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复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3、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知识要点: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 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三、氧气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氧气和金属的反应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四、氧气的制备:(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二)实验室制氧气1、原理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KClO3 △MnO22KCl+3O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考虑因素: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考虑因素:密度和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撤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案(1)课标要求: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认识缓慢氧化。
3、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5、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6、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7、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8、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本单元知识网络:(3)本单元化学用语扫描: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红磷的燃烧:2、木炭的燃烧:3、硫的燃烧:4、铁丝的燃烧: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4)考点过关及练习:【考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1、右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时,燃烧匙里红磷要,目的是。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4)该实验中是否能用木炭、硫或者铁丝来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填“是”或“否”),理由是:(5)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6)上述实验同时证明了空气中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2012山东烟台)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2】空气的污染和防护知识点1: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主要是气体增多引起的;酸雨主要是和排放过多引起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排放增多引起的。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四〕、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或触媒〕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对概念理解的注意点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教学反思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铁丝应绕成螺旋状〔2〕集气瓶底应有水或细沙
(3)氧气的用途
(4)氧气的制法
工业制法:A、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
实验室制法
A、原理:
B、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C、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D、氧气的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已满,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有较大所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收集已满。
课前布置了预习: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找出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系统。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化学知识学着进行归纳,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展示较好的知识网络图。
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通过互相补充,将基本知识点再现。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一般比较因固定,按体积计算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木炭
〔灰黑色固体〕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3〕放出热量〔4〕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典型例题复习分析典型例题,归纳考点,总结规律。
例1、(2014黄冈化学中考题)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仪器a 的名称是 ;⑵实验室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是 ,收集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序号);⑶用D 装置可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小结]本题的考点是 。
由此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⑴ 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⑵然后根据 和 选择并安装发生装置,而且一定要检查 ;⑶根据 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⑷最后对收 集的气体进行 和 。
例2、右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⑴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⑵I 、II 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 。
⑶该图所示的性质主要体现的是氧气的 。
⑷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小结] 本题的考点是 。
应熟记 、 、 、 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相应的化学反应式。
并应用性质解释现象和理解用途。
因为物质的性质 用途。
[延伸]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⑴ ;⑵ 。
性质氧气燃烧(I )S 、Fe 等 CO 、CH 4等缓慢氧化 (II )Fe 等C 6H 12O 6等练习1、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使用仪器除酒精灯和火柴外还有等。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是。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其中的一个实验我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铁在氧气中燃烧。
①其中第“B”步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②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的是_________ 。
③第“D”步为了使细铁丝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概要
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周期性定律
3. 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原子组成,分子由不同原子共同连接而成
4. 化学式和化合价:原子用符号表示,根据价电子确定原子化合价
5.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6.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原子反应
二、重点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定律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3.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
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定律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 能够根据化学式和化合价求解相关问题
四、教学建议
1. 建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建议教师利用实验、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巩固知识
3. 建议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
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 复习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
4. 带领学生做相关练习题,强化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要求学生总结并归纳本单元知识点
七、自主学习
1.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中应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后应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 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 题 第二单元 复习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2.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污染及防治、具有环保意识,能对防治空气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会进行空气质量预报、日报的表格阅读3.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以及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现象。
2.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2.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第 一 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一、引入新课:(1分钟)学完了有关氧气的知识后,本节课我们来做整理复习。
二、讲解新课(33分钟)知识网络图示(20分钟)⎪⎪⎪⎪⎪⎪⎪⎪⎪⎪⎪⎪⎪⎪⎪⎩⎪⎪⎪⎪⎪⎪⎪⎪⎪⎪⎪⎪⎪⎪⎪⎨⎧⎪⎪⎪⎪⎩⎪⎪⎪⎪⎨⎧⎩⎨⎧⎩⎨⎧⎩⎨⎧⎪⎪⎪⎪⎪⎩⎪⎪⎪⎪⎪⎨⎧⎪⎩⎪⎨⎧⎪⎩⎪⎨⎧注意事项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方法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实验装置等如含氧物质的分解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反应与氧化性化学性质密度溶解性沸点熔点味态色物理性质氧气的性质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的污染源空气的污染用作电光源等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等作保护气氮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氧气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及各组分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224O 、H KMnO ,:C 、、S、P、A ,:、、、、、、:、:、、:、:考题典例分析(5分钟)历届中考回顾(8分钟)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请写出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 装置,其原因是什么?(3)将B 、C 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复习课
专题一、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专题二、氧气的性质
专题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四、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升华
课题
第二单元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空气的成分;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3、掌握氧气的性质以及有关反应;
4、注重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6、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质。
教学
难点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核心问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教学
方法
归纳总结法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探究引路】课件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气体,气体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去集气瓶中,最后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迁移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专题二 氧气的性质
【探究引路】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有火焰,固体燃烧时一般会发光,生成物为液体时产生雾,生成物为固体时产生烟,在氧
初中化学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章复习教案
一、知识梳理
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混合物的分类:均相混合物、非均相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 物质的性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二、重点概念
1. 元素:由一个种类的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3. 均相混合物:组成部分均匀分布在一起,不易看出组成部分
4. 非均相混合物:组成部分不均匀分布,可以看出组成部分
三、重点题型
1. 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答案
2.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对应的内容
3.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4. 解答题: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哪一种属于化合物?
A. 纯净水
B. 纯净铁
C. 能和自己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
2. 均相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3. 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做好笔记
3. 复习第二章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测试
六、扩展学习
1. 了解更多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
2. 实际生活中应用物质的分类概念进行观察和实验
3.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增强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以上复习教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化学第二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为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弟二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弟二单元教案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 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4.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的知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3. 运用化学反应知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四、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
4. 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
2. 讲解(15分钟)a.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解读。
b.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案例分析(15分钟)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思考并分析该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原因。
4. 实验操作(20分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5. 拓展(10分钟)介绍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探索。
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3.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体会化学反应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化学反应- 定义与概念- 表示方法- 常见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 应用领域八、课后作业1. 思考并列举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
2. 尝试解析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原因。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反应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以上是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空气的组成:教师通过讲解、板书、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重点讲解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大气污染:介绍大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国外典型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案例。
4.思考与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1)结合所源自知识,谈谈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
(2)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5.视频观看:观看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纪录片,如《穹顶之下》,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2)新课: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以及大气污染与保护;
(3)巩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大气污染与保护等基本知识。具体包括:
1.理解并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变化规律。
4.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覆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一、知识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二、能力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描述和总结物质的性质。
2. 能够区分和描述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并能够做简单的鉴别。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30分钟)1. 实验一:物质的三态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演示 + 学生操作)2. 实验二: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分(学生实验)3. 实验三: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组讨论)三、讲解(10分钟)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引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概念。
四、练习(15分钟)配合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反思范本: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探究环节中,一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有些困难,需要加强操作技能的指导。
在讲解环节中,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内容过于抽象和深奥。
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下节课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包括酸碱度、酸碱中和反应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讲授新知
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酸和碱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酸和碱的性质:运用对比法,分析酸和碱的性质,如酸的酸性、碱的碱性等。
3.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
4.实验操作方法: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如溶液的配制、滴定实验等,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思维密度。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为导入,如烹饪中的调味品、环境保护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魔法液体”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酸碱中和反应的奇妙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问题情境:创设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会生成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九上化学第2单元复习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系统研究物质的开始,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台阶。
本单元从回顾空气、氧气入手,围绕物质的组成、用途、制法、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学习。
本单元复习分三部分:空气、氧气、制取气体,其主要内容有: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物质的分类、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等知识点,这些内容都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要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整合旧知识,在实验探究中提炼新知识。
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学生首次系统的认识物质、在新课学习中因知识点零碎、学习不够深入、感觉较难。
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复习很有必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进行归类,运用归纳、对比等方法。
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变化及变化规律;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的性质。
认识物质的分类,能区分常见的物质。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和改进,了解空气组成。
2、通过回顾氧气的性质,学会观察、正确记录化学实验现象、体会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空气的危害,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单元复课复目标】1.能够回忆并表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知识网络结构图,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补充、复和巩固。
复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复难点】空气的成分和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本节课对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复。
2.明确复目标,解读目标。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空气1.知识结构:原理→ 现象→ 空气→ 结论→ 污染→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防治2.基本概念: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知识模块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2.基本概念: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知识模块三: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法: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①过氧化氢→水+氧气②氯酸钾→氧化钾+氧气③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 验证方法(鉴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4) 验满方向: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复燃则已集满(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排水法)。
5) 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基本概念: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一变多):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知识概要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3. 化合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与写法二、核心内容1. 物质的分类及区别2. 元素、离子和分子的概念3.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意义4.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平衡反应三、学习目标1. 能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2. 能够理解离子和分子的区别3. 能够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4. 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四、学习方法1. 复习重点知识点,重点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2. 多做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与同学互相讨论,相互学习交流五、任务安排1. 自主学习阶段:预习教材,复习重点知识点2. 巩固练习阶段: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3. 合作探究阶段:分组讨论解答难题4. 总结反思阶段:整理学习笔记,反思学习过程六、课堂实施1. 复习核心知识点,解答疑问2. 进行练习题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3. 小组合作讨论解答难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4.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七、作业布置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八、复习方法1. 查阅相关资料,复习重点知识点2. 整理笔记,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 与同学讨论,互相学习交流九、学习效果检测1.期中考试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考查2.及时纠正并整理错题,查漏补缺3.复习总结,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
2、空气污染物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有害气体: (CO 、 SO2 、 NO2、可吸入颗粒物) 3、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工厂废气
(3)矿物燃料的燃烧
(2)汽车尾气
(4)焚烧垃圾、 燃放鞭炮等。
3、防护措施: (1)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2)工厂废气、经过处理达标再排放。
(3)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优质煤。 (4)改善发动机构造,减少气车尾气中有害气体 的排放。 (5)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潮汐能、地热等。
例:(10河南)许多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分析下列 实验或事实,分别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这些因素是如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示例: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 行得更快,更剧烈。答: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 应速率。 (1)同种食品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质。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2)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气体)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染污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 (2)使动植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3)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染污河流。 (4)破坏大气臭氧层,使地球生命失去对阳光紫外线伤害的保护。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与铜反应而被耗尽。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 + O2 2 CuO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 体积 22mL < 2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 “<”)。 ①②③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用途。
2.初步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进一步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的概念。
2学情分析
新课刚结束,这是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节课。
氧气空气这一部分内容,学生相对而言是学得比较好。
这一届学生,基础知识不太好,氧气制取的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还不是很准确,易书写不完整,氧气支持燃烧的一系列物质燃烧的现象老师混淆。
3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猜谜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活动2【活动】依据提纲系统复习
依据课本第二单元,完成《总复习》的P9-11必考知识整合的考点
1-3,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复习。
活动3【活动】想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能熟练的运用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强化练习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
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指导方案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自学交流
精讲点拨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本就熟悉的空气和氧气,氧气是我们初中化学接触的第一种重要气体,其性质、制取成为我们学习的重难点,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将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提供方法,奠定基础。我们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是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对重难点知识经历一个新的认识、回忆、整理的过程,将基本概念和原理用于具体的解决问题之中,形成能力。
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
78%
21%
0.94%
0.03%
0.03%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引发学生思考,从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明确了学习任务和方法
复习空气和氧气的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经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2、空气的保护
(二)氧气
龙海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教案
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第1课时
课型
复习课
主备教师
李建涛
审核教师
教学目标
(一)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含量的测定;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通过总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反思
课堂总结,回归单元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配合例题巩固运用知识(投影给出)。
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例题的关键点
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对空气和氧气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随时使知识系统化,以便更好的纳入我们的认知系统。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或触媒)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对概念理解的注意点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课前布置了预习: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找出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系统。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化学知识学着进行归纳,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展示较好的知识网络图。
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通过互相补充,将基本知识点再现。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一般比较因固定,按体积计算为: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铁丝应绕成螺旋状(2)集气瓶底应有水或细沙
(3)氧气的用途
(4)氧气的制法
工业制法:A、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
实验室制法
A、原理:
B、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C、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D、氧气的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已满,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有较大所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收集已满。
点燃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
通过对知识的再现,巩固基本概念和原理,发现规律,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运用于实际化学问题,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铁丝
(银白色固体)
(1)剧烈燃烧(2)放出热量(3)火星四射(4)生成黑色固体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木炭
(灰黑色固体)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3)放出热量(4)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红磷
(暗红色固体)
(1)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3)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4)放出热量
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然后以同桌之间互评为主,汇总学生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觉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应善于总结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网络图
脉络清晰
便于记忆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物质(色、态)
反应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式
注意点
硫
(淡黄色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3)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