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济南莱芜)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占第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2019莱芜)27.(8分)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表所示,请回答:休息进食与其它物种关系其他活动物种甲20%55%吃种子15%追逐物种乙10%10%物种乙20%45%吃种子25%被物种甲追逐物种丙75%15%吃物种甲10%物种丁70%20%吃物种丙1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它们参与构成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

A.通过降水B.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C.通过植物的生长D.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3、(2019•济南)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

(2)图一中的箭头表,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千焦能量。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背诵清单与跟踪训练(教师版)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背诵清单与跟踪训练(教师版)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背诵清单+跟踪训练2022版课程标准新版课标解读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4.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6.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目标导航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背诵清单背诵清单一1.认识生物学习要点:举例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掌握观察、调查等科学方法。

学习提示:通过对生物特征的理解,来解释生命现象;通过对观察、调查等科学方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知识点二科学探究的方法1.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专题一 生物环境

专题一 生物环境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一、考点解读点拨 1、考点分析(1)生物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5)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6)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复习点拨: (1)复习重点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③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④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考点呈现形式以选择题、识图题、表格题和概念图等形式出现。

(3)与其它专题及高中内容联系本专题与专题三、专题六、专题八及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有一定的联系。

二、知识结构三、经典例题体验例1A C .丙→甲→乙→丁 D .乙→甲→丙→丁 例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请据此图回答:(1) 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

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 。

(2)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

(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能是 。

例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

例4、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

(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 。

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

(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

(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

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 (原卷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 (原卷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考向2 生物的特征;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向4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考向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考向6 生态系统的概念;考向7 生态系统的组成;考向8 食物链和食物网;考向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知识清单1】: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补充】生物其它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2022贵州贵阳】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考向2 生物的特征(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A.可以生长发育B.能够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知识清单2】科学探究常用方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的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果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更容易患上近视。

要了解某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A.观察法B.测量法C.比较法D.调查法【知识清单3】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即 生态因素 , 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土壤 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有 捕食 、 竞争 、 合作 和 寄生 等。
考点知识聚焦
() () () ()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要有明确的 目的 ,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观察工具: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热点实验梳理
(2)实验设计遵循原则: ①对照原则: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 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 ③等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以消除无关变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点拨】 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①如果实验有探究的问题或作出假设, 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或问题作出的 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根据下
注意事项
列步骤得出结论:第一步:找变量;第二
①要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鼠妇的原因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步:找实验现象;第三步:找变量与实验
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2.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 一部分 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抽样 调查。 (2)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②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专题1、生物与环境

专题1、生物与环境

堆沟港中学2014年生物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2014.05. 29 整理:张万刚班级姓名一、生物与环境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3.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4.下列叙述中反应了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A.森林里空气湿度大、凉快B.狮子吃鹿C.秋天树木要落叶D.枯叶蝶形状像树叶5.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其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决定生物的体色6.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面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A.水分B.光照C.温度D.空气7.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起来,过一段时间与没有加网的天然牧场比较,天然牧场的草生长正常,实验区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了()A.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影响环境C.生物的生活能影响环境D.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8.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10.2007年6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B.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C.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D.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11.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12.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13.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

初中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3. 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和保护。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态环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 生物的适应与保护4.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环境问题。

2. 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实验,提高他们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3. 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交流思想。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教学(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3. 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进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实验,并让他们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分享(15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复习(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课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与生物的知识。

2. 完成一份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分析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法。

3. 准备下节课的互动讨论话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和讨论分享环节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19年生物中考重点专题复习冲刺训练(原卷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19年生物中考重点专题复习冲刺训练(原卷版)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2018年内蒙古通辽卷)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雨露滋润禾苗壮C.蚯蚓能松上壤,提高土壤肥力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答案】C【解析】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粪便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2.(2018年湖南张家界卷)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曾经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当地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经过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几十年艰苦奋斗,营造出112万亩森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7年12月5日,我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地球卫士”奖。

据统计,塞罕坝林场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9种;鱼类1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2)材料中画线部分体现了________的多样性。

请从林场内常见的生物(草、蝗虫、青蛙、蛇、鹰、木耳)中选取适当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

在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

2022生物中考真题分类精编(全国通用版)专题1:生物与环境(ppt)

2022生物中考真题分类精编(全国通用版)专题1:生物与环境(ppt)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2. (2022·山东滨州)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 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
2022生物中考真题分类精编 (全国通用版)
专题1:生物与环境
2022年真题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 (2022·山东青岛)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 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3. (2022·山东滨州)小明家的狗生了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D)
①能生长发育 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A. ①②③
②能繁殖后代 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0. (2022·湖北湖北)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长 江流域鱼类的数量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这个现象说明了 ( B)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1. (2022·海南)下列诗句中有关生命现象与所对应的直接影响因素, 不匹配的是( C )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图一中共有___4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 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甲____。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 鼠_或__食__草__昆__虫_ 。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有__机__物__的形式存在。 (3)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 至少需要消耗草__1_0_0_0_千焦能量。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全国通用)(2)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全国通用)(2)

专题01生物与环境(2022年福建中考卷)资料:我国“三北”工程主要在荒漠区造林,涵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40年累计造林4614万公顷,2018年荣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

1. 影响荒漠植物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水B. 温度C. 空气D. 阳光2. 下列不属于“三北”工程作用的是()A. 保持水土B. 防风固沙C. 减少降雨D. 净化空气【答案】1. A 2. 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题详解】荒漠是生态条件严酷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

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故影响荒漠植物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故选A。

【2题详解】三北防护林使荒漠区植被面积大大增加,植物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能将大量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增大空气湿度,促进降雨。

故选C。

(2022贵州铜仁中考卷)3.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下列描述的景象与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匹配不正确的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A.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①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初中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1 (人教版 含答案)

初中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1 (人教版 含答案)

生物全程复习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B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 (2012涪陵)右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松树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其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无关4.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A →B →C →DB.A →B →CC.B →A →C →DD.A →C →B →D5.(2012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A .一条食物链B .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 .一个食物网D .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6.(2012威海)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荣成天鹅湖B .环翠楼公园C .乳山河D .昆嵛山上一棵千年银杏树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大雁南飞D.秋风扫落叶8.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说法不正确的是( )⑤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D.能调节区域小气候9.(2012威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 B.园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0.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C. 酸雨会引起水俣病D.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二、非选择题11.(2012南安)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第3课生态系统

第3课生态系统
第3课
生态系统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考点1:识别常见的生物中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 【基础盘点】 1.种群 (1)种群是指生活在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的总和。 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 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 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的。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 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中存在着 种群密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出生率 ________ 死亡率 ________等。
16.(2012广州)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 生物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
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下列选项中不属
于生物防治的是 A.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 B.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 C.用黏蝇纸捕捉苍蝇 ( C )
D.瓢虫捕食蚜虫
解析 用黏蝇纸捕捉苍蝇不是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
6.有一生物的排尿量少,甚至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
生活在
A.草原地带 C.温暖地带 B.沙漠地带 D.寒冷地带
( B )
解析 该生物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缺水干旱的 环境。
8. (2012乐山)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B ) A.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B.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 C.蚯蚓疏松土壤 D.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解析 池塘以绿色为主,池塘中的青蛙皮肤绿色有利 于保护自己,这是青蛙适应环境的表现。
3.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 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北师大版 初中生物 专题复习 归纳

北师大版 初中生物 专题复习 归纳

专题一细胞生物和环境图示专题归纳整合一、细胞与生物的整合注:表中“√”为含有的结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有系统,而植物体没有。

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都有组织,但二者组织的名称、结构和功能却不同。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受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新分裂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这样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生物与环境的整合1.环境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影响生物的生活。

2.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能影响并改变环境。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等。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整合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由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其中的环境是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所占的比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此限度,自我调节能力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生物图示专题归纳整合一、细菌、真菌和病毒1.营养方式: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

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2.食品腐败: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细菌从食品中获取有机物,并在其上生长、繁殖。

因此,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杀死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3.结构不同:细菌属于无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有的真菌是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有的真菌属于多细胞生物,由菌丝构成,如蘑菇;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二、动物的适应性、运动和行为1.适应性:各种环境中的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 (全国通用)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 (全国通用)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2022·连云港)1. 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B. 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C. 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D. 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A.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图中只包含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物部分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图中的所有生物不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B正确。

C.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太阳能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含非生物部分,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其中鹰以蛇为食,所以它们是捕食关系,其中蛇和鹰都以鼠、兔为食,所以它们之间又有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

(2022·临沂)2. 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C.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 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生物能进行呼吸;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①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①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020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2020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1.“惊蛰”在每年三月初。

“蛰”指某些昆虫入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有利于动物低温条件生存D.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2.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3.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4.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5.下列所给的事例中,属于生物的是()A.孔子鸟化石 B.珊瑚 C.钟乳石 D.石头上的青苔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特征?()A.呼吸B. 排出体内废物C. 对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繁殖7. 植物的生长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 排出体内的废物C. 能生长与发育D. 能获取食物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鱼儿离不开水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长发育B. 进行呼吸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D. 繁殖后代10.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A.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B. 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C.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D. 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11.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B. 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 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D. 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12.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内蒙古草原的全部动物B.长江里的全部鱼C.长白山林区D.神龙架林区的全部生物13. 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14.温度属于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属于()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C.相关因素 D.其他因素15. 为了探究某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明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三株幼苗,观察、记录,10天后结果如下表:从中可看出探究的非生物因素和对照组分别是()A.水分、2号B. 水分、1号C. 阳光、3号D. 阳光、1号16.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A. 分解者B. 消费者C. 生产者D. 非生物部分17.下列各项食物链的表述,错误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禾苗→蝗虫→山雀→雀鹰18.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甲→乙→丁→丙B. 丁→丙→乙→甲C. 丙→甲→乙→丁D. 乙→甲→丙→丁19.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D. 阳光、空气、水组成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遭到任何破坏都能迅速恢复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21.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

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典例8
(1)光照;(2)对照、A;(3)平均 (4)不正确; (5)实验中鼠妇的数量太少,改用10只大 小相同的鼠妇,以减少实验误差
变式6
(5)玻璃板、纸板
考点五: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生物 与 环境所形成的统
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梳理生态系统的组成
必做题:1~10、12 BBBBD/ABBAC/D
分析甲、乙、丙所表示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共生
捕食
竞争
考点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下列实例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1)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影响环境; (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生物影响环;境 (3)蚯蚓能疏松土壤 生物影响环境; (4)地衣既能生活在岩石表面,又能加速岩石的风 化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生物适;应环境 (6)森林能够保持水土 生物影响环境; (7)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生物适应环。境
完成P5~6页 典例10、11、12、13;变式8、9
完成P5~6页
典例10、11、12、13—D、C、A、C 变式8、9—C、B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生产者 消费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必做题:1~10
BCABD/BCDCC 13.(1)太阳能(2)乙丙丁 (3)甲(4)呼吸作用 (5)物质和能量 (6)丁;重金属在生物体内难以分 解,无法排出,延食物链逐级积累
D、D
完成中考档案4页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典例9;变式7
考点五:生态系统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 的 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 的 物质 和 能量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019年4月中旬,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对哈尔滨市 的大棚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
6、 2019年初,中国云南旱情严重,耕地受旱面积500余万
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300余万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
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
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10、连线题
(1)猎豹捕杀羚羊 (2)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3)草原上的兔子和牛羊 (4)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5)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
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全班各组数据
的 平均值 。 6、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 放回自然环境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旱情严重,农作物受旱死苗,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水 )。 (3)“朵朵葵花向太阳”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光 ) (4)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Biblioteka 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6)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
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 )。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合作关系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第1讲 种群与群落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第1讲 种群与群落
1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 消失;在恢复过程中 外来新物种 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 一般 不能恢复 原来群落的结构。(选择性必修 2 P38 问题探讨 2)
[真题易错·辨析清] 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的正误 (1)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 富度。(2021·河北卷)(√) (2)(题干信息说明:2020 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 2 处发展至 81 处,数量超过 8 000 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可采用逐个计数 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2021·河北卷)(√) (3)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2020·山东等级考)(×) (4)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2019·浙江 卷)(√)
(5)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2020·江苏 卷)(×)
(6)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2020·全国 卷Ⅰ)(×)
2.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的正误 (1)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2021·全 国甲卷)(√)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2020·全 国卷Ⅰ)(√) (3)施用绿僵菌工程菌减少害虫,不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寄生关 系。(2020·天津等级考)(√)
2.(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 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 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 为 保 证 调 查 的 可 靠 性 和 准 确 性 , 选 取 样 方 时 应 注 意 的 主 要 事 项 有 ________ (答出 3 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复习目标:1.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能量流、物质流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3.掌握人、动物、细菌真菌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复习过程:【知识梳理,快速记忆】一、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圈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2.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空气中由多种气体组成,该圈层生活着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随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合作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

(1)骆驼、骆驼刺、旗形树….(2)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复习提纲25页(3)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复习提纲26页(4)家兔适应草食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用鳍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用鳃呼吸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6)昆虫适于陆地生活及运动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翅是扇面形结构,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具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6、生物影响环境: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7、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相互影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8、食物链(1)概念:生物为了获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

(2)模式:A→B→C→D(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或取食者)(3)生物之间的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叉就形成了食物网。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1)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中。

(2)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保证动物的正常生活。

因此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着消费者的数目。

1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1)物质反复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包括水、氧气、碳、氮等。

但有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无法排出能够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

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如汞、镉、DDT等。

有毒物质11、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2)人类活动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3)一个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三、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水污染:(1)赤潮:海水受过量氮、磷的影响,导致富营养化,在一定条件下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2)水华:某些藻类和蓝细菌在淡水中大量繁殖形成的腥味泡沫状漂浮物叫做水华。

它们的主要危害是: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的藻类和蓝细菌释放的毒素过分聚集,会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2、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1)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成分:水、硫酸、硝酸等,p H<5.6(正常雨的p H=5.6)成因: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危害:①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②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

④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⑤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控制酸雨的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相关实验:模拟酸雨(清水加醋酸,p H控制在4)。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3)控制措施:根本措施——控制排放,有效措施——植树造林。

3、废电池污染(1)危害:含汞、银、镉的电池危害性最大,汞引起水俣病;镉引起痛痛病。

(2)控制措施: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尤其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回收废电池,集中进行安全处理。

4、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在食物链中作为消费者,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五、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六、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生产者)(2)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3)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链接中考,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

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C.治山要治水D.根的特性2.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

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影响植物体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③和植物体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野兔一草一狼B.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一茎一根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胚胎一受精卵一胎儿D.人体肺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酸雨②潮汐③赤潮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7.稻田里农民拔除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肉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9. 近年来沙尘暴仍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那么,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少,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10.下列对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协调、合理种养 B.资源高效开发、无需人类管理 C.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内部良性循环二、理解与应用1.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6)生态瓶B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的①是指(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到。

(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食物。

A.甲B.乙 C.丙 D.丁3. 2011年4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核原料泄漏事故,大量含有核原料的污水被排放入周围海水中,使当地渔业受到重创,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环境危机。

右图为福岛周围海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如果图中_______________的数量急剧减少,将直接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

(2)在该食物网中,鳕鱼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

(3)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

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核原料的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时间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鲑鱼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