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现实困惑与超越

合集下载

浅论网络文学的生态境遇与审美超越

浅论网络文学的生态境遇与审美超越
子添加 剂 ; 住拆迁屋 , 睡 地下 室 , 做性 奴 隶 ……
文学也 正 经受着 精神危 机 的严峻 考验 。这种 考 验 自2 0世 纪 8 0年 代 上 半 期 就 开 始 了 。因 此 , 自那 时 起 , 中 国文 艺 界掀 起 了一场 摆 脱 旧有 体 制、 标 举人 文精 神 、 恢 复 自身 价值 、 寻求 创 新 之 路 的“ 新人 文精 神 ” 运 动 。然 而 , 具 有 反讽 意 味 的是 , 一批 为改 革 旧有体制 奔走 呼号 、 为标举 新 人 文精 神 摇 旗 呐 喊 的 知 识 分 子 渐 渐 发 现 , 在 “ 时间就 是 金 钱 ” 的“ 市场” 他们生存堪忧 , 在 “ 效 率就是 生命 ” 的“ 文场 ” 他们 处 境尴 尬 ; 过去
或 有 可议 之 处 , 但 网络文 学 崛起 于一 个科 技 理
种, 不 一而 足 。有人说 , 市 场化最 大 的危机 是信
仰 危 机 与 审美 危 机 , 网络化 最 大 的危 机 是 人 文
危 机 与价值 危 机 。对 于 中 国 网络文 学 而 言 , 这
种 说 法可谓 一语 中的 , 一针 见血 。 文化 生态 与人 文精神
・ 文化学研究 ・
浅论 网 络 文 学 的生 态 境 遇 与 审 美 超越
陈 定 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北京 1 0 0 7 3 2 )
摘要: 近2 0年 来 的 中国文 学 , 经 历 了“ 市场 化 ” 和“ 数字化” 两次 重 大 转 向。这 两 大 转 向 交相 呼应 , 互为推 手 , 形成 了一股 科 技 市场 一体 化 的 巨大 浪 潮 , 在 这 一浪 潮 冲 击 下 , 文 学 艺术
2 0 1 5年 第 4期 总第 8 2期

网红文化对当代中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其现实应对

网红文化对当代中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其现实应对

网红文化对当代中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其现实应对作者:高军龙黄惠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08期摘要兴起于互联网平台,以娱乐、流量、资本为主要表征的网红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中学生具有双重影响。

网红文化在满足当代中学生情感与归属的需求、拓宽当代中学生的视野、促使当代中学生个性张扬的同时,也具有扭曲当代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侵害身心健康、消耗许多机会成本等方面的危害,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应对:加强对网红及其言行的监管与治理,净化中学生的网络生活环境;加强网络主流文化阵地建设,压缩不良网红文化的生存空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网红文化当代中学生双重影响现实应对网红文化自问世以来就打开了一扇多元价值重现与多元文化生产的大门,逐渐成为价值遮蔽与价值失范的文化温床,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1]。

一、网红文化的基本内涵“网红文化”是“网红”与“文化”两词的组合词,阐释网红文化的基本内涵必须以分别阐释网红与文化的内涵为逻辑起点。

网红是借助网络平台积聚影响力而走红之人的代名词,其以整体文化包装的面貌呈现给受众,本质上是技术、媒介、资本方、网红主体、受众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博弈的结果,既表征着大众文化的心理趋向,塑造和影响着当代大众的价值观,同时又内置消费社会的商业内涵[2]。

从类型上看,网红大致可分为颜值类网红、电竞类网红、专业知识类网红、搞笑类网红;从性质上讲,网红可分为正能量网红、负能量网红。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特指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性文化。

根据网红与文化的内涵可知,网红文化也可分为广义的网红文化与狭义的网红文化。

概而言之,广义的网红文化是指以网红主体为代表的群体在相关技术、媒介、资本方、受众等多方因素的协同下通过网络平台所创造的物质性文化与精神性文化的总和。

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

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

总252期 第12期 2010年12月贵州社会科学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 ol.252,No.12December 2010作者简介:蒋建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研究与消费文化研究。

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蒋建国(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摘 要:网络消费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媒介消费文化的传播特征相比,网络消费文化的传播体现了信息社会的消费需要。

它在消费主体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消费对象与消费主体之间具有共享性,消费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消遣性,消费形态上又体现了现代消费文化的断裂性。

关键词:网络;消费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C91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12-049-052马克 波斯特(M ark Poster)认为,信息超级高速公路以及虚拟现实是丰富现有消费文化形式的传播媒介。

[1](P45)网络消费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主要形态,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对网民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网络消费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符号消费为主要方式,可以满足受众在信息搜寻、休闲娱乐、商务活动和互动交流等多方面消费需求的文化形态。

作为当代消费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网络消费文化既体现了信息时代虚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表现了网民在赛博空间的 无限风光!。

网络消费文化兼容了传统媒体消费的内容,极大地发挥了电子文化的优势,它将高技术使用和低技能消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消费门槛很低,但消费内容却无限精彩。

从商业性和符号性的角度上看,网络消费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一、网络消费文化主体的独立性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消费的 可得性!变得非常容易,任何拥有电脑的网民与宽带连接就可以进入一个充满奇异的空间。

与电视作为家庭消费媒介不同,电视消费尽管有分众化的趋势,但在中国家庭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一起收看电视仍然是主导的消费模式。

消费时代文学批评的迷惑

消费时代文学批评的迷惑
在 快感 阶段 ,而 消 费所强 调 的是社 会 中事 物的 瞬 间性 价值 。显然 ,这 样一 种 注重 瞬 间性价 值 的消 费观 念
在 影 响着文学 批评 。消费 主 义文学 的 不断 蔓延 及其 不 断衍 生 的新 品种 ,例 如 短信 文学 现象 ,正在用 瞬 间
性 价值 解释文 学批评 与消 费之 间 的复杂 关 系 。 对 消费 主义 的文 学批 评 同时在 现 实和 象征 的 意义 上介 入 消费 社会 ,让 更 多人 发生 改变 。而 由于 日常
维普资讯
莩J拜亩 20: 3 I = ’ 06  ̄ 期
消费时代文 学批评 的迷 惑
◎ 徐 肖楠 ( 华南理 工 大学新 闻与传 播 学 院教授 )
消 费 时代 并没 有 在 中国全 面 、真正 地 发 生 .但 正 越 来 越 近 地 走 向 我们 。消 费 主 义 与现 代 性 、市 场
实 的关 系从经 典 观念 中延 伸 出来 ,并 与消 费社 会 的文学 艺术实 践 密切 相联 。在 寻找 这 种意 义 和关 系 的过

程 中 ,人们发 现 消 费主义 是一 个对 文 学批 评极 有魅 惑 力 和影 响 力的现 实生 存情 景 .它 带来 了 与市场 和 生
产 相关 的唯美 主 义 、 日常 生活 审 美化 等一 系列 真实 而 又 容易造 成错 觉 的 艺术 问题 。这 样一 些 文学艺 术 的
时代是 什 么? 即文学 还 是一 种 诗性 的精 神 现象 吗 ? 消 费时代 ,意 味 着消 费 不仅 仅 是 消费 本 身 ,而 且 构成
了人们 的生 活 。那 么 ,被 消 费所 改变 的生 活与 文 学 的关 系再 次 分 裂 出两方 面 的问题 :1消 费时 代作 为 一 .

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 觉的政党。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 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 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 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 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 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 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 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 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 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虽然各 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不断 涌现,但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 级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当今世 界,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 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
美国就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 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 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 新加坡为团结国民共同致力本国发 展,以国会法案的形式,确定了以国家 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等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价值观,在全社会 加以推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 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过去我们常讲,经济发展 一靠改革,二靠科技,现在看来还要加一条, 就是也要靠文化。经济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 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 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 势。
二、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 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 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 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 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 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 晰的过程,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 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支撑。应当立足时代和实践新发展, 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学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

中国文学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

中国文学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然而,在当今中国大众社会中,中国文学遭遇了一种犬儒主义的分化。

这种现象在文学领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中,还存在于文学传承、阅读和评论等方面。

犬儒主义是指人们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持消极、失望、否定的心态。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犬儒主义情绪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了表现。

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们多数时候表现得消极、沮丧,缺少信仰,困惑着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这些作品的写作方式特意避免任何意义或结论的表述,作者甚至把主人公们塑造成了毫无追求、无望无助的人。

这样的作品有时候被视为晦涩难懂,充满了玄学思想,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和欣赏。

同时,当前中国许多人在挑战及质疑中国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也经常发出不带任何建设性的怨言。

他们质疑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质量不高,文学框架陈旧,语言应用不成熟等等。

这些抱怨显然与中国文学的真实情况不吻合。

毕竟,中国文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高水准、代表性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及全球的文化。

中国的文学繁荣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全球话语的繁荣,也展示了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实力和声誉。

但是,这些犬儒主义的观点和情绪不能因此完全被忽略。

它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大众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而且也可能在一些时候对文学的进步产生指导性的意义。

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当前中国文学境遇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文学面临着困境和挑战。

然而,这种困境并不是目前中国文学创作的全部。

中国文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都应该超越这些困境,不断积淀力量和动能。

中国文学的生命力和成就取决于作家和整个文艺界的努力和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文学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等客观因素。

其次,中国文学需要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的变化和需求。

唯有在广泛沟通和深入思辨的前提下,才能创作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感染力的作品。

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戏剧,作品必须具有对当代及未来的预见性,以及对人性深刻思考的才能去把握当代的人们,引导他们领悟生命的意义和内核。

从“隐忧”到“解忧”: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挑战与纾困路径

从“隐忧”到“解忧”: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挑战与纾困路径

能与周边物象形成较大的反差感,迅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在技术层面,景区的数字化应用可通过无人机、全息投影、激光投影等技术实现,将图像投射于所要展示的区域,结合图形、图像、光效、声效等多种形式,营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氛围,此呈现效果不但能发挥数字媒体艺术的宣传娱乐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化功能,这种虚实结合的数字化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推广和宣传,提升文化信息传播效率,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五、结语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数字媒体注入内在精神,数字媒体形式丰富能大大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将传统文化以更加贴近现代大众的方式进行展示,将两者跨界与融合有利于传统的“古”与现代的“新”一同发挥出自身优势,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设计的问题。

本文从线上与线下两个层面,探析朱仙镇木版年画数字化设计应用的有效路径,让现代大众能够切身感受和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精神内涵和魅力,同时也想为其他处于濒危状态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1]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张羽清,周武忠.论乡村景观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J].装饰,2019(4):33-37.[4]石鑫.生态美学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J].四川戏剧,2021(10):113-116.作者简介:朱怡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武汉430070);徐进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0)。

编校:王志昭从“隐忧”到“解忧”: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挑战与纾困路径□菅晓旭【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红文化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资本逻辑的操纵下,网红文化以隐秘、微妙的方式遮蔽、疏离主流意识形态,虚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侵蚀青少年的价值信仰,限制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牵引作用。

塞壬的歌声

塞壬的歌声

塞壬的歌声作者:李旭来源:《西部学刊》2014年第10期摘要:消费文化充满诱惑又潜藏危机,犹如塞壬的歌声,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面临着生存困境:文学自律性与文学商品化之间的矛盾、文学个体性与受众大众化之间的矛盾、文学的语言属性与文学电子媒介化之间的矛盾、文学审美超越性与消费世俗化、欲望化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塞壬的歌声;消费文化;中国文学;困境;矛盾一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人面鸟身的海妖名叫塞壬,她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船员则成为塞壬的腹中餐。

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返乡途中,为了既听到美妙的歌声,又不会葬生于此,就把船员的耳朵用蜡封住,但是他想听这无以伦比的歌声又不想丧命,于是就让水手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用铁索将自己紧紧绑在桅杆上。

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曾用塞壬的歌声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巨大影响,其实,塞壬的歌声更像眩人耳目、具有诱惑力的消费文化——充满诱惑又潜藏危机。

美酒华服、豪车别墅、品质生活、优雅格调……消费文化的“魔力”就是把人的一切需求都转化为消费的满足,将消费打上文化品味的标签,它无限挖掘人的欲望,以符号消费代替商品消费,“表面上以物品和享受为轴心和导向的消费行为实际上指向的是其他完全不同的目标:即对欲望进行曲折隐喻式表达的目标、通过区别符号来生产价值社会编码的目标。

因此具有决定意义的,并不是透过物品法则的利益等个体功能,而是这种透过符号法则的交换、沟通、价值分配等即时社会性功能。

”[1]69的确,消费社会的商品具有符号价值,开奔驰和宝马比奔奔和捷达更能彰显成功者的尊贵身份和地位,符号的“魔力”犹如塞壬的歌声,它洞悉人性,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消费文化前面,曾经高居象牙塔中文学也禁不住诱惑降临凡尘,但随之而来的除了兴奋、惊喜,更多的是困惑和危机。

二首先面临的是文学自律性与文学商品化之间的悖论。

文学自律性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这种说法来源于艺术自律的观点,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所谓“无目的性”是指“没有实质性的主客观目的”,例如饥饿的人饱餐一顿,守财奴发了财,都能感到兴奋和愉悦,但这些是有主客观目的的活动,不具有审美性,但是如果人们只是纯粹欣赏盛开的鲜花,优美的音乐,就是不具有外在目的性的审美活动。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3篇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3篇

娱乐消费论⽂范⽂3篇娱乐消费论⽂:当前娱乐消费的困境诠释本⽂作者:徐嘉⼯作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服务业发展因素(⼀)服务业的发展⽔平较低⾸先,⽂化娱乐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吉林省的⽂化娱乐服务业虽然有⼀定程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旅游会展、教育信息等发展趋势良好,但跟发达地区相⽐,⽂化娱乐性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的⽐重仍不⾼,服务⽔平也有限。

其次,从业⼈员结构上,以演出业的⼆⼈转为例,⽬前市场稀缺的是具有⾼素质的创作⼈员,⽽现实是多数从业演员⽂化素质不⾼,表演作品的⽂化内涵缺失、作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再次,⼈们⽣活⽔平提⾼的同时,新的⽂化娱乐消费需求层出不穷,新兴⽂化娱乐⽅式发展明显跟不上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如现在⾼薪缺⼈的⼼理咨询、体育陪练、⼀对⼀的绘画、声乐教师等需求,能提供服务的中介和机构寥寥⽆⼏。

(⼆)服务业信⽤体系不完善服务产品投诉:诸如,教育质量、书籍盗版等。

服务业务范围投诉:诸如,体育健⾝⾏业私⾃扩⼤经营范围开展医疗美容业务;教育机构聘请⽆从业资质⼈员上岗;娱乐业从事⽆照和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

服务质量投诉:诸如,旅⾏社强制游客购物,更改旅游线路等。

娱乐场所实施强制消费,服务态度差等。

虚假宣传消费陷阱:诸如,⽹络和电视购物、休闲娱乐⾏业以虚假的折扣、充值卡、会员卡等形式欺骗消费者等。

(三)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些垄断服务⾏业的不平等条例,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电视、电信服务业:⽹速提升缓慢,价格⾼。

收费标准的制定权都在经营者⼿中,收费不透明,维权困难。

强制消费、私开流量屡见不鲜。

针对通讯信号弱,固定电话故障、⽹络维修、有线电视保修等服务不及时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络服务:⽹络⽂化娱乐缺乏有效监控,黄⾊暴⼒缺乏有效分级机制,⽹吧监管不到位,未成年⼈的⽹络游戏沉迷问题等。

(四)服务价格偏⾼当前,吉林省绝⼤多数的⽂化娱乐服务产品,都缺乏统⼀的、权威的、客观的价格标准。

这样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服务质量差异⼤,服务收费混乱,⽂化娱乐服务业经营不规范,⾏业难以发展。

反思网络之弊——文化批判的视角

反思网络之弊——文化批判的视角





18 3—
令人们做出在现实中 无法想象的恶行。“ 无责” 铸 人都有成为牵线木偶的危险。网络已经通过话语 成的是“ 无责任感”无他律也无 自 , 律使得人们肆 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对 人 的思维进行了一 们 无忌惮地显露人 l的阴暗面, 生 其产物是一群暴民 次次的塑型。 或许, 批判精神才是网 络时代最需要 与看客。 将社会良心寄托在 群暴民和看客身上, 的精神素质。 无疑是荒谬的。 2. 33怠惰。 网络助长怠惰。 在先进的搜索引擎 2 . 2商业化与网络消费 和丰富的阿络信 皂 。 资源的助长下 , 文献检索之难 、 2 .广告。f虫 说前网络时代的广告 中还有 成本之高已经不复存在了。 .1 2 眼日 没错 , 度—下, ‘ 百 你就 网络作为人的异化物存在的事实已经确定了。 丝伪善的温情 , 一丝无意识诱劝意味的话 , 那么 知道! 在搜索弓擎的帮助下, ” l 独立的思考能力 , 甚 2反思网络之弊 网络时代则丝毫不掩饰其欲望。植 ^ 式广告, 弹出 至记忆能力已经变成电 和网络的附庸了。在浩 脑 i ̄ 多的网络文化现象以及虚拟的网络对 窗口, - t , 诱骗点击的链接, 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 病毒 如烟海的信息中,网络用户追求的正是搜索引擎 于现实的冲击。为此, 选取了三个片段 , 作为讨论 式营销……五花八门的广告无孔不入。鼠标指针 带来 的方便快捷。 但是, 的切人点 。 在各种广告链接中游走 , 犹如激流中的一叶扁舟。 和浮躁的。 我们容易地将检索词输 ^ 搜索框中, 经 2 1网络与现实 商业化已经完全侵 占了网络。在似乎已经达 过某种复杂的算法得出的几 万个搜索结果在几毫 2 .网 。网络能赋予人们太多现实中无法 到广告饱和的页面中,广告商和网站运营商依然 秒内就会展现在眼前 ; . 瘾 1 1 就这样 , 我们又在搜索结果 获取的东西。 与鲜艳刺激、 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相 能够绞尽脑汁, 见缝插针。 不难理解网络运营商暴 中的第一页的前十个结果中容易地找到我们想要 点击量就是有能够聚流成海的力量。 运 的——没错 , 我们就是这样易于满足。 比, 现实世界成了荒漠。因此 , 网络变成了追求刺 富的神话 。 激、 精神空虚的年轻 人 的依赖物。 在现实中找不到 营商不必恪守某种伦理道德,主导他们行动的只 在网线的另—端 , 是不需要有丝毫责任感的 服务商 。 他们在提供准确信息的同时, 也将大量同 慰藉或“ 乐趣” 的人们 , 往往把怀抱投入网络一网 是赤裸的商业价值。 2 2消费。网络消费是伴随网络而兴起的新 质的、 2 过时的、 虚假的信息不加修改地“ 推送” 给用 络是不会拒绝任何人的,它乐见人们在商业和无 意义的漩涡中窒息 ( 窒息的快感令 ^ 并不 自知) 消费形式 , , 恐怕它是鲍德里亚于 17 年写成著作 户。简便易操作的假象( 90 是真的简便吗? 快速简便 阻挠思考, 损害创 无法 自拔。 《 消费社会》 时无法想象的。由粮票油票到 so — 是以辨别力的丧失为代价的。) hp 2 .对于现实世界的侵害。互联网络是现实 p gm l 发达的生产力展示着其带来的富足 , 造力 , . 1 2 i a, n l 购 它带来的是思想的怠惰。不难理解, 为何现 世界的高度仿真 , 甚至是超越。 虚拟世界是由大量 买力之强势使 ^ 们对“ 物的形式礼拜” 达到了狂热 在学术抄袭成风 一 网络虽并非学术抄袭的直接 它至少也助长了这种风气。 可无限复制的代码构建起来 的, 它是现实世界的 状态。假如说帕尔利二号: 是—个俗化神迹、 一 原因, 重现; , 而且 它可不依赖任何现实世界的蓝本 , 从 个城市坐标、 —个身份区隔的话, 那么网上购物这 当我们被动接受甚至抄袭时 , 无疑, 我们已经 而仓 出—个“ 糙 超真实” 的领域。 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则彻底打碎了消费与世俗的距 将 自 主权交给外物 , 也将质疑与挑战话语权威的 网络永远不是独立的, 然而 , 它却总能给人带 离感 , 使消费之神走下神坛。 珍贵 勇气推 向毁灭 。 来独立的假象。且看我们对它的称呼吧 , “ 虚拟世 只需要动动 瞬标——购买已经被简化到了极 3结论 界”“ 、网络世界” ;网络已俨然成为—个独立的小 致。从眼球被商品吸引 , 到发出网络订单 , 问不 其 人们在享用网络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网 传统 货 的购买 络带来的文化冲击和思想 困惑。在一 = 于网络 上 二 世界了。 正如马尔库塞所言, 我们需要与现实世界 过几分钟甚至几秒钟 , 的“ 比三家” 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能够带来对于现实世界的 决策过程已经被缩减到近乎为零。网络消费是一 的一系列文化批判分析中, 种种弊端在网络与文 超越, 带给我们反思能力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然 种冲动消费; 假如说宴体商店中的冲动消费还能 化交集处显现出来了。 而 ,网络世 界企 图把 这种 距 离变 成 了无 法逾越 的 用“ 钱袋渐瘪” 给购物狂制造一丝 理上的愧疚的 网络将人们从多彩的现实世界中抽离出来 , 鸿沟; 这种距离并非是辩证的现实超越, 而是一种 话 , 那么网络消费就更具隐蔽性——电子货币 将 迷失于网络的符码幻境之中,在丰足感中与思考 网络世界的美丽是令 叠叠人民币变成 几个数字。动动 鼠标损失 了什 能力、 创造能力渐行渐远。 或许, 面对网络, 人们永 ^ 迷醉的, 但是它的美丽像日 皂泡—样脆弱。网络 么呢?n 卜 巴 / 数字而已。 正因为此 , 网络消费的侵蚀 远保持思想上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永不抛弃批判 是忘记现实的 D 口 弗洛姆所说 ,我们再 力也更加可怖。 “ 精神 , 才是最为可贵的。 注释 次选择 了逃避 ” 。 2 文化, 3 话语及其它 当然 , 无法否认, 网络对现实发挥着愈加深刻 2 .快餐文化。 3 1 相较于深厚的传统文化, 网络 ① 让・ 鲍德里亚硝 费 社会 . 叼南京: 南京大学出 版 的影响。例如, 网络的—个重要功能就是“ 文化的 文化丰盛 的表象背后潜藏着深深的无力感和虚弱 社 ,0 8: 20 6 参 考文献 公共领域” 功能 , 群众可鸣不平 , 诉不公, 或检举揭 感 , 它轻佻 , 空洞 , 成为趣文化 、 俗文化 、 享乐文化 发; 而且, 网络上的讨论—旦形成规模, 变身为舆 的代名词。 『让・ 1 鲍德里亚』i j ) ! 费社会删 刘成富, 全志钢, 南 译 论, 往往也能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甚至解决。 网络 以文学为例。 一目十行, 目即忘是网络文学 京 : 大学 出版社 ,0 8 过 南京 20 . 马 刘继, 上海: 讯 已俨然‘ : ‘ 公正” 社会 的化身了。 的特点。在玄幻文学、色情作品大行其道的网络 赫伯特 ・ 尔库基 单向度的 Ml 20. 然而, 网民是“ 市民”‘ 民” 、 公 吗?网络的确创 中,深刻和批判是与自讨无趣和愤世嫉俗相等 同 上 海世 纪 出版集 团 ,0 8 造了一 自由的新言路 , 个 网民却远非“ 民”f f 的。 公 ; f 电] 连最应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尚且如 , 此 更 [ 郑杭生 , 社会 学概论新修 北京: 人 民 3 ] 等. 中国 并非是康德所言的具备启蒙精神之人,能够 自主 不用说其它一些本就是为了消遣休闲而存在的文 大学出版社,0 3 20. 尤尔根 ・ 贝马斯. 哈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Ⅱ曹卫 运用理 陛 . 而是一群善于附和应声之人 , 2 A, 以伤 化存在物了。 害他人为喜乐之人 ,甚至另有一群可与轮奸犯相 2 2话语。 . 3 网络是符号与话语的狂欢地。 控制 东, 上海: 译 学林出版社 ,9 9 19 . 刘翔 “ 谷 信 媲美的“ 网络暴 民” 。我们在看到网络舆论的种种 了网 中信息的源头和内容的机构( 络 政治 的、 商业 昀 经渊 , . 歌 一代 ” 息素 质 分析 图 书馆 无疑就拥有 了巨大的话语权力 。表面上 , 获取 学研 究 ,o 93. e o () 好处时 , 也不要忘记, “ 人肉搜索” 对公民隐私的践 的) 责任 编辑 : 王雅 芳 踏, 恶意i 对公民尊严的蹂躏。网络的“ 发 匿名性” 信息的渠道多 , 可获取的信息丰富; 实质上 , 每个

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中国公民更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中国公民更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中国公民更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中国公民更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

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

因此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做到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经济全球化国家当代大学生江泽民曾指出:“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精神支柱”。

①那么何为“爱国主义精神”呢?在思修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得到的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而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兴起之后,它以猛如潮水的势头超越国家和地区,加速着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把各国和各民族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成为全球共享的东西。

仅以2000年为例,世界出口贸易额相对1950年增长101.39倍;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相比1982年增长22.3倍;世界外汇平均每天交易额相比1973年增长100倍。

一架波音747飞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分别产自6个国家的成千上万的企业;中国的广东东莞生产着全世界90%以上的MP3。

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已席卷半数以上的欧洲国家并实施了取消关税、边境,统一货币统一市场等重大举措。

青年文化消费的变化演讲稿

青年文化消费的变化演讲稿

青年文化消费的变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青年文化消费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年
群体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文化消费到现代的多元化消费,青年们的消费方式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青年们对于文化消费的追求。

过去,青年们更多地关注于
传统的文化消费,如书籍、音乐、电影等。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青年们开始追求更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比如网络文学、短视频、游戏等。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追求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

其次,青年们对于文化消费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他们更多地通过实体
店购买文化产品,但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他们更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文化产品,这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此外,青年文化消费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

以前,他们更多地关注于国内的
文化产品,但是现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他们开始关注国际化的文化产品,比如欧美流行音乐、日韩影视剧等。

他们更加开放,愿意接触和尝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

总的来说,青年文化消费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的必
然结果。

我们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创新和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青年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最后,我希望我们能够关注青年文化消费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方式,以更好地服务青年群体,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环境!
谢谢大家!。

浅论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浅论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浅论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摘要】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消费社会中,艺术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消费者的审美情感与社会价值观。

消费社会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作品的题材选择。

消费主义的影响也导致了艺术品的商业化和标准化,使得艺术家受到商业需求的影响,创作更倾向于迎合市场而非表达个人观点。

消费社会也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面对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利弊时,我们应当关注艺术本身的内在价值,推动艺术在消费社会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和重视。

消费社会下的现代艺术展现着多样性与挑战,其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键词】消费社会、现代艺术、影响、市场、风格、艺术作品、消费需求、艺术家、创作、艺术教育、利弊、发展趋势、关注、艺术本身。

1. 引言1.1 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购买和消费行为,更是一个社会现象,一个流行文化的体现。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现代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物质享受的追求。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变为注重品味、个性和创新。

消费已经超越了满足基本需求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态度,甚至是一种身份象征。

随着消费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其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享受,而是被大众所关注和追捧。

消费社会的崛起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多样化发展,也促进了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活跃。

消费社会为现代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艺术与时代的融合,促使艺术备受关注和认可。

1.2 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在消费社会中,艺术市场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投资领域,艺术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作,更是一个被投机和炒作的对象。

人本思想的困惑与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

人本思想的困惑与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

2010年7月第3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o u rnal of Party C olleg e of Sichuan P ro vi n ce C o mm ittee of CCPJ u ly 2010N o 3[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杨满心(5),男,湖北利川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本思想的困惑与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杨满心(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单向度;人;马尔库塞[摘!要]!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新的生机,这种生机源自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与马克思的预言相悖,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垂死,反而更显活力。

与断言资本主义步入太平盛世的人相反,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剖析了其中的新问题人的危机。

单向度理论富于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从社会价值取向和哲学视角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主体性原则。

同时,它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反思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但是,马尔库塞只看到不人道的现象,而没有找出人类解放的出路。

本文通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比较研究,旨在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要义。

[中图分类号]B 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55(2010)03-0101-04一、马克思手稿中人本思想#的独特魅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虽然写作于1844年马克思刚刚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期间,但是,在内容上,手稿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

由于包含丰富的哲学观点,手稿被一些学者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

更为重要的是,手稿包含了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的萌芽。

虽然许多观点都处于萌芽状态,而且阐述思想所用的词汇也不是十分准确,但是与此前的一些著作相比,手稿的内容更丰富。

困境与超越_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图景_侯勇

困境与超越_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图景_侯勇

□侯勇徐海楠摘要: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

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

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关键词:青年;精神生活;现代性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问题。

卡林内斯库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历史概念,我们用它来指在独一无二的历史现时性中对于现时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把现时同过去及其各种残余或幸存物区别开来的那些特性事去理解它,在现时对未来的种种允诺中去理解它———在现时允许我们或对或错地去猜测未来及其趋势、求索与发现的可能性中去理解它”[1],他把现代性勾勒为“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五副面孔。

可见,现代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尺度,“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流变之中、现代性行处在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呈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2],标志着与传统性相对应的现在性,指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转型,是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的现代性属性反映,我们不但还没有超越现代性,而且正在经历着它的激烈化阶段。

作为多义、流动和不断进化着的现代性,其本身就具有解构和重构的双重取向,即使当代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现代性的困境,但同时也为青年精神生活的调适与重构提供了现实可能,因而从现代性语境中观照青年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精神生活的内涵意蕴精神生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实践活动,是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

浅析当代中国平民文化

浅析当代中国平民文化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 代表他们 的平 民文化开始逐 步取代大众文化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主角。
二 、 民文化 的发展及其特点 平
平 民文化在当代 中国的兴起和发展首先表现为 由平民百姓创造 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的文化 自 觉地
将老百姓的文化称作“ 民文化” 平 已经是很普遍 的事情了。翻开一些百姓读物 , 欣赏一下反映人们 日 常生活的电视节 目,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浏览一些普通 的文化 网站 , 我们会发现 ,平 民” “ 一词因为它所表征
的平实性和普遍性 , 已经成为普通百姓 的代名词 ,平 “
民文化” 也几乎成为了普通百姓对 自身生活方式 的共 同称谓。 平 民” “ 并非与“ 贵族” 相对 , 它不是就政治 、 经 济或社会地位而言的, 而是就普通百姓和 日常生活而 言的。平 民就是 日 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 , 他们的 日常
Sp20 e .0 7 V0 . 3 1 2 No 3 .
第 2卷 第 3 3 期
浅析 当代 中国平 民文化
万 林 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 8 ) 00 3
( 要 ] 随 着平 民 百姓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和 文 化 需 求 的 高 涨 , 映 平 民 日常 生 活 的 平 民 文化 开 始 发 展 起 来 , 为 建 摘 反 成
还 需注 意处 理 好 文 化 的世 俗 性 与 超 越 性 之 间 的平 衡 关 系 。 [ 键 词 ] 平 民文 化 ; 关 日常 生活 ; 化 的 世俗 性 ; 化 的 超 越 性 文 文 ( 图分 类 号 ] 中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8 2 8 (0 7 0 — 12 0 文 10 — 6 9 2 0 )3 06 - 5

【精品】日常生活审美化

【精品】日常生活审美化

【关键字】精品专业:语言学姓名:朱冬雪学号:F13201049 指导老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摘要:在物质世界极度丰富的今天,物质文化的兴起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正统的文化和艺术,日常生活也正以审美化的姿态向人们展现出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有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理论已有一些卓有成见的学术结论,但这一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它自身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艺术审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e)最早提出来的。

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群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韦尔施区分出两种审美化:浅表审美化和深层审美化。

威尔士强调,“审美化的重要性不在于“美”,而在于其“可塑性和虚拟性”。

.威尔士的深层审美化强调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审美物质化的同时对愈识及现实理解等非物质因家的审美化。

浅表审美化指物品的装饰、包装、外表的美化,以及流于表层的审美现象。

深层审美化指的是:“审美过程不仅包裹了业已完成的、给定的物质,而且甚至决定了它们的结构,不光影响它们的外表,而且甚至影响其内核。

”浅表审美化是不难理解的,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琳琅满目的物质外壳既可理解为浅表审美化,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追求不再是局限于其实用价值反而是更注重商品外在的审美价值,衣服除了遮羞御寒之外修身美体的功能是现代人们追求的重点,房屋的除了遮风挡雨之外,其内在的装饰装潢也是现代人生活的追求。

如此种种,都说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中的浅表审美化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追求。

2023年《中国超越》读后感(精选3篇)

2023年《中国超越》读后感(精选3篇)

2023年《中国超越》读后感(精选3篇)《中国超越》读后感1近日阅读《中国超越》一书,感悟颇深。

本书作者张维为,中国政治学者、作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中国模式和西方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

书中作者从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对西方模式,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

全书通过数据、实例和故事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追赶并超越西方的过程,横向分析了中国模式相对西方模式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纵向也厘清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定会深刻影响世界未来格局和秩序的。

读完此书,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能有幸成为中国崛起中坚力量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

这令许多西方国家感到迷惑和惊恐,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深感敬佩和鼓舞。

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贫富差距大、腐败严重、环境恶化、产业发展不协调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

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如何实现对西方国家真正意义上超越?才是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在不失去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超越。

中国的崛起并非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我们是张教授在书中所述的“文明型国家”,是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社会未来演变的大趋势,它不会是西方所希望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对峙的模式,而更可能是“社会与国家”互动互补的模式。

我们这种包含中华文明基因、社会主义基因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制度模式将使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也必将带领我们实现对西方的超越。

从“双重超越”到“双重虚无”的文化畸变——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回顾

从“双重超越”到“双重虚无”的文化畸变——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回顾

变 迁 的挑 战 和 示 范 下 被 启 动 的 。 因 此 , 世 界 历 史 ” “


后 发 现 代 化 问题 的 “ 重 超 越 ” 双 性
中 国 文化 现 代 化 的 历 史语 境
性 现 代 化 进 程本 身 的 演 进 , 中 国 现 代 化 模 式 和 目 对 标 选 择 的影 响 就 具 有 了特 别 重 大 的意 义 。它 使 得 中 国 的现 代 化 变 迁 具 有 了 明 显 的 “ 重 超 越 ” 特 征 , 双 性 即 : 国既 要 超 越 自身 社 会 发 展 的 传 统 水 平 , 要 超 中 又
维普资讯
文 化 研 究

22 0 年第8 0 期
带舞嚣棼舞棼≯雾毒若露≠ ; 嚣棼尊劳 穆参E 麓荔毒荔誊 簿j簿静移参 劳雾;蠢鬻饕 豢棼舞劳 ≯管j务譬褰蕊枣荔 簿彩静赫旁誊移孝 穆番 黪 棼第棼蓐谚嚣:爱移 雾一饕臻雾 棼雾 !雾 雾 囊善譬若 簿毒咎蠢 毒 出 考鬻 霉嘉棼棼 麓簿棼棼劳谚j黪黪 #尊雾黪 辫 # 静 i号雾 荽 誊藩霉 攀 嬲 簪誊 劳 簿 孽 餐 谚 赫簪 《 吾 磅 妻 移 毒
始 就 先 天 带 有 “ ” “ ” 矛 盾 二 重 性 。一 方 面 。 善 与 恶 的 如 马 克 思 所 说 , 现 代 机 器 大 工 业 代 替 工 场 手 工 业 因 而 形 成 的世 界 市 场 , 一 切 国 家 的 生 产 和 消 费 都 成 使
为 世 界 性 的 了 ; 族 的 片 面 性 和 狭 隘 性 已 日益 不 可 民 能 , 过 去 那 种 地 方 的 和 民 族 的 自给 自足 和 闭 关 自守 “ 状 态 , 各 民族 的各 方 面 的 互 相 往 来 和 各 方 面 的 互 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现实困惑与超越
消费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消费大国,消费文化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文化命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消费大国,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消费社会?中国如何避免陷入消费社会、又如何避免消费主义的伤害,这是摆在我国消费文化建设面前的最大困惑。

本论文从当今中国消费领域遇到的现实消费主义问题为问题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消费理论为指导,以西方消费主义话语为借鉴,深入剖析当今中国
消费主义存在的生成因素、表现及危害,明确指出当今中国虽然存在消费主义现象,但并不完全具备步入消费社会的条件,我们必须从中
国消费实际状况出发,积极探究解决中国消费问题、超越消费主义的对策与路径。

本论文正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社会基本历史背景部分,主要介绍了消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消费社会、生产社会等基本理论概念和社会历史背景主题,为论文的进一步论证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第二、三部分主要是有关消费文化研究的经典理论和中西方话语资源,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有关消费的经典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消费主
义理论、中国消费文化语境等。

这部分为当今中国消费文化建设既提供伦理指导和理论借鉴,也提供了中国消费文化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第四部分是直面中国消费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主要分析了当今中国存在消费主义的生成因素、实际表现以及危害与代价,论证当今中国虽然不具备步入消费社会的条件,但的确存在消费主义泛滥的现象,
为我们探索超越消费主义困惑打下基础;第五部分是在如何避免陷入消费社会、又如何避免消费主义的伤害提出相应对策与路径研究,包括要尊重中国式消费主义的特殊性、解决中国消费困惑的核心消费理念以及相应路径选择等。

本文研究宗旨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消费文化”,而不是只会一味地消费的“消费式中国文化”。

中国成为消费大国并不可怕,关键看因何而消费,如果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消费,我们应予认同和支持,“切忌消费过敏症”;但是如果为了欲望占有、炫耀而进行过度消费,我们要坚决反对与遏制。

消费原本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当人们将消费视为人生存在感和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时,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必然带来自身存在感和价值感危机,必然诱使人们过度消费,浪费现象必然发生,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紧张。

本文对于人们能科学解读消费的内涵、正确认识消费主义本质、树立和践行科学消费观提供了启示与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