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
特点与价值
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与价值少数民族文献是中国灿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特点与价值是少数民族文献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与价值,对促进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提高利用少数民族文献意识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少数民族文献是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文献共有的性质,少数民族文献全部具有。
同时,少数民族文献作为特定的文献,它又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用矛盾论的观点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把少数民族文献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五点: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积累性与传递性的统一、老化性与再生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1静态性与动态性少数民族文献同一般文献一样,它也是一种固定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是民族信息的物化结晶,独立存在于人体之外,若没有人作用与它,就处于静止的状态。
而少数民族文献又是供民族社会使用的,随时处于纵横交流之中,在不断运动着,所以又是动态的。
2主观性与客观性从少数民族文献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是民族客观信息反映到人的大脑,经过大脑加工改造后,转换成有关民族的观念信息,所以,少数民族文献所包含的内容,属于民族精神信息,是精神财富。
因此,少数民族文献具有主观性特点。
少数民族文献一旦形成,它就脱离了人的主观范围,异化为一种客观存在。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物化了的思维,凝固了的意识,所以它又具有客观性。
3积累性与传递性少数民族文献是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赖以进步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民族把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传播开来,并且保存下去。
如果没有少数民族文献的积累,就不能继承前人的一切成果,民族任何文化科学方面的发现、发明成果,如果不通过少数民族文献的保存、流传,民族科学文化就不会呈现出当代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
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为媒介进行传递,少数民族文献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的运动,才使少数民族文献得以推广和被利用。
少数民族文献内容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决定了少数民族文献的积累性和传递性,从而使少数民族文献总是处于不断积累和传递使用的连续循环之中。
《无锡陆氏怀仁宗谱》入藏锡山区档案馆
《无锡陆氏怀仁宗谱》入藏锡山区档案馆
袁渊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旬》
【年(卷),期】2013()12
【摘要】近日,无锡市锡山区档案馆史料征集人员积极宣传协调,将新编《无锡陆氏怀仁宗谱》十二卷成功征集进馆,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家谱、族谱专题库。
这套宗谱修编考证严谨、系统规范,蕴藏了大量地方史料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总页数】1页(P9-9)
【关键词】区档案馆;无锡市;宗谱;入藏;仁;史料征集;地方史料;收藏价值
【作者】袁渊
【作者单位】无锡市锡山区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3.5
【相关文献】
1.清代《李氏宗谱》入藏甘肃省档案馆 [J], 冯志萍
2.《大桥张氏(培川堂)宗谱》入藏张家港市档案馆 [J], 陶忠华
3.一代才女陆小曼宗谱入藏常州市档案馆 [J], 蔡炜斌
4.《礼社薛氏宗谱》入藏无锡市惠山区档案馆 [J], 吕学新;彭伟
5.无锡市滨湖区档案馆接收入藏全套《宋氏宗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视族谱档案的研究价值与收集工作(徐登科整理)
重视族谱档案的研究价值与收集工作一、族谱档案的主要内容。
1·族谱档案的历史演变。
族谱是宗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文献汇编。
族谱的内容随宗族组织的发展而变化。
原始社会,宗族组织表现为氏族,若干血缘关系密切的氏族组成部落,再由若干部落组成部落联盟。
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产生。
组织内部用不成文习惯法管理。
西周为典型的宗法社会。
整个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族,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子。
大宗之下分为若干等次的小宗,诸侯、卿大夫为相应层次的执政者。
宗子政权与族权高度统一,宗族组织为基本的关系和施政的着眼点。
宗族组织内部以宗谱维系。
西汉时,宗法制崩溃,宗族组织瓦解。
从西汉中、后期始,出现宗法性豪强。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即以宗法豪强作为统治中坚。
魏、晋、南、北朝,宗法豪强势力继续扩张,形成门阀世族。
这种宗族以谱牒、婚姻阀阅作维系。
隋、唐两代,随着科举制的实行,部曲、佃客被租佃制代替,宗法性豪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原有的宗族组织基本溃散。
北宋初年,范仲淹在苏州创义田,“乃设义田,计族人口数而月给之”,主要目的在“收族”。
①欧阳修、苏洵修订族谱:“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斯谱牒互风,亲疏有伦。
”则其目的在建立亲疏伦理秩序,以达到“敬宗”的目的。
②范、欧为当时重臣,苏洵为文坛硕星,他们的实践对当世乃至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定下了封建社会晚期宗族组织的基本宗旨:尊祖、收族、敬宗。
宋儒则从理论上论证宗族组织的原则性,并和封建统治结合起来。
张载、程颐定宗子法:“立宗子法,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
”“若宗子法立,则知尊祖重本,收宗族,厚风俗。
”③南宋的朱熹集其大成,系统提出宗族组织的原则,如“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祖。
”“初立祠堂,则计见田亩,每龛取其二十分之一。
以为祭田,亲尽则以为墓田,宗子主之,以为祭用,如上世未置田,则合墓下子孙,计数而割之,皆立约闻官,不得典卖。
”④从此普遍出现影响到近代社会的新型宗族组织———以祠堂、族谱、族产为支柱,以“联宗收族”、“尊祖敬宗”为目的的宗族。
回族家谱研究文献概况
者忽略了回族家谱的存在 ,忽略了其作 为回族原始文
本 的价 值 与 意义 。
有 著 作 ,也 有 论 文 ,但 更 多的 成 果 表 现 为 资料 ; 1 2 编 ,既 总 结 了不 足 ,也 看 出 了发 展 空 间 ,为进 一 步 研 究 回族 家谱 奠 定 了基 础 。
1 回族家 谱 研 究 中论 文 较 少
通过检 索可 以发现 ,有 近 3 0 篇关 于 回族家谱 的 论文 ( 检索手段 为 :一是通过北京市 民族事务委员会
古 籍 办 编 , 中央 民 族 大 学 出版 社 2 0 0 9年 出版 的 《 回 族 研 究 文 献 题 录》,二 是 通 过 中 国期 刊 网进 行 搜 索 , 三 是 通 过 论 文 中的 引 文 出处 进 行 检 索 ) ,这 些 论 文所
《 澹生堂藏书约》 以示子孙 ,子 目有 四 : “ 日 读 书训 ,
日聚书 训 , E l购 书训 , 日鉴 书训 。 ”[ ]
例二 :王昶 ( 1 7 2 4 ~1 8 0 7 ) ,字德 甫 ,号述 庵 ,一
宝 ,不妨天下有 ,但祝得所 归,勿落俗士手” 。
[ 参 考文 献 ] [ 1 ] 昊 晗 .江 浙藏 书 家 史略 [ M ] .北 京 : 中华 书局 ,
必厚 ,我爱彼更珍 ,搜采成丛薮 ,何待我遗 留,彼 自 能寻剖。子孙若豚犬 ,压架 已孤负 ,摧烧 或化薪 ,弃 置更覆瓿 。尤物遭轻亵 ,贻者执其咎 。不如付 尝音 ,
什 裘 重 瑶 玖 。 品 题 增 光 辉 ,益 令 传 不 朽 。 由 来 天 下
恒不给 ,后人但念 阿翁癖 ,子孙 益之守弗失 。 ”又制
重 千 秋 ,人 无 百 年 寿 ,展 聊 自娱 ,壹计 收 藏久 ?我
馆藏《桂溪项氏族谱》解读
馆藏《桂溪项氏族谱》解读家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安徽省图书馆珍藏徽州歙县《桂溪项氏族谱》,内含大量艺文、人物、名胜、风俗、祠祀、义田等文献。
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状况。
充分解读和揭示该谱,对于研究徽学和当今徽州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族谱徽学文献一、家谱及其主要价值史学家章学诚有言: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
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
家乘谱牒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追踪家谱的历史起源,业界通常从先秦时代算起。
史书记载“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之职也。
”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家谱的体例、纂修等不断变化。
到了明清时期,除官修家谱之外,民间百姓修谱可以说蔚然成风。
特别是在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几乎姓姓修谱,家家藏谱。
且有些家谱一修再修,连续不断,甚至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
特别是在清代,随着活字印刷的广泛流行,在东南沿海福建及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坊间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谱师”、“谱匠”,专门从事修谱之事。
每年农闲季节,“谱师”、“谱匠”们就挑起装有活字字模的担子走村串户到各家祠堂或大户人家印修家谱。
目前存世的大多数家谱均为是这一时期纂修的。
家谱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史学家梁启超说过:“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命,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效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家谱具有纽带作用。
“千家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只要家谱留存家族的根脉就永远清晰。
当今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家谱中都能得到体现。
论回族人物志的史学价值
论《回族人物志》的史学价值白寿彝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史学家。
他一生高作繁富,尤其在中国通史、史学史、民族史等诸多方面撰述丰厚,提出了许多制造性的学术观点,作出了重大的奉献,受到史学界的普遍赞誉[1]。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族人物志》是白先生在回族人物研究方面提倡、主编的要紧高作,分元朝(1985年)、明代(1988年)、清朝(1992年)、近代(1997年)四卷,依时期前后编次。
全书以68卷之部帙,记叙了自回族形成以来的历史人物共326人(其中正传192人,附传134人)[2]。
自1982年开始筹议相关事宜,至1992年近代卷完稿,白先生与十几位学者经十年之一起尽力,完成了这一回族人物研究的创举。
这一功效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有些地址已超出了回族史研究范围,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此予以论述。
一《回族人物志》与回族史研究白先生是一名回族学者,早在30年代,他就致力于对回族历史资料的搜集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他在1942年出版的《中国回教小史》和《咸同滇变见闻录》,别离是回族通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方面的代表作,也是这方面的开拓性高作。
新中国成立后,白先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本民族历史的研究,前后撰写和主编了《回回民族的新生》、《回民起义》、《回族简史》、《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中国穆斯林的学术传统》等阻碍颇大的专著、论文。
“文革”终止后,大型《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占用了先生要紧的精力与时刻,但他仍然不能忘记自己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希望编撰一部“可看的中国回教史”的愿望[3],《回族人物志》即是他为实现这一愿望所作出尽力的功效之一,其中包括了他对回族史研究的许多深切试探与重要假想,归纳言之,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关于回族史研究的理论指导问题。
白先生以为,回族史研究的开展需要在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加紧理论上、政策上的学习”,同时,还“要在资料上多下功夫”。
而在理论与政策方面,一方面要加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高作中有关论著的学习,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党中央民族政策的重要文件”。
河北大学图书馆家谱保护实践与探索
河北大学图书馆家谱保护实践与探索作者:李会敏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14年第02期摘要:家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以河北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家谱保护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家谱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河北大学;图书馆;家谱;保护中图分类号:G2536 文献标识码:A家谱,又称族谱、宗谱、世谱、支谱、房谱等。
它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
家谱的体例大致前有序、凡例,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先世考、像赞、恩荣录、祠堂、坟墓、族产、族规、家礼、世系、传记、仕宦录、艺文、字辈等,后有跋、附,有的家谱还有大事记、谱引和其他一些专题记叙等。
家谱在我国起源很早,随着历史的发展,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
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是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而现在在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人才学、华侨史、法制史、伦理学史等方面都应用家谱资料进行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1 河北大学图书馆家谱藏书现状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家谱种类多、数量大、版本多、价值高,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图书馆员对家谱搜集保护,共收藏家谱835种,9 725册,173姓,其中房谱4种、家乘42种、家谱61种、世谱19种、通谱6种、续谱8种、支谱61种、族谱 261种、宗谱350种、总谱2种,还不乏有伏乘、家传、家记、家书、简谱、统谱、词谱、谱稿等多种家谱文献,每种家谱都作有收藏印记。
家谱纂修年份多为明清民国时期刻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三十余种,最早刊本是元至元三年(1377)汪云龙纂修《新安汪氏族谱》。
还有一种外国族谱,日本原田芳则撰修的《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记录了日本原田家族为中国汉高祖刘邦第二十九代孙阿知王后裔的事迹。
家谱的版本有活字本、刻本、抄本、石印本、套印本、影印本以及排印本等。
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家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版本形式上都是津冀地区收藏家谱最多的一家,被香港中文大学林健忠称为“华冀文彩第一家”。
中国古代谱牒档案遗存及其文化价值研究_李响
湖北档案 10 2010·3
睹,举目可详,此其所以为快也。 ”此表体对谱牒学 的发展特别是对家谱族谱的编修产生了非常深刻 的影响。 ⑥
3、魏晋南北朝的谱牒遗存。 如《姓氏簿状》,这部 谱书由谱学家贾氏所撰,属于亲表谱中的一类。 它集 合了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即全国的所有士庶,合七百 一十二篇。 此书修成后,正本藏于秘阁,另录副本存于 左户。 ⑦
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管理体系,并设置了专门的管理 机构。
谱局是魏晋南北朝政府设置的专门保管谱牒档 案的机构,由令史具体管理。 晋太元间,贾弼之笃好谱 籍,广 集众 家,专 心治 业 ,受朝 廷之 命,编 撰 18 州 ,126 郡谱牒 ,合 712 卷,藏在秘阁。 自此,历代统治 者都 十 分注重谱牒的编修和整理工作,宋、齐之际,为了清查 冒牌士族,都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检籍”活 动。 梁、陈二朝,也留心谱学,派员整理各士族谱系。 北 朝谱籍成书虽少,但北魏太和间,也曾诏诸郡中正各 立本地姓族,名曰“方司格”。
明清时期, 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的集中代表, 主要收藏皇帝的实录、圣训(宝训)和玉牒。 这些档 案均收贮于楠木制成鎏金铜皮包制金匿内。 除了皇 史宬外,内阁大库是清中央最重要的档案库。它保管 着官修的实录、圣训、玉牒、会典等书籍的稿本和因 修史而征集的档案材料。 大库的防范十分严密,“三 百年来,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学士大夫罕有窥其 美富者。 ” ⑤
谱牒资料与人口学研究: 谱牒的核心是世系,每 一部家谱都用连线、图谱或横竖表格的形式,将一姓 一族的始祖及其以下各世子孙上下左右地布列起来, 给人一览便知的清晰印象,并且完整的谱牒应登录该 家族全部成员的姓名、生卒年月日、婚姻状况、子嗣状 况等。 与官方的户口资料相比,这些统计往往更加完 善真实。 ⑩
图书馆对家谱的收藏与利用
图书馆对家谱的收藏与利用【摘要】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保护的重要场所,对家谱的收藏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图书馆收藏家谱的重要性、家谱的保护与保存、家谱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利用、图书馆利用家谱开展研究以及家谱对文化传承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图书馆通过积极收集、保存和展示家谱,有助于传承家族历史、弘扬家族文化,同时也为研究员和普通读者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资源。
未来,图书馆在家谱收藏与利用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推动更广泛的家谱传承和研究。
图书馆既是家谱的宝库,也是家族记忆的延续者,其作用不可替代。
【关键词】家谱、图书馆、收藏、利用、保护、保存、数字化、网络化、研究、文化传承、作用、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世系的重要文献,通过家谱可以追溯家族的渊源、了解祖先的生活和传统,也可以帮助后代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家族历史的关注日益增加,家谱的收藏和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承载着丰富的资料资源,对于收藏和保护家谱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图书馆都设立了家谱馆藏部门,专门收藏整理各种家谱资料,为人们寻根问祖提供了便利。
图书馆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家谱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展示,让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查阅和利用家谱信息。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通过开展家谱研究,不仅可以挖掘家族历史的宝贵信息,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图书馆在家谱收藏与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探寻家族渊源、传承家族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正文2.1 图书馆收藏家谱的重要性家谱是一个家族历代世系和后裔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家谱一直被视为家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收藏家谱具有重要意义。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有助于了解家族的根源和发展轨迹。
图书馆馆藏家谱文献编撰的研究——以武进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馆藏家谱文献编撰的研究——以武进图书馆为例赵利娟【摘要】家谱文献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真实反映,是描写该家族史的百科全书,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常武地区古代家谱鼎盛繁兴,武进图书馆现已收藏续修新谱380余谱.如何利用好现有家谱文献馆藏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是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期刊名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2【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家谱编撰;学术价值;对策思考;社会影响【作者】赵利娟【作者单位】武进图书馆江苏常州213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51 家谱文献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价值与作用1)家谱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百科全书的作用。
我国的家谱历史源远流长,家谱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演变和发展。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是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史料,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典籍。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可以称之为该家族的百科全书。
2)家谱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文献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中涉及的内容有: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庭道德研究资料、家族制度研究资料、经济史资料、人口问题资料、民族史资料、地方史志资料、教育史资料、民俗学资料、宗教史资料、华侨史资料、重大历史事件资料、历史人物资料等。
宁夏博物馆藏清代《赵氏家谱》及所载赵良栋先世内容略考
宁夏博物馆藏《赵氏家谱》,计一套3册,纵24cm、横14.5cm、单本厚0.8cm。
三册分别题名《赵氏家谱》(一)、(二)、(三),首册缺封皮,三册均内页完整,宣纸,清代手抄本,未注页码,三册共计166页。
《赵氏家谱》为20世纪80年代宁夏博物馆征集而来,此前未见于文献著录或记载”。
该家谱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赵氏家族的历史、主要成员世系及事迹等,其中大多数内容记载为目前所仅见。
根据《赵氏家谱》记载,此赵氏一族是在明中晚期自山东先迁陕西,辗转河北,后入宁夏绵延而来,所记共十一世。
赵氏一族自入籍宁夏以后,因名将达官辈出而逐渐声名鹊起,清初著名将领赵良栋,即为此家谱中之第四世,在谱中尤其有大量记述。
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其中关系到赵良栋个人及其家世状况等资料,均来源于各种清代史籍文献资料,主要是各类史志、传记、奏议、纪闻及墓志碑铭等,其中唯缺谱牒一类。
这些史籍文献类型、成书时间不一,虽互有一定补充价值,但也有相承沿袭,且存在错讹有误或语焉不详之弊。
对于赵良栋之前的家族先世情况研究整理尚显不足,甚至都不知具体人名,这难免与缺乏新的有力材料来源有关。
而《赵氏家谱》中关于赵良栋先世的详细内容记载也是目前所仅见,这无疑是对赵良栋家世资料极为有力的一个文献资源补充。
一、《赵氏家谱》之概要《赵氏家谱》(以下简称《家谱》)记载了该赵氏家族的历史、主要成员世系、生卒年月、婚配情况、安葬地点、子嗣、出仕任职及事迹等。
其中篇幅也有详略差异,不尽相同,有的仅一、二页而已,如一世赵继先、十一世赵福墀。
而像赵良栋(为家谱之第四世)就包括其生平记述、《襄忠公战功事迹》《勇略将军赵襄忠公传》《御制祭文》、墓葬碑文等,多达三十页,为其中之最。
《家谱》开篇分别有六世赵之垣、赵之壁(二人宁夏博物馆藏清代《赵氏家谱》及所载赵良栋先世内容略考李海东,王固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摘要:宁夏博物馆藏《赵氏家谱》为清代宁夏籍赵氏一族的家谱类文献,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自明末至清末赵氏家族三百多年的繁衍历史、主要成员世系及事迹等,清初著名将领赵良栋即为家谱中之第四世。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华2267种姓氏宗谱、家谱、族谱目录之三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华2267种姓氏宗谱、家谱、族谱目录之三展开全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之三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国家图书馆家谱总数达7678种,其中善本家谱458种、普通线装家谱4680种、新修家谱2540种,总共约5万多册。
家谱原件收藏的总数量,仅次于上海图书馆,在国内位居第二。
编号题名责任者载体册数出版者出版时间1001 林氏续修族谱林光祖1册西河堂清咸丰9年(1859)1002 醴陵汪氏族谱汪鑑5册惇睦堂清咸丰元年(1851)1003 李氏族谱李凤亭8册镇江李氏清同治11年(1872)1004 李氏宗谱李景瀚2册悫存堂清道光25年(1845)1005 来苏周氏家谱周丰彦1册萧山周氏清嘉庆12年(1807)1006 栝松黉源孟氏宗谱孟振民9册松阳孟氏清同治11年(1872)1007 库川胡氏宗谱胡廷鸿1册永康胡氏清嘉庆19年(1814)1008 金华华山季氏宗谱季永球1册金华季氏清光绪14年(1888)1009 江阳何氏宗谱何盓32册敦彝堂清光绪23年(1897)1010 暨阳周氏七年宗谱周应佳11册暨阳周氏清道光24年(1844)1011 暨阳李氏宗谱李宏春15册.崇礼堂清同治12年(1873)1012 枫泾沈氏支谱沈蓉城纂1册敦叙堂清道光3年(1823)1013 枫泾沈氏支谱沈步垣1册敦叙堂清嘉庆4年(1799)1014 范氏宗谱 范行师 1册 鄞县范氏 清道光5年(1825) 1015 东阳周氏宗谱周人逊2册 东阳周氏 清道光17年(1837) 1016 东阳长衢郭氏宗谱 7册 东阳郭氏 清光绪14年(1888) 1017 东阳何府何氏宗谱 1册 东阳何氏 清嘉庆元年(1796) 1018 东阳何府何氏宗谱 1册 东阳何氏 清嘉庆24年(1819) 1019 东阳何府何氏宗谱 1册 东阳何氏 清道光17年(1837) 1020 东山傅氏十三修宗谱 傅业书18册 金华傅氏 清道光9年(1829) 1021 大元吴氏宗谱2册 义乌吴氏清同治11年(1872) 1022 大溪泉塘胡氏谱系 1册 浏阳胡氏 清 1023 常山龙溪樊氏世谱 樊永让 4册 惇叙堂 清同治5年(1866) 1024 博陵邵氏宗谱 邵岳富 1册 汤溪邵氏 清道光14年(1834) 1025 清溪朱氏宗谱 4册 义乌朱氏 清嘉庆18年(1813) 1026 清溪朱氏宗谱 1册 义乌朱氏 清道光10年(1830) 1027 浦阳徐氏家谱1册 浦阳徐氏 清同治10年(1871) 1028 浦阳仙华方氏宗谱 方家信 7册 浦阳方氏 清光绪6年(1880) 1029 浦阳官岩于氏宗谱 2册 浦阳于氏 清嘉庆12年(1807) 1030 瓯川杨氏宗谱 杨隆浩 2册 缙云杨氏 清同治5年(1866) 1031 米峰任氏宗谱 1册 东阳任氏 清嘉庆5年(1800年) 1032 吕氏贞烈编 吕寿昌 1册 永康吕氏 清同治9年(1870) 1033 乐安郑氏宗谱6册 乐安郑氏 清同治11年(1872) 1034 金华南乡雅傅傅氏1册报本堂清光绪19年宗谱(1893)1035 金华艮溪阮氏宗谱阮开合3册金华阮氏清光绪17年(1891)1036 江左王氏宗谱王槐16册仁安堂清嘉庆23年(1818)1037 暨阳鲁氏宗谱2册孝思堂清咸丰10年(1860)1038 暨阳浣东袁氏宗谱袁若采1册端本堂清道光6年(1826)1039 华溪虞氏宗谱12册义乌虞氏清嘉庆18年(1813)1040 傅氏宗谱傅炳梓7册丹徒傅氏清同治9年(1870)1041 蔡氏宗谱蔡思冕1册平阳蔡氏清宣统元年(1909)1042 博龙溪樊氏宗谱樊永让10册惇叙堂清同治5年(1866)1043 包氏旌义宗谱包墨林4册东阳包氏清宣统元年(1909)1044 包氏旌义宗谱包泰3册东阳包氏清嘉庆12年(1807)1045 包氏旌义宗谱包廉11册东阳包氏清咸丰5年(1855)1046 包氏旌义宗谱包大成3册东阳包氏清道光11年(1831)1047 南岑吴氏宗谱1册东阳吴氏清嘉庆5年(1800)1048 浏阳县祠吴氏族谱吴绍刚19册黄泉源堂清同治13年(1874)1049 暨阳开化吴氏宗谱吴日麟1册三让堂清嘉庆25年(1820)1050 璜皌余氏宗谱余开熊2册思成堂清道光12年(1832)1051 华溪武平李氏宗谱4册永康李氏清同治7年(1868)1052 东阳南岑吴氏宗谱7册东阳吴氏清道光5年(1825)1053 大元吴氏宗谱12册义乌吴氏清嘉庆17年(1812)1054 大元吴氏宗谱16册义乌吴氏清道光12年(1832)1055 苞溪李氏家乘 李汝黻 10册 海盐李氏 清道光15年(1835) 1056 虞门曹氏宗谱曹志赓30册 仪正堂民国8年(1919) 1057 虬川黄氏重修宗谱 黄开簇 4册 歙县黄氏 清 1058 祁门江氏宗谱 江筠 4册 义和堂 清1059 浦阳王氏宗谱王祖聪1册 浦阳王氏 清嘉庆16年(1811) 1060 浦阳李溪王氏宗谱 王至坚 1册 敦本堂 清咸丰8年(1858) 1061 浦阳李溪王氏宗谱 王祖袍 1册 敦本堂 清道光17年(1837) 1062 浦阳李溪王氏宗谱 王斯求 浦阳王氏 清嘉庆23年(1818) 1063 浦阳官岩于氏宗谱 2册 敦伦堂 清咸丰7年(1857) 1064 浦阳官岩于氏宗谱 1册 浦阳于氏 清道光5年(1825) 1065 浦阳官岩于氏宗谱 于德起 3册 浦阳于氏 清嘉庆3年(1798) 1066 萍西陂头文氏族谱 文啸山 1册 在兹堂 清嘉庆11年(1806) 1067 明经胡氏壬派宗谱 胡叔咸 12册 黟县胡氏 清道光6年(1826) 1068 龙溪俞氏家谱 俞大赩 4册 婺源俞氏 清乾隆47年(1782) 1069 龙山郭氏宗谱郭贞彦2册 东阳郭氏 清道光7年(1827) 1070 龙池王氏续修宗谱 王全芝 5册 婺源王氏 清道光26年(1846) 1071 柳湖田氏宗谱 田忠明 4册 丹徒田氏 清道光13年(1833) 1072 旌阳吴氏宗谱吴有恒2册 旌德吴氏 清乾隆14年(1749) 1073 京口开沙王氏庚分族谱 王之政10册 丹徒王氏 清嘉庆25年(1820) 1074 暨阳丁氏宗谱丁祖福4册 刻木堂 清同治7年(1868) 1075 绩溪璜上程承启堂程步云3册承启堂清宣统3年世系谱(1911) 1076 济阳郡丁氏宗谱3册 缙云丁氏 清宣统元年(1909) 1077 会稽达郭毛氏族谱 1册 长发堂 清道光6年(1826) 1078 会稽达郭毛氏家谱 6册 长发堂 清道光26年(1846) 1079 古筑孙氏家谱 孙家晖 6册 黟县孙氏清嘉庆17年(1812)1080 丁氏族谱 丁辅周 12册 崇川李彬彬堂 清光绪5年(1879) 1081 丁氏宗谱丁茂业2册 双桂堂 清光绪2年(1876) 1082 大安小墟罗氏重修族谱 罗榜初1册 萍乡罗氏 清嘉庆9年(1804) 1083 陈氏族谱2册 江西陈氏 清道光24年(1844) 1084 昌溪太湖吴氏宗谱 吴如彬 6册 歙县吴氏 清乾隆30年(1765) 1085 包氏旌义宗谱 包绍芳 8册 东阳包氏 清光绪5年(1879) 1086 雅溪卢氏家乘10册 介祉堂 民国18年(1929) 1087 嶽后井塘刘氏六修宗谱 刘宇清20册天禄堂 民国三十二年(1943) 1088 刘氏六修宗谱 刘廷楷、刘廷珍等 35册立本堂民国三十二年(1943) 1089 丁氏宗谱 2册 杭州丁氏 民国 1090 罗阳朱氏家谱 朱世贤 4册 宝山朱氏 民国23年(1934) 1091 刘氏族谱刘梓培13册 敦睦堂 民国3年(1914)1092 上川明经胡氏宗谱 胡祥木 8册 绩溪胡氏 清宣统3年(1911) 1093 石潭吴氏宗谱吴寿根16册 春晖堂 民国19年(1930) 1094 东阳千祥朱氏宗谱 朱春木 3册 东阳朱氏 民国13年(1924) 1095 绥安吴氏族谱4册泰宁吴氏民国2年(1913)1096 郑氏宗谱 郑厚流 8册 书带草堂民国16年(1927)1097 张氏谱书 张子廉 7册 烟台华益印书馆 民国8年(1919) 1098 余氏宗谱 余德炎 12册 尊孟堂 民国12年(1923) 1099 余氏家谱 余天仲 4册威远余氏 民国3年(1914)1100 许氏宗谱许立庄15册 文正堂 民国21年(1932) 1101 新安吕氏续修宗谱 吕继华 7册德本堂民国24年(1935) 1102 五云世家蒙城赵氏宗谱 赵登连8册 存卷1-5 7-9 赵氏民国17年(1928)1103 无棣张氏族谱张体乾8册 萃文印字馆 民国26年(1937) 1104 桐城白阳金社王氏宗谱王之道18册 谟烈堂民国28年(1939) 1105 遂安方氏族谱 1册 遂安方氏 民国 1106 硕范胡氏宗谱 胡凤鸣 8册 著存堂 民国10年(1921) 1107 石马陈氏宗谱 陈德薰 4册 莆田陈氏 民国16年(1927) 1108 沈庆垂堂支谱沈辅卿8册 慈溪沈氏 民国26年(1937) 1109 青浦南村沈氏族谱 沈乃嘉 4册 青浦沈氏民国23年(1934) 1110 桥东钟氏谱 钟才超 1册 南海锺氏 民国 1111 灊阳金氏族谱 金玉堂 16册 敦厚堂 民国24年(1935) 1112 南阳滕氏宗谱 2册 种德堂 民国18年(1929) 1113 南阳陈氏族谱 陈玉麟 3册 长乐陈氏民国22年(1933)1114 南湖何氏宗谱1册 [出版者不详] 民国17年(1928) 1115 南海烟桥何氏家谱 何毓桢 7册 南海何氏 民国13年(1924) 1116 灵川吴氏宗谱吴绍信5册至德堂民国12年(1923)1117 林氏宗谱 2册 浙江林氏 民国24年(1935) 1118 邻水任氏宗谱 任翺 2册 邻水任氏 民国17年(1928) 1119 金氏家谱 金巨源 1册 嘉兴金氏 民国15年(1926) 1120 济阳江氏统宗谱 江巨鏊 6册民国七年(1918)1121 即墨张氏族谱 张明善 4册 高密通德堂印刷局 民国十六年(1927) 1122 合肥沈氏宗谱 沈振乾 6册 八盳堂 民国37年(1948) 1123 关氏谱考 关豫 1册 杭州关氏 民国18年(1929) 1124 古滕张氏族谱 张星洲 12册 民国二十五年(1936) 1125 东安许氏宗谱 余玉 14册 爱敬堂 民国18年(1929) 1126 东安何氏宗谱 何永珍 1册 仁德堂 民国4年(1915)1127 戴氏宗谱戴文广20册 注礼堂 民国34年(1945) 1128 慈东赐亭沈氏续修宗谱 洪曰湄20册 一本堂 民国11年(1922) 1129 春穀强氏重修宗谱 强鸿钧 13册 敦本堂 民国15年(1926) 1130 春穀方氏宗谱 方义林 10册 叙伦堂 民国10年(1921) 1131 陈氏宗谱 陈沛然 24册 敦本堂 民国9年(1920) 1132 陈氏宗谱 1册 浙江陈氏 民国6年(1917)1133 白坭陈氏宗谱 陈可謌 17册 三水陈氏 民国16年(1927) 1134 遵义胡氏宗谱胡位咸7册 惇庸堂 民国24年(1935) 1135 紫阳龙潭朱氏宗谱 朱秀芝 39册 集盰堂 民国6年(1917)1136 烛湖孙氏族谱孙歧1册松江孙氏民国31年(1942)1137 竹冈李氏族谱 李卓民 6册 南汇李氏 民国10年(1921) 1138 朱氏家谱 朱洁甫 10册 松江朱氏 民国24年(1935) 1139 周氏宗谱世系略 1册 浙江周氏 民国37年(1948) 1140 周氏世谱 周绪恪等 4册 民国二十年(1931) 1141 舟山陈氏家谱陈昌平1册 定海陈氏民国30年(1941) 1142 重修南壁孙氏宗谱 孙智敏 1册 杭州孙氏 民国 1143 赭山严氏文三公支谱 周毓邠2册 慈溪严氏 民国12年(1923) 1144越国世家渊源一本之图 1册 绩溪汪氏 民国35年(1946) 1145 银湖吴氏族谱 吴兆蓉 4册 潮阳吴氏 民国9年(1920) 1146 义门陈氏宗谱 陈树桐 10册 重德堂民国4年(1915)1147 姚氏家乘 姚文籹 12册 嘉兴姚氏 民国 1148 杨氏族谱 杨兆梦 4册 景芝文华斋 民国5年(1916) 1149 雁门童氏宗谱 2册 三松堂 民国5年(1916)1150 严氏家乘严宏熙1册 海宁严氏 民国30年(1941) 1151 严陵郭氏家谱三续 郭宏昌 4册 威远郭氏 民国38年(1949) 1152 延陵郡吴氏宗谱吴铭山1册 处州吴氏 民国11年(1922) 1153 雅川李氏大房家乘 1册 定海李氏民国13年(1924) 1154 续修南浔周氏家谱 周庆云 1册 乌程周氏 民国 1155 秀溪王氏宗谱王茂骈4册 嘉善王氏 民国16年(1927) 1156 新安月潭朱氏族谱 朱承铎 14册 新安朱氏 民国20年(1931) 1157 辛氏支谱 辛佩先 1册 民国十九年(1930) 1158 谢氏族谱谢龙文18册宝树堂民国16年1159 夏氏族谱 夏安廷 4册 仁寿夏氏 民国31年(1942) 1160 席氏支谱席德济2册 济宁席氏 民国11年(1922) 1161 歙西汪氏重辑支谱 汪宗海 6册 歙县汪氏 民国8年(1919)1162 熙湖程氏滙修宗谱 程铭信 3册 世忠堂 民国二十年(1931) 1163 西河卓氏族谱卓颖杰2册 卓氏 民国8年(1919)1164西河九龙[林氏]族谱 1册 福建林氏 民国11年(1922) 1165 西冲瞿氏重修支谱 瞿鸿禨 4册 松阳堂 清光绪33年(1907) 1166 五云郑氏尚义公房谱 郑宗周11册 郑氏 民国18年(1929) 1167 五云王氏宗谱1册 缙云王氏 民国5年(1916)1168 五云世家蒙城赵氏宗谱 赵显达5册民国37年(1948) 1169 五团顾氏家乘 顾乃聪、顾乃明 1册南汇顾氏 民国20年(1931) 1170 王氏世谱 王方昇 4册 民国二十四年(1935) 1171 汪氏宗谱汪鹤年6册 永思堂 民国13年(1924) 1172 鼍阳报村头乡许氏族谱 许可鵴5册 阳江许氏 民国元年(1912) 1173 桐城陈氏迁闽支谱 陈遵楷 10册 团荫堂 民国9年(1920) 1174 天水郡赵氏合编族谱 赵墨林16册成文堂 民国4年(1915)1175 唐氏子英房谱 唐佑衡、唐炜琛 9册香山唐氏 民国23年(1934) 1176 汤浦吴氏宗谱 2册 汤浦吴氏 民国5年(1916)1177 遂安方氏族谱2册 永锡堂民国30年(1941)1178 四川简阳吴氏族谱 吴启御 3册简阳吴氏 民国32年1179 树德堂叶氏族谱1册民国(1912-1949)1180 寿州孙氏支谱孙传栋10册寿州孙氏清宣统3年(1911)1181 史氏族谱史启利5册莱阳史氏民国24年(1935)1182 上海倪王家乘钱基博2册上海倪氏、上海王氏民国16年(1927)1183 任氏宗谱任起? 22册旌德任氏民国13年(1924)1184 青溪周氏宗谱7册达孝堂民国1185 潜川王氏宗谱王光普6册三槐堂民国12年(1923)1186 萍邑邓氏族谱邓氏合族10册亲睦堂民国十一年(1922)1187 梅岙周氏宗谱邵国卫1册衍庆堂民国36年(1947)1188 毛氏族谱毛次俸3册毛氏民国14年(1925)1189 马氏族谱马俊光1册莆田马氏民国29年(1940)1190 渌川徐氏宗谱4册新城徐氏民国1191 陇西李氏族谱李宏标1册三友堂民国7年(1918)1192 陇西李氏续修族谱李春蓉四册巴县李氏民国2年(1913)1193 龙山丁氏宗谱丁既朋12册民国2年(1913)1194 柳塘陈氏宗谱10册东阳陈氏民国20年(1931)1195 临溪吴氏族谱吴元孝2册歙县吴氏民国25年(1936)1196 临江尹氏宗谱1册敦睦堂民国15年(1926)1197 两岳朱氏族谱朱云章2册清远朱氏民国14年(1925)1198 李氏族谱李佑平3册安岳李氏民国20年(1931)1199 李氏族谱 2册 李氏 民国(1912-1949) 1200 李氏家谱 李矩中 1册 民国36年(1947) 1201 李氏家谱 李鸿光 1册 青浦李氏 民国12年(1923) 1202 李氏家谱 李佐辰 8册 长山李氏 民国24年(1935) 1203 李氏家乘 李远荣 1册 富顺李氏 民国28年(1939) 1204 李氏家乘 李曾耀 1册 南汇李氏 民国14年(1925) 1205 李氏家乘3册 耕读堂 民国 1206 旌德吕氏续印宗谱 吕朝熙 14册 旌德吕氏 民国6年(1917) 1207 荆林聂氏续修衡山族谱 聂其杰4册 荆林聂氏 民国5年(1916)1208 泾县王一本堂总录 王维墉 1册 民国14年(1925) 1209 晋安杜氏族谱 杜逢时 3册 晋安杜氏 民国24年(1935) 1210 鵁鶄陈氏家谱 陈诗豪 5册 孝友堂民国12年(1923) 1211 嘉善夏氏家谱 夏国垲 1册 嘉善夏氏 民国 1212 季氏家谱 季同禄 7册 沧州季氏 民国13年(1924) 1213 即墨李氏族谱李道桥4册 思承堂 民国13年(1924) 1214 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 周毓邠1册 慈溪王氏 民国10年(1921) 1215 环山吕氏宗谱 1册 吴宁吕氏 民国14年(1925) 1216 洪氏族谱 洪已任 4册 潮州洪氏民国11年(1922)1217 河南方氏宗谱 方增云 10册 梧冈尚礼堂 民国34年(1945) 1218 何氏宗谱 26册 梅清堂 民国35年(1946) 1219 何氏宗谱何文汉8册顺德堂民国28年(1939)1220 合肥龚氏宗谱 龚照昕 18册 福寿堂 清光绪16年(1890) 1221 海虞翁氏族谱翁同騄1册 海虞翁氏 清同治13年(1874) 1222 [关氏]元昌公家谱 关颂声 2册 番禺关氏 民国26年(1937) 1223 姑熟吴氏宗谱 吴健邦 20册 当涂吴氏 民国15年(1926) 1224 高密张氏族谱 5册 民国13年(1924) 1225 高密杜氏族谱 杜为卓 4册 高密杜氏 民国25年(1936) 1226 枫泾陈氏家谱 陈起凤 1册 民国元年(1912) 1227 飞山洪氏宗谱 洪德明 4册 务本堂民国20年(1931) 1228 方氏家谱 1册 遂安方氏 民国 1229 方氏家谱 方仲权 1册 方氏 民国28年(1939) 1230 杜氏宗谱杜怀诗4册 缙云杜氏 民国2年(1913)1231 东源重修张氏宗谱 张树煌 15册 叙伦堂 民国17年(1928) 1232 东冈寺分支钞谱 朱永治 1册 海宁朱氏 民国10年(1921) 1233 东安徐氏宗谱 徐学坤 3册 东安徐氏 民国10年(1921) 1234 定阳余氏宗谱 余京源 2册 馀庆堂 民国22年(1933) 1235 定阳江氏宗谱江世禄4册 民国21年(1932) 1236 定海孙谦堂孙氏宗谱 孙璧山1册 孙谦堂 民国21年(1932) 1237 慈溪赭山严氏宗谱 周毓邠 4册 奉思堂 民国11年(1922) 1238 春谷蒋氏宗谱 蒋金波4册民国8年(1919)1239 程氏宗谱 程畹香、程凤佐 21册四箴堂 民国五年(1916) 1240 陈氏族谱1册古香室民国(1912-1949)1241 陈氏家谱 陈炳纶 1册 嘉兴陈氏民国11年(1922) 1242 陈方氏谱系陈涓1册 海宁方氏 民国 1243茶园西堡陈贞六里祖家谱 1册中山陈氏 民国10年(1921) 1244 曹氏宗谱 曹时畏、曹时尚、曹时競 28册率性堂 民国三十一年(1942) 1245 保丰圩周氏族谱 周澄清 9册 亲仁堂 民国16年(1927) 1246 宝坻李氏谱稿李大揆4册 宝坻李氏 民国28年(1939) 1247 安徽建德县纸阬山周氏宗谱 周馥11册 世德堂 清宣统3年(1911) 1248 紫阳朱氏家乘朱苏吾1册 恒敬堂 民国9年(1920)1249 浙江湖州双林姚氏家乘 姚美誮1册 浙江姚氏 民国25年(1936) 1250 章氏族谱 章士钊 8册 河间堂 民国24年(1935) 1251 章氏家乘 章合 81册 祀事堂 民国8年(1919)1252 张氏宗谱 张善熏 1册 乌程张氏 民国33年(1944) 1253 张氏宗谱 张涤源32册三治堂 民国12年(1923) 1254 月河陆氏支谱陆树堂、陆树基1册吴兴陆氏 民国25年(1936) 1255 袁六俊三房一支墓图谱系录 袁嘉熙1册 传经堂 民国 1256 余氏宗谱 余殿抡 28册 集贤堂 民国15年(1926) 1257 颜氏族谱 颜永祯 1册 金城颜氏 民国22年(1933) 1258 徐氏家乘 徐国安 4册 中山堂 民国9年(1920)1259 徐氏家乘 徐家鼎 1册 嘉善徐氏 民国18年(1929) 1260 项城张氏族谱张拱宸12册项城张氏民国25年(1936)1261 席氏养初公支谱1册 青浦席氏 民国初 1262西清王氏重修族谱附图 1册 闽县王氏 民国 1263 西清王氏家谱 王子长 1册 闽县王氏民国32年(1943)1264 武城曾氏族谱2册 重庆广文石印局 民国十一年(1922) 1265五云郑氏留思祠知本常谱 1册 缙云郑氏 民国13年(1924) 1266 吴氏宗谱 吴旭昌 3册 海盐吴氏 民国20年(1931) 1267 童氏宗谱童镜川13册 大宗堂 民国二十二年(1933) 1268 汤溪塘头郑氏宗谱 1册 汤溪郑氏民国10年(1921)1269 太原王氏宝山支谱 王锺琦 1册 [出版者不详] 民国19年(1930) 1270 台门陈氏宗谱 2册 缙云陈氏 民国9年(1920)1271 遂阳任氏大宗谱 任正新 6册 积庆堂民国25年(1936) 1272 双溪高氏家乘 高鹰基 4册 归安高氏 1958年 1273 石桥垅李氏族谱 李建荣 2册 鸣凤堂 民国18年(1929) 1274 社前赖氏宗谱 赖宏 11册 永定赖氏 民国2年(1913)1275 上虞罗氏谱 罗继传 24册 贻谷堂 民国13年(1924) 1276 上蒋蒋氏宗谱蒋其?1册 兰溪蒋氏民国5年(1916)1277 上川明经胡氏宗谱 胡祥木 1册 绩溪胡氏 民国 1278 沙溪张氏宗谱 张朝桂 1册 宝山张氏 民国33年(1944) 1279 三槐王氏宗谱 王秀增 1册 兰溪王氏 民国10年(1921) 1280 乔氏宗谱乔先格8册 上海乔氏 民国21年(1932) 1281 砶下溪边蒋氏宗谱 蒋?友 5册 东阳蒋氏民国22年(1933)1282 潘氏族谱3册上海潘氏 民国1283 南通张氏常乐支谱 张謇 1册 南通张氏 民国10年(1921) 1284 罗阳沈氏家乘摘要 沈延台 1册 宝山沈氏 民国38年(1949) 1285 罗溪王氏家谱 王大钊 1册 宝山王氏 民国18年(1929) 1286 罗溪金氏谱略金慰曾1册 宝山金氏 民国7年(1918)1287 罗溪东阳陈氏支谱 陈祖衡 1册 敦谊堂 民国25年(1936) 1288 路氏族谱 路振玉 16册 临淄路氏 民国26年(1937) 1289 鹿城黄氏宗谱 黄福森 20册 崇报堂 民国2年(1913)1290 陇西宗谱李祖佑4册 娄县李氏 民国18年(1929) 1291 龙岩陈锡庆堂族谱 陈耀东 13册 龙岩陈氏民国4年(1915)1292 龙氏家谱 龙源深 1册 松江龙氏 民国 1293 刘氏族谱 刘业 12册 内江刘氏 民国25年(1936) 1294 刘氏族谱 刘国翔 1册 兴宁刘氏 民国9年(1920)1295 刘氏宗谱 刘凤书 9册 敦伦堂民国16年(1927) 1296 凌氏宗谱 2册 湖州凌氏 清 1297 姜氏宗谱 姜嘉旺 10册 渭水堂 民国30年(1941) 1298 江峡周氏宗谱 周茂富1册爱莲堂 民国6年(1917)1299 涧洲许氏宗谱许桂馨、许威 10册追远堂 民国三年(1914) 1300 绩溪县城北城后巷张氏宗谱 张永年6册 叙伦堂 民国19年(1930) 1301 会源蒋氏宗谱6册 东阳蒋氏 民国25年(1936) 1302 黄岩葛癤杨氏宗谱 陶梦松 6册 黄岩杨氏 民国7年(1918)1303 怀邑吴氏宗谱吴桢32册观乐堂民国10年(1921)1304 华峰施氏宗谱 8册 金华施氏 民国7年(1918) 1305 胡氏严陵派支谱胡震和1册 建德胡氏 民国4年(1915) 1306後宅新屋礼房雍和堂房谱 1册 东阳蒋氏 民国3年(1914)1307 横城蒋氏宗谱 1册 东阳蒋氏 民国21年(1932) 1308 海盐孙氏家谱孙锦芳1册 海盐孙氏 民国26年(1937) 1309 海盐丰山徐氏重修家乘 徐丙奎16册 海盐徐氏 民国4年(1915)1310 [龚氏]重修宗谱稿略 龚心湛1册合肥龚氏 民国37年(1948) 1311 高明罗氏族谱 罗锦垣、罗乃彬 13册高明罗氏 民国21年(1932) 1312 高密李氏家谱 李元正 10册 高密李氏 民国23年(1934) 1313 高城吴氏宗谱吴加斌2册 东阳吴氏民国19年(1930) 1314 富阳长春章氏宗谱 2册 富阳章氏 民国 1315 奉川周氏东四房宗谱 周和忠1册 奉化周氏 民国37年(1948) 1316 奉川盛墺周和房家乘 周子锄1册 奉化周氏 民国37年(1948) 1317 凤山南阳叶氏家谱 1册 复兴堂 民国十年(1921) 1318 凤林松溪王氏宗谱 王庆善 6册 民国17年(1928) 1319 芳坂学坦留嘉锺周氏宗谱 周吉文3册 江山周氏 民国22年(1933) 1320 定阳黄氏宗谱 黄起财 2册 敬义堂 民国元年(1912) 1321 丁氏宗谱 丁喜戊 32册 缙云丁氏 民国14年(1925) 1322 瞗邨孙氏家乘孙石如1册 慎德堂 民国11年(1922) 1323 慈溪庄桥舒氏宗谱 舒厚璲 1册 试墨堂 民国17年(1928) 1324 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袁兆墀28册惇叙堂民国12年(1923)1325 慈溪李氏家谱 李贤树 1册 慈溪李氏 民国28年(1939) 1326 慈南徐氏宗谱徐馨桂12册 鸿绪堂 民国3年(1914) 1327 慈东马径张氏後新屋总家谱 张福康1册 慈溪张氏 民国8年(1919) 1328 白竹卢氏宗谱 1册 缙云卢氏 民国7年(1918)1329 朱氏家乘 朱维坤 1册 金山朱氏 民国37年(1948) 1330 重订徐氏宗谱 徐英镜 8册 陈敦礼堂民国10年(1921)1331 郑氏宗谱 郑松山 22册 霞峰裕昆堂 民国20年(1931) 1332 张氏宗谱 1册 继忍堂 民国 1333 云山洪氏宗谱洪锡韩10册 遂安洪氏 民国11年(1922) 1334 余川越国汪氏族谱 汪立中 6册 绩溪汪氏民国5年(1916)1335 岩阳余氏宗谱 1册 遂安余氏 民国 1336 徐坑钱氏宗谱钱让樑4册 丛桂堂 民国16年(1927) 1337 须江周氏五坦总纲谱 周锡福1册 须江周氏 民国26年(1937) 1338 秀峰黄氏统宗世谱 黄潭 2册 民国10年(1921) 1339 岘北周氏宗谱 2册 吴宁周氏 民国21年(1932) 1340 五云周氏宗谱周日希6册 民国37年(1948) 1341 五云陇川卢氏宗谱 卢俊达 29册 民国29年(1940) 1342 五云龙溪冠阳应氏重修宗谱 应昇20册 1949年 1343 五云东川徐氏宗谱 1册 缙云徐氏民国26年(1937) 1344 吴兴沈氏系谱2册 吴兴沈氏 民国 1345 巍东张氏续修宗谱 张昌钰3册东阳张氏民国18年(1929)1346 亭林顾氏支谱顾增辉、顾增耀4册华亭顾氏 民国 1347 坦川越国汪氏族谱 汪大铭 6册 叙伦堂 民国14年(1925) 1348太邑花果园王氏宗谱 38册 三槐堂民国6年(1917)1349遂安县修辑任氏宗谱 1册 遂安任氏 民国 1350 施氏宗谱 施南初 32册 湖州施氏民国23年(1934) 1351 上海唐氏族谱 2册 上海唐氏 民国 1352 濡须萧氏宗谱 萧兰馨等 6册 存仁堂 民国8年(1919)1353 南阳叶氏宗谱 叶万青 18册 尚义堂 民国15年(1926) 1354 李氏宗谱李芹38册 民国二十一年(1932) 1355 旌阳罗湾姚氏世谱 姚文俊 6册 旌德姚氏 民国12年(1923) 1356 旌德东固王氏续修宗谱 王昌榑6册旌德王氏 民国17年(1928) 1357 金谷李氏宗谱 李润藻、李增祥 7册民国二十七年(1938) 1358 蒋溪戴氏宗谱 戴有邻等 23册 民国14年(1925) 1359 蒋氏宗谱 蒋椿森 8册 金华蒋氏 民国20年(1931) 1360 姜氏宗谱 姜荫森 17册 太湖姜氏民国3年(1914) 1361 嘉湖姜氏宗谱 9册 江山姜氏 民国 1362 季氏家谱 季铭瞕 1册 南汇季氏 民国2年(1913)1363 计然村何氏谱江五民2册 世德堂 民国19年(1930) 1364 绩谿程里程叙伦堂世谱 程敬忠6册 叙伦堂 民国29年(1940) 1365 湖山黄氏宗谱 王醒华 22册 慈溪黄氏 民国25年(1936) 1366 宏农郡杨氏宗谱杨达三1册缙云杨氏民国6年(1917)1367 富春龙门孙氏宗谱 17册 馀庆堂 民国 1368 杜氏宗谱 杜文秀 16册 崇明杜氏 民国19年(1930) 1369 丁氏族谱 丁席珍 22册 怀宁丁氏 民国10年(1921) 1370 慈东姚氏宗谱 王载芳 2册 敦睦堂 民国20年(1931) 1371 崇明黄氏支谱黄浏1册 崇明黄氏 民国33年(1944) 1372 婺东莘溪余氏宗谱 1册 金华余氏 民国八已末年(1919) 1373 吴越钱氏七修流光宗谱钱文德6册德本堂 民国3年(1914)1374 吴兴双林镇沈氏家谱 沈蕙笙、沈子槎 2册吴兴沈氏 民国12年(1923) 1375 吴兴荻溪章氏家乘补编 章乃炜1册 吴兴章氏 民国33年(1944) 1376 宛陵蒲塘陶氏宗谱 4册 五柳堂 民国 1377 桐城陈洲刘氏暄公支谱 刘楷模16册 民国7年(1918)1378 天马山张氏家谱张葆熊1册 松江张氏 民国13年(1924) 1379水洋云浦金氏续修宗谱 31册 黄砶金氏 民国35年(1946) 1380 石桥谢氏谱 谢履贞 2册 番禺谢氏民国8年(1919)1381 沈氏宗谱沈九钧15册 白华庄三易堂 民国7年(1918) 1382 山口石林叶氏宗谱 叶桂芳 3册 绥思堂 民国35年(1946) 1383重修刘金二氏合宗家谱20册民国33年(1944) 1384 云间张氏族谱 1册 上海张氏 民国 1385 瀹坑方氏白云堂宗谱 方文蔚4册 歙县方氏 民国19年(1930) 1386 颍川陈氏家谱 陈軮 1册 嘉定陈氏 民国19年(1930) 1387 叶氏宗谱 华锦泉 8册 崇本堂民国10年(1921)1388 徐氏族谱徐宗尧2册青浦徐氏 民国3年(1914)1389 徐氏宗谱徐光瑚3册 合肥徐氏 民国2年(1913)1390 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3册 须江祝氏 民国26年(1937) 1391 岘西杜氏宗谱 22册 东阳杜氏 民国13年(1924) 1392 西陆董氏宗谱 董河莲 2册 敦睦堂 民国6年(1917)1393 西城张氏宗谱 张志超6册九如堂 民国17年(1928) 1394 湶塘任氏宗谱 任杏江、任仲渊 8册东阳任氏 民国4年(1915)1395 潜阳叶氏宗谱叶锦如29册 益圭堂 民国13年(1924) 1396 蓬溪西乡叶氏续修宗谱 叶德生4册 蓬溪叶氏 民国14年(1925) 1397 蘖岭彭杨氏续修宗谱 杨世珍10册 民国36年(1947) 1398 南阳韩氏支谱 韩文麟 12册 民国22年(1933) 1399 南绥钟氏支谱 钟朝煦 1册 绥江锺氏 民国30年(1941) 1400 吕氏宗谱4册 东阳吕氏民国15年(1926)1401粮头田氏可分六修谱 1册 醴陵田氏 民国 1402 丽川姜氏宗谱2册 江山姜氏 民国18年(1929) 1403 李氏宗谱後附对勘坟图 李子英1册 合肥李氏民国32年(1943) 1404 兰溪三阜张氏宗谱 11册 兰溪张氏 民国 1405 旌义包氏重修宗谱 包聿堃 22册 东阳包氏 民国17年(1928) 1406 锦溪卢氏重修宗谱 6册 东阳卢氏 民国5年(1916)1407 金华华山季氏宗谱 季大容 6册 金华季氏 民国元年(1912) 1408 金华艮溪阮氏宗谱 阮兴礼3册金华阮氏民国14年(1925)1409 江左王氏宗谱 17册 遂安王氏 民国6年(1917)1410 江阳何氏宗谱 8册 江山何氏 民国15年(1926) 1411 嘉善项氏支谱项乃斌1册 嘉善项氏民国24年(1935)1412 嘉定钱氏盛泾支世系考 钱师仪1册 嘉定钱氏 清 1413 滙溪张氏支谱 张暎照 6册 青浦张氏 民国5年(1916) 1414 璜皌余氏宗谱 10册 馀庆堂 民国 1415 黄堂丰氏文献谱 丰桂棻 6册 仁让堂 民国17年(1928) 1416 黄氏家乘 黄岳生 52册 亦政堂 民国3年(1914)1417 环河项氏宗谱 项增寿 1册 金华项氏 民国19年(1930) 1418 淮裔郑氏家谱 13册 江山郑氏 民国2年(1913)1419 郭氏族谱 郭惠南 1册 大浦郭氏 民国18年(1929) 1420 桂林洪氏宗谱洪业远8册 歙县洪氏 民国12年(1923) 1421 官溪胡氏三派宗谱 8册 官溪胡氏 民国10年(1921) 1422 顾氏家谱 顾廷光 1册 嘉善顾氏 民国17年(1928) 1423 奉川俞氏房谱 戴乾 1册 显承堂 民国22年(1933) 1424 枫泾沈氏支谱 沈邦垣 1册 松江沈氏 民国14年(1925) 1425 莪溪朱氏宗谱2册 东阳朱氏 民国3年(1914) 1426 东阳癓国楼氏宗谱 6册 东阳楼氏 民国6年(1917) 1427 东阳南岑吴氏宗谱 1册 东阳吴氏 民国6年(1917) 1428 东阳何府何氏宗谱 2册 东阳何氏民国9年(1920)1429 东湖盛氏宗谱夏增荣3册兰溪盛氏 民国5年。
从宁安地区几部谱书看家谱的史料价值
黄 旗第 四参领属 下 ,第 六佐领 比丁将瓜 尔佳 氏与傅 察 氏两姓设 为轮 管佐领 ,顺治年 间拨赴 宁古塔驻 防。道 光十七年 ( 8 7)经左 政那公 、松 公重修 ,其 后人分 13 别于 同治十一年 ( 8 2 1 7 )、光绪九年 ( 8 3)、伪满 18 洲 国康 德元年 ( 9 4)续修 族谱 。伪满洲 国康德年 间 13 修谱 的所有 资费 ,皆 由宁安 县西南 的关玉 圃承担 。至 满洲 国康德 年 间修谱 时上舍 哩关 氏已传 2 代 ,可 见其 1
( )《 一 京都 吉林宁 古塔三姓 等处 陈满洲 关姓 宗
谱书 》 瓜尔佳 氏 ,满语 为 “ u l ia h l” ,译为 关 g wagy aa
雍 睦” ,雍正皇帝进一步指 出 “ 凡系世 职官员, 令其预
先缮 造家谱 , 贮都统衙 门 ;其后若有 应行增入者 , 存 令
于岁底俱 保增入 ” ¨誊 。在统治 者 的倡 导下 ,为 了 ”
家 族是 以婚姻和 血缘 关系结成 的亲 属集 团 ,是 社 会 组织 的基本细胞 。受传 统宗 法制 的影 响 ,中国人 十 分重视血 缘和家族 观念 ,家乘谱 牒就是 最好 的证据 。 “ ‘ 乘谱牒 ’,就是 一个家 族或 宗族的世 系表谱 , 家 通 常称作 家谱 、族谱 ,又 称宗 谱 、支谱 、世谱 、世 系 录 、通谱 、总谱 、会 谱等 ” “ , 是记载家族世 系及 “ 相 关 内容 的文 书档册 ” 1P ) 2 7。家谱 “ 要包括谱序 、 ]7 ( 主 源流 考 、世系表 、辈字 、族规家训 、图像 等内容, 以 是
也因此成了旗人袭 爵 、出仕 的凭证 。康熙九年 ( 6 0) 17
,
谱 。满文 家谱 的年代较 为久远 ,完整保 存下来 的家谱
马依泽家族与古老谱牒《马氏宗谱》
马依泽家族与古老谱牒《马氏宗谱》
谢梅英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4)006
【摘要】马依泽家族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应天历》为主要成果,马依泽家族来华后名流辈出;《马氏宗谱》历史悠久,记载完整,版本稀有珍贵,具有弥补正史之作用,并富含多重历史文献与学术价值,是研究回族、伊斯兰民族人口形成、迁徒、繁衍发展以及与中华汉文化融合交汇不可或缺的珍贵古籍谱牒文献.《回族
典藏全书》收录了12部10个回回大家族谱系书目,其中《赛典赤家谱》《马氏宗谱》等更是家谱奇葩.
【总页数】4页(P172-175)
【作者】谢梅英
【作者单位】宁夏图书馆,宁夏银川7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0.9
【相关文献】
1.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的编修、防伪与秩序维护——以民国《清华胡氏宗谱》为中心
2.中土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记南京湖熟《保继堂马氏宗谱》新发现
3.
《何氏宗谱》:郫县何氏家族二千年传奇4.浙江淳安发现宋恭圣仁烈杨太后家族宗
谱及其墓地——宋宁宗杨后与宋度宗杨淑妃生平及其家族考5.从《陈氏合修宗谱》《义门陈氏宗谱》看陈寅恪家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当代新修族谱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
VOL.24N0.3Jul.2013 杀毒民兹研疙第24卷第3期2013年7月厌陕西当代新修族谱的编纂及其史黼兹立朱丽莉爹(南开大学,天津300071)摘要:长期坚持家族谱牒的修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新修族谱的情况日渐增多。
本文以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区馆藏陕西族谱为例,探讨当代陕西族谱编纂特点及其史料价值。
研宓关键词:陕西;族谱;编纂特点;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K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3-0138—06The compilation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ShanxiContemporary Clan PedigreeZHU Li—.1iAb s tr a ct:I t’S a n im p o rt a n t naf ion M and folk cul tur al p he n o m en o n to insisti ng o n compiling cla n p e di g r ee i n th e hist ory o fcl a n pedigree h a s b e en in c r e a s e d si nc e th e 1990s in Shan xi p r ov i n c e.T h i s essay foc u s o n the clan p ed i g r e e s Chinese.Compili ngwhic h co ll ec te d in th e local l itera ture a r e a of Shanxi l ibr ary an d d i s c u ss e s 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 ch a ra ct er is ti c s,su ch a S co n c e nt r a ti n g inthe Gu a n z ho n g an dAnkang r eg i on s,an c es to r s from o th e r p ro v i nc e,f o rm a l compiling group,new forms,modem co n t en t,a n d being public.The ancient inscription,contract doc um e nt an d ot he r lite ratu res kept in th es e c la n p e d ig r e e s ha ve i m p o r t a nt v al u e of histor ical d at a o n the st u d y of h ist or y,fol kl ore,a nd d e m o g r a ph y.Ke y words:Shanxi;Clan P e d i gr e e;C o m p i l a t i o n C ha rac te ris ti c;Hi st ori ca l Valu e家谱族牒是记录宗族历史、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信掀起热潮。
从修谱热说开去——浅论家谱档案的意义及收集整理
浅论家谱档案 的意义及收集整理
孙海燕
( 青 岛 市传 染病 医 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0 3 3 ) 摘 要: “ 修谱 ”热 潮 使得 家谱 档案 的 历史 意义 和现 代 意义 日益 凸 显 。家谱 是 中国历 史 文化 传承 的 重要 系统 ,具 有史 学 研究 价值 。家谱 可 以追 溯 历史 ,研究 规律 ,指导 发展 ,为社 会主 义现 代化 服 务 ,可 以维 系 中华 民族 的血脉 亲情 ,具有 现代 社会 价 值 。同 时 ,家谱 本身 存在 的 局限 性 以及馆 藏 档 案 的结 构不 合 理等 因素 使得 家谱 档 案 的收集 整理 工 作变 得迫 切 。应该 充 分重 视 家谱 档案 的收 集整 理 工作 ,采 取有 利 措施 ,促 进 收集 整理 工作 取得 实 质
重 要 的价 值 。
2 应加强纛膏挡素的收集奠 理工作 家谱档案作为一种重要历史文献 的价值 已经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 近些年来的修谱 热 , 使得家谱档案的利用需求 不断增加 ,家谱档案的 关注度不断增强。但是 ,家谱档案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我国馆藏档案结 构 的不合理使得家谱档 案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掘。因此加强家谱档案 的收集整理工作是 目 前我国档案工作 的一个重要任务。 家谱 本身具有 明显 的局限性 。家谱通常是 自己家族 内部来记载或 撰 写,如 同自己为 自己写传记 , 往往使用隐恶扬善的笔法 , 甚 至假 冒 附会 。如 ,很多家谱都要攀附一个名人或者权贵作为 自己的祖先 ,家 谱 的序跋假托名人代笔 ,夸大先人的功绩等 。翻看家谱 ,不论贤愚 , 不管士农工商 ,都是尊礼重教 ,文风蔚然 。这使得家谱档案作为史料 的价值 受到影 响,因此必须把家谱档案当作历史档案 的一个 门类 ,对 之进行去伪存真 的辨析整理 ,才能使 得其真正价值得 以显露家 谱档 案 ;意义 ;收集 ;整 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木刻《石柱县向氏族谱叙考》笺释
[ 三 ] 盖:原文作“盇”。《集韵·盇韵》:“盇,《说 文》:‘覆也。’一曰何不也。亦姓。隶作盍,通作蓋。” 地:原文作“坔”。下文中“宁之地”,“地”作“埊”。 《玉篇·土部》:“埊,古地字。”《集韵·至韵》: “地,或作坔,唐武后作埊。”
[ 四 ] 故:原文作“ ”。高竹弯:今石柱县桥头 镇所辖之一地名。
[ 五 ] 甲戌:公元 1934 年。孟冬月:初冬十月。魏 曹植《鼙舞歌·孟冬篇》:“孟冬十月,阴气厉清。”
[ 六 ] 丙子:公元 1936 年。向氏宗祠创修历时近两年。 [ 七 ] 鸠工:聚集工匠。鸠:取“聚集”意。《尔 雅·释诂下》:“鸠,聚也。”《书·尧典》:“共 工方鸠僝功。”
氏传派原委考》(下称《考》),系重庆市石 柱 县 向 氏 木 刻 家 谱 中 的 两 部 分。 它 刻 于 民 国 二十五年(1936),原在石柱县桥头乡向家院内, 因三峡大坝蓄水将淹,被整体移置于博物馆内, 现在该馆“壮丽三峡”展厅展出。③
中国百姓的族谱,其载体一般为纸本书籍,
1
①本文系 2013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社会秩序重构与明清之际宋史研究”(13YJC770012)、重 庆市 2010 年度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项目“三峡历史文献整理研究”(2010TBWT04)阶段性成果。 ②高远,男,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博士。 ③以上《叙》《考》本文合称之为《石柱县向氏族谱叙考》。
[ 一○ ],以皇甫字为氏。向姓所由始也。其 孙向戌,为宋左师表。及宋乱,戌子向宁,率 族奔陈,今江西,复奔楚 [ 一一 ],今湖广,乃 家河内,为河内郡 [ 一二 ]。嗣后子姓,番衍散 [ 一三 ] 处于淮、泗、汝、宁之地,延及洪都新 府,乃籍江西,历代相传,支分派别 [ 一四 ]。 有如向美、向宠以将军显 [ 一五 ];向秀,字子 期 [ 一六 ],一字咸亨,以贤称;向尚,字子平,
贵州省图书馆馆藏家谱简介
谱 及 本馆 馆 藏 家 谱 作 一 简 述 。
家谱是 一 个 家族 的 生命 史籍 , 祖 宗 脉 是
传的文 字 载 体 , 全 面 地 反 映 家族 发 源 、 它 迁
说 过 “ 史 就 是 以 人 为 主 的 历 史 … … 若 把 几 正 千年来 , 中外 历 史 上 活 动 力 最 强 的 人 抽 去 , 历 史 倒 底 还 是 这 样 与 否 , 怕 要 生 问 题 了 。 曾 恐 ”
内1 6种 , 外 1 省 8种 。 中 民 国 以 前 修 的 有 1 其 4 种 , 国之 后 有 2 民 0种 , 本 1 刻 0种 、 本 2种 、 抄 铅印本 1 7种 、 印 本 3种 、 印 本 2种 。 从 复 石
力 去 收 集 更 多 的 家 谱 资 料 , 富 馆 藏 。 可 以 丰 到 别 的 馆 去 复 制 一 些 省 内 的 家 谱 , 贵 州 省 如 档 案 馆 和 贵 州 省 博 物 馆 所 收 藏 的 家 谱 都 是 我 馆 未 收 藏 的 。 且 档 案 馆 收 藏 的 家 谱 多 是 复 而 印 本 和 铅 印 本 , 馆 可 以 同 他 们 协 商 , 进 行 我 再
会 的历 史 进 程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反 映 了 各 个 它
官 有 簿 状 , 有 谱 系 。 官 之 选 举 , 由 于 簿 家 必
状, 家之婚 姻 , 由于 谱 系。 宋 代 以 后, 不 必 ” 谱 必上 呈于官 , 由私 人编 写。 因此 , 可 谱书 的 内
容 、 式 、 称 都 起 了 变化 。有 人 沿 用 家谱 、 格 名 族 谱 、 谱 或 家乘 , 有 人 用 支 谱 、 谱 、 宗 宗 也 祖 联 谱 、 谱 等 。 至 于族 谱 的 内 容 , 宋 代 以 前 都 合 在
云南回族档案史料述略
云南回族档案史料述略
陈子丹;周铭
【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7)007
【摘要】云南回族档案史料是以回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种类可分为铜牌、碑记、墓志、匾联、谱牒、文告、印信等,各类史料的形式、内容、价值又各有特点.近30年来,对回族碑刻、家谱、印章、回民起义史料的开
发利用取得了突出成就.
【总页数】5页(P20-23,35)
【作者】陈子丹;周铭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
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9.27
【相关文献】
1.清朝档案文献史料收藏述略 [J], 路保安;马明霞
2.云南回族板刻伊斯兰典籍述略 [J], 纳国昌
3.台湾现存清代档案文献史料述略 [J], 马明霞;路保安
4.法国藏中国抗战档案史料述略 [J], 蒋杰
5.云南省档案馆获赠中国远征军缅北战役档案史料 [J], 曾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
王华北龚文龙
【摘要】本文概述了馆藏回族家谱收藏情况,通过细致的分析,对馆藏回族家谱的类型、内容以及史料价值作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字】中国民族图书馆回族家谱史料价值
家谱是记载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的历史文献。
对其史料价值,一直被历史学者所看重。
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曾指出:“家谱是社会史料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家族制度的形态、性质及其在社会史上的作用。
”“具体到回族人的各家家谱,因为回族史的资料匮乏,可以作较多的利用,有时可以提供某些重要历史问题的线索”[1]。
从而阐明了家谱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最近我们在整理馆藏(中国民族图书馆)回族古籍的过程中,特别留意了回族家谱的收藏、整理情况。
下面,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对我馆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作初步的探讨。
1.我馆回族家谱收藏情况
我馆现存回族家谱为:《米氏宗谱》、《杨氏家谱》、《戴氏宗谱》、《黑氏家谱》、《脱氏族谱》、《六箴堂张氏家谱》、《金氏族谱》、《杨氏家谱》、《尹氏族谱》、《铁氏家谱》、《冯氏家谱》、《白氏家谱》、《郑和家谱首序》、《元咸阳王赛典赤家谱》、《聚真堂马氏宗谱》、《南海甘蕉蒲氏家谱》等20多部。
在馆藏家谱中,大多年代久远。
《六箴堂张氏家谱》创建于明建文壬年(1402年),谱写之起始年代为元至正二十一(1361年),距今640余年,是年代最为久远的。
《黑氏家谱》始立于何时,无明确记载。
谱册上最后一次序文称:“溯黑氏原来自明永乐,由山东临清移居津邑,历世相传四百年矣”。
观谱单上首序有云:“太祖登基,吾祖仍授前职,次大封诸王于天下”。
所言应为明初,故已有600余年;《戴氏宗谱》距今560余年;另外,《铁氏家谱》、《冯氏家谱》、《脱氏族谱》、《杨氏家谱》距今也有300多年。
2.馆藏回族家谱的类型及内容
馆藏回族家谱在形式上,主要以册式为主;在内容上,大部分都分为“序言”、“家训家规”、“世系表”三个部分。
(一)序文。
大多数家谱都有序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论述家谱的性质与功能,论述宗族的来源,记述族人修谱的历史,谱书的结构,修谱的方法,修谱凡例,以及修谱人所做的贡献等。
《聚真堂马氏宗谱》序文包括《人统源流》、《三皇治世》、《教统与认同之关系》、《我马氏来华源流》《马市长支北迁源流》《明末后避难焚普马诗》《江苏二芝麻使劲状》《聚
真堂》《明末清初以来我北方马氏事宜》等篇章,并有“考证”五点,“证谬”说明及“证谬图”,还有凡例十四条。
序文很完整,是研究回族家谱不可多得的材料;
(二)家训家规。
比较正规的家谱都有家训家规。
如《铁氏家谱》中的“右录祖训十则”;《戴氏宗谱》中的“五法四则”;《米氏宗谱》“家规十六条”等,其内容涉及祭祀、守法、尊宗、睦族、谨言、慎行、待人、处世等方面,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比如尊宗敬祖,“敬祖之意,卒逝之期,应刻肺腑,岁岁祀之,切勿[玩]忽”(《戴氏宗谱》);教育子弟,“族中有不肖子弟,送交掌教与族长严管,至三次不悔者,阖族送官究治”(《铁氏家谱》);互帮互助,“有不能娶者,同族共助,不能葬者,亦同族共助”(《铁氏家谱》)等等。
(三)世系。
世系是回族家谱的主要内容,一般都详细记载了宗族成员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婚姻、子嗣、入仕等方面的内容,往往也占有很大的篇幅。
我国的家谱,在形式上有欧体、苏体之分。
欧体横排,每图五栏,苏体上下直排,每图也是只列五世。
馆藏回族家谱多采用欧式,不少家谱也有表,即将族人情形列表记录在册。
更多的谱是图、表并存。
过去的家谱一般只收男性,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女方出嫁以后会记录在对方的家谱中,这在馆藏回族家谱中不难看出。
近年重修的家谱则多将女性也一并收入,这也正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宗族观念也在悄悄的改变。
3.馆藏回族家谱的史料价值
关于家谱的史料价值,许多学者已经作了论述,有浅有深,这大概与掌握的材料多少有关。
结合馆藏回族家谱,我们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3.1.为研究我国回族族源形成提供线索
《聚真堂马氏宗谱》记载该马氏一世始祖马德鲁丁原系阿拉伯清真嫡派,自明朝洪武二年应明皇聘请精于历学专家团来华,到江苏省江宁县,因执掌钦天监,有测天问之学,“復蒙赐我马氏大测堂堂号”。
马氏二世祖分三支,长支空城马氏祖;二支江苏大测堂马氏祖;三支浙江大测堂马氏祖。
二支后人根据“现在族人既无大测学识,兹改堂号为聚真堂”,旨在“发展真理,求真主顾友”祜祐我马氏子孙永在清真教,自强不息。
《聚真堂马氏宗谱》告诉我们,聚真堂马氏族人,乃阿拉伯人后裔;《六箴堂张氏家谱》谱文记载张氏之上世有伯韞、仲韞二祖,“居金陵,其先西籍”,说明了六箴堂张氏之祖来自西域;《黑氏家谱》首序文中写有:其“祖原名黑資哩”,“系西域一头目”。
唐贞观时“及至面君,赠黑为姓”“蒙授职亲军指挥”等语。
这说明黑氏族人的先祖是由西域而来;另外《米氏宗谱》载有“西来家谱”和“教门根源”,对回回教自唐代传入中国的由来历史、沿革变迁及米氏教门根源作了记叙规范。
以上这些馆藏家谱都说明了其先祖来自西域,这对研究我国回族族源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3.2.有利于我国回族家族史的研究。
纵观我国各地的回族,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回族都有一些大的家族,他们在当地回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代表着当地回族的历史。
如:《元咸阳王赛典赤家谱》系元代咸阳王赛典赤瞻思丁家谱。
民国年间在滇西发现,据说为马注所撰,
其内容比元史本传更为详细。
书前面有若干宗之图、谱系清详,内容丰富,是研究赛典赤家族的珍贵文献,是为回族家谱中之难得者。
另如《南海甘蕉蒲氏家谱》全书分“姓族源流考”、“历代家谱”、“历代序文”和“跋”等食物部分,除用文字表述外,并附有80幅宗支图。
该书图文并茂,谱系清详,此谱极为珍贵,是研究中国回族家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3.3.为我国回族迁徙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史料
家谱所提供的移民史线索是相当广泛的,充分阅读一个朝代的家谱,可考证当时某个家庭迁徙的原因、时间甚至影响。
如:《六箴堂张氏家谱》谱文记载张氏之上世有伯韞、仲韞二祖,“居金陵,其先西籍”,于金陵开设药铺一座,名“六箴堂”。
励精图治,繁衍生息,讵意“靖难之役”,战九蔓延,家道中落。
永乐改元逾二载(1405)年,落居山东宁津县长官镇。
由此可知,张氏迁徙和历史上的“靖难之役”有直接关系。
与此谱所述同一迁徙原因的还有《铁氏家谱》,《国朝献征录》曾记载“靖难之役”时铁氏先祖铁铉以兵部尚书职留守济南,久与燕王军交战,屡败朱棣兵。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自扬州举兵,渡江攻陷南京。
建文朝官如齐泰、方孝儒、铁铉等所有正统派皆被杀戮。
铁铉死前,表现壮烈,宁死不从。
燕王怒,剜其双目,并将其烹死。
铁铉时年三十七岁。
铁氏族人后来迁徙关东,初在广宁(今辽宁北镇)以西,义州(今辽宁义县)东南的狼君洞落户。
清朝初年相继到沈阳定居,康熙年间又有部分铁氏族人去山西、河南以及江南各地。
另外,馆藏《杨氏家谱》记载杨氏祖籍山东武定府阳信县西营。
其始祖世贵为谋生到关东,本人先到,后取家小,初落沈阳小西关,后人逐渐扩散各地,族人多有行医、经商者。
该谱书为第四世第四支后人杨廷芳于嘉庆十七年所创立,嘉庆二十四年重修,根据《家谱本源》推算,杨氏始祖到东北的时间,大约在康熙年间,迄今约300年,该谱说明了杨氏到东北的年代、背景以及族人所从事的职业。
此谱对研究回族迁徙史也有一定代表性。
总之,回族家谱为研究回族族源形成、文字使用、人口分布、迁徙原因、职业及回汉人民融洽相处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对家谱的利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新史料的开发,而且将为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供有益的启迪。
[1]白寿彝马寿千,几种回回家谱中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58年第2期
[2]翁乾麟,论广西回族的族谱及其史料价值,回族研究,2001年第3期。
[3]刘侗,辽宁回族家谱选编[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注:发表于<民族图书馆学研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