。要点是“反衬”(或“衬托”)。但有人答成了正反对比。 误区在哪里呢?关键是未能搞清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可是,同样是古诗手法鉴赏题,有时又会出现答“对比”与答“反 衬”都算正确的情况。且看下面一题: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
但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 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反衬,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的,其两个方 面则不一定是同“质”的事物,如“乐景衬哀情”,“景”与“情”并非同质。上面的“天可老, 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所以不能答成“对比”,是因为“天”“海”与“恨”不同质,是用“天 可老,海能翻”这样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恨”的。
对比与反衬的不同,更在于各有各的用法和作用。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其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 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
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体可分 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 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诗歌中的对比、衬托与虚实结合
本句的表现手法是(?)
衬托。
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和天 台山来衬托天姥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
本句的艺术手法是(?)
衬托。 用蝉鸣反衬林静,用鸟鸣反衬山幽。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 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衬托 对比
三、对比衬托应用
课堂练习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 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 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3、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4、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 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 之情。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1]
孟浩然《早寒有怀》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 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写出深秋 时节的景象。 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 木叶渐脱,北 雁南飞, 雁南飞,北风 呼啸, 呼啸,渲染出 秋天寒冷, 秋天寒冷,凄 飒的气氛。诗 飒的气氛。 人抓住最有代 表性的事物从 正面极力描写 秋寒, 秋寒,这是渲 染的手法。 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使物象明显突出。 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陪衬, 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 出。
阅读下面这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下面 然后回答问题。 分 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 陈维崧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 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注① 轩举:意气飞扬 意气飞扬。 ③轩举 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精选课件
10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阑干,纵横的样子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都是古典诗歌中“以声衬寂”的典型描写。
精选课件
7
明暗相衬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精选课件
11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 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衬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 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 成清泪”)。
诗歌鉴赏之对比衬托的区别
精选课件
1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 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 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 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 力量。
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区别
浅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高考诗歌鉴赏中,几乎每年都会有几套试卷涉及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举近三年试题为例,考到了或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的高考卷,2010有全国卷、安徽卷、天津卷、湖南卷、湖北卷等,2011年有江西卷、福建卷、上海卷、天津卷和重庆卷等,2012年有全国大纲版卷、广东卷等。
但是,因为衬托中的反衬和对比比较容易混淆,许多学生弄不清二者的区别,而在平时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区分不了时,就模糊地说成“对比衬托”。
甚至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时,往往告诉学生,把“衬托”和“对比”都写上,就能踩点得分,而对两者的区别却语焉不详。
这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之一,对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的提高无益。
更为遗憾的是,个别的高考卷的答案或解析,有些模棱两可,也未严谨地区别两者。
例如,2012年广东卷诗歌鉴赏第一题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笔者愚见,这首诗并无对比,其实参考答案后面的手法分析中也没有提到对比。
那么,什么是衬托?什么是对比?对比和衬托有何区别?究竟该如何区分呢?关于衬托和对比,梁宗奎、陈兆福主编的《古汉语修辞简论》这样定义,“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相异的关系,把甲乙两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分主次地放在一起,以乙衬甲,使甲更加鲜明、突出,这种辞格叫衬托,又叫映衬或陪衬”,“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及两种不同情形放在一起作对照,互相比较的修辞方式,它能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从而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爱憎,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关于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古汉语修辞简论》也进行了强调:“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两部分有主次之分,衬体是说明、突出主体的,主体是主要的,衬体是次要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是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对立的事物之间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并列的。
”同样,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里也明确写道:“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上课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对比与衬托
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一:
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 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 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4、
(1)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2)将农民 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 的场景形成对比,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 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3)寄 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 怒,揭示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结束
正衬 用次要内容从正面 衬托主要内容
以乐景衬乐情 以哀景衬哀情
衬
……
托
分 类
反衬
用次要内容从反面 衬托主要内容
以动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
……
例1、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 吴国,凯旋,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 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 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 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 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例2、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白梅?
(1)找出双方 甲方:首句中“冰雪”,第二句“混芳尘”的桃李。乙 方:白梅 (2)确定关系: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冰雪”写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 格和坚韧风骨;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白梅不同流俗 的高洁性情。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五篇)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五篇)第一篇: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平时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衬托、对比两种手法搞混淆了,把“对比”当成“衬托”,或者相反,有的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遇到这两种手法时就模糊的说成“对比衬托”。
现实中因为人们常把对比、衬托连用,有人便误以为对比和衬托是一回事。
其实,对比和衬托是不同的两种表现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露得更加尖锐。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但是,作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的差别还是明显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请参看下面几例:(1)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的《燕歌行》)(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王籍《入若耶溪》)(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区别
•
韩偓
• • •
恻 恻 轻 风 剪 剪 风, 杏 花 飘 雪 小 桃 红。 夜 深 斜 搭 秋 千 索, 楼 阁 朦 胧 细 雨 中。
写出深秋时节 孟浩然《早寒有怀》 的景象。木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渐脱,北雁南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飞,北风呼啸,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渲染出秋天寒 冷,凄飒的气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氛。诗人抓住
•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 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 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 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 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 二、用法的区分 •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正面着笔。 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 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 他身世飘零 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 见所闻,一连 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 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 ㈡、烘托 • 烘托: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 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 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 “烘云托月” 。 • 诗歌中的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 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 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 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
•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 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入 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 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 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 例如:A, 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 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 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 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 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 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 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 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 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比、烘托区别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比、烘托区别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个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
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
衬托分为正衬、反衬。
1、正衬用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2、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
亚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乐。
”李煜《望江南》一词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昔日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美丽景象反衬出羁留汴梁的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悲怆:乐只在梦中。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以“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的美好景物及衬闺阁孤寂秋苦;“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无好问《颖亭留别》以鸟之悠悠反衬思归春内心之急急。
有的诗,能兼用正衬—反衬。
李白有《清平调》(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首句以花受香露正衬贵妃承幸,二句以楚王梦遇神女的虚幻反衬玄宗得贵妃真实,三四句以靠新妆专宠的赵飞燕反衬贵妃的天然国色。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照衬托区别
鉴赏诗歌中衬托对照衬托区别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衬托和对照都是重要的手法,它们能够突出一个事物或概念的特点和意义。
尽管这两种手法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鉴赏诗歌中衬托和对照的区别,并分析它们在不同诗歌作品中的应用。
衬托和对照都是通过对比展现事物特点的手法。
衬托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放在其他事物的背景下来突出其特点,使其显得更加鲜明和突出。
对照则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显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首先,衬托和对照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在鉴赏诗歌中,衬托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对比的形象描写。
通过描绘一些差异明显的事物或情景,诗人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营造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对照则常常通过直接的比较来展示事物之间的差异。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其次,衬托和对照所强调的方面也不同。
衬托通常着重于突出事物的特点。
通过将其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诗人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意义。
对照则是通过展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来强调它们的独特性。
这种方式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诗歌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衬托和对照在表达上也有所差异。
衬托通常使用比较直接的手法,通过对比描写事物的外貌、气味、声音等方面来表达其特点。
这种方式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对照则更常使用象征性的手法,通过比喻或隐喻来展示事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
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和启发。
鉴赏诗歌中的衬托和对照的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诗人通过将登高的人和山脉进行衬托,使得登高者的孤独和无助显得更加突出。
诗中写道:“冉冉孤高者,如何转怀抱?”通过与山脉的对比,登高者的孤独感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又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抒写了一个人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景。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将明月与地上霜进行对比,诗人不仅展现了思念之情,也增添了一丝凄凉的气息。
总之,衬托和对照是鉴赏诗歌中常用的手法,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衬托与对比2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三、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明手法 点明诗歌用了什么手法,是 对比还是衬托。
同:都有对照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或 情感或形象)进行对照来完成。
异: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突 出被陪衬事物的。被衬托事物(主体) 可以不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 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用 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类属相同。
区分方法
1、找出用于对比或衬托的双方。 2、分析双方关系(有主次之分,突出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如: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 反衬:用次要内容从反面衬托主要内 容。
例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
衬哀情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王维《鸟鸣涧》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二、区分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之衬托与对比
重难点: 1、能正确区分衬托与对比这两种
表现手法。 2、能够规范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一、概念
1、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事物或同一事 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 一种表现手法。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答:本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表现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之衬托与对比的鉴别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之衬托与对比的鉴别(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古诗鉴赏表现手法之衬托与对比的鉴别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衬托与对比是古诗写作中的两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中衬托与对比手法运用的比较
用 了衬托 , 这就需要我们阅读鉴赏时 仔细分辨 ,慢慢品味。如 : 陆游 《 秋旱方甚 ,七月二十八 日 夜忽雨,喜而有作》 : 嘉谷如焚稗草青 ,
沉忧耿耿欲 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 , 未抵虚檐泻雨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 : 烘托的妙用 。而王维 的五绝 “ 独坐幽 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 : 篁 ( 幽静 的竹林) 里 ,弹琴复长啸。
诗 釜贯 诗词鉴赏 中衬托 与对 比手法运 用的 比较
袅 王新 亮
高考诗歌要求对形象 、 语言和思 活的鲜 明对比 , 将富商穷农 的矛盾即 想内容进行品评 , 而在鉴赏诗歌的表 : 城市与农村的矛盾突显出来 。 其中 “ 船尾跳鱼拔刺鸣”一句就用了 反 衬。诗 的前 三句着 力刻 画一个 静
月子弯弯照九州 ,
来衬主体事物 ,L;李 白 《 tn 梦游天姥 吟 留别》: “ 天姥连天 向天横 ,势拔
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 对此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 , 作者运用
了衬托和对 比。衬托 ,以冰雪衬梅之
。 欲倒东南倾 。 ”这 里诗人并没有直接 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 几家夫妇同罗帐, 。 说天姥山怎样高 , 而是用以高峻著称 梅之高洁守志。从而表达了坚持理想 几家飘零在外头? : 的五岳 、 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 操守 ,不与世 俗 同流合污 的思 想感 运用对 比,能使描写对象的区别 : 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 ,直插 云霄 ,壮 情 。 更加明显。这首民歌,就是通过强烈 : 丽非凡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 综上所述 , “ 比”和 “ 对 衬托 ” 的对比, 描写了百姓离乡背景的痛苦。 件来 衬托 主体事 物 ,比如王维 ( 诗 的区别在于 : 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 对 又如 , ( 唐)张籍 婿 老歌》 : 佛)的 《 鸟鸣涧》 : 种事物互相 比照,它们之问并无主次 老 翁家贫在山住 ,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共 同表现某 耕 种山田三四亩。 : 月出惊 山鸟,时鸣春涧中。 种思想或意境 ,对 比双方不分 主次 ; 苗疏税 多不得食 , : 其 中一句是 “ 桂花落人 间”的倒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 突出一个 输入官仓化为土。 文 ,以动衬静 ; 、四句以有声衬无 主要事 物 ,一 方是 工具 ,一方是 目 三 岁末锄犁倚 空室, . 声 :全诗用 衬托 手法 ,描 绘 出了清 的,两者主次分 明。因此 ,不可把这 呼儿登 山收橡实。 新 、幽静的情境 。 两种修辞混为一谈 。 0 西江贾客珠 百斛 , 一 再 如杜 甫的 《 漫成一首》 “ : 江 船 中养犬长食肉。 一 月去人 只数尺 ,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 王新 亮,语文教 师,现居江 苏泰 结尾两句通过两种截然不 同的生 - 头宿鹭 联拳静 ,船尾跳 鱼拨剌 鸣。 州。本文编校 :洪 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区分诗歌鉴赏中的对比和衬托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长期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
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是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得分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会使用术语。
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术语,更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术语。
【关键词】诗歌鉴赏对比衬托
进行诗歌鉴赏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鉴赏术语。
尤其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要求用鉴赏语言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进行品评。
所以,要提高答题质量,必须学会恰当地运用鉴赏术语,特别是对有些术语的细致差别更要有清晰的印象,才不至于误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术语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一、对比
诗歌中的“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
比如通过具体的景物作鲜明的对比,来抒发盛衰无常之感。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突出主题,发人深思。
比如李清照的《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此词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词人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二、衬托
诗歌中的“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
比如李清照的《清平乐》中就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
如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词中用钱塘繁华景象和百姓安居景象,衬托欢快情感,赞赏地方官的功绩,这种以乐景衬乐情的写法就叫正衬。
反衬是用次要内容从反面衬托主要内容。
反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2.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3.以虚衬实。
另外还有“以衰衬兴”“以闲衬忙”“以污浊衬高洁”“以平庸衬奇卓”“以丑恶衬善良”。
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中碧江、白鸟、青山、红花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春景图(乐景)。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出不知归期是何年的感叹(哀情) 。
三、“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衬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衬,有人往往将它与对比混为一谈,其实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的《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里这样论述:“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联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式,也叫对比。
”“映衬是用乙事物来作甲事物的陪衬,以突出事物的修辞方式。
……映衬可分正反衬两类。
”可见,从修辞的角度讲,对比与衬托是不同的。
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里也曾明确写道:“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谈。
”
可见,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式。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中匠人与“居大厦”者三个环环相扣的
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以及对弱者的无比同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用“落、出、惊、鸣”等动态词,衬托了山谷的静
总的来说,只要学生记住常用术语,并能准确运用,就一定能在诗歌鉴赏题中发挥作用。
提高诗歌鉴赏成绩应该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