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五篇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五篇关于些人叙事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每个问题都有其不一样的魅力,但是又很难去分辨或者去抒写这样一篇文章,有时会觉得题材不新颖,但是很多同学却倾注了很多的时间与热情,却没有得到该有的成果,这是比较难受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语文作文教案设计,让老师更容易的带领大家了解这些文章的特点。
高一语文作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引导学生进入作文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作文结构。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框架。
3. 分析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范文的写作技巧,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选题、构思、组织和表达,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写作。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长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逻辑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下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指导_写作指导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指导_写作指导一、立意求深法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
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
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
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二、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三、引用成语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
这些成语在毛泽东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采用“对于。
来说”的句式,进行纵横拓展,使说理更具普适性要深入论述一个问题,往往要考虑到问题涉及的诸多方面,借助“对于。
来说”的句式,就可以进行多方面纵横拓展论述,从而使所讲的道理更加全面,更具有普适性。
请看一篇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作文片段: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折射出整个世界。
高一下学期语文作文教案: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化虚为实+”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化虚为实”[训练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熟读一些精彩的记叙文2.掌握化虚为实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满的记叙文。
[训练重难点]如何在记叙中穿插使用“化虚为实”。
[过程指导]回顾近几年高考作文,不少考生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一些考生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倒是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痛失分数。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确立这样的信念:敢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一、明确记叙文的体裁特征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
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而言,记叙文还表现为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诸多体式。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
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二、记叙文写作的常规思维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一)确定好主题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
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
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
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例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例文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前提条件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六年级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作文教案2021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唐诗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作文教案2021例文1知识目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领悟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情感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2.引导学生理解青年教师的三个条件:志、学、方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五岁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原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令人瞩目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师生共同清晰明确教职员工课文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班齐读课文。
【教学备注】‖教学提示‖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手语,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享受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整个过程难题。
教职员工强调中点词句。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修养身心) 非宁静无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无以广才(扩展); _慢则不能励精(过度怠慢)年与时驰(消失、逝去) 遂成枯落(形容人韶华逝去)(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淡雅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教案06“忙与闲”二元作文导写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全国各地月考作文集锦“忙”与“闲”二元作文导写作文题目+作文导写+优秀例文+素材积累一月考作文导写原题呈现(2022吉林省辽源市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
(梁实秋)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针对现实的思考,自选角度作文。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审题:1.确定核心概念忙与闲(二元关系型)2.确定概念内涵及关系①表层含义:忙与闲是两种生活的状态。
忙,即事情多,没空闲;闲,即无事,与“忙”相对。
二者是对立关系。
②但仔细阅读材料,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有深层含义,且两种状态难以截然分开。
第一句“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强调“忙”的意义在于体现生命的存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忙”可以解释为奋斗、拼搏、追求、勤奋……是一种充实的人生状态。
第二句,“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强调“闲”最能体现生命的状态,因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
这儿的“忙”即精神上的忙碌,是内心的充实状态。
可以理解为:闲于身而忙于思,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思想却不停地运转。
从另一理解就是人不能只让身体陷于忙碌中,这样会让身体麻木,甚至迷失了自我。
长途跋涉中短暂的休息,整理行装,回望来路,是为了让前进的方向更明确,信心更坚定,脚步更稳健……由此看来,二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忙与闲也可以是两种对待生活的心态,比如忙于事而闲于心,即为自己喜欢的事而忙碌或甘心为某件事去忙碌,即便忙碌也会有轻松惬意的闲雅之趣,(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热爱的事,其实是一种最好的放松)。
同样忙碌,有人是边哼着歌边做着事,有人却也抱怨边做事,在抱怨中不知不觉就失去了“闲”的心态。
高中语文写作课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写作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2.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写作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基本技巧:包括写作的结构、段落组织、使用修辞手法等;2.写作主题:选择适合高中生的写作主题,如校园生活、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3.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结构等;4.写作练习: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期望。
第二步:讲解写作基本技巧(15分钟)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写作的结构、段落组织、使用修辞手法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三步:引导选择写作主题(10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主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的例子,让学生进行选择,并解释每个主题的特点和难点。
第四步:讲解语言运用(15分钟)教师讲解词汇的选择、句子的结构等语言运用的知识,与学生分享一些写作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第五步:写作练习(3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写出一篇关于选择的写作主题的作文。
第六步:交流和分享(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改进。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际写作练习和交流分享,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成长和进步;2.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相提高。
五、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的熟练度和表达能力;2.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教辅材料,进行更多的写作训练和指导;3.可以邀请一些有写作经验的人士或专业写作老师进行讲座或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更深入的提升。
作文辅导教案5篇

作文辅导教案5篇作文辅导教案篇(1):学校作文指导课教案一、写自己参与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学校中班级作文指导。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布满了很多好玩而又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春游,秋游活动。
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
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
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啦ok竞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二、写自己的亲身经受。
习作是学校生真情实感的反映。
生活中同学会经受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判?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懊悔;自己不经意间关心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殊拘束,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肯定会回味悠长。
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
由于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三、写自己的熟识的动植物,学校生都喜爱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
动物的形状,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渐渐地为小伴侣们所熟识。
还有的常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熟悉,还有的产生了感情。
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当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由于常常接触,有的甚至常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识,也情愿写进作文中去。
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
如,学校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我爱家乡的杨梅》一文,就是特别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四、写常吃的水果。
水果和我们的联系非常亲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比如,跟着家长去体验摘果子—买果子—吃果子的乐趣,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素材。
对不同水果的形状、颜色、质地、口感等也很有写头。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的文化生活”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的文化生活”主题作文写作指导一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
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二教材任务分析单元学习任务要求“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学习建议书,倡议书等,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历年高考真题链接(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
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题目要求考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写一篇题为“带你走近_______”的主持词。
审题立意上要补全标题。
选择自己熟悉的地名,保证自己有料可写、有话可说。
写作时,最好选择大众有所耳闻或耳熟能详的中华地名,不宜选择村庄之类地域较小的地名,避免地域过小而缺乏有特点的内容;也不宜选择江南、华北之类地域较大的地名,避免地域过大而无法聚焦有特色的内容,以保证写作时有大小适度的发挥空间。
高一语文作文记叙文教案五篇

高一语文作文记叙文教案五篇记叙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体写作手法,但是每个事物存在巅峰便是一种艺术形式,记叙文很常见,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捏的恰到好处,需要一定的技巧与熟练度,老师应该首先体会记叙文的独特之处与细腻的表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给学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记叙文作文教案范例,方便大家体会与学习。
语文记叙文作文教案1爸爸常常教导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用,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说话做事一是一,二是二,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
可是,在我生活的环境中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说话做事不讲诚信。
有一次,我逛书店买回了几本好书。
一位同学在路上遇到我,翻看了我的书,大感眼谗,就要我借几本给他。
我看他对这几本书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就忍痛割爱,借了他三本,说好一个星期后归还。
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我想想他也已经把书看完了吧,再说期末考试临近,寒假里各奔东西可是碰不到一起的。
那天早上,我对他说了,让他把书还给我。
谁知道他嘴上答应得爽快,就是不见实际行动。
我催逼了他两三次,他却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样,说记不起有这么几本书了。
我能怎么办呢?我的手上又没有他的借条,最后只好自我安慰:这几本书就当是送人了。
于是想起这样一件事。
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在菜场口卖菜的是一位老大娘,她卖的菜洗得很干净,新鲜水嫩的蔬菜很惹人喜爱,但是她的生意却很清淡。
我看到她的菜摊上有我最喜欢高山菜,就拉着妈妈的袖子要她买。
可是妈妈绷着脸,硬是拉着我到了另一个摊位买了高山菜。
回来的路上,我问妈妈:“妈,为什么不去老大娘的摊位上买啊?她的菜多好啊!”妈妈说:“好是好,可是她太贪心了,每次卖菜都缺斤短两的,那简直是在坑人啊!”起先,我还不相信,觉得那位老大娘怎么看都像个老实人,怎么会缺斤短两地坑人呢?后来又有几次和妈妈去买菜,无论老大娘摊位上的菜有多好,无论她怎样热情地招呼我们,妈妈总是扭头走开。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菜市场就没有那位卖菜的老大娘的影子了,旁边买菜的人告诉我,她因为生意不好,搬走了。
高中作文课教案

高中作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具体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选取合适的材料、如何构思和组织文章结构,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通过对优秀范文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教学内容
1. 文章选材的指导:如何选择贴近生活、有深度的主题。
2. 文章结构的搭建: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范文分析:选取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成功的要素。
三、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作文主题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系统讲解文章选材、结构和修辞的相关知识。
3. 范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范文,提取有用的写作技巧。
4.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现场构思并撰写一篇短文。
5. 作品分享:挑选几篇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全班共同讨论改进意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练习和作品分享,评估学生对作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大森林中各种鸟儿的画面和叫声)
你听到了什么?
从催人播种的布谷鸟那里,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报喜的喜鹊那里,我明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现在我们就和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倾听鸟语,感受鸟的悲喜。
二、浏览课文,清清楚楚鸟类别
1.哪一句话点明了对鸟的感情和态度?
提示:开篇“我爱鸟”点明了对鸟的“爱”。
一个“爱”字,表明了他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线索:文章就是围绕着“爱”的情感来展开的,其字里行间正饱含着“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透辟洞察”。
2.笔下分别描述了哪几类鸟?
提示:笼中的鸟、四川野外的鸟、文学作品中的鸟、寒风中枝头的鸟、现实中的鸟。
三、合作探究,明明白白心。
高一下学期语文作文教案: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训练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行文中能有意识地做到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训练重难点]如何在记叙中穿插使用议论抒情。
[过程指导]一、知识链接—自主学习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1.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常见的表达方式有:、、、、等五种。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
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特征,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
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哪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2.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
选材要注意:真实、典型、新颖。
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1)明确记叙六要素:、、、、、。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简洁,情节集中,情感真挚,结构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3.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需要在记叙中也夹一些议论。
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例:可是,诗人们都错了。
“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昭君的选择》4.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教案第五单元主题作文导写:讲好中国故事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五单元“讲好中国故事”主题作文实例导写(对标教材任务+高考真题链接+主题作文训练)一对标单元学习任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解读为了解国家变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历年高考真题链接(2017·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它有明确的写作范围(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你所认识的中国)和写作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写作时要注意这两点。
题目要求围绕两三个关键词,表达对中国的认知,重在写出“认知”。
12个关键词涉及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发展、现实问题、国家战略等方面,范围很广泛。
选择时,一要注意“就熟”,即自己熟悉的方面,以便有内容可写;二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因为作文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参考例文】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声经年累月地在村边飘起,水边的垂柳挑逗着春风,与春风合谋不时在水面上画上几个圆圆的涟漪。
顽皮的孩童摘下几朵油菜花从小桥中央抛下,流水将花瓣带向远方,也带走了孩子们的目光,却留下了阵阵欢快的笑声……没错,这正是我要迫不及待地向你介绍的中国乡村。
它们不同于你们有所耳闻的“北上广”等中国的大都市,这里也许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闪烁的霓虹灯。
但这里却葆有传统中国的诗情画意和连接中国人情感的乡愁。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田地里的庄稼用它的色彩铭记着时光的流逝。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教案第一单元写作指导1:激扬青春主题作文导写

第一单元激扬青春主题作文实例导写(教材任务分析+高考真题链接+主题作文训练)一教材单元学习任务(教材原题)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
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教材任务分析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方针,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单元所选文章,以青春为主题,就是突出了教育的宗旨。
如何展示新时代青年的风貌也是高考热点,因此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及作文训练,应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对标高考题型进行起步式训练。
三历年高考真题链接1.(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
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时代与青年的关系”,即青年在新时代下怎样才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哪些精神品质,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第一段材料是引出话题,浙江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第二段的三个事例隐藏着三个关键信息,首先这些人都是青年,然后他们分别具有青年的种种优秀品质:“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强调的是青年人该勤奋刻苦,具备实干精神;“浙江工匠”“劳动模范”强调的是青年人该具备的“工匠精神”;“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事例强调的是“创新精神”,通过这三个事例可以确定论证方向与角度,这个材料指向性非常明确,那就是“青年”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作文号称中考中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胜,平时的训练一定要科学,临场发挥时的运用一定要灵活。
我今年教毕业班,对语文中招试卷的三大版块之一的作文进行了重点的探究和写作指导尝试。
我发现在全国28个省市中考大作文题目中,有85%以上考的是“话题作文”。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话题式作文题引起各地命题者的重视?为什么它倍受各级领导、专家的赞赏?通过钻研、分析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它合乎 ___《关于中考语文改革考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它紧密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它能使考生有事可写、有物可记、有理可评、有情可抒,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考生的特长优势,为中学生作文写作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单元的话题作文专项指导写作训练。
我搜集、、挑选、打印了近几年中招语文话题作文中的满分、高分作文,并一一作了点评。
尤其是同一话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文体的文章作为重点辨析、探究的对象。
1结合话题作文,我潜心学习了有关教学新理念,即把问题教学引入课堂。
因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
设计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作文课上我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写作文,而是先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在讨论中辨析、提高写作能力。
如话题作文教学时,我先把自己搜集的近几年中招话题作文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和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较,找出并归纳话题作文的特点。
2要鲜明地表达出健康的人生观。
“人生”即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标,人生的奋斗。
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人生。
热爱人生就会使人充满活力,并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所以只有表达出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才能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
3要突出自己的鲜明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就像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但这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标新立异,也并不是说选取的内容越奇特越好,而是在追求理想的人生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生命本质的诠释。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意识。
2.养成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归纳出话题作文的特点。
4.学会审读话题作文中的材料。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专家、出卷老师的青睐,它已在高考、中招中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话题作文如此受宠,一定有它自身的、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话题作文的特点。
由于学生手中有资料,我提出的问题又很具体明确,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___像传统教学那样,把我对话题作文的认识、归纳、特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打破常规,让学生在体验、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实现对话题作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性认识。
我把问题给了学生,他们便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很快答案就出来了。
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较,话题作文具有以下特点:1规定话题或主题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都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出了这个范围,就偏离了题意。
如要求以“假如生命可以轮回,你将选择怎么的生命方式”为话题作文,虽然是假定,但仍是一个规定,不可以违背。
如果学生在文章中大谈生命轮回不科学,生命不能轮回等,这就脱离了题目的范围,造成文不对题的失误。
2设置特定情境如:“爱心,与生命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心如良药似神丹……有的渴望拥有;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自然……”这组材料里透出的信息、设置的情境,应该是歌颂有爱心的人和事,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歌颂社会中阳光的积极的一面。
如果学生写消极的阴暗面,就有悖情境设置,难得高分。
3立意自由话题中文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由头,思路的源头,留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
我们只要敢于变换角度,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勇于另辟蹊径,在同中求异,在“旧”中求新,突破常规,就能求异创新,就能写出一些新颖别致的文章。
4选材广泛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具有全开放的内容。
它便于我们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写。
尽可能写身边人,议身边事,绘身边物。
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不感到陌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5文体不限话题作文大多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有的对文体不作任何限制。
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写作。
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来写,以表现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
6写法灵活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
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
可记人叙事,可议论抒情,可作理性思考,也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承接第一步我又把第二个问题抛给学生。
我们知道了话题作文的特点,那么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怎么给话题作文命名呢?同时我出了如下的话题作文:“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努力学习是追求,积极工作是追求,帮助他人是追求,争取入团是追求……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绎出大大小小的感人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命、校名、地名。
”这下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又被调动起来了。
我认为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
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参与教学,是衡量他们自主学习的标准,因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佳。
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的有效参与。
因为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而有效参与首先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离开学生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效果。
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的。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证明了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思维被击活。
有纵向思维的:思维纵向发散,以寻求事物的变化、发展和因果关系;有横向构思的:思维横向发散,对那些相关的事物进行横向比较;有逆向思维的:思维逆向发散,用求异思维方法,从事物的相反方向立意作文章。
学生归纳说:其实上述话题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几种写作的可能,或谈看法,或谈经历,或编故事……若谈看法,还有多种选择,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套,还不如采用哲理散文的方式进行诗意的描写,用材料中的话作每一段文字的起首,充实内容,有机地连接,一篇佳作便会脱颖而出。
若谈经历或编故事,最好有经典的生活事例能点到“追求”这一话题要求,切不可脱离话题而沉迷于叙述的过程中,形成本末倒置,反而得不偿失。
常见的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少则一两句,多到十来句,但无论长短,审题时都要仔细审读揣摩,抓住中心词或中心句。
如:贾占标是我的学生,他非常喜欢阅读课外书。
文学名著、科普读物、报刊杂志都读得不少。
因此,他知识广博,学习成绩优异,被同学们誉为“小博士”。
但有人向他讨教学习成功的秘诀时,他却说:“ ___什么秘诀,就是书读得多。
”书犹药也,善读者能医愚。
健康的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使人增长才智,修养性情,提高素质。
你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请你以“课外阅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这一话题中的人物语言“ ___什么秘诀,就是书读得多”以及“健康的课外阅读能使人增长才智,修养性情,提高素质”,这两句是必须重点把握的中心句。
也就是说一是要多读。
二是要读“健康的课外书”而审读时只有抓住这一点构思作文,才能不偏离题目,从而写出符合话题要求的佳作。
“过渡语”一头连着“材料”一头连着“话题语”,昭示着“材料”的倾向,隐含着题目的话题,体现着命题人布设“材料”的用意和“材料”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是审读“材料”的可靠参照,是审题时最不应该忽视的。
如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中的话题作文“阳光”中,“阳光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勃勃生机,阳光还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阳光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阳光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这些过渡语就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应该说,话题作文写作的空间较大,但需要扣住内涵结合实际选择切如角度。
这一话题作文最后一句运用了疑问句。
“你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这就要求必须在紧扣话题内涵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
有人以为,写话题作文就像拉家常似的,其实不然,话题作文也是不能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的。
它要求突出主题,围绕主题选材,力求深刻,写出新意。
学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少了一些观察与思考;学生不是不能创新,而是少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创新源于观察、积累、思考,身边很平常的事情,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思考的角度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观点、认识,就会产生有创意的想法。
上述几个话题已经分析讨论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任选一个话题写作文。
八佳作欣赏,提高审美能力略(将上节课学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出来,并评析)1通过上个学期的段考实践,学生写话题作文的能力确有提高,三次话题作文,没有一人写跑题的,没有低于32分的作文;而且学生给话题作文拟的题目有深意、有思想,或点明文章中心,或概括故事,这比较难得。
2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富有个性,更有创意;如何让学生能针对一个话题写出不同思考角度的文章;如何让学生组织好过渡句,从而提高学生将已熟悉的题材去适应不同的话题;如何使学生的语言有文采、有特色。
这是今后的作文教学中需要探究的课题。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相关文章:1.2.3.4.5.6.7.8.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