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最新应用
补阳还五汤加减法的61种应用
补阳还五汤加减法的61种应用养生之家导读:方中重用补气实卫的黄芪,养血和营的当归,配以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祛瘀,那么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组成用量】黄芪60~90g,当归尾10g,赤芍8g,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6g。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中重用补气实卫的黄芪,养血和营的当归,配以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行气,共同组成活血通络,益气养血功效之方剂。
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偏气虚血瘀之病证。
本方具有扩张脑和肢体的血管,抗凝血,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形成,强心,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舌淡苔白,脉缓无力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面神经麻痹、颅神经损害、脑震荡后遗症、神经炎、截瘫、嗜酸性筋膜炎、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头痛、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肝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曲张、雷诺病、乳房肿块、无脉症、动眼神经麻痹、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一氧化碳中毒、耳鸣、遗尿症、痛经、崩漏、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脂蛋白血、脑血栓形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律失常、阳痿、经行肢体麻木、癃闭、结扎后遗症、产后恶露不绝、咳嘴、顽固性荨麻疹、发作性嗜睡、中孕引产后胎膜残留、慢性盆腔炎、放环后月经不调、术后发热、胸痹、闭经、子满、萎缩性胃炎、肺心病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小便频数,舌质暗淡,脉缓无力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急性脑血管病(中经络之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言语涩謇甚者,加石葛蒲、远志各10g,胆南星6g。
偏瘫以下肢软弱无力为主者,加肉苁蓉、木瓜、续断、桑寄生各15g。
偏瘫日久不愈者,加全蝎、乌梢蛇各6g,蜈蚣1条。
2.颈椎病(气虚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行经络。
以本方加葛根15g,羌活10g,丹参20g为主治方。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和用途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和用途
中药黄芪属于补虚药。
药性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主要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一、脾气虚证。
黄芪是补中益气之要药。
擅长治疗脾虚中气下陷证,如临床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和升麻、柴胡、人参等相配伍,升阳举陷之功效。
治疗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黄芪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可以用治脾虚水湿运化不利所导致的浮肿、尿少,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
黄芪又能补气生血,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证,或者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如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二、肺气虚证。
黄芪可以与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一起使用,治疗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之症。
三、气虚自汗。
肺脾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
黄芪能够补益脾肺之气,益卫固表,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常与白术、防风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四、气血亏虚,疮疡久不收敛。
黄芪补气还能托毒生肌。
如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以外出,如托里透脓散。
疮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面难敛者,用本品可以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功效,如十全大补汤。
此外,痹症和中风后遗症期等气虚而致血瘀、筋脉失养者,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可以用黄芪补气以行血,如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妙用
补阳还五汤在神经运动系统疾病中的妙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骨伤科口锁堂副主任医师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之气,气率血行,瘀去络通;以既能活血又能养血的当归为臣药,化瘀而不伤血;配以活血祛瘀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引气入血,气血相溶,气率血行,使瘀去血行血生;再配以通经活络的地龙以增强瘀去络通之功。
本方的特点是:补气药味少而量大,活血药味多而量少,具有补气以行血,祛瘀不伤正之妙功。
运用1 脑卒中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卒中主要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后遗症主要是偏瘫、失语、智障、二便失禁。
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以一药两用,一帖药前两煎口服,第三煎用于浸泡手足,内外同用,以增强疗效。
脑卒中后遗症若伴有高血压病,可在基础方中加钩藤15g,羚羊角15g;便秘者加石决明12g,肉苁蓉15g。
2 外伤性偏瘫(脑或脊髓损伤后遗症)不论是脑部外伤还是脊髓外伤所致的偏瘫,都可以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而且疗效可靠。
上肢瘫加桑枝12g;下肢瘫加牛膝15g;智障加石菖蒲30g,远志15g;小便不利加泽泻9g;记忆力减退加益智仁30g,仙灵脾30g。
3 格林巴利氏综合症中医学认为格林巴利综合症属于“痿证”范畴。
其病因多由于暑湿、湿热;病机乃湿热侵淫经脉,筋脉弛缓,日久伤及肝肾脾三脏,致使精血亏损,肌肉筋骨失常,初期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润燥舒筋,活血通络为主,后期多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滋补肝肾,布精起痿为主。
补阳还五汤临床还可以这么用
补阳还五汤临床还可以这么用《医林改错》方药临床运用陶勇军,陈云志清代医家王清任,敢于问阙经典,勇于创新,重视实践,前后历12年写出精心之作《医林改错》,阐发气血理论,在气血学说的病理机制、治疗原则和组方用药方面,突破了传统理论,临床应用价值肯定,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至今应用甚广。
笔者学习《医林改错》,在临证实践中,应用王氏方药化裁治疗疑难病,常获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1、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骨质增生陈某,男,60岁。
2004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头痛反复发作1年,以项部为盛,项部活动障碍,伴有头昏,CT检查提示颈椎4~6骨质增生,临床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椎动脉型)”,长期服用尼莫地平、刺五加、谷维素、止痛药”等治疗,治疗效果不佳。
诊见:头痛,头昏、心烦、胸闷,面色晦暗,形体消瘦,大便干,舌暗红,有瘀斑,苔白,脉细。
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三七5g(冲服),葛根20g。
服上方5剂后头痛有所减轻,胸闷好转,续以上方加减治疗2周症状消失。
予以补肾药调理1月。
1年后随访询问病情稳定,头痛未再发作。
按:原文“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
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患者为老年,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瘀血内停,头痛以项部为盛,头痛部位为太阳经所过之处,治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加葛根解肌通经而见效。
2、通窍活血汤治疗外伤性神智不清代某,男,46岁。
2002年9月8日初诊。
患者神智不清10天。
10天前因不慎从约9m高房屋上跌倒,头部先着地,当即昏迷,送入医院住院治疗,CT检查提示脑挫裂伤,给予脱水、止血及脑保护治疗,病情稳定,但患者神智不清,答非所问。
中医刻诊:患者烦躁、入睡,神智不清,语言错乱,答非所问,时呼头痛,无呕吐。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8种新用途)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8种新用途)展开全文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脑血管病后遗症、麻痹性震、蛋白、颈椎、声带结节)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
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功效,广泛用于临床难治之症,常获良效,举隅如下。
1 脑血管病后遗症石某,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
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
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
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
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
按: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
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
2 麻痹性震颤何某,男,70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诊时四肢麻木,震颤不止,虽能站立,但不能开步,上肢抖动致不能持物。
伴眩晕,神倦,气短懒言,心烦,夜卧不安。
舌红少苔边紫,脉弦细。
证属气虚血瘀,风动络阻,治当益气活血化瘀定振,拟补阳还五汤加育阴祛风。
黄芪5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6g,桃仁6g,川芎6g。
地龙10g,蜈蚣2条,枣仁10g,石斛15g,钩藤20g,僵蚕1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按:麻痹性震颤也属中医“中风”范围。
《证治准绳》谓:“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本病其本气虚血瘀,其标在肝。
气虚血阻,肝阴失养,脑海失养,颤振作矣。
补阳还五汤新用
万 方数据
补阳还五汤新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赵文景 河南中医学院,450008 内蒙古中医药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28(16)
+河南中医学院2007级研究生(450008) 2009年6月2 15t收稿
浅谈头痛治疗中引经药的作用
张茜。指导老师:王亚丽’ 摘要: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方寡而获效捷也”。引经药在头痛的治疗中尤显重要,故 对此进行讨论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关键词:头痛;引经药;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9)08—0020-02 头痛,头的前额部连及眉棱骨是足阳明胃经的走行路线,如果 这个部位出现疼痛,那就表明邪气在阳明经或胃,我们就可以 在药方中加人对阳明经有突出作用的白芷、葛根、知母作引经 药;头的两侧太阳穴位置是足少阳胆经的走行路线,如果这个 部位出现疼痛,那就表明邪气在少阳经或是胆,我们就可以在 药方中加入对少阳经有突出作用的柴胡、川芎、黄芩作引经 药;头的后枕部以及颈项部位置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 如果这个部位出现疼痛。那就表明邪气在太阳经或是膀胱,我 们就可以在药方加入对太阳经有突出作用的羌活、防风、川 芎、蔓荆子、葛根作引经药;头的巅顶部位置是足厥阴肝经的 走行路线,如果这个部位出现疼痛,那就表明邪气在厥阴经或 是肝,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厥阴经有突出作用的吴茱 萸、藁本、防风作引经药;头部的牙齿部位是足少阴肾经的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 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 主证的病症,均可称为头痛。《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 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但现代有 医家认为”1,虽太阴、少阴脉不上头,然太阴中湿亦头痛,少阴 中寒亦有头痛连脑及齿。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之不同,头痛的部 位亦异,故治疗上应适当加用引经药。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 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它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 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 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疗效。比如我们所讲的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医林改错》剂量为:黄芪 50~100 克,当归 10 克,赤芍 7.5 克,地龙 5 克,川芎 7 克,桃仁 5 克,红花 5 克,同样用于中风(ct 诊断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
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 500 克,当归 20 克,赤芍 20 克,地龙 25 克,川芎 20 克,桃仁 20 克,红花 50 克,陈皮 20 克,用药 5 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 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
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
所以,又改良为:黄芪 500 克,当归 20 克,赤芍 20 克,地龙 25 克,川芎 20 克,桃仁 20 克,红花 50 克,陈皮 20 克,僵蚕 20 克,蝉衣 50 克,防风10 克,荆芥 10 克,半夏 10 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
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
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
我在临床治疗基本是每一个月都要用到补阳还五汤,因为,这几年我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心血管有毛病的。
我现在谈两三个病例,请大家指点。
一个是出家人,男 65岁,左手整个发褐不灵活,三剂有效,八剂痊愈。
第二个,是我们这里公安局长的父亲68岁,中风八年,三个月可以下地,自己照顾自己。
第三个是现在治疗的一个南下干部是北方的人,在我们南昌工作。
女70多岁,用了七剂效果好,现在改地黄引子加减,还在治疗中。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举隅标签: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等气虚血瘀者。
笔者除用本方治疗中风后遗症外,亦延用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顽痹及心痛等病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偏头痛头痛久病入络,其痛暴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或平素隐痛,遇邪诱发,多伴有气虚之证,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眩或涩或沉细。
患者大多有数年、十数年、数十年病史不等,经中西医治疗,时轻时重,究不除根。
笔者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殊效。
距离:患者,女,63岁。
患偏头痛病史30年余,平素隐痛,常因劳累、外感、寒热或情致刺激而诱发暴痛,痛苦异常,视其面色晦暗,形体消瘦,饮食无味,舌质紫暗,脉涩,强弱不均。
处方:黄芪60 g,当归12 g,赤芍12 g,川芎15 g,桃仁9 g,红花9 g,地龙12 g,白芥子10 g,白芍12 g,天麻10 g,细辛3 g,全蝎6 g,白附子9 g,秦久9 g。
调剂6剂,豁然而愈。
2 顽痹痹证日久,迁延不愈,耗伤正气,正虚邪恋,气血运行迟缓,血滞为瘀,痰瘀痹阻,病情日益深重,形成顽痹。
患者多见肢体关节疼痛肿大,时轻时重,甚至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举例:患者,女,58岁。
有37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证见双下肢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疼痛剧烈,夜间尤甚,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细涩。
西医诊断为关节炎性骨质增生。
本证为风寒型湿邪合而杂至,痹阻血脉日久,正虚邪深所致。
属中医痹证范畴。
拟以益气通络除痰,祛风散寒除湿,补肝肾强筋骨为治。
处方:黄芪9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牛膝15 g,川芎6 g,赤芍10 g,白芍12 g,地龙12 g,白僵蚕12 g,全蝎6 g,杜仲15 g,伸筋草15 g,金钱白花蛇1条,威灵仙30 g,桑寄生18 g,白芥子12 g,细辛3 g,独活15 g,灸甘草6 g。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当归尾、赤芍各6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脾胃虚寒加桂枝9g,良姜、吴芋、香附各6g,胃阴不足加北沙参、麦冬各12g,生地15g,玉竹10g,疼痛重者加醋元胡15g,川楝子12g,炒白芍25g。
脾胃论曰“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理机制,治则补气祛淤为主,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补气行血,兼健脾益气祛淤之功,佐以活血化淤药味,加大行气活血之力,从而达到气行淤散,升降浮沉的脾胃生理机能得以恢复,溃疡愈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消化等溃疡有明显抗复发作用。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阴虚为本,燥实为标,阴虚则津不载气,燥热则克伐正气,久之则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淤血,即气虚浊留,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血少则血液粘稠不畅亦可成淤,即阴虚血滞,津液失于敷布,加重病情,产生并发症,加味补阳还五汤,降血脂、降血粘、降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明显改善血液粘稠度,缓解诸症。
2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方药组成:黄芪120g,赤芍、归尾、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2g,地龙10g,头晕重者加天麻10g、蔓荆子15g、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黄芩24g、夏枯草15g、泽泻15g,睡眠不佳者加炒枣仁30g、丹参30g、加威灵仙15g、通行十二经。临床表现多为旋转性眩晕,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听力下降。视觉症状多见,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或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大脑症状多见剧烈头痛,跳痛或炸裂样痛多大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本病常伴有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主要病理为淤阻脉络,气血不通,气虚则血淤。本类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血粘高导致血淤,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逐淤通络改善血液粘滞度,恢复血液动力,血管壁弹性,加速血流速度,从而疗效显著。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宛医院——神经科)一.脑血管病(1)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补阳还五汤+四藤汤(红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扩张血管药+抗凝剂。
(2)脑血栓A.(补阳还五汤-赤芍+丹参.桂支.葛根.桑枝.川牛膝.鸡血藤.童便引为基础方)+针灸+低右B. 脑血栓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型)(补阳还五汤+牛膝.鸡血藤.甘草),而中风中脏腑禁用(扩血管强)(3)中风后遗症 A .补阳还五汤+针灸.加减1.语言不利.喉间痰鸣+陈胆星.天竺黄.广郁金.远志肉.水节菖蒲.2.半身不遂+紫丹参.稀蔹草.怀牛膝.大活络丹3.病肢轻冷不和+紫丹参.大白芍.川桂枝4.口眼歪斜+白附子.炙全虫.炒僵蚕.5.BP偏高+石决明.稀蔹草.车前子.桑寄生.治疗30例.1——2月.有效24例B.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僵蚕.蜈蚣.甘草等. C.脑出血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党参.生地.石决明..桑寄生)+针灸。
D.脑出血急性期:>补阳还五汤 E.脑出血清醒期: F.SAH恢复期G.认为2个月疗程比较合适二. 脑外伤⑴慢性硬膜下血肿(补阳还五汤-川芎.桃仁.地龙+丹参.地鳖虫),2——8W ⑵1例严重脑外伤.颅内血肿.昏迷30天,手术清除血肿200CC仍然不清醒。
采用→(补阳还五汤+丹参.杏仁.鲜石菖蒲.广郁金.炒枳实.淡竹沥.广犀角.野人参)。
20剂后,意识清醒。
⑶脑外伤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加味三.脑缺氧⑴急性CO中毒缺O2性脑病:补阳还五汤⑵.CO中毒后遗症:补阳还五汤+菖蒲.茯苓.牛膝.佩兰.苡仁)+针灸。
四.脑动脉硬化⑴.脑动脉硬化麻木(补阳还五汤-地龙+丹参.陈皮.鸡血藤.半夏.胆南星)。
⑵.脑动脉硬化眩晕.脑中空虚.思维迟钝.健忘(补阳还五汤+升麻.葛根)五.坐骨神经痛:补阳还五汤+党参.鸡血藤.桂枝.甘草。
加减:A.脾胃虚弱+白术.茯苓.山药.山查.陈皮等. B.肝肾阴虚+枸杞子.虎骨.菟丝子.枣皮.牛膝.龟板.女贞子. C.气虚血虚明显+首乌.阿胶.熟地.黄精.茯苓 D.风胜+羌活.防风.秦艽.乌梢蛇. E.寒胜+生乌.细辛 F.湿肿+苡仁.通草.桑枝.毕懈. G.痛胜伸屈不利+川断.木瓜.元胡.川楝子. 服药8——25.100例98%有效六. 神经衰弱⑴120例.气虚血瘀者19例用补阳还五汤;痰瘀互蕴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导痰汤化裁。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print
展为慢性 肾功能不全 , 其发病率及 病死率均较 高,
( 哈尔滨 104 ) 500
竹沥 ; 气虚加人参、 重用黄蔑 ; 血痪甚加丹参、 血 鸡
坐骨神经痛。
8 治疗结节性红斑
李风仙等[ 医生报道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 5 1
结节性红斑 3 例, 8 疗效令人满意。基本方为: 生黄 蔑、 忍冬藤、 鸡血藤、 当归、 川夸、 桃仁、 地龙、 赤芍、 红
花。加减 : 关节疼痛加海风藤 、 独活 ; 下肢 浮肿加 防 己, 木通 ; 疼痛严重加制乳香、 没药 ; 低热、 周身不适、 头痛、 咽痛、 ., 、 抗‘ 阳性 血沉快加 山豆根、 d 金银花、 连
候也。 均指 出消渴病合 并尿浊系危重恶候 , ” 另外 ,
“ 水病”“ 、胀满” “ 、尿浊” 与糖 尿病 肾病相 近, 等 如
仁 3g 0。治疗结果: 期 内痔 8 10 痊愈; 工 例,0 n 期内痔 6 例, 6 痊愈 3 例, 15 显效 1 例 . 4 占5 .%: 6 占 2 .%; 42 好转 9 占1.%: 例, 36 无效7 占1.%, 例, 06 有
收稿 1期 :0 0 4 0 1 2 0 一0 一2
中 医 药 信 息
20 0 0年
第 6期
I ORMA ON TRADI ONAL HI S ME CI NF TI ON TI C NE E DI NE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玲 唐巍 顾江萍
中医临床▏补阳还五汤新用
中医临床▏补阳还五汤新用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七味药组成。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现代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近年来笔者根据本方药物组成特点对所治疗疾病有所拓宽,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部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1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
包括头痛、神经过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障碍、头晕、失眠、疲劳、耳鸣等症状。
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发现。
患者,男性,39岁。
因交通事故导致颅骨骨折,头部右侧皮肤破裂出血较多,住院一个月后出院。
三个月后仍然头晕乏力、容易疲劳,右侧耳鸣严重夜晚加重,一直不能工作,在家休养。
根据患者发病史和表现,考虑脑外伤后遗症,与局部失血较多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神经失养,故耳鸣严重。
刻诊:舌红苔薄白腻,左脉弦细,右脉弦数。
用药如下:黄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地龙9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熟地20克、制山萸肉12克、石菖蒲12克、丹参15克。
首诊10剂,处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患者舌苔白腻说明内有痰湿,于是加陈皮、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肾开窍于耳,以熟地、山萸肉补益肝肾;石菖蒲化湿豁痰,醒神益智开窍治疗健忘耳聋;葛根、柴胡、丹参升阳改善局部微循环。
二诊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继续巩固治疗两次痊愈。
2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头昏脑动脉硬化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等动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肢体麻痹,可有情绪波动、喜怒无常、烦躁不安,或焦虑多疑、固执、嫉妒等。
最新补阳还五汤临床的研究进展-PPT文档
35
• 弱智体萎软较重者加虎骨、熟地、石决明、龙 骨、牡蛎。
• 若肢体寒冷者加肉桂、附子。 • 若肌肉痿缩者加鹿角胶、阿胶、鱼鳔。 • 若痰盛者加天竺黄、南星、桔红。
11
• 若大便秘结者加麻仁、杏仁、枳实、菜菔 子、酒大黄或蕃泻叶冲茶.
• 兼大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萸肉、肉桂、五 味子;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旱莲草。
腹部外伤:加 虫、甘草。
29
胸部外伤:加 虫、枳壳、陈皮。 脑部外伤:泽泻、茯苓、木通、葶苈、牛
膝。 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加 虫、甘草。 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后。 脑外伤后综合征。
30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生蒲英。 视网膜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临症加味。 美尼尔氏病:加菊花、益母草、勾藤、竹茹、
•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 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 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 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 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
10
•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 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 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 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 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
• 呃逆,用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 姜、大枣、甘草。
• 深静脉血栓症,加乳香、没药、蒲公英、连 翘、党参、牛膝等。
16
• 血管性痴呆加远志、菖蒲、郁金、龟板。 • “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平衡气血,科
学地调节被破坏了的身体阴阳平衡可采用活 血化瘀的中药—补阳还五汤,来重建人体的 内环境,年过半百之人,在秋、春季服该方 药10-15剂,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 腰腿关节病。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语言障碍等。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野木瓜等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植物具有温补阳气、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等功效,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所表现出的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而在针灸治疗中,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痉挛、促进神经再生等手段,也可以达到改善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下面我们将从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1. 温补阳气:人参、黄芪等中药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体内阳气的生成和运行,有助于改善因中风偏瘫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2. 益气养血:熟地黄、当归等中药能够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有助于调理患者体内气血的运行,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组织的修复,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中的野木瓜等中药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因血栓形成、瘀阻导致的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
二、临床疗效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后的观察发现,其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抽搐、语言障碍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的速度也较快,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病情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基本康复,病情重者也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三、注意事项1.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由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调理,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补阳还五汤能治以下多种疾病
补阳还五汤能治以下多种疾病
方剂:黄芪30克,赤芍20克,党参、川芎、茯苓、枳实各15克,当归、甘草各10克,煎水服,日一剂,分2次服。
主治以下多种疾病: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老年痴呆症、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等。
2、神经系统疾病:如各种后遗症神经痛、神经炎、神经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肝炎、肝硬化等。
4、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5、泌尿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
6、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
7、外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滑膜炎、肌损伤等。
8、妇科病:如子宫出血、盆腔瘀血综合征痛经等。
9、儿科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所致小儿急性偏瘫等。
10、男科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
11、眼科疾病: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动静脉阻塞、视神经萎缩等。
12、耳鼻喉疾病:如突发性耳聋等。
13、皮肤科疾病:如皮肤瘙痒、斑秃、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等。
摘自《益寿文摘》2010年3月18日转载《中国医药报》
摘编者按:我今年84岁,于今年2月份突患慢性心衰哮喘,进住医院11天后,治愈出院。
过了十多天又开始哮喘,我就按照上述处方煎服(每付7元多),吃到第八剂时药力反应哮喘加剧,坚持5个小时后,哮喘彻底消除,又吃了两剂做为巩固疗效,至今未曾复发。
保山市老年大学中医保健班学员李煜云
2013年6月。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
摘要: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为补气活血之代表方,主要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证。
近年来,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满意效果。
现举例介绍如下。
1 不孕症宋某,女,36岁,初诊于1997年10月10日。
婚后7年未孕,婚前人流1次。
15岁经初潮,经期正常,经量中等,经色紫暗有血块,经前小腹刺痛。
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不通。
舌淡白,舌下静脉怒张,脉细涩。
证属气滞血瘀,脉络瘀阻。
治拟益气温阳,化瘀通络,药用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60g,当归、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各15g,赤芍、地龙各10g,川芎12g,桃仁、柴胡、延胡索各6g。
经净后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
二诊:经前及经期腹部疼痛消失,经量中等,色暗红。
输卵管造影示:左侧输卵管已通,右侧仍闭塞。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
上方减柴胡、延胡索、路路通、皂角刺,加益母草、紫英石各20g,鹿角霜、蛇床子各12g。
服药3个月后,受孕。
补阳还五汤加减应用,名老中医应用经验
补阳还五汤加减应用,名老中医应用经验2022-09-01 发表于陕西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节弯,归尾通经佐地龙;重用黄芪为主药,血中淤滞用桃红。
(一)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是主治素体气虚,不能行血,脉络淤阻,筋肉失养所致的中风后半身不遂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气虚血滞,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喝斜,神疲息低,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为其辨治之要点。
要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但肝风内动,痰阻血淤,阴虚内热者,均忌用。
凡属气虚血淤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半身汗出等证,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克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
但祛淤药则宜轻。
②偏寒者,加熟附片,以温经散寒.③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④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
⑤若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以开窍化痰。
⑥如见口眼歪斜者,加蜈蚣、全蝎、白附子。
⑦口角流涎,加橘红、石菖蒲。
⑧半身不遂,日久不复,加穿山甲、地鳖虫、水蛭。
⑨高血压头痛,加菊花、石决明、珍珠母。
四血脂偏高,加山楂、麦芽。
①心烦失眠,加焦山栀、枣仁、夜交藤。
①阳气虚甚,加人参、附子、干姜。
③肌肉萎缩,加鹿角胶、阿胶。
@肢体痿软,加虎骨、熟地黄.⑤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仁、火麻仁。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岳美中(名老中医)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常较难降,不易控制。
此类患者以气虚的多,可与肾气虚及中气虚之不同。
用苦寒泻肝或二仙汤之类不起效用。
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重用大量黄芪并配陈皮)有一定的效果。
但有火热者不宜用。
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并非少见。
中医治疗可以使症状减轻。
岳老认为,本病病机和中风前驱相似,为气虚血淤,肝风内动的表现,可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障碍。
虽然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中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补阳还五汤的成分与作用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当归、巴戟天、杜仲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病情。
巴戟天和杜仲则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长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加上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在步态恢复、舌肌力量和手指灵活度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的失语症患者,其中约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恢复。
3. 补阳还五汤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早期治疗。
通常来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潜力。
因此,对于刚刚发生中风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补阳还五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
例如,对于一些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的使用可能不太适宜。
此外,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据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副作用较轻微。
加减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案例
加减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案例一、功效。
1. 补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活血啦。
就像给身体里的气血打打气,让它们有力气跑起来。
这里面的黄芪那可是补气的大功臣,就像一个打气筒,能把气补足。
气足了就能推动血液运行,解决那种因为气虚血瘀导致的各种问题。
比如说身体老是觉得没劲儿,走几步就累得慌,而且还可能有手脚麻木的情况,这时候补阳还五汤就像是给身体的气血开了个小马达,让它们动起来。
2. 通络化瘀。
这个方子里面还有一些活血通络的药,像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之类的。
它们就像一群小工兵,专门去打通身体里那些堵塞的“道路”。
血瘀就好比马路上堵车了,这些药能把瘀血化开,让经络畅通无阻。
比如说有的人中风之后,半边身子不利索,这就是经络被瘀血堵住了,补阳还五汤就能帮助把瘀血化掉,让身体恢复正常的气血流通,改善肢体的活动能力。
3. 改善神经功能。
在现代医学看来,补阳还五汤对于神经系统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就好比给受损的神经细胞送来了建筑材料和工人,让它们重新构建自己的家园。
对于一些因为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异常,比如肢体的刺痛、麻木等感觉,补阳还五汤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它能调节心脏的供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就像给心脏这个发动机的油路做了个保养。
如果心脏供血不足,人就会心慌、胸闷,补阳还五汤可以让心脏的供血更加顺畅,减轻这些不适症状。
同时,它对血管也有好处,能让血管壁更加有弹性,减少血管硬化的风险。
二、案例。
1. 中风后遗症案例。
我有个邻居张大爷,前几年突然中风了。
虽然经过抢救命保住了,但是左边的胳膊和腿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样,使不上劲儿。
他去看中医,大夫就给他开了加减补阳还五汤。
刚开始的时候,张大爷还半信半疑呢。
喝了大概一个月吧,他就感觉胳膊和腿有点知觉了,不像以前那么麻木。
又坚持喝了几个月,慢慢地能拄着拐杖走几步了。
这补阳还五汤就像是给张大爷堵塞的经络来了一次大疏通,让他那因为中风而瘫痪的肢体又重新有了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的最新应用
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医林改错》剂量为:黄民50~100克,当归10克,赤芍7.5克,地龙5克,川芎7克,桃仁5克,红花5克,同样用于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
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用药5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
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
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僵蚕20克,蝉衣5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半夏10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
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
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