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章_29
经济思想史笔记
![经济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05d64f852458fb770b56d7.png)
经济思想史笔记一、重商主义学说一、产生的历史条件: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三、特征: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
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
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一、产生的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三、特征: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
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全人物串讲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全人物串讲](https://img.taocdn.com/s3/m/22afaa0b76c66137ee061965.png)
⑵提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量⑶主要著作《人类理解论》主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认识论⑷提出立法、执行、对外三权分立⑸资本主义产生时期自由主义的奠基者
3.尼古拉。巴尔本⑴本国的主要商品是该国的财富⑵主要著作是《贸易论》⑶是观点明确的和典型的早期效用价值论者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全人物串讲
一,古代及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
(一)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
1.雅典的色诺芬⑴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⑵经济著作主要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⑶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⑷《雅典的收入》中主要论述当时财政不足问题
2.柏拉图⑴主要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⑵把国家分三个阶层:①哲学家阶层即统治阶层②保卫国家的战士③自由民⑶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是社会矛盾和分歧的根本渊源
3.托马斯?曼⑴英国晚期重商主义⑵是英国贸易差额论的实际创始人⑶马克思评价他的《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4.米塞尔顿⑴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5.柯尔培尔⑴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⑵主要特点是采取各种办法鼓励本国出口手工业的发展为出口贸易奠定坚实基础
4.达德利?诺思⑴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指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量⑵马克思评价说“诺思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5.孟德维尔⑴他关于私利的哲学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⑵是近代经济学史上最早论述分工及其效果的人之一,是最早提出类似于自由放任主张的人之一。
⑶论证奢侈并非坏事。
⑷《蜜蜂的寓言》是其著作。
6.马西⑴首次区分经济问题研究中所使用的演绎方法和历史方法⑵他提出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被马克思称为“划时代”的见解⑶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⑷马克思曾说马西的《论决定自然利率的原因》是划时代的著作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汇总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ea2485816fc700abb68fcf6.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汇总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二篇早期的古典经济思想——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第四章古典经济学概述
第五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第六章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第三篇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和发展——
第一部分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和发展
第七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八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九章托·罗·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十章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和19世纪初期的经济论战
第十一章纳索·威廉·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第十二章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说
第二部分法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及发展
第十三章萨伊的经济学说
第十四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第十五章弗雷德里克·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第四篇非古典经济学说——
第十六章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十七章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第十八章美国早期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第十九章亨利·乔治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章美国早期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第五篇新古典经济学说——
第二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三章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四章边际生产力分配学说
第二十五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史笔记
![经济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2741ff1e009581b6bd9eb4a.png)
经济思想史笔记(未完善)观瞻数百年来经济学思想史之演进和成长,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古典体系”;英国剑桥堪称现代经济学的摇篮,马歇尔完成了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穆勒”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芝加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信仰和捍卫,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西方,人们常说经济是古老的,但经济学却是年轻的科学。
这显然是因为他们并不把比如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视为经济学家的缘故,这里的经济学专指既之后形成的现代经济学。
一、古典体系在19世纪末之前,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
从英国的配第到法国的魁奈,从斯密到萨伊,从李嘉图到瓦尔拉,从屠能到西尼尔,从格森到古诺等等。
而在1750-18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从重农主义到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产生这段时间,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实际上又成了近代的“经典”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熊彼特说过,在这一段时期,英国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古典体系”。
(从熊的《经济分析史》里找到的)当然,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属于这个“古典体系”的除了斯密、李嘉图、穆勒之外,还包括象马尔萨斯等这样富有争议性的经济学家。
作为古典的经济学,后人对于什么是古典经济学的中心论题以及什么又是古典的体系这样的问题在经济思想史上一直是存有争论的。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如何评价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在“古典体系”中的相对地位?李嘉图的经济学是否继承了斯密的“体系”?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政治经济学”一词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的重要意义。
在古典的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涵盖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全部内容。
我所看到的许多文献在涉及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时都提到斯密在《国富论》第4卷的导言中所写的一段话:“作为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务的科学分支,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首先,它要为人们提供,或者更恰当地说,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厚的收入或生活资料;其次,向国家或全体国民提供足以维持公用事业的财源。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28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28](https://img.taocdn.com/s3/m/75867d1baeaad1f347933f4f.png)
③三大流通结果:(1)生产阶级以30亿农产品换得了10亿工业品和20亿货币,同生产阶级留下的20亿农产品一起,又可作为下一年的原预付(10亿)和年预付(20亿),至于20亿货币可作为地租。
(2)不生产阶级获得了20亿农产品,其中10亿生产资料,10亿生活资料。
(3)有产阶级获得了价值20亿的净产品,10亿粮食,10亿工业品,满足了生活需求。
3.“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P101-102)。
“经济表”的成就:A.“经济表”把分析的出发点确定为农业部门本年内的总收成,从本年的收获物的分配开始循环,表明他分析再生产的基础是正确的。
B.他把资本的全部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仅仅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把货币流通从属于资本流通,并作为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
C.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都包括到再生产过程中。
D.把资本和收入间的流通包括在资本流通中。
把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间的流通表现为下年再生产的要素。
“经济表”的缺点:A.“经济表”所表现出来的、片面地视农业为唯一生产部门,地租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这种封建性外观,掩盖了魁奈“经济表”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在相当长时期内,妨碍了人们对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的正确认识。
B.“经济表”中没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因而不能对社会产品,在正确的价值构成形式上展开分析,从而不能正确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堵塞了科学地分析剩余价值问题的道路。
C.“经济表”中只有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区分,而没有生产两大部类的区分,因而不能完善地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
D.“经济表”中强调了资本生产的均衡,但无视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也没看到这种矛盾。
这就没有全面、正确地反映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
E.“经济表”表明的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没有“原预付”,社会总产品不包括价值2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这就混淆了“原预付”折旧和利息。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五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bd303c670508763230121235.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五章巴师夏是19世纪30—40年代法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的名字成为当时自由贸易派的旗帜,又是乐观主义经济利益调和论者的代表。
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是1847年发表的《经济论辩》,1850年发表的《经济和谐》。
一、法国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经济自由主义是随资产阶级一起产生、兴起的一种经济观点和理论,其基本要求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则既是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武器,更是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对中小资产阶级的武器。
这与法国大革命后,中小生产在国家经济中长期起作用,大地主经济不复存在有密切关系。
金融大资产阶级及酿酒、制丝、奢侈品生产阶层是自由贸易论者,中小资产阶级是贸易保护主义者。
二、巴师夏关于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巴师夏经济思想的主旨是论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论证“经济和谐”,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巴师夏关于“丰富”和“不足”的说法:他认为,社会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
一是把社会看成生产者的总和;二是把社会看成是消费者的总和。
从第一个角度考察,作为生产者的个人,与社会是不和谐的。
生产者希望社会物品“不足”,他才有利可图。
同时,他也要求贸易保护主义来帮助他垄断市场。
而这恰与社会广大消费者利益相矛盾,也与其他生产者利益相矛盾。
巴师夏认为,中小资本家和工人也希望社会不足。
从第二个角度考察,认为,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相一致,希望“丰富”物品,改善生活,希望竞争自由,降低物价。
大资产者也赞成“丰富”,不怕竞争,提倡自由。
于是,巴师夏得出结论:考虑生产者的利益,就是反对社会利益;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就是考虑社会利益。
贸易保护主义是保护生产者的,经济自由主义是维护消费者的,两相比较,“丰富”优于“不足”;自由主义优于保护主义。
他就是以此来反对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为大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为资产阶级辩护。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da7f833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7.png)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史是通过对过去的经济理论发展和变迁的追溯,针对经济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进行考察的经济学分支。
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以下是百分网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供参考学习一、西斯蒙第的理论背景及特征西斯蒙第和李嘉图是同时代人。
他经历了英国产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的动荡。
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曾和资产阶级一道热情地参加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
他们热切希望能够在封建制度后获得经济的自由发展。
为此,小资产阶级曾和资产阶级一道作出了努力。
事实上,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最初年代,法国和瑞士的小资产者曾一度得到发展,很快在人数上占据了大多数,其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也成为社会上基本的生产方式,小资产阶级的学者这时也纷纷讴歌资本主义制度,为其成长大造舆论。
(一)西斯蒙第所处时代及小资产阶级的特征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与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相对立。
他们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
18世纪时,英国社会小生产已几乎全部消失,社会由三大阶级组成。
而此时的法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封建农业国家,城市中工商业小生产占较大比重并发挥巨大作用,产业革命后,广大城乡小生产者在摆脱了封建奴役后,又落入资产阶级新的奴役和压迫下,广大小生产者又陷于破产、贫困的境地。
西斯蒙第就是在这种社会与时代背景下,站在小生产阶级立场上提出其经济学说的。
(二)时代生平及著作西斯蒙第(1773——1842),出生于瑞士,属于法国学者之列,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和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要求。
1.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特点: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学家,又以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表示怀疑的独特方式否定了古典经济学。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八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八](https://img.taocdn.com/s3/m/1cc9d95455270722182ef715.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八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八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主义“社会经济政策”1、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主义“社会经济政策”主要是“讲坛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
2、新历史学派最突出的政治特征和政策特征新历史学派最突出的政治特征和政策主张是他们的改良主义主张。
其宗旨是宣扬改良主义社会政策,反对科学社会主义,消除革命运动的危险性。
新历史学派认为,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劳工问题”,即劳资关系。
他们主张改良主义政策,在同情工人的幌子下,用小恩小惠来缓和劳资矛盾。
他们批评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强烈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由国家制定各种法令和实行各种行政措施来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
比如:制定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监督、孤寡救济等法令;实行河流、森林、矿产、铁路、银行等的国有化,限制土地私有制及改革财政赋税制度。
1873年施莫勒发起并组织了“社会政策协会”,把新历史学派的活动伸进实际的政治领域,从而成为容克资产阶段政府的一翼和咨询机构。
他们露骨地宣称:“我们极力反对旨在破坏现行的经济制度,使资本主义消灭、而代之以共产主义社会的那种社会主义。
”“我们虽然不满意于现社会的各种关系,痛感改良的必要,但我们不是说要变革一切科学,打破一切现存的关系,我们反对一切社会主义的实验。
” 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归纳法,其特点是:1、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
不仅否认一般的普遍规律,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
克尼斯还未曾把该观点贯穿到研究中,而施莫勒则把否认一切规律变成了新历史学派的特点。
他认为,构成经济的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没有因果联系。
一般的、普遍的东西是最复杂、最靠不住的东西。
因此,经济学只能具体收集经验材料,加以分类整理。
2、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抽象法,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方法。
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变成了“历史统计法”。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九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151232450975f46526d3e134.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九章一、亨利·乔治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凯里一类“利益调和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了。
为了替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为了消除人们对美国经济的怀疑,为当时的经济制度辩护,美国经济学中,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是普遍注意的。
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进步与贫困》一书,表明了他的改良主义观点和纲领。
该书是其代表作和里程碑,受到社会普遍赞赏。
二、亨利·乔治的经济思想1.亨利·乔治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他早年受斯宾塞的影响,对《社会静力学》一书推崇备至。
他曾多次引用这样一段话:“全部土地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而是归一个大法人团体——社会所有。
……在这种制度下,全部土地可以完全按照同一自由律来圈定,占有和耕种。
”这构成了他《进步与贫因》的思想基础。
乔治把上述观点叫做斯宾塞的“第一原理”,并认为它应是“政治伦理学的起点”。
他认为,斯宾塞由此引伸出两种原则:第一,“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平等权利”;第二,“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
而最基本的原则是“人人享有自然的、平等的和不可让渡的使用土地的权利”。
乔治还采纳了约翰·穆勒的土地纲领,赞成把地租收归国有。
2.亨利·乔治的分配理论他认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共同生产财富,所以产品必须由他们三者分配。
”他说:“在劳动能够被使用之前,必须要有土地;而在资本能够被生产出来之前,则必须使用劳动。
……劳动只能在土地上被人使用,它又从土地中汲取用以创造财富的物质。
因此,土地是个先决条件,是劳动的场所和劳动的原料,其自然秩序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资本不是出发点,我们应该以土地为出发点。
”这样,他的分配论就从地租和地租规律开始,而把工资规律和利息规律看作是地租规律的“推论”。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重点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f25c8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46.png)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银),货币就是财富。
⑵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⑶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增加⼀国的财富。
⑷重商主义认为商品⽣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段。
⑸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预经济⽣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银货币的⼯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2.试⽐较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叫重⾦主义,货币主义,他们把货币看作⼀种作为财富宝藏的财富。
恩格斯称之为“守财奴”的观点。
早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物有,英国的威廉。
史密斯,法国的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者开始真正⽤资本家的眼光去看待货币,开始懂得单纯贮藏的⾦银不会增多,只有将其投⼊流通领域,进⾏对外贸易,才会带来增加的⾦银。
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把货币理解为⼀种资本,⽽不仅仅是单纯⽤于储藏的财富。
晚期的代表⼈物有英国的托马斯。
曼和⽶塞尔顿。
法国的柯尔培尔。
总之,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特点都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以货币积累为⽬的。
区别在于: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贸易差额论。
马克思称前者为“货币主义”,后者为“真正的重商主义”。
后者反映成熟的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
3.如何划分“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经划分了“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
“古典”只是指客观的、科学的态度是第⼀位的,⽽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解的态度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庸俗”则相反,把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解的态度放在第⼀位,⽽把客观的、科学的态度放在从属地位。
4.试述配第的地租学说? 地租学说试配第分配论的中⼼问题。
⑴总收获物=种⼦+⼯资+地租,地租实际上是全部剩余产品。
⑵他在《政治算术》中把总收获物的价值分成了⼯资和地租两部分。
⼯资与地租是互相对⽴的关系,是反⽐例关系。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六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768465da38376baf1faeba.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六章本章重点:纯产品学说经济表一、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一)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路易十四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统治下,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比较弱小,封建农业还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处在萌芽状态。
这反映在法国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自然经济观点和小资产阶级观点方面。
法国农业落后,有大量农奴制残余。
地主不直接经营土地,而采用纳赋地和租地的形式,让农民耕种,交租纳赋。
所以,法国农民负担很重。
1/3~2/3的农产品要交地租,还有无偿劳役等。
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靠牺牲农业来扶植工商业发展的。
这一方面使法国落后的农业更加衰弱,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
另外,封建行会制度及与封建经济相适应的关卡、税收、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都严重地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法国的财政和经济都已处于危机的边缘。
阶级矛盾和对立急剧尖锐化了。
表面上,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以及这两个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都表现在工商业发展对农业的摧残。
于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把批评的矛头指向重商主义,并大力宣传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由此产生了法国的古典经济学。
法国古典经济学的特点之一是,普遍重视农业问题和从宏观上考虑经济问题。
布阿吉尔贝尔就是该时期法国古典经济学先驱者中的典型代表。
他的著作是法国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过渡的反映。
法国经济政策的特殊性:法国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自然经济特点和小资产阶级特点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造成的危机:农业更加落后;封建行会制度更加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法国财政和经济陷入危机。
布阿吉尔贝尔与配第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理解)(二)布的主要经济观点:1.关于自然规律的概念自然规律可以导致社会经济按比例和均衡发展。
法国的灾难在于违背了自然规律。
这是法国重农学派“自然秩序”观念的直接思想渊源。
他讲,“只有平衡能够挽救一切”,“也只有大自然才能够平衡”。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8f3964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c.png)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供参考学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萨伊对经济学的看法(一)萨伊经济学说的性质和特点萨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把斯密的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用简单概括的方式介绍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同时,又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把斯密经济理论中的非科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
其主要代表作是1803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二)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主张把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分开,变为“实验科学”和纯粹的精确的科学;且主张政治经济学只需研究财富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3.方法:主张用实证分析方法。
他说:“政治经济学,要成为有实际效用的科学,就不应当教导人们,什么必定发生,尽管这是从适当的推论和无可怀疑的前提演绎出来,而应当说明,实际发生的一个事实,怎样是另一个同样确定的事实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应当确立把事实联结起来的链条,并根据观察,在两个环节的连接点确定这两个环节的存在。
二、萨伊的主要经济理论(一)萨伊的生产理论1.生产的性质:“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生产就是创造效用;二是生产也是创造价值;三是生产性劳动的含义:一切能创造效用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一切创造服务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2.生产的三要素:萨伊认为:资本、土地和劳动是生产中三种必要的要素,它们共同创造了产品,因而也就共同创造了价值。
(二)萨伊的价值理论1.价值的本质:萨伊把生产归结为创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因此把价值归结为效用。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九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4afe4041b8f67c1cfad6b8ba.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九章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早期经济学家,他既是资产阶级代言人,又是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的忠实卫士,是没落的土地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马克思把他看作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有1803年的《人口原理》,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要点:1.产生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起来,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对英国统治阶级造成威胁。
马尔萨斯为反对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潮,发表了人口论。
2.两个重要前提(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3.两个假定:一是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二是生活资料在相同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4.推断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5.三个命题或基本内容:(1)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6.对人口抑制的方式:(1)积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瘟疫等。
(2)预防的抑制:包括道德的抑制和不道德的抑制。
道德的抑制如:晚婚、独身、保持贞操等。
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某些“伤风败俗”的罪恶等。
第一种方式是有效的。
7.《人口论》的引申观点:(1)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们的人口数量。
(2)济贫法有害无益,应予以取消。
(3)反对葛德文等人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1.“人口论”本身的错误和矛盾:有四个方面:P199.(1)《人口论》初版是以“攻击法国革命和与它同时的英国改革思想”的。
(2)马尔萨斯以抽象的、一般的人口规律来代替和抹杀资本主义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七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七](https://img.taocdn.com/s3/m/9479b3662b160b4e767fcf54.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七2019年4月报名拉开序幕,同学们可以开始准备自考复习,下面是2019年《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了解更多自学考试资讯请锁定自考题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第七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斯密(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许多优秀经济思想家的研究成果,第一个创立了比较完备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框架。
他的出版于1776年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历来被视为人类历史进程的划时代著作之一。
一、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斯密经济思想产生于18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
1.18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18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较大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行会手工业逐步分化瓦解,资本主义手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
国家已经基本上由农业国转变为以工厂手工业为主的工业国了。
在农业上,议会通过了圈地法案,使圈地运动因合法化而达到高潮,小农基本上被消失了。
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普遍建立;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奴和农民分化为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
圈地运动不仅促进了农牧业的资本主义经营,而且推动了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及掠夺式对外贸易也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利润,推动了资本积累,成为世界上头号外贸和殖民强国;技术发明增多,机器大量使用,为产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英国产业革命逐渐酝酿和发展起来。
2.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及阶级斗争:此时,英国存在三大阶级,亚当斯密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未完全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刚刚有了发展,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在社会生活中还未占主导地位。
二、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亚当(中间有个点)·斯密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自由放任,贯穿于经济理论的本身。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三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4b6b9307dd3383c4bb4cd2b6.png)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数理学派的产生数理经济学派是19世纪末边际效用学派的另一分支,是边际效用论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数理学派主要强调数学分析。
英国的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等为主要代表。
17世纪时,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曾以统计作为分析的基础,18世纪意大利的奇约凡尼·切法在1711年写的一篇短文中也广泛应用了数学公式。
法国重农学派和英国古典学派有些著作中,也曾运用某些数学知识分析了个别经济问题。
19世纪30年代后,经济研究中开始大量运用数学方法。
比如,德国的屠能最先在《孤立国》中运用微积分和其它数学公式表述经济范畴。
法国的安东尼·奥古斯特·古尔诺是这时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最著名代表。
他用函数表达市场关系,用数学语言和公式表达经济规律。
被称为“数理经济学之父”,其著作被认为是“划时代的著作”。
戈森是数理经济学的先驱。
他用数学方程和二维图形说明人们享乐和法则。
但上述方法和著作在19世纪70年代前并未引起经济学界的注意。
直到杰文斯和瓦尔拉斯的著作出版后,才受到重视,开始形成数理经济学派。
由于边际效用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的扩大,论证和表述该理论的数学方法,当然也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瓦尔拉斯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帕累托为其追随者。
由于他们都在瑞士洛桑大学,人们称之为数理学派中的“洛桑学派”。
其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又把数学方法加以推广运用。
威克塞尔和卡塞尔又形成了“瑞典学派”的分支。
今天,数理经济分析已成为经济学的重要方法甚至是主要方法,在当代经济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数理学派的主要特征该学派经济学家以数学手段应用于经济学,力图使经济学成为“准确的科学”。
他们把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归结为交换的某种特定形式。
二、杰文斯关于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派的一个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
章
第八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了最高峰。
一、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李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产业革命,李嘉图处在产业革命发展扩大的时期。
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阶级结构,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最终形成和确立了。
2.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关于谷物法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从谷物输出国变为谷物输入国。
地主阶级利用谷物法,维持和提高谷物价格,获取好处。
但是,这却提高了工业品的成本,相对减少了资本家的利润,极大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此外,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也造成了英国工业品输出的困难。
于是,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就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激烈斗争的焦点。
当时英国在长期的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为筹措军费,曾经发行了大量银行券。
这在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后,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扩大对外贸易,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张制止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
围绕货币改革问题也发生了激
烈的论战。
李嘉图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处于上升时期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就正是在这些斗争中产生的。
(二)李嘉图的著作——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三)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
1.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上,宣扬资产阶级经济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和合理的。
2.李嘉图的方法论:批判斯密方法的二重性和不一贯性,坚持用抽象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但把抽象法推向了片面,从而使逻辑和历史相矛盾。
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
1.不同意斯密关于财富就是能够得到的权力和支配的权力的观点。
2.反对斯密关于价值决定于商品能够买到和支配的劳动量的规定。
3.批判斯密关于谷物的价值不会改变的说法。
4.根本不同意斯密关于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定不适用于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
5.始终批判斯密价值决定于收入的错误观点。
(二)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李嘉图关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看法
他继斯密以后更加科学的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使用
价值对于交换价值虽然是不可缺少的,但绝不能成为估计价值的尺度,固然,一件商品必须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在这里,他已经接近于理解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此外,他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作出初步的区分。
认为:价值是内在的,是劳动决定的;交换价值是外在的,是价值的表现。
2.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价值的决定: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他们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量,必要劳动量不是个别劳动,是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
(3)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三)李嘉图关于不变价值尺度的看法他否定了不变的价值尺度。
未分清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
(四)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矛盾
1.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两大矛盾
(1)价值规律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2)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相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化规律或生产价格规律的矛盾。
2.李嘉图为什么会产生这两大矛盾:把劳动等同于劳动力,把生产价格等同于价值,又把自然价格等同于生产价格。
(五)对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概况评价-价值理论的优缺点
1.优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最高峰和最高成就。
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的强有力的武器。
2.缺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未能克服整个古典派的根本缺陷,即不懂得使劳动和劳动时间表现为价值和价值量、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特定的社会形式。
三、李嘉图的货币理论
(一)李嘉图对于货币理论的科学贡献
1.李嘉图肯定了货币是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受同一价值规律支配,并批判了把货币看作特殊商品的见解。
2.关于货币的职能:主要论述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两种职能,也研究了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对储藏手段职能论述不清。
3.关于支配通货数量和价值的规律。
流通手段的数量首先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所需要的货币量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其次还认识到一国流通手段的数量决定于流通中的商品额。
二者成正比。
4.李嘉图赞成使用纸币,认为纸币具有节约昂贵货币金属材料,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其数量的优点。
(二)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1.关于通货的国际平衡观点
(1)全世界的贵金属是根据流通的需要按一定比例分配于各个国家的。
这种需要取决于各国的实业和财富,从而取决于各国的支付数目和频率。
(2)一国内如果黄金产量增加,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黄金的相对价值就会下降,商品价格就会上涨。
(3)纸币发行量增加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
只是纸币不能进入国际流通和平衡。
2.稳定通货的方案李嘉图从其正确的货币和价值理论出发,提出了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纸币制度。
他主张发行代替金币流通的银行券要有十足的金币储备,以便随时自由无限制的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